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0fe12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41.png)
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科学是一门充满神秘的科目,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
作为科学科目老师,不妨写六年级科学教案吧,相信通过六年级科学教案你的教育任务会更加顺利。
#304843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各种各样的船活动目标1、喜欢船,感知船的特点。
2、体验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船的图片、玩具、模型、图书等,在班级布置展示区;歌曲《小白船》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组织幼儿参观“船的展示区”,引发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自由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并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二、问题讨论1、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船?为什么?2、启发幼儿谈一谈自己发现了船的哪些秘密?3、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船的疑问,如:为什么船头是尖尖的?三、小结提炼引导幼儿了解船的相关知识,帮助幼儿提升船的经验。
如:船可以分成船头、船身、船尾三部分,船身里有船舱和甲板等。
四、歌唱表演1、播放《小白船》的音乐,引导幼儿聆听、欣赏。
2、鼓励幼儿扮成鸵手,驾着“小白船”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304964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搞笑的叶子【活动目标】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透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字修订稿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字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e275e889b8f67c1cfbd6b805.png)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字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教学目标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第一课时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一、教学导入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3、走进池塘教学目标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9acb82100242a8956aece4d5.png)
第一课、水透镜热水器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水透镜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水透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在阳光下用凸透镜能够点燃火柴,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缘故么?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水桶,玻璃杯,透明塑料膜,细绳,温度计,水等。
三、动手做小组活动:制作水透镜热水器并填写观察记录.(P1-2)(使用保鲜膜放入适量水,直到底部出现半凸状态,然后移到太阳下,地上放好纸,在纸上找折射出来的焦点,慢慢上下调节,焦点最细小时,效果最好。
)四、科学知识点讲解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1.触摸法(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2.聚焦法(射入平行光,会聚的是凸透镜,发散的是凹透镜)3.放大法(把透镜放到字上,看照后的字是放大是凸透镜,缩小是凹透镜)4.摇晃法(将透镜放在字上,向一侧移动,字的方向与透镜移动方向相同的是凹透镜,相反的是凸透镜)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找找有生活里有那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的原理。
教学反思:第二课:制作日晷教学目的:了解日晷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重点、难点:了解日晷的原理教具:卡纸,小竹棍,三角板,量角器,指南针,剪刀,铅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日晷有叫做太阳钟,它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时仪器。
二、动手做做日晷制作方法如下:1、先在卡纸上1/3处,取中心点,用圆规画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正面画完,在卡纸反面取同一个圆规扎的圆心,画一个同样大的圆形,然后再在正反面画9CM的同心圆,再画8CM的同心圆。
2、用量角器每隔15度,在最大圆上取点,卡纸正反面圆上同取。
3、按下列图所示内容画好正面图形,注意:正面的数字是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4、在卡纸反面按下列图画好图形,注意:反面数字是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
5、在长方体泡沫正面1/4处画一条横线,再在长方块两侧面沿横线处画两条垂直线,再在长方体两侧面的1/4那局部,从垂直线最上部,由上向下画一条与垂直线有一个夹角的斜线.取一把裁纸刀,压在正面的横线上,沿着侧面的斜线切下去,不要切到底,只切一半就可以了,然后把前面做好的日晷卡纸下部沿这个斜切面插入泡沫,取一根牙签插入日晷中心当做指针,这个日晷模型就做成了。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edcf6371fe910ef02df862.png)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
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
4、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36a5739168884868762d6b1.png)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学习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10147f8c75fbfc77db2b2.png)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
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
4、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e4213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d.png)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一、教学导入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3、走进池塘教学目标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d05e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d.png)
湘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同步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1阳光下的植物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3保持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4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1雾和云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2雨和雪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2热能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3电能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4电磁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1地月系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2太阳系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3灿烂星空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4宇宙畅想曲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1桥梁招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2桥梁投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3建造桥梁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1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2手电筒的发明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我的发明创意教学设计入 4.归纳整理:提问:同学们,这种变化让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5.回顾:水的三态变化,它们之间是如何变化的?引起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完成学习任务一。
6.小结:水的液态、气态和固态在温度改变的条件下能够相互变化,温度是影响水的三种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6分钟探究自然界的水循环1.谈话: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变化形成了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吗?2.出示图片(蒸发现象)提问:地球表面的水会蒸发出水蒸气,水蒸气会去向何处呢?小结:蒸发出的水蒸气遇冷会凝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低空处是雾,高空中是云。
3.出示图片(雾和云)提问:云层中的小水滴又会去向何处?小结:云层中的小水滴遇冷凝结,越聚越大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下来。
4.归纳,整理: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出水蒸气跑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成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当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大,会形成降水又降落到地面上,而后,地面上的水又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高空中,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13d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2.png)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为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科学实验与观察: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2. 科学知识点:重点讲解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科学美学:通过欣赏科学的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或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等教具进行科学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实践或探究任务,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定期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估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其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计划:1. 第一周:科学实验与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2. 第二周:科学知识点,讲解与水、空气等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3. 第三周:科学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4. 第四周:科学美学,欣赏科学的美,提高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的大致内容和计划,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具体安排和调整。
希望能帮助到您!。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与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与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59fcbf608e9951e79b8927a0.png)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简析《科技活动》是根据科技活动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科技活动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
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科技活动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科技活动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科技活动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1、课程的实施方式(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4099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f.png)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物质与材料课题1: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实验试剂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4. 讲解与解释:教师讲解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解释实验观察结果。
5. 练习与思考: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组成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题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质的变化观察和分析教学难点- 物质变化的原理和原因-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样品、实验试剂、观察工具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物质的基本性质。
2020年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2020年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0a9e6285acfa1c7ab00cc3a.png)
学校电子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六年级上册课题总课题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分课题1、一棵“顽强”的小树课时第(一)课时总(二)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三)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教学一、教学导入:过程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课时第(二)课时总(二)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科学湘版六年级上期教案
![科学湘版六年级上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5b9bf3186bceb18e8bb2c.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 一棵“顽强”的小树教学目标1 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猜想2 能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3 能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猜想教学难点——能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课时安排 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察图片:一颗倒在河边的小树。
2 它发生了什么变化?3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引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4 请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5 在猜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猜想要适时的进行归纳。
尝试引导学生得出本课中将要提出的三个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中朝着光生长吗?二、新授课活动1~活动3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中朝着光生长吗1 三个活动是承接一、导入新课中讨论的话题展开的。
2 给学生介绍将要进行的实验,让学生以自己小组为单位,选择三个活动中的一个项目进行实验。
3 学生自行阅读相关的实验设计或者是自行进行实验的设计。
然后在家或者是在学校开展实验。
4 认真记录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5 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概括、归纳。
6 分小组对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交流。
7 全班进行汇报、交流,信长共识:植物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的特性。
活动4 自然界中的植物1 引导学生到自然界中寻找更多的实例。
2 利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将你说发现或者找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并说明你找到的是植物的那种向性。
2 从“南橘北枳”说起教学目标:1 通过调查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初步类推理解各种生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
2 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
3 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 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全套教案汇总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全套教案汇总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dea9d5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4.png)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全套教案汇总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学习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1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44cd25ac680203d8ce2f244a.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1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湘版科学六上教案(全册穿插版)新学期的话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编写时间9月3日执行时间9月日总序第( 1 )个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f42b3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f.png)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必须认真制定教案,不管是谁在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注意逻辑思路是清晰的,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影响健康因素的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什么是健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人体健康测试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是健康?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完善学生的理解。
板书课题:《我给健康下“定义”》二、探究学习。
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五幅图。
说一说:他们的行为健康吗?师生交流评议。
2、人体健康测试。
学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测试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状况。
并将测试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表上。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
分析:从测试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学生代表交流汇报,师生评议总结。
三、拓展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确定研究主题。
(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主题)。
第二课时一、争议中引入,讨论中明确。
健康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理解可能更会引起争议。
基于此,教材不仅设计了几种对健康的不同见解,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对健康的认识。
然后,教材又出示了几幅不同内容的画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读书等健康行为,也包括情绪暴躁摔书本、善于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健康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而完善对健康定义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二、活动中分析。
在学生达成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后,教材编排了人体健康测试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湖南少儿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湖南少儿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9043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d.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湖南少儿版一、课程介绍本学期是六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学的最后一个学期。
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将通过学习科学课程,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物质的变化、生物与环境、宇宙探索、科技改变生活。
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奥秘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变化、生物与环境、宇宙探索、科技改变生活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这个单元将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识别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们将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这个单元将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们将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三单元:宇宙探索这个单元将帮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探索历程。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的星座和天体,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掌握一些基本的宇宙知识。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们将掌握宇宙探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这个单元将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和技术,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们将掌握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一、教学导入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3、走进池塘教学目标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假如大树都倒下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2.学生各抒己见。
3.玩游戏三、信息指南车自学四、谈收获五、想象没有树的情景六、环保建议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1、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3、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午餐吃了什么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三、活动检验食物中的营养1、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咀嚼馒头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3、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科学知识: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安全饮食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
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
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1.布置任务:课后调查,做好记录。
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1、地表在变化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
科学知识: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样,植被各异。
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
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发现。
4、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三、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1、思考: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
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
2、地震教学目标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科学知识1.了解地震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感受地震1、交待实验方法: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
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范意识。
3、火山教学目标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画火山图1、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种模样?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
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三、活动“火山”喷发了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4、岩石也变化教学目标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科学知识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成。
5、走近矿产教学目标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一、教学导入二、活动了解矿物1、出示: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
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
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三、活动推测煤的形成1、阅读资料2、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让学生展开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4.明白: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教材最后安排学生五、拓展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2.意识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了解围湖造田的利弊。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一、教学导入1、提问: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2、学生回答。
3、过渡: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吗?有没有其它的影响?二、阅读指南车信箱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
2、组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传阅、交流。
3、宣读介绍人类改变地表的典型事例,或者相互交换、传阅搜集到的资料。
4、明白: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
因为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