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常规试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常规试验室检查结果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11e93b5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9.png)
一、血、尿、粪常规 1.血常规(1)红细胞(RBC )(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 X1012/L 、成年女性:(3.5-5.0)X10i2/L 、新生儿:(6.0-7.0)X10i2/L 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变化 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 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 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 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2,血红蛋白(Hb )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 /L 、成年女性:110-150g /L 、新生儿:170—200g / L 临床意义: 见红细胞计数。
3 .血细胞比容(HCT )参考值:男性:0.428-0.506L/L 、女性:0.367-0.475L/L (医院正常值:0.350-0.510L/L ) 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
减少:见于贫血患者。
4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 参考值:82-92fl (1L=1015fl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 参考值:27-3lpg (1克=1012pg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 / L(参考值)(1)白细胞计数 成人:(4—10)X 109/L ;新生儿:(15〜20)X 109 /L (2)白细胞分类(DC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 5%-5%、嗜碱粒性细 胞:0% —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1)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
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
病理性变化: 增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急性感 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
如何看检查报告
![如何看检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4e43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8.png)
如何看检查报告检查报告是指对某种物质、设备或状况的检查所得到的结果的书面记录。
它通常由检查人员或专家根据对被检查对象的观察、测试或测量得出的数据和结论组成。
检查报告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包括医疗、建筑、环境、食品安全等。
对于看检查报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报告的表头和摘要部分。
表头通常包含了检查报告的基本信息,包括被检查对象的名称、检查时间、检查地点等。
摘要部分则是对整个报告的概要描述,通常包括了对被检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检查目的和结论的简要说明。
通过阅读表头和摘要部分,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到整个报告的背景和要点。
其次,应仔细阅读报告中具体的数据和结论部分。
这一部分通常包括了对被检查对象进行的具体测试和测量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和结论。
阅读数据和结论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被检查对象的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
此外,还需要关注报告中对于数据的解释和评估,以及可能的建议和措施。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报告之间的数据和结论,进一步了解被检查对象的变化趋势和持续改进情况。
这一点对于定期进行检查的对象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被检查对象的状态是否有所改善或恶化,并基于这些信息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决策。
此外,对于特定领域的检查报告,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应的标准和指南,以了解报告中所提到的数据和结论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被检查对象是否满足相应领域的要求,并对报告中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
总结起来,看检查报告需要仔细阅读表头和摘要部分,了解报告的背景和要点;认真阅读数据和结论部分,全面了解被检查对象的状况和问题;比较不同报告之间的数据和结论,了解变化趋势和持续改进情况;参考相关标准和指南,评估报告中的问题和风险。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应用检查报告。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精选.pdf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精选.pdf](https://img.taocdn.com/s3/m/c0e55b52ee06eff9aef8078d.png)
(2) 白细胞分类( DC)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 -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 -70%、嗜酸性粒细胞: 0. 5% -5 %、嗜碱粒性细 胞: 0%- 1%、淋巴细胞: 20% -40%、单核细胞: 3% -8%
(1) 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病理性变化:
D 过多;④多
八、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
(一 )血清铁测定 (参考值 ) 亚铁嗪显色法:男性 (临床意义 )
11-30umol / L ,女性 9— 27umol / L
1、 血清铁增高 ①肝细胞损害;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 障及白血病。
2、 血清铁降低: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 )血清总铁结合力
降低具体临床意义。 HDL-C 与 TG 呈负相关系,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损害、肾
病综合征。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参考值 ) 沉淀法: 2.07-2.00mmol / L 3.15-3.61mmol / L 为边 缘升高,≥ 3.64mmol /为升高。 (临床意义) HDL-C 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 (二)脂蛋白( a)、 LP ( a) (参考值 ) ∠ 300 mg/ L (临床意义) 脂蛋白( 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十二、血糖
单纯小细胞性贫 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急性溶贫 和再障 慢性感染、尿毒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慢性缺血、缺铁性贫 血
8 白细胞 (WBC) (参考值 ) (1) 白细胞计数 成人:( 4- 10)× 109/ L ;新生儿: (15~20) ×109/L
实验室化验员如何准确判读实验数据?
![实验室化验员如何准确判读实验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a04bcb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7.png)
实验室化验员如何准确判读实验数据?实验室化验员如何准确判读实验数据?2023年,对实验室化验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数据准确性方面。
准确判读实验数据是实验室化验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专业水平的体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实验室化验员如何准确判读实验数据。
一、了解实验数据来源实验数据的来源决定了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室化验员应该了解实验样品的来源、生产过程、加工方式等重要信息。
通过了解实验数据来源,我们可以得出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对数据进行初步的验证,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正确选择统计方法实验室化验员需要使用数据统计方法来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但是,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因此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非常重要。
正确选择数据统计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实验室化验员应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数据统计方法,根据实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重视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实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化验员应该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遵循一定的实验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时,应对实验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消除误差、剔除异常值等。
四、注重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实验室化验员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储存等方面。
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可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为实验结果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据。
五、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质量监控实验室管理和质量监控是保证实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化验员应该加强实验室管理,尤其是标本管理、仪器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
定期进行质量监控和审核,对实验数据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纠正,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实验室化验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了解数据来源和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重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质量监控,才能准确判读实验数据。
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
![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e87d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4.png)
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分析,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准确的评估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过程以及如何分析和解读结果。
一、实验室检测的过程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四个主要步骤。
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实验室检测的第一步,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样本,并确保采集过程规范、无菌和无污染。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标本处理,以准备进行实验操作。
标本处理过程包括离心、稀释、加药等步骤,以确保样本中的有害物质被清除并获得纯净的标本。
3.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室检测的核心环节,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技术操作,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以检测样本中的生物标记物或病原体,从而获得相关的实验数据。
4. 结果分析实验操作完成后,医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他们会比对标准参考值、建立临床标准曲线、进行质量控制等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结果分析与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将结果与临床病情综合考虑,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1. 结果对比医生会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标准参考值进行对比。
标准参考值是从大量健康人群中获得的平均值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检测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病理性结果医生还需要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性结果。
病理性结果是指与患者病情相关的异常实验室数据,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糖浓度异常等。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3. 质量控制在结果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医生会根据参考质量控制范围,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检验结果判读
![常见检验结果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61702f34d15abe23492f4dd8.png)
临床评价
诊断贫血标准: 1-4月:<90g/L 4-6月: <100g/L 6月-6岁:<110g/L 6-14岁: <12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RC)
参考范围: 成人:0.5-1.5% 新生儿:3-6% 绝对值:24-84×109/L
临床评价
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旺盛。 多见于溶 血、失血性贫血等
白细胞管型:反应肾脏化脓性炎症:常见急性肾盂 肾炎、间质性肾炎
临床评价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 肾炎、病毒感染、重金属中毒
颗粒管型:反应肾单位有瘀滞现象。见于高热、纯 碳水化合物饮食;肾间质疾病、肾盂肾炎、肾移 植排斥反应;药物影响:卡那霉素、两性霉素、 消炎痛等
脂肪管型: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常见NS、 慢性肾炎肾病型
尿量
参考范围: 成人:1000-2000ml/d 儿童:3-4ml/h.kg
临床评价
少尿:尿量小于400ml/24h 无尿:尿量小于100ml/24h
肾前性:脱水、休克 肾性:肾炎、肾病、肾衰 肾后性:尿路梗阻
临床评价
多尿:尿量小于2500ml/24h 生理性:大量饮水、服用利尿食物 病理性:精神神经疾病:精神性多饮 多尿,脑肿瘤等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
血红蛋白测定(HB)
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临床评价
HB增减的意义与红细胞基本一致,但更能反映贫 血程度。
诊断贫血的最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类型。
临床评价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fl)82-92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白细胞增多: 反应性:各种感染、中毒、出血、溶 血后 肿瘤性: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读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5f70c8dc04a1b0717fd5ddba.png)
白细胞的检测
(二) 淋巴细胞
形态特征:大淋巴细胞 (占10%):D10~15μ m,圆形、椭圆形,胞质丰富,蔚蓝色,内含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小淋巴细胞(占90%): D6~10μ m ,胞质少,深蓝色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深紫色,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偶见凹陷
小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临床意义 ⒈淋巴细胞增多
常见: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
病理性尿液外观
5)乳白色尿:乳糜尿(chyluria) 乳糜液逆流进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乳白色,当含有 较多血液时呈乳糜血尿(henatichyluria)。 常见:肿瘤、结核、丝虫病及周围淋巴管梗阻。
血小板的检测
(二)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比重、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的检测
病理性尿液外观
1)红色尿:常见于血尿(hemaruria),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水洗 肉样(量少时)、红色血凝块(量多时)。
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性子癜、血友病、肾或泌尿系结石、肿瘤、外 伤、重症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多囊肾。
病理性尿液外观
2)酱油色尿:
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参考值:
100~300 ×109/L
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的检测
返回
⒈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100 ×109/L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 再障、反射性损伤、白血病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 ITP、TTP、DIC、SLE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肿大(肝硬化)
临床意义
⒉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400×109/L
15
白细胞的检测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成人白细胞 >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成人白细胞
常用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判读
![常用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01913e10661ed9ad51f33d.png)
1 参考值( 围 ) 念 范 的概 要正确地理解检验结果 的临床意义 , 首先要知道参考值的
酶 (F 等 ; A U) 肾病诊断类 ( 肾功类 ) 的尿素 ( )肌 酐( r、 Ur 、 C )尿酸 ( a 、微球 蛋 白 ( U) MG)等 ;血脂 及 脂 蛋 白类 的总 胆 固醇
问 题 , 为 这些 标 注 都 是 广 义 的 , 一 定适 合你 所 观 察 的 病例 。 因 不
21 升高 和降低均 有意义 的项 目 血液 常规 和骨髓 细胞 . 检查项 目; 电解质 及微量元 素类 的钾 离子 ( )钠 离子 ( a) 、 N+、 氯离子 ( 1 、 P 、 (e 、 ( n 、 ( u 等 ; C一 磷( )硒 S )锌 Z )铜 C ) 激素类 的三碘 ) 甲状腺 素原氨酸 ( 、 L)四碘 甲状腺素原氨酸 (4、 T)促甲状腺激素 (S 、 T H)生长激素( G 、 h H)胰岛素 (N ) ; I S等 补体类和免疫球蛋 白 类 的 ;血糖 ( 萄糖 ,SG U) 葡 B / I 、碳酸氢盐 ( 二氧化碳结合力 ,
验 结 果 , 合 分 析 , 而 得 到更 准 确 的诊 断 。 综 从
『 马大庆. 内多发小结节 的高分辨率 c 4 _ 肺 T鉴别诊 断【. J 中华放射学 j
杂志 ,0 1 3 ( )6 7 6 0 2 0 ,5 9 :4 — 5 . ( 收稿 1 :0 0 1 — 8 3期 2 1 — 0 2 )
常 用 实验 室检 验 结果 的判 读
范 永 熙 于 晓 明
( 高密市人民医院, 山东 高密 2 1 0 6 5 0)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c5aded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3.png)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临床常用检验的结果判读临床常用检验是医生评估疾病状态和制定治疗计划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然而,正确解读检验结果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结果。
1. 血液检验血液检验是评估人体器官功能、健康状况和炎症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血液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1.1 血红蛋白 (Hb):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应在130-170 g/L范围内,正常成年女性的应在120-150 g/L范围内。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1.2 白细胞计数 (WBC):白细胞计数衡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应在4-11 × 10^9/L范围内。
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
1.3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凝血功能的状态。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50×10^9/L。
较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易出血,而较高的计数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2. 尿液检验尿液检验通常用于评估肾功能、排泄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尿液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2.1 尿比重: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浓稠程度和肾脏浓缩功能。
正常尿比重应在1.010-1.025范围内,较高的尿比重可能表示脱水。
2.2 尿蛋白:尿蛋白测定是评估肾脏功能和尿路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尿中蛋白的浓度应该很低或者不可检测。
如果尿液中存在大量蛋白,可能暗示肾脏损伤或其他疾病。
2.3 尿培养:尿培养是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尿培养结果显示细菌种类和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尿路感染的指标。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器官结构、大小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影像学检查及其结果的判读方法:3.1 X射线:X射线照片提供了关于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结构的信息。
临床生化检查的判读流程
![临床生化检查的判读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fdbc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a.png)
临床生化检查的判读流程
临床生化检查的判读流程如下:
1.获取检验报告:首先,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会获得患者的临
床生化检查报告。
这些报告通常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包括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2.审核检验项目:在开始判读生化报告之前,医生或实验室技术
人员需要核对报告中包含的生化指标是否与患者的病情和诊疗需求相符合。
这有助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察异常指标: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特别关注那些偏离
正常范围的指标。
这些异常指标可能提示特定的病理状态或疾病进展,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
4.分析相关性:对于那些异常的生化指标,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
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例如,某些生化指标的异常可能与特定的疾病或疾病状态相关,如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5.诊断与治疗建议:基于对生化指标的判读和分析,医生可以作
出相应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接受进一步的肝脏检查或药物治疗。
6.定期复查:对于某些需要持续监测的生化指标,医生可能会建
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这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
化。
7.沟通和解释:在判读生化报告后,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
沟通和解释,解释检测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以及后续的治疗计划和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生化检查的判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因此,医生在判读生化报告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医学精品
![临床常用检验的的结果判读-医学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dc76c9d60975f46526d3e11b.png)
参考个体:根据筛选标准选出进行实验的“健 康”个体,一般≥120人。
参考值:参考个体的检测结果 参考限(≤,≥,上限和下限) 参考区间(95%区间)
正态分布: x±1.96s
偏态分布:一般选择2.5%~97.5%,亦可从 0%~95%位数;或者选择99%的上限值。
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 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 对预后作出估计 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区间:4.0~10.0 ×109/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5×109/L 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 3×109/L 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 11×109/L 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 30×109/L 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
建立参考区间流程图
查阅文献,列出该项目的生物变异和 分析干扰因素,供选择参考个体时用
按常规程序,做好分析前准备,正确 采集和处理标本
建立选择、排除和分组标准,并设计 一个适当的调查表
候选个体知情同意,完成调查表
按常规方法分析标本,获得参考值
检查参考值数据,绘制分布图,了解 数据的分布特征
基于调查表和其他健康评价结果对候 选参考个体进行分类
病例一
一般资料:女性,23岁,公司职员。出现乏力、 头昏近2个月。近一年以素食为主并少吃主食。平 时月经经期多为10天左右,每次量多。
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118次/分,呼吸频 率20次/分,血压12/8.4kPa。贫血貌,巩膜无黄 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及, 心肺无异常。
技术不当:造成部分或全部凝血(或溶血); 血量过多或过少均影响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或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e15aa1c56137ee06eff9185d.png)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一、血、尿、粪常规(一)血常规1、红细胞(RBC)计数成年男性:(4。
5~5。
5)*10 12/L成年女性:(4。
5~5。
0)*10 12/L新生儿:(6。
0~7。
0)*10 12/L2、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3、白细胞(WBC)计数成人:(4。
0~10。
0)*10 9/L新生儿:(15。
0~20。
0)*10 9/L4、白细胞分类(D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
01~0。
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
5~0。
7嗜酸性粒细胞0。
005~0。
05嗜碱性粒细胞0~0。
01淋巴细胞0。
2~0。
4单核细胞:0。
03~0。
085、血小板(PLT)(100~300)*10 9(二)尿常规1、酸碱度(PH)5~82、比重(SG)1。
1015~1。
0253、尿蛋白(Pro)(-)<=0。
5g/24h4、葡萄糖(Glu)(-) <=2.8mmol/24h(0.5g/24小时)5、酮体(Ket)阴性(neg)6、胆红素(Bil)和尿胆原阴性(neg)7、亚硝酸盐(Nit)阴性(neg)8、白细胞(Leu)<25/μl9、红细胞或血红蛋白(Ery或OB)<=10/μl10、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HP 红细胞<3/HP1、颜色黄褐色成形便2、镜检(1)白细胞:正常粪便不见或只偶见(2)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3)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4)虫卵:3、粪便隐血试验(OBT):(-)二、基本生化检查(考得很多)(一)血清钾3。
5~5。
3mmol/L(二)血清钠135~145mmol/L(三)血清氯96~108mmol/L(四)空腹血糖 3.9~6.4mmol/l (70~120mg/dl)(五)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22~31mmol/L(六)血沉男<15mm/第一小时女<20mm/第一小时三、肝肾功能(一)肝功能1、血清总肝红素(STB)和结合胆红素(CB)血清总肝红素(STB) 5.1~17.1μmol/L (0.3~1.1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CB) 1.7~6.8μmol/L (0.1~0.4mg/dl)2、血清氨基转移酶即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AL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ALT 5~25卡门单位(比色法),5~40UL(连续监测法)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AST 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连续监测法成人:40~110U/L 儿童:<250UL比色法成人:3~13金氏单位儿童:5~28金氏单位4、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连续监测法男性:11~50U/L 女性:7~32U/L比色法男性:3~17U/L 女性:2~13U/L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A)40~55g/LA/G比值 1.5~2.5:11、血清肌酐(Gr)男性44~133μmol ( 0.5~1.5mg/dl) 女性70~106μmol/L (0.8~1.2mg/dl)2、血清尿素氮(BUN) 2.9~8.2mmol (8~23mg/dl)3、血清尿酸(UA) 90~420μmol/L。
PCR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判读及上报流程
![PCR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判读及上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2a3b5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a.png)
精品word 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一、报告方式二、判读条件检测结果处于“灰度区”时,实验室可采取以下措施:结果上报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建议报告为“阳性”“阴性”,应进行充分的结果解释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1 判读为“阳性的条件:需满足以下任意一条:(1) ORFIab 和N 基因同时阳性时,判定为阳性;(2)若仅ORF1a 或者N 基因其中之一检测结果阳性时,需重新采样复查, 复查后ORPlab 或者N 基因仍为阳性时,判定为阳性,或者采用其他试剂成方法进行确认(如基因测序法)2 判读为“阴性“结果的处理:两个检测位点无Ct 值或者Ct≥40(具体参照试剂说明书).可报告“阴性”,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阴性结果不能彻底排除2019nCaV 感染,此情况可能是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应结合临床分析。
当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高度怀疑2019-CaV 感染时, 建议重新采集标本或者更换部位采集标本再次检测。
3.处于“灰度区"结果的处理:当浮现Ct 值在37-40 之间时为灰度区(具体情况参照试剂说明书)。
可能存在下列情况:(1)2 个位点的检测结果均处于“灰度区”;(2)1 个位点判读为阳性,另1 个立点的结果处于“灰度区”(3)1 个位点判读为阴性,另1 个位点的结果处于“灰度区”。
浮现以上情况时宜重新提取原标本的核酸, 并与该标本前一次提取的核酸同时扩增检测。
分析两次检验结果,单个位点两次阳性或者两个位点为阳性,则报告”阳性”,两次结果均处于”灰度区”则报告“阴性”。
(1)核查检验过程是否有影响,如样本质量、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机(是否处于病毒载量较低的时期)标本保存、运输和标本处理是否存在问题等;(2)更换不同厂家的试剂盒重复实验,或者在条件允许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如数字PCR 方法);(3)建议临床重新采集标本或者更换部位采集标本再次检测,甚至多次采样进行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一、血、尿、粪常规1.血常规(1)红细胞(RBC)(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X1012/L、成年女性:(3.5-5.0)X1012/L、新生儿:(6.0-7.0)X1012/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2,血红蛋白(H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
3.血细胞比容(HCT)参考值:男性:0.428-0.506L/L、女性:0.367-0.475L/L(医院正常值:0.350-0.510L/L)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
减少:见于贫血患者。
4.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参考值:82-92fl(1L=1015fl);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3lpg(1克=1012pg)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参考值)(1)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2)白细胞分类(D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粒性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1)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
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
病理性变化:增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
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除猩红热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伤寒和副伤寒、术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较少,可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5)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9、血小板(PLT) (参考值) (100-300)×109/L临床意义: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
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过多。
如DIC。
10、血小板比积(PCT)参考值:0.1%-0.28%(医院正常值:0-9.98ml/L)临床意义:增多:骨髓纤维化、慢粒、脾切除。
减少: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参考值) 7-11fl12.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 15%-17%临床意义:PDW反应性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即大小不等性)的参数,增大时有临床意义,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二、尿常规.·1、酸碱度(pH) (参考值) 4.5-8.0临床意义:pH增高:呼吸性碱中毒、胃酸丢失、服用重碳酸、尿路感染。
pH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2.比重(SG) (参考值) 1.015-1.025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热和脱水等血浆浓缩情况、尿中含造影剂或葡萄糖。
降低:临床意义明显,见于由于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造成的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崩症。
三、血清钾(参考值) 3.5-5.5mmol/L。
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清标本溶血可造成血钾假性升高。
(临床意义)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①摄人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钾含量不足;②丢失过多,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③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使用造成血清钾进入细胞内。
2.高钾血症(血清钾>5.5mmol/L) ①摄人过多,如补钾时过多过快;②排泄困难,如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大量使用潴留钾的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③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溶血、大面积烧伤和组织挤压损伤.四、血清钠(参考值) 目前广泛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参考值为135-145mmol/L。
(临床意义)1.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1)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钠含量不足。
(2)丢失过多①消化道失钠,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②肾性失钠,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③体表失钠,烧伤、大量出汗后仅补水未补钠。
2.高钠血症(血清钠>145mmol/L)(1)摄入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缩。
(2)肾性失水如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和山梨醇脱水)、肾小管尿液浓缩功能障碍。
(3)体表失水如大量出汗。
(4)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如长期使用ACTH和糖皮质激素。
五、血清氯(参考值) 目前广泛采用电极法,参考值为96-108mmol/L。
(临床意义)1.低氯血症(血清氯<96mmol/L)(1)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2)丢失过多①消化道丢失,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②肾性失氯,如利尿剂使用抑制肾小管对氯的吸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小管对氯的重吸收不良。
(3)摄入水分过多,如尿崩症。
(4)呼吸性酸中毒。
2.高氯血症(血清氯>108mmol/L) 临床意义较小,除高钠血症原因外,还见于低蛋白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
六、血清钙(参考值) 2.25-2.58mmol/L(9-11mg/dl)。
(临床意义)1.低钙血症(血清钙<2.25mmol/L或<9 mg/dl) 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②需要增加,如孕妇;③肾脏疾病;④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2.高钙血症(血清钙>2.58mmol/L或>11 mg/dl) ①摄入过多;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③服用维生素D过多;④骨病及某些肿瘤。
七、血清无机磷(参考值) 0.97-1.61mmol/L(3-5mg/dl)。
血清无机磷与血清钙含量乘积为一常数(40,当两者单位均为mg/dl时)。
(临床意义)1.低磷血症(血清磷<0.97mmol/L或<3 mg/dl) 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②磷转移至细胞内,如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③磷丢失过多,如血透、肾小管酸中毒、利尿剂使用;④其他,如甲旁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酒精中毒等。
2.高磷血症(血清磷>1.61mmol/L或>5 mg/dl) ①甲旁减;②肾衰酸中毒;③维生素D过多;④多发性骨髓瘤和骨折愈合期。
八、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一)血清铁测定(参考值) 亚铁嗪显色法:男性11-30umol/L,女性9—27umol/L(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①肝细胞损害;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障及白血病。
2、血清铁降低: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男性50—77umol/L,女性54—77umol/L。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
2.病理性变化①降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②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九、血清总胆固醇(TC)(参考值) <5.20mmol/L为合适水平.( 医院正常值:3.35-6.45mmol/L),5.23-5.69mmol/L为轻度升高(边缘水平),>5.7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1)年龄和性别70岁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但50岁以后高于男性(2)饮食: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和热量饮食TG升高。
(3)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运动TC升高。
2.病理性变化(1)增高①原发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②继发性的: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和酗酒等。
(2)降低①严重的肝脏疾病;②严重的贫血;③甲亢。
十、血清甘油三酯(TG)(参考值) 0.56-1.70mmol/L(临床意义)1.增高①原发性的高脂血症;②继发性的: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和酗酒等。
2.降低①严重的肝脏疾病;②肾上腺功能减退;③甲亢十一、血清脂蛋白(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 0.94-2.00mmol/L(临床意义)降低具体临床意义。
HDL-C与TG呈负相关系,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损害、肾病综合征。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 沉淀法:2.07-2.00mmol/L 3.15-3.61mmol/L为边缘升高,≥3.64mmol/为升高。
(临床意义)H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
(二)脂蛋白(a)、LP(a)(参考值) ∠300 mg/L(临床意义)脂蛋白(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十二、血糖(一).空腹血糖(参考值) 3.9-6.1mmol/L (临床意义)1.增高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④药物性,如噻嗪类利尿药。
2.降低①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细胞瘤;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③严重的肝脏疾病;④生理性血糖降低,如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参考值) 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9.0mmol/L。
2h不超过7.8mmol/L,3h恢复至空腹血糖值。
每次尿糖均为阴性.十三、血、尿淀粉酶(AMS)血清淀粉酶(参考值)连续监测法80-180U/L(医院正常值:0-103U/L)尿淀粉酶(参考值)Somogyi法84-624U/L(医院正常值:连续监测法0-900U/L)(临床意义)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AMS均显著升高。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见于胰腺炎、胰腺癌、非胰腺疾病(1、腮腺炎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上腹部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胆管梗阻、急性胆囊炎等3、服用镇静剂如吗啡等4、酒精中毒病人5、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