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动机研究
现代文学与社会现实探索当代作家的创作动机与主题
现代文学与社会现实探索当代作家的创作动机与主题现代文学与社会现实探索当代作家的创作动机与主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作品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现代文学正在积极探索和反映社会现实,作家们的创作动机和选择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究当代作家创作动机与主题的关系,并分析现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影响。
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矛盾,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道德困境等。
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
他们希望通过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创作动机主要源于对社会现实的痛感和关注,借助文学的力量呼吁社会变革和进步。
二、个人经历与情感输出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是创作动机的重要源泉。
他们可能经历过挫折与困境,也可能感受到了友情、爱情和亲情的力量。
通过将个人经历和情感转化为作品,作家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这种从内心而发的创作方式,能够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发共鸣。
三、人性探索与人际关系当代作家还关注人性的探索与人际关系的表达。
他们从人的内心、行为和命运出发,揭示并分析人性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纷繁复杂。
作家们希望通过作品的创作,引起人们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矛盾和互动的思考与反思,进而认识到人性的本质与现实。
四、文化认同与传统表达现代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当代作家也开始注重对文化认同与传统的表达。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塑造,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同时,他们也关注文化认同的多样性,探索个体在文化冲突与认同中的抉择与选择。
总之,现代文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作家们的创作动机和选择的主题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反思人性与社会问题、表达文化认同与传统等。
通过这些努力,他们试图让读者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并激发公众对于社会进步的关注与行动。
同时,现代文学也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成为现实与艺术的交汇点。
文学研究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
文学研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是揭示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动机的深入分析,可以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在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通过分析《红与黑》这部小说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动机,来探讨人物形象和动机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
一、人物形象的分析1. 朱丽安娜:聪明、狡黠、机智朱丽安娜是《红与黑》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她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聪明、狡黠、机智,经常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她以自己的美貌和魅力吸引了主人公朱利安,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融入高级社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 朱利安:野心勃勃、聪明才智朱利安是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形象也充满着矛盾和深度。
他野心勃勃,渴望脱离贫穷的家庭,获得权力和财富。
为了达到他的目标,他狡猾且聪明才智过人。
他为了上进,勤奋读书,终于成为神父。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虚荣和野心最终使他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二、人物动机的分析1. 朱丽安娜的动机:求生存和改变命运朱丽安娜出生在贫苦的家庭,她希望能够摆脱贫困的生活,过上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美貌来吸引有钱和有权势的男人。
她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生存和追求更好的生活。
2. 朱利安的动机:权力和地位的追求朱利安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渴望获得权力和地位,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通过勤奋读书,并且利用聪明才智,成为了一名神父。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虚荣和野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和悲剧的结局。
他的动机主要是追求权力和地位。
三、人物形象和动机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红与黑》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和动机在推动故事发展、揭示人性和展示社会现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物形象和动机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
朱丽安娜和朱利安的聪明才智、野心和动机驱使着他们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欲望,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冲突的产生。
文学创作动机类型
文学创作动机类型文学创作动机类型是指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心理动机,根据不同的动机可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文学创作动机类型。
一、兴趣动机型兴趣动机型是指作者基于自身兴趣和爱好写作,秉持着“因趣为快”的态度,不求功利,不考虑市场。
他们写作出的作品往往与自己的个性、经历、喜好相关,比较自我,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二、经济动机型经济动机型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经济利益或者生计。
对这类作者来说,写作是谋生手段,他们在钱和艺术之间总是作出无奈的选择。
所以,这种类型的作家会更加注重市场需求,追求读者喜闻乐见的题材和风格。
三、批判动机型批判动机型是指在社会矛盾、不公以及人类命运的问题面前,作者一旦感到不满和失望,便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通过文字对现实进行批判,呼吁社会决策者引起关注,推动社会的发展。
此类作家常常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艺术家,还是批评家,甚至是改革者。
四、心理动机型心理动机型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受心理因素影响,因为心里的某种压力与情感需要表达,通过文字和人物表现情感体现内心世界的表达。
此类作家的作品多半具有深层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上的共鸣,希望能够借助文学的力量提供给读者以心理上的抚慰。
五、荣誉动机型荣誉动机型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为了赢得奖项或良好的口碑而创作,这种动机经常出现在新人或者名气不够的作家身上。
此类作家常常会去了解评委的喜好,或考虑结交出版社和读者,以获取更多的荣誉和认可。
不同的文学创作动机类型对作品的特点、成功与否都有不同的影响。
但是不同的动机类型并不是刻板的。
作者的动机往往是复杂而综合的,包含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无论哪种类型,唯有不忘初心,坚持写作,才能攀上文学的高峰。
创作动机:明确创作动机以指导写作
创作动机:明确创作动机以指导写作有明确的创作动机可以帮助作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作动机,可以用来指导写作。
1. 表达情感:很多作家创作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文字来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种动机可以使作品更加真实和有感染力。
2. 沟通交流:有些作家的创作动机是为了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心灵的共鸣,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探索思考:创作不仅可以是自我表达,也可以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有些作家的创作动机是为了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或者对某个特定主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4. 启发他人:创作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让读者获得新的见解和启发。
有些作家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影响和启发他人,让读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获得智慧和灵感。
5. 娱乐消遣:有些作家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娱乐读者,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享受。
这种动机可以导向创作一些轻松有趣的作品,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和舒适。
6. 传承文化:创作也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有些作家的
创作动机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某种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
这种文化的独特之处。
无论创作的动机是什么,都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时刻保持理解和明确,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激发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影响力
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影响力创作动机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驱动力,而影响力则是作者作品对读者、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程度。
本文将探讨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其作品的影响力。
创作动机作者的创作动机可以源于多种因素。
首先,个人经历和感受是常见的创作动机。
作者可能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或者对某个主题的强烈情感而受到启发。
这些个人经历和感受可以激发作者的创作欲望,使其借着写作的方式去表达和分享。
其次,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也是许多作者的创作动机。
文学和艺术是一种表达和探索人类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媒介。
作者对于文字和表达的热爱可以成为其创作的推动力,他们通过创造性的写作来满足对于艺术的追求。
最后,社会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作者的创作动机。
作者可能受到自己所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希望通过作品去讨论社会问题、反映文化特点或者传递特定的价值观。
这种对社会和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可以促使作者追求更有深度和意义的创作。
影响力作者作品的影响力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衡量。
首先,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作者的作品可以触动读者的情感,引发共鸣,甚至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读者通过阅读和消化作品,从中获得思考和启示。
其次,作品的影响力也可以扩展到社会和文化领域。
一些作品具有社会议题的关注度,能够引起公众讨论和关注。
这些作品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社会变革。
最后,作者的影响力还可以在文学艺术领域得到体现。
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对后来的作家产生启发和影响,进而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
作者通过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表达方式,为后续的创作者树立了榜样。
结论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作品的影响力是紧密相关的。
作者的创作动机驱使其创作出有意义和有深度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则可以通过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来影响读者、社会和文化领域。
因此,理解和探索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影响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语文写作教学动机论
大学语文写作教学动机论一、写作的动机。
我们常说,一个人之所以写作,是因为他有思想感情。
作者思想感情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二者不可分割。
(一)培养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
如何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能够适时诱导,启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是培养语文学习动机,使之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学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它能引起读者共鸣,激起读者情感上的震颤,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这也就是说,一篇文章给予读者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层面的愉悦。
而想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题目中发现美的价值并进而萌发创造美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培养其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启迪学生领悟写作主体意识与客观世界相互交融、渗透、借鉴、吸收、扬弃的必然性,提高他们写作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对文章写作动机的研究,促进了写作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培养自信心引发好奇心激活求知欲作者思想感情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二者不可分割。
但现在写作教学存在着忽视甚至根本无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现象,甚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只是针对学生课堂上的一些问题,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且大多停留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些还只是泛泛而谈,而没有很好地进行相关教学策略的探讨和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观念。
例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老师刚讲完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开始布置作业——写作,结果这个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每个人都写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最好在下周五之前上交,作为评选优秀作文的标准。
如果你写出来的文章离“爱情”二字太远,那么它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文章。
可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一拥而上,第一时间就交了好多份作文,所以作文的写作动机就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扭曲。
大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动机理论,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挖掘写作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展开语文训练,帮助学生去积极的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真正将写作视为一种责任、乐趣和追求,一种潜在的需要,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谈一谈对文学创作动机的理解和看法
谈一谈对文学创作动机的理解和看法
文学创作是一个长期的苦难历程。
既要忍受生活之苦的!煎熬,又要经受创作之难的磨练。
然而,一代又-一代,数不清的文学习作者和作家、文学大师,却能把这一切苦难视若篆闲、置之度外,终生不悔。
这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伊斯兰教徒到麦加朝圣的感人精神。
文学不是宗教,但又胜于宗教。
人们不禁会问。
各种各样的作者、作家、大师,他们为什么要进行文学创作呢?
文学创作的动因是每个进行创作的人必须回答的问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
作家张x说过:“同青年作者们交谈,在听他们叙述了自己勤奋学习、刻苦练笔的种种感人经历之后,在听他们讲出了许多素材、构思、设想和相当完整的故事以后,我却常常忍不住要问:‘请先告诉我,年轻的朋友。
你,究竟为什么要写作呢,╱这个陈阳的、古板的、书生气十足的问题,实在有点煞风景。
对方目光中的热情顿时消褪了。
有点奇怪、不安和不快。
从他的沉默中我读到大致如下的回答:为什么要写作?这也算是个问题吗!还不是爱好、兴趣吗?还不是想在这方面有点成绩吗?或者干脆坦率地说吧:想当一个作家。
难道您不理解、不赞成?”《谈我的第一篇小说》
张x说的情况很有代表性,但一些年轻作者对为什么要写作的回答,则显得太简单了。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动机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经历的艺术作品,它们往往源自于作者的切身体验和生活背景。
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和动机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作品的影响。
1. 创作背景的重要性创作背景是指作者在创作某一作品时所处的环境、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因素。
创作背景对于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作背景可以为读者提供一种深入了解作品的机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和人物。
其次,创作背景也能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因此,了解创作背景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创作动机的重要性创作动机是指作者创作作品的原因和动力。
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动机,这种动机可能是作者的情感、经历、观点或对社会现象的反思等。
创作动机对于作品的真实性和有力度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作动机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能够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使作品充满生命力。
其次,创作动机也直接影响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它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因此,了解创作动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初衷。
3. 创作背景与创作动机的互动关系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创作背景提供了创作的土壤和营养,为作者提供了创作的材料和情感基础。
创作动机则决定了作者如何从创作背景中抽取灵感和建构作品的故事。
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需要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达到艺术效果的最佳状态。
4. 案例分析以《红楼梦》为例,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以自身的经历和家族背景为创作素材,通过对封建社会衰落和家族沉浮的描绘,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批判,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现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城南旧事》为例,她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南方小城的生活,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于现实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的作品的分析
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的作品的分析一、引言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而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对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的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意图。
二、历史背景与作品1.社会风气与作品社会风气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背景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在《红楼梦》中,清代的封建社会风气影响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角色的命运和行为,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和社会的虚伪。
2.历史事件与作品历史事件是作品背景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马孔多家族的命运,反映了哥伦比亚的政治动荡和动荡的拉丁美洲社会的历史事件。
三、文化背景与作品1.地域文化与作品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例如,杜甫的作品反映了他在长安和成都两个地方的不同的生活和文化体验。
《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示了他在西南地区的贫困生活。
2.民族文化与作品民族文化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了特定民族的独特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在《草房子》中,韩少功通过讲述四川农民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中国农村社会的价值观。
四、个人经历与作品作家的个人经历在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造出真实而深刻的作品。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受到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历的影响,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和生活的无奈。
五、分析作品与作者的关系1.创作动机通过分析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揭示作者创作的动机。
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道德的质疑。
他通过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期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思考。
2.情感表达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分析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让-巴蒂斯特·莫里埃的小说《天堂》展示了他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拷问。
从文写作动机及其根源解读
从文语录
一个人的一生可说即由偶然和情感乘除而来。 你虽不迷信命运,新的偶然和情感,可将形 成你明天的命运,决定他后天的命运。
“什么人能在我生命中如一条虹,一粒星子, 在记忆中永远忘不了?应当有那么一个人。”
从文语录
,“什么是偶然和情感?我要做的事,就可以做。 世界上不可能用任何人力材料建筑的宫殿和城堡, 原可以用文字作成功的。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 历史。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我试验过了, 还要从另外一些方面作种种试验。”
永 生 的 可 能 的 梦 。
少 数 读 者 的 存 在 , 实 证 那 个
永 生 , 便 靠 的 是 那 各 个 时 代
数 解 味 的 读 者 , 作 者 观 念 的
者 , 需 要 的 或 许 倒 是 那 种 少
一 个 诚 实 的 作 者 若 需 要 读
《 时 代 边 缘 的 沈 从 文“乡土小资”
乡土文学之父 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左翼眼中的右派,右派 眼中的左翼 另类中的另类
与时代脱轨的奇人 不被政治当权认可,被 迫停止写作,乃至转行
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 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 者
从文语录
“名誉、金钱或爱情,什么都没有,这不算什 么。我有一颗能为一切现世光影而跳跃的心, 就很够了。这颗心不仅能够梦想一切,而且 可以完全实现它。一切花草既都能从阳光下 得到生机,各自于阳春烟景中芳菲一时,我 的生命上的花朵,也待发展,待开放,必有 惊人的美丽与芳香。”
动机
书写自己心中对于社会、人生、民族的独特 看法与见解 本着将一个真正的社会状况表达出去,于此 中寻找美,真 揭露社会的最底处,对人性的挖掘与关注、 控诉 通过人性表达对社会的批评,呼吁关注人性, 边缘地区的人民
初三语文复习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手法
初三语文复习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作家们用文字创作而成的艺术品。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手法。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手法,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深入挖掘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初三学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一、创作动机的分析1. 时代背景文学作品往往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作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作品,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启发和冲击,形成独特的创作动机。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作者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思考和表达。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崩溃的时期创作的,通过狂人的视角和语言,用尖锐的批判意识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聊。
2. 个人经历作家的个人经历往往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动机。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探究作品中蕴含的个人情感和体验。
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例,鲁迅曾经亲身经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压迫,他通过描写阿Q这个悲惨的小人物,抨击了社会的封建制度和道德沦丧,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二、表现手法的分析1. 描写手法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是作家通过形象细腻的语言来表现事物形态和情感的方式。
学生可以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比喻和象征的运用,理解作家通过描写手法所创造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鲁迅的《药》一文中,通过对一个垂死的老头子进行细腻描写,用绝望的气氛和生动的形象,揭示了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无力感。
2. 叙事结构作品的叙事结构是指作家通过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安排来组织故事情节。
学生可以注意作品中的起承转合、线索的安排和情节的发展,掌握作家通过叙事结构来展现主题和情感的手法。
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通过叙述孔乙己这个可怜的小人物的一生,作家巧妙地布置了一个个情节,逐步揭示了社会对于弱者的无情和冷漠,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和悲愤。
3. 修辞手法作家通过修辞手法来营造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文学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文学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文学创作,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1、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一、创作动因的构成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1)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是指驱使作家创作的那些个人生活经历或心理体验需求。
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个人的童年经历、精神创伤、阅历与见闻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动机因素。
2)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是指驱使作家创作的那些非个人需求,作家受到社会制约,这就使得创作动机除了个体性因素外,还会具有社会性因素。
文学创作实际上是一种由个体性面貌呈现的社会性行为。
社会需求常常要转化为个体情感而发挥作用,以至于作家自己还以为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动机来创作的。
二、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创作动机并不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而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左右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1)影响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内容的深广程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
以商业利益为主导的作家,所写作品往往尽力迎合读者趣味,在钩织情节、描写人物时主要想的是如何才能令更多的人喜欢,从而能够增加销量。
以文化启蒙或改造世界为己任的作家,则常常意在歌颂真理和革命的力量,从而在作品中展示出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内容。
2)影响作家创作技巧的选择:创作技巧是在创作动机指导下选择和运用的。
不同的创作动机会导致作家选择和锤炼不同的创作技巧。
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机主要在于建构新的创作风格,那么,他就会在形式方面绞尽脑汁,力求对前人有所突破。
如果作家进行创作是为了影响社会大众,那么他就会尽力采取平实通俗的方式来写作。
3)影响作品的风格:如果作家的创作动机是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控诉,那么作品就常常表现出凝重、悲凉或深沉的风格。
浅谈写作的动机和要素
浅谈写作的动机和要素摘要: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为此,写作教学由为重要,那么写作的动机和要素,学生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语文写作教学写作动机与要素一、写作的动机为什么要写作?在学校,学生为了交功课而作文。
但毕业后,很少人再像学生时代一样,每星期作一篇作文,除非他们有强烈的写作动机,否则很难要他们拿起笔来。
写作的动机有很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类。
第一类是为了满足创作欲,可再分为两小类:(一) 希望留名青史。
曹丕的《典论论文》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辱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自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与后。
”我国古代文学家多抱有这种写作动机。
(二)为创作而创作。
作者为了自娱,因爱好创作而写作,有时更不把文章发表。
例如,日记,随笔等都属这类。
这一类的作者是理想主义者,不计较利害关系。
他们写作时,大部分都没有特定心目中的读者,他们只是随着作者个人的喜好去写作,不大关心有多少读者产生共鸣。
第二类写作动机是为了赚钱。
例如,娱乐杂志或报纸副刊的杂文、小说等,甚至电视剧本都属这类,这类作品大多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作者写作时肯定有特定心目中的读者。
第三类写作动机是为了传意或沟通。
作者知道写作对自己有好处,所以动笔写作,这类可细分为几项:(一) 为了社交。
人人都希望被人了解,所以要与别人沟通。
与朋友、亲属的书信都属这类。
(二) 为了咨讯的传递。
每人每天都需要大量资料和讯息去做决定。
资讯,例如新闻、经济分析、研究报告、说明书、会议记录、调查报告、传记、图表说明等,都属这类。
(三) 为了说服别人。
写作可以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态度、行为和决定。
这类作品包括广告、推荐书、演说辞、推销文件等等。
有的传播家认为,这种写作动机是最重要的。
二、写作的要素第一是作者与读者,相等于传者和受者,二者利用文学沟通彼此间的人际关系。
文学写作动机研究
文学写作课程结业论文文学写作动机研究文学写作动机研究摘要:文学学创作者在创作前需要一定的写作冲动,这种冲动源自写作者的内在感情和所受的外部刺激。
每一位写作者的人生经历都不同,他们所需承受的内在压力和苦闷也不行同。
情感的宣泄,独特的审美情感,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以及潜意识和梦的都是写作者写作动机产生的原因。
写作动机产生的无论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都会凝结成写作者的动力。
每一位写作者,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初试者都需要在这种冲动的刺激下进行文学创造,这种冲动也会一直贯穿正部作品的创作。
研究写作动机不仅仅是文学理论家的工作,我们这些写作初学者也应该试着去探究其中的因缘。
这种探究会在写作初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动力以及写作方向。
知道自己渴望写作的原因对我们挖掘写作素材很有帮助,也可以让我们催促自己进行文学创作,鞭策自己完成文学创作。
关键词:写作动机内心情感审美观点苦闷潜意识按照文艺心理学理论的说法写作动机是指推动写作主体进行写作以达到一定目的的驱动力量,在写作过程中贯穿始终,即使写作的源起也是写作的终结。
它首先是一种内部刺激,来自于作家的某种需要,是作家进行写作的直接原因。
其次,写作动机作为作家提出写作目标和写作意图。
此外,写作动机还未作家提供持续不断地感情力量,使作家明确自己的行为的意义,并驱使着作家将其实现和完成。
写作动机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的蕴蓄和宣泄。
作者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会有很多种生命体验,每种生命体验都会使作者产生独特深厚的情感体验。
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在写作中建构关于他自己和世界的故事 ,用以诠释自己和世界的时候 ,就获得了某种情感的宣泄与寄托。
挫折的苦闷、彷徨和痛苦可以转化为作家的一种创作动力 ,难怪尼采说:“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
《诗大序》说诗“发乎情,至乎礼。
”这就是说,当人被外界事物所深深感动,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时大脑记忆的表象便顿时浮上心头,形成一种极其敏锐、活跃的创作心境,推动着作家进入创作过程,对作品加以构思和布局。
你如何看待诗歌创作的动机
你如何看待诗歌创作的动机诗歌,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经验。
而诗歌创作的动机,则是驱动诗人拿起笔,将内心世界转化为文字的源动力。
这一动机的产生,既受到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也与外部环境的刺激息息相关。
对于许多诗人来说,诗歌创作首先源自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表达需求。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无法用日常语言完全传达的微妙情感,往往会促使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
比如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友情的珍贵与失去,亲情的温暖与牵挂,当这些情感积聚到一定程度,诗歌就成为了一种最贴切、最深刻的表达方式。
自我探索与认知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动机之一。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不断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价值观念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诗歌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向内挖掘的工具,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诗歌,诗人可以审视自己的成长轨迹,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实现自我的觉醒与成长。
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与瞬间,同样能激发诗歌创作的冲动。
一朵绽放的花朵、一次美丽的日落、一个温馨的场景,这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如果能用诗歌定格下来,便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诗歌能够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确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与美好。
诗歌创作有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回应。
当诗人目睹社会的不公、人性的丑恶或者环境的破坏时,他们会感到愤怒、忧虑和痛心。
诗歌成为了他们发声的武器,用以批判社会的弊端,呼唤正义与良知,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以诗为剑、以笔为旗的创作动机,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艺术追求是诗歌创作的另一个层面的动机。
诗人渴望通过诗歌来探索语言的魅力、形式的创新和表达的可能性。
他们追求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和结构美,不断挑战传统的诗歌形式,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以展现诗歌艺术的无限可能。
这种对艺术的纯粹追求,推动着诗歌不断发展和演变。
文学创作动机探究
文学创造动机探究【摘要】通过探讨文学写作者的写作动机,深入挖掘文学写作对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内在意义。
从作家内在的文学写作驱动力入手,去研究文学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并力求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创作动机中,提炼出一种具有最高层次意义的文学写作动机,即希望能寻找到一个指向写作终极意义的精神方向。
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道。
【关键词】写作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我们知道,人是会有意识进行活动的,也就是人的行为一般都与动机相关。
心理学上认为“动机是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
”(1)写作作为人的一种有主观意识积极介入的行为,尤其是文学写作更是与动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媒介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审美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式。
”(2)而“文学写作则是人们运用文学语言描叙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 (3)。
文学作品把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物化了,凝结着作家思维的结晶,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殊的精神产品。
人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那么,作家为什么要进行文学创作呢?是什么东西驱使作家把生命甚至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文学写作?文学写作的深层次的动机到底何在呢?这就是要本文要探讨并求解的文学写作动机问题。
一、写作动机的界定写作是一项艰巨的精神产品生产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
唐诗中就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来形容创作的艰辛,宋人也有“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句来说明创作的不容易。
另外“有许多人喜欢用‘受孕’、‘怀胎’和‘分娩’来描述写作过程,别林斯基就说过写作过程与生育过程‘不乏相似之处’,‘并且颇不乏类似这一生理动作的痛苦---当然,这里所说的是精神的痛苦’” (4)。
既然写作充满了如此多痛苦的生命体验,那么人到底为什么还要进行写作呢?这是写作动机在起推动作用。
写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论创作动机
论创作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
从心理学对动机的界定来看,创作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一类中的精神性动机。
这是因为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纯主体精神活动,其整个过程很少外界客体的介入,很大程度上往往是创作主体的一手炮制和独家经营。
对于有着明确目的性和强烈意识性的文学创作来说,创作主体对动机的把握和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文学创作过程始终离不开创作动机的主体观照。
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思想意向和艺术特征直接受创作动机的牵制;对主体个人来说,动机的有无,不但是作家所有文学创作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而且也是他每一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能否实现的关键。
因此,文学创作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创作动机的重视。
一、对创作动机的基本认知作家为什么要创作,是什么东西驱使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文学?因为作家有创作动机,是它在背后驱迫作家不断地从事文学劳动。
就好比常人做事,如果有个目的动机作指引,干起事来就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铆足劲、定准位,预期的目标也就易于实现。
文学创作也是这样。
动笔之前,创作主体心中必然有个总体方向和规划,并以此烛照、统领创作的全过程。
何谓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驭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一股子内在动力。
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讲,创作动机就是作家想进行创作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中包含着作家意欲表现的内容,它使作家寝食不安,必须等创作进行甚至完成后才能恢复正常。
一般意义上的创作动机包括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缺乏性动机基于人在生活中缺乏的痛苦,丰富性动机即寻求刺激和满足的动机。
文学创作中近两类动机都存在,在具体创作中,这两类动机常常生动地体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
当创作主体感到某种精神的空虚感、不满足感抑或来自心理上的某种愿望或欲求因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而难以实现时,大多情况下,他们会如鲠在喉,将所思所想不留余裕地诉诸笔端,一吐为快。
历来的一些愤世疾谷、感时伤势的文人骚士尤可充当这方面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写作课程结业论文文学写作动机研究文学写作动机研究摘要:文学学创作者在创作前需要一定的写作冲动,这种冲动源自写作者的内在感情和所受的外部刺激。
每一位写作者的人生经历都不同,他们所需承受的内在压力和苦闷也不行同。
情感的宣泄,独特的审美情感,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以及潜意识和梦的都是写作者写作动机产生的原因。
写作动机产生的无论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都会凝结成写作者的动力。
每一位写作者,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初试者都需要在这种冲动的刺激下进行文学创造,这种冲动也会一直贯穿正部作品的创作。
研究写作动机不仅仅是文学理论家的工作,我们这些写作初学者也应该试着去探究其中的因缘。
这种探究会在写作初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动力以及写作方向。
知道自己渴望写作的原因对我们挖掘写作素材很有帮助,也可以让我们催促自己进行文学创作,鞭策自己完成文学创作。
关键词:写作动机内心情感审美观点苦闷潜意识按照文艺心理学理论的说法写作动机是指推动写作主体进行写作以达到一定目的的驱动力量,在写作过程中贯穿始终,即使写作的源起也是写作的终结。
它首先是一种内部刺激,来自于作家的某种需要,是作家进行写作的直接原因。
其次,写作动机作为作家提出写作目标和写作意图。
此外,写作动机还未作家提供持续不断地感情力量,使作家明确自己的行为的意义,并驱使着作家将其实现和完成。
写作动机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的蕴蓄和宣泄。
作者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会有很多种生命体验,每种生命体验都会使作者产生独特深厚的情感体验。
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在写作中建构关于他自己和世界的故事 ,用以诠释自己和世界的时候 ,就获得了某种情感的宣泄与寄托。
挫折的苦闷、彷徨和痛苦可以转化为作家的一种创作动力 ,难怪尼采说:“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
《诗大序》说诗“发乎情,至乎礼。
”这就是说,当人被外界事物所深深感动,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时大脑记忆的表象便顿时浮上心头,形成一种极其敏锐、活跃的创作心境,推动着作家进入创作过程,对作品加以构思和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感情的火种使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迸发灵感,使创作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作者的情绪和情感积累是产生写作动机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爱憎、好恶等情感评判,那么外界的刺激就不会在他的内心产生反映,也就不可能有写作欲望的出现。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激情、热情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形式,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性。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的经历和诗人的气质,使其爱憎分明,感情丰富。
过去的生活“逼”巴金拿起笔在小说中渲泄自己的爱憎感情。
这使巴金的小说成为爱与憎、血与泪的结晶。
巴金说:“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打动读者,鼓舞他前进。
”正是因为巴金强调感情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巴金的作品有一种动人心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巴金的小说有感而发,缘情而发,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
另一位文学家郭沫若说他在写《凤凰涅磐》这首诗的时候,伏在枕上,全身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就那样把诗写出来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横空而来的诗兴呢?这与作者平时的情感积累是有关系的。
五四以前,郭沫若由于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失望,也由于来自婚姻的困扰,心中有着许多“民族的郁积”和“个人的郁积”。
第二,写作客体对使作者产生某种审美情感,因而促使其进行写作。
写作客体,即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写作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
它包括一切被写作主体认识、描摹、评价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外部世界与主观世界。
从山川草木到社会生活、从事物外貌到内在结构、从他人言语到自我内心,都可以作为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近似于人们说的“社会生活”,但又与它不尽相同。
存在于写作主体之外的社会生活,在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之前,只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进入写作主体的认识视野,成为写作活动对象的社会生活才是写作客体。
因此,写作客体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概念,其外延比较狭窄,是“对象化了的社会生活”。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情感,但并非所有的情感都是艺术的。
文学艺术中的情感不是现实的情感,而是脱离了个人现实利害关系的审美的情感。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作者没有丝毫个人的实际利害的考问,唯有美好情感的自然流淌。
因此,孔子称赞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同样诗人杜甫更是将个人的巨大哀恸升华为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感:“入门闻号,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作者不仅摆脱了自身的不幸,而且进一步将个人的情感净化、提炼、升华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情感。
对此夏尊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由现实经验净化而生的美的情感,是一切艺术的本质。
”相反,也正是因为缺少了审美情感的提炼,使文学到刘宋时逐渐走向了衰落。
沈德潜《说诗语》云:“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宋齐梁陈时期,文学从脱俗走向了世俗甚至庸俗,流于唯美享乐。
如鲍照的《代贫贱苦愁行》:“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盛颜当少歇,鬓发先老白,亲友四面绝,朋知断三益。
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诗人沉浸于自己生活的愁苦,多半还只是停留于个人的现实世界,明显缺乏一种情感的提炼和升华,和前面提到的诗相比,显得境界狭小,气势衰弱,缺乏艺术的感染力,因此审美情感的抒写是鉴别艺术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优秀佳作内容的本质特点。
第三,写作者郁积了大量的苦闷,无处疏泄,值得凭借创作来发泄。
司马迁就认为圣贤的写作“皆意有所郁积”其作品是“发愤之所为作”。
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许多哲学家和作家也认为,苦闷可以产生创作动机。
厨川白村索性将艺术创作叫做“苦闷的象征”。
阿德勒认为人类的自卑感是创造力的源泉,甚至超越自我的原动力,也是创作的原动力。
佛洛依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中说:“一个幸福的人绝对不会幻想,只有一个愿望为满足的人才会。
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有关联。
”这种幻想源于创作主体强大的内驱力,或曰“苦闷情节”。
在苦闷写作者力求通过写作把现实生活中摆脱不掉的苦闷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予以代偿或超越,突破现实对自己的挤压,以求生活和心灵的自由。
文学是人学。
只有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才能体验世态炎凉,感悟人生的真谛,探视任性的深度,见真而知深。
只有感知情深的作品,才能“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
鲁迅先生也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苦闷情绪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暂时失败,却可以为本质力量的实现蕴藏了巨大的潜能和动力,因为这种失败可以激起人们对人的本质咯咯昂实现的伟大自豪感和必胜的信心。
比如,史铁生在残疾以后买挫折、困难猝不及防地向他扑过来。
恐怖和绝望从黑暗中伸出手紧紧地钳住他生命的喉咙。
他这样讲述自己的心态:“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但最重要的折磨是心灵的折磨,他开始对生命的存在感到困惑和怀疑,在这种迷茫的苦闷之中他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将自己从死亡的重压中摆脱出来,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动机。
当写作者的苦闷得到表达以后,情绪就会逐渐趋于缓和和平静。
从一种忘我的状态回归到现实中的自我,而体现在文本中的审美含量和意蕴则成为写作者的一种象征,成为写作者本质力量。
第四,潜意识和梦催生写作者产生写作动机对于潜意识,弗洛伊德等大师说得很多了,解释得也够清楚了。
我总认为潜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的。
这也许叫“天性”、“本性”或“本能”等。
一种是后天得来的生活、经验、知识、思想、观念、技巧等。
潜意识是积累于人们的意识深处的东西,是一座冰山没有露出水面的一部分。
潜意识人人都有,就如人人都会做梦一样。
潜意识很大,但它们往往储存于人们的大脑仓库之中一时之间用不上,也回想不起来,所以往往不为人们所觉察和重视。
如果偶然间遇到一句话,一件事,甚至根本没有遇到什么而突然之间显露出来,并引起我们的发挥与创造,这就是我们称为“灵感”的东西。
灵感不是艺术家的专利品。
灵感也是人人都有的,只不过是这种灵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用的,大多数人是不会探究它们的,也不会在此基础之上作进一步的创造。
所以,在一个普通农民头脑里出现的灵感就没有艺术家头脑里的灵感重要;普通人的灵感不会受到捕捉,就像作梦一样,稍纵即逝,一走了之。
而艺术家的灵感则可能被抓住,经过劳动与艺术创造而变为图画、音乐、诗歌、散文或小说。
梦是潜意识的偶然显露,我们往往觉得梦中的行为不连贯,可笑幼稚,也容易忘记,这是因为梦缺乏有意识的支配。
梦中也有“创造”,但梦不是在人们意志支配下有意识进行的创造。
创作则是抓住潜意识显露触发的灵感而有意识进行的场景再造。
正因为潜意识是人人都有的,并且还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所以心理分析家C·C·融恩提出了用“集体无意识”的新概念去分析文学现象。
他认为:这种被称之为无数同种类型的经验在心理上残存下来的沉淀物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一旦在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中出现,我们的心灵就会突然感到一种奇妙的解脱,心旷神怡,好象被一种能压倒一切的力量所摄服。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最深刻的生命的原动力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艺术家只有把这种原型意象用形象表现出来,也才能使人们隐约地追溯到生命起源时那种最深奥的境界。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也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
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
他们的意思可能是说文学作品或艺术形象把我们沉积在脑海中的意识给唤醒了,或者是说沉积着的意识经过唤醒而催生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来。
沉积在脑海中的意识如果不被唤醒,也许是会沉睡一辈子的。
当然,因为艺术家创作能力、思想深度、勤奋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艺术作品会有着高下与层次之分。
融恩和荣格所说的那种令人震颤的能唤醒“集体无意识”伟大的作品是很少的。
也许有很多人其实是不配作家、艺术家的称谓的。
参考文献:《创作动机论》、《审美心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