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考试重点 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绪论

第一章

1、美学发展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

①大体分为:前学科阶段。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第一卷出版,

他以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的为逻辑学;研究“意”的为伦理学;研究“情”的为美学,至此,“美学”逐渐获艺术界公认。康德和黑格尔都是在鲍姆加登感性学基础上,以感性为思考中心,致力于解决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此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等(P7)。

前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劳动创造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等重要命题,对美、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8)。后马克思主义美学。沿着哲学方向发展的有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美学,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沿着心理学方面向研究的以费希纳实验美学为开端有谷鲁斯“内模仿说”等;从艺术社会角度研究的有接受美学、系统论美学。

2、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①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范围自然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感)两大方面,而人类的审美活动也不能例外,因此还包括美的创造问题所以,围绕审美关系而出现的美、美感、美的创造三大方面,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第二章

3、什么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⑴肯定美的本源来自社会实践,肯定美的内涵在于它代表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能

动因素,这是我们对于美作出的一个重要规定,也是在关于美的分析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得到的首要成果。

⑵仅仅坚持美来自社会实践是不够的。①首先,美必定是一种感性存在,美的事

物和现象总是具体的、形象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由于美总是存在于感性形式之中,离开了特定的感性形式,美也就无所依托了。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的感性存在,也是在这种统一中表现出来的。②其次,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美不只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美是一个整体,它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美的感染力就来自这种统一。③再次,美的感

性形态是流动的,新颖的,其新颖性同样不可忽视,是客观存在的。⑶所以,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4、怎样认识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①美不是孤立绝缘的,也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与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在关系中存在发展变化着。具体的美的事物所处的特定关系是千差万别的,而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关系是社会关系。所以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方面的差异上。除了上述表现外,美的相对性还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有关。

②美具有相对性,但其相对性又与绝对性相联系而存在。如果夸大美的相对性而否认其绝对性,把美当作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就会陷入美学上的相对主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的事物不论具有多么突出的相对性,总蕴涵着客观的、确定的美的内容,体现了美的规律,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抹煞否定的。一方面,美的事物固然同周围的条件、环境有关,因而具有相对性;另一方面,事物之所以美,主要决定于它自身具有美的特点,符合美的规律,这就是绝对性的方面。

③美即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美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美的相对性必然同绝对性相联系而存在;另一方面,事物的相对美的延伸发展,组成了事物的绝对美。总之,相对美向着绝对美的方向不停地前进、发展着。无数相对美的总和,即绝对美——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共同美。

第三章

5、什么是美的内容?什么是美的形式?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26

艺术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的运用,形式反映内容。内容与形式是不合分割的整体,如果一件作品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式,作品的内容就是不确定的,因为作品的内容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中所表现的内容。相反,如果作品的内容强烈地感染了你,虽然你还来不及去分析它的形式,但这里面必然包含了完美的形式,因为欣赏者所以能受到感动,正是由于作品的形式充分表现了内容。从创作和欣赏的角度讲,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艺术美。要从内容出发去把握形式,自觉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脱离内容去追求形式,便会导致创作的失败

6、怎样评价克莱夫·贝尔有关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论述?

他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富有启发性的命题,但却未能给予科学的阐释。我们既要明确他的理论的局限性,又要重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合理因素,在研究中努力发现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所蕴含的那种深长的“意味”。

第四章

7、何谓“自然的人化”?它与自然美的关系如何?

①“自然的人化”也称“人化的自然”,包括主客体两方面的关系,主体是人,客观是自然。所谓“化”即指主体利用改造客体,在客体本身的本质力量的过程,通过“化”的过程,客观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界,这种“人化的自然”的实现过程,即“自然的人化”。

②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后对自然的改造、协调,并使之为“我”所用的关系。人队自然美的发现与感受,正如马克思所说,完全是“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马克思关于“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的论述,揭示了自然美产生的奥秘,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

第五章

7、试述艺术美的实质与特征。

艺术美是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的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现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

艺术美的特征:①观形象性②主观情感性③愉悦性④创造性⑤集中性⑥纯粹性⑦永久性。⑤⑥⑦是艺术美的特殊价值。

8、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如何?生活中的丑为什么会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

①现实中的事物,有美有丑,但通过艺术家的集中概括,丑可以转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美。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成为反面艺术典型,就获取了一种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