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与认定
交通肇事罪的研究(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交通肇事罪的研究学院法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交通肇事罪的研究摘要:交通肇事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罪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机动车数量急剧膨胀,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日趋增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群死群伤交通事故频频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文从司法实践需要出发,结合各学者的观点,首先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特征,其次是交通肇事罪与相邻犯罪的界限、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问题分析,最后对交通肇事罪中的法律责任作了简单讨论,以期望对司法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特征;逃逸;法律责任Analyses traffice offencesAbstract:the traffice offences is our country criminal law in China, an important char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increased number of vehicles, rapid expansion in China, which caused the traffic accident rate increased to the masses, increasing the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a great threats, has become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extra-large malignant traffic accident, the group of dead, injur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appear to some extent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and people's security. Our country criminal law the 133 regulation: traffice offences refers to violate the traffic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regulations and thus a serious accident, causing serious injury or death on people or caused heavy losses of public or private property behavior.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judicial practice need each scholars poin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raffice offences, followed by traffice offences and adjacent the boundary of the crime of the runaway problem, traffice offences analysis, finally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raffice offences made simple discussion, to expect to produce a positive role in judicial practice.Key words : Traffice offences;features;escape;legal responsibility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和发展,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十分迅速,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数量猛增,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上升。
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标准
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标准在我国交通事故是分为多个标准的,其中重大交通事故是在特大交通事故之下属于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是有相应的认定标准的。
所以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关于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标准的相关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学习。
一、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标准重大交通事故定义标准:重大交通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交通事故。
依刑法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第一档为:发生重大事故:而这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重大(交通)事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但(依刑法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上、形式上、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言:什么是交通肇事罪?所谓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一、交通肇事罪的构成及特征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二)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以至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这种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其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四个不可分割的部分:1、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
这是交通肇事罪的特定时空条件。
如果事故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以外的空间内,则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2、行为人必须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交通肇事的原因,也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驾驶故障车上路行驶,酒后开车,超速开车,疲劳驾驶等等。
行为人在交通运输中如果没有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即使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也不构成本罪。
所谓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一切为了保证交通运输正常进行和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比如我们高速巡警执法的红宝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必须实际发生了重大事故,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交通肇事罪与司法解释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
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一)主体: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交通运输人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4种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1)交通运输工具的驾驶人员,如火车、汽车、电车司机等(2)交通设备的操纵人员,如扳道员、巡道员、道口看守员等(3)交通运输活动的直接领导、指挥人员,如船长、机长、领航员、调度员等(4)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交通监理员、交通警察等。
他们担负的职责同交通运输有直接关系,一旦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都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如非司机违章开车,在交通运输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本罪的主体。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指出,“在偷开汽车中因过失撞死、撞伤他人或者撞坏了车辆,又构成其他罪的,应按交通肇事罪与他罪并罚”这一解释说明,非交通运输人员构成交通肇事罪[1],并不以肇事行为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为要件。
(二)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法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122、 试论不真正连带债务ﻫ123、 债的保全制度分析
124、 最高额抵压中若干法律问题分析ﻫ125、 我国《担保法》和主要缺陷及修正建议
126、 试论契约目的落空制度
127、 论公司的社会责任
128、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ﻫ129、 商业秘密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ﻫ130、 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ﻫ131、 略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ﻫ134、 驰名商标保护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 作者:
———————————————————————————————— 日期:
法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1.论正当防卫ﻫ2.论死刑的存废
3.论自首的认定
4.论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
5.论赦免
6.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ﻫ7.论渎职犯罪的法律预防
146、 职业病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ﻫ147、 劳动合同法制完善之探讨
148、 行政机关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分析
149、 劳动监察制度之完善ﻫ150、 女性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探讨
151、 农民工就业政策改革问题探讨
152、 劳动权的保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ﻫ153、劳动者的劳动权及其行政救济ﻫ154、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的法律规制研究ﻫ155、公司要约收购制度中的信息披露制度ﻫ156、 在校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
48、完善我国企业法人制度的思考ﻫ49、当今企业法人代表违法违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50、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问题探讨ﻫ51、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52、企业法人的经济犯罪与赔偿责任研究
刑法分论重点罪名+罪名比较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1。
概念: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2。
特征:(1)侵犯的客体: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3)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4)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3。
种类:(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2)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3)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4)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5)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一)放火罪:故意以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其他犯罪的界限.分析其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
(2)放火罪的既遂和未遂。
本罪属于危险犯,只要行为人着手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已将目的物点燃,并达到脱离引燃物,也能够独立燃烧,公共安全因而处于危险状态,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也视为放火罪的既遂。
反之未遂。
(3)主体为一般主体,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倾覆:是指使车辆倾倒、颠覆,船只翻沉,航空器坠毁(2)毁坏,是指上述交通工具被烧毁、炸毁、坠毁等完全报废或被严重破坏的情况(3)判断是否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考虑①看交通工具是否正在使用期间②看破坏的方法和部位(4)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盗窃罪、故意毁坏财务罪的界限:①本罪的对象只能是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则无此限制②看盗窃和毁坏的部位和强度,是否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5)正在使用:指正在行驶中或交付使用、停机使用。
(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以进行恐怖活动为目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刑法专业考博历年试题
2008北大刑法学博士生考试试题:中国刑法和外国刑法卷1、论法益的概念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作用。
2、论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机能的关系。
3、许霆案件的法理学分析。
犯罪学和监狱学卷1、试论古典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异同。
2、试论赫希的社会约束理论。
3、试论我国监狱分类制度及其完善。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考试试题中国刑法1、评析单位犯罪2、试论中国刑罚制度的完善3、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外国刑法1、大陆刑法的责任学说2、保安处分的含义与适用原则3、英美刑法中的非预谋杀人罪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考试试题外国刑法1、试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犯罪论体系。
2、试论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共同正犯。
3、试论英美刑法中强奸罪的概念和特征。
中国刑法1、试评97刑法颁行以来我国刑法立法发展的特点。
2、论酌定情节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3、论“雇凶杀人”案件的刑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历年考博试题中国刑法1、刑事违法性与犯罪构成的关系2、论量刑的酌情情节3、比较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外国刑法1、大陆法系刑罚权理论评析2、论英美刑法中的犯意3、论大陆法系刑法中的共同正犯中国刑法92: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及在定罪量刑中的意义身份犯和非身份犯共同犯罪的定罪关系分别论述在与受贿罪有联系的行为中应定一罪与数罪的情形91:试论定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我国刑罚种类的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敲诈勒索的定罪。
90:从宏观上简论我国刑法的完善问题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贪污受贿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89:刑法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服务刑罚个别化贪污罪主体的范围问题。
1994.修改刑法的必要性违法性认识对认定故意犯罪的意义中外合资企业贪污罪主体的认定与理由1995.刑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刑法分则“致人死亡”及其罪过形式1996.刑法修订的指导思想刑罚个别化原则在量刑与行刑中的体现侵占罪1997.犯罪构成要件体系的学术分歧刑罚改革的基本思路受贿罪与商业受贿罪的主体界限1998.刑法司法解释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新刑法对共同犯罪的修改新刑法分则体现的基本精神1999.犯罪客体论争死刑的理性分析与我国对死刑的适用分则体系的利弊得失2000.罪过与违法性认识的关系试论我国刑法中死缓制度的理论基础与适用评析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理论争议200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及其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当代刑法的价值;事后受贿学术争议之评析;2002: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及其与犯罪集团的关系刑法修正案(三)述评受贿罪共犯与介绍贿赂罪的界限2003:试论中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关系问题(40分)评析我国刑法中的假释制度(30分)评述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的争议与司法认定(30分)2004:试论刑法立法解释的意义与原则。
《交通肇事罪研究开题报告2300字》
三、交通肇事共犯问题
(一)共同犯罪定义
(二)交通肇事共同犯罪的认定
四、结论
参考文献
2.完成论文需具备的条件
加强对所研究课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期刊等网络信息平台,广泛收集、认真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以便借鉴以往研究成果;
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统计年鉴、网络数据库收集所需数据,以便进行实证分析;
(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评议:对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做出评议,并提出是否通过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3.立题意义
本文首先立足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简要阐述了交通肇事罪的历史发展和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构成,指出了传统理论对交通肇事罪的界定。根据刑法理论并结合司法实践,主要针对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自首认定、共犯等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正确地认定交通肇事罪提供帮助,同时对交通肇事罪的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建议。
[10]黄海涛. 交通肇事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
[11]林文清:《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论与适用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2]林亚刚:《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刑事法学》2009年第10期。
3.进度安排(完成时间及撰阶段计划,要求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相一致)
2.研究内容及方案(包括研究目标、论文提纲、预期达到的研究结果和创新点、完成论文需具备的条件以及参考文献等)
1.论文提纲
一、交通肇事罪概念和构成特征
(一)交通肇事罪的概念
(二)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现状
(三)交通肇事罪的构成
论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以行政管理范畴责任与刑法范畴责任的区分为视角
三、 行政 管理范 畴与刑 法范畴 责任 的区分 根 据 《 路交通 安全法 》 《 道 和 道路 交通 安全法 实施 条例》 的规
定, 认定交通 肇事人 的责任 因素类 型包括 违章驾 车, 酒后 、 吸食毒 品后驾车 , 无驾驶 资格 驾车 , 明知 车辆有瑕 疵 、 无牌 证或报废而 驾
( ) 二 交通肇 事罪 的本质
但是 , 交通 肇事 罪是刑 法规 定 的罪名 , 其本质 是危 害公共 安 人的违 章驾车 行为直接导致 危害结 果的发生 , 是作为责 任认定考
中图 分类号 : 90 D 2. 5 问题的提 出
行政管理范畴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909 (000.l-2 10-5 22 1)712O 通肇事罪 的主观责 任形式是过 失 , 包括疏 忽大意 的过失和过 于 自
一
、
交通肇事 罪在刑法 条文体 系中属危害 公共安全类 罪, 且是特 信的过失 ; 客观行为 是从事交通运 输人 员违反交通 规则驾驶车辆
或 且 殊 的过失犯 罪形式 。 根据 最 高人 民法 院《 于审理 交通肇事 刑事 的行为 , 非从事 交通运 输人员违 反 交通规 则的行 为, 该行 为 关 案件 具体应 用法律 若干 问题 的解释》 的规 定 , 定交通肇事 罪必 与危害结 果之 间存在着 未介 入非正 常因素 的 因果关系 。 认
L g l y t m A dS de y e aS se n o t
21 0 0年 7月 ( ) 中
{占 l 缸金 } I J
论交通 肇事罪 的责任认定
以行政 管理 范畴责任 与刑法范畴责任 的区分为视 角
陈 波
摘 要 交通肇事罪是特殊的过失犯罪, 事故责任是确定交通肇事行为是 否构罪的基础。而在司法实践中, 对交通管理部 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意见的采信, 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 区, 往往导致扩张认定交通肇事罪。本文拟通过对 交通肇事罪的 特征与本质的探究, 以行政管理范畴责任与刑法范畴责任的区分为视 角, 论述只有违章驾车行为才能作为认定交通肇事罪 评价 的责任 因素 , 于严格 意义上 的刑法范 畴责任 因素; 属 并对 司法实践 中如何严 格 区分责任 等问题提 出了相 关见 解。 关键词 责任认定 刑法范畴责任
刑法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答案 (1)
一、名词解释1、刑法:刑法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在我国,狭义的刑法是指刑法典,即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广义的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是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附属刑法,是指附带规定于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
2、犯罪故意: 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里状态。
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3、犯罪过失: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4、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
5、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在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活动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进入实行阶段的状态。
6、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7、累犯:因犯罪受过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8、一般自首: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9、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10、绑架罪: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11、侵占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合法持有的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12、贪污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8)简答题1.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
犯罪对象只,能是妇女和儿童。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出卖谋利的目的。
2.简述妨害公务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红十字会的公务活动。
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3.简述抢劫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和他人人身。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2016.1-2019.12)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
出现被害人死亡情节的案件占比超九成
0.001% 5.610%
94.389%
• 全国交通肇事罪案件中,94.389%的案件 出现被害人死亡情节。
• 5.610%的案件出现被害人重伤情节。 • 0.001%的案件出现被害人轻伤情节。
出现死亡情节 出现重伤情节 出现轻伤情节
• 被告人为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的案件中, 因驾驶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占比为 42.11%。
80.00%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03 交通肇事罪案件特征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
国道、省道为事故高发路段,合计占比近七成
0.72% 6.65% 10.40%
13.75%
38.11%
30.37%
注:被害人出现轻伤情节的案件同时伴有重大财产损失。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03 交通肇事罪案件特征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
超九成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0.59%
2.89%
• 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占比 96.52%,拘役占比2.89%,免予 刑事处罚占比为0.59%。
96.52%
有期徒刑 拘役 免予刑事处罚
男女
注:据公安部发布数据,2019年男性驾驶人为2.98亿人,女性驾驶人为1.37亿人;2018年男性驾驶人为2.86亿人,女性驾驶人 为1.23亿人;2017年男性驾驶人2.74亿名,女性驾驶人1.11亿名;2016年男性驾驶人2.60亿人,女性驾驶人9738万人。 此处以此数据估算万人发案率。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02 交通肇事行为人分析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之 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
浅析交通肇事罪的几个问题
刑。 本罪的特 征如下 : ”
() 1 本罪的主体是指除航空人员 、 铁路 人员 以外的从 事交通 运输 的 人 员及其他人 员。航空人 员与铁路 职工违 反规章制度 、 造成重 大飞行事 故或者铁路运营安全事故 的 , 成立重大飞行事故罪或铁路运营 安全事故
3关 于 交通 肇 事之 后 的逃 逸 问题
根据这《 刑法》 规定及 有关 司法 解释 的规定 , 交通 肇事逃逸 是指行
罪; 公路 、 上运输人 员以及 其他相 关人 员造成公 路、 上交通 事故 , 水 水 成
立本罪 。航空人 员与铁路职 工以外 的人员 造成 重 大飞行事 故或 者铁路 运营安全事故 的, 也成 立本 罪。另 外对 于驾驶 非机 动车辆 如马车 、 农用 拖拉机 、 自行车 、 三轮车等在公路或 者城市道路上违章肇事 , 造成严 重后
致人 ~人重伤 , 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 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 以交
通肇事 罪处 罚 :) 1 酒后 、 吸食 毒品后 驾驶机 动车辆 的; ) 驾驶 资格 驾 2无
驶机动车辆 的 ;) 3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安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 而驾驶 的; ) 4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 的机动车辆 而驾驶的 ; ) 5 严重超
果的 , 能否按照交通肇事罪论处 , 需要从 交通肇 事罪具 有危 害交通公 共
安全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来把握 。驾驶 非机动车 辆一般 情况下 由于 其本 身性能所限是不足以危害公共 安全 的, 但并不 是绝对 不可能 的 , 当非 如 机动车辆 被用来从事交通活动及 非机动车 辆的 用途被纳 入与机 动车 辆
用途相同的情况下 . 或者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与正在进行 的有关交通运 输
交通肇事罪
六、交通肇事罪认定应注意划分的界限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交通肇事罪与一般交通事故的区分: 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 2、交通肇事罪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的区分: 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 3、分清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的责任,正确定罪:
(二)本罪重罪的构成 :指在罪行符合基本罪的构成要件的基
础上,具有“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 情节”的行为。 1、逃逸行为:国外立法例 《解释》第3条 2、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
主要内容:
一、交通肇事罪的概述 二、交通肇事罪主体的认定 三、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四、交通肇事罪特定犯罪前提及犯罪地点的 认定 五、交通肇事罪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认定 六、交通肇事罪认定应注意划分的界限 七、交通肇事罪特殊形态的认定 八、信赖原则在交通处理运输事故中的运用
交通肇事罪的概念:
2、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危害行为必须是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 内”,这是构成本罪所要求的特定地点。 《解释》第8条:“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 依照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在公共交通管 理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 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 任事故罪)、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 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校园撞车案
五、交通肇事罪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认定 1、危害行为:
特征: (1)违章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对重大交通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或者同等责任 (3)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
2、危害结果:“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1)构成基本罪必须有特定的危害后果,以司法解释为准界定 (2)必须考察造成“重大事故”的原因,确定双方的过错和责 任的大小 (3)还要根据行为人能够赔偿的数额多少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论交通肇事罪论文.doc123
论交通肇事罪内容摘要本人从交通肇事罪的性质、定义上开始阐述。
主要从交通肇事罪研究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处罚。
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存在的不统一性进行改过。
对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和确认罪行罪名上有主要的实际意义。
文章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从主体到主观方面,又从客观方面到客体。
二是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就是肇事是否构成肇事罪,如构成肇事罪应受到处罚。
三是对肇事人因逃跑后给受害人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四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就是交通肇事罪与一般犯罪的区别,在法律上使用的程序和刑罚也不一样。
五是为预防肇事罪发生所提出的八个方面的建议,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利益损失,再此提供了很好的预防对策。
总之,道路交通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交通肇事的发生和预防,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处罚是解决司法实践中具体问题的主要依据近几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日益发达,车辆增多,公路里程加长,全国各地交通肇事案件接连不断的上升,交通肇事犯罪已经成为一种多发性犯罪,它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
刑法修订及最到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后,司法实务中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和处罚城市了认识上的不够统一,并且出现了许许多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按照从司法实务的需要出发,来针对交通肇事罪的构成以及交通肇事罪有关的问题作一简单讨论,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一、犯罪构成要件(一)主体本罪的主体一般包括从事交通运输和非交通运输人员。
交通事故案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鉴定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是十分细致,看是否违反地区性交通管理规定,命令和城建、路政管理部门等等在交通事故中有非交通运输人员肇事、如非司机开车撞死行人或翻车造成死亡,又如骑车人违反交通法规将行人撞死,也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罪,也按交通运输人员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主要包括四类人员:①直接操纵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人员,如驾驶员。
交通事故法庭辩论词_辩论赛_
交通事故法庭辩论词法庭辩论技巧是法庭辩论中一门不可或缺的综合艺术,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掌握必要的方法技巧是公诉人的一项基本功,同时对于准确认定和处理案件、成功地公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交通事故法庭辩论词,希望能帮到你。
交通肇事案一审辩护词审判长、合议庭:我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宋长青的委托,担任他的辩护人;今天崐出席本法庭履行辩护职责。
在开庭前,我认真研读了市检察院(1993)第号《起诉书》,查阅了本案的预审卷宗,会见了在押被告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刑事诉讼活动,对本案案崐情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辩护人认为《起诉书》对被告人犯罪性质的认定是恰当的,我对此没有异议。
同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规定,我将从犯罪的情节方面提出以下二条辩护意见,同公诉人商榷,供合议庭参考。
一、不宜让被告人宋长青承担本案的全部刑事责任本案是一起后果十分严重的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承担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也是崐应当的和必要的。
但是,辩护人认为:交通肇事罪与其它故意犯罪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这就是,在认定和处理交通肇事罪时,不仅要注意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还应当注意调崐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便分清责任,恰当处理。
这一点希望能够引起法庭注意。
就本案而言,此次交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已由临汾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调查、处理和确认。
案卷第59页《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责任认定”条款中认定“1、宋长青无证驾车,所驾车超载,行车路线偏左,速度较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崐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25条、30条、36条、49条的规定;2、梁建龙(本案被害人)无证驾车,路线偏左,措施不力违反《条例》第25条、49条的规定。
宋长青、梁建龙应付事故的同等责任。
”本辩护人的理解:“同”,是相同;一样。
“等”,是齐一,等同。
交通事故有什么特征
交通事故有什么特征【交通事故认定】交通事故概述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员⼈数急剧增长,这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给⼈们带来了巨⼤的灾难。
我国每年发⽣的交通事故数以⼗万起计,如2010年,全国共发⽣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死亡、275125⼈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由此确定了交通事故的四个特征:1、事件涉及车辆。
车辆是指机动车和⾮机动车。
机动车是指是指以动⼒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驶的供⼈员乘⽤或者⽤于运送物品以及进⾏⼯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机动车是指是指以⼈⼒或者畜⼒驱动,上道路⾏驶的交通⼯具,以及虽有动⼒装置驱动但设计最⾼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机动轮椅车、电动⾃⾏车等交通⼯具。
2、事件发⽣在道路上。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的地⽅,包括⼴场、公共停车场等⽤于公众通⾏的场所。
3、当事⼈在主观上有过错或意外。
4、客观⽅⾯造成⼈⾝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后果。
根据当事⼈主观过错的表现形式,可将交通事故分为意外交通事故、故意交通事故和过失交通事故。
(1)意外交通事故。
是指⾏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为⼈的故意或者过失,⽽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事故。
(2)故意交通事故。
这种情况当事⼈如果构成犯罪,并⾮交通肇事罪,⽽应以触犯的具体罪名定罪。
(3)过失交通事故。
过失交通事故是交通事故中最为普遍的⼀种,我们⼀般所说的交通事故就是指过失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性质认定——兼论交通肇事罪的刑罚适用
收 稿 日期 : 0 9 1 — 4 2 0 — 2 1
为 )只有 这 样 才 能体 现 罪 责刑 相适 应 原则 。 . 正如 有
Jn 2 1 a.00
交 通 肇 事 后 逃 逸 的 性 质 认 定
— —
兼 论 交 通 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 30 2
摘 要 : 交通 肇 事 后 因逃 逸 致人 死 亡 的案 件 , 法 及 司 法 解 释都 作 了明确 规 定 , 在 理 论 上 对 该 行 为性 质 刑 但 的认 定 却 存 在 较 大 分 歧 , 为 因逃 逸 致 人 伤 亡 的 案件 比较 复 杂 . 些 确 实应 该按 故 意 杀 人 罪 论 , 法及 司 法 解 认 有 刑 释 规 定 得过 于单 一 实上 . 仅 因逃逸 致 人 伤 亡 的 案件 。 事 不 而且 因逃 逸 致 人 重 伤 的 案 件 中。 也有 部 分属 于含 故 意 犯罪的情况, 正确 界 定 交 通 肇 事 罪与 故 意伤 害 罪或 故 意 杀人 罪 的界 限 . 公 正 适 用法 律 的 前提 。 是
持 罪刑 法 定 的结 论 纯粹 从罪 刑 法 定 的角 度不 可能 解 决这 个 问题 . 以正确 把 握 “ 所 因逃逸 致 人死 亡 ” 的
含义 。 当充 分考 虑 的是 贯彻罪 责刑 相适应原则 。 中 应 《
有何 种过 错 , ( 与 不作 为 ) 意杀人罪 如何 区分 , 故 目前
适 用刑法 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肇事罪本质特征的认定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2.1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2.1.1 客体
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
这里的“交通运输”是指除航空、铁路运输以外的公路交通运输和水路交通运输,即为“公共交通管理范围”的交通运输。
因此,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应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一百三十五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对航空人员在航空运输和铁路职工在铁路运营中发生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应按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条款定罪处罚。
2.1.2 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例如司机酒后驾车、超速超载行车、强行超车、疲劳驾驶等。
它的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四个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部分:
(1)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是发生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这是交通肇事罪的特定时空条件。
(2)必须是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交通肇事的原因,也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
肇事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即使是发生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所谓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了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而作出的各种行政规定,包括交通规则、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
如《机动车管理办法》、《机动车登记规定》、《城市交通规则》等。
(3)必须实际发生了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在遭受损失的严重后果。
这就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条件之一。
肇事行为人虽然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是没有造成上述法定严重后果的,就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4)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如果行为和后果之间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则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2.1.3 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的主体。
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所谓交通运输人员,是指具体从事公路交通运输和水路交通运输业务,同保障交通安全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包括具体操纵交通运输工具的驾驶员、交通设备的操纵人员、交通运输活动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人员(如调度员、领航员、船长、机长)和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交通警察)。
但是,非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因此,我们认为,公路交通运输和水路交通运输中构成本罪的,无论是否交通运输人员,只要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导致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严重后果的,均可构成本罪。
区别交通运输人员与非交通运输人员在特定的领域内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具体地说,一般主体在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营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重大事故,应当以本罪论处;而属于航空人员和铁路职工的交通运输人员在违反有关规定发生重大事故时,只能构成重大飞行事故罪或者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2.1.4 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未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这里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状态而言,至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本身,则可能是明知故犯。
2.2 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
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把握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看行为人有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以及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其二,是要看行为人在主观上对发生的事故有无过失。
构成交通肇事罪,必须造成了他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这种危害结果必须是由行为人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直接造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1)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行为人虽然违反交通运输法规,但并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不成立本罪。
(2)因果关系。
虽然发生了严重后果,但如果严重后果与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的,不构成本罪。
(3)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行为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但行为人没有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引起的,也不能认定本罪。
(4)行为人在事故中应当负一定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在许多情况下,行为人与被害人均有责任,如果行为人对事故不负责任或者仅负次要责任,也不能认定本罪。
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诸如交通路线的障碍,自然灾害,他人故意或过失行为的干扰等。
对于完全由肇事行为人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引起的交通事故,自然由其完全负责;对于完全由于被害人自己的故意或过失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则应由被害人自己负责;对于肇事行为人与被害人双方过失引起的事故,则应查清双方过失的情况,对交通运输人员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外对那些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则应作为意外事故处理,对一般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交通法规的行为,就算造成了一定危害结果,但没有达到上述严重程度,则应由公安机关或交通部门作为一般交通事故处理。
2.3 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罪名的区别
2.3.1 交通肇事罪与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界限。
交通肇事罪与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在主观方面都出于过失;在客观方面,都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危害了公共安全。
但它们是不同性质的犯罪,应严格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1)前者的主体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虽然非交通运输人员也可构成该罪主体,但他们也必须是在操纵交通工具、交通设备,与交通运输人员不同的,仅是他们不具有交通运输人员身份;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前者发生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严重后果是由于在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引起的;后者的发生与交通运输活动无关,严重后果是由于行为人在交通运输活动以外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马虎草率、粗枝大叶,不细心谨慎引起的。
2.3.2 交通肇事罪与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的界限。
两者都会出现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但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而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则表现为故意的心理态度,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
2.3.3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两者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都可能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两者存在明显区别:(1)主观方面不同。
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2)客观方面的要求不同。
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的违章行为必须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才构成为犯罪。
2.3.4 交通肇事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界限。
交通肇事罪与重大
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不同之处在于:(1)侵犯交通运输安全的侧重点不同。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主要是公路、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重大飞行事故侵犯的是航空交通运输的安全,铁路运营事故罪侵犯的是铁路交通运输安全。
(2)在客观方面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内容略有不同。
(3)犯罪主体不同。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交通运输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重大飞行事故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航空人员,包括空勤人员与地面人员;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铁路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