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的预防
岩爆的防治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及经验的积累。
目前已经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岩爆的措施,归纳起有加固围岩、防护措施,完善施工方法,改善围岩应力条件以及改变围岩性质等方法。
下面结合具体工程实列详细加以阐述。
1、围岩加固措施该方法是指对已经开挖洞室周边的加固以及掌子面前方的超前加固,这些措施一是可以改善掌子面本身以及1-2倍洞室直径范围内围岩的应力状态,由于加固措施的效应,不仅改变了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而且还使洞室周边岩体从双向应力状态变为三向应力状态;二是具有防护作用,可防止弹射、塌落等。
从工程实列来看,目前采取的加固治理措施大致有一以下几种:(1)喷射混凝土及喷射钢纤纬混凝土①喷混凝土。
在清除拱顶部位由于岩爆产生的松劲石块之后,施作喷混凝土覆盖岩爆坑。
喷混凝土具有减弱岩爆的效果,用来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防止锚杆之间的岩石碎片飞出。
其主要作用是将末清除干净的小块石粘结在一起,以免落下伤人。
另外,岩面被覆盖后,若岩爆继续发展,也可以从喷层的开裂、部落上观察出来。
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喷混凝土,只要喷层厚度足够,一般可以防止继续剥落。
喷混凝土比较便宜和快速,特别是由于计划中的远距离的工业机器人用于喷混凝土作业,这种支护方法则更为安全了。
②喷射钢纤纬混凝土在某些情况下,当喷混凝土支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需要采用钢纤纬喷混凝土。
钢纤纬喷混凝土具有比普通喷混凝土大得多的柔性,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使表面开裂。
钢纤纬喷混凝土较喷混凝土的价格高50%,在应用这种较高强度,尤其是具有较好变形性质的喷混凝土之后,有可能降低永久支护的费用。
同时还希望能减少临时支护锚杆的数量,许多锚杆已有松动,因而不能作为永久支护来使用。
(2)系统锚杆其作用主要是防止洞室周边及掌子面岩体壁裂、剥落、岩快塌落。
施作方法是在拱顶处布置系统锚杆,当掌子面发生岩爆时,须向掘进前方打超前锚杆对掌子面进行加固,锚杆长度一般为两倍的爆破进尺深度。
在一个循环的爆破之后仍有一部分锚杆存留在岩体中对掌子面起着加固作用,这就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膨胀锚杆。
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的防治措施1. 引言岩爆是一种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危害性非常大。
岩爆不仅会对工程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避免岩爆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岩爆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指导。
2. 岩爆的原因分析岩爆是由于地下岩体中的应力破坏引起的,通常是因为以下原因导致: - 地下岩体突破了其自身的强度极限; - 岩体中存在应力聚集的区域,导致应力差异过大;- 岩体中存在结构面、节理面等弱面,导致岩体易于破裂; - 岩体受到了地下水的侵蚀和压力的作用。
3. 岩爆防治措施3.1 预处理措施在地下工程施工前,可以采取一些预处理措施来减少岩爆的发生概率。
主要包括: - 对岩体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钻探勘察,了解岩体的性质、结构和应力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对可能存在岩爆危险的地段进行实测应力和压力监测,及时掌握岩体的变化情况; - 对有裂隙和弱面的岩体,可以进行钻孔注浆、喷浆固结等加固措施,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3.2 预防措施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岩爆的发生概率。
主要包括: - 控制挖掘的进度和规模,避免一次性挖掘过大面积,以减少岩体的失稳概率; - 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衬砌等,加固岩体,提高其稳定性; - 当发现岩体出现塌方迹象时,立即停止施工,进行紧急处理;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安全意识。
3.3 应急处理措施当发生岩爆事故时,需要采取一些应急处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主要包括: - 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事故救援; - 疏散施工人员,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 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范围,如封堵破裂裂隙、切断供电、断开燃气等; - 进行紧急支护和修复工作,保护事故现场的施工设备和周边建筑; -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完善防治措施。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岩爆(rockburst)是岩石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灾害,指在开采过程中岩石突然破裂、碎裂、甚至爆炸的现象。
岩爆既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也对矿山设备和工程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坏。
为了预防和处理岩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本文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出发,从预防、诊断到处理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岩爆的预防1. 了解岩石状况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征是岩爆的直接因素,此外还受到地质构造、地应力、介质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矿山的地质、地球物理、地应力、地震活动等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给出矿山岩石的性质及变形响应规律,进而预测和评估矿山出现岩爆的可能性。
2. 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开采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开采面的形成和稳定性。
传统的采矿技术一般采用爆破矿石的方法,这种方法会导致岩层破碎、应力集中,从而对矿山产生威胁。
现代开采技术中提倡非爆破技术,如钻孔拱形控制、梁片法、裂缝注浆等技术,能够保持岩体的完整性,使地质应力不易集中,降低岩爆的发生概率。
3. 建立预警监测系统组建岩爆预警监测系统有助于及早了解岩爆危险程度,防范和减轻岩爆事故的损失。
监测系统应包括固定监测点和移动监测仪器,如震动仪、位移仪、应变计、温度计等,采取实时监测、在线数据处理并及时报警和预测预警方式。
这样可以使采矿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岩爆事故的风险。
二、岩爆的诊断1. 进行边坡观察边坡岩体坍落常常是岩爆的开始,早期通过观察岩体表面变形和颜色的变化,发现陡峭的岩壁和混沌不清的草地、烟雾等特征,能够提早发现岩爆的可能性,进行防范和治理措施。
2. 实施地震勘测地震勘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岩爆诊断方法,可以通过岩层测震、岩石波速测试等手段,对矿山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矿场挖掘方案。
3. 进行地应力测试地应力测量能够测定矿山中的地应力分布特征,为评估矿山开采面和仓面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持,提供决策依据,对预防岩爆、保障矿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本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本岩爆是一种地质灾害,发生于地下的岩石层断裂、破碎和迅速释放能量的过程。
岩爆不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对地下工程的安全建设和矿山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处理岩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预防岩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察:在地下工程和矿山开采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下岩石的结构、性质和力学特性,特别是对可能存在岩爆危险的区域进行认真评估。
2.合理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合理设计地下工程或矿山开采方案,避免或降低岩爆的发生概率。
例如,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减少一次性爆破的规模,降低对岩石的破坏程度。
3.支护措施:对于可能存在岩爆危险的地层,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锚杆锚索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架支护等。
4.监测系统:在地下工程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地下岩体的变形和应力变化,预警可能发生的岩爆。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应变计、振动监测仪、声波监测仪等。
处理岩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撤离人员:一旦发生岩爆,首要任务是迅速撤离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在地下工程和矿山中应建立完善的疏散通道和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岩爆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2.修复和补救:在岩爆发生后,及时对地下工程和矿山设施进行修复和补救,恢复其正常运行。
这需要对受损的设施进行评估和修理,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和支护措施。
3.事故调查和分析:对岩爆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寻找事故的原因,总结教训,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地下工程和矿山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岩爆事故的发生。
防范岩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的支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岩爆事故的发生,保障地下工程和矿山的安全运行。
岩爆防范措施
岩爆防范措施岩爆高发一般在距离掌子面2~50m,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一般3~4d。
一、岩爆特征:1、围岩条件:整体或块状结构,围岩稳定、坚硬、干燥、裂隙不发育,一般围II类以上围岩。
2、破坏方式:主要为层状/片状剥落和弯状爆裂。
片状剥落岩石呈薄片或板状,单层厚度0.5~10cm,破裂面大多平直,局部有花纹;弯状爆裂岩坑上部发生张性破裂,形成粗糙的破坏面,下部发生剪切滑移,形成平行条文状破裂面。
3、强烈岩爆的破坏方式主要为弯曲折断和楔状爆裂,弯曲折断在临空面中部发生折断,破裂面中间较平直,在边缘部位呈参差阶梯状。
4、破裂面一般是粗糙的,阶梯状的。
5、运动特征:以松脱、剥落,少量弹射;6、岩爆以轻微(I级)和中等(II级)为主。
7、时空规律:多发生在距掌子面6~12m的范围内,掌子面开挖后的5~20小时。
8、活动时期:活跃期:开挖后5~20小时内;持续期:发生过岩爆的地方,数月或数天后在外在扰动下,可再次发生岩爆。
二、岩爆预测方法:1、地质分析与预测:围岩强度应力比2、仪器法:微震监测法、声发射法3、围岩性质预测法:岩石新鲜、干燥、脆硬,抗压强度大、断层带附近完整岩体4、复杂地质构造:如褶皱、岩脉、断层及岩层的突变等5、钻孔时的卡钻爆裂声6、岩爆部位以拱肩或腰部为多。
三、常用防治措施及原理:岩爆的诱发因素:1、重分布后的应力量级;2、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岩爆控制方法可分为“以防为主”和“以治为主”:“以防为主”——改善围岩受力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具体措施:开挖过程中短进尺2~2.5m,全断面,减少药量和爆破频率;开挖后围岩高压喷水及深部注水)——应力解除具体措施:超前孔解除法和已开挖围岩的纵向切槽法。
——调整作业,待避政策“以治为主”——加固措施,喷、锚、隔栅、钢架。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岩爆是指在岩体中发生的爆炸现象,通常是由于岩石中的内部或外部应力超出其承受能力而引起的。
岩爆现象的出现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岩溃、切割和崩塌等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预防和处理岩爆问题至关重要。
预防岩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勘察:对于需要建设或者开采的山体,必须先做好细致的勘察工作,及时发现存在岩爆隐患的地方。
2. 分析参数:在勘察的基础上,应进行岩石力学和参数分析,评估岩体稳定性,找出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
3. 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发现有岩爆隐患的地方,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爆破、注浆、锚杆等方式,提高岩体整体的承载能力。
4. 冲洗排水:在岩体中存在水体,将会极大地加剧岩体稳定性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冲洗排水,防止水坑、泉眼等地方集水。
处理岩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对发生岩爆的地方进行详细勘查,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伤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 隔离:在岩爆发生的地方进行隔离,禁止人员靠近,以免再次发生意外。
3. 处理: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如加固、疏堵浚通等方式进行处理,以确保安全。
4. 报告:对于一起岩爆事故,必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对事故进行现场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其他隐患。
总之,预防岩爆是关键,而处理岩爆后的救援和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产中要时刻关注岩石结构的变化,减少岩爆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隧道岩爆的防治技术和施工措施
隧道岩爆的防治技术和施工措施定义:岩爆是高地应力区的地下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完毕后,围岩因开挖卸荷发生脆性破坏而导致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
现场岩爆照片岩爆引起的初喷砼脱落岩爆的防治技术主动方法1、改变围岩性质(1)向工作面及洞壁喷高压水;(2)超前钻孔高压注水使围岩软化。
2、改善围岩应力条件(1)短进尺、多步开挖,控制光面爆破减少应力集中;(2)钻爆法施工,释放岩体内应力;(3)纵向切槽法;(4)洞壁钻孔和超前钻孔应力解除法;(5)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应力解除法。
被动方法围岩加固措施,及时支护(1)及时支护,减少岩体暴露时间和面积;(2)喷锚+钢筋网、必要时加钢支撑支护,喷钢纤维混凝土,可屈服膨胀锚杆(3)掌子面施设膨胀锚杆以防止坍塌。
利用可屈服型膨胀锚杆和喷钢纤维混泥土稳定掌子面左掌子面钻孔应力解除法右采用曲面掌子面改善围岩受力状态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应力解除法岩爆地段施工措施1、在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中施工,应遵守“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具体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短进尺,一般情况下,每循环进尺宜控制在1.0~1.5m,最大不得大于2.0m;(2)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隧道周边圆顺,降低岩爆发强度;(3)采用网喷钢纤维混凝土;(4)施作超前锚杆,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面,可采用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5)在拱部及两侧边墙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该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2、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彻底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2)在工作面、边墙和拱部,每一循环内进行2~3次找顶;(3)采用能及时受力的摩擦型锚杆(水胀式锚杆);(4)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mm;(5)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防治措施终南山隧道西线Ⅱ、Ⅲ号工区均发生了中等岩爆,为确保西线安全顺利贯通,结合东、西线隧道开挖对岩爆的防治经验,现对岩爆的防治措施交底如下,请现场领工员和项目队遵照执行。
一、岩爆基本特点: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二、处理岩爆的基本原则:先防后治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
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1、岩爆的预防措施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度。
3)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4)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放。
2、岩爆的处理措施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
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台车上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
找顶从上而下,上层找好铺完架子后再进行下层找顶。
一定要等找顶工作彻底后,所有人员才能进入掌子面进行作业。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2篇)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1)岩爆产生条件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本(2篇)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本岩爆是地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指的是岩石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突然破裂、崩落和喷射的现象。
岩爆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还会给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地质工程中,预防和处理岩爆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预防岩爆1. 确定地质探测方案在工程实施前,需要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地层构造、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等。
根据勘探结果确定合理的地质探测方案,确保探测数据准确可靠。
2. 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
对于易发生岩爆的地质区域,应避免采用露天开挖等高风险的施工方法,而采用横向开拓、钻孔爆破等安全可靠的方法进行施工。
3. 建立合理的支护体系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建立合理的支护体系是防止岩爆的重要手段。
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如钢支撑、锚杆、锚网等,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加强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是引发岩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岩石稳定性的影响,可以有效预防岩爆的发生。
二、处理岩爆1. 及时疏散人员一旦发生岩爆,首先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疏散现场工作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同时,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调动救援力量。
2. 进行现场评估发生岩爆后,需要进行现场评估,了解岩爆损坏范围和影响程度。
评估包括对岩层稳定性的检查、裂隙发育情况的分析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 加固岩体对于岩爆后出现的裂隙和破坏,需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岩爆发生。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注浆、喷射混凝土、锚杆加固等。
4. 重新设计施工方案岩爆发生后,可能会对原有的施工方案产生影响。
根据岩爆的情况重新评估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5. 加强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掌握地下工程的安全状况,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采用合适的地质监测技术,如测振仪、岩体声发射监测等,实时监测岩石的变化,并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文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文岩爆是指在地下工程中,由于地下岩体的不稳定性引起的爆炸性崩塌现象。
岩爆的发生对人员和设备都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岩爆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岩爆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岩爆的原因岩爆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岩石力学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是岩爆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岩石的强度、固结度、岩体结构等都会影响岩爆的发生。
2. 地下水位和水压:地下水位和水压的波动也是岩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会使岩体中的岩层饱和,降低其强度,进而导致岩体的不稳定性增加。
3. 工程挖掘:地下工程的开挖也会引发岩爆。
工程挖掘过程中,存在爆破和机械冲击等施工活动,这些活动会对岩体进行破坏和削弱,导致岩爆的发生。
二、岩爆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岩爆事件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 岩体勘察和评估:在进行地下工程之前,必须对岩体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
通过对岩石的强度、固结度、岩体结构等进行评估,可以判断岩体的稳定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合理的施工方案: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针对不同岩体条件的施工方法、使用合适的爆破参数等。
3. 悉心的支护设计: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对岩体进行加固,是预防岩爆的重要环节。
合适的支护设计可以增加岩体的稳定性,减少岩爆的发生。
4. 及时的检测和监测:对地下岩体进行及时的检测和监测可以发现岩体变形和破坏的迹象,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岩爆的发生。
5. 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预防岩爆的基础。
建立健全的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可以有效减少岩爆事件的发生。
三、岩爆的处理方法当岩爆事件发生时,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保护人员安全:岩爆事件发生后,首要任务是保护人员的安全。
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做好相关救援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 抢险和救援:在岩爆事件发生后,需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和救援工作。
防治岩爆发生的措施
防治岩爆发生的措施
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施工支护,确保岩爆地段的施工安全,将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高应力地段施工中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在施工前,针对已有勘测资料,初步确定施工区域地应力的数量级以及施工过程中哪些部位及里程容易出现岩爆现象,优化施工开挖和支护顺序,为施工中岩爆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2.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地应力的大小。
3.打设超前钻孔转移隧道掌子面的高地应力或注水降低围岩表面张力。
必要时,若预测到的地应力较高,可在超前探孔中进行松动爆破或将完整岩体用小炮震裂,或向孔内压水,以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
4.在施工中应加强监测工作,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现场观
察、通过对辅助洞拱顶下沉、两维收敛以及锚杆测力计、多点位移计读数的变化,可以定量化地预测滞后发生的深部冲击型岩爆,用于指导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以确保安全。
5.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同时利用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并使开挖断面尽可能规则,减小局部应力集中发生的可能性。
6.加强施工支护工作
7.对发生岩爆的地段,可采取在岩壁切槽的方法来释放应力。
以降低岩爆的强度。
8.在岩爆地段施工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
今天。
岩爆预防措施1
岩爆预防措施岩爆是集中在局部地段的存在于地壳中构造造成残余应力(即地应力)突然释放所造成的现象。
岩爆产生时,岩石突然从围岩中被抛出或弹出,造成岩炮或岩爆。
根据地应力释放过程,有时岩爆可以断续发生,甚至延续数月。
一般爆落岩块沿围岩的隐微裂隙端部产生脆性破裂,边缘薄,中间厚,爆落时常伴有剧烈响声、振动和气浪。
破坏力很大,甚至影响支护和衬砌变形,威胁人身安全。
一、岩爆发生前兆:1、沿裂隙面岩块相继脱落,且其块度和频率逐渐增加。
2、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出现扭断、弯曲,有时伴有响声。
3、埋设的观测仪器读数异常,岩石表面或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
二、岩爆预防的措施:1、勤观察: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对周围围岩的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以探索围岩变化规律,摸清围岩变化状况,指导工程施工。
另一方面加强对周围围岩的观察,一旦发现有异常声响或变化,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同时向有关单位汇报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优化调整施工工艺:采取导洞进尺、光爆压顶的施工工艺进行开挖,在导洞挖掘进尺10m左右,让围岩在这段时间内进行释放,待围岩后再应力稍微稳定后进行光爆压顶处理,以减免由于应力剧变面形成的大面积岩爆。
3、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加强施工工序管理,采取短进尺、弱爆破的施工方法,调整施工参数,改善装药结构和爆破方式,将爆破对周围围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及时支护:在开挖完成后24小时内即对该部位进行“一锚、二网、三喷”的强支护措施。
5、加强同监理、设计、业主的联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6、在弱岩爆区内,采用的挂网锚喷参数如下:锚杆长3.5m,钢筋直径为22mm,外露15cm,梅花型布置。
挂钢筋网为φ8@20cm×20cm,紧贴岩面布置,钢筋保护层不小于5cm。
喷C20标号微纤维混凝土15cm,微纤维掺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不应低于规范要求。
7、在中强岩爆区内,采用的挂网锚喷参数为:锚杆长5m,钢筋直径为22mm,外露20cm,梅花型布置。
岩爆综合防治措施
岩爆综合防治措施4.6.3.1锚喷金属网联合支护1、喷射混凝土在清除拱顶部位由于岩爆产生的松动石块之后,施作喷混凝土覆盖岩爆坑。
喷混凝土具有减弱岩爆的效果,可用来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止锚杆之间的岩石碎块飞出。
还可将未清除干净的小石块粘结在一起,预防坠下伤人;另外岩面被覆盖后,若岩爆继续发展,也可以从喷层的开裂、剥落上观察出来。
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喷混凝土,只要喷层厚度足够,一般可以防止继续剥落。
2、锚杆加固围岩这是一种加固围岩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岩爆防治中应首先考虑选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岩体加固,以防劈裂和剥落的岩块塌落弹射。
根据快速掘进的要求,采用锚固剂锚杆。
锚杆长度和间距根据最大主应力大小和结构的整体要求而定。
一般锚杆长度为2.5~3.5m,超前锚杆长度一般为两倍的爆破进尺深度。
由于锚喷网联合结构强度增长迅速,能很快形成支护能力,其弹性模量(2.65×104MΡa)与天然岩石弹性模量相近,而且与围岩密贴,与围岩形成弹性共同体,可阻止应力集中与深部扩散,起到可靠的全面防护作用。
经现场实践,锚喷网联合支护能有效地克服轻微岩爆和中等岩爆对施工的影响,且施工简便,现场广泛采用此法,该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岩爆支护措施。
4.6.3.2钢支撑喷锚联合支护在岩爆严重地区,为提高结构整体支护能力,减少岩爆对施工的影响,可在岩爆地段采取密排钢支撑,与喷锚网形成联合支护体系,能有效地抑制了岩爆的继续发展。
4.6.3.3待避及找顶待避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措施。
一般在岩爆比较猛烈的时候,为防止飞石造成事故,可以在安全处躲避一段时间,待避到平静为止。
找顶也是简单有效的安全措施。
在掌子面2倍洞跨范围内,加强巡回找顶,清除岩爆产生的浮石,避免石块坍落伤人。
4.6.3.4喷雾射水爆破后立即向工作面及工作面以后一定距离内的隧洞周边进行喷雾和以高压水冲洗,以适当改变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岩石的脆性。
但现场实践,此方法对防止岩爆作用不大。
防治岩爆措施
11.4.岩爆防治措施11.4.1.岩爆的预测、预报当隧洞施工中可能发生岩爆时,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特性、地质状况,是否存在断层或断层破碎带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根据表一的内容,发现有较强烈的岩爆发生的可能性时,应及时研究施工对策,作好施工前的必要准备。
以地质为先导,其主要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以超前探孔为主,辅以声发射法、电磁波、钻速测试等手段。
(2)开挖面及其附近的观察预报,通过地质的观察、素描,分析岩石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岩体内部发出的各种声响和局部岩体表面的剥落等。
(3)以辅助路为先导,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宏观预报。
11.4.2.岩爆的施工对策根据岩爆强度大小对其进行严格的分级。
对不同的岩爆级别采用相应的技术对策措施,以尽量降低岩爆发生的强烈程度和减少岩爆造成的损失。
(1)增设临时防护设施,给主要的施工设备安装防护网和防护棚架,给人员配发钢盔、防弹背心等,掌子面加挂钢筋网。
(2)对于微弱岩爆地段,直接在开挖面喷洒高压水,以软化表面,促进应力释放和调整,对于中等和强烈岩爆地段,在隧洞设计断面轮廓线以外,包括边墙和拱部,以间距40-60cm,施打孔径∮=90-120mm,深L=3.5-5.0m的大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
(3)选用合理的开挖方式,在岩爆较严重的地段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的开挖方法,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最大也不宜超过2.0m,这样有利于及时对开挖面进行支护,缩短开挖面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岩爆发生所带来的危害。
(4)开挖应尽可能的采用光面爆破,使岩石尽量平整,减少应力集中。
爆破后应及时清楚浮石,在岩爆多发区爆破后应进行待避。
(5)采用钢纤维喷射砼,根据支护类型喷10~12cm厚的C20纤维砼,同时配合布置钢筋网,可以大大限制岩爆的发生。
(6)施作超前锚杆,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掌子面,可采用安设超前锚杆的方法,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锚杆宜采用磨擦型锚杆(或早强锚杆),锚杆的环向间距0.5-1.0m锚杆的长度必须大于开挖循环长度的2.0-2.5倍。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岩爆是指在地下工程中,由于地层开挖引起的地下压力增大,导致地层破裂并向地表喷发的一种地质灾害。
岩爆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大、危害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威胁到地下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因此,预防和处理岩爆问题对于地下工程的安全非常重要。
下面将就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岩爆的预防1.认识地质条件:在进行地下工程前,必须详细了解地区的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岩层性质、裂隙发育情况等。
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易发生岩爆的特殊地质体,例如含有高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等特征的岩块。
2.合理的开挖方法: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对于预防岩爆非常重要。
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岩性特征选择开挖方法,选择合适的预支护措施,如钻孔爆破、机械掘进等。
3.合理的支护设计:在地下工程中,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岩体的稳定性来设计合理的支护措施,以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采用锚杆、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预支护方式,同时增加固结应力,增强地下开挖区域的稳定性。
4.合理的施工措施: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岩爆的发生概率。
例如,在开挖过程中控制振动和冲击力度,减少岩层的破碎和裂隙扩展;合理控制开挖工作面的长度,以减小岩体的应力集中。
5.有效的监测系统:安装完善的岩爆监测系统,对地下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地应力测量、应力杆、岩石声波监测等。
二、岩爆的处理1.采取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岩爆,首先要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
例如安排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等。
2.加固和修复:发生岩爆后,需要对受损地区进行加固和修复工作。
加固手段可以包括加密锚杆、喷射混凝土等,以增加岩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分析岩体稳定性:对于发生岩爆的地区,应进行细致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找出岩爆发生的原因。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开挖和支护方法,以提高地下工程的稳定性。
4.加强监测和预警:在岩体稳定性较差的地区,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理引言:岩爆是一种危险的地质灾害,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岩爆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一、岩爆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1. 岩爆的定义岩爆是指在地下矿井或隧道中,由于地应力破坏岩体结构,导致岩体大规模剥落、坍塌和碎裂,从而产生极大能量和冲击波,引发爆炸性的地质灾害。
岩爆具有突发性、剧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对井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岩爆的形成机制岩爆的形成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地应力:地下岩体受到地质构造和覆岩荷载的作用产生内部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岩体就会发生破坏;(2) 岩体结构: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决定了它的抗拉强度和稳定性,结构破碎和岩层滑动容易导致岩体剥离和坍塌;(3) 地质构造:地下岩层的构造断裂、层面滑动、岩层的交接等地质构造缺陷是岩爆的多发区域;(4) 采矿活动:采矿活动会改变地下地质应力分布和岩层稳定性,增加岩爆的风险。
二、岩爆的预测与监测方法1. 岩爆的预测方法岩爆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学调查、地应力测量、岩体声波监测、振动监测和岩体应力监测等。
通过对地下岩体的物理特性和地质构造的分析,以及对地下地应力和岩体应力的监测,可以预测出潜在的岩爆危险区域。
2. 岩爆的监测方法岩爆的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和井下监测两种方式。
地面监测主要是通过对采矿工作面周边地表形变的监测,以及地震波的监测来判断岩爆的危险性。
井下监测主要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井下监测岩体的位移、应力和振动等参数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岩爆的迹象。
三、岩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岩爆的预防措施(1) 合理规划和设计:在矿井或隧道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岩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支护措施,减少岩爆的风险。
(2) 加强地质勘探:在施工前对地下岩体进行详细勘探,了解地质构造和岩体性质,找出潜在的岩爆危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岩爆防治措施
岩爆防治措施1 岩爆烈度分级根据岩爆发育分布特征,参考国内外多个地下工程岩爆的实录资料,并在充分对比分析研究已有岩爆烈度分级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岩爆烈度综合分级方案,如下表。
表1 岩爆烈度综合分级方案2 岩爆防治措施1)岩爆防治原则岩爆处理坚持“以防为主,加强结构支护与施工措施相结合”的处理原则,防止岩爆发生或者降低岩爆发生的等级。
根据岩爆等级,采取针对性的处治措施。
2)结构支护防治(1)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柔性支护,使初期支护随围岩应力释放发生微小位移而变形;(2)设置短而密的锚杆,可有效降低围岩应力水平,同时锚固岩爆体脱落;(3)对于中等及强烈岩爆适当加强初期支护强度,设置格栅钢架,防止大块岩爆体脱落,危及施工安全。
(4)对于强烈岩爆,应加大初期支护强度及延展性,喷砼采用CF25 钢纤维砼。
根据以上原则及要求,拟定岩爆段结构支护参数如下:表2 岩爆段衬砌结构支护参数3)施工防治措施(1)改善围岩受力状态短进尺、弱爆破,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m 左右,减少药量和减少爆破频率,采用光面爆破,并控制爆破效果,对于强烈岩爆地段应采用预裂爆破,尽量减少开挖爆破作业对围岩的扰动。
采用全断面开挖,以减少围岩表层出现应力集中。
(2)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向掌子面及附近洞壁喷洒高压水或利用炮眼及锚杆孔向岩体深部注水,目的是降低围岩强度,增强其塑性,减弱其脆性,最终降低岩爆的剧烈程度。
注水作用主要有:A.水及某些含阳离子的溶液具有降低岩石颗粒间表面的能力,因而降低了岩石的破裂强度,即“软化”。
B.注水后的岩石明显比注水前岩石中的层理、节理、裂隙发育好,数量多,孔隙率也高;由于裂隙的增加与扩展,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泊松比增加,内部粘结力减少,从而造成岩石弹性性质的差别,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弹性应变能的降低。
(3)总结岩爆发生规律,加强个体防护,岩爆活跃期进行待避。
总结岩爆发生规律,如岩爆发生的时间、岩爆活跃期、距离掌子面的距离、发生岩爆的部位、岩爆的破坏方式及声响特征等,根据国内外众多岩爆工程实例,岩爆活跃期通常是开挖后几个小时内,距离掌子面通常是1~2 倍洞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爆防治措施
本施工管段毛坡良隧道及平导、李贵街隧道,主要岩质为花岗岩,且埋深较厚,形成岩爆发生条件。
现平导已有发生岩爆的现象。
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对岩爆的防治措施交底如下。
一、岩爆基本特点:
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二、处理岩爆的基本原则:先防后治
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
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
1、岩爆的预防措施
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度。
3)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4)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
放。
2、岩爆的处理措施
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
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台车上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
找顶从上而下,上层找好铺完架子后再进行下层找顶。
一定要等找顶工作彻底后,所有人员才能进入掌子面进行作业。
同时各作业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忌盲目作业。
4)对于岩爆特别严重的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对围岩进行锚喷网支护,防止作业时落石伤人,待二次岩爆过后,采用钢格栅支护,用Φ22mm螺纹钢与锚杆焊接成网状,然后及时进行二次喷浆支护;钻眼前并先打超前锚杆。
岩爆处理流程图
岩爆处理流程表
中铁五局蒙河铁路(二标)第六作业队
2009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