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韩愈作品阅读练习(附答案)
韩愈古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韩愈古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________”。
2. 韩愈的文学主张是“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该承载________和________。
3. 韩愈的《师说》一文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________、________也”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篇作品不是韩愈所著?A. 《师说》B. 《祭十二郎文》C. 《滕王阁序》D. 《进学解》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学习不应该局限于________。
A. 书本知识B. 实践经验C. 师承关系D. 个人兴趣三、简答题1. 简述韩愈在《师说》中对“师”的定义及其作用。
2. 韩愈的文学创作有哪些特点?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韩愈的《师说》选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 韩愈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哪些关于“师”的观点?2. 根据这段文字,韩愈认为学习者应该如何选择老师?五、论述题论述韩愈的文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一、填空题1. 文昌2. 道德知识二、单项选择题1. C2. C三、简答题1.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传授道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2. 韩愈的文学创作特点包括: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注重文学的创新和个性表达。
四、阅读理解题1. 韩愈在这段文字中提出,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
老师不问贵贱、长幼,关键在于他是否拥有道。
2. 韩愈认为学习者应该不论老师的年龄大小和社会地位,只要他有道,就应该成为学习者的老师。
五、论述题韩愈的文学思想主张文学应该回归古典,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提倡古文运动。
韩愈《马说》《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14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①比:接连,连续。
②还:通“环”,环绕。
③一旦:一天。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9.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C.臣有骏马欲卖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10.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11.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12.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
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分)8、(1)通“现”,表现。
(2)面对。
9、C 点拨: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代马。
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10. (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试题】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答热爱也可)3、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小雨、小草(答出两景给1分,仅答小草或小雨或烟柳不给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5、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6、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和(D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进学解》(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进学解》(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10T4题。
国子先生①晨入太学②,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名一艺者无不用。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电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卞芍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沉浸醴郁,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下逑《庄》《骚》,太史所录;先生之于文,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跪后,动前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先生日:“吁,子来前!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结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縻粟;子不知耕;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然而圣主不加诛,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节选自韩愈《进学解》)[注]①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
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
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
②太学:这里指国子监。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
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昔者A孟轲B好C辩D孔道E以明F辙G环天下H卒老于行I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担心、忧虑,与《六国论》“诸侯之所大患”中的“患”意义相同。
B.六艺,指六种经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韩愈《马说》《臣闻古之君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3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2)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___1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133.(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131.面对。
同“返”,返回。
132.(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133.【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答李翊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答李翊书》(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①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材料二: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蕲:同“祈”,求,希望。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原毁》(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原毁》(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节选自《论语》) 材料二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节选自韩愈《原毁》)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每写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
韩愈《听颖师弹琴》阅读答案附赏析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
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注释】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
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②昵昵:亲热而细柔。
尔汝:好朋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
③划然:突然。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④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⑤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⑥未省:不懂得。
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⑦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⑧遽:急忙。
⑨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内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唐古文运动旗手。
作气势宏大,想象丰富,语言新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与《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参考】琴声袅袅升起,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
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接着又转成和日丽,远处飘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飘柳絮,它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它一心向上,结果还是一落千丈。
惭愧呀,我空有一双耳朵,不会欣赏音乐。
但是听了颖师的琴声之后,我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滂沱,浸湿了衣襟。
颖师你高超的琴艺,一会儿把我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我置入悲苦的地狱,就好像同时把冰火投入了我的胸膛。
【训练】1.此诗和白居易的《_____》、李贺的《_____》并称为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
2.前十句摹写声音。
声音由_____突然_____,又_____,又____,又____,忽然又_____。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马说》《韩愈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马说》《韩愈传》含答案校文学社团开展“领略唐宋八大家风采之走进韩愈”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马说【唐】韩愈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丙】韩愈传①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擢进士第。
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
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②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
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
愈坐是复为博士。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③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
愈闻恶之,乃上表。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裴度、崔群曰:“愈言讦悟②,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注释】①鞠:养育,抚养。
②讦捂:指人们争吵争斗,互相攻击和指责。
72.下列选项中对以上诗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写韩愈直言上谏,却遭到了“朝奏夕贬”的命运,时间和空间的巨大跨度让我们感受到了封建朝廷中忠臣不应有却常会有的不公命运。
短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韩愈篇
我国唐代有个著名的家叫韩愈。
他小时候,在家乡读书。
一天,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他们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学生们便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谁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老师很失望。
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
只见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用火柴把蜡烛点燃。
老师见了,高兴得连连说:“好!好!韩愈真聪明!”好词:著名失望连连佳句:老师见了,高兴得连连说:“好!好!韩愈真聪明!”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韩愈是我国()(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著名的()(A.画家 B.文学家 C.军事家 D.天文学家)。
正确答案:B B2.填上合适的量词选项。
一()蜡烛 A.间 B.根 C.棵 D.支 E.样 F.个一()竹子 A.间 B.根 C.棵 D.支 E.样 F.个一()铜钱 A.间 B.根 C.棵 D.支 E.样 F.个一()屋子 A.间 B.根 C.棵 D.支 E.样 F.个一()树苗 A.间 B.根 C.棵 D.支 E.样 F.个一()东西 A.间 B.根 C.棵 D.支 E.样 F.个正确答案:D B F A C E3.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他们各自买一样东西,有什么要求?A.东西要轻。
B.必须把老师给的铜钱用完。
C.不能把老师给的铜钱用完。
D.东西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正确答案:D4.老师为什么很失望?因为(),所以老师很失望。
A.学生们买来的东西都不能把一间屋子装满。
B.学生们不好好读书。
C.学生们调皮。
正确答案:A5.韩愈买了什么东西?A.蜡烛B.竹子C.树苗正确答案:A6.老师见韩愈把蜡烛点燃,高兴得连连夸韩愈聪明,是因为()。
A.别人买的是一样东西,韩愈买了两样东西。
B.蜡烛把一间屋子都照亮了,也就是说屋子都装满了光亮。
C.其他学生买的东西贵,韩愈买的东西便宜。
正确答案:B。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爽,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琰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李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责,失御史。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会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居闲益自刻苦,?记览,为词章。
元和中,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是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出一岁,兔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复为刺史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日:”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子厚不自贵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傻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亦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
行立有节⅛t,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其A召B至C京D师E复F为G刺H史I中J山K刘L梦M得N禹。
锡P亦Q 在R遣S中T当U诣V播W州【答案】EIT(每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附答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附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附答案「篇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试题】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答“热爱”也可)? (20xx年湖南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作者简介】韩愈(768-842),字退之,唐代大文学家,中唐文章革新运动的主将。
他的文章最受後人推崇,常和杜甫的'诗相提并论;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雄伟,追求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韩愈还以爱护人才著名,诗人李贺、贾岛,都受过他的赏识和教益。
【注释】①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时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唐时长安城朱雀门大街亦名天门街,简称天街。
③酥:酪类制品。
此处形容小雨滋润着早春的土地,使之变得松软湿润起来。
④胜:抵得上。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著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連影儿也不見。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毛毛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利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试题】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初春草色的什么特色?2.全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绘初春,给人以无量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体现的情景描述出来。
4、诗人抓住了哪些光景描摹出初春独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联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成效。
【参照答案】1.写出了初春草色极淡很少、似有似无的特色。
(意思同样也可)2.表达了诗人对初春光色的喜欢之情。
(答热爱也可)3、在小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眺望去,大地体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快乐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仿佛静静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毛毛雨、小草(答出两景给 1 分,仅答小草或毛毛雨或烟柳不给分)表达了作者对初春光色的喜欢之情。
5、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到处烟柳的风景进行对比,突出初春的风景最可爱。
6、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A、诗中真实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初春独有的光景毛毛雨中的草色来写,富裕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出色的一句,草色若有若无,似有似无,萌动着无穷的活力,以此景写初春最为适合。
C、后两句转入谈论、对照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初春最迷人的情景。
D、作者将此诗送给挚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觉一下初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利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初春这一美好光阴的意思。
7、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适合的两项是(B)和( D )A.润如酥写出毛毛雨润滑的特色,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润湿着春草,忧如静静地告诉人们:春季来了。
B.最是一年春利处是说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应当抓住初春节气早作打算。
C.前两句写初春光色以毛毛雨、草色为描绘对象,毛毛雨润湿小草,而小草使毛毛雨更亮、更润湿,二者相辅相成。
韩愈《晚春》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3.(4分)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解答】(1)本题考查拟人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
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
或者:表达了诗人鼓励人们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思想感情。
(赞美春天的蓬勃生机,也对)。
答案:(1)拟人;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把握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马说》《九方皋相马》阅读答案对比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马说》《九方皋相马》阅读答案对比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无人知晓其能够千里而甲壳类也。
就是马也,虽存有千里之能够,食不饱,力严重不足,才美不外见到,且欲与常马等不容得,安求其能够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②。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华,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
”并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
报穆公,穆公不说道,遣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言,又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记其外。
见到其所见到,不见踪影其所不见踪影;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结城》,存有删减)注:①姓: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母马。
④牡:公马。
⑤骊(lí):纯黑色马。
9.以下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2分后)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够千里也又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无法通在其意其真无马邪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无法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突遇伯乐的议论,抒发作者对贤才难遇岂可的愤恨,寄寓着对统治者能够辨识人才、器重人才的期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说明千里马被磨灭的直接原因就是“食不饱,力严重不足,才美不外见到”,但其根本原因就是食马者“真无人知晓马”。
初中韩愈作品阅读练习(附答案)
初中韩愈作品阅读练习(附答案)韩愈作品阅读练习〈〈马说》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柄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或尽粟一石:②虽有千里之能:③才美不外见:④且欲与常马: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作者。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5、用"/ "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7、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8、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二、简答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A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B流露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C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柄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7、“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1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流露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第二段的四个“不”字的根源是什么?运用排比修辞方法的目的何在?12、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南霁云威武不能屈》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愈《南霁云威武不能屈》阅读答案及翻译南霁云威武不能屈【唐朝】韩愈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道贺兰无意当老师,便飞奔而去;他将出城,向浮动地图射击④ 然后向上面的砖头射出半支箭。
贺兰说:“我要消灭小偷,所以我要消灭小偷。
”愈⑤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⑥。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⑦!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
②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
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
③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
④浮图:佛塔。
⑤愈:韩愈自称。
⑥相语:告诉我。
⑦南八:即南霁云。
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阅读[培训]: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3分)当乌云降临时,绥阳的人们在这个月剩下的时间里都不吃东西。
虽然云只想吃掉正义,但他无法忍受!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带着食物和音乐,延吉云坐着(请)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c、小偷威胁说要用剑巡逻(投降)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是:②此矢所以志也。
意思是:18、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
这三件事依次是:_____、箭射浮图、___。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分)[参考答案]:15、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16、 c17、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韩愈作品阅读练习(附答案)
韩愈作品阅读练习
《马说》
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枥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②虽有千里之能:
③才美不外见:④且欲与常马: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作者。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7、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8、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二、简答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A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B流露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
C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
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
7、“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
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1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流露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第二段的四个“不”字的根源是什么?运用排比修辞方法的目的何在?
12、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
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13、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一、1、略 2、①有时②虽然③显现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唐朝韩愈托物寓意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马者千里马圣明的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8、B 9、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二、
1、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有两个特点:食量大和能够日行千里。
(2)首先要观察和辨别人的能力大小,然后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在实践中挑选辨别人才。
3、(1)首先写了千里马辱没在奴隶人手中,至死而名不称的终身遭遇。
然后写了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遭遇,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的待遇都办不到,最后写了千里马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赏识,反而被埋没摧残。
(2)暗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
4、(1)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千里马被埋没摧残完全是因为没有伯乐发现赏识它。
(2)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的前提,立论的根据,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5、怀才不遇,愤世嫉俗。
6、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是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
7、(1)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目的是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与众不同,为下文食马者的无知表现做铺垫。
8、第一段的“也”:无限痛惜。
第二段的“也”:愤怒、谴责。
第三段的“也”:深刻的嘲讽。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表达作者无限痛惜的情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顾惜?”表达作者愤怒的谴责。
“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作者深刻的嘲讽。
10、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
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流露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1、源于“食马者”的无知。
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
12、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3、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14、点明文章主旨。
“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