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工作概论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一、什么是小组【了解】

小组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明确的分工,不要超过10人,彼此分享,互相信任,积极热情,活力奔放,思维创新,良好的沟通,理解,宽容,接纳,听从组长指挥

交流,互动,有归属感,共同成长,有责任的,可以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解决问题,自由自在的,坦诚,尊重,充分挖潜组员的潜能

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有一定目标,彼此互相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二人或以上的结合体。

二、什么是小组工作【掌握】

1、小组工作的定义:

海伦.诺森(Helen Northern):

小组工作将小组及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他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节气实际应付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小组过程以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2、小组工作的特征:

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关系体系(专业关系VS人际关系)

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动力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

影响小组发展的所有可能因素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方法和手段

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节小组的功能和类型

一、小组工作功能

1、克莱恩【了解】

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行动、问题解决、社会价值

2、本教材的观点【掌握】

对组员: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发挥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功能)

对小组: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组员和小组的成长

对社会:有助于改变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小组的形成: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按组员的参与: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按成员的联系: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按小组的结构:正是小组/非正式小组

暗组员的界限: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按小组的性质和目的

☺社交小组☺教化小组☺志愿小组☺兴趣小组☺治疗小组☺成长小组☺社会化小组☺互助小组

…………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小组工作在欧美的发展: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娱乐服务为主)

☆1844年乔治.威廉斯创建基督教男青年会【伦敦】

☆1854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

目标: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1884年汤恩比馆【伦敦】号召知识青年自愿为地方服务

☆1886年斯塔逊.科因特建立睦邻委员会【纽约】

☆1889年简.亚当斯创立赫尔馆

☆1923年科义尔在美国西方储备大学开设小组工作课程

第二阶段:1930—1940年末(趋向专业化)

☆1930年科义尔等开始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团体

☆1933年开始由休闲娱乐转向满足和重视个人发展的需要

☆1946年科义尔发表《迈向专业化》,标志着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第三阶段:1950年—1960年末

注重实务领域的拓展

第四阶段:1970年以后

注重小组理论的发展与整合

二、小组工作在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有互助互济的传统,也不缺乏社会团体进行救助的事例,但是尚不具备专业性质。在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工作教育中,开始开设小组工作的课程。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团体都在利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开展帮助有需要者的工作,但是还不是专业社会工作意义上的小组工作。90年代开始,在中国内地,专业的小组工作也开始运用于许多社会工作领域。

第二章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观?

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

一套信念,描述了人们应该怎样来行事。它们代表了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Rokeach, 1968) 。

二、小组工作价值观

1、互助互惠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核心和基本信念

3、民主参与与决策

4、赋权

5、个别化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

几个基本原则:程序性原则、知情原则、尊重组员原则、接纳原则、保密原则(保密的相对性)

可以放弃保密的几种情形

当事人生命处在危险边缘时、涉及刑事案件时、未满16周岁又是受害者时、有犯罪意向时心理失常时、有自杀倾向时、当我们面对这些当事人时:、长期殴打妻小的男人、极端自私的人、一个不愿意结束外遇的人、一个对自己表示好感,并不断求见的异性、一对希望领养小孩的同性恋伴侣、一位即将嫁给一名非洲酋长的女性、小组工作专业资格和知识

资格认证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背景训练、理论背景、辅导技巧、研究方法、实务经验

小组工作者的素质

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自我觉察

沟通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表里如一,个人的典范作用

灵活、开放,有幽默感

创造力和想象力

保重自己,促进个人身心灵的成长

如何保持个人成长

专业进修和分享、业内支持网络、学术研讨会、休闲、将专业生活与个人生活区别开

小组讨论

我从事社工专业的动机是什么?从这个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社工怎样体现助人的角色?

社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来从事助人职业?

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涉及的主要理论

需要理论、“镜中我”理论、场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交流分析理论、小组动力学

一、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的理论》

需要的五个层次

低级需要:当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威胁个体生存的需要。

高级需要(发展需要):是指那些并非生存所绝对必需的,可以做一定延缓性满足的需要。(二)舒茨:人际需要理论(三维理论)

这是以人际需要理论为基础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向类型以及群体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

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1)包容的需要。指个体想要与别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包容需要主要是关于在群体情境中个体的隶属问题。

(2)支配的需要。指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

(3)情感的需要。指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的情绪联系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