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六国论》《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六国论》《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 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与嬴 而不助五国也___” 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至丹 以荆卿为计__,__始速祸焉__”,
2021/10/10
5
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__”,明确体现文章借 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2021/10/10

3
1.《伶官传序》开门见山,提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 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六国论》《伶官传序》 理解性默写
2021/10/10
1
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
“六国破灭, , , ”的精辟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
父, , ,以有尺寸之地”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3.《伶官传序》中通过盛和衰的对比,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推 论)。
2021/10/10
4
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 提出“六国破灭,_非兵不利__ ,_战不 善_,_弊在赂秦_”的精辟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 厥先祖父,__暴霜露_,__斩荆棘__,以 有尺寸之地”


。”
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来形容诸侯的祖辈父辈拥有“尺寸之地”的艰辛。

2.《六国论》总结前朝灭亡教训,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

《六国论》里论述六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3.苏洵《六国论》中“,”两句批评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认为这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4.苏洵的《六国论》论证严谨;开门见山指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又以问答方式补充出“”的观点,与后文分析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遥相呼应。

5.古人写文章常借古讽今。

苏洵在《六国论》中悲叹六国的形势理应对抗秦国,但“”,据此对治理国家的人提出建议:“”。

6.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7.《六国论》中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和秦国侵扰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8.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9.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

10.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齐国不曾赂秦,而最终灭亡的原因是“”。

11.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1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13.《六国论》中呼告统治者不要被别国势力胁迫的语句是:。

14.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君主如果能“,”,齐心协力对付秦国,秦国恐怕早就应付不暇了。

15.苏洵在《六国论》中用“,,,”的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

16.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

”17.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中没有赂秦的国家是因为赂秦者而灭亡的,他的理由是:“,”。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练习附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练习附答案

2023《六国论》理解性默写试题练习附教师版答案1、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合作联盟十分重要,未被秦国威势所压得不赂秦者最终也走向灭亡的原因是,。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描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但他们的子孙却不珍惜。

3、苏洵在《六国论》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贪欲更浓厚,侵略越急促的句子是,。

4、《六国论》开篇简明扼要地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

5、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六国相继灭亡,感到遗憾,进而探究原因进行反问的句子是,?6、苏洵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之言,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以地赂秦”,说明这一行为的徒劳无功,甚至有火上浇油之效的句子是,,,。

8、《六国论》中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9、《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10、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的精辟论点。

11、《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

12、苏洵在《六国论》中描述六国畏惧秦国,为了保全国家,频繁割地求和的句子是:,。

13、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不断割地求和的状况展现得淋漓尽致,得出六国破灭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句子是:,。

14、苏洵在《六国论》中回答了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却最终灭亡的原因是:。

15、苏洵在《六国论》中用齐国的灭亡告诉了我们“唇亡齿寒”的道理的句子是:,。

16、苏洵在《六国论》中展示了燕国最后被秦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17、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其战绩是,最后却落得亡国的结局,对此,作者认为赵国失败的原因是。

18、《六国论》中苏洵总结六国破亡的教训,从反面推进,若燕国,赵国,那结果还未可知。

19、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而其长远目光的表现是,。

20、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

《六国论》《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六国论》《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六国论》中的主要观点
1 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六国论》强调君臣关系的紧密性,指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君主与臣下的相互作用。
2 贤者和愚者的区别
孔子在《六国论》中探讨了贤者和愚者之间的差异,强调正直和智慧的重要性。
3 各国兴衰的原因分析
《六国论》深入剖析了各个国家兴衰的原因,提供了对历史演进的深入思考。
背景与作者:《伶官传序》
理解性默写的定义和目的
1 理解性默写的概念
理解性默写是一种测试学生理解程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没有原文材料的情况下写出自 己对内容的理解。
2 理解性默写的目的
通过理解性默写,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国论》《伶官传序》 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智慧,通过《六国论》和《伶官传序》一起探索君臣 关系、兴衰原因以及理解性默写的定义和目的。
背景与作者:《六国论》
背景
《六国论》写于春秋战国时期,讨论六个小国比较强大的原因以及各国兴衰的原因。
作者
《六国论》的作者是孔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伟大的中国思想家。
背景
《伶官传序》是刘备于三国时期撰写的,描述 了古代中国皇宫中伶官的身份和职责。
作者
《伶官传序》的作者是刘备,曹魏时期的主要 政治家之一。
《伶官传序》的主要内容
1 介绍伶官的身份和职责
《伶官传序》详细描述了伶官在古代中国皇宫中扮演的角色及其职责。
2 对伶官的赞美和评价
刘备通过《伶官传序》表达了对伶官的赞美,强调他们在皇宫中的重要作用。

(完整word版)《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完整word版)《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完整word版)《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___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骄泰必败,谦虚必盈”。

3.___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___《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安乐之所以为患者,莫过于庸人自扰。

”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得失天下皆因人事”!5.《伶官传序》借___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伶人之祸,不独在唐,亦在晋也?”6.《伶官传序》中,从“盛衰之理,皆在人事”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7.《伶官传序》中,___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一个已死,一个被杀,一个逃亡他乡。

8.《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嗟乎!人之不求自高,不追自远,何必苦苦而追之哉?”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9.《伶官传序》中,___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父命既丧,志犹未已,兴师动众,以复其国”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10.《伶官传序》中,由“兴师动众,卒复无成”和“庸人自扰,不自安其位”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得失天下皆因人事”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___在《伶官传序》中说:“人之不努力,天之不助成。

”12.《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3.《伶官传序》中,作者写______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庸人自扰,不自安其位,而况人之有志者乎?”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14.《伶官传序》中,___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吾有三箭,足以当吾所爱,一箭射天,一箭射地,一箭射吾子,吾子为吾所爱,而天地为吾有。

”15.《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人生在世,须尽其欢,莫若为乐,莫若为安,而莫若为利。

《六国论》默写答案

《六国论》默写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答案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他认为六国的最终灭亡,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兵不利,战不善”,而是弊在赂秦。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暴霜露,斩荆棘”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3.苏洵认为,那些没赂秦的国家的灭亡也跟那些赂秦的国家有关,因为他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终灭亡。

4.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终继五国迁灭”,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苏洵认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这是“用兵之效也”。

而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才招来大祸。

6.苏洵对赵国开始的战略是很赞赏的,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战绩是“二败而三胜”,但非常可惜的是“其用武而不终也”。

7.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8. 苏洵认为,如果六国国君丢掉幻想,不去取悦秦国,而是“并力西向”,那么一定会出现“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的结果。

9. 杜牧《阿房宫赋》主要借秦王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不顾百姓死活,而苏洵的《六国论》则是批评北宋王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贿赂辽国和西夏,实在是不应该。

10. 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1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3.《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1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5.(2020年新高考卷Ⅱ)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

7、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苏洵在《六国论》中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的精辟论点。

2.《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3.《六国论》中,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4.《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5.《六国论》结尾的句子“,,”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6.苏洵《六国论》“ !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7.《六国论》中,苏洵引用古人的话作为论据的句子是:,,,。

8.《六国论》中,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9.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10.“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11个字。

11.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12.《六国论》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将赂秦者与被赂者的心理进行对比,说明暴秦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句子是:,,,。

13.《六国论》中“,,,”四句作者提出假设条件,表达了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灭亡的遗憾之情。

14. 《六国论》中,指出胜负已断定,灭亡也是必然的三句是:,,。

15.《六国论》中,作者明确指出秦靠六国贿赂得到许多城邑的句子是:,,。

16.《六国论》中,通过对比,指出秦战胜而得的和六国贿赂而失的土地差距极大的句子是:,,;,,。

17.《六国论》中,强调六国国君靠频繁割地求一个晚上的安寝的句子是:,,。

18.《六国论》中,强调燕赵的国君坚守道义、不贿赂秦国的句子是:,,,。

19.《六国论》中,作者回答六国相继灭亡,全是贿赂秦国的句子是:,,。

20.苏洵《六国论》中强调燕赵力量智谋处在孤立无援的句子是:,,,。

21.《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22.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2)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2)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1、《伶官传序》中,写庄宗上战场时,请箭的方式是“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然后背箭去奋勇杀敌。

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打败敌人意气之盛的句子是: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4、《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5、《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7、《伶官传序》中,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来说明得失天下皆因人事。

8、《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满招损,谦得益。

9、《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0、《伶官传序》中,当发现有作乱的情况时,庄宗及臣子们的反应是: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 !2、《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

3、《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

4、《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5、《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

”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6、《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7、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8、《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

”9、《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10、《伶官传序》中,由“,,;,,,。

”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满招损,谦得益。

3、《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4、《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5、《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完整版)《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2)

(完整版)《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2)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1.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
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惋的基调。

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13.《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
15.《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
《伶官传序》默写答案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
在于人事。

的重视。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欧阳修在《伶官传
13.《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
15.《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1.《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XXX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

”3.XXX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XXX《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4.《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5.《伶官传序》借XXX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6.《伶官传序》中,从“,”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7.《伶官传序》中,XXX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

8.《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 !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9.《伶官传序》中,XXX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正视。

10.《伶官传序》中,由“,,;,,,”两种截然相反的成效,引出“,,?”的教训,得出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结论。

1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

XXX在《伶官传序》中说:“,。

”12.《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XXX对照的句子是:,。

13.《伶官传序》中,作者写XXXXXX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从而施展阐发他意气的强大。

14.《伶官传序》中,XXX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15.《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16.《伶官传序》中,当发现有作乱的情况时,XXX及臣子们的反应是:,,,。

17.《伶官传序》中,写庄宗上疆场时,请箭的方式是“,,”,然后背箭去奋勇杀敌。

18.《伶官传序》中,描写XXX打败敌人意气之盛的句子是:,,,,,,!19.《伶官传序》中,描写XXX赌咒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20.《伶官传序》中,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来讲明得失世界皆因人事。

3《伶官传序》情境默写25题含答案

3《伶官传序》情境默写25题含答案

《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2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


23.《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24. 在庄宗失天下过程中,从侧面表现出庄宗众叛亲离的句子是“,” ,用动作神态表现出庄宗惊慌失措的句子是“”,表现出庄宗走投无路的句子是“,”,表现出庄宗泪流满面、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25.在庄宗得天下过程中,表现庄宗在出用兵前“请矢”仪式恭敬庄重的句子是“,,,”。

2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2.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4.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5.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7、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六国论》的中心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5.《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7.《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8.《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六国论》中明确指出赂秦是导致灭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10.《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秦到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6.不赂者以赂者丧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暴霜露,斩荆棘。

9.弊在赂秦。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1.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情景式)默写大全含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

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 _____”。

7、结尾指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六国论》默写答案

《六国论》默写答案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答案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他认为六国的最终灭亡,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兵不利,战不善”,而是弊在赂秦。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暴霜露,斩荆棘”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3.苏洵认为,那些没赂秦的国家的灭亡也跟那些赂秦的国家有关,因为他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终灭亡。

4.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终继五国迁灭”,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苏洵认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这是“用兵之效也”。

而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才招来大祸。

6.苏洵对赵国开始的战略是很赞赏的,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战绩是“二败而三胜”,但非常可惜的是“其用武而不终也”。

7.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8.苏洵认为,如果六国国君丢掉幻想,不去取悦秦国,而是“并力西向”,那么一定会出现“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的结果。

9.杜牧《阿房宫赋》主要借秦王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不顾百姓死活,而苏洵的《六国论》则是批评北宋王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贿赂辽国和西夏,实在是不应该。

10.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

1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3.《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1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5.(2020年新高考卷Ⅱ)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伶官传序》 理解性默写
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
“六国破灭, , , ”的精辟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
父, , ,以有尺寸之地”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பைடு நூலகம்。”
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


1.《伶官传序》开门见山,提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 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伶官传序》中通过盛和衰的对比,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推 论)。
5.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__”,明确体现文章借 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6.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 《阿房宫 赋》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族秦者 秦也__,___非天下也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 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为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 讽刺北宋赂辽。
7.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
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 , , ”。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
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
憾之情。
9.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
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 提出“六国破灭,_非兵不利__ ,_战不 善_,_弊在赂秦_”的精辟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 厥先祖父,__暴霜露_,__斩荆棘__,以 有尺寸之地”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 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与嬴 而不助五国也___” 4.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至丹 以荆卿为计__,__始速祸焉__”,
7.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 《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犹抱薪救 火__,薪不尽__,___火不灭__’”。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 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则吾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__”,表达了苏洵对 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9.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 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洎牧以谗 诛__ ,__邯郸为郡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_。
•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 也。
•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
历史教训的主旨。
6.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 《阿房宫赋》 “呜
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借秦
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
! ”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