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句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基础知识和练习)

《论语》十二章(基础知识和练习)

一、孔子及《论语》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二、默写全文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做状语,按时传不可乎传: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4、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从: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5、重点实词人不知不愠愠:恼怒吾日三省吾声日:每天省:反思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博学而笃志笃:坚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喜欢6、重点虚词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就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可以为师能动词,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仁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学问曲肱而枕之代词,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善者)其不善者不改之代词,不善者者:知之不如好之者……的人择其善者...的力面四.概括文章内容:文章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的言行,内容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

五.文章主旨.文章通过这些语录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六.请从“学习”“和“个人修养”东面,写出你的感悟.①、在学习上,“学而时习之”,启示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之后要按时温习。

②、在个人修养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们和朋友交往一定讲信用。

模拟中考练习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 重点字词小结(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重点字词小结(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
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
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
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一、重点字词识记(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 悦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二、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时.习()2. 说.乎()3. 不愠.()4君子..() 5. 三.省.( ) 6. 为.人谋( )7.不信.()8. 传.不习乎?() 9. 四十而不惑.( ) 10. 不逾.矩()11. 不逾矩.()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 人不堪.其忧() 15.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 饭.()疏食饮水.()18. 择其善者..()而从之 19. 逝.者()如斯.()夫不舍. 20. 夺.帅()匹夫..()三.填空。

1.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2.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 。

3. 《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6.《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 , 。

, 。

7. 写出五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8.“之”常用作代词,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2分)(1)学而时习之.()(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曲肱而枕之.()(4)择其善者而从之.()四、简答题(20分)1.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2.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论语》十二章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

《论语》十二章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尊称为“圣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 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 20篇,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 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 》《 》《 》并称“四书” 。
课外拓展二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
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
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
也。
(节选自《宋史》)
【注释]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
匡胤。③箧( qiè):书柜、 书箱。④薨( hǒng):古代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 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学则殆。”《为 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 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 无所适从。”
《论语》7-12章 重点词语解释 (红色字词)
《论语》7-12章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三军可夺帅也 6、博学而笃志 7、切问而近思
《论语》7-12章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代词,......的人;喜爱,爱好。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3、饭疏食,饮水:吃 4、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跟从、学习。 5、三军可夺帅也:改变 6、博学而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7、切问而近思:恳切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11........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后人尊称他为“至圣”“圣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仁政”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句翻译图文ppt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句翻译图文ppt
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 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 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 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 想却不读书,就有疑惑了。
重点句子翻译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 停。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句 翻译图文ppt
演讲人
目录
01
重点句子翻译
02
问题探究
《论语》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到这里)来,不也是令人感到
快乐的吗?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 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 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强迫其改 变志向。
问题探究
“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答案: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做到这样,人才能净 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谢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

习:复习。

亦:也。

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

谋:谋划。

忠:尽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编写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小组成绩《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译文: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2.字词解释:时习:按时复习说:通“悦”,喜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这里指朋友不知:不了解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教养的、道德高尚的人。

3.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译文: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字词解释:温:温习,复习故:旧的知识可:可以以:凭借为:做,担任3.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2.字词解释:日:每天省:反省心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3.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探究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意,六十岁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到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会超出规矩。

”2.字词解释:有:通:“又”立:自立于世惑:迷惑天命:上天的意志逾:超越矩:规矩3.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却不加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只凭自己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一、必须掌握的字词句(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语: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①可以为师矣。

(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而: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三十而立(表修饰)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二、课外知识拓展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2、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译文及知识点归纳

论语译文及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高中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

高中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

高中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高中〈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高中《论语》十二章里的重点字词呢。

这《论语》啊,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智慧的小金子,这些重点字词就是打开宝藏的钥匙。

先来说说“子曰”这个词吧。

这个词在《论语》里可常见了,“子”就是指孔子啦。

每次看到“子曰”,就好像孔子站在我面前开始说话一样,可神奇了。

“曰”就是说的意思呗。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写作文,说“小明说”,不过孔子是大圣人,就用“子曰”,感觉特别庄重。

再看看“君子”这个词。

君子在《论语》里可不是随随便便指一个人哦。

君子啊,那得是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我就想啊,君子就像天上明亮的星星,闪闪发光,给我们指引方向呢。

比如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就把君子和小人做了对比。

君子呢,心里坦坦荡荡的,就像一片广阔的草原,什么烦恼啊,算计啊,在君子心里都留不下痕迹。

可小人就不一样啦,整天愁眉苦脸,心里弯弯绕绕的可多了。

“仁”这个字也是重点中的重点呢。

哎呀,“仁”可不好理解。

我觉得“仁”就像是一种很温暖的力量,能让大家都开开心心地在一起。

孔子老是说要追求“仁”,就好像我们现在追求梦想一样。

在《论语》里,“仁”有好多表现。

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仁”的一种体现呀。

你想啊,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做的事,那你也别对别人做,这多公平,多善良啊。

这就像你有一颗糖,你自己都舍不得吃,你肯定也不会随随便便给别人吃很苦很苦的药,对吧?还有“礼”这个字。

“礼”在古代可讲究了。

在《论语》里,“礼”就像是一种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

就像我们玩游戏得有游戏规则一样。

在古代,从人们怎么行礼,到国家大事怎么举办,都离不开“礼”。

我想象那时候的人啊,一举一动都规规矩矩的,就像一群小蚂蚁,虽然每只蚂蚁都在忙自己的事,但是都按照一定的路线走,很有秩序。

“知”这个字有时候读“zhī”,有时候读“zhì”。

当它读“zhī”的时候,就表示知道、了解的意思。

《论语》第十二章

《论语》第十二章
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 (3)新【F】: _____________ (4)可以【F】:__________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殆:________ 疑惑
6.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 “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 理解。 答:“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 知规律。 三、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养性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
《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梳理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按时 (1)时:_______ (3)说:_____________ 通“悦”,愉快
复习 (2)习【F】:_____ 了解 (4)知【F】:_____
(5)愠:_____________ 生气,发怒
切问而近思。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2. 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 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答: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3. 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 系有何益处? 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① 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 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堪:________ 能忍受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
一、齐桓公第十二年,孔子在鲁国周游列国,讲学于鲁国新仪乡。

重点字词:齐桓公、鲁国、周游列国、讲学、新仪乡
二、孔子强调“仁”的重要性。

仁即厚道,是对人尽心尽力的关爱。

重点字词:仁、厚道、对人尽心尽力的关爱
三、孔子提出“诗三百,一诗一国”。

认为诗歌能反映一个国家的风尚和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

重点字词:诗三百、一诗一国、反映、国家的风尚、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
四、孔子谈及政治应秉持“不患人之不己知,唯患其不可知也”的态度。

重点字词:政治、秉持、不患人之不己知、唯患其不可知也
五、孔子重视君子的言行一致。

君子未尝不信邻,未尝不受义。

重点字词:君子、言行一致、未尝不信邻、未尝不受义
以上就是"论语第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