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楼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定客家土楼概况

\永定土楼旅游现状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全境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全县辖10个镇,14个乡,共有人口46.6万人,全县通行客家话。永定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润温和,具有适宜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发展的自然条件。永定县物产、电力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特色独具。2000至2005年5年间,永定县旅游景点发展迅速,其中被列入国家“世遗”申报预备清单的“三群三楼”成为福建土楼申报“世遗”的重点。永定土楼是世界级品牌,被称为“人类奇观,中华一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它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之林。永定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自1980年以来,就陆续有许多中外学者,专家来土楼进行考察,研究。1988年,永定县率先进行了土楼旅游开发,多年的努力使永定土楼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现在永定土楼旅游已形成了“三群三楼”的格局,包含下洋初溪土楼群、湖坑洪坑土楼群、高头高北土楼群以及衍香楼、振福楼、永康楼。永定的旅游接待能力逐渐加强,具有高、中、低配套服务设施

中国客家文化最早是从闽西开始的,闽西是客家人产生的祖地,闽西之所以称为客家是因为它最早是从中原迁入的,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所以迁入的居民就被称为是“客籍”,又因客家先民遭受了战争的痛苦,他们想聚集集体的力量来抵御战争,因此有了聚族而居的土楼.永定县是一个纯客家县,是著名的“土楼之乡”,无论是土楼的数量,还是结构,或者是历史,都被称为是世界之最。据有关方面统计,永定县现有20000多座客家土楼,30多个种类,其中占地200m2以上,高3层以上的土楼超过80%[1],以方形、圆形、府第式土楼为主,被称为“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

永定土楼在建筑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同时又揉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称为是“天、地、人”三方结合的有力代表。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景区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土楼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之王——承启楼,府第式土楼——福裕楼,袖珍圆楼——如升楼以及天后宫、土楼博物馆等其他特征土楼四十多座[2]。承启楼、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承启楼”受到世界各国人们格外的关注,不仅在《中国名胜辞典》中有记载,而且还出现在中国民居系列邮票中,让世人通过它认识了“永定土楼”。湖坑镇也已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镇上楼楼相连,各具特色,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

2 客家土楼旅游资源评价

2.1历史悠久

永定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被誉为罕见的科幻式山区建筑,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观民居建筑。永定客家土楼可以用“久,独,大,巧,全”等词形容,既其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齐全的功能、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是一颗璀灿的明珠,闪耀在东方文明的客家祖地上,同时它也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的特色之一。

客家人最早是从黄河流域迁徙至南方的,土楼作为我国独特的乡村民居和建筑奇观,是客家人经过长久的智慧结晶共同保留下来的一种远古的建筑艺术,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当时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客家先民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拌和适量细沙、石灰、糯米、红塘、木条、竹片等,用力夯筑而成,这就是土楼[3]。这些土楼经历了300多年的风吹雨打,却仍保存完好。这主要取决于它独特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客家人以群居的方式表现了他们淳朴与和睦的性情,他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造就了客家土楼抗震、防火及冬暖夏凉等独特的功能。土楼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2建筑结构富有特色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这两种材料的来源都不存在破坏耕地的问题,更不会产生大量的

建筑废弃物,因此可以说是既环保又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同时,客家土楼中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重量,使各部分受力均匀,共同支撑着大楼;且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大大增强了它的坚固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m左右,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寒风侵袭,而厚墙的建设也突出了土楼的防御功能;此外,客家土楼的整体造型独具特色,富有艺术美感,是客家人智慧结合的象征。

客家土楼主要有五凤楼、方楼、圆寨三种类型。五凤楼按入楼的先后顺序分为下堂,中堂和上堂三部分,其按全楼的中轴线展开.上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是最神圣的,这种独特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尊老敬长的民俗;中堂主要用于家族人员的聚会之用;而下堂则主要用于出入之用。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的土墙是其具有强大防御性的主要因素,且其堡垒型的建筑特点与现代的准军事工程非常相似。客家土楼的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及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4]。其中圆形土楼堪称客家民居的典范,集各种民居建筑优点于一楼。它利用1m厚的土墙,使寨内外温差得以控制,保证了冬暖夏凉的建筑风格。同时客家人在红土壤中加入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作建筑材料,加强了泥土的黏性,加固了墙体,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有因地震而倒塌的土楼,这也是客家人智慧的表现。

2.3文化内涵深厚

与其说客家土楼是一座民居,不如说它是客家人品质思想及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的每一种建筑文化特色都与闽西客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历史上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除了客观上出于抵御外敌的需要外,也源于对传统汉文化的归属[5]。客家土楼建筑的向心性、对称性以及按血缘性聚居等特征,正是儒家文化和宗族精神的一个有力表现。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征服大自然,及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客家人以八卦形状建造土楼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深刻,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具有镇恶去邪之说,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客家人就依此加以运用了。其次,因为自古以来八卦就是人们用以抵御、击退敌人的有效阵势,客家人根据这个特点,在设计土楼时就采用八卦原理,建造土楼,以此来抵制外来者的侵略。

在众土楼中文化积淀最深的土楼应是振成楼,它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m2,悬山顶抬梁式构架[6],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振成楼的设施布局是苏州园林建筑的另一表现方式,也具备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这个成语就足以说明振成楼独具一格的特点了。它坐北朝南,其大门左右两侧分别为青龙和白虎,这与风水学上的富贵吉祥之地之说完全吻合,是游客必游的“八卦”土楼。1995年它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其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合璧出现,马上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被称为是“东方建筑明珠”[7]。它的大门口有一副对联“振纲立纪”“成德成才”,该楼楼名就是由这副对联简缩而成的。此楼楹联名诗也很多,至今仍保留了孙中山、黎元洪等名人的笔墨,虽外土但内洋,是中西合璧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对土楼的文化内涵无不称赞,称它是一本耐人寻味,怎么也读不完的书。为展示土楼丰富的文化内涵,客家人们举办了书法摄影展、《土楼回响》大型交响乐演奏会、中国客家土楼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土楼节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2.4客家民俗多姿多彩

客家土楼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既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又反应了客家人淳朴的品质与超人的智慧。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但在土楼,你却会感到“宾至如归”。“土楼人”发挥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充实土楼景区的文化内涵,提高土楼景区的文化品位,让土楼不土,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土楼的旅游业,不仅仅是观光,更重要的是对人们进行历史教育,将教育的文化内涵融合于景物之中,让人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以此提升游人的认知。尽管时移境迁,但是闽西客家人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民俗民风,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如舞龙、舞狮、擂大鼓、“闹古事”、“迎花灯”、汉剧、木偶、民间艺人绝技、迎亲、客家山歌等,这些都洋溢着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象征着土楼人家对幸福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景区处处展现出客家文明风采,最具特色的民俗就是闽西木偶戏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