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下课啦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3. 培养学生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在课间休息时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4.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习惯,让他们知道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教学内容1. 下课啦的概念2. 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3. 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4. 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图片、PPT等2. 学具:书包、课桌、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下课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讲解:讲解下课啦的意义,让学生知道下课啦后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3. 演示:演示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4. 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下课时间判断的理解。
5. 讨论:让学生讨论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6. 练习:让学生练习整理书包、整理课桌,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下课啦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下课啦2. 内容:下课啦的概念、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练习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2. 让学生在家中练习整理书包、整理课桌,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2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图片和情境的呈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从而达到巩固上下位置关系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上下位置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位置概念,但对上下位置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上下位置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的关系。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卡片,展示上下位置的情境。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或小玩具,用于操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教室、公园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教师展示一张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公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教师提问:“请找出图片中的小鸟和小树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了教案5篇例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了教案5篇例文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了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明。
有信心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准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
(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帮助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讨论)2、汇报交流算法。
3、同学们真聪明,也非常的有爱心,用自己的学具帮助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真不简单。
4、巩固练习:书本练习十第1题57-3= 99-6= 89-7=65-4= 48-5= 26-2=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算法。
8、练习:(书本练习十二第2题)30-10= 50-20= 76-40=38-10= 57-20= 95-70=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生: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滑梯。
师:对,大家都在做不同的活动。
那么我们今天的活动就是比一比,XXX看谁高。
我这里有两个瓶子,形状相同,但是高矮不同。
请你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瓶子更高一些。
活动二、小组比一比师:好了,现在我们来分小组进行比一比。
每组有两个绳子,长度不同。
请你们比较一下,哪个绳子更长一些。
但是注意,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哦。
活动三、数数比一比师:最后一个活动是比XXX。
我这里有两条绳子,长度相同,但是形状不同。
请你们来比较一下,哪个绳子的路更长一些。
但是这次比较有点难哦,需要用数数的方法才能得出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但是,在活动设计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在更多的情境下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师:对,他们走的路线不同,那么我们来比一比,谁走的路长。
怎么比呢?你们有什么想法?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那可不行,因为路有弯曲,用尺子量不准确。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生:用步数数。
师:对,可以用步数数。
那我们来试试,我给你们两个同学一把计步器,你们可以用计步器数一下,看谁走的XXX。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走路的步子大小不一样,这样比较还准确吗?生:不准确。
师:对,所以我们要用相同的步子去比较。
那我们怎么做呢?你们有什么想法?生:用同一双鞋子走路。
师:好主意!用同一双鞋子走路,这样步子大小就一样了。
那现在我们来试试,看看谁走的XXX。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在比较路长时,要用相同的步子去比较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XXX和XXX走了不同的路线,一个是凸字形,一个是Z字形。
他们谁走的路线更长呢?请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够正确回答。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下课的时间,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下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认识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的顺序,知道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3.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认识下课的时间:教师讲解下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3. 认识时间的顺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4.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纪律。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内容:认识下课的时间、时间的顺序、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3.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4.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下课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我们周围的数》中的“认识时间”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钟表的认识,理解“下课啦”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下课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下课啦”的含义。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表、实体钟表、PPT。
学具:学生自己的手表或钟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课程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而引出“下课啦”的概念。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的构成,讲解小时、分钟的认识和转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现在是3点,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转换、“下课啦”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钟表,标出现在的时刻。
2. 请计算:如果上课时间是9点,下课时间是几点?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钟表。
2. 下课时间是9点4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交通高峰期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2下课啦(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2下课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下课规则,知道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3.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下课规则的学习。
2. 课间休息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3.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4.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下课规则,知道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下课后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下课规则,让学生了解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在课间休息时做到自我管理和遵守纪律。
5. 全班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总结。
6. 课后实践:布置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进行自我管理和遵守纪律的实践任务。
六、板书设计1. 下课啦2. 副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23. 内容:下课规则、自我管理、遵守纪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出自己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 让学生设计一个课间休息时的自我管理计划。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下课规则,知道了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同时,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他们在讨论和分享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及时回教室、大声喧哗等。
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遵守纪律的教育,以确保他们在课间休息时能够做到自律。
2.2.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2节“下课啦”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下课啦”,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时间的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下课的信号,知道下课时间,并能够表达下课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下课的信号,知道下课的时间。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能够表达下课的时间。
3.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下课的信号,能够表达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知道下课的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钟表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课堂情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讲。
当教师发出“下课啦”的信号时,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2. 讲解知识点:通过课件、挂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下课的信号,知道下课的时间。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让学生理解下课的时间如何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下课时间方面的理解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间下课信号下课时间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下课的信号和时间。
2. 请学生列出自己知道的下课时间,并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下节课,我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下课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英语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我选择了模拟课堂情景的方式引入新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下课的信号,并理解下课的时间。
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
《下课啦》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高矮和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有长有短)。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长短的正确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借助其他参照物来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教具准备: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比较的“多、少”)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生:老师多!生:学生多!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下课音乐声响起)孩子们,下课铃声响了,你会做些什么?生:拍球、跳绳……师:孩子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现在咱们一起去看看淘气、笑笑他们下课在干什么?(出示情境图)(板书课题:下课啦)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
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长短。
3、同桌比较绳子。
4、指导学生完成第 21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_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下课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材分析】“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因此,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
教科书呈现了操场上的一些场景,根据情境图设置了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
“谁高?谁矮?”是让学生体会比较高矮时需要站在同一起点才行,“谁长,谁短?”是在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长短比较,如两端对齐,拉直后再比较。
“谁走的路长?”是结合学生走石板路这一情境,使学生知道在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中间是不是直的,从而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材在编排上层层递进,不断地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比较方法和体验。
例如:“谁高、谁矮?”从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到不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谁长谁短?不在同一起点下的2根绳子长短问题的比较,突出了不在同一起点下具体比较方法的运用。
“谁走的路长?"在同一起点同一终点,但又很难通过观察进行直接比较,需要借助数数的的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
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
让学生去探索。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下课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培养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
2. 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与时间管理。
3.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课间活动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课间活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课间活动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课间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课间活动更加有趣、有益。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好处。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间活动心得,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3. 课间活动的合理安排4.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排表。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安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最新5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高兴吗?(高兴)(播放课件,板书课题)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1千克,你们觉得呢?(比1千克重)师:为什么?(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1千克重。
)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学生自由发言)师:对了,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师: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吗?(播放课件展示)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请小朋友再估一估。
(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摆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个苹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 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
(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
)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师:服务员告诉我们:1个汉堡可以换2个鸡翅,1个鸡翅可以换3个冰淇凌,那么1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冰淇凌?(让学生直接抢答) 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你能数学语言来表述吗?让学生重点说说列式的意义,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上下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上下位置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喜欢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际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3.交流互动法: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实际情境。
2.教学图片:准备一些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教学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上面”、“下面”等。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下课啦》教学反思 1陈佳丽用“心”设计《下课啦》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的相对性。
在本节课中,我用“心”设计,以米奇老鼠为主线,通过三关闯关挑战依次从高矮、长短、数格子三方面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回顾本节课,我完成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件准备比较精心。
我改变原来的主题图单纯从踮脚的角度来判断比高矮公平与否,而通过选取班里的三组孩子两两比较的图片,一组有人踮脚、一组一个孩子站在讲台上,一组是有一个孩子坐着。
通过这三个典型的错例,前两个强化孩子比高矮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的认识,最后一个强调比高矮要站直。
这三个例子通过让孩子们小组讨论比较的公平性,让孩子对高矮的比较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模块分明,设计比较合理。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完成米奇提出的闯关挑战来让孩子完成对重点内容的认识、掌握。
接着,通过帮米奇解决难题来当堂检测孩子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与否。
最后,通过孩子小结后独立完成当堂训练题目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设制认知冲突,保持学生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多次设制认识冲突。
比如,在让一组学生上台比高矮后,再让其中高的孩子跟老师比,随后马上抛出问题:为什么这个(相对比较高)孩子一下子是高的,一下子又是矮的?让孩子时刻保持兴趣,同时也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四、善于让孩子在对比中发现比高矮、长短的相对性。
在本节课中,我多次强调比较的相对性,突出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可能也不同,并且通过板书、让孩子重复说的方式,明白表达比较的结果时,前面一定要加上谁比谁。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梯度。
在本节课里,无论是课堂上的当堂检测题,还是小结后孩子们独立完成的分层作业,我都是遵循着层层递进,让优等生吃饱,同时照顾成绩相对退后孩子的原则,尽量让练习的层次感更加鲜明一些。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下课啦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下课时间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2.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3. 通过下课活动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下课时间,学会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2. 学习下课活动的安排和整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下课时间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合理地安排和利用下课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下课时间表、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下课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对下课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讲解下课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说出下课时间。
3.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时钟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下课时间的流逝,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4. 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下课活动的安排和整理,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利用下课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下课啦2. 板书内容:下课时间的概念、下课活动的安排和整理、时间管理能力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下家中的一些日常活动的时间,如晚饭时间、洗漱时间等,并尝试用时钟模型进行展示。
2. 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一天中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下课时间的概念,并培养了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具和学具的使用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3.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安全知识2. 课间活动的有序、文明、安全进行3. 课间活动中的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4. 课间活动的自我管理与良好习惯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自我管理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间活动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课间活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课间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5.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安全的短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内容包括:课间活动安全注意事项、自我保护方法、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前面学习了比较物体大小、多少,是通过直观的判断进行比较。
不会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没有抽象的思维训练。
没有学习过比较的方法。
本节课是在比较大小、多少之后的第二次比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抽象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一、“师生魔术表演活动”导入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为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师:请XXX同学到前面来,其他人转过身去,闭上眼睛。
(此时教师站在讲台下,学生站在讲台上老师的背后。
)师:请转过身来,睁大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变魔术的表演,你能总结一下比较高矮的方法吗?师:你总结的真好,可以当小老师啦。
下面小组开火车学一学老师的话吧。
火车头在哪里?生:开火车强化记忆比较的方法。
(这一情景活动的设计,想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师身高的真实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学习比较方法的需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站在同一起点,并把腿伸直才能比较高矮的办法。
将生活中的比高矮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的问题。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活动2【活动】两个人比高矮活动二、新课(一)、看“教材情境图”初步比较高矮活动(白板出示图)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课堂,他俩请大家帮助比高矮,你们肯帮吗?请看屏幕,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出两种意见。
)师:哦,一个认为头部对齐就可以比脚下,另一个认为让脚下的起点对齐比。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了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了教案一班级上册数学下课了教案1我执教的课题是《组织比赛》下面我将从备课思路,讨论主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阐述我们学校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
一、说集体备课的思路统计知识在一班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育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班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爱好,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班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舞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阅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
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班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爱好,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进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阅历,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进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进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实行以下教学方法:(一)低班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爱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下课啦》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比较”。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师: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
注意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生: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二、比较活动(一)比个子师:(出示比个子的情境图1)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人个子一样高;这样比不公平,男孩子踮起了脚尖。
师:应该怎么比?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师: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就能比了!(出示情境图2)说说你怎么比?结果怎么样?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女孩子高一些。
师:看来,比较个子高矮的时候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这样才能比较!(二)比绳子师:我们看看两个同学的跳绳吧(出示情境图)谁的跳绳更长些?说说你是怎么比的?生:把跳绳拉直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弯弯曲曲的跳绳不好比较。
师:只要拉直就够了吗?生:还要对齐之后才能比。
师:为什么要对齐?生:这样两根跳绳的起点就相同了,然后看哪根跳绳长。
师: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能比出长短了!(三)比钉子师:看看这位叔叔,要钉好这个小椅子,他应该选哪个钉子?为什么?生:应该选最长的那一根。
因为第一个钉子明显比椅子的厚度要短;第二个钉子刚好跟椅子的厚度一样长,不结实;所以第三个钉子合适。
师:好,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部分内容。
三、练习(一)说一说,谁高谁矮?——学生发言讲解(二)哪根绳子最长?——学生独立做在书上(三)想一想,说一说 1.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不能通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数学知识的呈现,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但是,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下课后的各种活动,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2.难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呈现下课后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分组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全班交流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前面学习了比较物体大小、多少,是通过直观的判断进行比较。
不会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没有抽象的思维训练。
没有学习过比较的方法。
本节课是在比较大小、多少之后的第二次比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抽象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师生魔术表演活动”导入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为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你
们想看吗?
师:请XXX同学到前面来,其他人转过身去,闭上眼睛。
(此时教师站在讲台下,学生站在讲台上老师的背后。
) 师:请转过身来,睁大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变魔术的表演,你能总结一下比较高矮的方法吗?
师:你总结的真好,可以当小老师啦。
下面小组开火车学一学老师的话吧。
火车头在哪里?
生:开火车强化记忆比较的方法。
(这一情景活动的设计,想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师身高的真实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学习比较方法的需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站在同一起点,并把腿伸直才能比较高矮的办法。
将生活中的比高矮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的问题。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
活动2【活动】两个人比高矮活动
二、新课
(一)、看“教材情境图”初步比较高矮活动(白板出示图)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课堂,他俩请大家帮助比高矮,你们肯帮吗?请看屏幕,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出两种意见。
)
师:哦,一个认为头部对齐就可以比脚下,另一个认为让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