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景深控制与曝光控制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景深表的使用方法
(2) 预先确定景深范围的调焦
测出近景距离。
测出远景距离。
将近景距离和远景距离对称于调焦标志点两侧。
调节光圈环,选择近景距离或远景距离对应的景 深表光圈系数。
2、景深表的使用方法
(3) 预先确定光圈和近景位置的调焦 设定光圈系数。 对近景物体对焦,测出近景距离。 将近景距离调到景深表左侧所采用的光圈上。
24毫米
50毫米
100毫米
200毫米
为保持被摄体影像同样大小,可以改变拍摄距离,
但镜头的透视效果随焦距而变化。
清 晰 对 焦 带
焦点对在“无限远”的 拍摄效果,前景模糊, 远处清晰度也不如下面 的效果。
利用“超焦距”对焦方 式的拍摄效果,前景清 晰。
四、超焦距原理及应用
(一) 超焦距 即超焦点距离
3.光圈系数
通过光圈调节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即控制 胶片上的光照度E; 4.快门时间
通过快门控制光线照射的时间t。 • 由于曝光量是照度E与曝光时间t的乘积 效应,所以,光圈或快门的变化均可以 影响曝光量。
5. 其它
滤光镜的因素和显影条件等等。
五、曝光参数方程和EV值
1.曝光参数方程 感光片上获得的照度E和景物亮度B之间的关系:
前景深是小于后景深的。
第一节 调焦
一、调焦的概念
调节物像相对距离,使不同距离的 景物按一定拍照要求成像在像平面上的 过程。
1/L‘-1/L=1/f' (像方焦距)
第一节 调焦
二、调焦过程
1.远距调焦过程
指拍照距离远远大于镜 头的焦距的调焦过程。
通过调节像距达到调焦的 目的。
二、调焦过程
2.近距调焦过程
式中q为常数,F为光圈系数。此时,感光 片接受的曝光量
按照正确曝光的条件
所以:
这就是曝光参数方程,其中k为一常数,即 (k为曝光表的一个校正常数,k=12.4)
B为景物亮度,S为胶片的感光度,F为拍照时所选用的 光圈系数,t为快门时间。式中的新常数K= 8/q,为曝 光表的一个校正常数(按美国标准PH3·49-1971中的规 定:当亮度单位为坎德拉/米2时,K=12.4) 曝光参数方程意义 (1)曝光参数方程是决定正确曝光的依据;
• 最后调节光圈环,将近景距离或无穷远标 志对应的景深表上的光圈系数,调在标志 点上。25 13.6 21.21.611510.52.8531 020.7.815.60.016..720.5105.600.08.5.5500.4.075.5 00.6.450.55
22 16 11 8 5.6 4 4 5.6 8 11 16 22
四、 影响曝光的因素
景物亮度 胶片感光度 光圈系数 快门时间 上述四个方面在曝光起决定性作用
1.亮度B
亮度B指景物的发光面(对发光物体) 或反光面(对不发光物体)在人眼观 察方向上所见到的明暗程度。
2.胶片的感光度S
感光度S较高的胶片,需要较少的曝 光量就能产生合适的密度,而感光度S 较低的胶片,则需要较多的曝光量才 能产生合适的密度。
被摄体距离15英尺 F11 50mm镜头
镜头光圈和焦距相同,被摄体距离增加,景深增大。
景深的影响因素—镜头焦距
被摄体距离12.5英尺 F11 50mm镜头
被摄体距离12.5英尺 F11 105mm镜头
镜头光圈和被摄体距离相同,镜头焦距增加, 景深减少。
24毫米
50毫米
100毫米
200毫米
拍摄距离不变,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获得大的被 摄体影像。
对焦标志点
调焦环上的拍 照距离刻度(m)
景深表上的光 圈系数刻度
光圈环上的光 圈系数刻度
后景深 前景深
前景深和后景深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后景深比前景深长近一倍。
三、景深表的使用
2.景深表的使用方法
(1) 查看景深
首先将对焦物体调实。 调节光圈环确定所使用的光圈。 观察景深表。
被拍物 负片
景物亮部
景物适中部
曝
光
景物暗部
适
中
密度: 2.1 1.95 1.8 1.65 1.4 1.25 1.1 0.95 0.7 0.55 0.4 0.2 0.0
正片
1.曝光适中
指能将原景物所有相对影调都能充分表现出来的曝光程 度。
二、曝光程度与曝光质量的技术评价
1.曝光适中
银层 片基
特点Fra Baidu bibliotek
密度适中,整体呈中灰度,影调层次丰富, 反差正常,能正确表现原景物的影调,亮 部和暗部都有影纹可见。
二、曝光程度与曝光质量的技术评价
最亮 较亮 中亮 微亮 亮灰 浅灰 中灰 深灰 暗灰 微暗 较暗 灰暗 最暗
被拍物 负片
景物亮部
景物适中部
曝
光
过
景物暗部
度
两
档
密度: 2.1 2.1 2.1 1.95 1.8 1.65 1.4 1.25 1.1 0.95 0.7 0.55 0.4
曝光量 H=E·T
黑白感光片的正确曝光量应为最佳曝光量,以Hg来表示, 且有经验公式:
式中,S为感光片的感光度。
每种感光材料都有一个最佳的曝光量Hg,可表为: Hg≈( r/S )
(S,为感光材料的感光度,用ASA制表示 ) ASA100的黑白负片,Hg约为0.08勒克斯·秒. ASA100的彩色负片, Hg约为0.1勒克斯·秒。
22 16 11 8 5.6 242 21.86 211 8 5.6 4 2.8 2
调焦距离 (超焦距)
近景距离
四、超焦距原理及应用
(三) 超焦距的实用价值
可以不必仔细对焦,而在瞬间把景深范围 内的动体目标抢拍下来。
获得最大景深
五、调焦方法(手动调焦)
大场面大景深景物的调焦
利用景深表查看超焦距。如:山水风景。
如:一个标准镜头的焦距为58mm、口径为2,当 聚焦在“∞”时就意味着29米以远的景物都在焦点上。
景深影响因素
•光圈系数 •摄影距离 •镜头焦距
景深的影响因素--光圈
F2.8 50mm镜头
F11 50mm镜头
被摄体距离相同,镜头焦距相同,小光圈比大光 圈景深大。
景深的影响因素—拍摄距离
被摄体距离8英尺 F11 50mm镜头
第二节 曝光
一、曝光的概念及曝光程度与曝光质量的技 术评价
㈠ 曝光的概念 感光胶片接受光能量,在感光乳剂层中产生
光化学反应而形成景物影像的“潜影”的过程。 照相机采集光信号的过程。
曝光是摄影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正确的曝光又离不开正确的测光。
二、曝光程度与曝光质量的技术评价
最亮 较亮 中亮 微亮 亮灰 浅灰 中灰 深灰 暗灰 微暗 较暗 灰暗 最暗
是指镜头聚焦到无限远时,从镜头到景深近界 的距离。
当聚焦在超焦距上,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点 至无限远。
超焦距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距离,而是随着光 圈、镜头的焦距和模糊圈直径而变化。公式为: H=50F/f d
(H: 超焦距 F: 镜头的焦距 f: 光圈系数 d: 模糊圈直径)
四、超焦距原理及应用
(2)正确曝光与四个因素有关:B、S、F、t。
2.EV值 曝光参数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极为不便,为
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在五十年代初提出 “APEX”系统法,此法要点如下:
(1)光圈系数
(2)快门时间 (3)感光片的感光度 (4)景物的亮度
曝光EV值
2、景深表的使用方法
(4) 预先确定光圈和远景位置的调焦 设定光圈系数。 对远景物体对焦,测出远景距离。 将远景距离调到景深表右侧所采用的光圈上。
“∞”的实际含义
当光圈开到最大时,镜头向远处聚焦,能在底片 上结成清晰影像的最近清晰点以远的距离。
最近清晰点的距离可用公式计算:
最近清晰点距离H(米)=焦距(MM)/最大光圈系数
正片
2.曝光过度
曝光用以感光的光能量超过感光片所能表现的景物中 高光细节的曝光程度。
二、曝光程度与曝光质量的技术评价
2.曝光过度
银层 片基
特点
密度较大,整体呈深灰或黑色,影调层 次少,反差较大,物体亮部无影纹,不 能表现物体的高光细节。
二、曝光程度与曝光质量的技术评价
最亮 较亮 中亮 微亮 亮灰 浅灰 中灰 深灰 暗灰 微暗 较暗 灰暗 最暗
1.感光材料的宽容度容纳不了自然界亮度差。
自然界景物最大亮度差 1:1万
一般景物亮度差
1:200左右
感光胶片的宽容度约为 1:128左右
相纸的宽容度约为
1:30左右
损失层次不可避免,可通过照明和控制曝光 量加以弥补。
2. 不同的曝光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
3.显影因素对曝光准确的影响。
三、准确曝光条件和决定曝光量的因素
产生景深的原因
景深与“视角鉴别率”。 • 视角:物体两端对人眼的张角称。 • 视角小于1´时,人眼就分辨不出物体的大小而误认为 一个点状物体,或者将两个点状物体误认为一个点状 物体。 • 大于1´时,能分辨。 • 视角为1´时,是处于能分辨与不能分辨的临界状态。 • 把人眼能区分两点的能力称为“视角鉴别率”,视角 1´为视角鉴别率的量度。
产生景深的原因
在观察底片时,通常将底片放在人眼前250毫米处(这个距 离称为明视距离)。这时,底片上的分散圆的直径两端对 人眼的张角如果小于或等于视角鉴别率,即小于或等于1´ , 人眼感到的是一个清晰的像;大于1´ 时,是模糊的像。等 于视角鉴别率时,所对应的分散圆称为“极限分散圆”。 极限分散圆的大小是与对摄影像质的要求,观察照片的方 法及底片的用途等因素有关。
三、准确曝光条件和决定曝光量的因素
准确曝光
指感光材料所接受的曝光量值控制在感光特 性曲线直线部分的中点,一般用Hg表示。
准确曝光的标准主要是:
经过曝光和显影加工后,负片明暗层次丰富, 景物的影纹清晰细致,暗部也有影纹可见。
对彩色片还要求色彩还原真实,色调丰富。
为什么说准确曝光是相对的?
由以上分析可见,景深是由于人眼的视觉缺陷形成的(人 眼的视角分辨率),它的大小主观上与人眼对物体细节的 识别能力有关。客观上与镜头的焦距、相对孔径和摄影距 离有关。
3.景深的计算
前景深△1= Fδl2/(f′2+Fδl) 后景深△2 = Fδl2/(f′2–Fδl) 全景深△ =△1+△2 = 2Fδl2/(f′4–F2δ2l2) 式中f′是镜头的焦距 l是镜头到物体的距离 F是拍照时所用的光圈系数 δ是极限分散圆直径。比较公式1、2可以看出
具有一定纵向深度的景物的调焦
利用景深表将景物控制在景深范围内。如:建筑物、方队等
突出主体的调焦
直接对主体对焦,开大光圈。
替代调焦
直接对替代物对焦,尽可能缩小光圈。如:抓拍、偷拍。
估计调焦
将估计距离调到标志点上,尽可能缩小光圈。 如:新闻、体育摄影等等,被拍物具体位置不固定。
调焦与曝光
景深
近景平面 对准平面
B
景像平面
C'
A
远景 平面
C
1 2
F H H' F'
A'
B'
景深
景深
能清晰成像的物空间纵向范围
远景深
远景平面与对准平面的距离,用“Δ 1”表示。
近景深
近景平面与对准平面的距离,用“Δ 2”表示。
全景深
远景学深与近景深之和,用“Δ ”表示。
指拍照距离与镜头的焦距在同一 数量级的调焦过程。
指纹、微小物证的拍摄的调焦。 调节物距达到调焦的目的。
三、景深表的使用
1. 景深表的结构及原理 景深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特点 拍照距离越远,刻度间距越小。反之越 大。
15 5 3 2 1.6 1.2 1 0.85 0.7 0.6 0.55 0.5 0.45 22 16 11 8 5.6 4 4 5.6 8 11 16 22 22 16 11 8 5.6 4 2.8 2
被拍物 负片
景物亮部
景物适中部
曝
光
不
景物暗部
足
两
档
密度:1.8 1.65 1.4 1.25 1.1 0.95 0.7 0.55 0.4 0.2
0.0
正片
3.曝光不足
用以感光的光能量不足以使感光片表现出景物中暗部细 节的曝光程度。
二、曝光程度与曝光质量的技术评价
3.曝光不足
银层 片基
特点
密度较小,整体呈透明感,影调层次 较少,反差较弱,物体暗部无影纹, 不能表现物体的暗部细节。
(二)超焦距的调节 1.利用景深表查看超焦距
就是远景距离为无穷远的景深表的使用
1) 预先确定光圈的调焦
• 首先将预定光圈系数调在标志点上。 • 然后将无穷远标志调到景深表右侧所采用
的光圈上。
(二)超焦距的调节
2.预先确定近景位置的调焦
• 首先对近景物体对焦,测出近景距离。
• 然后将无穷远标志和近景距离对称于调焦 标志点调到景深表左右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