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方案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3141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f.png)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方案1. 概述2. 成本控制2.1 成本控制流程成本预算:每个财年初,制定年度成本预算,明确各项成本的预计金额。
成本分类:对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和归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分析。
成本分配:将各项成本分配到各个相关部门或项目上,明确责任和权益。
成本核算:对每个部门或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监控实际支出情况。
成本分析:分析成本差异,找出成本控制不善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2.2 成本控制指标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公司可以制定一些成本控制指标,以便及时监测和评估成本情况。
常用的成本控制指标包括:成本比率:包括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等,反映了不同类型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情况。
成本效益比:衡量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例,可以评估不同项目或部门的效益情况。
成本差异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成本控制的问题所在。
成本效益评估: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评估项目或部门的综合经济效果。
3. 效益评估3.1 效益评估流程确定评估对象: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或部门。
收集数据: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各项数据,包括成本、收入、产出等。
构建评估模型:基于收集的数据,构建评估模型,考虑到不同因素对效益的影响。
进行评估分析:利用评估模型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得出评估结果。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效益水平。
3.2 效益评估方法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效益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效益评估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评估项目的收益速度和风险性。
净现值:计算项目的净现值,衡量项目的盈利能力和价值。
内部收益率: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效益-成本比率:衡量项目的效益与成本的比例,评估投资的经济效果。
4. 总结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是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通过制定成本控制流程、指标和方法,并结合效益评估流程与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财务运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eebf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5.png)
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成本分析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成本分析与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的成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下面从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总结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一、成本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成本类别:将各项成本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2.搜集成本数据:通过内部财务系统和各个部门的报销报表等渠道,搜集相关的成本数据。
3.计算成本指标:根据成本分类和搜集到的成本数据,计算各项成本指标,如成本占销售额比例、成本占总产值比例、人均成本等。
4.分析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在分析中,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法等方法,找出导致成本差异的关键因素。
5.评估成本效益:评估各项成本的效益,确定哪些成本项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降低或者削减的。
6.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将成本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向企业的管理层报告。
报告应该明确表示各项成本指标和差异分析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步骤:1.设定成本控制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市场需求和盈利目标,确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
例如,降低总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率等。
2.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根据成本指标和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策略可以包括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提高生产效率、寻求低成本供应商等。
3.制定成本控制预算:基于预测销售额和成本指标,制定成本控制预算。
预算要能够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同时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
4.监控和分析成本:根据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监控成本执行情况。
同时,定期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变动的原因,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
5.明确责任与考核: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和考核制度明确到各个部门和岗位,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6.持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改进成本控制策略和方法,寻求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公司成本部成本管理考核指标
![公司成本部成本管理考核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6fa441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7.png)
公司成本部成本管理考核指标
1.成本控制率:成本控制率是指公司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比。
这个
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的管理效果,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成本效益比:成本效益比是指在投入相同成本下,所获得的效益。
这个指标可以评估公司的成本效益水平,找出具有较高效益的项目或措施。
3.成本绩效指数:成本绩效指数是指在完成同样数量或质量的工作时,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例。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公司在成本管理上的效率
水平。
4.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
这个指标可
以衡量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竞争力,帮助公司进行定价和市场定位。
5.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司成本的降低幅度。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管理的效果,并制定相应的降低成本措施。
6.成本节约率:成本节约率是指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实现的成本节约
的比例。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公司在成本管理上的效果,帮助公司制定更有
效的成本节约策略。
7.成本错误率:成本错误率是指在成本计算和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比例。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及时
纠正错误。
8.成本控制措施落实率:成本控制措施落实率是指公司在成本管理过
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度。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公司评估成本管理
的执行情况,找出控制不力的环节并加以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本管理考核指标,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指标,用于评估和改进成本管理的效果。
同时,该部门还可以根据其他独特的因素和需求设计适合的指标。
成本控制的指标与评估方法
![成本控制的指标与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61145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1.png)
成本控制的指标与评估方法在现代商业运营中,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需要了解并运用一些关键的指标与评估方法。
本文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探讨成本控制的指标与评估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成本控制的指标1.1 直接成本比率直接成本比率是衡量直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的比例。
直接成本包括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物料、人力、设备等费用。
通过计算直接成本比率,企业可以了解到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以此为基础来判断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直接成本比率越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越高,成本控制的效果越好。
1.2 间接成本比率间接成本比率是指企业的间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的比例。
间接成本包括企业的办公用品、水电费、管理人员薪资等费用。
通过计算间接成本比率,企业可以了解到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较低的间接成本比率代表企业具备较高的成本管理效率。
1.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企业单位时间、单位资源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通过衡量生产效率,企业可以评估其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益,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2. 成本控制的评估方法2.1 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分析是通过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找出成本控制的短板,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方法。
通过对成本差异的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2.2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然后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从而评估成本控制情况的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标准成本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是成本控制评估常用的方法之一。
2.3 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体系是一种通过设立各项绩效指标,对员工和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的方法。
成本控制八大指标
![成本控制八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f55ef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8.png)
成本控制八大指标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方面,通过监测和管理成本,企业可以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
以下是常用的成本控制的八大指标:1.直接成本率(Direct Cost Ratio):直接成本率是指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直接成本通常包括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制造费用。
通过控制直接成本率,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
2.间接成本率(Indirect Cost Ratio):间接成本率是指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间接成本包括与生产过程相关但不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设备折旧和一般性行政费用。
通过控制间接成本率,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非直接生产成本。
3.人均生产成本(Per Unit Cost):人均生产成本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或提供一个服务所需的平均成本。
通过监控人均生产成本,企业可以评估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4.固定成本覆盖率(Fixed Cost Coverage Ratio):固定成本覆盖率是指企业利润能够覆盖固定成本的程度。
这可以通过净利润与固定成本的比率来计算。
高固定成本覆盖率表示企业在扣除变动成本后仍有足够的利润来覆盖固定成本。
5.变动成本百分比(Variable Cost Percentage):变动成本百分比是指变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变动成本是与生产规模和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
通过监控变动成本百分比,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成本的弹性和变动。
6.总成本增长率(Total Cost Growth Rate):总成本增长率是指总成本相对于前期总成本的增长百分比。
通过了解总成本的增长率,企业可以预测和规划未来的成本趋势。
7.经济生产量(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经济生产量是指在最小总成本下生产的最佳产量。
这与经济订货数量(EOQ)概念相关,目的是在减少存储成本和订购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8.成本与质量关系(Cost-Quality Relationship):成本与质量关系考虑了成本与产品或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
成本控制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成本控制的目标与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56c72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3.png)
成本控制的目标与指标体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
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企业需要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成本控制的目标和相关指标,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一、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希望达到的具体效果或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通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使得生产和经营更加高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是成本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节约原材料、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提高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不仅仅关注成本大小,还需要关注产品质量。
优质的产品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之一。
4. 稳定生产供应链成本控制还要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性。
企业需要确保原材料供应充足、交货及时,以减少因供应链问题带来的成本增加。
因此,稳定生产供应链也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之一。
二、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至关重要。
以下是跟成本控制相关的一些指标:1. 直接材料成本率直接材料成本率反映了企业直接材料成本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是衡量企业原材料成本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控制直接材料成本率可以通过选择优质原材料、优化采购流程、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实现。
2. 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率是指企业人力成本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例。
控制人力成本率可以通过提高员工效率、精简组织结构、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等方式实现。
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改进设备使用效率、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等方式实现。
4. 能源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是指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成本管控评价方案
![成本管控评价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e4c1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0.png)
成本管控评价方案简介成本管控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对于企业而言,成本管控的精度和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其发展方向。
因此,建立一套成本管控评价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成本问题、纠正经营偏差,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管控评价指标1.成本控制率成本控制率是评价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收入。
如果企业的成本控制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成本效益较好,反之则需要针对性地调整成本结构和管控措施。
2.成本构成比例成本构成比例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同成本要素所占的比例。
比如在生产成本中,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所占的比重。
通过对不同成本要素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成本构成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3.成本变动率成本变动率是指企业成本在一定周期内的变化程度。
在评价方案中,可以将成本变动率分为年度平均变动率和季度平均变动率,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成本变动情况,从而评价企业成本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4.成品库存周转率成品库存周转率是评价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平均库存。
如果企业的成品库存周转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较好,反之则需要优化存货管理。
5.采购成本控制率采购成本控制率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成本的管控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采购成本-采购服务费、采购代理费、采购运输费)/采购总金额。
通过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可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成本管控评价方案运营流程1.收集数据成本管控评价方案的运营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因此,首先需要收集与成本管控相关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营销数据、采购数据等。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记录和分析体系。
2.执行评价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项成本管控指标进行评价。
通过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识别与改善成本管控的关键问题,明确企业成本管控的优劣势,为后续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的七大指标!
![成本控制的七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6e1ee2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f.png)
成本控制的七大指标!前言从设计源头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合理规范各项指标。
关键词指标、含量一七项测算介绍>>> 前期成本篇(一):七项测算指标应用 <<<七项测算指标指的是标准层混凝土含量、标准层钢筋含量、地下室钢筋含量、地下室层高、地下室停车效率、外窗墙地比、硬景面积比。
其中指标中窗地比、地下室层高、硬景面积比例、地下车位平均面积可通过设计指标或图纸计算直观得出,混凝土含量和含钢量指标难以一次性控制,需要结合施工过程的变更签证等进行综合测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二项目应用>>> 前期成本篇(一):七项测算指标应用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容积率3.5,建筑面积19万平方,共9栋住宅塔楼,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3.4m,无人防;塔楼标准层层高2.9m,33层,高约98.5m。
二、项目测算分析1、标准层混凝土含量S1S1= V/A1.1. 总混凝土体积(V):包含结构梁、板、柱、剪力墙等全部结构构件的部分;不含建筑面层抹灰、建筑地面做法等非结构构件的部分。
1.2. 计算面积(A):计算面积(A)= 计容积率面积(A1)+ 不计容积率面积(A2) 1.3. 不计容积率面积(A2):不计容积率面积(A2)=(凸窗赠送面积+有墙柱的凹阳露台、入户花园+结构拉板)+1/2(两层高悬挑凸阳台+有柱凸阳台+赠送的其他面积)计算:S1=标准层总混凝土体积V/面积A=0.39m³/㎡,根据抗震级别及风压【标杆值0.38,高限值0.43】在合理范围内;标准层混凝土含量每降低0.01m³/㎡,单方成本节省6元/㎡。
2、标准层钢筋含量S2= M/A2.1. 总钢筋量(M):包含结构梁、板、柱、剪力墙等全部结构构件的部分;不含建筑砌块墙拉结钢筋、建筑地面钢筋、建筑预埋件、装饰构件等非结构构件的部分。
2.2. 计算面积(A):计算面积(A)= 计容积率面积(A1)+ 不计容积率面积(A2) 2.3. 不计容积率面积(A2):不计容积率面积(A2)=(凸窗赠送面积+有墙柱的凹阳露台、入户花园+结构拉板)+1/2(两层高悬挑凸阳台+有柱凸阳台+赠送的其他面积)计算:S2=标准层总钢筋量M/面积A=45.09kg/㎡,根据抗震级别及风压【标杆值45,高限值50】在合理范围内;标准层钢筋含量每降低1kg/㎡,单方成本节省6元/㎡。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指标与技巧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指标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c5ebb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3.png)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指标与技巧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益,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在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关键指标和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指标与技巧。
一、关键指标1.1 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是一个项目的核心,它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
在项目启动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项目预算是必要的。
项目预算应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等各项成本,以及项目的时间计划。
通过项目预算,可以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2 成本效益比成本效益比是衡量项目投资回报率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
成本效益比是项目成本与项目收益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当成本效益比大于1时,表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项目具有较高的盈利潜力。
1.3 成本偏差成本偏差是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
通过监控和分析成本偏差,可以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成本偏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项目的实际成本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效益。
二、技巧2.1 精细化成本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项目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发现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精细化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项目的效益,降低成本。
2.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技巧,它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
在工程项目中,供应链管理可以通过优化供应商选择、合理安排物流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项目效益。
2.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可以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减少成本风险。
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4 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明确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和权限,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性能指标
![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bf3d92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b.png)
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性能指标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方案一、引言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具有关键性影响。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来提高效益、降低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性能指标,帮助企业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二、关键性能指标的选择在成本控制与管理中,选择合适的关键性能指标对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关键性能指标:1. 成本效益比(Cost Efficiency Ratio,CER)成本效益比是衡量企业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它通过比较企业的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CER越高,表示企业在资源利用方面越有效率。
2. 成本结构比(Cost Structure Ratio,CSR)成本结构比是指企业各项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通过分析成本结构比,企业可以了解各项成本的相对重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CSR的变化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
3. 成本弹性(Cost Elasticity)成本弹性是指企业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反映了企业在不同产量水平下成本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成本弹性,企业可以确定成本的变动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三、关键性能指标的应用选择合适的关键性能指标只是成本控制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这些指标来实现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以下是几个关键性能指标的应用案例:1. 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根据成本效益比和成本结构比的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目标。
例如,当CER较低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降低成本;当CSR中某项成本占比较高时,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来降低该项成本。
2. 进行成本预测与预算通过分析成本弹性,企业可以预测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变化情况。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成本预算,合理安排资源和资金的使用,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成本控制指标
![成本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b31614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6.png)
成本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它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的目标时获得最佳管理结果的核心控制手段之一。
它涉及到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和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各部门财务管理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
要实现企业成本控制,首先得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指标,来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指标一般包含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成本构成指标。
这是分析企业成本的最重要的指标。
它分析了企业成本的来源和组成,可以准确知道企业成本从哪里来,成本什么样子组成,用于了解企业成本结构和企业分析成本结构的变化趋势。
二是成本比较指标。
这是指比较不同时期企业成本水平,比较企业成本投入与财务收支,以及比较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用于了解企业实际成本水平、各项成本的趋势变化以及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成本效率指标。
这是指分析企业的成本是否合理,指标涉及到财务投资效益与成本投入的比较,用于发现企业的成本构成不合理的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
四是成本控制指标。
这是指企业在各项费用和成本投入中,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及企业价值,控制各项费用及成本投入,使之最大化。
五是成本分析指标。
这是指将企业的成本分解成不同的构成元素,对比分析企业内部的成本结构,以及对比分析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六是成本效率改善指标。
这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改进企业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效率,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通过对以上六个成本控制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实现企业成本控制,除了要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指标外,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让各个指标有有效的落地,才能彻底实现企业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指标
![成本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89801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3.png)
成本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指标是企业用于衡量和监控成本管理的重要绩效指标,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财务成本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比例控制: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而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
通过合理控制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比例,可以降低总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比例控制:固定成本是指与企业规模无关的成本,而变动成本是指与企业规模相关的成本。
通过控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企业可以灵活调整成本结构,降低固定成本的比重,提高盈利能力。
3.成本与销售额占比控制:通过控制成本与销售额的占比,企业可以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使企业实现最佳的成本效益。
非财务成本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数量。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2.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指企业使用资源的效率和合理程度。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可以降低资源浪费,减少成本。
3.品质成本:品质成本是指由于产品或服务不合格而产生的成本。
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减少品质成本,企业可以降低总成本。
4.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
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可以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和培训成本。
5.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协作和协调。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分销成本。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指标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估的重要工具。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成本控制指标,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f37b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8.png)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一、成本控制指标:1.总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全部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3.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费用,如设备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酬等。
4.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费等。
5.变动成本:随着生产产量或经营规模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6.边际成本:在一定生产规模下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7.毛利润: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后的余额。
8.毛利率:毛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
9.生产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产出的数量或价值。
10.人工效率:衡量单位时间内员工完成工作量的多少。
11.能源效率:衡量单位生产产出所消耗的能源。
12.浪费率:浪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可通过减少废料、降低副产品损失等方式减少浪费。
13.报废率:报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可通过提高生产质量和维修设备的准时性来减少报废率。
14.生产周期:从开始生产到完成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
15.存货周转率:单位时间内存货出售和重新购进的次数,可衡量存货周转速度。
二、成本控制统计办法:1.预算控制:制定年度成本预算,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标准成本控制: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异并加以调整。
3.成本差异分析: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4.效益分析:根据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效益,对成本进行评估和判断,以决定是否进行成本控制。
5.成本费用分析: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分析和比较,找出费用异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6.预测与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对未来成本进行预测和评估,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7.效率指标监控:设定一系列成本效率指标,并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效率问题。
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指标(3篇)
![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指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3d0d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a.png)
第1篇一、项目成本总额指标项目成本总额指标是指项目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
该指标反映了项目整体成本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用水电费等。
直接成本是构成项目成本的主要部分,对项目成本总额具有直接影响。
2. 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财务费、规费、税金等。
间接成本虽然不直接参与项目施工,但对项目成本总额也具有较大影响。
3. 预算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原因,可能导致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费用应计入项目成本总额。
二、成本控制率指标成本控制率指标是衡量项目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控制率 = (实际成本 - 预算成本)/ 预算成本× 100%成本控制率越低,说明项目成本控制效果越好。
该指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 直接成本控制率:分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直接成本的控制情况。
2. 间接成本控制率:分析管理费、财务费、规费、税金等间接成本的控制情况。
三、人工费成本指标人工费成本指标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费用的支出情况。
该指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 人工费占比:分析人工费在项目成本总额中的占比,判断人工费是否过高。
2. 人工费控制率:分析实际人工费与预算人工费的差异,判断人工费控制效果。
四、材料费成本指标材料费成本指标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材料费用的支出情况。
该指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 材料费占比:分析材料费在项目成本总额中的占比,判断材料费是否过高。
2. 材料费控制率:分析实际材料费与预算材料费的差异,判断材料费控制效果。
五、机械使用费成本指标机械使用费成本指标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机械使用费用的支出情况。
该指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 机械使用费占比:分析机械使用费在项目成本总额中的占比,判断机械使用费是否过高。
2. 机械使用费控制率:分析实际机械使用费与预算机械使用费的差异,判断机械使用费控制效果。
简述成本控制的三个参数和四个评价指标
![简述成本控制的三个参数和四个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45c419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4.png)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而在进行成本控制时,有三个参数和四个评价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一、成本控制的三个参数1.1.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逐渐减少的现象。
当企业的规模越大,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在成本控制中,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1.2. 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价格是构成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设备等各种成本。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生产要素价格的波动,合理利用市场信息,寻求更优惠的采购途径,从而降低生产要素价格,降低产品成本。
1.3. 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工艺水平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在成本控制中,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成本控制的四个评价指标2.1. 直接成本率:直接成本率是指直接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水平,直接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关。
通过控制直接成本率,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2. 间接成本率:间接成本率是指间接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间接成本包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各项费用。
通过控制间接成本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3. 经营费用率:经营费用率是指企业经营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本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控制经营费用率,可以降低企业的各项经营费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4. 资金周转率:资金周转率是指企业资产周转率的倒数,它可以反映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提高资金周转率,可以减少资金闲置,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指标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f2b6a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5.png)
一、成本控制率成本控制率是衡量项目成本控制效果的核心指标,它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占计划成本的百分比。
成本控制率越低,说明项目成本控制效果越好。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控制率 = (计划成本 - 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 100%二、成本节约率成本节约率是指项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节约额占计划成本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效果。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成本节约率 = (计划成本 - 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 100%三、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是指项目实际使用的材料数量与计划使用材料数量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合理利用程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材料利用率 = 实际使用材料数量 / 计划使用材料数量× 100%四、人工效率人工效率是指项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与实际投入的人工工时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人工效率 = 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 实际投入的人工工时五、机械设备利用率机械设备利用率是指项目实际使用的机械设备数量与计划使用机械设备数量的比值。
该指标反映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合理利用程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机械设备利用率 = 实际使用机械设备数量 / 计划使用机械设备数量× 100%六、成本盈亏平衡点成本盈亏平衡点是指项目在达到一定产量时,其收入与成本相等的点。
该指标反映了项目在特定产量下的盈利能力。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成本盈亏平衡点 = 固定成本 / (单价 - 变动成本)七、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率是指项目实际成本与历史成本之间的降低额占历史成本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成本降低的效果。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成本降低率 = (历史成本 - 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 100%八、成本偏差率成本偏差率是指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占预算成本的百分比。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92fd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a.png)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成本控制的要求。
为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企业需要设立合理的成本控制指标,并借助适当的统计办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以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
一、成本控制指标1.直接成本率:直接成本率是指直接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
通过合理控制生产设备和材料的成本,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从而降低直接成本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能源成本占比:能源成本占比是指企业能源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
合理控制能源的使用,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占比,对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人工成本率:人工成本率是指人工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
通过合理规划人员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分配,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率,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4.主要原材料成本占比:主要原材料成本占比是指主要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找替代原材料等方式,降低主要原材料的成本占比,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5.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率是指销售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
通过精简销售渠道、降低销售团队的成本等方式,降低销售费用率,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成本控制的统计办法1.成本控制预算统计法:通过制定成本预算,将成本分解为各项费用,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成本情况,对照预算进行管控,控制成本的超支情况,并及时调整预算,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2.成本控制差异分析法:通过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查找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找出影响成本增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实现成本控制的效果。
3.成本控制比率分析法:通过对成本占比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成本过高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
比如,通过分析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原因,可以采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规模等措施,降低人工成本率。
4.成本控制趋势分析法:通过对成本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成本的波动趋势,查找成本的增长原因,并预测未来成本的变化趋势,以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成本控制方案中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
![成本控制方案中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9f0f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2.png)
成本控制方案中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注重成本控制与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
本文将探讨成本控制方案中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二、绩效指标1. 直接成本比例直接成本比例是指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等。
通过监控直接成本比例,企业可以评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如果直接成本比例过高,可能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存在浪费或低效率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 间接成本比例间接成本比例是指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通过监控间接成本比例,企业可以评估管理和销售活动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如果间接成本比例过高,可能意味着管理和销售活动存在浪费或低效率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成本控制指标成本控制指标是用于衡量成本控制效果的指标,如成本降低率、成本节约额等。
通过设置合理的成本控制指标,企业可以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要求,并通过对比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评估成本控制的效果。
同时,成本控制指标也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活动,促进成本控制的落地和实施。
三、评估方法1.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成本控制效果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比成本控制前后的成本和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CER),可以评估成本控制活动的经济效果。
CER的计算公式为:CER = (成本控制前的成本 - 成本控制后的成本)/ 成本控制后的成本。
如果CER大于1,表示成本控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成本效率分析成本效率分析是评估成本控制效果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成本效率比(CER),可以评估成本控制活动的效率。
CER的计算公式为:CER = 实际产出 / 实际成本。
成本控制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成本控制指标的选择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999a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4.png)
成本控制指标的选择与分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选择和分析适用的成本控制指标,对企业的运营效益和盈利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成本控制指标的选择与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成本控制指标的选择在进行成本控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用的成本控制指标。
一般而言,成本控制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经济性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关注成本的效益性,如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人工成本、单位材料成本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判断自身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和冗余的问题。
2.工效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关注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如单位产量标准成本、人均产值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生产效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3.质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如不良品率、合格品率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企业可以了解自身产品质量的状况,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4.效益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盈利状况,找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和方法。
二、成本控制指标的分析通过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指标,企业可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在对成本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的时效性:成本控制指标的分析需要考虑指标的时效性,及时获取和分析最新的成本数据,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成本控制策略。
2.指标的综合性:成本控制指标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找出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关联,以便制定全面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
3.指标的可比性:成本控制指标的分析需要考虑指标的可比性,即不同时间段、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成本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以便进行有效的对比和评估。
4.指标的操作性:成本控制指标的分析需要考虑指标的操作性,即企业是否能够准确、及时地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以便进行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87ca03b14e852459fb5728.png)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1.目的:加强成本操纵,对无效率成本分清责任部门,提高生产效率。
2.成本操纵范畴:要紧是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产生的采购成本、材料成本、工资费用成本、质量成本等进行操纵。
3.采购过程操纵。
用于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成绩,要紧对生产物料、委外加工物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操纵,通过《采购价格分析表》来反映。
但业务部门不能操纵的因素(如市场调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形,差异能够剔除。
4.生产过程操纵4.1标准指标制定4.1.1 当新产品量产经后达到一定产量时,由生产部依照实际生产情形填制《产品标准产量表》(表2)和《物料使用统计表》(表3),制定标准用量、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工程部责任工程师确认后,作为该产品的标准指标。
若以后生产进展过程中,因工艺改进、技术提高等因素造成产量的变化,应重新修正标准用量、标准产量和标准工时。
4.2.生产成本操纵4.2.1材料成本操纵。
要紧通过生产实际耗用与标准用量差异对比分析。
4.2.2工资费用成本操纵,要紧考核生产部门的工资成本操纵成效。
从实际工时产量与标准工时产量对比、有效工时占总工时比率、无效工时统计分析等工资费用成本指标来反映。
4.2.3.质量成本操纵,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产品质量水平而发生的成本,由操纵成本和操纵失效成本组成。
从产品退货率、返修品比率、生产报废率等指标来反映。
5.各部门考核指标5.1生产部门,要紧对材料成本操纵、工资费用成本操纵、失效成本操纵、设备利用率负责。
5.1.1材料成本操纵指标,通过《生产领料差异分析表》和《()车间产量/工时差异表》来反映,但生产部门不能操纵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或工艺的改变;机器设备没有爱护好、原材料质量问题等造成用量的增大,差异能够剔除,同时应由相关责任部门确认并负责。
5.1.2工资费用成本操纵指标,通过《无作业工时工资成本统计表》来反映。
5.1.3操纵失效成本操纵指标,生产打算安排不当、生产中人为造成不良率高返修率过高而造成的产品报废缺失和工时缺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
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加强成本控制,对无效率成本分清责任部门,提高生产效率。
2.成本控制范围:主要是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产生的采购成本、材料成本、工资费用成本、质量成本等进行控制。
3.采购过程控制。
用于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成绩,主要对生产物料、委外加工物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通过《采购价格分析表》来反映。
但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市场调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4.生产过程控制
4.1标准指标制定
4.1.1 当新产品量产经后达到一定产量时,由生产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填制《产品标准产量表》(表2)和《物料使用统计表》(表3),制定标准用量、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工程部责任工程师确认后,作为该产品的标准指标。
若以后生产发展过程中,因工艺改进、技术提高等因素造成产量的变化,应重新修正标准用量、标准产量和标准工时。
4.2.生产成本控制
4.2.1材料成本控制。
主要通过生产实际耗用与标准用量差异对比分析。
4.2.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主要考核生产部门的工资成本控制效果。
从实际工时产量与标准工时产量对比、有效工时占总工时比率、无效工时统计分析等工资费用成本指标来反映。
4.2.3.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产品质量水平而发生的成本,由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组成。
从产品退货率、返修品比率、生产报废率等指标来反映。
5.各部门考核指标
生产部门,主要对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成本控制、失效成本控制、设备利用率负责。
5.1.1材料成本控制指标,通过《生产领料差异分析表》和《()车间产量/工时差异表》来反映,但生产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或工艺的改变;机器设备没有维护好、原材料质量问题等造成用量的增大,差异可以剔除,同时应由相关责任部门确认并负责。
5.1.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指标,通过《无作业工时工资成本统计表》来反映。
5.1.3控制失效成本控制指标,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生产中人为造成不良率高返修率过高而造成的产品报废损失和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5.1.4设备利用效率指标。
通过《设备使用情况分析表》来反映设备的使用率、闲置率。
业务部。
主要对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过程因缺料、来料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停产、产品报废所产生的成本负责,仓库应对错误出货造成的退货损失负责。
5.2.1采购成本控制指标,主要从材料价格变动差异指标来考核,通过
《材料价格差异分析表》来反映。
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市场调
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5.2.2业务部对生产缺料应负的责任是指:在缺料情况下,仍指令生产部门安排生产,或在生产过程中因部分材料准备不当造成缺料而停产的工时损失;来料不良产生的产品报废损失、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5.2.3仓库应对人为造成错误出货的退货损失负责。
通过《产品销售退货统计表》来反映。
质管部,主要对质量成本控制负责。
5.3.1因质检原因产生的产品销售退货,通过《产品销售退货统计表》来反映。
5.3.2来料不良产生的产品报废损失、工时损失;因错检、漏检、巡检不到位造成生产过程产品批量报废损失;返修品返工加工挑选成本。
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工程部,主要是对工艺成本控制负责。
5.4.1新产品量产后由于工程师对产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工作失误造成停线、返工、产品报废率高而发生的成本;因模具、夹具异常造成品质不良率、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公司负责,主要对员工培训、安全、卫生、为了稳定员工而特意安排的工时、突然停电停水等生产部门无法控制的无作业工时由公司负责,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财务部,分配各部门需完成的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负责收集各部门的报表,对报表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