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2024年新的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独立自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核心理念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开展多样化、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文化、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体要求1.增强思想品质。

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向善的品质,提高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

2.增强法治意识。

深入了解宪法、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逻辑,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培养社会责任感。

了解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投身社区、学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遇事冷静思考、理性表达、善良交流。

三、教学内容1.宪法与法律。

深入了解宪法、法律法规,了解法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逻辑,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社会道德。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加强社会道德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当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体。

3.文明礼仪。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社交能力,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增强社会互信互助的能力。

4.法治实践。

开展法治活动和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实际走入社会,了解法治的实践运作和实际效果,培养学生守法意识和法治素养。

四、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

通过参观法院、公安机关等法治单位,进行模拟法庭审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法治实践,增强法治意识。

2.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表见解,加强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析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析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析1. 前言《新课标》是指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解析将详细阐述《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初中政治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指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和公民意识。

具体目标则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2.2 课程内容《新课标》将初中政治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方面: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经济学基础、时事政治。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初中政治课程的整体内容。

2.3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4 评价体系《新课标》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则关注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业成绩。

3. 《新课标》的特点3.1 时代性《新课标》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

3.2 思想性《新课标》强调政治课程的思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科学性《新课标》在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上注重科学性,力求提高课程质量。

3.4 实践性《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 结论《新课标》是我国初中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对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解读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本解读文档旨在为广大初中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对新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新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1 课程性质新课程标准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义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1.2 课程地位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四大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1. 道德素养:包括个人品德、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2. 法治观念: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3. 社会责任感:包括公民责任、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4. 人文素养: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建议4.1 教学方法倡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

4.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3 实践活动加强课程与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与检测应遵循过程性、发展性、多元化的原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2.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鼓励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 多元化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一、总体要求本课程标准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中小学课程方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特色和需求,依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精心设计而成。

本课程标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德育为核心,以法治育人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思想品德和法律课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思想道德素养1.国家荣誉、国事天下:认识国家荣誉,掌握国家基本情况,了解两个回归、一国两制的实践;2.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研究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的权利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3.人际交往、情感自控:认识情感自控的意义以及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研究解决人际矛盾的方法和技巧;4.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培养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的意识和惯,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5.责任担当、公正正义:研究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法律与法治意识1.宪法、法制基础:了解基本宪法原则、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法律的形式、性质和层级;2.法律规范、法治思维:认识法律规范的制定和适用,掌握法律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法治社会、法治中国:认识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法律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三、课程目标和要求1.思想品德目标要求(1)了解国家荣誉,掌握国家基本情况,了解两个回归、一国两制的实践;(2)掌握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的权利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3)认识情感自控的意义以及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研究解决人际矛盾的方法和技巧;(4)培养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的意识和惯,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5)研究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一、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对我国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新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核心理念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新课程标准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公正廉洁等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公民。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新课程标准将引导学生树立法律尊严、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公共道德要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备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内容1.道德教育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从简单的品德修养扩展至社会责任感、现代公民道德素养等方面,通过案例教育、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他人、守信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法治教育新课程标准将法治教育贯穿于平时教学之中,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公共秩序、公民权利义务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相关案例、法治实践、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标准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新课程标准鼓励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2.体验式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体验式教学,通过课堂实验、户外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3.讨论引导新课程标准鼓励适当的讨论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内容介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内容介绍

标 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
准 品质的形成;⑵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 》 公德意识的养成;⑶遵纪守法的习惯养⑷
关注社会的积极态度的养成。
解 ⑴从“实施建议”看:


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思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想 品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
德 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
准 更加注重质的分析;在评价角度上, 》 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
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等。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

《一个“一” 二个“二 ” 三个“三” 四个“四”
程 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标 “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
准 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
》 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精神”
等等。
解 ⑵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
读 《
好公民奠定基础”
思 想
热爱生命

诚实守信


尊重规则
程 标
团结合作

尊重法律

解 读
3、从“考试”到“评价”
实 综 人思 践 合 文想 性 性 性性
课程性质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 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 德教育。
▪ 人文性 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人文
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
健 ㈢懒惰: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康 教
㈣冷漠:对人对事缺乏热情,缺乏爱心和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更新,为学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提供了更为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指导。

一、新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愈发突出。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发展者,青少年的德育和法治教育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存在着知识单一、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全方位、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2.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优化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未来公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明进步。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道德与法治知识、道德与法治技能、道德与法治情感、道德与法治态度和道德与法治价值观等内容。

其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包括生活中的道德法律知识、基本的法治观念等;道德与法治技能包括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等;道德与法治情感包括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情感态度等;道德与法治态度包括学生对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态度等;道德与法治价值观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2.特点新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显著的特点:一是注重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是注重系统性。

新课程标准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形成系统、连贯的教学体系,增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是注重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具备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这包括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具备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素养。

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包括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再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包括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性、自律性、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最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这包括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愈发成为当务之急。

2024年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全面实施,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期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帮助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成长。

一、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1.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包括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维护法律权威等方面。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自信心,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方面。

通过学习道德模范的事迹、讲述道德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关心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尊重社会规范等方面。

通过学习社会进步的历史、理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如何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需要提高教师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加强教师的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使教师成为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榜样。

2.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当下社会热点和法治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强化课程贯彻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课程执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4.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积极创造法治、道德教育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加完善的指导。

本次修订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侧重于突出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下面将对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课程目标1.品德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实践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包括:1)强调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人的尊严,重视公共利益,倡导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他人的需要,并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2.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遵从意识,具体包括:1)强调法律的普及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明确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

2)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增强法治观念。

3.全面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体包括:1)强调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美感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2)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践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1.品德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涵盖以下品德教育内容:1)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

2)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包括互助友爱、理解包容、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的培养。

3)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敬业乐群的情感和观念。

2.法治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涵盖以下法治教育内容:1)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包括国家法律制度、行为规范等基本法律常识。

(最新版)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最新版)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最新版)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1. 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最新版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全面、细致的理解和指导。

我们将从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子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2. 课程标准结构最新版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

2.1 前言前言部分阐述了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依据、理念和适用范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理解框架。

2.2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部分明确了初中政治课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3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部分详细阐述了初中政治课程所涵盖的知识点,包括我国的政治制度、法治观念、公民素养、国情教育等,并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2.4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部分为教师提供了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5 附录附录部分提供了课程标准的相关附件,包括教学参考书、评价指标体系等。

3. 课程内容解读本部分将对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包括各个知识点的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3.1 我国的政治制度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3.2 法治观念本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包括宪法意识、权利与义务观念、法治思维等。

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法治精神,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3 公民素养本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包括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公民参与等。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3.4 国情教育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数据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的国情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育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初中生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对初中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意义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课程标准内容分析首先,新课程标准将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在课程设置上,将融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价值观培养、道德实践、法制观念学习等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法律基础知识等方面。

此外,通过设立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新课程标准将突出强调情感态度和能力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上,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

同时,要求学生具备法律意识、法治思维、法律能力和法治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权衡利益和义务,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自身合法权益。

再次,新课程标准将突出强调实践与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施中,将注重学校实践活动、法制体验活动、法律教育课外实践等方面的开展,通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辩论、校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其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意义探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意味着中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将进入新的阶段。

首先,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和法治观念,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有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其次,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提升其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为其未来成为合格公民和有益社会人才打下基础。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方案探讨为了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门需要与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挑战及
06
解决策略
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解决方案
建立校内外资源整合机制
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同时鼓励校内各 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打破资源壁垒。
推广数字化教学资源
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方便师生随时随 地获取教学资源。
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校际合作、区域联盟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 教育公平。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3
目录
•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课程内容与结构框架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考试评价改革方向及趋势预测 •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及培训途径 •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挑战及解决策

0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初中政治课程性质
01 德育课程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以德育为主的课程,旨在培 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
典型案例分享与启示
案例一
某地区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改革初中政治考试,通过引入口试、面试等评价方式,更全面地 评价了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
某学校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 创新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02 重点分析
明确各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突出重点内容,如宪 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03 难点解析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深 入解析,如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道德行为的 判断等。
章节安排与逻辑关系阐述
章节安排
按照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形 成若干教学单元和章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2024年进行了更新,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内容设置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主要包括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家庭与社会、安全与健康、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正义感和爱心,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且重视情感教育和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的结合。

四、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学习成绩、作业完成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则包括考试成绩、项目评价、综合评价等方面。

评价主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通过明确的课程目标、细化的内容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社会参与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法治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针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又该如何解读,下面就针对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新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等内容,为大家整理出这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1.新课标的初衷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

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

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2. 新课标的修订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7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课标修订的原则(1)深入完善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4.修订后课标的变化(1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二、新教材的编写原则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2. 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3. 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4. 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原则5.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1. 教材的总体设计2. 教材的呈现方式3. 教材的逻辑进路4. 教材基本意图5. 教材的总体框架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一、前言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教育部于2024年发布了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本文将就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课程设计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目标,即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能力。

同时,课程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决策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道德和法律问题。

三、课程内容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即“法治基础知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法治实践活动”和“创新性实践活动”。

其中,法治基础知识包括宪法和法律知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的道德问题;法治实践活动包括法治观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等;创新性实践活动则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法治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策略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性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道德和法治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方式,它强调综合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态度、价值观、行为表现等方面,以及学生在法治实践活动和创新性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能力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由于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生活实例和案例分析,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同时,教师也需要准备相关的法治实践活动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2022版课程标准颁布后,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在: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教育部发布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这个新标准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

本文将就这个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的解读,以便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了解。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调整,主要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出的。

在道德方面,新课程标准将主要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强调学生的自律、责任感和爱心等品质的培养。

同时,还将拓展教学内容,涉及到更多的社会道德问题,如环保、公益活动等。

在法治方面,新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他们更了解法律,更加懂得遵守法律。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具体和明确。

在道德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品德、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都要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法治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标准将对教学方法进行有力的创新。

在道德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导学”、“启发”和“体验”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

在法治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整合教学资源,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资源,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要求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体验。

五、教师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求学校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六、学生评价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将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一定的改革。

要求学校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的品德评价、实践水平评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作者:佚名教研组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92 更新时间:2011-7-1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首先,我代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编写组的全体成员,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能得到广大任课教师和中学生的支持与肯定。

我将与大家共同来学习、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并结合析以往教材的比较分析,说说我们的设计思路。

一、解读新《课标》(一)基本理念解读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究竟要试图去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相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究竟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基本问题: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针对性的缺乏是指未能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而更多地是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考虑和成人世界的品德要求出发,来设计学生思想品德课程。

与之相关,缺乏针对性必然使得这种教育远离真实教育情景中的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由于这、这种课程设计从整体而言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所以,不管教师如何去启发诱导,从根本而言之,他们都只可能是被动的接受者。

落实到效果,就导致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的缺乏。

以2001年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为例:初一年级(七年级)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引导他们重视品格修养,培养健康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初二年级(八年级)采用以例说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

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同犯罪做斗争的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初三(九年级)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

使学生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国策、发展战略。

提高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从整体内容目标而言,已经初步具有了贴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意向,注重学生个体完整的个性发展,但基本上还是从成人世界对学生品德的简单设计,而不是从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实际的需要出发,带有浓郁的学科化痕迹,强调内容设计中的逻辑性和内容标准的整齐划一。

在一起。

当然这种融合不是知识点的硬性接合与拼凑,而是从中学生生活的不同层面(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他们生活中所实际遇到的问题。

这样,教材与学生之间是以实际生活为联系的媒介或桥梁,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和成人的话语为沟通媒介。

同时,这种设计也为后面教材的安排打下了基础,因为,七年级的教材虽然较全面地涉及到了心理、道德、国情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一种“初接触”,随着学生生活的扩展,这些内容在后面的教材中也都会得到扩展性的诠释。

如心理学方面,初中一年级只涉及到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成长计划、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和调节情绪,如何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顺境、逆境和挫折,而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将会根据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心理教育的问题将会扩展或延伸到青春期的心理调适以及如何解决和应对考试焦虑、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更高层次的问题了;在道德方面,七年级的教材是从初中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出发,探讨中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应当养成什么样的品德和操守,而在八年纪和九年级的教材中则是逐渐从不断扩展的公共生活的角度使学生逐渐认识和理解诚信、正义等道德问题;在法律方面,七年级的教材只是结合现实生活从总体上对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做了介绍,而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中将会涉及到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如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保护问题,而最后则引导学生从依法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意义;在国情方面,七年级的教材中并没有用专门的章节来谈这一问题,只是在各单元中有所渗透,而随着学生认识的提高、阅历的增加,我们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中逐渐加重这方面内容的分量,使学生十分自然的了解和接受国情教育,而不是强硬地向他们灌输这方面的内容二、教材分析与比较(一)基本认识教材的特色实际上也就是教材改革创造性的最集中的体现,但是任何特色的形成都不是凭空抽象出来的,而必须要通过实际的比照和思考才能够较为合理地归纳出来。

我们认为,要编写出有明显特色的教材,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第一,需要对现行教材的优缺点有确当的把握,而这是我们形成自己特色的最基本的前提。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认真研究了国内有代表性的教材版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教材和广东、深圳等地所采用的教材,并在三所省级重点中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召开了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座谈会,获得了很多有启发性的经验材料。

第二,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即应当积极地汲取当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的一些好的措施和做法。

我们参阅了日本、德国和新加坡的一些教材,也研究了台湾地区“国民教育九年一贯课程标准”,应当说对当今国际上的相关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第三,要对新颁布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特别是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二)国内教材的优缺点从现行国内教材来看,客观地说,近年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在经过多次修订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内容安排和形式设计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主要优点:一是目标明显拓宽,不仅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出发来设定目标,而且已开始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整体发展,增加了做健康、活泼的中学生的目标取向;二是内容开始变得丰富多样,增加了大量跟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三是形式也开始摆脱单一、枯燥的说教式面孔,从版式设计到内容组织都不乏生动活泼。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目前的教材就整体而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成为我们新教材编写创新的基本参照,主要缺点有:(1)课程设计的知识点很丰富,但是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并不十分清晰。

传统教材大都是以系统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目标,注重知识点的设计与分布,在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设计中往往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性,但作为初中阶段课程整体而言则其中缺少了逻辑线索,结果只能是心理、法律、国情等几大块内容的拼接,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学习这些内容的内在动因和整体印象。

而从学生的实际成长过程来看,并不存在那一个阶段只关注心理、法律、道德或国情的实际状况,他们的生活是不断扩展的,与社会和知识的接触是多层面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和知识积累都体现出一种多元的递进性。

很显然,过去那种分割的、封闭的教材设计方式是不合时宜的。

(2)注意了教材内容上的平面分布和个别处理,但是交叉性和递进性体现不够。

正因为传统教材是以不同体系的知识点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它所注意的只是不同知识框架内的逻辑联系和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处理,不是从学生生活的整体需要出发,在某一时段内整合不同知识内容,所以它只能是不同内容的简单相加,而不能使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层面上交叉渗透,螺旋上升,体现对学生生活的整体性的关照。

因而从整体而言,这样的教材设计不具备包容性、辐射性和立体性,不具备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深层吸引力。

(3)一定程度上注意了教材内容表达的通俗性和亲和性,但是启导性、冲突性设计不够,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

由于传统教材更多地注意给学生说清楚某个道理,目标过分明确,而不是让学生从中自我去认识、体验、发现,这就使得传统教材只注重把要说的道理用平易的形式直白地表现出来,惟恐学生不能明白教材的意思,往往在标题上就开门见山地摆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使得学生缺少了积极参与、体验、发现、表达的空间,使教材明显地内容单薄,对学生而言更多地只需要记诵,不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态度构成真正的张力与挑战。

(4)阶段性学习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应当具有整体性、协调性、贯通性,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都应该有明确定位,虽有所不同但又能整体关照,尽量避免内容简单重复,但是目前的教材在这一点上还存在不足。

如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整体协调和贯通没有处理好,有的内容在小学时已经出现,初中教材又重复出现,使学生感到乏味,对他们不构成挑战、探索的意味。

而高中简单重复初中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5)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尚显呆板,还存在着明显的说教性、灌输性、刻板化的痕迹。

由于传统教材组织更多的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参与学生生活为基本线索,这使得以往教材的改革,更多地关注的是知识点的增加和知识体系框架的调整,而对于知识的呈现方式重视不够。

同时也更多地关注了对学生识记知识的要求,而对于如何调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知道、理解和懂得有关知识和道理重视不够,因而导致依然难免简单机械说教的面孔,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分割开来。

(6)过于偏重知识教育的环节,而实践环节的设计显得薄弱。

学生面对知识点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平面化教材,更多地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其中灌输的道理,参与也只能是机械、被动地印证、重复,缺少对学生创造性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引导。

(三)当前国外教材的基本特点从国外相关教材的设计来看,从20实际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德育课程的改革,尽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不尽相同,如西班牙、比利时、英国、新加坡等都十分重视中学生的宗教情感和道德情操的熏陶,韩国、日本等国则把道德课单列。

并且在课程的名称设计上也不尽相同,诸如“道德课”、“修身课”、“人格训练课”、“公民课”等等,但是在课程设计上却有很多一致之处:第一,重视把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他们所熟悉的事件、人和环境切入,尽力避免强制性的灌输和外在训导;第二,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自觉地接受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操守;第三,重视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淡化体系化、框架性的知识点铺陈,实践参与的部分占据的比例相当大;第四,教材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特别强调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图文安排,并且印刷装帧十分精美;第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体现学生主体性。

这些特色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四)编制教材的基本理念我们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力求改变单纯以知识点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教材结构模式,而追求以不断拓展的学生生活为基本主线,把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学生自身生活发展需要有机的结合、统一在教材整体结构的逻辑理路之中,注重不同内容的交叉渗透、螺旋上升,提高教材的包容性、辐射性和立体感;把学生周遭的生活的复杂性、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生活对学生个体的挑战性尽可能地展示出来,提高教材情景创设和问题设计的真实性、丰富性,改变教材平面化说教的形象,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学生思想、智慧、情感、态度的挑战性,提高教材的层次与品位;增强教材设计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参与的程度,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开辟自主思考、体验、创造、发展的实践的可能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