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
作业—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我们要掌握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
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时可以看出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
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不够大胆,不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
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
不少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
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
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这种人际交往能力呢?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
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故意封闭自己。
其次要注意社交礼仪,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在实践中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要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三)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三)(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际关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政治法律关系B 血缘心理关系C 经济生产关系D 道德**关系分值: 1答案:C[解析] 人际关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血缘、心理等等关系。
其中经济生产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2.人际心理关系的重要特点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以人们的直接的感情相互作用为基础而产生形成的B 以人们的直接的血缘为纽带作基础而产生形成的C 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为基础而产生形成的D 以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分值: 1答案:A[解析] 人际关系、人际心理关系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人们的直接的感情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而产生和形成的。
3.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______SSS_SINGLE_SELA 合作关系B 工作关系C 交往关系D 心理关系分值: 1答案:D[解析]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
4.群体凝聚力的基础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共同的目标B 同质群体C 良好的人际关系D 同样的价值观分值: 1答案:C[解析]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的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第三,它还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
5.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人际关系理论B 人际反应特质理论C 社会交换理论D 社会比较理论分值: 1答案:C[解析]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
《组织行为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理论)(9)主要论点: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人际学说的新观点:1)员工是“社会人“人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还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2)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提高生产率梅约理论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即“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与工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取决于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2.影响知觉的因素:1)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重复。
2)主观因素:过去学习的经验、定势效应、暗示、从众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注意、思维品质等。
3归因理论(45)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因而也称“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第二,社会推论问题。
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第三,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7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实中,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内在:能力与努力或者失败进行分析时常作四种归因:外在:任务难度与机遇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事业)难度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坏。
归因原理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4.气质的类型、理论及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51-54)气质类型1、多血质——活泼型2、胆汁质——不可抑制型3、粘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弱型1)多血质(活泼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1)强平衡,高灵活。
(2)敏捷好动,易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的理论
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的理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内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组织管理、组织内部的决策制定、员工满意度、领导和成员的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是一个与管理学和心理学有关的学科。
而人际关系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相关的组织问题。
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的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将分别从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是指在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互依赖而发展出来的关系。
而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梅奥的人类关系学说。
人类关系学说提出了“人在组织内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我满意感,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回报。
”这一论点在HR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
另外,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依恋和归属”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也是现代组织中管理员工的重要依据。
在现代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组织内部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不断建立、发展、修复或结束相互关系。
因此,针对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本质上的因素,例如员工需求、组织文化、传统和习俗等,以此为基础来优化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此外,还需要加强员工的沟通技能,加强组织内部的交流与互动,以便在团队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组织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则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因为组织的管理和组织的环境而产生的相互影响。
而在组织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领导角色、组织文化和行为预期等。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理论X和Y。
学术界纷纷认为利用理论X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现代管理需要采用理论Y的管理模式来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激励和工作表现。
在现代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员工和团队的管理,包括激励、沟通、培训和反馈等。
针对这些管理问题,现代组织行为、组织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员工激励方面,员工需求理论,奖励和惩罚机制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员工培训方面,教育和培训、实习经验、桥接程序和新员工导师制度等都是常见的员工培训方法;在反馈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员工的表现,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效率或进一步优化移动端。
组织行为学4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4人际关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人际关系成为了影响个人和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研究,旨在揭示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人际关系管理来提升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和组织效率。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误解,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当员工之间建立了信任、尊重和支持的关系时,他们更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
从个体层面来看,人际关系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
一个与同事和上级关系融洽的员工,往往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应对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通过内部推荐获得晋升或者参与重要项目。
在团队层面,人际关系是团队协作和绩效的关键。
一个和谐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能够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执行的效率,使团队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相反,如果团队内部存在人际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的情况,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个人的性格特点。
性格开朗、乐观、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性格内向、孤僻、固执的人可能在人际交往中面临更多的困难。
其次是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清晰、准确、及时的沟通能够避免误解和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再者是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具有相似价值观和积极工作态度的人更容易相互认同和合作。
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也对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一个保守、封闭、等级森严的组织文化则可能限制人际关系的发展。
领导风格同样重要,民主型的领导能够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而专制型的领导可能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破坏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名词解释16、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资源和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17、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18、决策效能指对一个组织领导效率、直接效果以及社会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影响。
19、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内外向性等方面的一种受先天遗传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0、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和支持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或能力。
1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是指人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做的反应。
17、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职位上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
即运用各种领导手段,实施领导活动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18、价值观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19、组织文化是组织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组织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20、组织设计是对组织的结构、正式的渠道体系、分工、协调、控制、权利与责任进行评估和选择,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6、集权是指决策权一定程度的集中在组织系统中的较高层次的管理者手中。
17、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对感觉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8、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心理面貌的特征。
19、工作设计是在工作分析的信息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工作如何做,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如何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满意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0、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简答题2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怎样理解它的含义?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环境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者的行为,以及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本身,以理解、解释、预测这些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范文
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分析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完成日期:目录一、案例描述 (1)二、案例分析 (2)2.1分析原因 (2)2。
1。
1内部因素 (2)2。
1。
2外部因素 (2)2.2解决方法 (3)2.3总结 (5)一、案例描述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
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大学生则因对己、对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调查中,36%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朋友;27%的大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5%的大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
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工作。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
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望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要要求。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二、案例分析2。
1分析原因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他们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如何和他人交往,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同他人进行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风格组织行为学
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自我状态”之间的平衡
❖ 三种“自我状态”之间的平衡,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有的人具有很强的批评的父母状态——他们被看作有权威性,但不体谅别人。 有的人成人状态较强——他们就比较有逻辑性和理性,但缺少自由儿童状态所具有的幽默。
❖ 裴尔内认为,我们在某一特殊时刻,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某一种自我状态的控制。所以,个体有 可能在不同时候暂时性的表现为批评的父母状态,或自由的儿童状态,但不会在同一时刻中出 现两种不同的状态。
❖ 更为普遍的反应是反抗的儿童状态——“他认为他是谁呀?”(这是在经过了非常短暂的“我做 错了什么?”的想法之后,最常发生的)。
TA交往方式的说明
在平行的交互作用中,发起者的自我状态成功地与对方相适宜的自我状态相连接,并从对 方那里引出相适宜的反应。
这些经验包括从爱的经验,到强制性的规则和约束的经验,以及制订标准的经验。
——这些经验内容形成“父母状态”。
2.“儿童状态”。 我们的记忆中也记录了自己对父母行为的反应,也就是孩子对父母的行为的感受,包括
像罪恶感、快乐、反抗等,——这些内容构成“儿童状态”。 3.“成人状态”
最后,大约从10个月开始,婴儿发展出独立性的对周围世界探索和试验的能力,在父母 的“教育”和儿童的“感受”之外,这时又形成了——“成人状态”的信息加工功能。
(AW) 我想人们待我 亲密和私人化
控制 容纳
图 中美人际关系倾向特征比较
情谊
主动容纳
16 14 12 10
8 6 4 2 0
被动容纳
中国 美国标准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被动期待 主动争取
主动情谊 被动情谊
交互不相容(reciprocal)
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学
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学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需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容易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
2. 与人沟通与人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沟通的方式很多,如语言表达、身体语言、文字沟通等。
在沟通中,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尽可能做到听取和回答问题,以达到双方交流、理解和沟通的目的。
3. 建立信任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到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诚实守信。
通过自己的言行去获得别人的信任,进而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4. 处理冲突在人际交往中,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正确处理冲突能让人际关系更加稳定。
在处理冲突时,要首先保持冷静、保持客观,了解事实并挖掘问题的根源。
然后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寻求妥协,以达到和谐的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人、团队和组织的行为和决策的学问。
它涉及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团队与人际关系、组织文化和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1. 个体行为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涉及到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个体行为包括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方面。
组织需要了解员工的个体行为,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2. 团队与人际关系组织的团队与人际关系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
团队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以达到团队绩效的最大化。
3. 组织文化与结构组织文化和结构对组织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价值体系、观念和信仰,而组织结构则包括组织的层次结构、权利结构、沟通结构等。
了解组织文化和结构,对于组织发展和绩效改善非常重要。
4. 决策与管理决策和管理是组织中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正确合理的决策和管理可使团队和组织发展和壮大,提高组织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第8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新正稿)
第一节 人际关系
• 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 (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端正态度 真诚待人 尊重他人 热情交往 严于律己
犯错误效应
• 心理学家阿诺森(Aronson)的一个“犯错误效应”实 验 :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
• 1)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 2)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 3)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 4)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 • 结果表明: • 1)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 2)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 3)才能出众但没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 • 4)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 • 5)小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
• 证明:如果关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说明他喜 欢我们,就可以预料我们也会喜欢他;否则可以预 料我们也不会喜欢他。
第二节 人际吸引
•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 (一)临近性吸引 • (二)相似性吸引 • (三)互补性吸引 • (四)互利性吸引 • (五)相悦性吸引 • (六)人格特征的吸引
人格特征的吸引
自然、服从、不稳定、 易耍小孩子气
语气 强制命令式:
商量讨论式:我个人 夸张幼稚式:我猜
你应该…;你必须… 的想法是…、你考 想…、我不知道…
你不能…
虑考虑…
人们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会因情境不同而以不同 自我状态出现。
• 例如: • 下属:主任,我不太舒服,想请假回去休息。(CP) • 主任:可以,回去吧,留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好了。
(二)企业中人际关系建设对策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研究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研究人类社会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交互网络,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研究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工作场所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对于组织的成功和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组织行为学中人际关系的研究,并探讨一些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理论研究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生活和工作中相互关系的一种集中反映。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沟通、信任、合作、竞争和冲突等。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际关系已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人际关系的理论框架有许多,其中最知名的是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权力相关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相互利益和奖惩机制的。
当一个人为其他人提供资源或支持时,他有望在未来得到回报。
社会认同理论则关注人们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这对于组织中的员工激励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权力相关理论则研究权力的来源、类型以及影响力的形成过程。
这些理论为组织行为学家提供了研究人际关系的基础。
实践研究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在进行人际关系研究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个体的特点、组织结构和环境等因素。
下面是一些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1.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文化观念对于团队合作和群体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同的作用。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引导组织中的员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对于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领导风格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相反,消极或者独裁的领导风格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和反感,使得人际关系恶化。
3.目标一致性在组织中使用共同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一个组织成员都应该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并且能够为实现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4.相互信任信任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
在组织中,员工之间应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相互支持和帮助。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外,还包括内隐地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多学科相交叉性是指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科学。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地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收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组织行为学+第九讲:群体人际关系与沟通
(三)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影响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 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不仅影响人们 的心理状态,而且对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有重大影响。
1.人际关系影响组织的氛围和凝聚力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成员之 间沟通顺畅、感情融洽,组织活动就会积极、和睦,士气 高昂,组织目标也容易得到认同和实现。相反,人际关系 紧张、不协调,组织成员之间就会不信任、相互戒备,难 以沟通,组织就会涣散。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群体中成员与成员、成员 与领导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它反映了人们彼 此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和相互吸引或互相排斥的心理状态。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在其成员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所 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成员之间实现着信息、感情和个人 特征的相互交流和行为上的相互作用。交往是人类社会所独具 的现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他选择一个先进班组与一个落后班组比较,A组是由12 人组成的小组。这个组在车间里生产情况是最好的。调查 显示其人际关系是:组内成员之间作了大量的肯定选择, 没有否定选择。得票最多的是班组组长和共青团小组长, 他们两个也彼此作了肯定的选择,这表明组内领导受到成 员的爱戴,领导人之间合作也很愉快。
D组由13人组成。这个组生产指标一直很低,经常完不 成生产计划。调查其人际关系状况发现:
第九讲:群体人际关系与沟通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 系,这种关系经常受到各自的职务、心理特征的制约,并 伴随一定的心理体验和反应。这种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 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而且对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具 有重大作用。
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以下是由关于组织行为学期末试题的内容,希翼大家喜欢!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个体2、期望值3、人际关系4、组织设计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工业心理学为组织行为学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抵与实践基石,它的创始人是( )A、冯特B、闵斯脱伯格C、利莲和莱维特D、薛恩2、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3、具有持续性和恒常性,并作为社会心理中一种稳定的成份是( )A、价值C、价值系统B、价值观D、价值取向4、参照目标、解决问题的手段、理论分析和论证、操作化目标这四局部工作适合于( )A、策略形成阶段C、运作构造化分析阶段B、策略构造化分析阶段D、上述每一个阶段5、“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A、1 · 1B、1 ·9C、5 ·5D、9 ·96、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方案、设置目标、改良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 )A、专权专制式C、商议式B、温和专制式D、参预式7、与操作工人相比,更适合于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是( )A、心理测验C、工作样本法B、访谈法D、情境练习法8、通过对任职者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以往工作史和现职工作史、社会关系背景、安康状况、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职务在哪方面的差异?( )A、环境要素B、时间要素C、作业活动要素D、任职者要素9、“居安思危”是哪种思量方法?( )A、立体思维C、侧向思维B、多路思维D、反向思维10、按统一的评价标准依分类结果来给出每一个被评价人在每一个维度上的评价分类,这是评价中心工作中的哪一步?( )A、行为评价C、行为记录B、各维度评价D、评价员报告三、简答题(每题8 分,共 32 分)1、影响士气的主要因素2、决策过程的几个阶段3、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4、组织奉献精神与工作满足感的区别四、论述题(此题 14 分)试述如何提高鼓励的有效性?五、案例分析(第一小问 7 分,第二小问 7 分,共 14 分。
组织行为学-人际沟通
一.影响人际沟通因素人际关系是一个广泛的范畴。
从自然的角度看,人际关系主要包括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从社会的角度看,人际关系包括人们的经济,政治,法律,宗教,伦理等关系。
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可以从人际关系因素和沟通的改善来分析。
从人际关系分析又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交往因素个人因素包括1.个性特点:一个品德高尚,态度和善,性情宽厚,善解人意,谦和虚心和幽默风趣的人,比一个道德败坏,态度傲慢,性格孤僻,刚愎自用,敏感多疑,枯燥无味的人更易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进行良好的沟通。
2.主观印象: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人们进一步沟通交流的媒介。
交往因素包括1.邻近:时空距离上邻近,彼此接触机会较多的人们容易相互喜欢,相互吸引。
2.相似:人们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和态度方面彼此相似,越能情投意合。
3.互惠:人们喜欢那些也喜欢他们自己的人。
4.频率:交往频率是指人们在单位时间内相互接触的次数,频率越高越易于形成良好关系。
沟通改善包括,运用反馈,及时准确,积极倾听,换位思考等技巧来促进人际沟通。
二.人际沟通分类沟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信息功能分:其一工具式沟通:旨在传达情报,同时将发送者的知识,经验,意见告知接受者,影响其态度的转变,进而改变其行为。
其二是为满足需要的沟通,是为相互表达情绪状态,解除自身的心理压力,交流感情与思想,以引起同情或共鸣,确定与对方的关系。
按沟通媒介分: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三种。
口头沟通采取会谈,讨论,会议,演说以及电话联系等形式;书面沟通较为常用的方式有布告,通知,刊物,书面报告和便条等;非语言沟通的有声调,音量,手势,体话,沉默,触摸和信号。
按沟通方向划分,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三种。
垂直沟通分为上行和下行两种,上行指下级的意见向上级反映,下行是上级的目标规范程序向下级布置和传达;平行沟通指各平行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平行交流;斜向沟通指与其他部门不同职位的人们进行的沟通。
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1. 简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内的行为以及组织如何影响和塑造个体行为的学科。
而人际关系则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发展和维护对于组织的成功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组织行为学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定义、作用、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人际关系促进组织的成功。
2.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联、相互作用与交流。
在组织中,人际关系是指员工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和互动的情况。
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可以促进组织的凝聚力、团队效能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冲突,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3. 人际关系的作用人际关系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效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之间可以更好地共享信息、协调工作,减少工作中的误解和冲突。
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够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进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效率。
3.2 增强组织凝聚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加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认同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互相信任、支持和帮助建立起更紧密的关系,使员工更加愿意为组织付出努力,从而促进组织凝聚力的形成。
3.3 促进组织创新能力人际关系对于组织的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信息的流动性。
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员工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激发创新思维,帮助组织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挑战。
4.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4.1 个体特征个体的性格、价值观、情绪状态等特征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开放性、合作性高的个体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孤立、冲突倾向较大的个体则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
4.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护有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00152名词解释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两部分。
3.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社会关系又可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两种。
动态的是指社会中人们的互动,如合作与冲突等等。
静态的是指社会现象的关系模式,如家庭结构、群体、组织、阶级等。
4.模型:模型就是对某中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
5.量表:量表是用于每一被观察单位的测量系统。
根据行为的变量研究的任务不同,量表测量的有关变量的精确程度也各不相同。
6.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8.实验法: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下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9.个案研究法: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10.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11.特质论:特质论就是从人的心理特征来研究人的个性。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
12.心理分析论: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依德及其学生荣格和阿德勒。
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个性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有关这三部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动力,支配了个人所有行为。
阿德勒不再象其老师那样过分重视生物或本能的因素,而是转而强调个性发展中的社会因素。
荣格、阿德勒的理论又称新心理分析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走向成功就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事实上,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就会发现,冲突的双方几乎完全不理解对方,完全是不互相体谅对方。
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而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也即由彼观彼。
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
如此处理人际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
不能由彼观彼、善解人意,就没有别开生面的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
第二,关心帮助别人。
患难识知已,逆境见真情。
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最需要关怀和帮助,这时那怕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
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
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赢得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啬,怕招引麻烦,交往很可能因此而中止。
第三,要注意仪表美。
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仪表有魅力的人更活泼愉快,更友善合群。
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装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宜的印象。
第四,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现自己固然重要,但做一个耐心的听众,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同样是不可少的。
第五,主动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强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独的折磨,他们的友人很少,甚至没有友人,因为他们在社交上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等待别人来首先接纳他们。
因此,虽然他们同样处于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世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的孤寂。
因此,我们要想赢得别人,同别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就必须做交往的始动者,处于主动地位,你的人际关系处境也会越来越好。
处理好我们个人或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给他人的印象是怎样的,以及他人怎样评价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较一下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第二、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
第三、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
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
交流思想,一个头脑就有了多种思想。
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
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必然知道一些别的个体所不知不会的东西;而善于从每一个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知不会的东西,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