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合集下载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注意事项】 1.用测力计作阻力时,应保持测力计与杠杆成 垂直状态。同时还应注意不能使测力计的指针与刻度 板摩擦。 2.调好杠杆平衡进行实验之后不得再调整平衡 螺母。 3、交代杠杆在挂钩码前处于水平位置的目的。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 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实验一《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仪器和器材】杠杆,测力计,钩码,线,方座支 架。 【实验方法】 1.安装、调整杠杆 将杠杆安装在方座支架上,安装时注意使杠杆 的支撑轴成水平。调整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平衡。 2.研究动力和阻力相等的平衡 取数目相同的两组钩码,一组作动力,一组作 阻力。把它们分别挂在杠杆的两臂上,先把动力臂长 度固定,改变阻力臂的长度直到杠杆平衡。这样做3 至4次,看每次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是否相等。把 最后一次数据记入表中。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3.研究动力和阻力不相等的平衡 在杠杆两臂分别挂上2个和4个钩码。改变阻力臂的 长度,直到杠杆平衡。改变动力臂的长度重复实验。看 每次的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和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是否 相等。把最后一次读数记入表中。 4.用测力计作阻力进行实验 在杠杆的一臂挂上3个钩码作动力,在同一臂上用测 力计向上拉杠杆作为阻力,一直到杠杆平衡。然后记下 测力计的读数以及动力臂、阻力臂的数值。这样做几次, 看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和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5.分析数据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次数
1 2 3 4 5 6
动力 F1/N
阻力 F2/N
动力臂 l1/m
阻力臂 l2/m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导入: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杠杆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

如日常用到的剪刀、称量物体质量的天平、起瓶盖用到的起子、挖土时用的铁锹等等,都属于杠杆。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三、实验目标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经过小组的协作,提升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实验器材带有刻度和的杠杆与支架、钩码若干、细线。

五、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杠杆的五个要素是指: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杠杆在平衡时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根据本实验的探究目的,提出你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猜想:根据所提出的问题,你认为杠杆在平衡时,应该满足的平衡条件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1)调节杠杆的平衡。

将杠杆的中点挂在支架上,如图所示,思考,此时杠杆是否处于平衡?调节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主要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根据你的实验,回答,在杠杆左端挂的钩码数为______个,挂在右端的钩码数为______个。

(3)移动钩码,使杠杆重新平衡。

杠杆两端所受到的力和此时钩码的重力是什么样的关系?____________,把左边的受到的力看作动力,则动力F1,则F1=____N;把右边受到的作用力看作阻力F 2,则F2=_____N。

(4)测量力臂。

从杠杆上读取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L1=_____cm,阻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L2=_____cm。

【PPT课件】初中物理八年级16-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PPT课件】初中物理八年级16-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上式表明: 杠杆的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 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杠杆的运用
桔槔 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的运用与分类
F1l1=F2l2
l1 >l2 F1 <F2
省力杠杆
费距离
F2
O
L1
F1
杠杆的运用与分类
F2
l2
l1 F1 O
给我一个支 点,我就能撬 起地球。
杠杆
在物理学中,这种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称为 。
杠杆
1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F1
支点O
阻力F2
支点 用最省力的方法提起水桶,力应该施加在杠杆上的哪个点?
1.5N
1.2N 1N
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支点
施加的力的作用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
1N 1.5N 2N 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距离
力的作用线 力臂 支点
杠杆五要素
1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F1l1=F2l2
l1<l2 F1 > F2
费力杠杆
省距离
杠杆的运用与分类
l1 F1
l2 F2
F1l1=F2l2
l1 =l2 F1 =F2
等臂杠杆
杠杆的分类
力臂 大小
特点
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PPT课件
(5)阻力臂 l 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 F1 O l1 F2
F1
o
L1
L2
F2
o
F1 L1
L2
F2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O
l2 l1
F2
F1
1.找支点
2. 作力的作用线
3. 作力臂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2
l1
O F1
l2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1
l1
F2
l2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2
O l1
l2 O l1
2 3 ……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 2
思考与讨论
★ 杠杆两端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起什么作用? ※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
※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 出或量出。
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
例题:
F1=200N
l1=9m O
小资料
人 体 内 的 杠 杆
点一下头或抬一下头是靠杠杆的 作用(见图),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 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头颅的重量是阻 力。支点前后的肌肉配合起来,有的 收缩有的拉长配合起来形成低头仰头, 从图里可以看出来低头比仰头要省力。
小资料
人 体 内 的 杠 杆
当曲肘把重物举起来的 时候,手臂也是一个杠杆(如 图)。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 右都有肌肉。这是一种费力 杠杆,举起一份的重量,肌 肉要化费6倍以上的力气,虽 然费力,但是可以赢得速度。
L1 L2
o
F2
F1
【思考】上图中杠杆已处于水平平衡 1)若两边同时向外移动一格长度,杠杆会水平 平衡吗?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当右 边钩码向右移动2格,左边钩码向左移动几格? 2)若在两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会 水平平衡吗?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

2020年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

2020年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力学中重要的实验,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是初中物理学生能灵活掌握的技能,中考中,杠杆平衡是重要的一个考点,各省市在历年考试中都有题出现。

一、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器材与装置图: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2、实验操作(1)调节杠杆平衡: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实验前平衡螺母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3)根据钩码的质量,分别算出左、右两端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1、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填入表格;(4)改变钩码个数或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继续实验,再做两次并分别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交流反思(1)实验前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2)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3)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4)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5)将杠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但一定要注意沿竖直方向拉动,以便测量力臂;如果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仍保持杠杆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因为力臂会变小;(6)数据分析时,要注意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计算,但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如不能进行F 1+L 1的计算,可以进行F 1L 1的计算。

4、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数学表达式:F 1l 1=F 2l 2或1221F L F L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n 倍,动力就是阻力的1n) 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1、题型分析 (1)已知F 1、F2、L 1、L 2四个量中的三个计算第四个量,通过将F 1l 1=F 2l 2变形,再直接带入求解即可。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杠杆平衡条件(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杠杆平衡条件(附答案)

初中及中考物理重点实验综合复习训练:杠杆平衡条件【重要考点精练一】***1.(2021•湖北模拟)(1)如图1甲,把杠杆放在支架上并置于水平桌面,静止时发现杠杆左低右高,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图1(2)如图乙,在已经调节好的杠杆左边A处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离支点4格的B处挂个相同的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3)如图丙,在杠杆左边离支点4格的C处,用弹簧测力计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也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每个钩码重0.5N)。

2.(2021·广东模拟)如图2所示,小梦学习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小梦观察到杠杆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天平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在B点挂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在上述实验中,若将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两端同时去掉一个钩码,杠杆(选填“仍然平衡”“沿顺时针旋转”或“沿逆时针旋转”)。

(3)如图乙所示,小梦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

(4)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3甲所示的位置,(1)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填“左”或“右”)移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
压。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
的乘积
结论: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就越强。

初中杠杆实验报告

初中杠杆实验报告

初中杠杆实验报告杠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杠杆实验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份关于初中杠杆实验的报告,希望可以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杠杆实验的现象,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理解力矩和平衡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杠杆装置:包括一个木制杠杆和一个支点。

2. 物体:可以是一个重物或者一个测力计。

三、实验步骤1. 将杠杆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支点处于杠杆的中心位置。

2. 将物体悬挂在杠杆的一侧,使其与支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 观察物体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4. 移动物体的位置,使其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再次观察并记录物体的位置。

5. 重复以上步骤,尝试不同的物体和不同的距离。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物体与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

2. 当物体与支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时,杠杆会发生旋转,物体会向下或向上移动。

五、实验分析1. 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旋转效果。

在杠杆实验中,物体与支点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不同的力矩,从而导致了杠杆的旋转。

2. 平衡条件:当物体与支点之间的力矩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力矩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六、实验应用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杠杆的例子:1. 门把手:门把手是一个杠杆,通过改变手的位置,我们可以轻松地打开或关闭门。

2. 起重机:起重机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吊物和支点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物体的起重和放下。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杠杆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杠杆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一些力学问题。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创新实验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创新实验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4.得出实验结论。动力乘以动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
三、教师演示实验
接下来在学生还没有整理实验仪器之前,老师问:第三次实验,左右两边的力臂在哪里?老师又将弹簧测力计挂载,杠杆右端,斜拉杠杆。问,这时力臂在哪?学生仍认为力臂在杠杆上。这时,老师适时的讲解本实验的难点问题,理解力臂,两个实验。
自制教具一展示---力臂演示仪:
二、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猜想的改进要点:
1.给出一个已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杠杆。
2.在支点的一侧距离支点两个格处挂一个100g的钩码,学生们看到杠杆立即失去了平衡,3.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个100g的钩码,并说这个钩码有一种魔力,自己就能办成大事儿。再再将这个钩码挂在在杠杆的另一侧距支点两个格处,学生发现杠杆又恢复水平平衡了。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教材版本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使用器材
铁架台、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
自制教具(力的作用线及力臂的组合演示仪、圆盘杠杆)
实验改进要点
一、对杠杆概念中“硬棒”两个字的教学突破:
先用硬纸板做成核桃夹,学生夹核桃谈一谈感受。再用真实的核桃夹夹核桃,观察现象,并谈感受。使学生亲身体验杠杆是一根硬棒。
将质量相同的钩码挂在距杠杆支点等距的左右两点A、B处,圆盘杠杆在原位置平衡。接下来将B点的钩码摘掉,挂在如图B’点处(B’点在经B点与AB垂直的弦上),学生猜想还能平衡吗?学生答:“不能。”松手后学生观察到杠杆仍然平衡。这样不难找到力臂是支点到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认识到杠杆既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实验教学内容
1、杠杆概念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师演示实验——自制教具展示(力臂演示仪、圆盘杠杆)

初中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RJ八下P80图12.1-7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 000 N,独轮车的有关 尺寸如图所示。轴心是支点,手施
加的向上的力F为动力,车箱和砖头的总重力
G为阻力,因此,动力臂l1=1 m,阻力臂l2=0.3 m。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_F_1_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 Gl2 1000N 0.3m 300N
l1
1m
RJ八下P80图12.1-8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RJ八下P81图12.2-1 有什么科学道理?
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 到二楼,孩子想帮忙, 却把自己吊了上去。想 想看,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笑话?你能解释其 中的道理吗?
RJ八下P80图12.1-5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在图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杆(图中深色部分)工 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O O
RJ八下P80图12.1-6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3.如图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 杆?
3.如图所示,指甲剪由3个杠杆组成,分别 是ABC、OBD和OED。其中,ABC是 省力杠杆,OBD和OED是费力杠杆。
RJ八下P79图12.1-4 赛艇的桨是杠杆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答案)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答案)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两端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状态。

(2)如上图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a处已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的处,挂上个0.5N的钩码。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3)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_________N。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2)实验时,调节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3)在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试验,获得了下列数据: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4 5 5 4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答:.4.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__ __;(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__ 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 1和刻度尺的__ __到支座的距离l 2;(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 =___ 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5.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 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数据次数 动力F 1/N动力臂l 1/cm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1 1.0 10 0.520 2 2.0 10 1.0 20 32.0204.010__ __(3)小红调节好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 和阻力臂OB 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6.小轩同学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他将杠杆挂在支架上,结果发现杠杆左端向下倾斜。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F 1、F2、l1和l2分
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F 1l1=F2l2 。
(3)要使翘翘板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动,女孩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或者 女孩不动,男孩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做是()
A、以 B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B、以 B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以 A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D、以 A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2、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 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则()
A、左端下降 C、仍然平衡
1
1、0
20
阻力 F2/N 2、0
阻力臂 L2/cm 10
2
2、0

5
1、0
10
3
2、0
10
2、0
10
4
3、0
10
2、0
15
分析上表,用 F1、F2、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则杠杆的平衡 条件可表示为________。
(3)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所示的静止的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可
4、【答案】轮轴 省力 【解析】钥匙在使用时绕中心轴转动,所以属于轮轴;其轮半径和轴半径分别为动力臂 和阻力臂,因为动力臂大于 阻力臂,所以轮轴是一种省力机械。 5、【答案】(1)水平 便于测量力臂
(2)F 1l1=F2l2
(3)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解析】(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B、右端下降 D、无法判断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并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和材料:
1.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

2. 不同质量的砝码。

3. 支撑架。

4. 实验台。

5. 量具。

实验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平衡时,两边所受的力矩相等。

即F1 × l1 = F2 × l2。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不同的质量砝码,使得杠杆平衡,从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1. 将支撑架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安装好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

2. 调整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仪,使得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3. 在杠杆的一端挂上一个质量砝码,观察杠杆是否失去平衡。

4. 根据失去平衡的情况,调整砝码的质量和位置,使得杠杆重新平衡。

5. 测量不同位置的砝码的质量和距离,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并且得到了一组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位置的力矩,并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法,并验证了杠
杆平衡条件。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调整砝码位置时,需要耐心和细心,以
确保杠杆能够平衡。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调整砝
码的位置,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

自查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1.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每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

(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_______(平衡/不平衡)状态。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移。

(2)如图乙,小明保持弹簧秤竖直放置,然后认真调零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杠杆受到钩码的拉力为F2,小明发现F1×OD≠F2×OC,其原因是________。

(3)接着,小明准备作图丙所示实验,实验前小明首先再取一只弹簧秤与已调零的弹簧秤进行对拉,如图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在做了10多次图丙所示实验后,他还做了几次图戊所示的实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再次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将测力计转向图中虚线方向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电子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工具。

杠杆在静止时处于________状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可调节左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多次实验的目的与________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

(选填:A“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或B“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填写字母即可)4.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F1/N L1/cm F2/N L2/cm11102522101203215310(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悬挂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杠杆两端,观察杠杆平衡条件的变化,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

实验设备和材料:
1. 杠杆。

2. 不同重量的物体。

3. 支撑架。

4. 测量尺。

5. 夹子。

实验步骤:
1. 将杠杆放置在支撑架上,保证杠杆平衡。

2. 在杠杆的一端夹上一个重物,记录下杠杆平衡的位置。

3. 在杠杆的另一端夹上不同重量的物体,再次记录下杠杆平衡的位置。

4.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当杠杆两端的重量相等时,杠杆保持平衡。

2. 当杠杆一端的重量增加时,需要在另一端增加相应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

3. 杠杆平衡的位置随着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杠杆平衡条件的变化,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杠杆平衡条件与杠杆两端的重量成正比,符合理论预期。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杠杆平衡条件提供了实验基础。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杠杆的长度和重量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更稳固的支撑架,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人员签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一、引言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教学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允许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图,你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个条件。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我要为大家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的介绍,二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1.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平衡条件的含义。

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平、钳子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在实验验证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平衡条件的真实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杠杆平衡条件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还会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和布置作业。

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扳手、钳子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问学生它们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的平衡条件。

(完整版)初中物理-杠杆定理

(完整版)初中物理-杠杆定理
直距离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
直距离
阻力臂 L2
杠杆结构
支点O
F2
阻力
动力臂 L1
F1
动力
例1:找出下列支点

F2

F1
例2
F1
F1 下一张
例3:在下图中作出F1的力臂
L1
F2 F1
L1 F1
怎样找力臂
(1):找出支点 (2):作出力的作用线(用虚线) (3):从支点作这些力的作用线的 垂线(用虚线) (4):标出垂直符号;标出力臂
练一练
如图,AB为一杠杆,O为支点
AO=OB,现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
的力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试比较
重力G和F的大小关系。 ( B )
A、G>F
A
O
B
B、 G<F C、 G=F
G F
D、无法确定
练一练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可在 N点施加F1、F2、F3、F4几个 力,其中最小的一个是( B )
A、 F1 B、 F2 C、 F3 D、 F4
F1(动力) F2(阻力)
支点
F1
L1
(动力臂)
F2
L2 (阻力臂)
作出下图的力臂
F1 F2
F1
下列关于力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距离 B、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 间的杠杆的长度
C、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 间垂直距离
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 垂直距离
练习:作出下图的力臂
F1 F2
F1 (将小球滚上台阶)
3.什么是杠杆平衡呢?
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 叫做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杠杆平衡条件
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杠杆(含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

三实验步骤
⒈调节杠杆两侧的螺母使杠杆平衡[正确调节1分]
2. 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右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左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
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
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直至,
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
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值:3分] 3.保持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不变,改变阻力F2(即右侧钩码个数),再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值:2分] 4.保持左侧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使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充当阻力,则应使测力计作用在杠杆的侧,拉动杠杆至
平衡,在表格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2和阻力臂l 。

[分值:2分] 5. 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重复步骤3、4 各一次。

[分值:2分] 27. 如图18所示,轻质细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
的。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A刻线处挂2个钩码。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B刻线处挂________
个钩码。

(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