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茶风俗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拉祜族的茶俗茶礼
拉祜族是临翔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悠久的历史中,拉祜族人民和其它各族一道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茶俗茶礼。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的拉祜族喜欢有喝火炭茶的习惯。
火炭茶的做法是用是先用陶土小茶罐烤制茶叶,烤制的方法和彝族火塘茶基本一样。
不同处是,烤好茶注入沸水后,还要往茶罐投3个烧红的火炭,再煮15分钟左右,使茶水变浓才喝。
每次喝茶量不多,只喝一两左右。
拉祜族认为,火炭茶有清火、止渴、提神、清凉的作用,喝起来过瘾,也容易上瘾。
拉祜族敬茶有头道茶自己喝,二道茶敬远客的说法,意思是把苦的留给自己,好的敬给客人。
敬茶时,茶水不能斟得太满,双手奉茶,不转身,只能倒退回原位,表现出拉祜人讲究的奉茶礼节。
拉祜族人每天三次喝茶,茶谚说早上起来不喝茶,有酒有肉难吃下;中午出工不喝茶,干活不有气渣渣;晚上回家不喝茶,一天劳累难解下。
茶在拉祜族的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拉祜族生活中离不开茶。
拉祜族把茶视为砍刀,无论做任何事情要以茶开路,无论是喜事、丧事、祭祀、还是动土伐木,山中过夜都用到茶叶。
拉祜族是一种多神崇拜民族,觉得万物都有神灵。
在祭祖、祭神等事情,都首先用茶水祭献,祈求神灵保佑。
如到山上过夜,是先泡一碗茶水泼在火塘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求四方神灵保佑平安。
拉祜族把茶视为做事稳可信的向征,按拉祜族习俗,男女双方建立恋爱关系后,愿意结为终身伴侣,为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择定几日说亲,男方带上茶叶到女方家烤香后,沏泡给女方的父母喝,女方父母把是否喝茶作为作为接受这门亲事与否的象征。
男方请的媒人盛上一碗烤泡的茶给女方的父母,不喝则表示不同意。
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不喝男方媒人第一、二次沏的茶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还不够了解男方,还不可信;直到第三次泡的茶,若接受喝了,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同时,女方父母会泡一碗放有生姜、红糖的茶回敬男方媒人。
他们把这种订婚仪式称为吃火拢茶。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品种中国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茶文化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
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中国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以茶为载体,从而传播各种文化,并呈现出肯定文化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进展历史概况,盼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进展历史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觉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觉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57年-54年) 蜀人王褒所著僮约 ,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浪费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斗,人口大迁徙,特殊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沟通,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头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传播,陜西. 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羡实茶,汉朝名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
江南初次饮茶的纪录始于三国,在吴志. 曜传中,曾叙述孙皓以茶代酒客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史册.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部再视为宝贵的浪费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 ,再南朝宋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载有: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汉代,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座禅,饮茶可以镇静精神,夜里饮茶可以驱睡,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因此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头种植茶树.我国很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四周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肯定的作用.南北朝以后,所谓士大夫支流,躲避现实,终日清淡,品茶赋诗,茶叶消费更大,茶在江南成为一种比屋皆饮和坐席竟下饮的一般饮料,这说明在江南客来早已成为一种礼节。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在拉祜族社会里,由于长期的游猎生活,使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强暴,同时又形成了团结互助、尊敬老人的道德风尚。
他们对待真诚相处的人是那样热情,对那些奸诈、不守信义的人非常痛恨。
这些风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独特的礼仪。
猎肉分食与尊敬老人狩猎,是拉祜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是副业生产,也是打猎护庄稼。
狩猎,有一人一户的活动,也有一村一寨的集体活动。
集体狩猎是在旧历的正月、二月间,出猎时几乎整个寨子的男子都出动,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一路,一去就是几天或十几天才回来。
所得猎物不管大小,参加围猎的人不论大人小孩,每人都分得一份猎肉。
假如猎物太小,就是煮成稀饭也要一人一碗分食。
假如猎得马鹿等大野兽,头由猎得者或放头一枪打中者拿去,有两条里脊肉,猎得者可以分得一条,作为奖励,另一条送给寨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那也是不得享受的。
除里脊肉外,其余猎肉平均分配。
在分配肉时,凡是过路人,只要遇上,同样可以分得一份猎肉。
拉祜族对老人的尊敬,有这样一句话:“把享受让给比自己老的人,因为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先看见的,最老的人是寨子里懂道理最多的人。
”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拉祜族尊敬老人的美德。
平时家里有老人来了,青年就自觉地让座,请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阳出的方向,然后敬烟,接着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吃,第二碗敬给老人,意思是请老人放心。
向老人敬烟、敬茶时,都要双手举过头,接的人也要双手去接,单手接就很不礼貌了。
敬烟敬酒时,第一个敬给的烟酒,不转给在场比自己年纪更大的人,以后这个人是不会受到大家尊敬的。
老人坐着时,青年人不得从老人前面走过,要从背后走过。
盛饭时要先盛给老人。
老人吩咐事情时,要等老人吩咐完了才能回话。
拉祜族的服饰拉祜族人民穿的衣服,解放前还处于各家各户自己种棉,自己用简单的纺车纺纱,用极简陋的织布机织布,布织成后染成蓝色、青色,做成衣服。
拉祜族最喜欢黑色,认为黑色最好看。
解放后,国家每年由内地调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纤织品供给。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
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
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 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 景颇族的竹筒茶、腌茶; 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 傈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 阿昌族的青竹茶; 佤族的藩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 彝族的烤茶、陈茶; 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 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 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 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 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 满族的红茶、盖碗茶; 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 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 傣族"竹筒香茶" 、哈尼族"土锅茶" 、基诺族"凉拌茶" 、布朗族"酸茶" 、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 、自族"三道茶" 、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傈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
1. 傣族竹筒香茶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 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簿肤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 有历史文献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佛寺遍及各村寨。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以泼水节最为隆重。
泼水节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人们互相间向对方泼水,以示祝福。
云南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考
关键词 : 云南普洱 茶
茶文化 民族饮茶 习俗
K yw r s Y n a u rt t utr n t n i rn st u tm e od : u n P r a e c l e a i a t dik c s n e a u ol y a e o
云南省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乡, 这里民族众多 , 聚居着哈尼、 、 、 彝 傣 拉祜 、 、 佤 布朗、 基 诺、 瑶 、 回、 傈僳 、 苗、 、 白、 壮 汉等十四种世居 民族 , 所有这些 民族都爱饮茶 。以茶待客 , 用茶代酒 , 历来是
h u igpa e aiu ai aie sars l o ec l rl rd t n a dtel es l d e n e fr e i e nl h v r n etap t r. o s l .V r s t n t sa ut f h ut a t i o f t e i r c , om d df r t a edu kt a e n c o n ol i e t u a i n h i y fe e y h e tn
t n n r , h a u n t n ioi , eD i ai a n r , a o a m n r y h i t n n r , eP i ai a m n r y i a mioi teL h a o a m n r t a n t n mioi Wan t n ioi ,teLs n i a mioi t a n t n ioi , ol y t i l y t h ol y t i l t ua o l y t h ol t teTb t a o a m n r y heN x a o ai r k etac s m t ar n teeao a o . h iea n t n io t ,t a i t n t di st u t c r o lb rt n n i l i n i ly n h e o o y h i
【最新2018】拉祜族的起源和风俗习惯介绍-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拉祜族的起源和风俗习惯介绍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人口41.147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的起源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
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
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
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建国近半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拉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使拉祜族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3年4月7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拉祜族的婚姻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拉祜族的男女青年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了。
其中,上山劳动、节日喜庆、婚礼寿辰等,都是青年男女们相识交友的好机会。
不同氏族的男女,只要年龄相近、双方情投意合都可通婚,不受辈份的限制。
男女婚前社交极为自由,每到夜晚,或在田野或在村寨中的空屋内,围着火塘,吹着“巴乌”或口弦,彼此表达恋情。
若是不同氏族的人聚会,双方都彬彬有礼。
男女定情后,男方请媒人携2~4对松鼠干巴和1公斤酒到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再送聘礼并彼此商订婚期和成婚方式(从夫居或从妻居)。
从夫居者,婚日由男方家宴请亲友并派人(新郎亦在内)去迎新娘,女方则请人陪送至男方家。
从妻居者,由女方家备酒请客,新郎在媒人陪同下到女方家行婚礼后即在女方家居住,时间1年至三、五年不等,也有长期居住的,在女方家劳动生产,享受儿子待遇而不受歧视。
按约定时间从妻居期满者,请亲友一餐酒筵,夫妇向老人表示一番谢意后,男方便可带领妻子回家或就在妻子家村寨内另立门户。
茶与布朗族的渊源
茶与布朗族的渊源
董华明
【期刊名称】《今日民族》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人们都说布朗族是茶的民族。
茶与布朗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在云南
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布朗族是双江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全县布朗族人口12611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数的7.8%和17.7%。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董华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3
【相关文献】
1.茶祖祭祀仪式与社区互动--以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为例 [J], 郑治民
2.远村古落茶韵浓——云少数民族风情录之布朗族篇 [J], 刘智远
3.普洱茶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再创造——以芒景布朗族古树茶为例 [J], 赵嘉莉
4.茶——茶歌·茶舞·茶戏——浅谈中国茶文化与江西民间艺术之渊源 [J], 孙效祖;
李林浩
5.论普洱茶与布朗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J], 黄桂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
宗教仪式
在拉祜族的宗教仪式中, 茶被用作祭品,具有神圣 的意义。
拉祜族的茶俗与茶礼
独特的茶具
拉祜族有独特的茶具,如 竹筒茶具,体现了其独特 的文化特色。
敬茶礼仪
拉祜族敬茶时讲究礼仪, 主人会用双手捧茶敬给客 人,以示尊重。
饮茶习俗
拉祜族在饮茶时有一些特 别的习俗,如先吹后喝, 以示清洁和尊敬。
茶与拉祜族的社会关系
跨界合作与产业链延伸
与其他产业合作,拓展茶叶产业链,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旅 游等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茶树种植技术发展
野生茶树驯化
拉祜族先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成功驯 化了野生茶树,使其成为可栽培的经索和 实践,形成了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 件的种植方法和管理经验。
茶叶加工技术的演进
茶叶采摘与晾晒
拉祜族传统上采用手工采摘茶叶,并利用自然晾晒的方法去除多余水分。
生物多样性保护
茶园中丰富的植物群落为各种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助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点
茶叶种植和销售成为了拉祜族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提高 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就业机会创造
茶叶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茶叶种 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对拉祜族文化的影响
茶叶加工工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拉祜族的茶叶加工工艺逐渐丰富和完善,包括杀青、揉捻、 发酵等工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品质。
02
拉祜族的茶文化
茶在拉祜族生活中的地位
01
02
03
日常饮品
茶是拉祜族日常生活中必 不可少的饮品,用于解渴 、提神和待客。
社交媒介
拉祜族茶文化 拉祜族人有几种饮茶方法
拉祜族茶文化拉祜族人有几种饮茶方法烧茶:拉祜族传统的一种饮茶法。
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鲜茶叶直接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将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
待茶煮好后,仆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
这种烤茶香气很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心情开心。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特别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法。
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至半熟,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
糟茶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饭后饮用有解渴开胃的功能,风味特殊。
双江拉祜族群众不论男女都喜爱喝茶,主要饮茶方式有以上几种: (1)炒煨茶,既抓起一把茶叶(约二、三两)放到锅片或土罐或搪瓷缸内,置入火炭中渐渐烘烤,边烤边抖,使其匀称受热,后发出滋滋的响声,茶叶变黄似螃蟹脚,这时茶香扑鼻正好火候,就将开水倒入茶罐或茶缸中,发出迷人的芳香时即可饮用。
(2)泡茶。
泡茶分为两种:一种是先烧好开水再抓起一把茶叶(二、三两)放入茶壶或茶杯中(搪瓷缸),冲上开水约三、五分钟即可饮用,俗称喝青茶,也叫生茶。
二是抓起一把茶叶放到锅片中烤黄后,再到入茶壶杯中冲上开水约两、三分钟即可饮用。
(3)明子茶。
拉祜族山寨多为松树环绕,拉祜族首先创造了茶和明子混煮兑胡椒引子能治风寒性重感冒的药方。
明子、茶叶混煮兑通管散、甘草能治气管炎、哮喘病的药方。
(4)糊米茶。
将茶叶、糯米、扫把叶炒糊焦后倒入开水煎熬,再兑几粒砂仁作引子,对腹泻病有立杆见影的效果。
(5)鲜茶叶、红毛树类、枪子果藤尖、骂犁果尖混嚼后,用温水吞服,肠胃畅通,对消化不良,结肠炎病效能明显,俗称口嚼茶。
(6)盐茶。
将茶叶煮沸,兑一点火烧红盐后饮用,对因肝火旺、肚腹热、口腔或舌头热泡相当管用。
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研究[Word文档]
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研究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研究西双版纳有拉祜族6.15万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勐阿、勐满、勐宋、勐往及景洪市的嘎栋、嘎洒等乡镇。
西双版纳的拉祜族最早是在明代中后期从澜沧、思茅等地迁入的,至今约有400-500年的历史[4](P179)。
明代中期直至清代中期是西双版纳各民族大规模种茶的一个高峰期,保存至今的西双版纳十二座古茶山都是在这段时期种植成形。
拉祜族迁入西双版纳后,受当地傣族土司的统治。
同时,由于受到当时西双版纳的社会环境及其他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拉祜族在接手管理布朗族抛荒茶园的同时,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种植茶叶,以茶为生。
一、见证拉祜族种茶历史的两大古茶山勐宋是勐海县东北部的一个乡,距勐海县城23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全乡海拔在772米—2429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500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和黄壤。
勐宋古茶山包括保塘、纳卡、南本、大安及滑竹梁子等地的古茶园,现存百年以上古茶树总面积达240多公顷[5](P52),大部分是拉祜族所种植。
保塘古茶园位于勐宋乡蚌龙村委会拉祜族居住的保塘旧寨、保塘中寨的山坡上,海拔在1500米-2000米之间,古茶园总面积约67公顷,古茶树分布密度为1875株/公顷,全部属于普洱茶种(C.assamica)。
这些古茶树基部围粗在60-200厘米之间,主干围粗在50-130厘米,树高在3-10米之间,树龄大多数在300-500年之间,是勐宋最古老的一片古茶园,也是拉祜族最早种植的一片古茶园。
其中,保塘古茶树1号位于东经100°32'36″,北纬22°6'54″,海拔1910米,树型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9.2米,树幅7.7米×6.8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200厘米,最大干围130厘米;叶长宽15.9×6.2厘米,属于大叶类;叶形卵形,叶色深绿,叶质软,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之拉祜族姑娘茶
云南少数民族茶俗之拉祜族姑娘茶中国多个民族的婚俗之中都可以看到茶的影子。
在人们的眼中,茶是非常贵重的礼品,也足以代表自己的心意。
云南拉祜族在谈婚论嫁的时候,茶叶是必不可少的一样礼物。
如果某个小伙子看中了谁家的姑娘,求婚的时候就必须要带上茶。
这种被特指为“求婚茶”的茶叶一般包括一份茶叶和两套茶具。
在判断小伙子诚意的时候,姑娘的娘家会参照他所带来茶叶的优劣,质量好的茶叶价值自然高,这也是反应男方财力的一种方式。
如果姑娘对这桩婚事无意,就会把茶叶退回去,代表这门亲事没有达成。
对于即将出嫁的姑娘,拉祜族也有一种茶,叫作姑娘茶。
这种茶叶是用特殊的工艺来制作和饮用,分为苦茶和甜茶两种。
在出嫁当天的早晨,新娘要喝一杯冲泡得非常浓的苦茶,这表达生活之中总会有一些悲欢与不如意。
然后,她的娘家人又会冲一杯放了蜂蜜的甜茶,寓意着小两口未来的日子会先苦后甜,越来越好。
既然吃过了人生的苦头,在喝甜茶的时候也会格外珍惜其中的香甜,父母的祝愿和人生感悟都在这一杯茶中。
制作姑娘茶的时候,需要将茶叶放进烤热的陶罐里,用文火来慢慢炒制。
当茶叶的色泽从绿色逐渐变成了黄色,到最后发出了焦香味的时候,就可以注入开水了。
陶罐里的茶汤被煮沸的时候,香气浓郁而又苦涩,喝起来也有一种苦苦的味道,这边是新娘要喝的第一杯苦茶。
当第一杯茶喝完,就可以在茶杯里加入蜂蜜和芝麻,此时的茶汤不像第一杯那么浓,蜂蜜让它变得甜蜜,芝麻代表未来的日子节节高,它们的香气融合在一起,香甜可口,内涵丰富,还能为即将参加婚礼的新人提供充沛的营养,起到保健作用。
来迎娶新娘的新郎在这一天也可以喝到一杯甜茶,娘家人用一杯茶来表达自己的祝愿。
前来迎亲的人一起饮用姑娘茶,也是对新娘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
中国饮茶风俗
2. 藏族酥油茶
酥油: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 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极富营 养。 茶叶: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作料:食盐、鸡蛋、事先已炒熟、捣碎的 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等
2. 藏族酥油茶
制作:
1. 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 2. 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3. 加入适量酥油、食盐、鸡蛋及核桃仁、花
1. 2. 3. 4. 5. 6.
25.壮族甜茶
26.广西侗家的十五茶
制作:打油茶
饮茶礼仪
第一次献茶 第二次献茶 第三次献茶 第四次献茶
27.湖南苗族虫茶
28.甘肃裕固族摆头茶
又称酥油炒面茶
制作: 在熬得很浓得砖茶茶汁中,加入炒面、酥油、
牛奶、盐、奶酪皮等,用筷子搅成糊状后饮 用
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
饮茶方法。
与烤茶的区别:抖烤
用薄铁板,盛放适量茶叶置于火塘上 烧烤
6. 傣族三味茶
(1)傣族竹筒茶 制作和烤煮方法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 1.装茶 2.烤茶 3.取茶 4.泡茶 5.喝茶
6. 傣族三味茶
(2)傣族花茶
桂花:
老人喝 茉莉花:年轻人喝,尤其是结过婚的女 人喝 玫瑰: 谈恋爱的人喝
盐茶、油茶、糖茶冲泡方法与龙虎
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预先准备好的 茶盅内,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盐、 食油或糖,分别取名为盐茶、油茶 或糖茶。
14. 德昂族的砂罐茶
与拉祜族烤茶相似
区别:
小陶罐改为小砂罐
15. 怒族的盐巴茶
怒族的饮茶谚语: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午茶一盅,劳动轻松;
茶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
茶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仪式和艺术几个方面来探讨茶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
历史传承茶在中国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
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茶的历史更加久远。
例如,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少数民族群体自古以来就种植和饮用茶叶。
这里的茶叶多为野生茶树,人们通过采摘、加工、炒制等方式制作茶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地域特色中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在云南,少数民族如傣族、白族、哈尼族、拉祜族等都有自己的茶文化传统。
他们以自然野生的茶叶为主要材料,强调不加化学物质的制作过程,注重茶叶的纯净和口感。
而在贵州,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茶文化,他们常利用茶叶作为祭祀、婚嫁、宴请等场合的必备品。
这些地方的茶文化与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民族传统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仪式与庆典茶在少数民族的仪式、庆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云南的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中,人们会以茶水代替普通的水,作为欢庆的象征。
在西北的回族传统婚礼中,新郎会向新娘敬上一杯茶,以表达对新娘的尊重和祝福。
这些仪式中的茶文化既凸显了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礼节,也彰显了茶在少数民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艺术表现茶不仅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艺术表现中得到了体现。
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都与茶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云南的白族歌舞表演中,人们常常手持茶具,跳舞的同时品尝茶水,展示了茶在文艺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结语茶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既在历史传承中有所体现,也在地域特色、仪式与庆典、艺术表现等方面得到了彰显。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茶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茶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探索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云南人的待客之道
云南人的待客之道1、傣族竹筒茶傣族竹筒茶,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袭的一道待客的传统茶饮。
其配料有采自千年古茶园原生态的晒青毛茶或新鲜茶叶、蜂蜜以及甘甜清澈的纯天然山泉水。
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其色金黄透亮,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体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宾客的礼仪茶饮。
2、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人们独有的茶道文化。
他们热情好客,讲究先客后主,闻名天下的“三道茶”,便是他们的待客交友之礼。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既是白族人调节人际关系、待客之道和传扬民族茶文化的方式,亦蕴含了他们以和为贵、处世淡然的人生哲学。
3、藏族酥油茶茶与盐,前者为饮品,后者为调料,看似毫无瓜葛,却在“酥油茶”身上密切交集。
初饮酥油茶,可能很多人会不习惯它的味道。
但对于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同胞来讲,它的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酥油茶是滇西北民族的生命之饮,既能迎来远方的贵客,也是礼仪祭祀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4、拉祜族烤茶拉祜族同胞家中有客人来了,他们必须用烤茶来招待。
烤茶的制作虽然简单,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将茶叶直接放在烧热的陶土罐子里烤香,待茶叶变得焦黄之后,冲人开水,煮沸后饮用。
这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焦糖香与豆香,是水、土、火与茶之间的亲密结合所成就,是茶叶从水土中吸收而来的精华。
烤出来的茶,汤色浓艳,味道浓酽,醇香诱人。
5、布朗族青竹茶布朗族,多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境内,有多种自称。
布朗族人以茶为生,与茶相伴,保留本民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宗教祭祀等民族风情。
作为最早种茶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千年茶农”之誉,他们主要聚居在布朗山、景迈山等地。
在布朗山深处的老曼峨寨子,距今已有1400年左右的历史,这里仍保持着数千亩古茶园,遍布在寨子四周的原始丛林中。
拉祜族种茶历史及其茶文化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拉祜族种茶历史 • 拉祜族茶文化 • 拉祜族种茶技术 • 拉祜族茶与健康 • 拉祜族茶文化与旅游 • 拉祜族种茶历史的传承与保护
01
拉祜族种茶历史
拉祜族种茶起源
起源传说
拉祜族种茶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拉祜族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发现 了一种野生的茶树,并尝试采摘其茶叶饮用。这一发现为拉祜族种茶历史揭开 了序幕。
国际化发展
将拉祜族茶文化旅游推向国际市场,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 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前来游览。
06
拉祜族种茶历史的传承与 保护
拉祜族种茶历史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
拉祜族种茶历史源远流长,种茶、制茶 、饮茶等茶文化活动在拉祜族地区有着 深厚的传统。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 推进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拉祜族种茶历 史的传承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贮藏与保管技术
1 2 3
贮藏条件
拉祜族对茶叶的贮藏条件有严格要求,一般将茶 叶放在通风干燥、避光防潮的地方,保持茶叶的 新鲜度和口感。
保管方法
拉祜族采用多种保管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密封 、真空、冷藏等,确保茶叶在贮藏期间不发生变 质。
贮藏期限
拉祜族对茶叶的贮藏期限有明确的掌握,不同类 型的茶叶有不同的贮藏期限,到期后进行更换或 处理。
04
拉祜族茶与健康
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功效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 活性,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一 定的预防作用。
咖啡碱
能够提神醒脑、促进血液循环,适量 摄入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注意力。
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如 茶氨酸、谷氨酸等,有助于促进人体 新陈代谢、调节血压等。
拉祜族烤茶解说词
拉祜族烤茶解说词
拉祜族烤茶,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式,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烤茶不仅在拉祜族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他们社交、娱乐和宗教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拉祜族的传统中,烤茶是由主人亲自制作的。
首先,用陶制小罐将茶叶烤香,然后注入滚烫的开水。
茶叶在罐中沸腾翻滚,发出唏唏声响,这被称为“吃烤茶”。
烤茶的独特香气和口感让人难以忘怀。
烤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制作过程。
茶叶在炭火的烘烤下,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而沸水的注入则让茶香四溢,久久不散。
品尝烤茶时,人们通常将第一道茶水留给自己,表示无毒,可以放心饮用。
第二道茶水则用来招待客人,以示尊重和热情。
拉祜族烤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在拉祜族社会中,烤茶是团结和友爱的象征,也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相聚,烤茶都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人们通过饮用烤茶,表达彼此之间的亲密和友谊。
此外,拉祜族烤茶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成分,有助于提神醒脑、降压降脂、抗氧化等多种保健作用。
在拉祜族民间,烤茶还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常见疾病。
总的来说,拉祜族烤茶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营养价值的传统饮品。
它不仅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
库中的瑰宝。
通过品尝烤茶,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独特的民族风味和文化魅力,还能感受到拉祜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深厚友谊。
拉祜族生产生活中的传统生态文化-民族学论文-历史论文
拉祜族生产生活中的传统生态文化-民族学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拉祜族是云南较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根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在唐宋时期,拉祜族的先民就已进入临沧。
拉祜族到临沧应是分批、分期的长期迁徙过程,而他们来到临沧后,也一直没有停止游猎民族所习惯的流动、迁徙,他们的流动直至上世纪中期才告停止,因此他们大多呆在临翔、双江、耿马的高山深箐中。
[1]拉祜族与山有不解之缘,拉祜一词有被解释为居住在山地上的人群的意思。
拉祜族村落一般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莽莽林海深处。
拉祜族村落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和乡土气息,依山傍水的拉祜族村落,竹楼幢幢,在密林中时隐时现,一条条深箐溪涧把拉祜族人村与村、寨与寨分开。
各民族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民族的文化。
拉祜族本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历史上不断的迁徙和民族战争,造成了拉祜族今天的特点,即出现了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大分散的特点拉祜族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必须依靠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深山密林及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使他们长久生活在山区。
如临翔区最大的拉祜族聚居区南美拉祜族乡,境内最高海拔2835米,最低1500 米,年平均气温14. 1C.老百姓多居住在海拔1800-2500 米之间,属冷凉多雨的高寒山区,莽莽林海,山间云雾缭绕,之间长满绿苔的树,开阔的高山牧场,原始古朴的古茶林,山间时隐时现的村寨犹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情画。
拉祜族传统生态文化渗透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拉祜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意识。
临沧拉祜族主要信奉原始宗教,也有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佛教。
拉祜族认为万物都是有灵魂的,在这方面拉祜族先民就形成了敬畏和崇拜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也就产生了最初的原始宗教意识。
早期拉祜族认为,凡对其产生某种影响的万事万物,无论是祸是福,都是鬼神作用的结果。
他们深信,万物皆有灵,只有尊敬鬼神,顺从鬼神并虔诚地对其进行祭祀,以求感动神灵,才能达到祈福禳祸的目的。
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
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
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东乡族"盖碗黄茶"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
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
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
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蛊,敬给客人。
彝族"腌茶"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
做法是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成了味道独特的"腌茶".蒙古族"奶茶"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
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兑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道芳香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他们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藏族"酥油茶"其做法是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宾客来访,全家人在帐篷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用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东乡族"盖碗黄茶"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祜族的茶风俗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奋进不息的民族,“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
拉祜族历史以及文化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枯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枯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活动在甘肃青海地区的拉祜族先民,随羌人南迁的一支,越过横断山脉,跋涉于四川西南部山河纵横的古越郡一带。
唐代,拉祜族作为单一的族体见诸古代文献。
宋代,拉祜族聚居在洱海南部的巍山、弥渡之间。
宋末,拉祜族分两路迁至临沧和景东以南一带。
明末时期,拉祜族有局部迁徙,最后定居于现在的分布地区。
迁徙中,走得最远的,已越过国境,到达中南半岛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的山区。
拉祜族茶风俗
拉祜族习惯烧茶,将一芽五六叶的新梢采下后直接在明火上烘烤至焦黄,再放入茶罐中煮饮。
烤茶,拉祜语叫“腊扎夺”,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人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即冲人开水煮。
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适宜。
这种茶水香气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
糟茶也是拉枯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非常简便的饮茶方式。
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些水在锅中煮半熟后,将茶叶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煮片刻即饮用。
这种茶水略有苦涩酸味,有解渴开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