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随笔
最新教学随笔100字

教学随笔100字教学随笔100字【第一篇】;教学随笔100字可以说,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
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八十一数成八一等)。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
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教学随笔100字【第二篇】:教学随笔100字《论语》教学已接近尾声,惭愧的是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对于这个新课程我并没有采用很新的教法,主要采用的还是教师串讲的古文传统教法,所以关于《论语》的文化内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评析为主,却没有把文言文教学的新课程理念吃透。
反思过去,如下几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文言文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太少。
总觉得文言是历史,是过去,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不“一字字的讲,一句句地串译”学生很难明白。
所以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作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的意思。
再串讲了文章字、词、句的意思后,就是让学生背诵原文。
结果我发现:学生的背诵特费劲,一听就知是死背,完全不理解译文。
后来,我发现学生们理解了文章意思之后,背诵的非常好……总之,感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文言文教学主要目的。
教学随笔100字【第三篇】:教学随笔100字《教育随笔中班100字,规则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篇受到过幼儿园表扬的幼儿园中班老师教育随笔文章,观点选择上很有代表性,改了一下错别字,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还有相关值得参阅的随笔性文章推荐给你,中班上学期教育随笔大全,中班教育随笔范文懂礼貌,幼儿随笔心得记录中班,中班教育随笔总结保护牙齿。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笔记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笔记
一、教学目标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培养数感和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正确读出两位数的数,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符号。
三、教学方法
•讲解:讲解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本规则。
•示范:教师示范读数和写数的正确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纠正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游戏互动:通过数字游戏,增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记忆。
四、学习内容
1.100以内数的读法:个位、十位、百位数的读法,如23读作二十三,78读
作七十八等。
2.100以内数的写法:个位、十位、百位数的写法,如35表示三十五,46表
示四十六等。
3.数的顺序: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如21在20之后,30之前。
4.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使用,如35>27,15<27等。
五、巩固练习
1.读数练习:快速读出教师给出的数字,学生互相检查。
2.写数练习:将教师读出的数字写出来,学生互相检查。
3.比较大小:比较两组数字的大小,如35和41比较大小等。
4.数位认识:通过数位卡片,让学生认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六、总结与作业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顺序和大小比较等知识。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里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随笔

K12教育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随笔整节课基本上能按预计的要求完成教学,能够突出重点,难点。
下面是几点反思:一、复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对20以内读数、写数的知识掌握得较好,过程进展得比较顺利,为下一步新授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过渡到新课时,显示课件,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新授部分,我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重视有效情境的创设和现实材料的有效使用。
“人有两样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会创造。
”在本节课中,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通过数具体实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如在区分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不同时,我通过课件出示了“24‘和”42“这两个数,让他们自己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但是这里没有强化练习,如果再出一个数,如“33”,在同一个数里同一个数字它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区分,可能对突出难点更好。
在教学中也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在教学100的读写时,让他们通过一边数小绑的捆数,一边在计数器上拨珠,拨到第9颗时,如果再加一颗时,怎么办?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实际中体会到“满十进一”,因为前一节课已经学过10个十就是100的内容,同时顺水推舟地让学生学到一个新的数位:百位。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课堂里,学生们面对着100个实物,可能是100颗蚕豆、100颗钮扣或者100根小棒。
老师通常会让同桌合作,每个同学都参与数数,最后凑齐100。
然而,在作业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仍然是一颗颗、一粒粒地仔细数,这说明他们可能没有掌握到更高效的数数方法。
这让我们思考,教材的安排和实际教学效果是否完全契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并掌握更高效的数数技巧呢?课后,我们与教研组的同事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首先,我们需要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100的整体感知。
想象一下,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没有100的概念,他们又怎能真正理解这个数的内涵呢?因此,在教学初期,我们可以利用点子图等教具,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数数,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一百个点的庞大。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鼓励他们亲自动手,绘制出大约有一百个点的点子图,并与同桌、全班进行交流。
其次,通过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100。
教师可以提供数量为100的实物,如蚕豆、钮扣、小棒等,并与之前学过的数如20、30、50进行比较。
这种直观的比较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00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对100的整体印象。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学生建立了100的概念后,教师应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活动,如让学生估计一堆钮扣的数量,或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大约是100。
这些活动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帮助学生建立对100的清晰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估计从而形成丰富的感知印象为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校内公开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校内公开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认读100以内的数字,并能进行简单的1-100的数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字及其读法•进行1-100的数数2.教学难点•对于较大的数进行认读和数数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包括数字卡片、数轴等教学素材•确保教室内学生的桌椅布置整齐,方便上课互动•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让学生1-100数数,引导学生熟悉100以内的数字排列•利用数字卡片和学生互动,巩固数字认读2. 学习(15分钟)•通过简单的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读数、数数•引导学生用手指在数轴上指向不同的数字,并读出来3. 拓展(10分钟)•给学生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例如:如何快速数出50以内的偶数数字?•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方法4.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并指出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作业布置:让学生继续在家里复习数字认读和数数,下节课检查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直接感受数轴上数字排列的规律,同时结合数字卡片和互动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100以内数字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较大数的认读和数数还有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和巩固。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数字认读和数数的能力。
这份教案是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编写,通过本节课的开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随笔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随笔体现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前和学生交流,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的情况,当然,这个数数只是唱数,学生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却是有困难的。
因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
因此,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1.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
选取了4样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物品(铅笔、橡皮、糖、幸运星),每人一种,都是100个。
2.先估数,再让学生自己数一数。
使学生充分感知1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感受到要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们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在课前谈话、学生个人数数、观察主题图、游戏等各个环节中都注意体现:数数之前先估数,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我们设计了先请学生数出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数出10个物品,让学生感知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
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
《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的心得体会

《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的心得体会《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的心得体会篇1教学片段一:老师出示主题图后,让学生估计一下图中一共有多少只羊。
生1:100只;生2:19只;生3:91只;生4:99只;生5:90只;……教学片段二:老师叫学生数出20个物体,想办法让老师一眼看出来是20。
生1:把10个花生放在一堆;生2:把10个方块放在一起;生3:我们每人数10 个硬币,再加起来;生4:每数10根小棒就捆成一捆。
师:20里面有几个十?再添1根是多少?2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老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告诉学生有十个一袋的,也有零散的,谁能快速拿出36颗来?生:先拿3袋,再拿6个。
两人合作,拿出36颗。
……教学片段三:在认识100里面有10个十后,老师又回到了主题图,这里老师设计的课件使羊在移动。
师问:这里到底有多少只羊?生1:100只;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2: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怎么数的?生2:先数上面,再数下面;师:你上来数一数。
学生上台去数,羊虽然在动,按说还是可以数清楚的,但我明显的感觉到老师不愿意学生按这样的方式数,所以老师有意不配合,老师的鼠标并不完全跟随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出错。
几次出错后,老师又问:怎样才能很快的数出来?生3:10个10个的数。
课件显示10个一组,师生很快共同完成了。
……思考:在新课标的培训中有一句很响的口号:“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我认为蹲不蹲下是形式,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多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以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把握、分析学生的内心感触与想法,和孩子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教育、纠正。
我们不妨分析以下刚才的几个片段。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本次《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我深感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数数和读写的技巧,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使用了故事导入的方式,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数字王国的有趣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此外,我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和游戏互动等,旨在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知识。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尽管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仍
然不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某些概念时
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3.优化评价策略: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评价策略,但评价方式仍需进一步完
善。
例如,可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提高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某些时候我的教学语言
不够准确。
特别是在讲解数学概念时,一定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以免误导学生。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数概念的建立还比较模糊,学生的数感还有待加强。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数数建立数感,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以内的物体,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有感性的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意识。
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理解数位的意义。
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一,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口头数到100,他们的数数只是唱数,要让学生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困难,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
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准备了情景图片,小棒,彩色磁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0以内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观看情境图,让学生估一估玉米有多少个?是比20多还是比20少。
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个,要数一数,引导学生数比20大的数。
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数出28根,然后再摆一摆,你能摆的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28根吗?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体现数源于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体会

《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体会《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体会听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数学课《100以内数的认识》,我深深地感受到刘老师朴素的课堂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刘老师处理教材独辟蹊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理解了概念,不愧是一节值的学习的好课。
1、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在上课初,刘老师拿出一个圆盘,里面有许多彩色珠子,让同学们猜一猜。
这不但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数的多少。
刘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小朋友们对几十数的认识,充分培养了小朋友们的数感。
让学生利用方盘进行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珠子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
接着让10个孩子一起凑100。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比认识100以内各数更大数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
2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探究,使学生乐学。
刘老师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做到充分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意识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时,创设让学生数数、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3、练习达标训练到位。
在学生练习这个环节中,刘老师展示不同的数数方法,如估中数、摆中数、排中数、整十整十的数、从小到大的数、整理后再数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以数形结合思想为指导的。
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调学生10个10个地数,从而在数数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计数单位“一”和“十”。
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有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有感第一篇: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有感100以内数的认识听课有感金老师这节课上得饱满而且丰富,知识容量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具体有以下特点一、通过直观教学数形结合密切。
认知建构理论:人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构造的过程。
当新知识符合原有的认知结构时,那么就会直接纳入,充实原有结构。
当新知识不符合原有的认知结构时,新知识被通过归纳,概括为比它层次低的有关知识而获得。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理解抽象的内容难度较大,对直观的、形象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数学学习中有很多抽象的内容需要学习去了解。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新知识引入时,金老师用小棒出示,10个10个数引出100、抓一把估一估、贴出几个十几个一等充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数形结合。
二、运用类推学习法探索新知识。
运用迁移规律,在教数数根据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运用类推学习法。
教师适当点拨,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接掌握。
三、练习的设计富有层次性和变化性。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所以安排练习时必须从基本练习开始,逐步提高到操作练习、变式练习、再到综合发展练习,这样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分段练习,逐步提高,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会,这样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金老师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猜苹果的游戏,寓教于乐,一方面巩固了数数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二篇: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听课有感《万以内数的认识》听课有感叶小红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学习了0-20数的基础进一步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组成;继续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幼儿园的学习,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数感不强,只是单纯的数数,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们的估算意识和数数能力,利用猜猜教室里有多少位学生及百羊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猜数、点数(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亲身体验出了100是比以前数过的数大得多。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由于课前复习了20以内数的组成及小棒的摆法,学生很顺利地摆出38根小棒,对数的组成也非常得心应手,由此往后摆到40根小棒,学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的难点。
反思本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由于数数大部分同学都会所以学生非常活跃,但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后进生的关注,今后还需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
2、本课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课后的5个5个数数及倒着数数的练习题中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很多。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设想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程序与策略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4)十和5个一组成()(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
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
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
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习过程较紧张。
学习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表现在:一、以形象的和摆小棒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学,引导学生先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然后说我们全班要坐大客车去参观美丽的大草原,接着出示了一辆大客车,上面写着限乘56人,我问学生这辆车够我们全班同学和两位老师坐吗?学生都回答能坐开,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大草原,学生纷纷惊呼太美了,慢慢出现了两群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我和学生一起数,是20只,然后又出现了很多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
数是数出来的——记《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教学实践与思考

数是数出来的——记《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感教学实践与思考
数的认识是孩子们在学习数字的关键,进行数感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数字识别能力,让孩子们掌握100以内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数字。
本文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结合实践,对数感教学实践做一定深入地思考。
首先,在数感实践教学中,让孩子们能够熟悉100以内的数字,实践中通过不断地重复100以内的数字,让孩子们能够将一串数字中的元素进行联想,从而不仅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重复练习,也能够让他们联想出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其次,学习100以内的数字并不是仅靠记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通过实践,让孩子们可以在100以内的数字中发现规律,比如发现每十位数之间的连接性,以及每10个数之间之间的连接性等。
最后,数感实践教学实践也可以让孩子们形成自我巩固和检测的意识,让数字能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比如在实践中启发孩子们用一句话替代数字,这样可以使数字更具体而形象化,更容易被孩子们理解。
以上就是本文就《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教学实践和思考所做的思考,由此可见,数感实践教学既有助于孩子们有效地掌握100以内数字,又能够培养孩子们发现规律的能力,为他们未来学习积累足够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王秀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会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但对五个五个数、两个两个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遇到拐弯数的时候。
能够引导学生说出下一个数是几。
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掌握的较好。
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_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学生上学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2个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几根合起来表示十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导入部分,我采用“图图的困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23枝铅笔,怎样摆可以让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显然,学生之前已经拥有了100以内数的数数经验,问题刚一提出来,不少孩子已经举起小手跃跃欲试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组成,我还是组织学生进行了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反思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准备的是2捆带10根小棒,联系20以内的认识经验,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摆2捆、再摆3根的摆法,也许我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这一环节的开放性,直接给学生一把小棒,让学生自主地数出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可以对20以内数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也可以为下面的满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认识二十三以后,我又让学生摆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并让学生结合操作说一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我感觉这一环节的处理不够流畅,可以让学生结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来进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十六等等,这样学生对二十几的认识就不是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这三个独立的数上,还可以感受到这些数的顺序。
另外,单靠这几个数我们还不足以得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的总结,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数,让学生在较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概括和总结。
在学生摆出二十九根小棒后,我进一步提问: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想,然后再动手将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3个十就是三十”。
在学生认识三十以后,我引导学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我再辅以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十九和几十的关系,“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确。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后反思 (2)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后反思
3月18日,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听了我讲的一节数学教研课,我上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做过很多准备工作,请教了本组同行老师,还在班里进行了试教,虽然教学环节很流畅,但总感觉不够理想。
试教后,我将课型进行了修改,在正式上课后,发现将整个课堂教学改为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后,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建立了数感,学习了知识。
这样处理明显生动了许多。
“十个十是一百”,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数的概念。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功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今后一定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听完课后,他们进行了认真的评课,通过评课,让我明白了在这堂课中我有几个地方需要改进:
1、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没有控制好学生的活动时间,“数一数、摆一摆”用的时间太多了,整个教学过程没能完整的体现出来。
在这种活动型的课中,如何有效的利用仅有的35分钟,是我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2、“生活中的数”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一定要在课的最后出现,以“生活中的数”来让学生读数、写数或者说组成,更
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加强电脑技术的操作。
4、个别细节还需仔细斟酌。
百数表的随笔

百数表的随笔篇一:百数表的随笔百数表是一个简单但充满趣味的数学游戏,它包含了从1到100的所有数字。
玩家只需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报数,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玩家需要说出与该数字对应的特定词语或者进行特定的动作。
这个游戏常常被用来锻炼人们的集中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除了作为一个游戏,百数表也可以被用来进行数学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帮助学生们熟悉数字的顺序,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同时,通过为一些数字设置特定的词语或动作,可以帮助学生们记忆数字对应的含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数字的理解。
百数表在教学中还可以用作其他数学概念的引入。
例如,教师可以在百数表中选择几个特定的数字,让学生们观察这些数字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奇偶性、倍数关系等数学概念。
此外,百数表还可以被用来进行数学游戏和挑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个时间限制,看谁能最快地在百数表中找到某个数字。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对数字的熟悉程度,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速度和注意力。
总的来说,百数表是一个既有趣又能提高数学能力的数学游戏。
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家庭中,都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技能。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从百数表中受益,并享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篇二:百数表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展示从1到100的数字。
它通常以10行10列的格式排列,每个数字按顺序排列。
百数表在学校教学和数学学习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在百数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偶数都在表中的偶数行出现,而所有的奇数则在奇数行出现。
这个规律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辨别数字的奇偶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数字之间的差值也呈现一定的规律,相邻的数字之间的差值始终为1。
百数表还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例如,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加法和减法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随笔
体现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前和学生交流,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的情况,当然,这个数数只是唱数,学生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却是有困难的。
因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
因此,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1.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
选取了4样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物品(铅笔、橡皮、糖、幸运星),每人一种,都是100个。
2.先估数,再让学生自己数一数。
使学生充分感知1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感受到要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们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在课前谈话、学生个人数数、观察主题图、游戏等各个环节中都注意体现:数数之前先估数,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我们设计了先请学生数出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数出10个物品,让学生感知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
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奖品,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
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
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