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优秀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共17张PPT)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共17张PPT)

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 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 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 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 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 顶,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
赏析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 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 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 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你还知道哪些杜甫诗的名句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背诵三首诗
整体把握《望岳》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 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 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 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整体把握《春望》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痛苦与挣扎。
象征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 过烽火与家书的象征性意象,表 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
和平的渴望。
名句欣赏与解读
0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兴衰的沉痛感
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 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 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诗人已届暮年,独自登上高台,眼前的秋景勾起了他漂泊异乡、年老孤独的悲 凉之情。
05
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批判01
02
03
揭示社会矛盾
杜甫的诗歌深刻揭示了唐 代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如 贫富差距、政治腐败、战 争频繁等。
批判统治者
杜甫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和腐败行为进行了尖锐的 批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 的同情。
反映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生动描绘了人 民的苦难生活,如战乱、 贫困、徭役等,表达了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倡导现实主义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对后 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 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
拓展诗歌题材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政治、社会 到自然、人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引导人们 关注社会问题,对后世的文学和社会 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怨 恨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 故乡的幽怨。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诗三首
判断律诗的标准
一共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每句五 个字或七个字。 押平声韵。
颔联和颈联要对仗(词性和结构相同)。
要讲究平仄:每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与本联 第二个字平仄相反,下一联第二个字的平仄与 上一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尤其要避免三平调、 三仄调、孤平调。一般讲是一三五不论,二四 六分明。
哪些诗能代表杜甫的风格?
• 现实主义(诗史)的诗: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 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 别》、 《垂老别》 ) • 体现其思想感情的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 • 体现其艺术手法的诗: 《登高》、《春望》、《咏怀古迹》、《蜀 相》等。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这不是一只快乐 冷。既有身体 的鸟,是一只孤 的,又有心灵 独痛苦的鸟。 的。更主要是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杜甫诗三首》精品课件

《杜甫诗三首》精品课件


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聚集。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 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 赏慕有加 。 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_________ 山势之高峻 。 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___________
三字经: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 《望岳》自学目标
《望岳》一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 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风华正茂,满怀抱 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
集体大声朗读,注意节奏,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 诗歌内容。
思考题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 八月,杜甫从鄜 (fū) 州 (现 在陕西富县) 前往灵武 (现在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 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自学目标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575年) 三月杜甫在长安
尾 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终要。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观赏泰山下的显 得小了的群山。
登泰山而小天下 七八句化用孔子“_______________” 之句,深化主旨。
象 征 意 义
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
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时代背景介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
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 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 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 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诗中流露出诗 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 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 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 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 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登 高
杜 甫
登 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三、抓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课件 (共28张PPT)

第二部分: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第三部分:写老妪致词。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别茂盛。 (忧国忧民 )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 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 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
家书抵万金。 那么宝贵。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
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欲不胜簪。
(叹息衰老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 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12时 35分5秒下午12时35分12:35:0521.11.16
岱宗夫如何?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 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 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 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暗示老妪已被差使 抓走。
整体把握
1 诗中哪些句子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捉走?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 • 王安石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 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 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 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 未免太过分了。
• 尾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 所凝。虽为附会之词,却是至情之论。
【讨论】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 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 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 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 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 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 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 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 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 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 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漂 泊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 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 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
西 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南 时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 就的。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 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译: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和地面贴近。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
罩四野。
• 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 • 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 • 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
长 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 安 “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
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
十 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 年 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
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时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
期 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 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 见心情的凄伤。
•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 系——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
念长安,系于故园。 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 之思。 •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译: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 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 玉露——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 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
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玉露凋伤枫树林
峡的萧森气象。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
安、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压抑、翻腾起伏的心情。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
哀感深沉。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 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 有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 象萧森的巫山巫峡,还有充塞于整个空 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诗人正是 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怨 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的诗风。
三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
战 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 乱 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
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
流 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离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时 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 期 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 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巫
课 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 文 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
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
分 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一 析 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 的。
这首诗给我 们塑造了哪一个 人物形象?
• 整体感知:
• 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着一“赴”字,便令 “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
• 颔联揭开谜底: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咏叹王昭 君,运用对比,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 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感叹。
• 颈联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 的伤感。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 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布衾多年冷似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牙齿半落左耳聋” (《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 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 舅》)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 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 现愿望。
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 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 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 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
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 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 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 了《秋兴》这首诗。
秋兴八首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对秋而伤
羁旅,是全组诗的序曲,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
读 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书 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 壮 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
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
游 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 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时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期 《望岳》。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 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张可久《迎仙客·秋夜》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
孤舟可以系住,使其不能泛诸中流,但 诗人的心是系不住的。他的心早已越过江河, 越过关山,飞到了长安。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 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 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按 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 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 韵,节奏也较自由。
触 景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暮砧
(萧瑟 凄凉雄浑 壮丽)
承接自如,

纵情开合
情 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
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 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 遂为千古之绝调。
清·贺裳:以“秋兴”命篇,乃因秋起兴, 非咏秋也。其言忽而壮丽,忽而荒凉…… 正所谓哀伤之至语言失论。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shì)在
《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
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其三)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 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 君一生的悲剧。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 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 阏氏(读yān zhī,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 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 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 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 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 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 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 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 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 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 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 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 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 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
孤帆一系
面对夔州萧森的秋日山水,忧国伤时 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