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合集下载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资料二:雄安新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 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九河下梢,汇 集成淀,星罗棋布的苇田,摇船入淀,但见浩渺烟波,苍苍芦苇, 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华北江南"。雄安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 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雄安新区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充裕且可 塑性强,具备一定的城市基础条件。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化能够创造出比较多
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使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传播文明。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文化向乡村广
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乡村更 加开放和文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社 会更加进步。
过度城市化的城市内部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这些城市中, 既有现代化的产业、高档住宅区和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同时也存在着 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贫民住宅区。这些城市的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 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每年城镇人口增加约2000万人, 这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我国城镇人 口有8亿多,但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 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 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特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 区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 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陈仓高中高一地理组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陈仓高中高一地理组
Page 2

看了这么多宝鸡不同年代的照片:
看出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迁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在地理学里,这种变迁的过程叫什么?
Page 3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人口和产业
1、概念
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不断上升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化
Page 19
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Page 20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21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二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
Page 26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 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 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 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
Page 27
(三)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 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 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 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 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 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 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 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 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 律的城市化模式。
空前发展
Page 13
【探讨】P39

城市化1

城市化1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起步)
空前发展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
年 份 1960年 30 1980年 2000年 45 60
世界人口(亿)
总人口(亿)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亿) 比例(%) 总人口(亿)
10
5 50 20 3 15
12
8 67 33 6 18
15
11 72 45 20 44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比例(%)
读 图 思 考
工业化开始早;社会经 济发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 力过剩;城乡差距扩大
高一地理下册第六单元课件
第四节 城市化
制作人:杨银梅 白银市第八中学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深圳夜景
第四节 城市化
白银西区广场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周围的乡村不断变为城市
海人口的变化
54万
1911年人口 1911 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949 年人口
1324万
1990 年人口 1990 年人口
人口向城镇聚集,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一、什么是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就是城市 化。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 城镇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 城镇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 不利影响?
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 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涉、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 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城市病
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体现 城镇交通问题:交通堵塞、停车紧张交通事故频发等 城镇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房价昂贵、住房破损等
城镇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等
原因
➢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速度 城市化水平
后果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规模膨胀 城市数量增多
2.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 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原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3.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快,呈加速趋势
城镇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城镇建设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主题06 城镇化(课件)高一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必修第二册)

主题06 城镇化(课件)高一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必修第二册)
yiyi
城镇化的过程
起步发展阶段
➢ 该阶段城镇化率约为10%~30%。例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东南亚的柬埔寨、南 亚的斯里兰卡等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城镇化率达到10% 时,城镇化过程开始启 动。该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城镇化速度较为缓慢, 区域整体上在一个较长时期延续着传统的农业社会状态。
yiyi
城市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 治安恶化等城市问题,它们有时交织在一起,形成“烂心树”、“烂皮树” 和“职住分离”等综合性城市问题。 ➢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出现房屋破落、设施陈旧、治安恶化的
“烂心树”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外围出现棚户区和贫民窟集聚 的“烂皮树”现象。
yiyi
城镇化的过程
稳定发展阶段
➢ 该阶段城镇化率约为70%~90%。例如,德国、法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目 前处于这个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镇就业人口,城乡 之间的人口流动趋于平衡,城镇化率增速趋缓或停滞,区域整体上实现了农业和工业 的现代化。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并释放出工业劳动力, 与此同时,城镇服务消费需求仍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城镇内部人 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并推动区域经济进入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主导的 发展阶段。
例如,仅乡村人群老弱化问题,就可能带来诸多 挑战:其一,老龄人口比重大、增速快、居住散,导 致乡村养老和医疗设施总量上供给不足、空间上难以 匹配;其二,老龄人口劳动能力和创新潜力相对较弱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的转型升 级;其三,乡村“留守老人”难以像父母那样监护照料 农村“留守儿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安 全状况欠佳。乡村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并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一些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

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下图为“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图中②为石油化工区,③为电子工业区(附近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④为水泥厂。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①处最有可能形成区,其外围主要是区。

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市区的工厂纷纷向外搬迁,其主要目的是①;②。

(4分)(2)②③④中工业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理由是。

(3分)(3)城市化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①;②;③。

(3分)【答案】(1)商业住宅降低土地成本保护城市环境(2)④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会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位于城市河流上游,也会造成水污染。

(3)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社会问题严重(每个要点1分)【解析】(1)①处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

①处外围靠近商业区,面积广大,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模式,应是住宅区。

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郊区相比市区地价低,工厂向外搬迁可降低土地成本,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2)图示城市盛行风向为东南风,④为水泥厂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方向,污染城市大气;又在城市河流的上游,污染城市水源,不合理。

(3)城市化主要是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土地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绿地减少;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问题严重,失业率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影响。

2.下图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早或晚),水平_______(高或低),目前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________(快或慢)。

第2节城市化特点(学案)

第2节城市化特点(学案)

序号:高一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第2课时)审核签名:编制编制时间:2月24日使用:高一(1-2)班完成所需时间:20+25分钟班级姓名第小组【目标解读】——定位定向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一、城市化特点1.发展中国家:,;水平低;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

处于阶段。

2.发达国家:;;出现现象。

处于阶段。

二、中国的城市化【合作探究】1、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图”及“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讨论后回答:(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2).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哪一阶段?(3).城市化进程中各有何特点?(4).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出你判断的理由2、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阶段反映的是____________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简述其成因。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指出图乙中①属于__________国家,②属于______国家。

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特点。

【巩固练习】1、下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图,符合实际情况的叙述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但城市化进程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城市化大大减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仍未超过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以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2、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4、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

1 高一地理新授课课例:《城市化》

1  高一地理新授课课例:《城市化》

高 一 地 理 新 授 课 教 学 案班级: 学生姓名: 合作学习小组编号: 导学老师:课题:必修2 第一部分 人口与城市二、 预 习 案【预习方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下表。

基本预习目标和内容,选择提高目标和内容,制定预习方案,【预习导思】 (参考建议:结合课本P33-35文字信息) 一、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向 集聚和城市范围 、乡村变为 的过程,即城市化。

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人口转化为 ,农村地区转化为 ,农业活动转化为 。

☆城市化表现: 、 、 。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

二、城市化的特点(参考建议:结合课本P34-35知识窗及图文信息) 2.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1)城市化进程 ;(2)大城市数量迅速 ,出现 ;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考建议:结合课本P36图文信息) 1.有利影响: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有利于 ①②三、导学 案【课堂导入】 【预习检测】1.判断正误:城市化的发展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 2.判断正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 )3.判断正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总数超过发达国家。

( )4.通常以_________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D.城市物质形态、居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右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6~7题:5.30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三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四倍6.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明显变化 D.略有下降预习检测分(1~3题每题10分,4~6题每题20分,共100分): 分 【导学过程】【自主、合作和探究一】“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 分析回答问题:(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必修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

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畅通工程、私人汽车、绿色住宅、生态城市)等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以某一地域的特定文化现象为载体,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一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含义指人口和错误!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三个标志(1)错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错误!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4.城市化动力机制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化特点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1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错误!劳作方式等。

(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四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化是不是只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不是。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2.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一样吗?不一样。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

3.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城市化吗?不是。

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错误!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一般特点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对应初期中期后期后期阶段人口农村→城市→郊区城市→农村或小周边地区→中心流动方向城市城镇城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成为主导城市化问题不明显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土地供应紧张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续表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原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城市产业的迁移交通条件的改善,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城市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图示(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自然地理区位(相对稳定):(1)地形:温带——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或开阔低地(2)气候:降水适中(沿海地区)和气温适中(中地位地区)(3)河流:沿河设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水运的起点或重点社会经济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1)资源:矿产(2)交通运输:武汉,徐州(3)政治:首都:雅典,罗马城,西安,洛阳,杭州新首都: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伊斯兰堡(4)旅游(5)科技(经济)(6)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7)军事:嘉峪关市3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资源匮乏多进口、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口易于贸易4城市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5城市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6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P307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频繁、内部分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8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32\339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10一个地区城镇的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商业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响。

11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大,低级中心地反之(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低级中心地3倍)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体系(相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2城市化的意义P36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误区警示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2.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标志,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增加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误区警示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不能只从表面上认为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方法点拨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标准,在认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向性等各项指标,以衡量、综合分析城市化水平和合理程度。

3.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给人们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使人口、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转变,如表2-16所示。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知识拓展乡村—城市转型乡村—城市转型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变,实际上是农村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如表2-17所示。

备课记录

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组集体备课教案地理组吕静2010.4.13 集体备课内容: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间:4月12日发言人:吕静一、对《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教学安排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其二是城市化动力机制,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教学目标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通过城市化定义到特征再到意义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的学习方法。

3、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难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4、学情分析对于本节知识内容,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并从理解的角度分析得出城市化的意义,但是关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教材篇幅较小,需要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城市化特点,教材运用阅读材料的方式展现,不易学生概括总结,可运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并且利用教材活动题,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5、教学安排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上海的夜景,从直观上让学生欣赏上海夜景之美,了解上海这个城市的繁华。

然后给出上海1911年,1949年,1990年三各年份的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问题导入,得出什么结论。

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图,进一步学习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意义。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给学生明确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通过三方面讲解: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学以致用,引入世界城市化进程,通过图表分析,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依据教材阅读分析及课件图表,详细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通过对比法归纳总结其特点。

引入现象:逆城市化、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运用教材活动题,巩固所学知识。

中国城市化的理解,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结合教材阅读及课件图表思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特点。

高一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人文与自然现象的学科,而城市地理学则着重于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城市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介绍。

一、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于人口规模的增长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集中聚居、经济繁荣、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特殊区域。

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密度较高、土地利用集约、交通发达、经济活动多样化等。

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城市的产生一般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的进步有关。

城市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

三、城市居民与人口迁移城市居民是指在城市中常住的人口。

城市居民的特点包括职业多样化、生活水平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等。

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包括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等。

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描述的是城市内部各个空间的分布和布局。

一般来说,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它们之间相互交错、互相联系。

五、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管理则是指对城市内部各种事务进行组织、调控和监管,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六、城市与环境保护城市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环境保护则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城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密切,我们应当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理解以上城市知识点,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城市的发展和特征。

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城市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总结起来,地理学习中的城市知识点包括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居民与人口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以及城市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化》教学案例 (2)

《城市化》教学案例 (2)

《城市化》教学案例陈波一、教学设计:内容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地图、照片或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主要考点:城市化及其进程。

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绘制城市人口增长图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分析出城市化的进程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绘图、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经历的四个阶段。

教学过程:(一)城市化的内涵读P34“探索”材料,完成:1、认清:城市化是一个过程,2、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有什么标志?分析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城市化的含义:指乡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一种人口转变和地域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发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①起步早(英国最早)---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②水平高---70年代,已达70%;英国现已达90%(原因:新技术革命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①起步晚,但发展快(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②水平较低(90年,33%;原因: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化速度快,是原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等的。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
经济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 并向城市转移 工业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繁荣了经济,促 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 1、带动————发展; 聚落形态 2、带来————的变化;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3、带来————、————、————
) C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 B
B.城市化水平低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水 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来源 危害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 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
综合国力的强弱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A.起步晚发展快
填空
社会经济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城市化的意义
1、人口转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2、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居民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化
1、含义 2、标志
人口和产业活动 在空间上集聚 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二、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转折】瑞安市的变化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可以通过这 个例子以小见大。了解到城市化的内涵和动力机制。接下来,我 们要进一步、更全面地认识城市化。
二、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第三产业)
农业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工业发展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市 化
三、 城市化特点
【活动二】展示下列图片和材料(小组合作讨论) 1、以英国城市化过程为例,概述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2、试分析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 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 纪里,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进入20世纪 19世纪末, 后半叶,市区 英国城市人口 人口逐渐迁往 已达75%。进入 郊区居住: 20世纪,出现 1971-1981年间 郊区城市化的 市区人口减少 现象。 了10.1%。 伦敦城区面积的变化 伦敦的人口变801
110万
1901
458万
试分析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原因: 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地价上涨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活动三】读下面两图,结合P39阅读材料,思考:
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2、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有何特点?
思 考
【活动一】(自主学习)展示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 中画出1800~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世界、 发达、发展中国家折线分别用红、黑、蓝色表示,可以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同时在动手画图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 而且也能把课堂气氛带起来)
年 世界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份 城市 人口 比重 (% )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环境生态 保护 与经济发展 关系
与工业化的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 业化的进程 关系
城市人口比重(%) 90
80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达国家 全世界 发展中国家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年 世界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份 城市 人口 比重 (% )
板书小结
中 国 城 市 化 的 特 点 城 市 化 的 地 域 差 异
含义 城 市 化 的 动 力 机 制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城 市 化
主要标志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动力 产业结构 变动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 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如劳动力就业问题
(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折线图,直观地展示了自产业革命以来,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因此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让学生再次明确社会经济发 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起到巩固和加深理解新知识,突破难点的 目的。而且通过此图比较城市化的地域差异:速度和水平上的差 异 ,然后过渡到第三部分内容的学习)
1800 5.1 7.3 4.3 1850 6.4 11.4 4.4 1900 13.4 26.1 6.5 1950 29.2 53.8 17 1980 39.6 70.2 29.2 2000 46.6 74.4 39.3 2020 57.4 77.2 53.1
城市人口比重(﹪) 100
80
60
40
发展中国 家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总结】 城市化的进程是历史的必然,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而出现的。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应该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因此,我国 规划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应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关心城市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关注城市化就是关注我们的发展!
三、学法指导
1、抓主线,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 2、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学习 4、联系实际运用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导入:
瑞安城旧貌 瑞安城新貌
老外滩
瑞安外滩远观
展示瑞安城市建设的一些新老照片,然后问: 瑞安,正 不断地向现代化城市迈进,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大家觉得 可以用哪些词来概况?(城市化) 利用乡土地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进 入学习的第一部分知识:
来自:联合国人口司。
最后通过列表的形式把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的内容落实在表格上,可提高学生的归纳、 分析能力。
发达国家
城市化特点 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 因 工业化早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 渐趋恶化,郊区基础 设施完善。
二战后民族经济发展, 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 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或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之 一,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了解、甚至亲历过这个过程,要让 学生清晰地知道这一现象,学习这一节就尤其显得重要。本节 教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 会的积极意义,其二是城市化动力机制,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 差异。在本章第二节安排这一课,其目的是在前述的城市空间 结构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作一个概括,为第三节城 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与第 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本章中起到 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读图分析法 通过展示课文的图片及补充的图像案例,指导学生分析。 这既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和读图分析能力,有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课的 主要教学方法。 2、列表比较法 本课中的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可利用列表对比进行学习,可 以使学生认识两者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记忆。 3、案例分析法 和讨论法
经济技术开发区
资料:
1990年瑞安市旧城区3.6平方千米,人口10.5万人
1998年瑞安市人口13.2万人,城镇人口比例约50%
2005年瑞安市建成区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15.3万人, 城镇人口比例约56%

、城市化
依次展示瑞安市区地图( 1990年:瑞安市老城区面积约3.6k㎡, 人口10.5万人; 2005年:瑞安市建城区面积约7.5k㎡,人口为15 万人,城镇人口比例约56.4% ) 【问题】1、瑞安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得到体现?这说 明城市化有哪些标志? 2、瑞安市发展如此迅速,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3、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请你说一说 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瑞安市作为典型案例,从学生熟悉的感性 材料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上述问题,使学生逐渐归纳出城市化 的内涵(包括标志、意义)和初步理解城市化动力机制这些抽象的 理论知识。既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也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同时 通过这乡土案例,引导学生多关心家乡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家乡自 豪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 惯。
20 1800 1850 1900 1950 1980 2000 2020(年)
思 考
90 80 70 60 50 40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 城市人口比重(%)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世 界
30
20 10 0
18001820 1840 18601880 19001920194019601980 年 2000
1800 5.1 7.3 4.3
1800 18201840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2000 年
1850 6.4 11.4 4.4
1900 13.4 26.1 6.5
1950 29.2 53.8 17
1980 39.6 70.2 29.2
2000 46.6 74.4 39.3
b b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地域差异。 确立依据:因为通过比较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城市化 的差异,探究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而且据历年高考会考分 析,这个内容是热门考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 确立依据:在影响城市化的诸多因素中,学生容易把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混淆,而学生关于地理经 济学知识很欠缺,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说是一难点。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 市 化 过 程 与 特 点 ▲5.城市化 ①城市化的含义 b b
▲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①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7.城市化的特点 ①城市化的地域差异 ②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意义和动力机制。 (2)通过对比城市化的地域差异(,总结共同的本质成 因,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 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中国城市化的教学,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 家乡的情感。
4
33 119
12630
260 2340
66
17 41
由数据可知: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