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背诵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一、清朝衰落与西方列强入侵
1.1 清朝的腐败与内忧外患
●官僚体制的僵化与腐败,导致国家治理能力下降;
●社会矛盾的激化,天灾人祸频发,民生困苦;
●西方列强的崛起,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签订更为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1.4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
1.5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
●条约内容:更加不平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2.1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斗争对象:清朝封建统治;
●运动特点:兼有宗教色彩。
2.2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抗击
●民间团体兴起,主张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表现英勇;
●但对清朝认识不足,被其出卖。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兴起
3.1 洋务运动的兴起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学习西方的热潮;
●涉及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8、[多选]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2)1844年《望厦条约》9、[多选]控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单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单选]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3、[单选]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4、[单选]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直关大捷”。
5、[单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中国近代史纲要部分复习重点
1.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和起止年限鸦片战争(1840-1842)近代史(1840-1949)2.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无产阶级3、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7、《天朝田亩制度》1853、1859 (无真正实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评价:积极:它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欲望,将农民运动推向了高峰。
具有革命性。
消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是一种空想。
落后性:都是简历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8.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2、“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24.1 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5、北伐战争 1926年7月。
(广州-武汉)16、八七会议1927.8 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
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21.抗战初期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2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2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P209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建国后: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报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1949):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章节/主题
重点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过程、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过程、影响(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1861-1895):背景、目的、内容(自强、求富)、影响(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启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背景与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第四章过程、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辛酉政变:1861年,外逃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因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母亲、西宫皇太后慈禧权利欲迅速膨胀,妄图“垂帘听政”,遭到了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的强烈反对。
于是,慈禧勾结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表现出了唯洋人马首是瞻的奴才嘴脸,因而颇受侵略者赏识。
因此,这一帮卖国贼的上台,更加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清政府逐渐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因1861年是旧历辛酉年,因此这场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又叫做北京政变。
2.皇族内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
1911年5月,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责任内阁。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本应由汉族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内阁里,13名大臣中汉族只占4人,而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因此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出笼,表明清政府极其迷恋皇权,根本无意真正实行君主立宪。
这是地地道道的挂羊头卖狗肉,完全是清政府实行假君主立宪以欺骗人民的工具。
3.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动了“救国图存、全民抗战”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4.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复习重点
第三章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以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为领导;有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作为思想指导;通过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四章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进步;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3、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局限性P97-984、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社会主义P99-100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意义P1036、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P105-1067、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P109-110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
外部因素——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革命要求——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很快与工人结合;独立自主领导革命;成分复杂;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
1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1.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③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15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新阶级?这些新阶级的特点是什么?P13-15①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掌握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晚清出现了官僚地主,民国时期出现了城居地主。
②农民阶级: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近代中国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具有保守、散漫、狭隘等局限性。
③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
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
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④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封建性、剥削性、买办性、寄生性、垄断性于一身。
B.民族资产阶级:a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b妥协性、软弱性、动摇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没有革命的彻底性,因而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还开放了多个港口。
2.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850年至186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农民解放的主张,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袁世凯和康有为等一些官员致力于改革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包括金元法票、学堂改革、兵制改革等,但最终未能成功。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湖北武昌爆发的起义之后,清朝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
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华民国成立后,政权持续动荡,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国内军阀混战严重,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
2. 文化与思想的新潮流:新文化运动兴起,一批国内外知识分子涌现,他们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对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提出挑战,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 中共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通过不同的斗争形式,如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4. 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损失,也促使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抗战精神的兴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1949年至今)1. 新中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推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农村土地改革。
2. 三大改造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改造的“三大改造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由毛泽东发起,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文重点归纳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A.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B.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C.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 政治控制:A.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扶植、收买代理人;3) 经济掠夺: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 文化渗透: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3. 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5.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6.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8.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君民共主”的主张。
10.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用了“物尽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背考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背考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考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②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③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要要求。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②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年编成《四洲志》);②在1843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①《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纲要重点归纳1. 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漫长的原因?①社会结构坚韧性②生产关系与地区的延长性③意识形态的稳定性④土地自由买卖制度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4.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方式及其后果?方式: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文化渗透、经济掠夺后果: ①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②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②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6. 为什么把太平天国称为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干货
《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干货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干货《中国近现代史纲》精华版背诵资料(干货)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1、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2、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5、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6、《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7、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8、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其中,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9、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根据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成了《海国图志》。
10、太平天国运动诞生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书47页):原因:第一,阶级基础为农民阶级,存在诸多不足。
第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叫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为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删去了儒学中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教训: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第二,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2、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要内容为: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要点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要点一、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原因2.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民主革命的发展与挫折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 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意义2. 北伐战争的发展与结果3. 国共内战的原因与过程4. 中共建政与国共合作的分裂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意义2.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贡献3.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意义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与成果2.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与后果3.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4.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代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途径2. 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的宣示3. 新时代中国的内外政策与发展战略4. 新时代中国的挑战与展望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1. 历史经验对国家发展的启示2. 历史教训对社会进步的反思3. 中国近现代史对个人责任的思考4. 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意义与价值七、中国近现代史的热点问题与争议1.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解读2. 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与评判3.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4. 历史教育与社会认知的争议八、中国近现代史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1. 中国近现代史的独特性与普遍性2. 中国近现代史的地区影响与国际影响3.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4. 中国近现代史的价值与启示以上是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要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这段历史不仅是国家的记忆,也是人民的奋斗史,每一个时期都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和普通百姓为之奋斗和付出。
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慨,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重要考点讲解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开篇的话: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四个选择”的内容P2上篇综述: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下P92.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P113.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关系: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工人阶级分批产生及其优点、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及其两重性P134.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P15第一章: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P19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下3.赫德通过把持中国海关控制中国内政外交P234.“黄祸论”与《黄祸图》P295.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P346.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商战”和“君民共主”、康有为、严复等提出“救亡图存”和社会进化论思想、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P36第二章: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原因、意义和失败原因P41.43.44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两者的内容、目的,两者的比较,两者者没有实行说明了什么?下P41 423.洋务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P454.洋务运动中举办的主要企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和留美幼童P45 .465.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P486.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和主要活动P487.维新派与守旧派论点的内容与实质P498.百日维新的性质P519.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1.52第三章: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统治阶级无法照旧统治下去、革命力量的形成2.孙中山建立同盟会和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内容)P59.603.武昌起义后革命政权建立过程中潜伏的危机P63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临时政府的领导权、临时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P63.64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P65.70中篇综述: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P78 P99.1002.“三座大山”:官僚资本主义的性质P803.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的政治代表、三种建国方案、资产阶级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两个中国命运的选择P89-91第四章: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性质——民主与科学P95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1013.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其影响下4.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P104.1085.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P110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中共一大、中共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P112.1137.党的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P1158.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解释P117第五章:1.中国共产党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和“八七会议”下P1252.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毛泽东的探索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著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P127.128下3.土地革命与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P130 下4.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P133 下5.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P135第六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中共举起武装抗日旗帜、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确定统一战线政策、“抗日反蒋”改为“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军主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2.国民党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战略3.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的内容4.敌后根据地和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5.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策略总方针6.“三三制”原则和减租减息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8.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七章: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2.国民党的军事溃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内战爆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3.土地改革(注意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减租减息”改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4.第二条战线和民主党派的斗争: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国民党取缔民盟、民主党派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共的“五一口号”和民主党派《对时局的意见》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6.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被历史和人民选择的?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8.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1.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概述。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发展的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晚清政府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其内容是“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且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教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与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它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6.中国近代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概述。
(1)重视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革命立场,明确而坚决地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7.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
这标志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8.“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思想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
相互关系:土地革命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是这一思想的中心内容。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目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
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保障,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
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坚定的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党内“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党内事务进行错误的干预和指挥。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1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1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概述。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3)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1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抗战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6.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3)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17.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
(3)革命派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导致脱离了人民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4)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
(5)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政党和领导核心,更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6)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7)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18.分析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历史必然性。
(1)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来看它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方向,是中国革命的目标之一,是民主革命胜利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是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和政治保障。
(2)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建立与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革命历史进程决定的。
总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
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战乱频繁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到来了。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
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0.简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力图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并且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
这一基本政策一直延续到国民党集团退居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