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 X服务器日志收集的方法

合集下载

日志收集方案

日志收集方案

日志收集方案日志收集是指针对各类系统、应用、设备等,收集记录其运行状态、操作记录、故障事件、安全事件、性能指标等数据,为后续的监控分析、故障排查、安全审计、性能优化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在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下,日志收集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安全保障措施。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日志收集方案,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指导意义。

一、本地日志收集1. SyslogSyslog 是一种标准的日志格式协议,可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日志收集。

在 Unix 和 Linux 系统中,常用 syslogd 来充当日志代理,通过 Syslog 协议与其他 Syslog 代理通信,实现日志收集。

在Windows 环境中,可通过安装 syslog 软件使其兼容 Syslog 协议。

2. Log4jLog4j 是一个 Java 语言编写的日志管理框架,它提供了灵活的日志收集和管理功能。

通过 Log4j,可以在代码中指定需要记录的日志信息,并将日志信息以文件、数据库等方式存储起来,方便后续的分析统计和查看。

二、中心式日志收集在大型信息化系统中,将日志收集和管理集中到中心服务器成为一种更为常见的方案。

1. ELK StackELK Stack 是一个开源的日志收集和分析解决方案,包含三个核心组件: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可用于存储和检索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数值、地理位置等。

Logstash 可以收集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 Elasticsearch 可以索引的格式;同时,Logstash 还可以完成一些数据转换和清洗的任务。

Kibana 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查看 Elasticsearch 中的数据,包括通过图表、地图等方式展现日志数据。

2. GraylogGraylog 是一个开源的日志收集、管理和分析平台,包含一系列插件,可集成各种数据来源,并提供灵活的查询、过滤、报警等功能。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的日志收集和分析方法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的日志收集和分析方法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的日志收集和分析方法随着现代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软件系统运维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软件系统运维的过程中,日志收集和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收集和分析日志,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排查系统异常,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软件系统运维中常用的日志收集和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日志。

日志是软件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记录,包含了系统的各种状态、异常和操作信息。

日志的产生是为了帮助运维人员了解系统运行的情况,并通过日志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日志收集是指将各个系统的日志信息集中存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有多种日志收集方法可供选择。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日志代理来收集日志。

日志代理是一种中间件,负责从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中收集日志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日志存储系统。

通过将日志代理部署在各个系统上,可以实现集中式的日志收集和管理。

此外,一些日志收集工具也提供了日志收集的自动化功能,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策略自动收集和过滤日志。

为了更好地利用日志数据,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日志进行分析。

日志分析是指对日志数据进行解析、整理和挖掘,以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异常。

在日志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日志分析方法。

1.关键字搜索:通过在日志中搜索特定的关键字或关键词,可以快速找到相关的日志记录。

例如,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关键字“错误”或“异常”来搜索相应的日志记录,以定位问题所在。

2.日志过滤:在日志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日志数据量可能非常庞大,直接对全部日志进行分析可能效率低下。

因此,通过设置过滤条件,可以只分析特定时间段、特定类型或特定系统模块的日志数据,以提高分析效率。

3.日志可视化:将日志数据以图表、仪表盘或其他可视化方式展示,可以帮助运维人员更直观地理解系统运行的情况。

例如,通过绘制系统负载的实时曲线图,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的负载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

Syslog日志中心服务器收集windows和linux客户端日志

Syslog日志中心服务器收集windows和linux客户端日志

Syslog⽇志中⼼服务器收集windows和linux客户端⽇志Syslog⽇志中⼼服务器收集windows和linux客户端⽇志Vdi环境下,虚拟机太多,我们不可能⼀台⼀台登录到虚机⾥⾯看⽇志,配置⼀台⽇志中⼼服务器,收集、管理虚机的⽇志是最好的⽅法;这⾥介绍在windows下使⽤nxlog⽇志上传⼯具(在win7、server2008、2012上测试通过),并且占⽤的资源很⼩(见图); linux下使⽤⾃带的syslog(Ubuntu14、12,centos7、6.5、6.4、6.3测试通过),并指向syslog中⼼⽇志服务器,在syslog中⼼⽇志服务器上就能对⼤量虚机的⽇志进⾏管理了。

(⼀)客户端配置(1)Windows Nxlog客户端配置:附件安装包:这款软件可以在32位和64位os上安装。

安装好的位置如下图:⽰例是32位操作系统安装好后修改配置⽂件:打开conf⽂件夹下 nxlog.conf⽂件,按下图注释位置修改:1)填⼊⽂件安装路径(注意32位和64位os的路径不⼀样)2)使⽤udp协议3)接受消息的地址4)514端⼝配置好后启动nxlog服务,设成⾃动启动Nxlog在server2008下占⽤的资源图:(2)Linux下syslog客户端配置:修改配置⽂件:#vi /etc/rsyslog.conf在最后⼀⾏加⼊:*.* @169.169.169.169:514 #将所有消息发送到该地址重启服务:#service rsyslog restart(⼆)Syslog中⼼⽇志服务器配置:1)修改rsyslog.conf⽂件:#vi /etc/rsyslog.conf去掉$ModLoad imudp和 $UDPServerRun 514两⾏前⾯的注释#号2)# service rsyslog restart3)# ip net# ip net exec qrouter-1f6fafcf-8b73-4f59-9a38-b176b3649cac #需要修改qrouteriptables -t nat -A neutron-l3-agent-PREROUTING -p udp -d 169.169.169.169 --dport 514 -j DNAT --to 192.168.201.13:514#***********将发送到169.169.169.169 514端⼝的消息转发到syslog中⼼⽇志服务器192.168.201.13:514 需要修改成syslog中⼼⽇志服务器的IP和端⼝***********##service iptables restart验证:Syslog中⼼⽇志服务器上能看到时间⽇期计算机名事件代码的⽇志信息,跟windows下对⽐是⼀致的,这样在syslog服务器上就能实时看到Windows虚拟机的⽇志了,只要Windows虚机产⽣⽇志,都会马上传到syslog服务器上下图是Syslog客户端发送的消息Syslong中⼼⽇志服务器收到消息,可以看到虚机neustor的⽇志信息,跟syslog客户端发来的⼀致注:⽇志发送的是计算机名,如果虚机计算机名是⼀样的就⽆法辨别了,所以虚机计算机名需要修改,NewName.bat的作⽤是修改计算机名的,运⾏⼀次重启后随机⽣成计算机名;如果是⼤批量的创建虚拟机,可以将该批处理放在windows启动项,然后做成镜像,再创建虚拟机,虚机建好后⽣成的计算机名不⼀样,解决发送到syslog服务器⽇志重名⽆法辨别是哪台机器的问题。

系统下收集日志方法

系统下收集日志方法

系统下收集日志方法Unix/Linux 日志的收集目的是为了在电脑发生异常时,可以通过历史日志分析和预防故障,改进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常,Unix/Linux 系统会把系统或软件运行状态记录在"/var/log"目录下,因此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收集日志:1. 列出日志文件:第一步就是列出日志文件,可以通过"ls /var/logs"命令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日志文件;2. 归档日志文件:一般可以使用gzip 和tar命令将日志文件进行归档,以便适当的减少磁盘空间的使用,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实现:tar -zcvf log.tar.gz /var/log/ * 。

此外,如果不需要每条都查看,也可以在写入命令"logrotate"中添加"compress"参数,让系统自动对日志文件进行压缩处理;3. 日志文件转移:使用"mv"/copy"命令可以将日志文件从源地址转移或复制到其他目录,这样匹配的是方便查询的前提下有序处理,同时也可以为后期的分析提供方便;4. 日志文件读取:关于日志文件的读取,可以使用"cat","more","tail"和"head"命令查看和读取日志文件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grep"命令查找特定的行和子串,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命令就是"tail -f",即实时刷新文件内容,跟踪查询实时日志情况;5. 自动收集日志文件:如果是多台服务器,可以使用工具在多台服务器上自动收集日志文件,例如Filebeat、Logstash等日志采集工具,可以对多台服务器日志进行实时采集、转发、收集和分析;以上就是 Unix/Linux 下收集日志的常用方法,以辅助系统维护和运行的状态管理,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以及便于管理员针对某些问题在线分析判断,进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如何收集服务器各类日志

如何收集服务器各类日志

目录DSA 工具下载链接: (2)Linux操作系统下收集DSA日志步骤: (2)Windows操作系统下收集DSA日志步骤: (2)IMM日志收集步骤: (3)IMM2日志收集步骤: (6)刀片服务器的AMM日志收集步骤: (11)Flex刀箱的CMM日志收集步骤: (11)OS和应用日志收集步骤: (11)DSA 工具下载链接:DSA 工具下载链接/support/entry/portal/docdisplay?lndocid=SERV-DSADSA Installation and User's Guides:/support/entry/portal/docdisplay?lndocid=MIGR-5084901Linux操作系统下收集DSA日志步骤:日志步骤:1.把下载的“<dsa-package>.bin”的文件拷贝到服务器本地。

cp <dsa-package> /tmp2.chmod +x <dsa-package>3.cd /tmp4./<dsa-package>5.收集完成后,在根目录下的 VAR/LOG 下会生成一个IBM SUPPORT 的文件夹,其中有以机器型号序列号及日期命名的日志压缩包,这个就是DSA日志。

日志步骤::Windows操作系统下收集DSA日志步骤1.把下载的 DSA 工具拷贝到C 盘根目录2.双击运行,此时会出现一个 DOS 窗口,等待10 分钟左右,会完成收集工作3.提示按任意键,DOS 窗口自动关闭。

4.在 C 盘根目录下会生成一个名为IBM SUPPORT 的文件夹,其中有以机器型号序列号及日期命名的日志压缩包,这个就是DSA日志。

IMM 日志收集日志收集步骤步骤步骤::1.通过服务器板载管理口(Systems-management(Ethernet),非网口)收集日志.方法是使用直连线(此网口可自适应连接方式)将此网口连接于一台终端机(笔记本或台式机).查看此网口的IP地址是否是192.168.70.125,可进入服务器BIOS选项查看,如IP不是192.168.70.125.可将其更改.具体信息如下:开机按F1进入BIOS选项菜单, 选择“System Settings”进入该菜单设置进入“System Settings”菜单选项后选择“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进入“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选择“Network Configuration”菜单进入“Network Configuration”查看IP是否是192.168.70.125,如否.将其更改为此IP并选择“Save Network Settings”将设置保存.2.将终端机的网卡IP设置为与“192.168.70.125”处于同网段的IP,然后在终端机的IE浏览器中输入IP“192.168.70.125”,此时会出现以下界面:在User Name处输入帐号: USERID,Password处输入密码: PASSW0RD.完成后会出现欢迎界面. (请注意“USERID”和“PASSW0RD”照搬就可以了,这个和系统用户名密码不一样,是所有同型号机器的默认设置,并且“PASSW0RD”里面的“0”不是英文的“O”,而是数字的“0”)选择“Continue”进入以下界面.将“Monitors”下的所有选项保存 (System Status/Virtual Light Path/Event Log/Vital Product Data).Vital Product DataIMM2日志日志收集收集收集步骤步骤:通过板载系统管理口(System-management )收集日志.方法是使用直连线(此网口可自适应连接方式)将此网口连接于一台终端机(笔记本或台式机).查看此网口的IP地址是否是192.168.70.125,可进入服务器UEFI中的选项查看,如IP不是192.168.70.125.可将其更改.或客户端设置同一网段;具体信息如下: 开机按F1进入UEFI选项菜单, 选择“System Settings”进入该菜单设置:进入“System Settings”菜单选项后选择“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进入“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选择“Network Configuration”菜单进入“Network Configuration”查看IP是否是192.168.70.125,如否.将其更改为此IP并选择“Save Network Settings”将设置保存.(如不修改,需要将客户端设置同一网段的IP地址)器中输入IP“192.168.70.125”,此时会出现以下界面:在User Name处输入帐号: USERID,Password处输入密码: PASSW0RD.完成后会出现欢迎界面. (请注意“USERID”和“PASSW0RD”照搬就可以了,这个和系统用户名密码不一样,是所有同型号机器的默认设置,并且“PASSW0RD”里面的“0”不是英文的“O”,而是数字的“0”)进入管理界面后,点击“Events”—“Event Log”可以查看到Event Log,若要导出,点击“Export…”按钮,出现如下窗口:选择All Events,点击OK按钮;选择“Save File“,点击OK即可保存。

IMM日志收集方法

IMM日志收集方法

IMM日志收集方法1.通过服务器板载管理口(Systems-management(Ethernet),非网口)收集日志.方法是使用直连线(此网口可自适应连接方式)将此网口连接于一台终端机(笔记本或台式机).查看此网口的IP 地址是否是192.168.70.125,可进入服务器BIOS选项查看,如IP不是192.168.70.125.可将其更改.具体信息如下:开机按F1进入BIOS选项菜单, 选择“System Settings”进入该菜单设置进入“System Settings”菜单选项后选择“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进入“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选择“Network Configuration”菜单进入“Network Configuration”查看IP是否是192.168.70.125,如否.将其更改为此IP并选择“Save Network Settings”将设置保存.2.将终端机的网卡IP设置为与“192.168.70.125”处于同网段的IP,然后在终端机的IE浏览器中输入IP“192.168.70.125”,此时会出现以下界面:在User Name处输入帐号: USERID,Password处输入密码: PASSW0RD.完成后会出现欢迎界面. (请注意“USERID”和“PASSW0RD”照搬就可以了,这个和系统用户名密码不一样,是所有同型号机器的默认设置,并且“PASSW0RD”里面的“0”不是英文的“O”,而是数字的“0”)选择“Continue”进入以下界面.将“Monitors”下的所有选项保存 (System Status/Virtual Light Path/Event Log/Vital Product Data,Event Log下有个save 选项,其他的可以把文本copy到word文档里面).。

联想 System Event log (SEL) TSM管理界面日志收集指导

联想 System Event log (SEL) TSM管理界面日志收集指导

System Event log (SEL) TSM管理界面日志收集指导适用机型:Lenovo ThinkServer RDx50目录1 TSM管理IP设置 (2)1.1开过启动过程中,按”F1“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 (2)1.2选择:TSM Settings (2)1.3 选择及设置TSM NetworkSettings: (3)1.4 移动键盘至TSM IP Address:输入要设置的IP地址。

(5)1.5 设置:子网掩码 (6)1.6 根据具体网络环境设置:网关 (6)1.7 重要:请注意一定要进行保存设置! (7)1.8 测试管理IP设置是否成功: (8)2.登录TSM服务器远程管理UI收集SEL日志 (9)2.1打开浏览器(如:IE/Firefox),输入管理IP,打开管理界面 (9)2.2 输入管理用户名与密码: (9)2.3 选择右“>“功能设置模块,打开“日志记录“ (10)2.4选择”保存SEL“进行日志收集 (11)2.5注意:浏览器默认打开方式,自动完成保存日志。

(11)2.6 最后从默认保存位置找到保存的SEL日志文档。

(12)最后,请将此文档发送给联想售后服务器工程师进行分析。

(13)日志收集方法:使用管理口(TSM)进行日志收集操作步骤:1 TSM管理IP设置1.1开过启动过程中,按”F1“进入BIOS/UEFI设置界面:1.2选择:TSM Settings1.3 选择及设置TSM NetworkSettings:选择:Configuration Address Source:根据需求选择:●Static静态IP地址;(本文档以Static为例)●DHCP动态分配IP地址。

1.4 移动键盘至TSM IP Address:输入要设置的IP地址。

如:192.168.0.1001.5 设置:子网掩码1.6 根据具体网络环境设置:网关1.7 重要:请注意一定要进行保存设置!1.8 测试管理IP设置是否成功:2.登录TSM服务器远程管理UI收集SEL日志2.1打开浏览器(如:IE/Firefox),输入管理IP,打开管理界面2.2 输入管理用户名与密码:如:lenovolen0vO2.3 选择右“>“功能设置模块,打开“日志记录“2.4选择”保存SEL“进行日志收集2.5注意:浏览器默认打开方式,自动完成保存日志。

服务器日志分析和处理

服务器日志分析和处理

服务器日志分析和处理服务器日志是记录服务器运行状态、用户访问情况等重要信息的文件,通过对服务器日志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帮助管理员了解服务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本文将介绍服务器日志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服务器日志的重要性服务器日志是服务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服务器的运行状态、用户访问情况、错误信息等各种信息。

通过分析服务器日志,管理员可以了解服务器的负载情况、用户访问量、访问来源、访问路径等信息,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服务器日志可以帮助管理员监控服务器的运行情况,保障服务器的稳定运行。

二、服务器日志的种类服务器日志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服务器日志包括:1. 访问日志:记录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情况,包括访问时间、访问路径、访问来源等信息。

2. 错误日志:记录服务器发生的错误信息,如程序错误、系统错误等。

3. 安全日志:记录服务器的安全事件,如登录失败、恶意攻击等。

4. 系统日志:记录服务器的系统运行情况,如系统启动、关闭、重启等。

三、服务器日志的分析工具为了更好地分析服务器日志,管理员可以使用各种日志分析工具,常见的日志分析工具包括:1. AWStats:AWStats是一款免费的开源日志分析工具,可以生成详细的统计报告,包括访问量、访问来源、访问路径等信息。

2. Webalizer:Webalizer是一款流行的日志分析工具,可以生成各种图表和报告,帮助管理员了解网站的访问情况。

3. ELK Stack:ELK Stack是一套开源的日志管理平台,包括Elasticsearch、Logstash和Kibana,可以实现日志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

四、服务器日志的处理步骤对服务器日志进行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日志:首先需要收集服务器生成的日志文件,可以通过日志管理工具或脚本定时收集服务器日志。

2. 解析日志:将收集到的日志文件进行解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访问量、访问路径、访问来源等。

获取服务器日志的方法

获取服务器日志的方法

获取服务器日志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通过事件查看器查看日志:大多数服务器都自带事件查看器,可以通过它来查看服务器的运行日志。

打开事件查看器后,可以看到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等多个分类,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日志进行查看。

2. 使用命令行工具查看日志:可以使用一些命令行工具来查看服务器的日志。

例如,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tail、grep等命令来查看日志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使用PowerShell等命令来查看日志文件。

3. 使用第三方工具查看日志:还有一些第三方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查看服务器的日志。

例如,Logstash可以帮助我们将日志集中管理,并提供搜索、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

Graylog也是一个开源的日志管理平台,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分析大量的日志数据。

4. 远程访问服务器查看日志:如果无法直接连接到服务器,可以通过远程访问的方式查看服务器的日志。

例如,使用SSH协议可以远程连接到Linux服务器,并使用命令行工具查看日志文件。

使用远程桌面协议可以远程连接到Windows服务器,并使用事件查看器查看日志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获取服务器日志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规定,确保不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为了确保日志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建议定期备份和加密传输服务器日志。

系统下收集日志方法

系统下收集日志方法

单击开始——HP SYSTEM TOOLS——HP insight diagnostic
单击图中所示
确定继续
输入对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管理员,密码,进入
下拉菜单中选择advance
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ALL,然后点击save
点击保存
选择您方便存放的位置,点击保存
收集survey日志完成,
选择横向的第四个选项卡LOG,再选择IML选项卡,save一下
收集IML日志成功
退出HP insight diagnostic,回到桌面,如图选择ACU工具
选择中间诊断的选项卡
勾选上阵列卡
选择右边第一个菜单
等待自动检测
点击save report
保存出来
收取ADU日志成功。

把三个日志发送到我的邮箱里,我会帮您做详细的分析,待出结果后会尽快的与您联系,请您耐心的等待一下.。

服务器日志管理与故障排查技巧的日志收集和异常分析方法

服务器日志管理与故障排查技巧的日志收集和异常分析方法

服务器日志管理与故障排查技巧的日志收集和异常分析方法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服务器扮演着企业数据存储与管理的重要角色。

而服务器日志则是监控服务器状态、排查故障、分析系统异常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服务器日志的收集和异常分析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提升服务器管理和故障排查效率。

一、服务器日志收集方法1. 日志级别与格式定义为了方便后续的日志收集和分析工作,首先需要定义服务器日志的级别与格式。

常见的日志级别包括DEBUG、INFO、WARN和ERROR等,其中DEBUG用于调试信息,INFO用于一般信息,WARN表示警告,ERROR表示错误信息。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日志级别。

同时,为了便于分析,可以选择统一的日志格式,如时间、级别、线程名、类名、方法名、日志内容等。

2. 日志框架的运用日志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收集服务器日志。

常见的日志框架有Log4j、Logback等。

通过配置日志框架,可以灵活地控制日志输出的级别、目标位置(控制台、文件等)和格式等。

使用合适的日志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日志收集的工作。

3. 分布式日志收集对于大型系统来说,服务器数量庞大,分布式环境下的日志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考虑使用分布式日志收集工具,如ELK (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等。

ELK可以帮助我们在分布式环境下收集、存储和分析日志数据,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可视化功能。

二、服务器日志异常分析方法1. 异常日志识别通过在日志中查找关键字或异常模式,可以快速定位和识别异常日志。

比如,可以搜索关键字"Exception"或"Error",并查看相关的堆栈跟踪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监控工具实时分析服务器日志,当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

2. 日志分析工具的应用为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异常问题,可以使用一些强大的日志分析工具。

比如,AWStats可以帮助我们分析Web服务器访问日志,找出访问量最大的页面或IP地址。

System X服务器日志收集的方法

System X服务器日志收集的方法

System X服务器日志收集的方法一、通过SVCCON收集BMC日志1、下载SVCCON工具ibm_utl_svccon_112_windows_anycpu.exe/jct01004c/systems/support/supportsite.wss/ docdisplay?brandind=5000008&lndocid=MIGR-638772、设置服务器BMC的IP地址和终端(有网卡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都可以)的IP地址A、BMC 管理端口共享的是服务器主板上面的第一个网络口(NIC Port 1),缺省的模式是enable的,默认IP是10.1.1.97;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网络设置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去核实或设置:在F1 Setup under Advanced Setup->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 Settings -> 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 (see below):(IP地址也可以根据USER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这里没有做强制要求)B、设置终端的IP地址为10.1.1.100(建议)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seebelow)3、使用SVCCON工具收集BMC日志A、直接运行下载程序ibm_utl_svccon_112_windows_anycpu.exe,会弹出一个窗口(see below),10.1.1.97是默认的IP,也可以更改成USER自定义的IP。

B、然后点击Logon,登陆成功后,最下面的信息栏中显示的是Connecting状态(see below) 。

C、点击Dump SEL键,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键入需要保存信息的文件名,【建议使用服务器的型号序列号命名(see below)】,选择保存。

D、日志保存完后状态恢复到Connecting状态(see below) ,点击Disconnect键,断开连接,关闭SVCCON的窗口。

日志收集检索

日志收集检索

日志收集检索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日志收集的重要性
2.日志收集的方法
3.日志检索的方式
4.日志收集检索的实际应用
正文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中,日志收集检索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日志可以记录下计算机系统或者软件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日志来查找原因。

因此,日志收集检索对于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日志收集的方法。

一般来说,日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收集,一种是手动收集,另一种是自动收集。

手动收集需要人工去查看日志,这样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而自动收集则可以通过编写脚本或者使用专门的日志收集工具来自动化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接着,我们来谈谈日志检索的方式。

日志检索通常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时间范围筛选和日志级别筛选等方式来进行。

关键词搜索可以根据需要查找的内容来搜索相应的日志条目;时间范围筛选可以根据日志发生的时间来筛选出需要的日志;日志级别筛选则可以根据日志的级别,如debug、info、warn 等,来筛选出需要的日志。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日志收集检索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日志收集检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提高系统稳定性。

例如,当网站访问速度慢时,我们可以通过检索日志,找到影响网站速度的问题,如数据库查询慢、网络请求超时等。

总的来说,日志收集检索是计算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stem X服务器日志收集的方法一、通过SVCCON收集BMC日志1、下载SVCCON工具ibm_utl_svccon_112_windows_anycpu.exe/jct01004c/systems/support/supportsite.wss/ docdisplay?brandind=5000008&lndocid=MIGR-638772、设置服务器BMC的IP地址和终端(有网卡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都可以)的IP地址A、BMC 管理端口共享的是服务器主板上面的第一个网络口(NIC Port 1),缺省的模式是enable的,默认IP是10.1.1.97;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网络设置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去核实或设置:在F1 Setup under Advanced Setup->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 Settings -> 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 (see below):(IP地址也可以根据USER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这里没有做强制要求)B、设置终端的IP地址为10.1.1.100(建议)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seebelow)3、使用SVCCON工具收集BMC日志A、直接运行下载程序ibm_utl_svccon_112_windows_anycpu.exe,会弹出一个窗口(see below),10.1.1.97是默认的IP,也可以更改成USER自定义的IP。

B、然后点击Logon,登陆成功后,最下面的信息栏中显示的是Connecting状态(see below) 。

C、点击Dump SEL键,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键入需要保存信息的文件名,【建议使用服务器的型号序列号命名(see below)】,选择保存。

D、日志保存完后状态恢复到Connecting状态(see below) ,点击Disconnect键,断开连接,关闭SVCCON的窗口。

E、将日志文件发给IBM工程师。

二、通过 SMBridge 工具收集日志1、下载SMBridge工具osa_utl_smbr_2.0.17.1_anyos_anycpu.zip/jct01004c/systems/support/supportsite.wss/ docdisplay?lndocid=MIGR-64636&brandind=50000082、设置服务器BMC的IP地址和终端(有网卡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都可以)的IP地址A、BMC 管理端口共享的是服务器主板上面的第一个网络口(NIC Port 1),缺省的模式是enable的,默认IP是10.1.1.97;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网络设置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去核实或设置:在F1 Setup under Advanced Setup->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 Settings -> BMC Network Configuration (see below):(IP地址也可以根据USER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这里没有做强制要求)B、设置终端的IP地址为10.1.1.100(建议)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seebelow)3、使用SMBridge工具收集日志1)解压缩下载的软件包,安装SMBridge Utility,选择缺省设置,应用程序将会被安装到C:\Program Files\SMBridge的目录下:2)在MS-DOS的方式下:进入到C:\Program Files\SMBridge的目录,键入命令:smbridge -ip 10.1.1.97 -u USERID -p PASSW0RD selget >bmclog.txt注意:10.1.1.97是缺省IP,USER可以使用自定义IP;bmclog.txt是BMC日志保存的文件名,建议最好使用服务器的系列号。

3)Enter执行命令,完成后会在C:\Program Files\SMBridge的目录下生成一个bmclog.txt4)将日志文件发给IBM工程师三、收集F2日志1、启动机器,在机器自检过程出现F2提示时按F2进入诊断窗口;2、在诊断窗口界面菜单行选择Hardware Info,再选择System Error Log,等日志出来后按F3保存日志(日志会保存到软盘或U盘上);3、把test.log日志文件发给IBM工程师;四、Windows收集DSA日志1、下载DSA工具ibm_utl_dsa_202p_windows_i386.exe/jct01004c/systems/support/supportsite.wss/ docdisplay?lndocid=MIGR-5071801&brandind=50000082、将下载的文件拷贝到C:\的根目录下,3、转到MS-DOS模式,进入C:\的根目录,输入命令ibm_utl_dsa_200p_windows_noarch.exe –v, Enter执行4、程序执行完成后,出现下面的界面后回车(Enter)退出MS-DOS模式5、将C:\IBM_Support目录压成ZIP文件发给IBM工程师。

五、收集 ServeRAID 日志1、对于8系列的阵列卡,在Windows OS environment使用ServeRAID Application 8.40 CD安装ServeRAID Management程序,然后重启后进入系统运行ServeRAID Management程序(如果系统已经坏了,可以用erveRAID Support 8.40 CD直接启动,注意:用光盘启动,收集到的日志文件要保存在软盘或U盘上,所以这种方法需要软盘和软盘驱动器或U盘),进入ServeRAID管理器的界面(see below),点击直接连接的服务器,输入超级用户密码(该密码跟系统中的administrator用户密码一致)。

2、输入超级用户密码后进入下面的界面,就可以看到这台服务器上面所有的ServeRAID controller。

(see below)本地系统3、在左手边的窗口里面选中本地系统(Local System),然后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上面选择保存支持归档(Save archiving support)4、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保存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称,将生成的support.zip文件发邮件给IBM 工程师(如果用光盘直接启动,不会出现以下界面,会直接保存到软盘或U盘上)5、对于7系列以下的阵列卡,建议安装ServerRAID manager7.10b版本,菜单上面选择Actions――选择save printable configuration and event log 然后将raid*.log(如raid1.log、raid2.log、raid3.log等)文件发送给IBM工程师。

(如果用光盘直接启动,raid*.log文件会直接保存到软盘或U盘上)如果系统正常的,也可以在系统下运行Dumplog program 来收取日志,/jct01004c/systems/support/supportsite.wss/ docdisplay?brandind=5000008&lndocid=MIGR-4UD223,命令格式可以看ZIP包里的文件说明,如windows下命令格式是:dumplog 1 raid1.txt,1代表第一块阵列卡,raid.txt是日志文件名;如收取系统中的第二块阵列卡的日志可以用命令:dumplog 2 raid2.txt;然后将文件发送给IBM工程师。

六、收集ServeRAID Uart日志1、对于8系列的阵列卡,CAG有时要求收集Uart日志2、确认Windows OS系统中安装了ServeRAID Management的管理软件,在安装目录下可以找到arcconf.exe 这个执行文件3、在windows系统的MS-DOS方式下,输入命令:arcconf getlogs 1uart >uart.log,等待命令执行完成。

备注:u art.log是保存的文件名,它是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的(建议以服务器的系列号命名:99*****uart.log)4、在与arcconf.exe文件相同的目录下,打开uart.log,确认是不是有内容5、使用ZIP的格式发送日志给IBM 工程师七、收集RSA II的日志1、准备一台终端(有网卡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都可以),通过网线直接连接到Remote Supervisor Adapter II上的网口2、配置终端的IP和 Remote Supervisor Adapter II的IP在同一网段,建议配置IP 192.168.70.130,Remote Supervisor Adapter II的默认IP是192.168.70.125,(这个IP也可以根据需求更改)3、打开终端的IE窗口,在地址栏中输入Remote Supervisor Adapter II的默认IP:192.168.70.125登陆Remote Supervisor Adapter II,在登陆界面上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Remote Supervisor Adapter II的默认IP:192.168.70.125 默认用户名:USERID默认口令:PASSW0RD4、登陆Remote Supervisor Adapter II的管理界面,在左手边的窗口中选择Monitors——System States——Event Log,5、选择Save Logs as Text File,保存事件日志。

八、收集spint日志1、保存邮件里面Sprint 工具文件到电脑中,通过rawrite.exe制作Spirnt 工具软盘2、重启服务器,F1进入POST/BIOS setup utility设置先从软盘启动3、使用该软盘启动服务器4、针对X366和X3800的服务器执行命令:X366DMP 99*****SP(建议以服务器的系列号命名),等待命令执行完成针对X460和X3950的服务器执行命令:X366DMP 99*****SP(建议以服务器的系列号命名),等待命令执行完成5、在软盘上面输入 Type 99*****SP.TXT |more确认是不是有内容6、使用ZIP的格式发送日志给IBM 工程师九、收集Blade MM 和AMM的日志1.刀片管理模块(MM或者AMM)的默认IP地址是192.168.70.125,默认用户名USERID,密码PASSW0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