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这些作品均重兴寄。如《感遇》三 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通篇比 兴,以兰若的秀美与幽独,喻自己的才华 与高洁;以兰若的凋零,抒自己的身世之 慨。托物起兴,因物喻志,寓意深婉,寄 慨遥深,与齐梁间绮靡之作,大异其趣。
作品讲解
《在狱咏蝉》:这首咏物诗,以托物寄兴手 法,由蝉及己,由己及蝉,物我对举,相 互融汇,抒情凄侧,寄托遥深,是咏物诗 中的佳作,这首诗属对工切,重视兴寄, 同样体现了“四杰”诗歌的创新精神。
6、卢照邻和骆宾王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是七言歌行。上述他们这些七古,在内容 上虽然仍不能全部脱尽男女艳情,但与宫 体诗相比,题材上从宫廷走向市井,情调 上从欣赏、贞美艳情到暴露批判奢糜,毕 竟是明显的进步,因而诗中的格调气象都 已不同于宫体。至于说这些七古巨制在形 式上讲究铺排,显存豪华富赡,尚有宫体 余习,但其中间以清词,兼具兴义,则又 是不同于宫体之所在。
5、骆宾王(640—684),同样擅长七言 歌行,作品有《骆临海集》。他的《帝京 篇》写帝京长安的华富和贵族的奢糜,其 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篇章结构等都和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被人称为 “绝唱”。他的《畴昔篇》自叙身世,也 是长达一千二百余字的七古巨制。但为人 传诵的却是他的一首五律《在狱咏蝉》。
4、卢照邻(637 ?-689 ?),他在“四 杰”中身世卑微,境遇痛苦,因此作品也 多悲苦之音。有《幽忧子集》。他的代表 有《幽忧子集》。 作是《长安古意》。
作品讲解
《长安古意》:这首诗长达七十八句,是当 时少见的巨制之一。诗歌大胆揭露唐都长 安从豪门贵族直到市井人家那种追逐享乐 的生活,揭露朝中官僚争权夺利互相倾轧 的丑态,批判他们的腐朽与骄奢,最后以 清心寡欲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使全诗在 鲜明的对比中强化批判力量。这首诗在题 材上由宫廷转向市井,在内容上由赞美享 乐变为批判荒淫,确是对宫体诗风的一种 大胆突破。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的发展,为唐代文学特别是唐 诗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开放,形成 一个蓬勃向上无所拘束的文化大背景,这 就为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提供了多方面条 件。
(二)文化繁荣,思想活跃、开放, 形成一个蓬勃向上无所拘束的文化大 背景,这就为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提 供了多方面条件。
(三)唐代不少作家诗人,具有思想敏锐、 抱负宏大、憎恨黑暗、追求理想等特点, 他们四出游历,视野广阔。因而,唐代的 作家诗人不但数量较前代有较大增加,更 重要的是,他们的素质也大大提高。这也 为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极为 重要的条件。
(四)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还因为有 前代文学的丰厚积累。如《诗经》的现实 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各种诗 体的发展,声律的探索与应用,文学理论 的开掘,民歌的营养,音乐的影响,志人 志怪小说的发展,秦汉散文的传统等等, 都是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基础。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袁和平
概 述
授课时数:1 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隋唐五代 文学概貌。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唐代文学 繁荣的原因和唐诗发展分期。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社会背景
(一)经济:唐朝建国后,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租庸调 法等措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再加上兴修水利、鼓励 垦荒,因而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得到发展。手工业、商 业、交通运输业也因农业的发展而发展,手工产品丰富 多彩,商业都市繁荣兴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形成了 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的“太平盛世”,成为唐代经 济繁荣的顶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 便是这繁荣情形的写照。但天宝十四年爆发的安史之乱, 严重破坏了唐代经济。进入中唐,均田制名存实亡,租 庸调法也改为两税法。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农民负担 加重,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加速了唐帝 国的衰亡。
1、王勃(649—676),15岁以“神童” 被荐于朝廷,拜为朝散郎。后曾两次因事 废官,仕途非常坎坷。四杰之中他最富才 学,也最有成就。他存诗虽然不多,但抒 怀言志、写景抒情、羁旅思乡、送人别友 诸方面均有佳作。文章《滕王阁绪》传诵 极广。有《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堪为脍炙人口之作。
(二)“四杰”在唐诗演变发展中的贡献: 1、他们的创作以新鲜丰富的生活内容积极 开拓了思想题材的领域,使诗歌从宫廷台 阁的狭小范围解放出来,走向市井,走向 边塞,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2、他们针对宫廷诗特别是“龙朔变体”的 严重缺失,努力以骨气充沛、风格刚健的 诗歌创作予以补救,使初唐诗风有了明显 改观。
(三)文化:
唐代的文化思想空前活跃。儒、释、道各家思想 都得到自由传播与发展。由于唐代政局统一与政 治比较开放,因而出现了南北文化与中外文化的 频繁交流,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汇,促使唐代 文化呈现多姿多彩,达到空前繁荣。由于文化繁 荣,促使唐代文学特别是唐代诗歌达到中国古典 诗歌发展的高峰。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 编》所录,唐代有诗人二千多家,诗歌五万一千 多首,并出现了众多诗歌流派和一大批优秀的诗 人。唐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它们 争奇斗艳,蔚为壮观。此外,散文、小说、词等 各种文学样式也在统一文化背景下得到了发展。
3、王、杨在唐诗形式上的主要贡献是五律。 他们的五律属对工切,声律谐和。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颔联虽是散调, 但与首联工对相间,也有文情跌岩之妙。 杨炯《从军行》的后三联均系工对,使严 整格律与慷慨基调相谐和,使鲜明节奏和 奔放气势相统一。他们这种在声律上的探 索与开拓,使五律逐渐定型,为唐代五律 的成熟、完善奠定了基础。
所谓“风骨”,陈子昂称为“汉魏风骨”, 也即通常所说的“建安风骨”,这是汉末 建安时期出现的诗歌风貌。此时一些优秀 诗歌,或反映社会动乱,或表达渴望统一 的抱负,内容充实,情调慷慨,语言刚健, 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均有鲜明特色。陈子 昂力图以这样的诗歌传统,去替代“采丽 竟繁”的齐梁诗风。
所谓“兴寄”,就是指《诗经》以来形成 的比兴寄托的表现方法,亦即“托物起 兴”,“因物喻志”的表现方法,以使诗 歌寄意深远,扫除浮艳浅薄的形式主义风 气。陈子昂这种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对 李白、韩愈、白居易等人的诗文革新都有 启迪意义。
3、第三阶段:出现在武后、中宗两朝的 宫廷诗人有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 味道、崔融、杜审言,以及并称为“沈宋” 的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他们是第三阶段的 代表作家。
“文章四友”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杜审言。他 平生几乎以全力写作近体诗,在他现存的 43首诗中近体占有41首,其中五律成就最 高。
在律诗的成熟和定型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沈、宋 二人。他们人品不高,但文名很盛。两人的创作 成就都在律诗方面,但是又各有所长,沈擅七律, 宋擅五律。沈、宋的突出贡献是:他们顺应诗歌 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和继承了自六朝沈约、 庾信以来众多诗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创作经验,并 且在此基础上努力加以发展,使律诗不仅在音韵 对仗、起承转合方面形式更为缜密工致,而且合 乎粘附的规则。所以论者认为律诗发展“至沈宋 而其格始备”。
作品讲解: 作品讲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这首五律系送别诗。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 背景苍茫,气势雄伟,但又微露伤别情怀, 渲染了送别时的气氛,为以下各联抒情勾 勒了背景,提供了感情基轴。
二、三、四联就以这离情别意为基轴,展开了多 层次的感情抒写。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前句说 自己与友人的离别意绪,使人感到离情十分深沉 与真挚;后句即以双方同是宦游之人进行宽解与 安慰,提醒友人不必感伤。颈联抒写的感情重点 是鼓励。它以质朴的诗句,精警的语言写对友人 的鼓励,表现出一种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时代 精神,因而这一联成为千古名句。尾联则是以劝 勉作结,劝勉友人不要象小儿女一般临歧沾巾, 透露出一股诚挚的友情。
二、初唐“四杰”
(一)初唐“四杰”:在初唐诗坛,能摆脱齐粱 诗风影响、呈现新的创作倾向的诗人是号称“四 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为了 扭转初唐诗坛以上官仪为代表的绮错婉媚诗风, 自觉地进行着斗争。他们批判当时的宫廷诗风 “争抅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 闻”(杨炯《王子安集·序》),追求着一种清 新刚健的风格,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诸方 面均有新的开拓,成为初唐诗风演变中的第一次 重大突破。
3、他们以大量的创作实践,为诗体的建设, 尤其是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 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三、陈子昂:
“四杰”之后,更高地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是陈 子昂(661—702),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 为唐诗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的著作今存《陈伯玉 集》。他的诗歌革新理论见之于他的《修竹篇 序》。在《序》中,他首先指出了晋、宋以来文 章道弊的事实,批判了齐、梁间诗“采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的颓风,着重提出了恢复“风骨” 与“兴寄”两个问题。
(二)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唐朝开国之后的第一代 诗人是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辅弼大臣虞世南、 魏征、李百药等。这些宫廷诗大多以京都 的宫殿台阁为叙写题材,以宫中侍宴游乐 的生活为表现内容,欢歌太平盛世,颂扬 文治武功。文词华赡典雅,气象恢弘壮丽。
2、第二阶段:以高宗朝上官仪为代表的 “龙朔变体”。上官仪不仅以对仗工整、 用典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 的诗篇,为诗歌格律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范 式;而且还总结六朝以来诗歌中排偶对仗 的经验,具体提出所谓“六对“、”八对 “等写作技巧,对律诗形式的发展和格律 的完善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他的理论主张的具体 实践。他的《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揽 古》七首以及《登幽州台歌》等是他的代 表作品,实践了他的革新理论。
陈子昂如何实现诗歌革新理论? 陈子昂如何实现诗歌革新理论?
首先,这些诗歌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讽刺时政、慨叹现实,或是感怀身 世、抒写理想,都具有感慨深沉、刚健质 朴的特色,继承建安风骨,洗尽齐梁浮艳。
(五)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着唐代文学的 发展。如最高统治者的爱好提倡,广大人 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也推动着唐诗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需要,温卷风气的盛行,则又 影响着传奇的发展。
三、唐诗发展分期
(一)初唐: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 期。(618-712) (二)盛唐:唐诗发展的鼎盛时期。(712762) (三)中唐:再度繁荣时期。(762-826) (四)晚唐:夕阳返照时期。(826-907)
(二)政治:
唐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唐初便大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废除九品中正制,限制豪门 世族的势力,并照顾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使他 们有机会参政、议政,因而扩大并巩固了唐代政 权的基础;同时,完善科举制度,使许多中小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政权效力。 上述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唐帝国 的兴盛。安史之乱这一政治军事动乱,大大削弱 了唐帝国的统治。到中、晚唐时期,藩镇跋扈, 宦官专权,边患频仍,导致政局日趋黑暗,社会 日益动荡不安,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导致 了唐帝国的最后覆灭。
第一章 初唐诗歌
授课时数:1 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宫廷诗和初唐四杰。 教学重点和难点:陈子昂在唐诗演进中的 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Leabharlann Baidu初唐宫廷诗人:
(一)宫廷诗在初唐诗歌演进方面发挥的 作用: 1、表现和传播了新的时代气息; 2、发展了诗歌表现艺术,特别是推进 了格律体制上的建设。
2、杨炯(650—693),诗歌成就低于王, 卢、骆诸人,有《杨盈川集》十卷。他在 《王子安集·序》中所表达的革新意向,是 “四杰”诗歌创新精神很好的理论概括。 他的诗歌以《从军行》最为著名。
作品讲解
《从军行》 :这是一首边塞诗,首联写书生 的爱国激情,为全诗定下一个豪迈激越的 基调。中间两联分别以出师场面的威武和 战斗场面的激烈来映衬战士们的战斗豪情, 使雄迈的基调更为突出。尾联以书生的从 军决心作结,进—步展示了书生的报国情 怀。这首诗昂扬雄迈的基调,是对当时纤 弱诗风的有力冲击,成为盛唐边塞诗的先 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