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知识点练习五十五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七下《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二. 重点、难点分析:《苏州园林》1. 任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也是本文的难点方法如下:(1)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2)用比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3)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桥梁远景图》1. 本文是科普文章,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做了一番描述。

可以说: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2. 本文结构可分两大部分。

三. 课文讲解:《苏州园林》1. 字词:(1)音:轩榭、对称、池沼、丘壑、嶙峋、镂空、斟酌、阑干(2)义:标本、布局、映衬、败笔、嶙峋、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胸中有丘壑。

2. 文章结构:总说(图画美)→分说(3—9段)→大部讲究(3—6)→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细部讲究(7—9)→每个角落、门窗镂空、色彩淡雅3. 课文分析(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呢?“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2)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安排结构的?第一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样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

(3)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练习题七十八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练习题七十八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练习题七十八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列的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A、轩榭(xuān)丘壑(hè)模样(mú)称心如意(chèn)B、镂空(lòu)石砌(qiè)池沼(zhǎo)红绿相间(jiàn)C、自然之趣(qù)重峦叠嶂(luán zhàng)一幅(fú)D、嶙峋(lín xún)蔷薇(qiáng)着眼(zhuó)琢磨(zhu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课文和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充分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本身就是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C、“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现多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它来源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名文《桃花源记》。

D、《爱莲说》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表明了他浊世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人生态度。

【答案】:第3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上的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______或者种些花草______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______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______鱼戏莲叶间______,又是入画的一景。

A、,:。

“ ”B、,;。

《》C、。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习题精选九十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习题精选九十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习题精选九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轩榭(xuān xiè)倘若(tǎng)屋檐(yán)B、嶙峋(lín xún)重峦叠嶂(zhàng)鉴赏(jiàn)C、镂空(lòu)蔷薇(sè)对称(chēng)D、斟酌(zhēn zhuó)庸俗(yōng)映衬(yìng)【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_____心满意的照片。

( )A、chènB、chēngC、chèng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_____,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A、jiānB、jiàn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_____图案。

( )A、kōngB、kòng水面假如成河道模______样,往往安排桥梁。

( )A、móB、m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D、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对概括性的句子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概括了假山的艺术特点,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性,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

)B、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七下《苏州园林》《桥梁远景图》二. 重点、难点分析:《苏州园林》1. 任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说明文也是本文的难点方法如下:(1)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2)用比较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征(3)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桥梁远景图》1. 本文是科普文章,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做了一番描述。

可以说:本文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2. 本文结构可分两大部分。

三. 课文讲解:《苏州园林》1. 字词:(1)音:轩榭、对称、池沼、丘壑、嶙峋、镂空、斟酌、阑干(2)义:标本、布局、映衬、败笔、嶙峋、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胸中有丘壑。

2. 文章结构:总说(图画美)→分说(3—9段)→大部讲究(3—6)→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细部讲究(7—9)→每个角落、门窗镂空、色彩淡雅3. 课文分析(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呢?“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2)作者是怎样抓住中心安排结构的?第一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样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

(3)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

(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这三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7 苏州园林习题精选第七十篇

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7 苏州园林习题精选第七十篇

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7 苏州园林习题精选第七十篇➢第1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别具匠心(特别的心思)B、丘壑(高山)C、嶙峋(绵延不断的样子)D、镂空(雕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对概括性的句子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概括了假山的艺术特点,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性,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

)B、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点明了园林角落布置如画的特点,概括本段内容。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概括了门窗在设计和雕镂方面的艺术特点,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D、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概括苏州园林树木栽种和修剪的特点,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普通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D、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意思正确的一项。

因地制宜( )A、原因,缘故B、根据,凭借C、由于某种缘故D、依,顺着,沿袭自出心裁( )A、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B、减除,去掉一部分C、决定,判断D、安排取舍重峦叠峰( )A、重复地堆,累积B、重复C、折叠D、屡次任其自然( )A、相信,依赖B、负担或担当C、任命,使用D、由着,听凭俯仰生姿( )A、面貌,容貌B、形态,样子C、姿势D、姿色别具匠心( )A、分离B、分辨C、类别D、另外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苏州园林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自主预习案】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hè()轩xiè()相间()对称()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标本:__________ ④败笔:________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①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②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学习目标(见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走近园林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后,思考: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欣赏园林3.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导游的口吻介绍:亭台轩榭的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山堆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的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推荐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苏州园林习题课件语文版

推荐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苏州园林习题课件语文版
B
)
A. 各地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描绘的改革蓝图, 因地制宜 地规划未来, .... 谋求发展。 B.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简朴而别有用心 。 ....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希望避除灾祸,过上称心如意 的生活,于是根 .... 植于各民族文化的吉祥物应运而生。 D.小李真是别出心裁 ,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
依傍
图案)
(依赖
依靠 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
(4)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角落都注意
忽略
(忽略 忽视)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
(图画
图画
图案)美。
5
最新中小学课件
精选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描写、议论 ) 描写 说明
6.对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池沼各是怎样与其他景物配合的。 B.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池沼是怎样与假山相配合的。 C.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与假山、池沼与池沼是怎样配合的。
D.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假山、池沼是怎样与游人互相配合的。
最新中小学课件
精选
17.苏州园林
1
最新中小学课件
精选
1.正音辨形 轩榭 ( .
xiè
) ) )
池沼 (zhǎo . zhēn( 斟 重 luá n(

) )酌 )
着 眼( zhuó . 蔷 wēi(

) ) )
称 心( chèn . 丘 hè ( 壑
叠 zhà ng( 嶂

语文版七下语文17.苏州园林

语文版七下语文17.苏州园林

17.苏州园林☆随堂演练1.填空⑴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例如:《苏州园林》是说明对象是⑵说明的顺序有,,。

⑶常用的说明方法有,,,,,,,等。

2。

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池沼.(zhǎo)鉴.赏(jiàn)重峦叠嶂.(zhàng)B 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 lǒu )C 琢.磨(zhuó)斟酌.(zhōu)蔓.延(màn )D 轩榭.(xiè)心裁.(cái)盘.曲(pán )3.解释下面词语标本:雷同:俯仰生姿:别具匠心:因地制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4文中“相间”一词中的“间”的读音是,意思是。

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6文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指的是:讲究色彩的绚画面要求热烈奔放讲究结构的严谨画面切忌呆板单调7这段文字的结构是。

8用“‖”把上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9从表达方式看,上段文意中划“——”的属于,画“( )”的属于,它们的作用是。

其中划横线的第句是从正面说明,第句是从反面说明。

10这段文字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课外冲浪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什么是田园城市①在许多现代大都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保问题。

其实,这种典型的“城市病”,早在19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初见端倪了。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二篇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二篇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普通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D、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B、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

D、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重峦叠障珠光宝气自出心裁B、俯仰生姿因地制宜亭台轩榭C、别俱匠心胸中有丘壑高低屈曲D、雕镂琢磨盘屈嶙峋安静闲适【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深奥(含义深,不容易懂)庸俗(平庸)B、鉴定(观看,审案)嶙峋(枯瘦的样子)C、丘壑(山沟或大水坑)任其自然(放任)D、因地制宜(因为)轩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为下面材料选择一种正确的排列顺序( )①例如飞机在六千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千米和前方一二十千米狭窄范围内的地面。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练习题三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练习题三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练习题三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突兀的样子)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滥芋充数口干舌燥头晕目炫剽悍B、黄粱美梦甜言密语鞠躬尽瘁矍铄C、泱泱不乐眼花僚乱迫不急待斑澜D、面面俱到明知故犯喧宾夺主窥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义均无误的一项是( )A、映衬蔓延珠光宝气自出新裁(心中的设计)B、摄影芭蕉称心满意重峦迭嶂(重重叠叠的山峰)C、玲珑阅历俯仰生姿因地制宜(因为)D、屈曲闲适诸如此类别具匠心(巧妙的心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课文和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充分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本身就是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点(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点(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点(语文版)三维目标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的语言特点。

难点:了解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二、检查预习:xuān xi&air;{轩榭) lín xún ( 嶙峋) iàn shǎng (鉴赏) zhēn zhu&iul; (斟酌) 池沼(zhǎ)丘壑(h&air;)镂空(l&iir;u)阑干(lán)模样(ú)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思考:⑴本的体裁是什么?⑵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具体介绍的?三、自主合作学习(1)整体把握,划分结构层次,说出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3)的第3、4、、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4)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划出的结构脉络,体会的说明顺序(6)细读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四、点拨讲解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五、自主合作学习:(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苏州园林》必备知识点

《苏州园林》必备知识点
《苏州园林》必备知识点
语文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说明方法:举例子
举例子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 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 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 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 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 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标志
文章所举例子的前面常有 “比如”“例 如”“如”或某年某月等标志词语。举例子时,例 句内容可以是任何英文字母,任何数字,任何相关 的词语,短语,句子等等。
03.文学知识
1 作者档案
作者 叶圣陶 生卒年
1894-1988 原名 叶绍钧
字 秉臣、圣陶 籍贯
江苏苏州
评价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
童话故事《稻草人》。
重要
经历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③1975年,英法两国科学家将鼠源的β淋巴妇脆同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 胞。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脆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第一代单克隆 抗体就此诞生。这种抗体特异性高,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易于大 量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干预疾病发生和进程,也能激活人体的“小宇宙"对抗疾 病,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疔带来了新的希望。
②对抗体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研究病原菌的过程中,发现 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杀茵素”,这是人奥最早发现的抗体。科学家根据抗体来源 的特性,把能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命名为抗原。后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抗 体是一种由β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的、 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7课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2)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7课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2)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2)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1.(3分)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回廊叠嶂B.池藻宽敝C.鉴赏讲究D.半截砖砌2.(3分)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嶙峋:突兀的样子。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B.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C.园林:公园、森林。

轩谢: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建筑在台上的敞屋D.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三、标题3.(3分)说明苏州园林这个群体的特征并总领全文是语句是。

全文说明顺序是结构是。

4.(3分)在介绍布局的时候,作者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相比,突出了;在介绍花草树木时“”既是打比方,又是作比较,表现了,因此,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直接起到作用。

四、标题5.词序理解。

①“假山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一句中的“艺术”与“技术”可以对调..而不仅是技术位置吗?为什么?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一句的“高树”与“低树”换位行吗?为什么?③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又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6.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本段文字是从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特点的?(2)用“∥”将选文划分为两层,其结构方式是:(3)从文中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怎样的?(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是谁的感觉?“这”指代哪三个内容?(5)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A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苏州园林》课内知识点复习归纳

《苏州园林》课内知识点复习归纳

《苏州园林》课内知识点复习归纳(一)第一节1、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那句?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为什么?不能省去。

“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和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

如果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

“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节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方”,为什么?不能,这里指苏州园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照应。

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3.给选文划层次并概括层意①②||③④||⑤(一)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二)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三)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4.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5、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6.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7.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

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8、”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愿望”是指?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语文版 (2)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语文版 (2)

第17课苏州园林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池沼.(zhǎo)嶙.峋(lín)庸.俗(yōnɡ)镂.空(lòu)蔷.薇(qiánɡ)jiàn(鉴)赏xuān(轩)榭丘hè(壑)斟zhuó(酌)重峦叠zhànɡ(嶂)2.读准多音字(1)相间.:jiàn其他读音:jiān组词:间距(2)蔓.延:màn其他读音:wàn组词:瓜蔓二、重要词语1.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2.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3.标本:文中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4.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5.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6.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7.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8.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9.丘壑:本指作画的构思布局,文中指深远的思虑。

三、作家作品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文学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

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文集》。

四、资料卡片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两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

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

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之成为杰出的艺术品。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点拨: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苏州园林语文版知识点练习五十

第1题【单选题】
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因地制宜布局映衬
B、自出心裁阅厉漫延
C、珠光宝气欢悦败笔
D、别具匠心琢磨雕镂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
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
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突兀的样子)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
裁断)
C、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
连根拔起。

(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虐:任意干。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形容
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课文和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
巴特勒上尉的信》充分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本身就是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
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
美的奥秘之门。

C、“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现多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它来源于东晋著名诗人陶
渊明的名文《桃花源记》。

D、《爱莲说》是唐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作者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
之爱”,表明了他浊世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人生态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成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因地制宜亭台轩榭重峦叠嶂
B、自出心栽胸有成竹长虹饮涧
C、巧妙绝伦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D、惟妙惟肖初月出云谈笑风生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B、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面词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鉴赏(jiàn)重峦叠嶂(zhàng)
B、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òu )
C、琢磨(zhuó)斟酌(zhōu)蔓延(màn )
D、轩榭(xiè )心裁(cái)盘曲(pán )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划线词语含有贬义的是( )
A、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B、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样,决不雷同。

C、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D、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谁如果要____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 )
A、欣赏
B、观赏
C、鉴赏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________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 )
A、玲珑
B、精巧
C、精致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配合,引起人们安静________的感觉。

( )
A、舒适
B、闲适
C、悠闲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________就见得深了。

( )
A、景象
B、景色
C、景致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______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______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在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完美的______池沼的______假山的______
齐整的______景致的______愤怒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补充句子。

下雨天,一位妇人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交车。

那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为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和其他乘客一样有一个座位。


【答案】:
【解析】:
第15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训练。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

文中划线词“一切”“都”“决不”能否去掉,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