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西出阳关无故人琴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程的学习。
学生聆听歌曲曲, 会产生愉悦的心境。
欣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歌曲创作表演
欣赏《扬州慢》
中国古代歌曲发展历程。
教唱《苔》
让学生演唱《阳关三叠》第一叠上阕。
播放视频,辨析歌曲上下两阕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播放琴歌视频。
讲解琴歌相关知识。教唱歌曲第一叠上阕。
找音乐特长生演唱自己
创作的歌曲。播放视频。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执教者指导教师
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自解读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贴近其生活经验及实际文化水平,同时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鉴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
操,完善其人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流行歌曲都喜欢,而对于艺术歌曲不感兴趣。主要是对音乐风格及形成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不是很熟悉。因此可先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聆听音乐,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过程就会顺利了。班内有音乐特长生,可让她们演唱歌曲,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现在网络资源比较丰富,课堂的相关知识,可提前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课堂上交流学习。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
1.人教版《音乐鉴赏》教材
2.课件
3.相关链接:中国古代歌曲知识网站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两首歌曲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
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聆听《 西出阳关无故人》,《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中国
古代歌曲的相关知识。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赏析《阳关三叠》《扬州慢》2.理解中国古代歌曲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阳关三叠》《扬州慢》这两首中国古代歌曲的聆听、哼唱、探究等2.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及有关的创作手法3.认识其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一定兴趣,热爱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知识,感受和了解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1、《阳关三叠》上例的赏析。

2、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三首跟古诗词有关的流行歌曲片段。

教师播放一组歌曲视频片段,提问并小结。

学生观看大屏幕、聆听感受、思考回答问题。

2、介绍中国古代歌曲有关知识。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古代致曲出示中国古代歌曲介绍,板书课题,学生观看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初步了解中国古歌曲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欣赏做准备。

二、新课教授1、《阳关三叠》上阕。

(1)教师弹唱《阳关三叠》上阕,提问。

学生聆听和感受,思考并回答问题。

(2)出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并提问。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为欣赏作铺垫。

(3)教师请学生朗诵。

(4)教师朗诵(5)引导学生朗诵。

学生朗诵、熟悉节奏、初步体会意境和情绪。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比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6)教师教唱上阕。

(7)引导学生感受古琴的声音特点。

(8)引导学生唱出古曲韵味。

学生学唱、感受、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琴声音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代歌曲特有的韵味。

(9)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创作手法并提问。

学生探究、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有关手法,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

高中音乐《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授课人:学生课前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年级:高一课时:1 课时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提升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教材分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曲调抒情隽美,是我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继本单元器乐曲学习后的扩展内容。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理解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吟、听、唱、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分析方法,并尝试编创。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阳关三叠》,了解诗与歌之间的关系。

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古代歌曲的歌词、调式进行分析,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作品的旋律、歌词、调式以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课前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师:刚才听到的音色来自于哪一件乐器?生:古琴。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

古琴作为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承载着伯牙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朋友之情。

古人常常以琴会友,但知音难觅。

《第十八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第十八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19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的赏析,理解诗词中的离别之情。

2. 通过欣赏古筝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3. 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离别之情,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中的离别之情,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2. 难点: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离别之情,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诗词和音乐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准备古筝乐器,用于课堂演奏教学。

3.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诗词和音乐的音频。

4. 提前组织学生预习诗词和音乐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视频,请学生注意诗中的情感表达。

2. 介绍王维与渭城曲的背景,引出渭城曲的琴曲版本《阳关三叠》。

3. 引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新课学习1. 播放琵琶独奏曲《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学生注意感受音乐情绪与原诗的匹配度。

2. 请学生简要分析琵琶独奏曲的情感表达。

3. 教师钢琴弹奏《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通过演奏、吟唱、形体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

4. 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音韵、节律等音乐要素。

5. 引导学生尝试改编诗中的语言,将古诗改编为歌曲或旋律,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现出来。

6. 分组展示改编成果,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7. 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三)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诗中蕴含的友谊、离别等情感表达,并思考如何将诗歌的情感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创作经验,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交流。

3. 教师总结互动内容,强调音乐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四)布置作业1. 熟读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尝试将诗歌改编为歌曲或旋律。

【配套K12】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配套K12】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让学生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

(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一)《扬州慢》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二)《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离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首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渭城曲》改编的古诗词歌曲。

歌曲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离别的哀愁。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为四二拍,结构简单,旋律优美。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送别的情景,第二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歌曲特点:歌曲的旋律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使歌曲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歌曲的演唱难度适中,适合高中生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歌词、旋律,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 欣赏法:播放优秀演唱版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王维及《渭城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歌词的准确发音和旋律的掌握。

3. 欣赏歌曲:播放优秀演唱版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4.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学唱等环节。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西出阳关无故人》歌曲的歌词记忆、旋律掌握情况。

3. 情感表达: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演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和展现。

《西出阳关故人》教学设计

《西出阳关故人》教学设计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课时: 1课时课型: 音乐鉴赏授课对象: 高一学生授课:安岳实验中学谯红梅实施教材:人音版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聆听琴歌《阳关三叠》,学会演唱歌曲第一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感知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2.唱会并唱美琴歌《阳关三叠》的第一叠,了解琴歌的概念及“阳关三叠”之意。

3.通过作品《阳关三叠》的欣赏与学习,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琴歌的学习兴趣,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结合的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欣赏琴歌《阳关三叠》,唱美第一叠,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感悟琴歌中的人文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学环境引入法:课前3分钟教师弹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回忆二十四节古琴曲,强调古琴、古筝音色等共同之处,本教学环节将用古筝代替古琴音色进行教学)。

1.情景“回放”,展示课件音画,引入课堂。

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

2.教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首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学生:学生自行选择古诗。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王维诗歌的创作背景并补充总结。

将学生分成三组自主探究,教师再总结。

提问:诗歌创作朝代及作者是谁?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699---759)的《送元二使安西》原诗为七言绝句(结构),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表现内容)而作。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一首较为平常的七言绝句,但它却集中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诗中有歌,歌中有诗(意境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诗的韵律上均能体现"诗歌美"。

4.学生集体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教师古筝配乐)二、教授新课(一)、琴歌知识教师弹奏1.教师提问:教师何种乐器配奏?(古筝)引出抚琴歌唱的琴歌《客至》(刘杨)。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珍惜。

(三)能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听赏《阳关三叠》并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其相关知识。

难点:引导好学生自主对“三叠”的听辨以及体验“三叠”的不同层次情绪变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课以聆听《阳关三叠》为重点内容,并学唱《阳关三叠》,在亲身参与演唱过程中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古代歌曲的艺术价值。

(二)欣赏名家演唱、演奏的多版本的《阳关三叠》,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情感。

(三)浏览欣赏《扬州慢》,感受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四)引导学生做好拓展与探究的内容。

四、学习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

(二)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能够给学生范唱、带学生演唱,准确的把握好古代歌曲的韵味与风格特点。

(三)发挥学生的优势资源或学校合唱队的作用,教师带学生排练一二首古代歌曲作品,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或者是课下观赏演唱排练。

(四)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古代歌曲介绍,请查阅以下网址http://www :http://www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一)聆听与学唱结合,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

(二)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古代艺术歌曲与当代艺术歌曲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古代音乐的知识、音乐作品,制作成答题卡片。

(四)指导学生到音乐研究所,请教专家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史情况,到课堂上交流学习。

《西出阳关无故人》优秀教学设计

《西出阳关无故人》优秀教学设计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人文情致》第二课时——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年级】: 高一年级【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本课涵盖中国古代歌曲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代表作品、艺术价值等内容。

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歌曲,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在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方面普遍有所提高,对音乐作品还是能够予以一定的的评价,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初中阶段所受的音乐教育有差别,再者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内容比较陌生,和学生的实际音乐生活有距离,很难调动课堂氛围。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欣赏、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探究、合作中学习中国古代歌曲,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喜欢中国国代歌曲,热爱传统音乐,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欣赏、探究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联系,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喜欢中国古诗词歌曲,喜欢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感受、体验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析古诗词歌曲创作方法。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旋律平缓采用了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手法——起承转和
严谨工整规范
叙述别离歌声含蓄深情
下阙
符点音符和两个八度大跳的运用使得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
松散自由不整齐
情意真切 激动沉郁 充分表达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 留恋的诚挚感情
b、歌曲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哀伤不舍)
(引导学生观察到上半阙是王维的诗并由学生简单介绍王维,上半阙四句曲调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歌曲的下半阕是后人填充的长短句的旋律,节奏上随着歌词的长短不一,有着错落的变化,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运用,表现出内心翻腾的律动;八度大跳的旋律,使歌曲情绪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心情。)
3、再次感受体验歌曲第一叠,简要了解分析歌曲的上下阙,并正确体会歌曲的情绪。
a、阳关三叠是古代歌曲它所使用的是减字谱,第一叠分为二部分,这两部分我们按照古诗词段落结构给它称之为上阕下阙,接下来请同学们随音乐吟唱上阕并注意对比上、下阕在旋律结构、音乐要素处理及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旋律结构
节奏节拍
情绪
上阙
创作实践
三、创造与活动 创设情景,开展创造性活动
1、观看卞留念改编的《阳关三叠》,(加入流行元素、多种音乐形式组合等)
辩论赛:这样的改编好不好?(分小组辩论,教师小结)
教师结语: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地审视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同时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应该取其糟粕,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代和传统,更应该做到把握应有的尺度去应对文化的继承,中国的流行元素必须要根植于民族音乐的土壤,民族音乐也要有时代精神,只有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积极拓展各自空间,我们的音乐才能让世界乐坛大放异彩。
师:阳关三叠是一首单曲调的琴歌,在1954年的时候因为需要王震亚将此曲编配为钢琴伴奏的合唱曲,那么接下来我们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请仔细体会并与琴歌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首古琴曲,源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使出使安西的情景。

2. 歌曲结构:这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第二部分表达了友谊的珍贵。

3. 歌曲特点:曲调优美,旋律悠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结构以及特点,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错误。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友谊情感,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西出阳关无故人》。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演唱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在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进步。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3. 家长评价: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练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歌曲。

2. 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歌曲介绍、作者生平、歌曲结构等课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

2. 古琴曲谱:提供《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古琴曲谱,方便学生学习。

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

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

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课《西出阳关无故人琴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音乐课《西出阳关无故人琴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内容】琴歌《阳关三叠》。

【教材分析】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的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古琴曲,第二部分是琴歌。

这些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深沉蕴藉、潇洒飘逸,讲究一种空灵的美感,品格高雅。

本课选择的是第二部分的琴歌《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歌曲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名诗谱写而成的,表现了别恨离愁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由于它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在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因为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遥远,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较侧重兴趣的激发与持续;使用观看古代电影片段、对比、体验、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情感。

【设计思路】1.从直观的图片和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入手,引发学习兴趣,铺垫学习氛围:本课在引入部分找准文人琴文一体的切入点,从一幅听琴图引出古琴,然后又由古琴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引出古代文人或诗词大家,一般都是琴文于一体的,此时播放孔子抚琴视频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古代文人的距离。

高中音乐_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珍惜友情。

2、初步学唱《阳关三叠》第一叠,体会古代歌曲韵味。

3、初步认识古琴、埙,聆听其音色。

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分析了解本首歌曲的内涵.学习歌曲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代音乐的接受程度,以及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送别》展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导入新课用歌曲《送别》导入,让学生用一首送别诗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问题,引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师讲:古代音乐家给这首诗谱入了旋律,取名《阳关三叠》二、简介歌曲:播放图片“历史渊源”,学生自学,老师补充。

二、教学课程欣赏前复习力度记号:mf、f、ff、mp、p、ppp以及渐强、渐弱1、整体欣赏问题:a、感受歌曲的情绪?b、给歌曲分段欣赏后学生回答,老师补充2、分段欣赏:A、第一乐段:简单翻译文言文歌词,提出问题:上半阙和下半阙都表达了离别之情,表现程度相同吗?学生回答,师补充B、第二乐段:简单翻译文言文歌词,提出问题:跟第一乐段比,情绪上有何变化?学生回答,师补充提问:假如诗人活在当下,也会如此悲伤吗?为什么?C、第三乐段加尾声:简单翻译文言文歌词,提出问题:歌曲尾声渐慢渐弱的处理,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师补充3、再次欣赏歌曲(廖昌永演唱的)三、拓展延伸:1、简单学唱歌曲主旋律:A师弹琴并范唱B教唱C齐唱2、让学生认识古老乐器代表:古琴和埙。

A、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片段,让学生体会音色。

B、老师展示古代乐器‘埙’,让学生近距离的观看,老师吹奏《别亦难》让学生更深刻体验它的音色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并播放《友谊地久天长》结束本课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这样我就从“送别歌”入手,引入“送别诗”,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够投入的欣赏分析,并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别情 歌曲《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别情 歌曲《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诗人的送别之情。

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课室环境布置等一、导入新课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古琴演奏《阳关三叠》)2、师生问好3、师:今早吾师经过星湖边上,看着迎风轻飘的柳条,一首古诗涌上了心头,赠与大家共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演唱第一叠,手里拿着柳枝)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吟唱的诗词是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生:王维送别之情师:嗯,这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已经赏读过了,此刻吾师想到了另外两句诗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折柳送友人,是何等的不舍?刚才吾师吟唱的琴歌正是改编于王维此诗现在让我们感受王维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吟唱古代琴歌《阳关三叠》二、学习新课1、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师:同学们在听赏的时候注意思考:此曲你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体现了一种什么样层次的情感呢?(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生:3次旋律师:那同学们知道,我们的曲名为什么叫阳关三叠,而不是四叠了吗?(“三叠”: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

故称“三叠”。

)师:歌曲为什么用三叠的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依依不舍,无比眷恋,背痛之情,也说明了两位友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师:此曲不仅浓浓地渲染了诗人和友人的深沉离别之情,还含蓄地反映人们在不合理的征戍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内容】
琴歌《阳关三叠》。

【教材分析】
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的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古琴曲,第二部分是琴歌。

这些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深沉蕴藉、潇洒飘逸,讲究一种空灵的美感,品格高雅。

本课选择的是第二部分的琴歌《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歌曲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名诗谱写而成的,表现了别恨离愁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外由于它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在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因为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遥远,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较侧重兴趣的激发与持续;使用观看古代电影片段、对比、体验、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情感。

【设计思路】
1.从直观的图片和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入手,引发学习兴趣,铺垫学习氛围:本课在引入部分找准文人琴文一体的切入点,从一幅听琴图引出古琴,然后又由古琴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引出古代文人或诗词大家,一般都是琴文于一体的,此时播放孔子抚琴视频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古代文人的距离。

诱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

然后进一步明确本课的主题:“文人情致”。

为更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

2.重视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感受与探究:这是音乐鉴赏的主体部分,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感受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深入了解本作品的各音乐要素的处理方式以及与情感表达的必然联系,使得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了解古代音乐特点。

这是本课的重点。

3.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如何传承是现代的中国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欣赏唐诗新唱,感受到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对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责任。

【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本课学法的指导上,强调学生兴趣的激发、主动体验。

通过聆听、交流、讨论、学唱、欣赏,很好的将学生引导到唐诗入乐后的的意境中,感受到它的意境美、音乐美、节奏美。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从歌声中感受古代文人的柔和、深情、含蓄的君子之风。

唤醒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并愿意传承与发扬。

2.了解琴歌的概念;能分析琴歌《阳关三叠》的音乐要素;能吟唱上阕;并认识歌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3.使用聆听、讨论、对比、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能吟唱上阕。

2.难点:使用聆听、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开展对全曲各音乐要素的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国古代的一幅听琴图,谁能说出画中的古人弹的是什么乐器?
生:古筝古琴(说法不一)
师:是古琴,又名“七弦琴”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陌生的一件乐器了,但它却几乎得到我国古代所有文人的青睐。

历史上著名的琴家几乎都是我们熟悉的大诗人,大思想家
生:观看视频(孔子抚琴电影片段)
师:刚才的视频有没有让我们感觉其实孔子离我们也没那么遥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体验一回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挚情感吧。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教材第十四单元的文人情致——《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词欣赏)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同学们一起把诗句补充完整?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首诗被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意境深远,短短的四句诗让我们仿佛看了这样一些画面:蒙蒙轻纱笼罩的雨后小巷,雨后吐露新芽的清新柳树,还有两袖清风,抱拳永别的友人,甚至还有他们脸上的一行清泪,非常“唯美”的画面!哪位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生:请一位同学代表朗诵(大家推荐)
师:非常好,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生:观看视频琴歌片段
师:从歌声中同学们感受了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忧愁、伤感、惜别、不舍、苍凉
师:对于诗人王维大家了解多少呢?
王维简介
诗人王维生活在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唐朝。

他不但精通音律,擅长绘画,还对佛经颇有研究,后人推尊他为“诗佛”。

因此他的作品空灵别透又集音诗画于一体,苏轼赞美他的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琴歌——《阳关三叠》欣赏
曲调由来(唐诗入歌)
师:《送元二使安西》真诚感人的意境正是王维诗歌风格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唐代就被编入乐府,依词配乐,流传极广。

它就是琴歌——《阳关三叠》。

刚才我们听的就是这首歌曲的其中一小段。

1.熟悉音乐主题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学唱、欣赏片段很好地将学生引导到音乐的情绪意境中。

师:对照谱例再听一遍刚才的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