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doc
专业建设工作质量标准(一)目录(二)正文1.专业建设管理1.1专业(群)开发与调整1.1.1每三年组织专业(群)开发与调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趋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厘清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准确认识专业(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1.1.2分析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等),专业(群)发展的现实能力(教学与科研团队、实训与实习条件、课程及其资源、专业特色等),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的内部基础。
1.1.3撰写专业(群)发展SWOT报告,剖析专业(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业(群)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递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1.2.1依据学院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及评价改革、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双证书”获取、学生对专业建设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就业质量);制定实现目标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措施。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1.2.2依据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计划专业建设年度工作,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规定时间节点,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或扩大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专业建设与系部其它工作一同计划。
1.2.3组织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1.2.4组织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分析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问题的设想。
总结报学院备案。
1.3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行业协(学)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谋划和推动专业发展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人才质量评价等工作。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课程质量认证标准
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50%
不低于30%
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
不低于40%
主讲教师资格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不低于95%
不低于85%
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兼备,有良好的教师风范
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教风较好
教
学
条
件
使用优秀教材
应用多媒体授课课时比例不低10%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效果
教学效果好
教学效果一般
实践效果
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配套,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实验课时占课时总量不低于20%,除一定量的验证性、示范性实验外,注重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
有一定的实验课时,比例不低于
10%
教
研
教研活动
有规范的课程教研活动的计划、措施、总结以及记录,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教学质量
能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教学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
认真执行教学规章制度
教学评价与检查
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体系,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活动
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毕业生质量调查
有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每4年进行一次调研,有统计、分析资料和相应的改进措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质量环节
标准及评价指标
一级
二级
优秀
合格
课
程
建
设
思
路
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科学、完善,建设思路清晰,建设目标清楚,
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研究方案
“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一、指导思想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州、市有关职业教育的法规、决定为指导,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办最合适专业,求提高专业水平,以特色获取更广阔市场”为直接目标,贴近学生需要,贴近市场需要,努力探索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严密的科学评估方案,为指导中职专业建设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有效创业服务。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职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我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就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且具有较高社会声誉。
具体研究目标是:(一)研究的总体目标专业建设的标准、质量及特色研究将以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重点专业和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导游特色项目为主体建设目标。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搞好1—2种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与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聘请行业能工巧匠,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各专业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实践,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立校企间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每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1--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制度;建立和完善订单培养机制,实现学生订单培养率达到50%以上,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录用订单培养生的比例已达98%以上的目标。
(二)研究的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1)学前教育专业拟探索试行“2.5+0.5”的工学结合模式;建设好3门核心课程;完善2门校本讲义;与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中心教研组合作,编写4门教材;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场景教学。
专业建设标准与诊断方案
专业建设标准与诊断方案专业建设是院校建设的核心,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建设工作要围绕专业建设展开。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院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增强学院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评估办法(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促进学院内涵建设,规范专业建设基本行为,提高专业基础能力,培育专业特色,创建专业品牌,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司法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原则专业建设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导向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院教学改革相结合,专业建设与产学研相结合,重点支持与普遍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突出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使传统专业做精做强,成为品牌专业。
并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使学校重点和特色专业达到5个左右。
同时坚持适时地对专业进行改革与结构调整,使其与学院的总体发展和社会经济相适应。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结构调整需要,并能根据变化灵活调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专业名称科学规范,专业口径宽窄适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有明确的职业面向,培养规格表述清楚,并与目标定位一致,可操作性强,鼓励订单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二)课程体系坚持就业导向原则,遵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程和适时进行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规范,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能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并具前瞻性,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教育。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4-2信息资源
1.生均专业图书2册以上,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
2.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具有一定成效。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专业期刊目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实施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在籍学生花名册,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3能力素质
1.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
2.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有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较多。
有关教案、课件、软件,课题、论文、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
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专业设置
1-1专业调研论证
1.建立以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效体现;
2.建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分析成果在课程设置、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2.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50%以上(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12课时计1人次)。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培训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名册、培训计划、考勤考核资料等。
6-2培养质量★
1.90%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60%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专业建设标准(试行)
专业建设标准(试行)
专业建设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某一特定专业领域,根据行业需求、发展趋势、教育教学要求等制定的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设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促进专业教育的规范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生毕业后的综合素质要求。
2.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规定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以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要求具备一定数量的合格教师、合理的教师结构和较高的教学质量,以及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
5. 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专业建设过程和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以促进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这些标准通常由教育部门、行业协会或其他相关机构制定和发布,以指导专业建设的发展和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和相关单位应根据专业建设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制定具体的专业建设规划,确保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
专业建设标准
5-2-2 教学管理创新
1.二级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建立了与产教结合、教学创新相适应的服务性、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普遍使用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手段;
2.积极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视野拓展,全时空开放专业教学资源;
3.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组成2个以上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3.跟踪产业发展,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形成科学有效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调研论证制度,专业调研报告、专业调研的过程性资料,专家论证报告、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等。
1-1-2 岗位能力分析★
1.建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凸显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形成适应产业需求变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3-1-2 知名度
1.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3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相关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项,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教师业务档案。
3-2专业教师
3-2-1 数量结构★
3.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课程。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审批报告,教学进程表、校本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2-1-2 课程标准★
1.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建筑行业质量标准
建筑行业质量标准引言:建筑行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展开,探讨其在建筑设计、施工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标准的执行与监督机制。
一、建筑设计质量标准1、结构设计标准结构设计是建筑物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建筑物在承受荷载和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并具备抗震、抗风、抗火等基本性能。
同时,结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性。
2、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施工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各项工程质量指标的达标。
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工人操作规范,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具,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3、设计效果标准设计效果是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和空间布局,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应具备美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设计效果标准要求建筑设计师充分了解建筑物的环境背景和使用需求,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力求打造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的建筑作品。
二、建筑施工质量标准1、基础施工标准建筑的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基础施工标准要求建筑施工中采用合适的基础类型和工艺方法,确保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求对基础工程进行充分的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主体结构施工标准主体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承受着各种力的作用。
主体结构施工标准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同时,还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装饰装修施工标准装饰装修是建筑物的外观和室内空间的美化处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装饰装修施工标准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合适的装饰材料和工艺方法,确保装饰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环境友好性。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与专业评估办法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与专业评估办法为加快我院专业建设和改革,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保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评估办法。
一、评估意义及原则专业建设评估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直接体现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发展思路。
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地位,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为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规范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学校决定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在专业评估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科学性、务实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3、坚持条件、过程、效果全面进行,以软件建设为主的原则;4、坚持导向性、可测性和提升教学质量实效性原则;5、坚持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6、坚持促进规范、长效管理,提高队伍水平的原则。
二、评估依据按照《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三、评估对象评估对象为学校目前开设的所有专业,重点是学院立项的重点建设专业及新上专业。
各专业均应按专业评估方案中的建设标准要求,认真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准备接受评估。
四、评估组织和程序1、专业评估的组织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2、专业评估内容主要是近三年的情况。
3、专业评估采取各系部自评和学校组织专家组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各系部应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做好自评工作。
自评期间要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佐证材料,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在自评基础上,各系部要认真写出被评专业的自评报告,连同需要展示的材料,报教务处。
5、学校组织专业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1)召开学校评估专家组会议,部署校级专业评估工作。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简介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评估和提升高等教育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包括一系列指标和评价方法,旨在衡量专业建设的效果,并为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目标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目标是确保高等教育专业的优质水平,以满足学生、社会和国家的需求。
通过建立科学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指标专业建设质量指标是衡量专业建设质量的具体要素或衡量标准。
它们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课程设置和内容:包括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师资力量:评估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专业背景等重要要素。
3. 教育资源:评估专业建设所需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和质量。
4. 培养效果:评估专业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如知识水平、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等。
5. 质量保障机制:评估专业建设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以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
评价体系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是基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和工具,用于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价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2. 评估方法:根据指标体系设计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3. 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统计和分析后,形成评估报告,提供给有关部门和参与者,促进专业建设的改进。
最后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机构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指标设计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2、专业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其他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
特色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专业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培养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案)、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实践(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汇报人:
目 录
01.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概述 02.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内容 03.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实施 04.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评价与改进 05.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案例分析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概 述
定义与作用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是指在专业建设中,为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制定 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进性
教学团队:组建高水 平、结构合理的教学 团队,保证教学质量
和效果
教学设备:配备先进 的教学设备和实验设 施,提高教学效果和
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 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及时反馈和改进教学
效果
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素质:具备专业知 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
力
教师结构:合理配置不 同年龄、职称和学科背
实施保障
建立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体系 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评 价与改进
评价目的与原则
评价目的:提高 专业建设质量, 促进专业发展
评价原则:客观、 公正、科学、合 理
学生发展:关注学生成长,提供多样化 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案例三:某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专业定位: 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跨 文化沟通能 力的商务英
语人才
课程设置: 注重实践教 学,开设商 务英语、国 际贸易、国 际金融等课
程
师资队伍: 引进国内外 优秀教师, 提高教师队
教学设施:拥有先进的计算 机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网 络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满足 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评估、学生 反馈等方式,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满意度
天津XX大学本科新专业建设检查的质量标准
183
天津XX大学本科新专业建设检查的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内
容
要求
院系领导 师资队伍 教学设施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1 重视新建专业建设,定期研究解决问题。
2
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市教委有关文件的情况,在专业建设上有哪些举 提供自查报告 措,如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3 专业教师结构基本合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师能满足教学要求。 院系提供具体的 师资现状一览
8
院系有资料室,有关新专业图书资料比较齐全,能基本满足教师教 学经费的数据及
学和学生写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的需要。
依据。
9
新建专业总体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教学计划与开出 系提供专业教学
课程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计划和在校学生
10 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吻合。
各学期每门课程 成绩单
4 本专业 35 岁以下在编的青年教师中研究生比例不低于 40%。
表,包括:姓名、 年龄、学历、职
5 主讲教师有一定的科研水平,符合岗位资格要求者不低于 85%。
称、所任课程的 名称等
6
教室面积达到有关规定,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实验室、实习场所面 提供专业生均教
积达到有关规定。
学仪器设备费和
7 全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标,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费用于四项教
院系提供有关数 据,供专家核查
19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20
校(院)系有分管新专业教学的领导、系有教学秘书,素质教高, 院系提供规章制
有一定量的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度、教学质量标
21
在质量控制上,制度基本健全,执行严格,质量标准基本建立,初 步形成了教学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予质量标准
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建设标准首先,专业建设标准应当包括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标准。
在现代社会,人才是任何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至关重要。
这包括对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人才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为企业或组织引入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专业建设标准还应涉及到技术和设备的标准化。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标准,对于推动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包括对设备性能、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以保持行业的竞争力。
另外,专业建设标准还应当包括对管理体系和流程的规范。
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因此,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管理标准,对于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这包括对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管理体系和流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最后,专业建设标准还应当包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这包括对产品性能、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持续改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专业建设标准涉及到人才培养和选拔、技术和设备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流程规范、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等多个方面。
只有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标准,才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流专业建设验收标准
一流专业建设验收标准一、前言为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标准化建设,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提升专业教育水平,制定一流专业建设验收标准,以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与促进。
二、一流专业建设验收标准(一)指导思想1. 教育质量为本,培养人才为目标。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符合社会需求与未来趋势的热门专业。
3. 标准化管理,科学规划,严格评估,持续改进。
(二)标准内容1. 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教学设施、教材教具、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应达到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2. 专业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科研实践经验、具备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
3. 学生培养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并能立即投身事业的高素质人才。
4. 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元化、综合性、批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体验。
5. 教学改革创新:推崇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教育创新、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
三、验收标准和程序1. 审核材料:申请举办一流专业的高校需要提交各种资料,包括立项申请书、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情况、实验室设施、实践教学条件等相关材料。
2. 考核时间:学校应提前通知验收组,等待验收组安排考核时间。
3. 验收程序:由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开展验收工作。
验收组先进行实地勘查,然后听取有关方面介绍,最后经讨论决定是否合格。
4. 质量要求:学校在申请举办一流专业时,应有完备建设方案、有扎实的师资队伍、具备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有落实到位的教学教育改革措施,能够确保学生的人才培养达到高标准水平。
5. 验收标准:学校申请举办一流专业,需要达到一定的学校整体水平的要求,同时对相应专业的师资、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要求得到落实和保障。
品牌专业建设验收标准;实践教学体系评价标准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将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合作办学有成效。
4.5教学管理
注重教学全程控制,记录完整;教学保障体系制度健全,运行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化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4
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操作熟练;学生全部获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具备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熟练程度一般;60%以上的学生获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5.5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评价
3
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浓厚、收获大、对实践教学评价总体优良。
学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兴趣一般,收获一般。
5.教学资源
(10分)
5.1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先进、丰富;教学资源应充分反映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设水平,致力于教学改革,在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优势和特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开发慕课、微课、网络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
5.2平台运行管理
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依托,搭建专业教学服务平台;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资源能够广泛共享,形成教师教学、学生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的便捷平台。
2.2师资质量
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科研水平、技术服务水平较高,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
3.教学条件
(15分)
3.1实践教学条件
创建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融实训、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具有较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指导人员指导效果好;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100%。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引言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为了评估和监督高等教育机构
的专业建设水平而制定的一套指标和评价标准。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
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主要内容
1. 指标的确定
- 专业目标和任务: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专业具
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潜力。
- 教学资源:评估专业教学资源的充足程度,包括师资队伍、
实验设备、教学场所等。
- 教师队伍:评价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业绩。
- 学生研究成果:评估学生在专业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和综合能力。
- 教学过程:评估专业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
- 质量保障措施:评价专业建设中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改进
机制。
2. 评价体系的建立
- 指标的量化和分级:将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重要程度
进行分级,以便于综合评价和比较。
-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对专业建设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 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高等教育机构,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结论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可以对专业建设进行有效监督和
管理,在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doc
专业建设工作质量标准(一)目录☎二✆正文专业建设管理专业(群)开发与调整每三年组织专业(群)开发与调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趋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厘清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准确认识专业(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分析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等),专业(群)发展的现实能力(教学与科研团队、实训与实习条件、课程及其资源、专业特色等),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的内部基础。
撰写专业(群)发展 ❆报告,剖析专业(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业(群)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递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依据学院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及评价改革、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双证书”获取、学生对专业建设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就业质量);制定实现目标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措施。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依据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计划专业建设年度工作,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规定时间节点,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或扩大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专业建设与系部其它工作一同计划。
组织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组织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分析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问题的设想。
总结报学院备案。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行业协(学)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谋划和推动专业发展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人才质量评价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建设工作质量标准(一)目录(二)正文1.专业建设管理专业(群)开发与调整1.1.1每三年组织专业(群)开发与调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趋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厘清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准确认识专业(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1.1.2分析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等),专业(群)发展的现实能力(教学与科研团队、实训与实习条件、课程及其资源、专业特色等),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的内部基础。
1.1.3撰写专业(群)发展SWOT报告,剖析专业(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业(群)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递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1.2.1依据学院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及评价改革、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双证书”获取、学生对专业建设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就业质量);制定实现目标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措施。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1.2.2依据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计划专业建设年度工作,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规定时间节点,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或扩大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专业建设与系部其它工作一同计划。
1.2.3组织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1.2.4组织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分析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问题的设想。
总结报学院备案。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行业协(学)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谋划和推动专业发展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人才质量评价等工作。
专业文化建设结合专业(群)特色,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与企(行)业文化相融合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创新文化、职业文化和技能文化,通过相应的载体和活动等方式,发挥专业文化在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调动激励、教育塑造、强技精艺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绩效分析改进研究学院行政职能部门提出的专业建设中“过程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解决问题,确保专业建设工作的过程质量。
研究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专业建设“绩效信息”,以绩效索原因,以原因效过程,以过程提绩效,实现工作过程和绩效的持续改进。
2.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厘清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职业迁移岗位和职业发展岗位,准确描述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构建两种能力(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四种素质(政治思想、身体心理、科学人文、创新创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厘清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进程、教学学时及其资源需求。
依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要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后,提请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基于三年一次的专业(群)发展SWOT分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修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现代学徒制等形式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根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定位开发课程标准,厘定和描述课程目标,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注重课程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注重融入“绿色人才”理念;明确课程教学在教材与学习资料、教师与实践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要求。
组织课程标准论证,保证课程标准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论证,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后(专业课程需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交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
建立课程标准滚动修订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和完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改革3.1.1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授课计划和编写教案,将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融入课程教学;采用切合学生认知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注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综合素质发展。
3.1.2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认知,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行为。
3.1.3选用能有效反映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学业评价方法,把握合理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课堂考核、单元或项目测试、期中考查和期末考试。
教学管理3.2.1 成立由系部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信息员组成的系部督导组,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强化管理,发挥系部督导组在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3.2.2依据《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检查和指导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核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和指导教风学风建设,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的问题。
3.2.3加强期中和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和专项督导,期中着重发现并落实教师、学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期末着重检查和指导年度重点教学任务的进度和质量建设,对检查和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4.专业发展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4.1.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明确,培养、培训和引进相结合,不断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比例和生师比例。
4.1.2围绕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术和科研能力等要素,结合系部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1.3按照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形成合理的队伍梯次。
4.1.4建立数量充分、品德优良、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理论课程、实训实习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4.2.1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实训中心场地、设施、设备和环境符合课程标准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彰显“生产性”特质;实训教师培养纳入专业团队建设规划和计划,实训教师的素质、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认可和认同;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健全并切实执行,充分保障实训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
4.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数量充分;选择管理较规范、设备设施较先进的企业进行合作;实习运行制度严密、具有操作性;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责、权、利明确;实习过程有效监控。
教学信息资源建设4.3.1创建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课程资源,负责课程建设项目申请和审核,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和计划;负责项目建设和内部审查,组织项目建设进度检查和质量自检;组织项目内部验收。
4.3.2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负责各主干专业和各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协同建立网络课程共享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组织教师网上个人教学空间的建设。
5.科研与社会服务技术与科学研究5.1.1 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培育科研团队和科研带头人,发挥“科研能人”在系部科研能力发展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
5.1.2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力量,建设技术与科学研究机构或平台。
5.1.3组织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寻找行业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转型中的课题线索,协同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攻克技术难关。
5.1.4鼓励教师申报学校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研究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素养。
5.1.5 开展技术与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引导教师申报专利,争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继续教育5.2.1与行业企业进行联系与沟通,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需求,合作开发和实施培训项目。
5.2.2 配合继续教育管理中心工作,完成学历教育、项目培训的相关任务。
党委、院长、外事办公室质量手册(一)目录一、主任职责1、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工作职责 (4)2、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机构设置图 (6)3、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质量方针 (7)4、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质量目标 (8)二、资源管理1、办公室人员行为规范 (10)2、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11)3、办公室人员入职培训规范 (16)4、兼职档案员管理规范 (17)5、特约通讯员管理规范 (19)6、“学习型”办公室建设规范 (24)7、办公室资产管理规范 (25)8、办公室经费管理规范 (25)9、优良工作环境建设规范 (40)三、管理制度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条例 (41)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务用车管理的暂行规定(修订稿) (46)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印章管理及使用暂行规定 (49)4、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修订稿) (51)5、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籍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53)6、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意见(修订稿) (55)四、服务规范1、发文管理规范 (60)2、《工作简报》编辑规范 (63)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事记》编辑规范 (65)4、会议纪要编写规范 (67)5、“院长在线”管理规范 (68)6、会务管理规范 (69)7、公务接待工作规范 (71)8、院领导接待日工作规范 (74)9、计划总结管理规范 (75)10、外事接待工作规范 (77)11、来文处理规范 (79)12、来电处理规范 (80)13、办公室网页维护规范 (81)15、机要文件工作规范 (82)16、临时活动、工作策划规范 (83)五、测量、分析与改进1、办公室人员服务效能评价办法及评价表 (84)2、服务对象投诉(抱怨)处理办法 (86)3、服务质量内部评审制度 (87)4、重要文件定期评审、修正制度 (89)质量方针发展为本,服务至诚;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内涵诠注发展为本,服务至诚;“发展为本,服务至诚”是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把促进学院事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充分发展、促进全体处室成员职业生涯顺利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根本标准。
同时,办公室作为学院综合的办事机构和协调部门,全体处室成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工作中重视人、理解人,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并争取超越服务对象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