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形象、直观的材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供了可能。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而图形化更是目前地理教材改革的一大特点。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适当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研读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其提取有效地图信息的能力,养成读图析图的习惯。
1. 激发兴趣,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地理兴趣和关注度
地图是最丰富、最形象的地理教材和工具,它把球形地表上的众多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图形、文字、符号、数字和颜色绘在平面上。
它展示了地理知识间的空间分布、联系和规律,通过地图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利用,电脑动画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展示平台的使用,使“图”的范围更广,使“图”的直观性、实效性更强,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启发他们去积极思维。
从而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地图图像的强化,也有利于心灵地图的形成。
2. 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和地图素养,从而获取地理信息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技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在训练有关地图的技能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同时对于一幅复杂的地图,也可分解为几幅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逐步的有层次的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能力。
(1)教师引导,培养用图习惯。
让学生熟悉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是地理教学中运用教学地图的前提。
教师应当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去,尽量提取图中信息并加以综合整理,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出特点、规律及成因。
读图时,要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读图能力,获取地理信息。
读图不是简单的感知,必须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参与,学生能够独立地从一幅没有读过的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叫做地图的判读能力。
读图能力的认知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能力层次:一是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此阶段不需要思维加工,直接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事物的表面特征,该过程即地图的初读阶段。
二是显性和隐性信息的获取能力,即从表层信息获取其内在联系——分布规律、解释原因的能力。
学生地图表象积累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会越强,所能获取的深层信息量就越丰富,学生的读图能力相应会越强。
(3)搭建心灵地图,提升地图意识。
心灵地图是指地图表象、各种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灵地图进行形象思维,逐步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将使之受益终身。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相关的各种图示,从地图上找出规律,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浓缩并反复使用,为心灵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打下基础,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总之,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在辅助地理教学过程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搭建学生的心灵地图,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生终究会学会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从而达到有益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