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一、小说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的概括:(1)形式:人+事(因+果)(2)步骤: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说(分析叙事艺术)(讲义)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说(分析叙事艺术)(讲义)

分析叙事艺术[导语]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

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的新视野——小说叙事学。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小说叙事学复习与前面的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有交叉重复之处,但从高考命题来看,把它拎出来单独复习十分必要。

既如此,就要好好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小说中的“我”有两种。

(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

①旁观者: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

②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得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是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是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分析“我”的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小说
决心、勇气和智慧
新高考Ⅱ 2020
新高考Ⅱ
《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用儿童 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 《大师》(节选)(双雪涛):下棋之道与做人之道
散文+ 小说 小说
特点: ①选文凸显文学性,注重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新高考文学性文本 阅读的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为主,文质兼美,融深邃的思想 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于一体。选文立足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以 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以文 化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传承爱国精神。 ②形式多样。选文既有短篇作品,也有长篇节选;既有单一文本, 也有复合文本。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 (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方法突破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 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 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 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 炼组合,规范概括。
方法突破
把握两个角度,分析情节作用 (1)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
(3)扩大阅读视野,培养细读文本的能力。针对高 考文学性文本的选文特点,我们应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课 内外阅读积累,尤其是要加强对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及各自创作特点的了解,并选择其中一些代表性 的作品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细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 的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小说2014-12-09 21:01:小说类文本阅读序列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课内小说阅读知识概述目标:通过课本的复习,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小说鉴赏中的基本知识,为课本外的拓展阅读打好基础。

过程:一、回忆课本中的六篇小说,归纳小说及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一)小说概念;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首先,在外表形态上,它是散文体的,不同于富于跳跃性、节奏感、音乐性的诗歌和对话体的戏剧文学;其次,内容是叙事的以创造人物为主的,这与散文不同,散文不一定有故事,更不一定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即使有人物也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而一般是对真人真事的叙写。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主要知识点及相互关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色。

讲清楚各要素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打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是成功解读小说的理论基础。

1.情节知识: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举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情节,《祝福》的情节2.人物知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分析好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小说复习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小说复习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石门阵》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 本加以分析。
【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江上》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
基础知识复习
基础知识·小说三要素·情节
情节
✓ 概括情节内容 ✓ 分析情节结构 ✓ 分析情节效果
主旨
人物
环境
情节的作用
1.对情节本身的作用(结构方面)
①照应前文②承上启下③线索,贯穿全文⑤埋下伏笔,为后文 做铺垫⑥设置悬念 ⑦推动情节发展 ⑧使情节曲折生动。
2.对人物的作用: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 貌,刻画了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 对环境的作用:
基础知识·小说三要素·环境
人物
情节
主旨
环境
✓ 社会环境: 人际关系 风俗习惯 经济状况 文化氛围 时代大事件
✓ 自然环境: 天气 风物
人物
小说鉴赏
情节
主旨
环境
✓标题探究 ✓语句理解 ✓矛盾梳理 ✓结局讨论
……
理解小说标题含义
1.表层含义 2.深层义(主要有比喻义、象征义、反讽义、双关义、主旨义等) 3.主旨层面的作用
《孔乙己》《阿Q正传》《宝玉挨打》《失街亭》 《荷花淀》《晚秋》《药》《项链》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 氛围(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2)贯穿全文的起线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 具有象征意义(以物件物象为题) 3)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对比讽刺,强化效 果;照应细节;强化主旨(以形象特征为题) 4)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 冲动的作用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专题一整体阅读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

专题一整体阅读技巧讲解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小说阅读总复习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 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 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 “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 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读文示范
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何效果?(4分)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读文示范
4.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 析。(6分)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 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 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 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愿望。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 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 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 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 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 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 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 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 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 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小说阅读考情通告
• 一、命题者选材特点
• 小说选材,中外均有,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 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 或者选择独立性比较强的长中篇小说的节选, 一般在1500字左右;从内容上看,高考小说 的选材倾向于一些关注人生、反映社会变迁 和时代变化大背景下反映人性的小说。
三、四个角度分析次要人物形象作用
1.情节上一,牵线搭桥二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
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相关的故事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
节发展。
2.形象上,侧面衬托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
-29-
3.用模板答题 对小说形象的作用,一般要答出如下三点:“情节结构上的作 用”+“内容方面(对其他人物)的作用”+“小说主题上的作用”。 4.答案整合
关闭
①人物上:有助于塑造陶先生的人物形象,陶先生不顾乞丐老头脏臭的救助 行为,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②情节上: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陶先生在救助乞丐老头之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不理解 甚至嘲讽,变为吴掌柜的“登门拜访”。③主题上:有利于展现小说医者仁 心的主题,突出营造人心良善的社会氛围的用意。
-26-
陶先生打开雕花木窗,看着天边的那轮明月:“我知道,大家都 认为我有洁癖。其实,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 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如果不戴口罩,极有可能传染他人。”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会传染于您?” “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

04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选择题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04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选择题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明崇祯九年秋,徐霞客自感老病将至,开始自己最后一次“万里遐 征”。
其时,徐霞客长子徐屺、次子徐岘均已婚娶,孙子徐建极已三岁。按 理说,他家有遗产,衣食足以自给,百年已过其半,五岳已游其四,本该 弄孙课子,优游林下,安享晚年,可他偏偏闲不住。
这年九月十九日,徐霞客偕一僧二仆,从家乡江阴出发,奋然西行,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II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
选择题精准突破
考点解读 选项设误 方法对策 知识储备 随堂训练
第6题: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 第7题: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 选项设误陷阱 1.情节设误 情节设误是指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 甚至无中生有。 2.人物形象设误 人物形象设误是指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错误解说,考生在解题时要特别 注意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 3.环境设误 环境设误是指选项对环境特点、作用及描写的特点进行错误理解分析。
2.比对人物个性。看选项概括的小说人物个性,与原文相比,有无 “曲解人格”(概括人物性格时,或歪曲,或贬低,或拔高)等。 3.比对思想意蕴。看选项分析的小说主旨、情节内涵、人物语言行为 等,与原文相比,有无偏离作者的思想情感、歪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等。 4.比对艺术手法。看选项分析的小说艺术特色,有无“手法误判” (错误地界定小说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效果误解” (对小说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法追求的效果进行错误解读) 等。
故事情节: 答题策略:高考小说的情节构思一般都很巧妙,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 有悬念、有起伏、有伏笔、有照应等曲折性方面,还表现在情节尽管曲 折,却很合理。
所以阅读小说时,首先要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和作品 的情节脉络,这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其 次,弄清楚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并按照 统一的角度“主体,做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进行概括。还要弄清楚各 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发展递进,还是对照对比,抑或突转。阅读时 最好在旁边用简明的语句进行标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 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 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 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 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1.阅读文章时边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划分层次,理清情节;②依据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③分析环境,明确作用;④概括主旨,把握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从文章中来。 5.答案语言组织要点面结合。形式:概括术语+阐释分析语。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 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的。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 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5.细读文本,理清答题思路。注重分析、不漏要点。强化采点得分意识: 4分题目2-4个要点;6分题目至少2个要点。
阅读要领
6.答题思路清晰,用语准确,书写正确,分点作答。【标出①②③】
考情分析
(1)设问指向越来越细致、灵活,全面考查对文本的理 解与鉴赏能力。 (2)注重情境化设置,注重课内外知识、不同文本间的 连接性考查。 (3)注重文本理解,强调文学整体素养,将知识点与文 本阅读鉴赏融会贯通进行考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 验,考查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和文学评价能力,在学生广泛 阅读各类体裁、题材和风格作品,深入细读、研习文本等 方面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考生需要对文本有一个充分的 理解,需要去仔细地研读,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写出 有深刻见解的内容。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之小说的阅读方法考情分析(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之小说的三要素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之小说的三要素

语文高考复习提高现代文阅读小说中的三要素2012.5.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核心,情节和环境刻画小说人物,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三要素相互之间紧密联系,所以在小说的阅读题中都要明确原则:把握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无论那种环境描写根本目的都是用来帮助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小说主旨的。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故乡》)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如,《林黛玉进贾府》,交待王熙凤)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如,《范进中举》、《孔乙己》)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展现地域风光,点明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基本作用);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如,《一件小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如,《警察与赞美诗》)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过渡情节,转换情节(看上下文之间的故事情节是否不同);(如,《二十年以后》)⑥象征和暗示(所描写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⑦深化主旨(一般在结尾,还有意蕴深远,使读者回味无穷的作用)(二)情节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一般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如2008年的《侯银匠》12题,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11题。

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一般是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地一边读小说时,请自觉按照这样的顺序自觉划分小说的环节。

1、情节的基本作用①情节是人物的基本载体,必然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起后面情节描写;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一般相隔三段,而且用较长的篇幅描写);⑤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一般相隔五段,而且多为词语,描写篇幅较小);⑥为后面的情节发展提供依据(是逻辑上的联系,一定是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⑦照应前面的情节;⑧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综合考法5 分析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 读了全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句(×××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方法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分析概括。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 握主题。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Ⅰ)小说阅读
考点&考法
➢小说的三要素 ➢小小说的特点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综合考法 2 ➢综合考法 3 ➢综合考法 4 ➢综合考法 5 ➢综合考法 6 ➢综合考法 7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情节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分析小说的主题 赏析小说的标题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小说以一个没Biblioteka 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 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 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 象回味的空间。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综合考法2 鉴赏小说的情节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1.常见题型
▶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 答。 ▶ 请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梳理文章的基本 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题复习资料【作用类】(07年)情节设置作用(第一段)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08年)环境描写作用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09年)意象设置作用(整体构思)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10年)引用叙述作用(情节安排)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方略】1、紧扣“情节、人物、环境”小说三要素和主题作答,2、这些作用都有主旨、艺术性方面的考虑3、从读者心理、审美角度去思考小说的艺术性4、从写作意图、社会意义角度去思考小说主旨作用类分类小结一、开头作用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当然,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等方面作答。

二、结尾作用总结全文,揭示主旨;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常用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三、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对文章上下文内容仔细分析,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四、线索作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时空线、事物线、情感线,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结构术语:①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②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③结尾: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④线索: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做线索⑤前后照应: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⑥设置悬念(设伏笔):巧设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引出下文,主题突出,情节动人,吸引读者。

⑦抑扬(先抑后扬):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五、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

因此,平时要让学生积累表现手法作用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更多的时候题目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或者要求对句子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引用”的作用,引用传说故事、名人轶事、历史事件时,作用可以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趣味性、可读性、传奇性;引用诗文或格言时,作用可以是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具有意境美或是文章具有说服力等。

六、词语作用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

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

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

七、环境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不只小说中有,散文中也多有出现。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等。

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专利,考查小说阅读时离不开社会环境“作用”的设置,2009年高考未涉及社会环境作用的考查。

一般情况下,可从环境的特点、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揭示等角度考虑。

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小说的环境描写作用: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表现,暗示)-→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八、形象作用现代文中出现的文学形象一般有人物、事物、景物等,文学形象的把握,对于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有着举足轻重的衬托作用。

文学形象是通过文学语言塑造出来的,描写的传神性、深刻的含蓄性、丰富的审美性,都是应该考虑的范畴,尤其要注意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作用。

例如(2009年辽宁卷第20题)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6、刻画人物性格。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4、照应前文。

此类题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情节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此外,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中,还会涉及叙述人称和叙述顺序的考查,虽然2009年高考没有考查,但也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探究。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主题思想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