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2018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

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因此,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bodytemperature) ,也称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一) 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其总量的50 %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地散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 %的能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二) 产热与散热1 •产热过程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升高等。

2 •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尿、排粪也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

辐射(radiatio n) 指热由一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十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同皮咲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有关:传导(conduction) 和对流(convection) 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临床上采用冰袋、冰帽、冰(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命体征护理
总结词
严密监测,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特别注 意生命体征的护理。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舒适 体位,给予吸氧,并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在护理过 程中,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如进食、洗漱、排 便等,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护理措施
监测患者心率变化,遵医嘱采取 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同 时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评
估患者情况。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悸、胸闷 、气短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心律失常。
呼吸困难护理
呼吸困难定义
注意事项
呼吸频率加快、气短、胸闷等症状。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绀、端坐呼吸 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
02
生命体征的评估
体温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体温、异常体温及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体温在36.5-37.5℃之间,超过37.5℃为发热,低于36℃为低体温。对 于异常体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物理降温、药物治疗 等。
心率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心率、异常心率及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 分钟为心动过缓。对于异常心率,需要关注患者症状和体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 施,如药物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等。
课程大纲概述
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与正常值
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
介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的评估方法及正常值范围。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5、测量脉率的同时,还应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动脉管 壁的弹性、紧张度等,发现异常应重新检测力求准确,有 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
6、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
听心率者发出“起”与“停”的口令,计数lmin • 记录数值 • • • 方式:次/min, 如70次/min; 绌脉:心率/脉率 如100/70次/min 将脉搏测得的数值绘制在体温单上
(二)生理性变化
① ② ③ ④
:不超过0.5~l.0℃。
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 高 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新生儿尤 其是早产儿要注意防寒保暖。 性别:女性>男性 饮食:饥饿、禁食时↓,进食后↑

⑥ ⑦
运动: ↑
药物影响:麻醉药物 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 物理方式散热
传导、对流、蒸发
辐射、
脏、骨骼肌
– 体液因素和神
– 散热器官:
(1)皮肤:主要散热器官, 总散热量70%
经因素参与产
热调节
(2)呼吸: 29%
(3)排泄(尿、粪):1%
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调节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值 部 位 腋温 口温 肛温 正常范围 36.0~37.0℃ 36.3~37.2℃ 36.5~37.7℃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 畏寒、疲乏不造,有 时伴寒战。 方式:骤升和渐升 面色潮红,心率增快; 头痛、头晕甚至惊厥、 谵妄、昏迷;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腹 胀、便秘;口干、尿 少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体液大量丧失,偶然 有虚脱或休克现象, 护理中应加强观察。

《护理学基础》项目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项目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项目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命状态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个方面阐述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首先,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在评估患者体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和设备,如腋温、口温、耳温或额温。

二是确保测体温的环境适宜,如避免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是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一次性使用的体温计,准确记录温度值,及时报告异常温度变化。

其次,脉搏是反映心脏搏动和循环系统功能的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脉搏时应多角度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脉搏的强度和规律,如弱强和有无间断。

二是观察脉搏的速度和频率,如过快或过慢。

三是观察脉搏的节律,如有无心律失常。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触摸脉搏的方法,可选用有手感的动脉进行触摸,并记录脉搏的速度和节律,及时报告异常脉搏变化。

再次,呼吸是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察呼吸的深浅和幅度,如有无急促或快速。

二是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奏,如过快或过慢。

三是观察呼吸的规则性,如有无不规则呼吸。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胸廓运动情况,识别有无异常的呼吸音,及时记录呼吸数据,如频率和节律,及时报告异常呼吸变化。

最后,血压是评估人体循环系统压力和功能的重要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合适的测压方法和设备,如直接测压或间接测压。

二是确保测血压的环境适宜,如避免气温过高或过低,保持患者舒适。

三是给予患者合适的支持和指导,如让患者坐位或平躺,并保持放松状态。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正确包裹血压袖带,准确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及时记录血压数据,如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和差值,及时报告异常血压变化。

综上所述,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设备,确保环境适宜,提供患者舒适的感受,观察指标的强度、规律、速度、频率、节奏、深浅等情况,准确记录数据和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1. 简介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命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本教案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健康护理。

2. 生命体征的类型和评估方法2.1 体温体温是评估患者身体热量平衡的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5℃。

评估体温的方法包括口腔、腋下、肛门和额温等测量方式。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设备,以确保准确性。

2.2 脉搏脉搏是衡量患者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的指标。

常用的脉搏测量部位有动脉、静脉、颈动脉和桡动脉等。

评估脉搏时应注意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规律性,并及时记录。

2.3 呼吸呼吸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20次。

评估呼吸时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并及时记录。

2.4 血压血压是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指标。

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有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

非侵入性血压测量常用袖带和听诊器等设备,而侵入性血压测量通常需要插管操作。

评估血压时应注意观察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及时记录。

3. 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3.1 评估前准备在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保测量设备完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在安静、稳定状态下评估;•向患者介绍评估流程和目的,获得患者的合作和理解。

3.2 评估方法和记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护士应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完成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测量数值和相关观察结果,便于后续的护理干预和进一步评估。

3.3 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异常,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体温异常: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降温或升温措施,如敷冷、温敷、服用退热药物等;•脉搏异常: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节律性,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呼吸异常: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注意到呼吸困难或异常,报告医生并辅助患者进行呼吸护理;•血压异常: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盐摄入、控制体重等。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笔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笔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笔记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是医护工作者在监测患者健康状况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以下是关于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的一些笔记:###1.体温(Temperature):-测量方法:使用体温计在口腔、腋下、耳朵或直肠进行测量。

-正常范围:体温的正常范围在摄氏37.0度到摄氏37.5度之间。

-异常:高热可能表明感染,低体温可能与低温环境或体温调节障碍有关。

###2.脉搏(Pulse):-测量方法:在动脉处(通常是患者的脉搏点)进行计数,通常以每分钟的脉搏数为单位。

-正常范围:正常脉搏范围在60-100次/分钟。

-异常:快速的脉搏可能与发热、出血、焦虑等有关,而慢脉可能与心律不齐、心衰等有关。

###3.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测量方法:记录每分钟呼吸的次数,通常通过观察胸部或腹部的升降运动。

-正常范围:正常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

-异常:高呼吸频率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焦虑有关,而慢呼吸可能与镇静药物、神经系统问题相关。

###4.血压(Blood Pressure):-测量方法: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通常以毫米汞柱为单位。

-正常范围:正常血压范围通常为收缩压(高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60-80毫米汞柱。

-异常:高血压可能与高血压病、心脏疾病有关,而低血压可能与失血、休克有关。

###5.意识状态(Consciousness):-评估方法: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或其他意识评估工具。

-正常范围:正常意识状态,患者清醒、能言善动。

-异常:昏迷、混乱可能与脑损伤、中毒等有关。

以上只是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的一些基本方面,具体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

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至关重要,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试述生命体征的指标与含义。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

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以获得病人生理状态的基本资料,为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因此,正确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技能与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2、简述体温的调节机制。

包括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种方式。

1)自主性体温调节: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机体受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方式。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即指自主性体温调节。

2)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而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3、简述人体的正常体温状况。

成人正常体温的范围及平均值见下表。

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其中,直肠温度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

而日常工作中,采用口腔、腋下温度测量更为常见、方便。

温度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来表示。

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36.3℃~37.2℃肛温37.5℃36.5℃~37.7℃腋温36.5℃36.0℃~37.0℃4、简述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情况。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性变化,但其变化的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1.0℃。

1)昼夜:清晨2~6时最低,午后13~18时最高。

2)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新生儿体温易3)性别: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临床上可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了解月经周期中的有无排卵和确定排卵。

4)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可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临床上测量体温应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小儿测量时应防止哭闹。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随着医疗保健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护理 将成为未来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满足 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加强与其他医疗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推进生命体征监测与护理领域的进步。
鼓励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 专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护理 行业的发展变化。
THANKS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生命体征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 患者的生理状态,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诊断和 治疗提供依据。
意义
生命体征评估的意义在于能够及 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方法
生命体征评估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 触诊、听诊、仪器检测等,不同的指 标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呼吸频率超过正常范围, 可能伴有呼吸困难、紫绀 等症状,需及时处理。
呼吸困难
呼吸费力、吸气性或呼气 性呼吸困难,可能与呼吸 道梗阻、肺炎、心脏疾病 等有关。
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 伴有紫绀、意识丧失等症 状,需紧急处理。
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协助患者排痰、咳嗽,保 持呼吸道通畅。
正常脉搏范围:60100次/分钟
脉搏的频率和节律变 化是评估心血管疾病 的重要指标
脉搏的节律和强弱可 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 态
异常脉搏的识别和处理
01
02
03
脉搏过速
脉搏超过100次/分钟,可 能提示心动过速或心律失 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 理
脉搏过缓
脉搏低于60次/分钟,可 能提示心动过缓或心律失 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 理

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产热与散热产热过程机体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过程 辐射 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

传导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蒸发指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1g 水蒸发可带走2.43KJ 的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体温的调节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 为游离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黏膜、内脏中,包括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冷或热的信息传向中枢。

中枢温度感受器 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

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等部位,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可将热或冷的刺激传入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体温的生理变化正常体温 腋下温度平均值36.5℃(36.0-37.0℃) 口腔温度平均值37℃(36.3-37.0℃) 直肠温度平均值37.5℃(36.5-37.7℃)切换公式℃=(℉-32)*5/9 ; ℉=℃*9/5+32生理变化昼夜正常人体温在24小时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年龄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婴儿起体温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而排卵期较低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一、体温的评估和护理(T)体温: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体温的形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传导、℃=(℉-32)*5/9;℉=℃*9/5+32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36.3~37.2℃97.3~99.0℉肛温37.5℃36.5~37.7℃97.7~99.0℉腋温36.5℃36.0~37.0℃96.8~98.6℉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一般不超过0.5~1℃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肌肉活动: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异常体温(体温过高或体温过低)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热型特点常见病稽留热T持续在39~40℃持续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急性传染病如: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弛张热高温在39℃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1℃以上最低T仍高于正常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感染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低温在正常范围或以下数小时或几天见于疟疾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流感、癌性发热体温过低临床表现: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

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环境温度: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左右。

保暖措施: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添加衣服,防止体热散失。

(新生儿置暖箱中)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恢复至正常且稳定。

同时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病因治疗: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使体温恢复正常。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安全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监控,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解释病情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 积极面对生活。
临床案例三
患者背景
一位4岁的男孩,因急性支 气管炎入院治疗。
评估
在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中 ,发现他的体温较高,心 率较快,呼吸频率也较快 。
护理措施
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士采取了以下措施
脉搏是生命体征中非常重要的一 个指标,通过对脉搏的评估可以 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循环系 统状况。
详细描述
在评估脉搏时,应该注意观察脉 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正常人 的脉搏频率应该在60-100次/分 之间,节律整齐、强弱适中。
呼吸评估
总结词
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重要过程,通 过对呼吸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 系统和循环系统状况。
03
生命体征护理
体温异常的护理
总结词
基础护理学中,对生命体征的准确评估与护理是保障患者生 命安全的关键。
详细描述
体温异常的护理主要分为高烧和低烧两种情况。对于高烧患 者,应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并使用物理降温法进行降温; 对于低烧患者,应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并鼓励患者多喝水 、多休息。
脉搏异常的护理
详细描述
在评估呼吸时,应该注意观察呼吸的 频率、节律和深浅。正常人的呼吸频 率应该在12-20次/分之间,节律整齐 、深浅适中。
血压评估
总结词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通过对血 压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 循环系统状况。
VS
详细描述பைடு நூலகம்
在评估血压时,应该注意观察收缩压和舒 张压的变化。正常人的血压应该在 90/60mmHg以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 压也会有所变化。同时需要注意测量血压 的姿势和时间,一般采用坐姿或卧姿,测 量前需要让患者休息5-10分钟。

TPRBP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TPRBP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降温方法:物理降温(包括局部全身)和药物降温。 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
加强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有无伴随 症状;观察发热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治疗效果;出 入量、体重
补充营养和水份: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水,每日3000 ml
8-18
8-16
稽留热
常见热型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
温差在1℃以内 持续高热,24h 内
肺炎、伤寒
24h 内温差在 高热与正常体温在 1℃以上,最低 一定期间内交替出 体温高于正常 现,温差较大
败血症、肺结 疟疾、回归热 核、化脓性疾
发热无一定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流行性感冒,癌 性发热 8-17
异常体温评估与护理
加强 环境
8-11
三、排除生理因素
血压的生理变化
年龄:随年龄的增长,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收 缩压比舒张压的升高更显著
性别 :更年期前,女性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差别较小 昼夜和睡眠:傍晚最高;睡眠不佳,血压升高 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体位:卧位<坐位<立位 身体不同部位:右上肢高于左上肢(10~20mmHg);下肢
8-15
异常体温评估与护理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产热>散热 骤升和渐升 畏寒、寒战、
皮 肤苍白、干燥、
无汗
产热=散热 皮肤潮红、灼热、 口唇干燥、呼吸 脉搏加快、头痛 头晕、全身不适
散热>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出汗、皮肤潮 湿、 可有虚
脱或 休克现象
以保暖为主 对因,物理或 及时更换衣被、保
药物降温 暖,密切观察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热型(fever type) :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
基础护理学
Page 19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 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 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 寒等。
基础护理学
Page 20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每天测量1次
Page 24
(二)体温过低(hypothermia)
基础护理学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原因: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药物中毒、 重症疾病。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内分泌疾病:如 甲低等。
体温可达39℃以上,24h 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 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等。
基础护理学
Page 21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 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 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 以下,经过一个间歇, 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 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பைடு நூலகம்于疟疾等疾病。
基础护理学
Page 22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无一定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多见于流行性感 冒,癌性发热等。
基础护理学
Page 23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降低体温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保证病人舒适 心理护理
基础护理学
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1次;降 至38.5℃以下时,改为每天测量 4次;降至正常水平3日后,改为
散热 散热过程:物理方式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基础代谢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肌肉活动
Page 7
基础护理学
3
Page 8
3. 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基础护理学
外周:游离神经末梢 中枢:神经元
Page 9
3. 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效应器
基础护理学
体温下降
产热减少
Page 11
自主性体温调节
基础护理学
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
使末梢血管收缩,减少由辐 射散热
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 活动,减少排汗
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的激素分泌 活动的改变来提高组织的代谢率
通过机体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动,寒 战产热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Page 12
体温调节
耳温计
基础护理学
Page 33
体温计的种类 片式体温计
基础护理学
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醉
Page 25
(二)体温过低(hypothermia)
基础护理学
临床分度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症状 皮肤苍白冰冷、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感 觉和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基础护理学
Page 15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
(一)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又称发热(Fever,Pyrexia),是机体在致 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 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调节系统失去调控或发生调节障碍所引 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Page 16
(一)体温过高
1、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2、发热程度判断
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5-37.9°C
中等热 38.0-38.9°C
高热
39.0-40.9 °C
超高热 41.0°C以上
基础护理学
Page 17
(一)体温过高
3、发热过程及症状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基础护理学
Page 18
(一)体温过高
Page 26
三、体温的测量
体温计的种类
水银体温计 mercury thermometer
基础护理学
Page 28
体温计的种类
基础护理学
Page 29
基础护理学
Page 30
体温计的种类
基础护理学
Page 31
体温计的种类
红外线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基础护理学
Page 32
体温计的种类
教学目标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
Page 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基础护理学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高、稳定、不易测量。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 皮肤温度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响 。
外周:温觉、冷觉感受器 中枢:热敏、冷敏神经元
下丘脑:前部:散热 后部:产热
皮肤血管、汗腺、骨骼肌、 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
Page 10
自主性体温调节
体温调定点学基础说护理学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
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通过辐射散热 降低细胞代谢作用
增加出汗与加速呼吸
减少肌肉活动
散热增加
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基础护理学
Page 13
4. 体温的生理变化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平均温度 37.0°C 36.5°C 37.3°C
正常范围 (36.2-37.2) (35.9-36.9) (37.1-37.4)
基础护理学
Page 14
生理变动:不超过0.5~1℃
① 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 ② 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③ 性别:女性>男性 ④ 饮食:饥饿、禁食时↓,进食后 ⑤ 运动: ↑ ⑥ 药物影响:麻醉药物 ⑦ 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什么是生命体征
基础护理学
Vital Signs
体温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情况,
为诊断、治疗、呼护吸理提(供准r确es的p依i据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Page 2
基础体温(basal body temperature) 持续较长时间的睡眠(6-8小时) 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核温度。
Page 5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基础护理学
Page 6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基础护理学
产热与散热
产热 产热过程:化学方式 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