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古代陶瓷史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现代的艺术。它的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承先启后,其文化内涵不断地扩充。从原始彩陶到清代的粉古彩,不仅反映了陶瓷发展的过程,更凝结了华夏子孙的审美历程。(图1-仰韶文化人面纹盆,

图2-马家窑文化束

腰罐)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

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他们

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

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烧成坚硬

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

代的开始。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各地区制

陶原料的不同,陶器工艺的发展方向也

不同。于是便有了以素陶、彩陶与黑陶

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

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这

些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陶器艺术

的辉煌成就。古代陶瓷的造型之美、装

饰之妙至今令人叹服。

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陶瓷的蒙昧时期(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13世纪)陶器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在170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焙烧的土地或粘土会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先民以灵感,由此而发现了陶器。虽然远古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的发明,大大地改进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质量。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上,这时的陶器制造还处于一个蒙昧时期,尽管它是那样的五光十色,那样的绚丽多姿,但相对精美的瓷器制造工艺而言,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的初级阶段。

二、新石器的陶器早期

新石器时期(距今约

12000-9000年)发现的陶器

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为陶

片,陶器中普遍参杂较大的

石英砂粒,使用原始的模制

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捏塑

成型,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

中期(距今9000-7000

年)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

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

但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

较简单,在黄河流域彩陶开始萌芽。

晚期前段(距今7000-4500年)新石

器时代晚期前段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鬶

制陶技术快速发展,流行泥条盘筑法,满轮修整技术普及,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轮制技术,陶器颜色仍以红色为主,但色泽纯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灰陶比例逐渐增多,装饰手法多样,黄河流域彩陶流行。

新石器时代 《鱼纹彩陶盆》 半坡类型 高15·6厘米口径39·5厘米 泥质红陶《半山类型彩陶》新石器时代

高约42厘米

马家窑文化《彩陶翁》

晚期后段(距今4500-4000年)新石器时代晚

期后段龙山文化玉牙璧制陶技术突飞猛进,快轮

制陶技术迅速普及,产量增加,黑色、黑灰色磨

光陶流行,风格素

雅凝重,在黄河流

域随着袋足炊器的

普遍出现,范模制

陶工艺发展很快。

1936年,梁启超的儿子

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

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

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

——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标准黑陶”,体现了一种单纯质朴的极致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

(《黑陶蛋壳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26·5厘米山东省日照市东海峪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

三、商代的陶器

由于陶窑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烧制了原始瓷器。它为我国瓷器的发燕尾服奠定了基础。商代历史长(一般认为有六百多年),文化面貌比较清

楚,商代的陶器前后差别较大,陶瓷史家们往往

把它分成三个时期来介绍:商代早期的陶器,以

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多。商代中期

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约占同期

陶器总数的90%以上。商代晚期的陶器,以泥质

灰陶和夹砂灰陶为

最多,另有少量的

泥质红陶。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商代

晚期我国白陶得到

了高度发展,成为当时占陶器中比例不大却十分名

贵、重要的一个陶器品种。

早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较夏代为

多,有少量红陶、棕陶和白陶,而黑陶、黑衣陶已

很少见。主要器形有:炊器类的鼎、罐、甑、鬲。

鬲逐代替鼎而成重要炊器。饮器类的觚、爵,食器

类的豆、簋、三足盘,盛器类

的瓮、盆、大口尊缸,等等。

大口尊、圈足盘、簋是新出

现器形。这时期陶器纹饰以印

痕较深的绳纹为主,约占五分

之四强。另有少量磨光素面,

及磨光面上拍印的云雷纹、双

钩纹、圆圈纹,附加堆纹的运

用已较前大为减少。

中期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最多,约占同

期陶器总数的90%以上,另有一些夹砂粗红陶、泥

质黑皮陶、泥质红陶,白陶的数量占陶器总量的

比例仍很小,但较商代早期有所增加。饕餮纹在

陶器上大量拍印,仅在商代中期最为盛行,到商

代后期就很少见到了。

晚期陶器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另

有少量的泥质红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代晚期

我国白陶

得到了高

度发展,成

为当时占

陶器中比例不大却十分名贵、重要的一个

陶器品种,下面我们还要单独谈几句。商

代晚期陶器的器形,作炊器的主要有爵、

觚、甑,作炊器的鬲、罐、甑,作饮器的

爵、觚、杯,作食器用的簋、豆、钵、鼎、

作盛器的盆、瓮、大口尊、罐、壶,等等。

纹饰仍以绳纹为主,另有一些刻划纹、凹

线纹、弦纹、附加堆纹、镂孔,等等。商

代中期盛行的饕餮纹、云雷纹、方格纹等带

《白陶尊》商代晚期

条状精美图案纹饰,这时期陶器上已很少见

到,这一点是我们区分商代中期与晚期陶器的参考之一。在造型上,商代晚期陶器中的平底器,圈足器较前一时期明显增多,袋状足也不少,而圜底器则有所减少。商代后期的白陶制作过程更趋精细繁琐,所以白陶器的精品多集中于这一时期。

西周以后,由于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白陶器逐渐消失。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