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开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面积 公开课一等奖 课件

三角形的面积  公开课一等奖 课件

谢 谢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h a
S=ah
锐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坚持做好每个学习步骤
武亦文的高考高分来自于她日常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持认真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 “高中三年,从来没有熬夜,上课跟着老师 走,保证课堂效率。”武亦文介绍,“班主 任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很大引导作用,王 老师办事很认真,凡事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精 力,看重做事的过程而不重结果。每当学生 没有取得好结果,王老师也会淡然一笑,鼓 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努 力 吧 !
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 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
4
5.6
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 单位:厘米)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一等奖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一等奖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一等奖1、高中数学正弦定理教案一等奖(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调控课堂,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引入1、定理推导2、证明定理3、总结定理4、归纳小结5、反馈练习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课堂引入:正余弦定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航海,测量天体运行,那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2)定理的推导。

首先提出问题:RtΔABC中可建立哪些边角关系?目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定理内容,猜想,再完成一般性的证明,具体环节如下:①引导学生从SinA、SinB的表达式中发现联系。

②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特点,有A边A角,B边B角;③接着引导:能用C边C角表示吗?④而后鼓励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了,对任意三角形成立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便是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入手,观察发现,然后产生猜想,进而完成一般性证明。

这个过程采用了不断创设问题,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第二步证明定理:①用向量方法证明定理:学生不易想到,设计如下:问题:如何出现三角函数做数量积欲转化到正弦利用诱导公式做直角难点突破实践:师生共同完成锐角三角形中定理证明独立:学生独立完成在钝角三角形中的证明总结定理:师生共同对定理进行总结,再认识。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2.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1.1正弦定理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2.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1.1正弦定理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
间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形状.
第17页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变式训练2】 设△ABC内角A,B,C所正确边分别为a,b,c,若bcos
C+ccos B=asin A,则△ABC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sin Bcos C+sin Ccos B=sin Asin A,
6
= .
5
∴△ABC 的面积 S= 2 sin C= 2 × 5 × 3 ×
3+4 3
10
=
36+9 3
50
.
反思在△ABC 中,若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则 S△ABC=
1
2
1
1
2
2
sin A= sin B= sin C,这是解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经
常在高考题中出现,同学们应重视.
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可先判断解情况.若有解,
再求出另一边对角正弦值,然后依据该正弦值求角,还需对角情况
加以讨论,假如有解,是一解还是两解,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第三个角,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出第三边.
第14页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变式训练1】 (1)在△ABC中,B=30°,C=45°,c=1,求b边长及
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在△ABC 中,b=10,c=5 6, = 60°, 解三角形.

解:(1)由正弦定理,得
∴b=
2R=
sin
sin

sin

数学学科余弦定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学科余弦定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学科余弦定理教学设计一等奖《数学学科余弦定理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学生数学活动过程,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遵循这一理念笔者尝试余弦定理的教学设计与大家交流。

1、设计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经历亲身体验而简单地记住结论的话,往往很难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活动、集体讨论,让他们“知其言,更要知其所以然。

”又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二章“解三角形”第2节“余弦定理”,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并且学习了正弦定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具有初步的归纳、猜想和证明意识,因此在余弦定理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类比正弦定理的学习过程,运用向量方法和勾股定理发现和证明余弦定理,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比较不同证法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余弦定理的不同结构、表现形式和含义,渗透类比的意识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归纳、猜想、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经历用向量方法和勾股定理发现、猜想、推到预选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现向量方法与解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比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范围。

(3)感悟“类比”、“联想”、他“特殊与一般”、“转化”、与“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三角形的面积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三角形的面积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及“做一做”,主要讲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三角板、剪刀、胶水。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胶水、三角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框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发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思考。

2.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尝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路。

3. 讲解与演示: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刚学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跟随讲解,共同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例题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三角形纸片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计算其面积。

答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30 平方厘米。

2.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6 厘米,高是 4 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12 平方厘米。

一个牧场是三角形形状,底是 800 米,高是 600 米。

求牧场的面积。

答案:牧场的面积为 240000 平方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考数学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

高考数学复习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理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
答案 解析
(边化角) 由 asin Asin B+bcos2A= 2a 及正弦定理, 得 sin Asin Asin B+sin Bcos2A= 2sin A, 即 sin B= 2sin A,所以ba=ssiinn BA= 2.
23/74
(2)在△ABC中,内角A,B,C对边长分别为a,b,c,已知a2-c2=b,且 sin(A-C)=2cos Asin C,则b= 2.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b=assiinnAB=2×sisnin301°05°= 6+ 2, ∴S△ABC=12absin C=( 6+ 2)× 22= 3+1.
11/74
10 6 2.(教材改编)在△ABC中,A=60°,B=75°,a=10,则c= 3 .
答案 解析
由A+B+C=180°,知C=45°,
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c C,即103= c2, 22
sin A
a2= b2+c2-2bccos A ; b2= c2+a2-2cacos B ; c2=_a_2_+__b_2-__2_a_b_c_o_s__C_
4/74
(1)a=2Rsin A,
b= 2Rsin B ,
c= 2Rsin C ;
b
(2)sin
A= a 2R
,sin
B=
2R
,sin
C=
变形 c 2R ;
C 的对边,若 a=5,A=π4,cos B=35,则 c= 7 .
答案 解析
因为 cos B=35,所以 B∈(0,π2),
从而 sin B=45,所以 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22×35
+ 22×45=7102,又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c C,即 52=7 c 2,解得 c=7. 2 10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讲义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讲义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思考如何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 法应用到其他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中。
拓展延伸:探讨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分割法将多边形划分为若 干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 的计算公式求出多边形的面积 。
探究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其他方 法,如向量法、坐标法等。
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 中的面积计算等。
第三边。
02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度。
03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特殊三角形性质
03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边三角形性质
直角三角形性质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底边 上的中线、高线和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
三边相等,三个内角都等于60度;任意 一边上的中线、高线和这边所对角的平分 线互相重合。
有一个角是90度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 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讲义公开 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 三角形面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举例 •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设计 •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说课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03
三角形面积公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矩形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 乘高。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 一半。
3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得出
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为底乘高除以二。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开课一等奖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开课一等奖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课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5》第一章节。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的延续,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一步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中先结合已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新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最后给出三角形面积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

2.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四种知识类型。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相关概念属于概念性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符号语言表述属于事实性知识,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步骤属于程序性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以及从直观到抽象的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属于元认知知识。

3.思维教学资源与价值观教育资源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面积的探索过程能引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维;生活实际问题求解三角形面积,是培养数学建模思想的好契机;引出海伦公式和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数学史材料,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二、学生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已有基础进行分析。

1.认知基础:从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来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用底和高表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且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

现在进一步探究两边及其夹角表示的面积公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外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正余弦定理,这为求解三角形的边和角打下了坚持基础。

2.非认知基础: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三角函数和应用题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类比归纳、符号表示的能力。

具备相当的日常生活经验,能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选择《普通髙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

史宁中教授曾指出:“设计情境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设计情境和提出问题的根基是数学内容的本质”。

2024年度三角形的面积主题讲座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

2024年度三角形的面积主题讲座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
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 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则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
全等三角形判定
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及三角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 角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 形全等;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1 2
三角形面积的基本公式
通过底边与其对应的高相乘再除以2来计算。
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求解
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采用相应的公式或定理进行计算。
3
实际应用问题中的三角形面积
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形模型,并运用面积 公式解决问题。
2024/2/2
24
学员互动环节
提问与解答
针对学员在课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和讨论。
曲线与三角形面积
在解析几何中,曲线与三角形的交点或曲线围成的三角形区域面 积都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求解。
极坐标与三角形面积
在极坐标系中,通过极坐标方程也可以求解与三角形相关的面积 问题。
2024/2/2
21
拓展到三维空间中相关问题
2024/2/2
三维空间中的三角形面积
在三维空间中,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向量的外积或海伦 公式等方法求解。
通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将复 杂图形中的三角形转化为等面
积的其他图形进行求解。
利用特殊性质
如利用共边定理、燕尾定理等 ,直接求解或简化复杂图形中
的三角形面积计算。
2024/2/2
18
05
三角形面积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
2024/2/2

余弦定理市微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余弦定理市微课一等奖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例3 在△ABC中,acos A+bcos B=ccos C,试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思路点拨】 运用余弦定理把边与角的关系转
化为边与边的关系. 【解】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cos B =a2+2ca2c-b2,cos C=a2+2ba2b-c2,代入已知条件 得:a·b2+2cb2c-a2+b·a2+2ca2c-b2-c·a2+2ba2b-c2=0.
方法感悟
1.余弦定理指出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的一种 角之间的关系,每一种等式中都包含四个不同的 量,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和一种角,懂得其 中的三个量,就能够求得第四个量:(1)已知两边 与它们的夹角,能够求得第三边;(2)已知两边与 其中一边的对角,能够代入余弦定理,当作有关 另一边的二次方程,从而解得另一边;(3)已知三 角形的三边能够求得三角形的三个角.从这里能 够看出,运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条件中必须 最少懂得两边.
【思路点拨】 可先由正弦定理求出角C,然后 再求其它的边和角,也能够由余弦定理列出有关 边长a的方程,首先求出边长a,再由正弦定理求 角A、角C.
【解】 法一: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 B, 得 32=a2+(3 3)2-2a×3 3×cos 30°, ∴a2-9a+18=0,解得 a=3 或 6. 当 a=3 时,A=30°,∴C=120°. 当 a=6 时,由正弦定理得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 思考,可用正、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 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方式得出边的对应 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也可运用正、余 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通 过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各内角之间的关系,从 而判断三角形形状.

三角形的面积微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三角形的面积微课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底 高 高底
2.5×2.6÷2
高 底
3×2.3÷2
底 高
4.5×1.4÷2
第17页
平行线内高处处相等
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你发觉了什么?
3dm
4dm
4dm
4dm
4×3÷2 =6(d㎡) 4×3÷2 =6(d㎡ ) 4×3 =12(d㎡ )
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角形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二分之 一。
第1页
一块布料三角样, 颜色鲜红真美丽。 少先队员才干有, 天天佩戴不要忘。
谜底:红领巾
第2页
第3页
(底)
高 高宽(高)

转换前后面积相等
这是一个长方形。
第4页
割补法:
高 底
宽 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S=ah
第5页
第18页
辨一辨:
1、两个 完面全积同相样等 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三角形面积是8d㎡,与那它么等平底行等四高边平形行面四积边是形16面d㎡积。是16d㎡ 。
( )
3、单位:cm
高5.4
底 这个三角形面积列式为: 56××55..44÷÷22( )
5
6
4、一面三角形小旗底是3dm,高是1.5dm,两面这样小旗面积
= 100×33÷2 = 3300÷2 = 1650(c㎡)
答:它面积是1650平方厘米。
第14页
勇闯
第15页
一个三角尺形状如右图,它面积是多少?
S = a h÷2
=6×2.4÷2 2.4cm
=14.4÷2
=7.2(cm2)

三角形面积推导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三角形面积推导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三角形面积推导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一、引言在数学教学中,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也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知识点之一。

而关于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教学方法,更是备受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教学内容,以及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得主的教学案例。

通过深入研究优质课的设计理念、教学结构和内容设置,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教学。

二、优质课案例分析1. 优质课设计理念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推导的优质课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公式的本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优质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结构和内容设置在优质课的教学结构中,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推导的过程。

首先可以通过图形展示和实际测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然后引导他们通过分割和移动三角形来寻找面积的计算方法,最终引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还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认知。

3.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在优质课的设计中,一定要加入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个人认为三角形面积推导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发现面积公式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公式。

优质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角形面积推导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数学知识,我希望通过优质课的设计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通过对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得主的三角形面积推导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一节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数学优质课。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即 a2-18a+56=0 ∴a=4 或 a=14 当 a=4 时 b=0 不满足题意. ∴a=14,b=10,c=6.
(2010· 辽宁, 17) 在△ ABC 中, a , b , c 分别为内
角.A,B,C的对边,且2asinA=(2b+c)sinB+(2c+b)sinC.
(1)求A的大小;
[解]
cosB b (1)用余弦定理代入 =- 得 cosC 2a+c
a2+c2-b2 2ac a2+b2-c2 b =- 2ab 2a+c ∴a2+c2-b2=-ac a2+c2-b2 -ac 1 ∴cosB= = =- 2ac 2ac 2 2π ∴B= . 3
(2)由 b2=a2+c2-2accosB 可得 b2=(a+c)2-2ac(1+cosB) 1 ∴13=16-2ac(1- ),∴ac=3 2 1 3 3 S△ABC= ac· sinB= . 2 4
(2)若sinB+sinC=1,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 2a2=(2b+c)b+(2c
[点评与警示 ]
利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
解决以下两类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 从而进
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可利用“大边对大角”对解出来 的边或角进行取舍.
在△ABC 中,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 cosB b 且 =- . cosC 2a+c (1)求角 B 的大小; (2)若 b= 13.a+c=4,求△ABC 的面积.
csinB 2sin30° 2 (2)由正弦定理得 sinC= = = . b 2 2 ∵c>b,0° <C<180° ,∴C=45° 或 C=135° . 当 C=45° 时,A=105° ,a= 3+1; 当 C=135° 时,A=15° ,a= 3-1. csinB 9 3 2 (3)∵sinC= = sin45° = >1. b 6 4 ∴此题无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5》第一章节。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的延续,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一步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中先结合已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新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然后借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最后给出三角形面积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

2.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四种知识类型。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相关概念属于概念性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符号语言表述属于事实性知识,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步骤属于程序性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以及从直观到抽象的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属于元认知知识。

3.思维教学资源与价值观教育资源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面积的探索过程能引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维;生活实际问题求解三角形面积,是培养数学建模思想的好契机;引出海伦公式和秦九韶“三斜求积”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数学史材料,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主要从学生已有基础进行分析。

1.认知基础:从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来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用底和高表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并且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

现在进一步探究两边及其夹角表示的面积公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外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正余弦定理,这为求解三角形的边和角打下了坚持基础。

2.非认知基础: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三角函数和应用题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类比归纳、符号表示的能力。

具备相当的日常生活经验,能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选择
《普通髙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特别重视
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

史宁中教授曾指出:“设计情境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设计情境和提出问题的根基是数学内容的本质”。

基于此,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努力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获数学自信。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结合幻灯片、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选择观察发现式、问题启发式、合作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依据的学生认知规律,创设具体问题,用问题串起教学,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激发探索欲望。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验知识与方法的生成过程,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

2、学习反馈的分析
通过课堂小结反馈学生的知识、方法、思想、学法上的收获。

通过三道当堂小测题目反馈学生对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掌握程度。

四、教学目标设置
本课教学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基本依据,以“数学育人”作为根本目标设置。

1.主题目标突出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之间的融合,即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加强对数学整体性的理解。

2.单元目标能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细化目标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课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能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导出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面积公式,会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节求三角形面积。

(二)经历从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过程,发展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收获数学自信。

(三)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通过数学史知识扩展,领略数学魅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
本节重点在于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

为了突出重点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题目:首先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的跟踪训练,熟练三角形面积公式;其次是通过例一及例一练习题来重点加强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公式;最后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探究强化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公式知识。

此外,在课堂小测中再次突出重点准备了三道题强化重点。

2.教学难点及难点突破
难点1:例一中如何灵活选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面积。

难点1突破
设置为例题,注重分析过程,剖析思路并详细板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从问题出发,抓住面积公式,要计算面积就要知道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明确要求的元素;联系题目,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属于正弦定理问题;代数求解,代入具体数值求值。

数学题的解题过程其实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把已知条件和所求联系起来的过程,这中间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思想方法。

难点2: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2突破
合作探究——把本该是例题的题作为探究题目,在例一认真讲解的基础上,放心大胆交由学生合作探究解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加深印象,最终收获数学自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2、具体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利用这两个定理进行了解三角形的探索,今天我们更进一步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根据初中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知识,我们知道:在三角形中两边和夹角确定,这个三角形就是确定的。

那么它的面积该如何求呢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形成思维撞针,激发深层次思考,揭示课题。

步骤2:复习旧知,新课准备(3min ) 我们初中学习过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有什么关系
那我们不妨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具体探究一下已知两边和夹角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

设计意图:
复习初中三角形面积公式和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方法,把高用边和角表示,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素养。

步骤3:问题驱动,探索发现(6min )
给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再让学生分享探索过程,得出结论。

把课堂还给学生。

探究一
如图,在ABC ∆中,边AB CA BC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a h h h ,,。

问题1 你能用ABC ∆边角分别表示 c b a h h h ,,吗 提示 B c C b h a sin sin ==
C a A c h b sin sin ==
A b
B a h c sin sin ==
问题2 你能用边a 与高a h 表示ABC ∆的面积吗 提示 B ac C ab ah S a ABC sin 2
1
sin 2121===
∆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 A bc S ABC sin 2
1
=∆
结论,已知ABC ∆中,,,,c b a 所对的角分别为C B A ,,,其面积为S ,则:
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难度提升,把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正弦定理相结合,学生要求解面积,先要同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通过此题帮助学生复习加深正弦定理,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为接下来学生自主探究余弦定理相关面积问题做好铺垫。

讲练结合,例题讲完紧跟练习,及时巩固。

步骤6:生活实际,深入探究(10min )
好多同学说,老师我们学的这些知识有用么,有用,现在就有一个问题等你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请同学上黑板分享解题思路。

探究二
如图,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8m ,88m ,127m ,这个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只需列式不需要计算)
思考:你能把这一实际问题化归为一道数学题目吗 提示:本题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角的问题,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解:设,127,88,68m c m b m a ===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
68
127288681272cos 2
22222⨯⨯-+=-+=ac b a c B
B B 2cos 1sin -= 应用B ac S sin 21
=可解。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挖掘、提炼素材,寻找实际背景和激趣元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何把生活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并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面积。

通过化归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提升数学思维。

步骤7:数海拾贝,延伸课堂(3min )
在数学史上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如何由三角形的三边直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数学家海伦,还有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都给出了求解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书21页进一步的学习。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的亮点在于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主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培养。

2.本节课的知识推进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题目设置层次分明,逐渐增加难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习阻力小最后上升到高考题层面,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3.本节课设计课堂自测,及时反馈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重点。

4.从高考要求来看,在题目设计上可以考虑更多元,题型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