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见病

合集下载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问答09骨伤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问答09骨伤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1.筋伤定义:俗称“伤筋”,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

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

2.扭伤: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或关节囊因过度扭伤、牵拉引起的撕裂、断裂或移位,甚至关节的错缝。

3.挫伤:因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打击等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剪切力作用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的局部皮肤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

4.碾压伤: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的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

5.撕裂伤:指由于扭、挫、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的某一部位的筋部分断裂损伤,一般腰部、腕部、踝部及指骨间关节的扭伤多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关节囊等撕裂伤。

6.断裂伤:断裂伤的机制与撕裂伤类似,只是体质、部位及致伤外力性质大小有别而造成某些筋的全部断裂损伤。

一般来说造成断裂伤所受的外力要比造成撕裂伤所受的外力大,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血斑、畸形等。

7.骨错缝:指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为关节骨缝错开,多由扭伤、挫伤而发生。

骨错缝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和局部疼痛、肿胀等。

8.关节弹响声:关节内有游离体的患者,活动关节时可有弹响声。

9.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临床普遍使用的是脊椎牵引疗法。

10.物理疗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所需的各种反应,以调节、加强或恢复各种生理功能,促进病理过程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11.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故称之为“漏肩风”或“露肩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技术不断革新。

笔者就职于西南地区市级中医医院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已成为我科最常见的病种。

在2016年以前,受限于技术条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中医辨证内治、外治为主,也正因为手段单一化,故利于不断总结、优化,故在这一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相当疾病。

后续随着医院快速的发展,科室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治疗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开放性后路椎间盘摘除、减压、钉棒固定融合手术,同时也开展了腰椎间盘微创(臭氧、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脊柱内镜等微创手术,同时将原有的中医优势诊疗方案应用于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树立了地区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功典范。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笔者会另撰文叙述,此文仅简单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制定:1.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中医内治法当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此证型单纯使用内治法疗效较差,配合我院特色的外用1号中药(方中成分为红花、龙血竭、大黄、乳香等28味中药)外敷以及中医针刀技术治疗,疗效较佳。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中医内治法当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其中遇肢体冷痛明显患者,方内加入少量生麻黄后效果显著。

外治法配合泥灸、温热类药酒以超声波导入通常可取得明显效果。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21〕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缺乏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中医骨伤科学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骨伤科学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骨伤科学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的学科,在治疗骨伤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其中,望闻问切作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在骨伤科的诊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步态等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在骨伤科中,望诊首先要观察患者的整体神态。

如果患者面容痛苦、表情紧张,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其次,观察患者的受伤部位,包括局部的肿胀、瘀斑、畸形等。

例如,骨折部位出现明显的畸形,可能是骨折断端移位所致;而局部的肿胀和瘀斑,则可能反映了受伤后的出血和组织损伤程度。

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步态。

如果患者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可能提示下肢骨伤;而肩部受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肢活动受限、姿势异常等情况。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的呼吸、咳嗽、关节活动时的声响等。

例如,骨折患者在活动肢体时可能会听到骨擦音,这是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对诊断骨折有重要意义。

嗅气味方面,伤口如果有感染,可能会散发出异味。

问诊在中医骨伤科的诊疗中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包括受伤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时的姿势以及受伤后的症状变化等。

比如,了解患者是因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还是运动损伤等导致的骨伤,有助于判断受伤的机制和可能的损伤部位。

还要询问患者受伤后的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等。

疼痛是骨伤患者常见的症状,通过对疼痛的仔细询问,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

此外,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对于评估骨伤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帮助。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和触摸检查。

在骨伤科中,切脉虽然不像内科疾病那样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但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比如,脉象弦紧可能提示疼痛较甚,脉象虚弱可能表示患者气血不足,影响骨伤的恢复。

触摸检查则是骨伤科切诊的重点。

医生通过触摸受伤部位,了解局部的温度、压痛、肿块、异常活动等情况。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关节僵硬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关节僵硬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关节僵硬关节僵硬是骨伤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关节僵硬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关节僵硬的发生多与气血凝滞、经络闭阻、筋骨失养等因素有关。

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都可能导致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关节失去濡养,从而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

在治疗关节僵硬时,中医骨伤科学首先注重的是手法治疗。

通过专业的推拿按摩手法,可以松解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

比如,运用揉法、滚法、拿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营养供应,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中药熏洗也是中医治疗关节僵硬的常用方法之一。

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如红花、桃仁、当归、伸筋草、透骨草等,将其煎煮后,利用蒸汽和药液对关节进行熏洗。

这样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温热的刺激,扩张血管,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的目的。

针灸治疗在关节僵硬的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比如,选取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同时,艾灸的温热作用还能够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对于因寒湿凝滞导致的关节僵硬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骨伤科学还强调患者的自主锻炼。

根据关节僵硬的程度和部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方案。

例如,对于膝关节僵硬的患者,可以指导其进行屈伸练习、直腿抬高练习等;对于肩关节僵硬的患者,则可以进行爬墙练习、环转运动等。

适当的锻炼能够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中医骨伤科学还注重整体调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进行内服。

如果是气血亏虚型,常用八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如果是肝肾不足型,多选用六味地黄丸合独活寄生汤,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诊疗规范锁骨骨折【诊断要点】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5、骨折分类:(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6、证候分型:(1)气滞血瘀:外伤初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肿胀较甚,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筋骨未续:骨断中期,骨位已正,尚有瘀血未去,筋骨连接未坚,局部肿,瘀未消尽,疼痛压痛固定,功能活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3)瘀血凝滞:骨伤日久,肿胀消退,瘀血残留肌揍、关节,以至筋膜粘连,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薄,脉结。

(4)气血亏虚:损伤后期,外伤筋骨,内伤气血,加之长期卧床伤血耗气,体质虚弱,短气、懒言、四肢不温。

舌淡苔薄,脉细缓。

(5)肝肾不足:损伤后期,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肝肾不足之症。

偏于肝肾阴虚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有烦躁失眠,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阴虚者,兼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遗精早泄,月经量少,色淡,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要点】【一般治疗】1、手法复位:患者端坐,挺胸抬头,双手插腰姿式。

术者双手握其患者两肩外侧,以一膝顶住背部正中;双手向后徐徐扳拉,双肩外旋后伸挺胸,骨折移位可获整复。

亦可在助手维持此姿式下,术者直接按压其骨折端使之复位。

2、固定:(1)“∞”字绷带固定法:局部外敷伤科膏,于骨折处放一葫芦形压垫,压垫上再贴一膏药,两腋窝垫以软垫。

用大号绷带从伤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肩后腋下至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伤侧腋下,包绕8~12层。

常见骨伤科疾病

常见骨伤科疾病

内侧半月板损伤
用探钩可以使半月板明显移位
退变因素造成的半月板水平撕裂
内侧半月板游离缘毛边化
内侧半月板瓣状撕裂
退变因素造成的内侧半月板毛边化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部位撕脱骨折
前交叉韧带新鲜断裂后 马尾样的韧带纤维
前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 残端蘑菇头样改变
踝关节损伤
第一节 急性韧带损伤
一,分型
三、治疗
大多数I型、II型扭伤或韧带损伤能通过关节制动治愈。使拉长 和薄弱的韧带在愈合过程中能够有合适的的解剖排列和长度。 尽管关节制动能够很快地缓解疼痛并且对肿胀消退大有好处, 但Freeman及其他研究者均报告在这些损伤中进行早期关节活 动的结果要优于关节制动。无论如何,大多数的踝关节扭伤不 需要手术修补。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完全性撕裂,这些研究者 建议采用“选择性功能治疗”,治疗步骤包括在一个短时间的 “选择”期间应用绷带包扎或支具固定,以便能早期负重;随 后进行踝关节功能性活动范围内锻炼和神经肌肉训练。这一方 法有许多优点,能够尽快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活动范围,使患者 早期恢复工作和活动。根据他们的研究,这种治疗方法对踝关 节远期机械稳定性的危害并不大于其他治疗方法,而晚期症状 (比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及肌肉无力)的发生也并不多 于手术治疗或石膏管型制动。如果需要可在数年后对断裂的韧 带进行二期手术重建或延期修补,疗效与一期修补后同样好。 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发生踝关节的慢性不稳定。
止痛药物、膏药、理疗
封闭
小针刀
髌骨软化症(髌骨软骨病、髌 骨劳损)
髌骨软骨局部软化、纤维化及软骨局部 外露导致膝关节慢性疼痛的退行性变
解剖变异(高位髌骨)或过度劳损 膝关节疼痛乏力 髌骨研磨试验、患膝下蹲实验
髌股关节半脱位时屈膝45°髌 骨不在股骨滑车归位

中医骨伤

中医骨伤

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2、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3、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4、清创术:就是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变成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

5、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6、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7、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软骨软化性关节病等:它的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9、筋伤: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

10、筋断裂:系指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的断裂,伤后导致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畸形等临床表现。

11、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简称“肩周炎”。

12、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

13、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

14、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15、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16、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药方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药方

中医骨伤科学膝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与药方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中医在治疗膝关节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合适的药方,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膝关节炎的发生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劳损等因素有关。

肝肾亏虚是导致膝关节炎的重要内因。

肝主筋,肾主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于濡养,就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表现。

气血不足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气血是濡养关节的重要物质,若气血亏虚,关节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功能失调,产生疼痛和活动受限。

此类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风寒湿邪侵袭是外因之一。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邪容易乘虚而入,留滞于关节,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从而引发膝关节炎。

患者常在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关节疼痛、沉重,遇寒加重,得热则舒。

劳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长期过度劳累、运动损伤或姿势不当,会损伤关节,导致筋骨受损,进而引发膝关节炎。

中医对膝关节炎的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肝肾亏虚型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药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该方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组成。

其中,独活、秦艽、防风等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川芎、芍药、干地黄等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等益气健脾。

2、气血不足型治法:益气养血,濡养关节。

药方:八珍汤加减。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入鸡血藤、牛膝等通络强筋之品。

3、风寒湿痹型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药方:蠲痹汤加减。

药物包括羌活、独活、桂心、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等。

羌活、独活、秦艽等祛风除湿;桂心温经散寒;当归、川芎等活血通络;乳香、木香行气止痛。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分类
骨伤科疾病可以根据病因、病理和症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分类:
1.骨折和骨裂:骨折是骨骼的断裂,可以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骨裂是骨骼的裂缝,未完全断裂。

2.关节疾病:包括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炎性疾病(如滑膜炎、骨软骨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3.脊柱疾病:主要包括脊柱骨折、脊柱侧弯(如脊柱侧凸和脊柱侧弯畸形)、脊髓压迫综合征(如椎间盘突出、脊髓脊柱炎)等。

4.关节软骨疾病:例如软骨损伤、软骨退行性变和软骨病。

5.肌肉和肌腱疾病:包括肌肉拉伤、肌肉扭伤、肌腱炎、肌肉萎缩等。

6.骨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

7.先天性骨病:如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骨发育不良等。

8.感染性骨病:如骨髓炎、骨脓肿等。

9.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包括骨肉瘤、骨髓瘤、转
移性骨肿瘤等。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

中医骨病的名词解释中医骨病,又称为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主要研究与诊治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骨病常被归类为伤科或是外科,它始终与中医的病证辨析和治疗方法相结合。

中医骨病注重病因辩证,采用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等,瞄准疾病根源,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一、骨病的定义与分类骨病是一种影响人体骨骼系统功能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分为外伤、内伤与先天缺损三种主要类型。

外伤性骨病是因剧烈的外力作用而导致骨骼损伤,如骨折和脱位等;内伤性骨病主要是由于内因所引起的疾病,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先天缺损性骨病则是由于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如骨骼畸形。

二、骨病的常见症状1. 疼痛:骨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的持续性疼痛,有的发作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可以是局部或者全身,严重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活动受限:骨病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无力等问题,使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3. 畸形:有些骨病患者会出现畸形表现,如关节变形、骨骼外凸等,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4. 感觉异常:骨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等,影响神经功能。

三、中医对骨病的辨证思路中医对骨病的辨证侧重于病因病机的辨析和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察证:通过象寒热、虚实、痛楚等临床症状,探寻病变的本质。

例如,显寒症状、脉沉缓、关节僵硬等表现,可以确定寒邪困阻和湿寒病机的存在。

2. 辨证: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上述察证结果,进行病机辨析,判断病证所属的中医病名。

如骨折、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等。

3. 问诊:通过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病史、病情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依据。

四、中医骨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骨病主要采用草药煎煮、外敷、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强调维护人体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

以下是中医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1.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固骨等功效的中草药进行中药煮汤或制成外敷药膏。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

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介绍及常见疾病防治从治疗方式以及治疗病症目标来说,中医骨科以及西医骨科并没有根本区别,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西医骨科在现代化治疗过程中,同样会使用中医骨科的方法治疗远端骨折;中医骨科医生也会采用现代化骨科的方法治疗复杂性骨折问题。

一、中医骨伤科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中医骨伤科中医骨伤科隶属于临床医学领域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防止骨折、伤筋、脱位和内伤的专业学科,严格来说中医骨伤科并不完全属于中医领域,因为该科室的建立和发展是基于中医治疗理论,但是所使用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则充分结合了现代化医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中医骨伤科包含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中医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实践方法学讲座、中医内科病因病机学、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实践与应用、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诊断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二)与西医骨科的区别从本质上来看,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分科的一种,其治疗方式与探病流程与西医骨科十分相似,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病症,因此中医骨伤科的常见治疗病症包含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

相比西医的骨科来说,中医骨伤科诊断利用望闻问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使用中药、正骨、按摩、针灸以及夹板固定等方式治疗疾病;而西医骨科诊断利用视触叩听、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在治疗骨骼疾病时,主要利用手术的方式,并结合内外固定法医治,而相对复杂性创伤西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优越成熟,但是中医骨伤科由于使用中医整体系统化的疗法,可以在不开刀手术的情况下治疗病症,对于患者身体的损害和影响相对较小,并且中医治疗相对比较灵活,能够更快的让患者恢复骨骼功能。

二、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防治(一)辨证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治疗过程中,腰间盘突出的病症是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病症种类之一,所以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症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首先需要分辨患者病症的种类。

中医骨伤科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骨伤科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骨伤科肱骨外上髁炎的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这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进行反复用力伸腕活动的人群来说,更是容易“中招”。

中医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中医是如何应对这一病症的。

咱们先来说说中医对肱骨外上髁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劳损、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长时间的劳作、运动过度或者姿势不当,会导致肘部的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局部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就好比一辆车,如果总是超载超速行驶,零部件就容易出问题。

而气血不足呢,就像是车子的燃料供应不足,动力自然就跟不上,局部的筋脉失去了滋养,也容易引发病症。

风寒湿邪侵袭则像是恶劣的天气影响车子的性能,外界的邪气侵入肘部,阻塞经络,导致气血凝滞,疼痛也就随之而来。

那么中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都有哪些方法呢?首先得提到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如果是因为劳损导致的气血瘀滞,可能会用一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比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

要是有风寒湿邪的因素,那就会加入一些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像独活、羌活、防风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来调理身体的整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敷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把一些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打成粉末,调成糊状敷在患处,能够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比如常见的有大黄、黄柏、侧柏叶等。

针灸治疗在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针刺肘部的穴位,如曲池、手三里、外关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疼痛。

而且,针灸还能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有时候,还会配合艾灸,利用艾灸的温热作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驱散寒邪。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

专业的推拿师会通过手法在肘部进行按摩、揉按、点按等操作,放松肌肉,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骨伤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2. 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是“病机从脾,骨伤从中”,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与骨骼生长和修复密切相关。

3. 中医骨伤科主要依靠四诊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包括望、闻、问、切。

4.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二、常见病症及诊断要点1. 骨折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畸形等,通常通过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外固定、内固定等。

2. 脱位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尽早复位,采用牵引、外固定等方法固定关节,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3. 关节炎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4. 骨质疏松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骨折易发、身高下降等,通常通过骨密度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进行适当的运动。

三、常用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独活、羌活、草乌、地龙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中药制剂:常用的中药制剂有汤剂、丸剂、散剂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剂。

2.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足三里、合谷、曲池、肩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方法:常用的针刺方法有激情针法、平补平泻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

3. 推拿按摩常用手法:捏揉、推拿、拍打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按摩治疗。

推拿技巧:常用的推拿技巧有涂抹、推拉、按蹭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技巧进行按摩治疗。

四、预防与保健1. 骨伤病的预防加强运动锻炼: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骨骼的负荷能力。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的特点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通过辨证(辨别病情)来确定治疗方案,并且辅以适当的中药和物理治疗手段。

以下将从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入手,介绍中医骨伤科的辨证与治疗方法。

一、骨折骨折是骨骼断裂或折断的一种常见骨伤科疾病。

中医骨伤科对于骨折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来进行。

一般而言,骨折后疼痛剧烈、肿胀、局部有压痛等症状,舌苔可能偏红,脉象可能紧实。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根据病情综合运用推拿、熨热、拔罐等手段,结合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病症。

中医骨伤科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和加重缓解规律来进行。

一般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背部,性质可能是刺痛、牵拉或酸胀,加重缓解规律可能与活动、休息有关。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通过针灸、拔罐、艾灸等方式进行刺激,辅以中药内服进行治疗。

三、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

中医骨伤科对于骨关节炎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关节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程度来进行。

一般而言,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常常发生在负重关节,疼痛性质可能是胀痛或钝痛,关节可能会有轻度肿胀和活动受限。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温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四、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科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辨证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来进行。

一般而言,膝关节损伤患者疼痛、肿胀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舌苔可能偏红,脉象可能滑数。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会结合推拿、针灸、中药熨热等方法进行治疗,以帮助膝关节恢复功能和缓解症状。

五、跌打损伤跌打损伤是指因外力作用,导致身体出现外伤的一种病症。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骨伤科疾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问题,包括骨折、骨质疏松、软骨病变等。

中医药在治疗和调理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骨折的中医药治疗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而中医药则强调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身体阴阳平衡的方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以及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中医药还有相应的方剂和治疗原则。

例如,对于粉碎性骨折,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对于骨折未愈合或愈合不良的患者,可采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二、骨质疏松的中医药调理骨质疏松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骼易碎。

中医药将骨质疏松归为肾虚类疾病,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以补肾为基础,调补肾阴阳平衡的方法。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例如,可以选择益肾健骨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通过补益肾阴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三、软骨病变的中医药调理软骨病变是指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病理性变。

中医药理论中将软骨病变视为关节脏腑的相对不足,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气血不足、肝肾阴阳失调等。

因此,中医药的治疗重点是通过调理气血、肝肾功能,修复和保护关节软骨。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软骨病变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针灸和推拿疗法也被用于软骨病变的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骨折、骨质疏松还是软骨病变,中医药都强调通过调理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疾病的康复。

虽然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积累,但在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疑难病症或配合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医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白芷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白芷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白芷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骨伤科疾病是指骨骼及其附属结构发生的疾病,包括关节炎、骨折、脊柱疾病等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

白芷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白芷,又称防风,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我国北方地区。

其主要药用部分是其根茎,具有辛、辣、温的性味。

白芷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尤其适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首先,白芷在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常见症状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

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白芷具有独特的活血祛风作用,能够改善关节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

研究还发现,白芷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关节炎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了抗炎作用。

其次,白芷在骨折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

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骨骼的断裂。

研究发现,白芷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促进骨细胞生长和骨组织修复的作用。

白芷中的活性成分还能够促进骨髓间质细胞的增殖,并使其分化为成骨细胞,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进程。

此外,白芷对骨折后的炎症反应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减轻炎性因子的产生,缓解疼痛和肿胀。

此外,白芷也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疾病的治疗中。

脊柱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常见症状为背痛、活动受限等。

研究表明,白芷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能够缓解脊柱疾病患者的疼痛症状。

此外,白芷还能够促进脊柱间盘的代谢及再生,增加间盘的弹性和稳定性,起到保护脊椎的作用。

总的来说,白芷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

白芷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药理特性,特别适用于关节炎、骨折和脊柱疾病等骨伤科疾病的治疗。

然而,尽管白芷有较好的疗效,但作为一种药材,其使用还需谨慎。

因此,在使用白芷治疗骨伤科疾病时,我们应该依据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该药材。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提及的白芷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仅为一种介绍,并不是对所有骨伤科疾病的通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常见病、重点病种中医药特色诊疗护理方案一、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护理方案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一、诊断:(一)中医诊断:肱骨外科颈骨折(二)西医诊断:肱骨外科颈骨折二、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教材)(一)中医诊断依据:①上臂有外伤史;②伤后肩关节肿胀、疼痛;③有肩部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肩关节伸屈外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光摄片提示:肱骨外科颈骨折;⑥脉弦或紧。

(二)西医诊断依据:①上臂有外伤史;②伤后肩关节肿胀、疼痛;③有肩部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肩关节伸屈外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X光摄片提示:肱骨外科颈骨折。

三、骨折分型:(一)无移位骨折:一般情况是间接暴力所致,由手掌向上传递,导致的裂纹骨折或嵌插骨折。

(二)外展型骨折:上肢外展,暴力由下向上传递,身体前倾或侧方倒地,跌倒时手掌着地。

(三)内收型骨折较少见。

与外展型骨折相反。

跌倒时手或肘着地,上肢内收,骨折近段肱骨头外展,骨折远段肱骨干内收,形成向外成角畸形。

(四)粉碎性骨折:发生于强大暴力,或骨折疏松病人,暴力手掌、肩、肘向上传递由肩峰的阻挡和重力作用,使骨折发生粉碎性骨折。

四、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手法复位:(1)无移位骨折,小夹板或肩肘石膏托固定35周。

(2)有移位的骨折:①臂丛阻滞麻醉或血肿内麻醉。

测血压眼部检查2 移位明显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局麻下行手法整复,超肩关节夹板固定。

外展型骨折采用病人坐位,助手沿外展方向牵引,肩部有反牵引。

术者两拇指抓住骨折近段外侧,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远段内侧,待重迭完全矫正后采取牵拉,端挤手法,助手将病人肘关节内收。

内收型骨折治疗原则与外展型相同,手法及固定形式相反。

③复位后用4块夹板超关节固定。

或用肩肘石膏固定于贴胸位3周,固定后强调早期功能锻炼。

3、中药治疗:(1)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口服接骨七厘片5片,1日3次,或三七片3片,1日3次,或和中消淤口服液(医院制剂)一次lOmI,1日3次。

或独一味颗粒每次3g,1日3次。

(2)中、后期接骨续筋,补肝肾、益气血,舒筋活络。

两周后口服“骨复胶囊"2~3粒,1日3次;外敷复功定痛液(医院制剂)50ml(二)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三)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或同一肢体的多发骨折;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③陈旧骨折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2、术前准备: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X片检查,肝肾功,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B超;②手术区备皮;术前6小时禁饮食;普鲁卡因敏试;阿托品、鲁米钠术前30分钟肌注。

3、手术方式:经肩前外侧切口,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间隙进入暴露骨折端,应直视下复位,用钢针或三叶钢板固定,若骨折碎裂、塌陷、缺如,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后,取髂骨植骨,充填缺损,用螺钉或钢针固定。

4、术后处理:①预防感染,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对症支持治疗;②观察指端感觉,血循运动;③早期进行手指屈伸活动,4至6周去除外固定,可逐渐进行前臂旋转和腕、肘、肩关节屈伸活动。

五、疗效判定:(一) 愈合辬准(二) 1、临床愈合:①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示 3 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连续观察2周骨折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⑤临床愈合日期一般为6周。

2、骨性愈合:①具备临床愈合的辬准;②X线摄片提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3、功能恢复:①畸形完全纠正;②外展:0~180度。

内收:0~45度。

前屈:0~180度。

后伸:0~60度。

4、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

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三) (骨折不愈合: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且经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仍达不到骨性愈合。

X线片显示为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封闭。

临床上骨折处有假关节活动。

(四) 其它伴有其它脏器损伤的病人,转入相关科室治疗。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即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也就是肱坚质骨与肱骨头松质骨交接处,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骨科手术病人护理常规。

三、按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四、辨证施护:(一)受伤初期主证:肩关节肿胀、疼痛,有肩部畸形,压痛或有骨擦感,肩关节伸屈外展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施护:1、口服和中消瘀口服液一次10ml,1日1次,疗程2~3周,口服接骨七厘片5片,1日3次饭前温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或输入舒血宁液20ml +5%葡萄糖250ml,或指压、合谷、内关、外关等穴。

2、心理护理:病人伤后因担心致残,是否手术等问题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特殊心理变化,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并向病人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取得病人的信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取得最佳疗效。

3、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准备好小夹板、绷带等用品,固定后嘱病人不可自行拆移外固定,以免发生再损伤。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脉象)、呼吸、血压的变化,并注意观察患肢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肿胀、严重疼痛、麻木、皮肤颜色青紫,皮温减退等情况,注意观察夹板上的扎带松紧是否适度,一般以固定的扎带上下活动的间距在1cm为好,若因肿胀的增减而引起过紧或过松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必要时可稍松解扎带后再报告解决。

并经常检查底垫的放臵位臵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及皮肤卫生。

5、指导患者练习腕关节及各手指各关节功能锻炼。

6、饮食室清淡,富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和保持二便通畅,避免食用过量肉类。

(二)受伤中期主证:骨折经整复后,肿胀瘀阻趋消退、疼痛逐渐减轻,但骨未连接,动时作痛。

施护:1、接骨续筋、补肝肾、益气血、舒筋活络、口服“骨复胶囊”,每次2~3粒,1日3次,并外敷复功定痛液50ml,1日2次。

2、饮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如鸡蛋、牛奶、瘦肉、猪肝、猪腰、蹄筋等,并食含钙食品。

3、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过紧会阻滞气血的运行,造成缺血性挛缩,过松则起不到固定的作用。

4、指导病人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促进气血流畅,以和萱续胃,指导病人开始用力握拳、充分伸屈五指,以练习手指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及锻炼前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进行腕关节的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

(三)受伤后期:主证:断端逐渐愈合,但筋肉萎弱无力,关节活动不利,功能尚未恢复、损伤日久,导致筋骨气血虚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护:1、局部中医定项透药,促进骨痂生长和恢复。

2、饮食宜高热量、补肝肾的食品,并多食水果疏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3、鼓励病人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牵引夹板去除后,活动时患处可能感到疼痛,应鼓励病人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肢功能尽快恢复,可以两手掌相对练习腕背伸,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也可利用墙壁或桌面练习背伸和掌屈。

肱骨外科颈骨折健康教育指导一、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二、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很大的关系。

三、骨折后给予手法复位,以石膏或夹板固定4周。

四、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经常锻炼手指关节及腕关节的活动五、拆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洗等方法,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

六、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骨折中后期饮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如:鸡蛋、牛奶、瘦肉、猪肝等。

七、骨折后保持情绪稳定,勿悲伤、忧虑。

二、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护理方案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柯氏骨折)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案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二)西医诊断: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二、诊断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教材)(一)中医诊断依据:①前臂有外伤史;②伤后局部肿胀、疼痛;③有“餐叉样"、“枪刺样”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前臂旋转或腕关节伸屈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X光摄片提示: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骨折近端向掌侧移位;⑥脉弦或紧。

(二)西医诊断依据:①前臂有外伤史;②伤后局部肿胀、疼痛;③有“餐叉样”、“枪刺样”畸形;④压痛或有骨擦感,前臂旋转或腕关节伸屈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⑤X光摄片提示: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骨折近端向掌侧移位。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手法复位:(1)无移位骨折,小夹板或石膏前后托固定3~5周。

(2)有移位的骨折:A、臂丛阻滞麻醉或血肿内麻醉。

B、拔伸牵引,内外前后横挤,纠正重叠,在拔伸牵引同时,术者两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向掌侧,其余手指骨骨折近端向背侧端提,迅速抖动掌屈尺偏使之复位。

C、小夹板外固定,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臵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背桡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制动。

D、石膏前后夹板外固定,上端达前臂中上1/3,下端至掌指关节,维持掌屈尺偏,2~3周后即改为中立位固定34周。

2、中药治疗:治疗原则: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后期接骨、补益气血、肝肾、舒筋活络。

(1)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口服接骨七厘片5片,1日3次,或三七片3片,1日3次,或和中消淤口服液(医院制剂)每次lOmI,1日3次,或独一味颗粒每次3G,1日3次。

(2)中、后期接骨续筋,补肝肾、益气血,舒筋活络。

两周后口服“骨复胶囊"2~3粒,1日3次,外敷复功定痛液(医院制剂)50ml。

(二)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三)手术治疗:1、手术指症: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③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旋转功能活动受限。

2、术前准备: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X片检查;肝功、肾功、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B超;②手术区备皮;术前6小时禁饮食;普鲁卡因敏试;阿托品、鲁米钠术前30分钟肌注。

3、手术方式:(1)经腕背桡侧切口暴露骨折端,应直视下复位,松质骨螺钉或钢针固定,若骨折碎裂、塌陷、缺如、经牵引复位后,分别于桡骨及第2掌骨穿针,用外固定支架维持复位,取髂骨植骨,充填缺损,用螺钉或钢针固定,6~8周后可取消外固定支架。

(2)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作桡骨远端截骨矫正畸形,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做尺骨小头切除,既有畸形,又有旋转活动受限,既矫正畸形,又做尺骨小头切除。

4、术后处理:(1)预防感染,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

同时对症支持治疗。

(2)观察指端感觉,血循运动。

(3)早期进行手指屈伸活动,4至6周去除外固定,可逐渐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