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作者:彭志波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48-02

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特别强调对“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规范的语言文字解答综合题。在高考复习中,归纳提炼出完整的解题思路就可以避免遗漏要点,从而使答案层次鲜明、思路清晰。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综合题题已成为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地理综合题有以下命题特点:

1、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多样,综合性、应用性强。试题多选材新颖,重视新情境、新材料的综合运用,使考查的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种综合性极强的信息呈现方式,涉及的地理要素多、知识跨度大,考查的内容也常融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知识,而且关注时政、社会热点,以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为情境,显现出极强的应用性。

2、区域载体各具特色,空间性、时间性强。以区域为载体,从特定区域环境的各个角度切入,用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思想、观点、方法去分析区域不同时间与空间的自然地理特征、工农业生产活动布局,比较区域差异,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预测区域发展趋势等。

3、围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设问多变,创新性强。综合题多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等问题,情境材料不同,在设问形式上不断翻新,这对考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思考问题的“面”有很好的考查。近年来,试卷中出现了开放性设问,对考生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思维角度和地理科学态度又有很好的考查。所以,培养批判性、创新性等多角度的思维是应对设问多变、开放性试题的主要出路。

4、答案制定系统、灵活,不局限于教材,选拔性强。试题不仅设问新颖,答案的制定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突出系统性。常需要考生在给出的大量综合性信息中挑选出有用信息,组织、总结自己的论点。这需要考生对所用知识在头脑中有清晰的构架和脉络,清楚各知识间的联系,对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能灵活地针对问题,全面、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组合在一起,完善答案。

针对以上特点,同学们在解答综合题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以提高解题能力,取得高分。

1.规范阅读,用心审题。用心审题要明确“欲速则不达”,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答题,综合题得分根本,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题,关键在于你做对做全多少题,所谓“捡到篮里方为菜”,不能“荒不择路”,那样往往是“南辕北辙”,损失更大。

审题审什么,在能力立意要求的地理考试中,首先应能够从题的材料中获取解题信息,审题就是审材料内容,审图和文字中信息,图中的图例、点、线、面状信息。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读图的规范步骤和方法,审题的目标是要穷尽所有信息,全面细致分析材料和问题。审设问应注意限定条件,评价还是描述,是说明还是分析,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等,审清了设问条件,答题才能有的放矢,答对所问,从而得到高分。

例4:材料一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的原料。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60厘米。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绝对低温

材料二哀牢山脉宛若一道屏障纵贯云南中部,在云南气候上有着重要作用。哀牢山西坡水热条件较东坡优越。

材料三我国天然橡胶分布图。

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阔的马蹄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这是小切口、大分值,体现信息获取和解读,强调分析、思考能力,注重深度考查的一道题。一般仿真高考试题和高考答案分值及要点分布相似,往往是2分或者3分一个点,就此题信息量来看,应该有6个要点,并且答案就在信息、材料中,就在对材料的分析过程和知识对接中。材料中提到橡胶生活习性,喜湿喜热,怕风畏寒,设问中“阳坡—放宽行距”、“北部屏障—马蹄形—防护林”,结合图和材料二哀牢山西北—东南走向,西(南)坡迎风坡水热条件优越,将橡胶的生活习性和设问中的条件一一对接,即可答题。这里不可表面分析,如放宽行距是为了增加行距空间,也不可主观凭经验和记忆臆断答题,如营造防护林是为了保持水土。

参考答案:西坡受寒潮影响小(2分),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山腰部位降水丰富(2分),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2分)。东坡受寒潮(冷空气)影响较大(2分),马蹄形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2分),营造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2分)。

2、归类问题,构建思维模式。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主观题更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综合归纳近几年高考命题设问,其问题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和人为

原因(主观上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基础、交通、市场、科技、历史、劳动力等)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要把握各类问题的答题方向,同时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同类试题的解答方法和语言表述。

3、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由于高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以及阅卷标准的把握,高考试题各题目分值设置一般是按要点给分。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分值,再结合题问题的设问,可以估测答案要点数目。例如有一小题的分值是6分。我们就可这样估测:如果答案要点为1个,答对得分,不对0分;如果要点为2个,每个3分;如果要点为3个,每个则2分。第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法判卷,对了得6分,不对不得分,对于学生(视分数为命根)而言,未免太残忍点;从历次模拟考试和历年高考来看,6分的题要点数目一般是3个,每个2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只答了一个要点,无形中就失去了如4分,即使答了两个要点,也失去了2分。而对于三个要点的题目,为避免失分,一般我们选择4-5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机会就相对少一些。

4.答题规范、表达准确。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是规范解答地理综合题的宗旨,文字表述要注意地理术语的运用,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回归教材,规范用语,应力求准确,措辞要认真推敲,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学科习惯和规范。“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综合题规范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答案来自于对信息的提取和归纳整合,这叫“论从图(表、文)出”。(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运用地理学科术语进行表述。酝酿“语言”时,应“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他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等。答题时,许多考生明确答题方向,也知道答案,可就是表述不规范,使用非专业术语,造成语言表述不到位。

【例】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该题应从流入地区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活贫穷,农民只好进城打工,靠出卖劳动力来养家糊口”。这种唠嗑式的表述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虽没脱题,但不准确。因此,答题时要有关键性术语,确保陈述的科学性。关键性术语的定性与定位功能,决定了它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可以使陈述更加准确化、专业化、科学化,少之则空洞乏味,缺少说服力。

回头读题:试卷答好后,需回头将答案带入试题中读,看有无错别字;表述正确,无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或要点丢失;表述符合逻辑,前后无相互抵触,无自相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