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奥数知识点:中位数
初中数学考点中位数与众数的求解技巧
初中数学考点中位数与众数的求解技巧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中位数和众数是两个重要的统计量。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求解技巧,对于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则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接下来,我们分别探讨一下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技巧。
对于中位数的求解,关键在于正确地排列数据。
如果数据本身是有序的,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但如果数据是无序的,就需要我们先进行排序。
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等,但对于初中阶段,我们通常采用手工排序的方法,也就是依次比较相邻的数据,将较大或较小的数据交换位置,逐步将数据排列整齐。
例如,有一组数据:12,8,15,20,10。
我们先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列:8,10,12,15,20。
由于数据个数是 5 个,为奇数,所以中间的数 12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再看另一组数据:18,16,22,15,20,19。
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列:15,16,18,19,20,22。
数据个数是 6 个,为偶数,中间的两个数是 18 和 19,那么中位数就是(18 + 19)÷ 2 = 185。
在求解中位数时,还要特别注意数据中是否有重复的数。
如果有重复的数,排序时也要将它们考虑进去。
接下来谈谈众数的求解技巧。
众数的求解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直观,只需要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
比如,一组数据:5,6,5,7,5,8。
其中 5 出现了 3 次,而其他数都只出现了 1 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就是 5。
但有时一组数据可能会有多个众数。
比如:2,2,3,3,4,4,这组数据中 2、3、4 出现的次数相同,都是 2 次,那么 2、3、4 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与中位数有关的知识点总结
与中位数有关的知识点总结一、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中间的那个值,将数据集合分成一半以上和一半以下的两部分。
对于一个偶数个数的数据集合,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对于一个奇数个数的数据集合,中位数是中间那个数。
例如,对于数据集合{3, 6, 9, 12, 15},中位数是9;对于数据集合{5, 8, 12, 15},中位数是10。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按大小排列数据,找到中间的值;另一种是利用统计学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来求得中位数。
对于小数据集合,我们可以简单地按大小排列数据并找到中位数;对于大数据集合,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中位数。
二、中位数的应用和意义中位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特别是在人口统计、薪资水平和财富分配等方面。
在人口统计中,中位数可以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如人口的年龄分布、家庭的收入水平等;在薪资水平方面,中位数可以反映一个行业或区域的薪资中间值,帮助人们了解薪资的分布情况;在财富分配方面,中位数可以显示财富的中间值,帮助人们了解财富的分配情况。
三、中位数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中位数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描述性统计中,中位数被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在推断性统计中,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集中趋势,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在数据分析中,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总之,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分割了数据集合为一半以上和一半以下的两部分。
中位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位数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怎样找中位数介绍
怎样找中位数中位数是在一列顺序的数里的正中的位置。
中位数中位数是在一列顺序排列的数的 "正中" 。
怎样找中位数要找中位数,把数按大小次序排列,然后找正中位置。
例子:求12、3 和 5的中位数顺序排列:3、5、12正中的位置是 5,所以中位数是 5。
例子:3、13、7、5、21、23、39、23、40、23、14、12、56、23、29顺序排列:3、5、7, 12, 13, 14, 21, 23, 23, 23, 23, 29, 39, 40, 56有 十五 个数。
正中位置是第八个:3、5、7、12、 13、14、21、23、23、23、23、29、 39、40、56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23。
(重复的数对此并没有影响。
)正中有两个数若数的数目是双数,情形便有些不同。
在这情况下我们要找正中的一对 数,然后找在它们 中间一半的值,就是把两个数加起来再除以二。
例子:3, 13, 7、5、21、23、23、40、23、14、12、56、23、29顺序排列是这样:3、5、7、12、13、14、21、23、23、23、23、29、40、56有十四 个数,我们没有一个数在正中,我们有 一对:3、5、7、12、13、14、21、23、23、23、23、29、40、56正中的数是 21 和 23。
要计算它们中间一半的值,把它们加起来再除以二:21 + 23 = 44then 44 ÷ 2 = 22所以中位数 是 22。
(注意:22 不在这组数里。
但这没关系,因为一半的数比 22 小,一半比 22 大。
)该你了Array正中在哪里?这样可以找到正中的位置:数数有几个数,加 1,再除以 2例子:有45个数45 加 1 是 46,再除以 2,得到 23所以中位数是顺序排列的数的第 23 个数。
例子:有 66 个数66 加 1 是67,除以 2,得到 33.533又二分之一? 就是说第 33 和 第 34 个数是正中的两个数。
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
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在统计学中,中位数和众数是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集中程度的指标。
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可以代表数据的中心位置。
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
本文将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一、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具体步骤如下:1. 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 如果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即为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3. 如果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中位数 = (第n/2项 + 第n/2+1项) / 2 ,其中n为数据量。
举例:假设有一组数据为:3, 9, 2, 7, 5。
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为:2, 3, 5, 7, 9。
由于数据量为奇数,所以中位数为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中位数为5。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简单直观,能够较好地反映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二、众数的计算方法众数的计算方法略显复杂,具体步骤如下:1. 统计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出现的次数。
2. 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3. 如果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只有一个,则该数值即为众数。
4. 如果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有多个,则这些数值都是众数。
举例:假设有一组数据为:3, 9, 2, 7, 5, 5, 7, 7。
统计各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为:2出现1次,3出现1次,5出现2次,7出现3次,9出现1次。
由于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为7且出现次数为3次,所以众数为7。
众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常用于描述离散型数据的分布特征。
三、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中位数和众数作为统计学中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薪资分析:在薪资分析中,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某个职位、行业或地区的薪资水平,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
2. 数据挖掘:在数据挖掘领域,众数常被用来发现数据集中的热点,如消费者偏好、热门商品等,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数学中位数知识点归纳
数学中位数知识点归纳数学中位数知识点归纳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都是统计学名词,中位数的作用与算术平均数相近。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用Me表示。
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 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
(注意:中位数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而众数必定在该组数据)作用在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正态分布数列中,中位数就等于算术平均数。
在数列中出现了极端变量值的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为代表值要比用算术平均数更好,因为中位数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如果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中间水平,当然也应该用中位数。
在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可结合使用中位数。
意义1、意义:反映了一组数的一般情况。
从中位数的定义可知,所研究的数据中有一半小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
2、中位数的优缺点: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中位数的'值。
4、中位数也可表述为第50百分位数,二者等价。
5、直观印象描述:一半比“我”小,一半比“我”大。
计算方法1.求中位数,首先要先进行数据的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来求。
排序时,相同的数字不能省略)。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2、3、4、5、6、7 中位数:中间的两个数相加后除2=(4+5)/2=4.5在物价涨幅攀升的时候,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职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只提供一个“平均数”让人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
一个平均数会掩盖很多的问题,不久前网友还创作了这样的打油诗:“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
初一数学平均数与中位数
初一数学平均数与中位数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平均数和中位数则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概念。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一数学中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一、平均数平均数是最常见的统计指标之一,它代表着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列:10, 12, 18, 15, 20,我们可以计算这组数的平均数。
(10 + 12 + 18 + 15 + 20) ÷ 5 = 15.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5。
平均数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考试成绩的统计中,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个班级或学校的平均水平,有助于我们评估个人的学习成绩。
此外,在商业领域,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总收入的平均值,从而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它将数据集划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为了计算中位数,首先需要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找出中间的数。
如果数据集中的个数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如果是偶数个数,那么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2, 3, 5, 6, 8, 10。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数据集为:2, 3, 5, 6, 8, 10。
因此,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
中位数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统计年龄的分布时,中位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整个群体的年龄分布情况。
此外,中位数也常用于分析收入水平,通过比较中位数和平均数,我们可以判断收入分布的偏斜程度。
三、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比较平均数和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虽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们对数据的分布特征有不同的反映。
平均数对极端值的影响比较大,而中位数则相对稳定。
当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值时,用平均数进行分析可能会产生误导。
而中位数则受异常值的影响较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数据集的中间水平。
例如,假设一个班级有9名学生,除了一个升入高年级的学生成绩为90分外,其余学生的成绩都在70-80分之间。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
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如:1,2,3,3,4,6,6,7,8的众数是3和6。
中位数,把所有的同类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中间那个数据就是这群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那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这群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Mode)是统计学名词,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修正定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
用M表示。
理性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
中位数(又称中值,英语:Median),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中位数是指数据集中的中间值,也叫中间值。
一个数据的中位数说明了该数据的典型特征。
有了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将一组数据分为几类,从而把比较集中的一类作为计算中位数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数列中连续几个数字都是它的中位数,就可以说这个数列是收敛的;如果连续几个数都是它的众数,就可以说这个数列是发散的。
众数和中位数都可以用来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一、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数列,即所有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数(即中位数)的值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如果把所有数字都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数也就是中位数,它位于平均数和中位数之间。
例:把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整理好,平均分为a和b两组,计算出a组和b组的中位数。
分析: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两个数分别是a和b,这两个数是所有数据的平均数。
所以a组中的中间两个数字就是a组的中位数。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如果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之和都位于中位数附近,那么这一组数据就是收敛的;如果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之和都位于中位数附近,那么这一组数据就是发散的。
如果我们将数据按大小排序,那么我们看到的是收敛的序列和发散的序列。
举个例子,小明在考试中数学考了98分,语文考了95分,小东数学考了98分,小明和小东的语文成绩都是100分,数学成绩是两位数;小明和小东的语文成绩都是90分。
三、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它是对一组数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并求出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后所得的平均数。
例如,计算全班50名同学平均成绩,计算结果是平均每门功课成绩为62分,可以认为这个班的数学成绩是比较平均的。
平均数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水平的人之间的差别。
例如,把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平均成绩和全班平均成绩相比,可以认为这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全班平均成绩高。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中数值大小的变化情况。
但是它不能表示数值之间的变化关系,例如把100个人的成绩加起来求平均值,得到结果是100/20=1,这说明每个人的成绩相差不大。
【例题与讲解】中位数与众数
中位数与众数1.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它可以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以是这组数据外的数.在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其步骤为:(1)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找到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谈重点确定中位数求中位数时,一定要先按大小顺序将数据排列,再找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正中间的数是中位数.【例1-1】求下列数据的中位数.(1)2,3,14,16,7,8,10,11,13;(2)11,9,7,5,3,1,10,14.分析: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既可以由小到大排列,也可以由大到小排列,结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如果是奇数,则为最中间一个数据的值.解:(1)将已知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2,3,7,8,10,11,13,14,16.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0.(2)将已知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1,3,5,7,9,10,11,14.∵中间的两个数是7和9,它们的平均数是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例1-2】求数据6,5,4,7,8,10,3的中位数.一般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若几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当所有的数出现的次数一样多时,无众数.辩误区区分众数与次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而不是该数据出现的次数.【例2-1】某商店有200 L,215 L,185 L,180 L四种型号的冰箱,一段时间内共销售58台,其中四个型号分别售6台,30台,14台,8台,在研究电冰箱出售情况时,商店经理关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他关心的是什么分析:销售量的多少是商店经理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中平均数不再是考查的主要对象,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15 L,说明这种型号的电冰箱销量最好,这才是商店经理最为关心的.解:商店经理不关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他关心的是众数,也就是哪种型号的电冰箱销量最好.【例2-2】求数据6,-2,0,6,6,-3,6,2的众数.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又具有不同的统计意义.平均数是反映个体的平均水平,从个体的平均水平能估计总体状况.因而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众数反映各数据出现的次数,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例3】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1)(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解:(1)平均数:260(件),中位数:240(件),众数:240(件).(2)不合理.因为表中数据显示,每月能完成260件的人数一共是4人,还有11人不能达到此定额,尽管260是平均数,但不利于调动多数员工的积极性.因为240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定额,故定额为240较为合理.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1)应用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但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大值或极小值时,平均数将不能准确表示数据的集中情况.(2)应用中位数时,计算较简单,不会受到极大值或极小值存在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3)应用众数,某些情况下,人们最关心、最重视的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种情况下,应用众数简单而且能够直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点评:求中位数应注意的几点:(1)求中位数时需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2)当数据有奇数个时,中位数就是排序后最中间位置上的数;当数据有偶数个时,中位数就是排序后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3)当数据分组排列时,应按数据总个数求中位数,而不能按小组数求中位数.【例4】三个生产日光灯管的厂家在广告中宣称,他们生产的日光灯管在正常情况下,灯管的使用寿命为12个月.工商部门为了检查他们宣传的真实性,从三个厂家各抽取11只日光灯管进行检测,灯管的使用寿命(单位:月)如下:位数、众数)进行宣传(2)如果三种产品的售价一样,作为顾客的你会选购哪个厂家的产品请说明理由.解:(1)甲厂的广告利用了统计中的平均数.乙厂的广告利用了统计中的众数.丙厂的广告利用了统计中的中位数.(2)选购甲厂的产品.理由是甲厂生产的灯管的使用寿命的平均数能较真实地反映灯管的使用寿命.或选用丙厂的产品.理由是丙厂生产的灯管的使用寿命有一半以上超过12个月.。
初中中位数教案
初中中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定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定义及求法2. 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位数的定义,求中位数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猜测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引发学生对中位数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讲解求中位数的方法:先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来确定中位数。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位置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案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中位数来解决问题。
如:某班级举行一次数学考试,考试成绩如下:85, 90, 78, 88, 82, 80, 76, 84, 92, 89。
请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让学生思考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成绩等数据,并用中位数来描述这些数据的集中趋势。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位数的定义及求法,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中位数时,要确保数据的排序。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家庭用电量、月均收入等。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并在日记中记录。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中位数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计算中位数的公式
计算中位数的公式
中位数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将一组数按照大
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如何计算中位数可能是一些学生们比
较头痛的问题,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中位数的公式,就能够解决这
个问题。
计算中位数的公式极其简单,只要明确以下两点就可以轻松搞定:
1. 了解中位数的定义,清楚地知道它所处的位置。
2. 对整组数进行排序。
接下来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中位数的公式:
假设我们要求的中位数是n个数中的第m个数,那么我们需要按
照数值大小对所有n个数进行排序,就会得到一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中位数:
如果n为奇数,则中位数为第(n+1)/2 个数;
如果n为偶数,则中位数为第n/2个数和第(n/2+1)个数的平均数。
例如,在一组10个数中,我们要求的中位数为第5个数,首先我
们需要对这10个数进行排序。
如果序列为:1, 2, 3, 4, 5, 6, 7, 8, 9, 10,那么中位数为第5个数,即5;如果序列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那么中位数为第6个数和第7个数的平均值,即
(5+6)/2=5.5。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要求的中位数在整个数列中的位置比较靠前或比较靠后时,建议使用其他的方法求解。
例如,如果要求的是前三分之一的中位数,我们可以将所有数按照大小排序后,取前三分之一的最大值即可。
总的来说,计算中位数的公式十分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学习和应用中,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中位数的概念,熟悉中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有用的工具之一。
《中位数和众数》 知识清单
《中位数和众数》知识清单一、中位数1、定义中位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为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偶数个,则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比如说,有一组数据 1,2,3,4,5。
这组数据有 5 个数字,是奇数个,那么中间的数字 3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再比如,有一组数据 1,2,3,4,5,6。
这组数据有 6 个数字,是偶数个,那么中间的两个数字 3 和 4 的平均数,也就是(3 + 4)÷ 2= 35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计算方法(1)将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2)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那么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中位数的特点(1)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也就是说,即使数据中有个别非常大或者非常小的值,中位数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
例如,有一组数据1,2,3,4,100。
其中100 是一个极端大的值,但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依然是 3。
(2)中位数能反映数据的中等水平。
当我们想了解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时,中位数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4、中位数的应用(1)在收入水平调查中,中位数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收入情况,而不是被少数高收入者拉高平均水平。
(2)在学生成绩分析中,中位数能帮助老师了解班级成绩的中等水平,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教学策略。
二、众数1、定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例如,有一组数据 1,2,2,3,3,3,4。
在这组数据中,数字 3出现的次数最多,为 3 次,所以 3 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的特点(1)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如果有多个数值出现的次数相同且都是最多的,那么这些数值都是众数。
比如,一组数据 1,2,2,3,3,4,4,那么 2、3、4 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可以不存在。
当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都相同,或者没有任何一个数值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数值时,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中位数
第二节中位数要点精讲一、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二、中位数的特点1.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2.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3.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4.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5.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相关链接中位数,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则中位数不唯一,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典型解析1.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A.180,160 B.160,180 C.160,160 D.180,180【答案】A.【解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80,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80.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120,120,140,140,140,160,160,160,160,160,160,180,180,180,180,180,180,180,200,200,∴中位数是第10和11个平均数,它们都是160,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60.故选A.中考案例1.(2012广东肇庆)下列数据3,2,3,4,5,2,2的中位数是()A.5 B.4 C.3 D.2【答案】C.【解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2,2,2,3,3,4,5,∴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4个数,为:3.故选C.针对训练1.为了参加中学生篮球运动会,某校篮球队准备购买10双运动鞋,经统计10双运动鞋的尺码(cm)如下表所示:A.25.5 cm 26 cm B.26 cm 25.5 cm C.26 cm 26 cm D.25.5 cm 25.5 cm2.九(2)班“环保小组”的5位同学在一次活动中捡废弃塑料袋的个数分别为:4,6,8,16,1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16,16 B.10,16 C.8,8 D.8,163.为参加2012年“河源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小峰同学进行了刻苦训练,在投掷实心球时,测得5次投掷的成绩(单位:m)为:8、8.5、9、8.5、9.2.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依次是【】A.8.64,9 B.8.5,9 C.8.5,8.75 D.8.5,8.5 4.一组数据6、8、7、8、10、9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7和8 B.8和7 C.8和8 D.8和95.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成绩(单位:环)记录如下:8,9,8,7,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8,8 B.8.4,8 C.8.4,8.4 D.8,8.46.爱华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本地区几棵古树的生长年代,记录数据如下(单位:年):200,240,220,200,2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200 B.210 C.220 D.2407.702班某兴趣小组有7名成员,他们的年龄(单位:岁)分别为:12,13,13,14,12,13,15,则他们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13,14 B.14,13 C.13,13.5 D.13,138.永州市5月下旬11天中日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日期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最高气温(℃)22 22 20 23 22 25 27 30 26 24 27则这11天永州市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22,25B .22,24C .23,24D .23,25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5.5 cm ,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5.5 cm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这组10个数据的中位数是第5,6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5,6个数据都是25.5 cm ,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5.5 cm . 故选B .2.【答案】D【解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是第5个数为:8.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6,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6.故选D .3.【答案】D【解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8.5,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8.5.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8、8.5、8.5、9、9.2,∴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个数为:8.5.故选D .4.【答案】C【解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6,7,8,8,9,10,∴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4个数的平均数,为(8+8)÷2=8.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8,∴这组数据的众数为.故选C .5.【答案】B【解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8,9,8,7,10的平均数为:15×(8+9+8+7+10)=8.4.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7,8,8,9,10,∴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个数为:8.故选B .6.【答案】B【解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200、200、210、220、240,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是210,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10.故选B .7.【答案】D【解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3,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3.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12,12,13,13,13,14,15,∴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4个数为:13.故选 D .8.【答案】B【解析】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2,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2.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20,22,22,22,23,24,25,26,27,27,30,∴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6个数为:24.故选B .扩展知识设连续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为F(X),那么满足条件P(X≤m)=F(m)=1/2的数称为X或分布F的中位数.对于一组有限个数的数据来说,它们的中位数是这样的一种数:这群数据里的一半的数据比它大,而另外一半数据比它小.计算有限个数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同类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中间那个数据就是这群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那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这群数据的中位数.。
初中数学 什么是中位数 如何计算中位数
初中数学什么是中位数如何计算中位数中位数(Median)是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指标,常用于初中数学中分析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是将数据集中的所有数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找出中间位置的数值,即将数据集分为两部分的数值。
本文将介绍中位数的概念,并详细说明如何计算中位数。
计算中位数的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
收集需要计算中位数的数据集,可以是数量、属性或特征的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排序数据。
将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
可以从小到大排序或从大到小排序。
3. 确定中位数位置。
根据数据集的个数确定中位数的位置。
如果数据集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即为排序后的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集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4. 计算中位数。
根据中位数的位置,找到对应的数值,即为中位数。
例如,假设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成绩数据集,要计算成绩的中位数,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集。
2. 将数据集中的所有成绩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
3. 统计数据集中的成绩个数,得到个数值。
4. 根据个数值确定中位数的位置。
如果个数值为奇数,中位数即为排序后的中间位置的成绩;如果个数值为偶数,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两个成绩的平均值。
例如,数据集中的成绩为[60, 70, 80, 85, 90, 95],共有6个学生,个数值为偶数,中位数为(80+85)/2=82.5。
因此,数据集的中位数为82.5分。
在计算中位数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中位数的计算准确无误。
2. 数据集的大小:中位数适用于各种数据集的计算,但当数据集较小或存在异常值时,中位数可能更能反映数据的整体特征。
3. 排序:计算中位数前,需要按照大小顺序对数据进行排序。
4. 奇偶个数:根据数据集的个数确定中位数的位置,并根据奇偶性确定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中位数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指标。
算中位数的公式
算中位数的公式中位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可以用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对于一个有序的数列,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有序数列中的中间值;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计算中位数的公式。
1. 对于一个有序的数列,首先需要确定数据的个数,记作n。
2. 如果n为奇数,那么中位数的位置就是(n+1)/2,即数列中第(n+1)/2个数就是中位数。
3. 如果n为偶数,那么中位数的位置就是n/2和(n+2)/2,即数列中第n/2和(n+2)/2个数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一组数据:2, 4, 6, 8, 10。
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有序数列:2, 4, 6, 8, 10。
数据个数n 为5,为奇数,所以中位数的位置为(5+1)/2=3。
在有序数列中,第3个数就是中位数,即6。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组数据:1, 3, 5, 7, 9, 11。
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有序数列:1, 3, 5, 7, 9, 11。
数据个数n 为6,为偶数,所以中位数的位置为6/2=3和(6+2)/2=4。
在有序数列中,第3个数和第4个数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即(5+7)/2=6。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计算中位数的公式是十分简单的,只需要将数据进行排序并确定数据个数,然后根据奇偶情况找到中位数的位置,最后计算得出中位数即可。
中位数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它可以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特别适用于有异常值的数据集。
在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学等领域,中位数都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描述方法。
总结一下,计算中位数的公式是根据数据个数的奇偶情况,找出中位数的位置,并计算得出中位数的值。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中位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中位数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中位数知识点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位数知识点的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用Me 表示。
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
(注意:中位数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而众数必定在该组数据)作用在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正态分布数列中,中位数就等于算术平均数。
在数列中出现了极端变量值的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为代表值要比用算术平均数更好,因为中位数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如果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中间水平,当然也应该用中位数。
在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可结合使用中位数。
意义1、意义:反映了一组数的一般情况。
从中位数的定义可知,所研究的数据中有一半小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
2、中位数的优缺点: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中位数的值。
4、中位数也可表述为第50百分位数,二者等价。
5、直观印象描述:一半比“我”小,一半比“我”大。
计算方法1.求中位数,首先要先进行数据的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来求。
排序时,相同的数字不能省略)。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2、3、4、5、6、7 中位数:中间的两个数相加后除2=(4+5)/2=4.5在物价涨幅攀升的时候,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职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中位数计算规则
中位数计算规则一、什么是中位数呢?中位数呀,就像是一组数据里的那个中间小卫士。
想象一下,你有一堆数字站成一排,中位数就是站在最中间的那个数字哦。
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呢,那这个中位数就特别好找啦,直接找到正中间的那个数就行。
比如说1、3、5、7、9这组数据,5就是中位数啦,是不是超级简单?但要是数据个数是偶数呢,就稍微有点小麻烦啦。
这时候呀,就得把中间的两个数找出来,然后求这两个数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是中位数啦。
像2、4、6、8这组数据,中间的4和6求平均,(4 + 6)÷2 = 5,5就是中位数喽。
二、中位数的作用可不小呢。
它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哦。
就好比是一个班级里同学们的考试成绩,如果知道了中位数,就能大概知道这个班级成绩的中间水平啦。
不像平均数,有时候会被一些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数字影响。
比如说有个班级里大部分同学成绩都在70 - 80分之间,但是有一个学霸考了100分,要是看平均数的话,可能就会被这个100分拉高,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大部分同学的真实水平。
但是中位数就不一样啦,它不管那些极端的数字,只关心中间的情况。
所以在很多统计分析里,中位数都很有用呢。
三、实际计算中位数的步骤。
1. 先把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
这就像是给一群小朋友按照身高排队一样,必须整整齐齐的。
比如说我们有一组数据12、5、9、18、3,那我们先把它排好序,就变成3、5、9、12、18啦。
2. 然后看看数据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如果是奇数个,就直接取中间的那个数。
像上面这组排好序的数据,一共5个数字,中间的数字9就是中位数啦。
3. 如果是偶数个数据呢,就把中间的两个数找出来,求它们的平均数。
比如说我们有2、4、6、8这组数据,排好序后还是它本身,中间的两个数是4和6,那中位数就是(4 + 6)÷2 = 5啦。
中位数的计算其实很有趣,也很实用呢。
只要按照这些规则来,就不会出错啦。
【初中数学】上海初中数学中位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上海初中数学中位数知识点归纳【—上海中位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都是统计学名词,中位数的作用与算术平均数相近。
中位数就是所指将统计数据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出来,构成一个数列,处在变量数列中间边线的变量值就称作中位数,用me则表示。
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在中间边线的变量值即为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在中间边线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
(特别注意:中位数和众数相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与数据中。
而众数必定在该组数据)作用在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正态分布数列中,中位数就等同于算术平均数。
在数列中发生了极端变量值的情况下,用中位数做为代表平方根要用算术平均数更好,因为中位数不受到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如果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反映中间水平,当然也必须用中位数。
在统计数据的处置和分析时,可以融合采用中位数。
意义1、意义:充分反映了一组数的通常情况。
从中位数的定义所述,所研究的数据中存有一半大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
2、中位数的优缺点: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必须成正比,由此可以估算中位数的值。
4、中位数也可表述为第50百分位数,二者等价。
5、直观印象叙述:一半比“我”大,一半比“我”小。
计算方法1.谋中位数,首先必须先展开数据的排序(从小到大),然后排序中位数的序号,分后数据为奇数与偶数两种xi。
排序时,相同的数字无法省略)。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就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挑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2、3、4、5、6、7中位数:中间的两个数相加后除2=(4+5)/2=4.5在物价涨幅飙升的时候,适度提升企业卸任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校职工的工资,有助于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只提供更多一个“平均数”使人心里总是有点不勤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奥数知识点:中位数
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用Me表示。
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
(注意:中位数和众数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而众数必定在该组数据)
作用
在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正态分布数列中,中位数就等于算术平均数。
在数列中出现了极端变量值的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为代表值要比用算术平均数更好,因为中位数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如果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中间水平,当然也应该用中位数。
在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可结合使用中位数。
意义
1、意义:反映了一组数的一般情况。
从中位数的定义可知,所研究的数据中有一半小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
2、中位数的优缺点: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能够估计中位数的值。
4、中位数也可表述为第50百分位数,二者等价。
5、直观印象描述:一半比“我”小,一半比“我”大。
计算方法
1.求中位数,首先要先实行数据的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来求。
排序时,相同的数字不能省略)。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2、3、4、5、6、7 中位数:中间的两个数相加后除
2=(4+5)/2=4.5
在物价涨幅攀升的时候,适当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职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升生活质量。
但是,只提供一个“平均数”让人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
一个平均数会掩盖很多的问题,不久前网友还创作了这样的打油诗:“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
”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平均数”的错,也不是统计学的错,统计学中有现成解决的办法,就是计算“中位数”。
所谓“中位数”,以一个51人的企业为例,把所有人员年收入从大到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位,即第26位的年收入就是这家企业年收入的中位数。
打油诗里的“张村”个人财产中位数就是“零”。
这个时候平均数不能说明的问题,中位数就说清楚了。
注意:是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不是随意乱排。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
若是偶数数据,中位数就是这组数据中间两数的平均数。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