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合集下载

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手册

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手册
国外认证现状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制 度,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师范类专业认 证标准较高,程序严格,对提升教师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 用。
02
认证标准与要求
认证标准概述
01
02
03
认证标准的目的
确保师范类专业教育质量 ,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手册
目录
• 认证背景与意义 • 认证标准与要求 • 专业建设与改革 • 教师队伍与素质提升 • 学生发展与评价 • 合作交流与拓展 • 总结与展望
01
认证背景与意义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
教育质量提升需求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升师范类专 业教育质量成为迫切需求,专业认证 作为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受到关 注。
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图 书资料、实验室设备、实习基
地等,保障教学需要。
质量保障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认证要求与流程
认证要求
申请认证的师范类专业应符合国家相 关政策和标准,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 和师资力量,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和师 范生培养质量。
认证流程
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未来,需要更加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 ,加强教师培训和研修工作,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THANKS
感谢观看
搭建师范类专业合作交流平台,如定期举办国际师范教育论坛、成立师范教育国际 合作联盟等,促进国内外高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师范类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的编写与课程教学质量直接相关。

为了确保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目标的达成以及评估体系的健全,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的编写原则、要求和实施过程。

一、编写原则1. 紧密贴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认证标准课件的编写应与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相一致,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与有效传授。

2. 符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件的编写应符合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课件的编写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课件的编写应注重创新,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编写要求1. 简洁明了:课件的内容要简洁明了,排版整齐,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重点内容醒目突出。

2. 逻辑清晰:课件的逻辑应清晰,层次分明,章节有序,内容衔接自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和接受。

3. 视觉效果佳:课件的视觉效果应佳,色彩搭配合理,布局美观大方,字体大小适宜,图表插图清晰可辨。

4. 具备互动性:课件应具备一定的互动性,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实施过程1. 课程分析与规划:在编写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课件前,需要进行课程分析与规划,梳理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内容整理: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有机地整理,形成清晰的章节和层次结构,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 多媒体资源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体验。

4. 课件制作和优化: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重排版的美观和内容的精简,确保课件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要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进行适时的优化和更新。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包括个一级指标和个二级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包括个一级指标和个二级指标

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包括个一级指标和个二级指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是指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评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和准则。

这些评价指标和准则的制定旨在保证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目标和职业道德的达到国家要求。

以下是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详细解释:一、毕业生素质指标:1.师范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素养:理论水平、政治觉悟等。

-宗教信仰: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和理解。

-全球视野: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了解。

-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自我调控等。

2.师范业务素质:-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体系、学科核心概念等。

-教育原理与方法: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教学方法等。

-教育心理与辅导技能:心理学和辅导知识、技能等。

-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育资源获取和利用等。

3.师范实践能力指标:-实习实训: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践情况、实践报告等。

-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会等。

-教育技能实练:教育技能的实际操作和教学设计等。

-组织领导与管理:组织工作和管理实际案例等。

二、培养方案与课程指标:1.课程设置与结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等。

-学分安排:学分划分和分配等。

-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与创新等。

2.教学环节与评价:-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与管理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技巧等。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成果与效果等。

三、师资队伍与教师能力指标:1.师资配置与激励机制:-师资概况: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结构等。

-学术资历与教学能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评价等。

-师资队伍培养:师资队伍的培养、发展和评价机制等。

2.教师教育发展指导:-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培训与发展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等。

-教师指导与管理:教师教育发展指导、评价和管理等。

四、教育基础设施与条件:1.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实验室的设备水平和完备程度等。

-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场所的条件、使用情况等。

师范专业认证八个指标

师范专业认证八个指标

师范专业认证八个指标师范专业认证是对教育类专业的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和认证的过程。

认证的目标是确保师范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出具备优良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的教师。

以下是师范专业认证中常用的八个指标。

1.师资力量:师范专业的认证首先关注的是教师的师资力量。

这包括教师的学历、学术背景、教学经验等。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培养出高质量教师的基础。

2.课程设置:认证机构会对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评估。

课程设置要符合教师职业标准和培养目标,覆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指标之一。

这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堂管理等方面。

认证机构会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4.教育实习:师范专业认证还会关注学生的教育实习情况。

教育实习是学生走向教师岗位之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教学环境,并进行实践操作。

认证机构会评估教育实习的安排和实施情况。

5.教育科研:师范专业的认证还会考察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认证机构会评估学校和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

6.学生评价:认证机构会收集学生对师范专业的评价,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状况。

学生评价可以作为评估师范专业的一个参考。

7.就业情况:认证机构还会关注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是评估师范专业的重要指标。

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可以证明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8.保障措施:认证机构还会考察学校对师范专业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学校要制定教师培养方案,建立师范专业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专业的持续发展和优质教育。

以上这八个指标是师范专业认证中常用的指标,这些指标综合评估了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情况、教育实习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确保师范专业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师范类专业认证深度访谈问题汇总

师范类专业认证深度访谈问题汇总

师范类专业认证深度访谈问题汇总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概念和意义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指对师范类专业人才进行的一种职业能力认定。

通过认证,可以证明持有人在师范类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他们在教育行业中的竞争力。

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意义是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在教育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认证也可以为教师和学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和流程1.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是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通常包括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旨在评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和专业发展状况,从而确定其是否符合认证要求。

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流程是怎样的?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流程通常包括提交申请、参加考核、进行评估等多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视频等材料,以便评估机构进行全面的评定。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影响和挑战1.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教师的影响有哪些?师范类专业认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信心。

认证也可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师范类专业认证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师范类专业认证面临着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难度、认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等挑战。

认证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一些教育资源不足、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等问题。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篇文章的深度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概念和意义、标准和流程,以及其对教师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认证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师范类专业认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

师范专业认证一级标准

师范专业认证一级标准

师范专业认证一级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

根据认证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分为三个级别:
1.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

2.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

3.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第一级认证达标,才能申请第二级认证;通过第二级认证,才可以申请第三级认证。

此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这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同时,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如需更多关于“师范专业认证一级标准”的信息,建议登陆所在省教育厅官网查询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目录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 (2)2.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8)3.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14)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20)—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中学教师培养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类本科专业。

1.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 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 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中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 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2.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并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目录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 (2)2.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8)3.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14)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20)—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中学教师培养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类本科专业。

1.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 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 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中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 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2.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并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标准一、关于培养目标师范类专业嘛,那培养目标得特别明确。

咱就是要培养出能在中小学好好教书的老师呀。

这个目标可不能含糊,就像是盖房子得知道要盖成啥样的。

得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了这个专业以后,是要去给中小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他们成长的。

而且这个目标还得根据时代发展、教育需求不断调整。

比如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那老师就得能把一些科技元素融入到教学当中,不能还照着老一套来。

这培养目标就像灯塔,指引着这个专业培养人的方向。

二、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可就多啦。

知识方面,那肯定得把专业知识学扎实了。

像教育学、心理学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武功里的基本功,不学好怎么行呢。

还有学科知识,要是教语文的,那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这些都得门儿清。

能力方面呢,教学能力那是必须的。

得会写教案,知道怎么设计一堂课,从导入到结尾,每个环节都得精心安排。

就像厨师做菜,每个步骤都有讲究。

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呀,要能和学生、家长还有同事们好好交流。

不能是个闷葫芦,只知道自己闷头教书。

另外,育人能力也不能少。

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呢。

要能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与教学课程设置要合理。

就像搭配饭菜一样,得有荤有素。

既有理论课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么教,又有实践课程,让他们能真刀真枪地去课堂上练一练。

教学方法也得多样化。

不能总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得有点互动,像小组讨论啊,角色扮演啊,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比如说讲历史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肯定更深刻。

而且课程之间还得相互联系,不能是孤立的。

就像人体的各个器官,得协同工作。

四、合作与实践师范类专业可不能闭门造车。

得和中小学合作呀。

让学生有机会去中小学实习,看看真实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这就像小鸟学飞,得先到天空中去扑腾扑腾。

学校和中小学的合作得深入,不是简单地走个过场。

可以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学习。

老师可以从中小学老师那里了解到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中小学老师也能从大学老师这里学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指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评估的一系列
标准和要求。

师范类专业是培养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其认证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制定背景和重要意义等方面
展开阐述。

首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主要包括对师范类专业办学
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学生素质培养
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师范类专业办学目标与社会需求
相一致,教学过程科学规范,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其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背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成为办学单位自我审视和提升教育教学
质量的需要,也是对外界展示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有利于提升师范类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二是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权益,确保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培
养;三是有利于提高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办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落实,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对师范类专业的监督和评估,推动师范类专业的健康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指对教育类专业进行认证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教育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培养质量,从而保障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素质。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符合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内容应全面、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需求。

二、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齐全,教师队伍应具备高学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评估、教学督导、教学改革等机制,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实践教学环节。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设置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教学设计、教学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七、师范类专业认证评估。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类专业应接受相关部门的认证评估,通过对教育类专业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教育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培养质量达到一定标准。

总之,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教育类专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类专业应严格遵循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解读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解读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解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规定,用于指导师范类专业在学科建设、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质量保障。

该标准的实施,实际上是对所有师范类大学的要求和规定,旨在通过统一认证标准的使用,使师范类教育机构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教师以及其他人才。

该标准的解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学科建设、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学科建设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需求方向:师范专业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建设与当前社会需要紧密关联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

2、核心课程建设:同时,师范类大学应相应增设基于国家和行业需要的核心课程。

3、教学质量:这一标准旨在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和成绩。

二、教学实践大学师范专业需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现实需求,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反思实践经验。

师范类大学在教学实践方面的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实践和实习经验。

2、教师教学水平: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长期保持高质量教学水平的教师,应予以鼓励和奖励,而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出现问题的教师,应及时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3、学生参与度:师范专业需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反思和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

三、师资队伍建设大学师范专业需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和质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范类大学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认证:在教学、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拥有专业领域能力、成果和贡献的教师,则应通过评估程序评为“特聘教授”或“学术带头人”,或者其他类似的评价身份以示认可。

2、人才培养计划: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3、不断更新知识:师范类大学应为教师提供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和拓展实践、学习等机会。

师范认证支持条件经费佐证材料

师范认证支持条件经费佐证材料

师范认证支持条件经费佐证材料1.申请资格在提供经费佐证材料之前,需要满足以下师范认证支持条件:-拥有正规师范类学历证书,如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等相关专业;-具备师范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教育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师范类专业实习、教育实践等相关经历。

2.申请流程2.1准备材料在提交师范认证支持申请之前,请确保准备以下经费佐证材料:个人身份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或护照复印件;教育背景证明材料-:包括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单等;专业资质证明材料-:包括相关教育考试合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教育实践和实习证明材料-:包括教学实习记录、教育实践活动证明、实习单位推荐信等。

2.2申请材料提交将准备好的经费佐证材料按照指定格式整理齐备,同时填写好师范认证支持申请表格,并于规定时间内提交至相关部门。

3.经费佐证材料要求为了确保申请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提供的经费佐证材料需符合以下要求:准确完整-:必须准确无误地填写个人信息和申请内容,并确保提供的材料完整、清晰可辨;合法有效-:提供的证明材料必须合法有效,如有需要,可提供公证、认证等相关文件;真实可信-:所提供的经费佐证材料必须真实可信,不得伪造、篡改或涉嫌造假;时效性-:所提供的经费佐证材料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逾期将无法受理。

4.注意事项-申请人需按照相关要求提供准确、真实的经费佐证材料,如有虚假材料,将面临法律责任;-经费佐证材料一经提交,将不予退还,请提前备份相关材料;-若申请人对经费佐证材料要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结语师范认证支持条件经费佐证材料是申请师范类认证的重要一环,准备材料时请务必遵守要求,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您的申请材料将经过严格审核,希望您能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并祝愿您申请成功!。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
物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与教学:认证机构会检查物理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是否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教学方法等内容。

同时,还会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实验室与实践教学:认证机构会检查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设施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此外,还会评估学校是否重视实践教学,如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等。

3. 师资力量:认证机构会评估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教师是否具备博士或硕士学位,是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4. 学生培养质量:认证机构会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师德师风等方面。

同时,还会检查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

5. 管理与服务:认证机构会评估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是否规范、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认证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建议查阅相关官方文件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了解详细信息。

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为了确保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符合教育行业的要求。

这一认证分为两级,第二级认证主要是针对已
获得第一级认证的教育从业人员。

第二级认证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教学理念和方法:教育从业人员需要对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
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他们还需要灵活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
种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

2. 教学设计和评价:教育从业人员需要设计和评价有效的教学
方案,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同时,他们还
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出有效
的评价标准。

3. 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教育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
识和专业素养,能够有效地传授教学内容,并且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
问题。

此外,他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教育环境。

4. 教育管理和职业发展:教育从业人员需要了解教育管理和相
关政策法规,同时还需要掌握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关注同行业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通过完成第二级认证,教育从业人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
素养和教学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从业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目录1. 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2 2.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8 3.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14 4.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 ... (20)—1—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中学教师培养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类本科专业。

1. 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 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 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中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 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2. 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并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中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5 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师范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推动师范生的课外学习,引导和促进师范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教师养成教育,培养师范生长期从教的专业理想和为人师表的良好气质。

2.6 注重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反—3—思和研究能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的方式改革,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力。

2.7教学班额符合课程教学需要,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

2.8教学评价符合课程目标要求,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以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3. 合作与实践3.1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互利共赢、持续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教师培养、教育研究和服务基础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3.2与合作伙伴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数量能够满足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

每3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习基地。

3.3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环节具有连贯性,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和多样性,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

3.4 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数量充足,实行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选拔、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有效制度和措施。

3.5 师范生教育实践表现评价科学有效。

4. 教师队伍4.1 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4—高于16:1。

4.2 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所占的比例不低于60%;专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占本专业的教师总数不低于10%;作为兼职教师的优秀中学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

4.3 教师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4.4 教师从严执教,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4.5承担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熟悉中学教育,至少有1年中学教育工作经历。

4.6 具有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5. 办学条件5.1专业建设经费来源稳定,数量能满足培养需要,生均培养经费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专业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5.2基本办学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网络基础设施良好;有满足中学教师培养需要的数字微格教室、教学技能训练室、实验教学训练室等。

5.3 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含数字化资源)能够满足专—5—业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师范生生均教育类图书不低于30册;每6名教育实习生配备与中学学科相对应的教材不少于1套。

6. 质量保障6.1建立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效监测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

6.2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合理确定招生规模。

录取的师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会考)各科成绩均为良好以上;高考成绩在二本线以上,录取的师范生中第一志愿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60%,师范生新生报到率不低于95%。

6.3 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严格。

6.4 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收集、自我评价和反馈整改机制,信息数据真实,评价措施操作性强,评价结论客观,评价结果在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质量改进中得到充分体现。

7. 学生发展7.1 毕业生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要求。

7.2 毕业论文(设计、作品)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师范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3 应届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85%。

7.4 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6—7.5 应届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不低于65%,愿意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比例高。

7.6 毕业生社会声誉较好,用人单位评价较高。

—7—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是国家开展小学教育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小学教育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本、专科小学教育专业。

1. 专业定位与规划1.1专业定位符合国家、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

1.2专业办学理念清晰明确,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的要求。

1.3培养方案体现专业办学理念,符合小学教师培养规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相互联系、有机衔接。

1.4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落实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1.5专业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方案为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所了解、认同。

2. 课程与教学2.1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和—8—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结构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教师教育课程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

2.3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合理。

必修课设置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选修课设置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4 课程目标明确合理,内容丰富,吸收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小学教学优秀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5 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和师范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合理,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推动师范生的课外学习,引导和促进师范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教师养成教育,培养师范生长期从教的专业理想和为人师表的良好气质。

2.6 注重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与学的方式改革,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力。

2.7 教学班额符合课程教学需要,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小班教—9—学。

2.8 教学评价符合课程目标要求,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以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3. 合作与实践3.1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建立互利共赢、持续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教师培养、教育研究和服务基础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3.2 与合作伙伴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数量能够满足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

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习基地。

3.3 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环节具有连贯性,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和多样性,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

3.4 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数量充足,实行高校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选拔、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有效制度和措施。

3.5 师范生教育实践表现评价科学有效。

4. 教师队伍4.1 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6:1。

4.2 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本科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0—所占的比例不低于60%,专科专业不低于30%;作为兼职教师的优秀小学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

4.3 教师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4.4 教师从严执教,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

4.5 承担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熟悉小学教育,至少有1年小学教育工作经历。

4.6 具有切实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5. 办学条件5.1 专业建设经费来源稳定,数量能满足培养需要,生均培养经费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专业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5.2基本办学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网络基础设施良好。

有满足小学教师培养需要的数字微格教室、教学技能训练室、实验教学训练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钢琴教室等。

5.3 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含数字化资源)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

师范生生均教育类图书不低于30册;每20名教育实习生配备小学各学科教材不少于1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