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快乐学习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生活实际,快乐学习数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经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力求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一、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培养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教学时,我带学生到本校篮球场,在两篮筐底座之间,分三条路线,其中一条路线是直的,另外两条

路线任意走。分别让三位学生拿着测量绳沿着各自走过得路线摆放好绳子,都到达目的地后,这时让围观的同学一起讨论和比较走过路线的三条绳子的长度,很直观地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事实,学生们在这样有趣的实践环境学到了本节课所要教给的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以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充满了”神秘”,数学充满了”趣味”,必然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讲《正方体的切截》时,让同学们拿来了苹果、萝卜、土豆等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切割,看谁截的多边形最多?同学们活跃极了。有的说:老师快看,我截出了三角形。有的说:我截出了四边形。然后老师让同学们总结规律,最少几边

形,最多几边形?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边观察正方体边思考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同学就的出答案来了。

三、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实验、猜想导入的方法。由于证明时要添加辅助线,而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我让学生们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各式纸版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撕下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看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因为一平角等于180。这时,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拼法都有,自然就得到了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同学们在小学时就曾经产生过的疑问──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积

累经验,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函数最值、数列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使学生从生产实际中理解成本、产值、利润、生产费用、税率、平均增长率等概念的意义。又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测量山高、塔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使学生理解俯角、仰角等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观学习,亲手操作,给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基础。

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对新知渴求

数学教学内容是课本规定了的,但是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在教学中注意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易被学生注意。或把题中的一些量改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的量等。这样,不仅增强了数学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小实验或录象片段也是增强学生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好方法。例如在进行几何《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的电线,让学生知道,如果空中的火线和地线相接的话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两根电线那么长它们为什么没有相交呢?大家知道因为这两根电线是平行的。然后再问:“那么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平行吗?”学生这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印象。教师这时

让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去观察操场上或附近有没有这类平行问题,并要求学生尽量把观察到的用图画下来。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会发现很多的平行问题,如: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之间是平行的,两棵树之间是平行的,双杠两根横杠也是平行的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