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览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3b6a74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f.png)
一课时
√
第六周 实验:练习使用电压表
一课时 √
第七周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 电压的关系
一课时
√
第八周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 源两端电压的关系
一课时
√
第九周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课时
√
第十周 实验: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一课时
√
第十一周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十一周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第十二周 探究同种物质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第十三周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学时数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必做 选做 必做 选做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一课时
√
初二物理下册
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览表
初二物理上册
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览表
时间
实验名称
第一周 用刻度尺测量长
第二周 用停表测量时间
第三周 测量平均速度
第四周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第五周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第六周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
第七周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第八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九周 光折射时的特点
第十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课时 √
第十二周 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第十三周 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第十四周
一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 √ √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登记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登记表](https://img.taocdn.com/s3/m/0016a5465727a5e9856a61d6.png)
三棱镜、白屏
演示实验
4.5光 的色散
实验时间
实验教师
实验效果
实验登记表
课题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类型
4.5光 的色散
28
色光的三颜色
学生电源、色光的三颜色实验 器
演示实验
29
红外线与紫外 线
红外线作用演示器、紫外线作 用演示器
演示实验
5.1透 镜
30
透镜对光的作 用
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源 (或太阳光)
1.1长 度和时
5
用刻度尺测量 长度
、螺旋测微器
学生:刻
度尺、铅笔、三角尺、硬币、
演示实验
间的测
细铁丝
量
6
用钟表测量时 间
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演示实验
实验登记表
课题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类型
1.4测 量平均
速度
7
测量物体运动 的平均速度
长木板、小车、停表、刻度尺 、金属片、木块
演示实验
2.1声 8 发声的音叉 音叉、铁架台、兵乓球、细线 演示实验 音的产
什么力推动力 纸风车
酒精灯、自制纸风车
演示实验
实验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教师
实验效果
19
探究水沸腾时 温度变化特点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 灯、计时器、水、火柴
分组实验
实验班级
3.4升 华和凝 20 碘升华和凝华 碘升华和凝华器、热水、冷水 演示实验
华
4.1光 的直线
21
光在水中的传 播
激光笔、玻璃水槽、水
演示实验
传播 22 小孔成像实验 蜡烛、自制小孔成像实验器 演示实验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24676769dc5022abea00b0.png)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建立物理模型,探索物理规律,从而形成物理理论。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到的物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物理实验通常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把握好这些实验的特点、发挥好这些实验的作用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关键。
一、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为配合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表演示范的实验,通过表演示范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配合讲授或穿插讨论等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演示实验要现象明显、直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全局性,力争做到实验准确无误,授以学生科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所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
【案例一】“漫反射”的演示实验实验仪器:白纸、平面镜、手电筒、胶水等演示过程:师:(教师先把小平面镜贴到白纸上,在把白纸和平面镜一起贴到黑板中央,小平面镜在外)如果我用手电来照射小平面镜和白纸,这两个哪个看起来更亮一些呢?生1:小平面镜更亮。
生2:白纸更亮。
学生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
师:下面我开始照射,同学们请认真观察。
(教师在前面,从一个侧面用手电照射白纸和平面镜。
不同位置的同学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不一样,同学们疑惑了。
)师: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平面镜更亮,有的同学观察到白纸更亮,到底哪个结果对呢?我建议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一下位置再来看一下。
(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们相互交换位置。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ppt课件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224c6af45b307e97197a4.png)
提出有根据的猜 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
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
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开
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
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
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
完整版ppt课件
3
新疆师范大学的图片
完整版ppt课件
4
亲身经历—小挑战(2)
每个小组仅分配有1张A4纸,请你们集体讨论,设 计方案,制作出尽可能高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放置一 个乒乓球。
你们可以对这张A4纸进行任何裁剪加工,且只有5 张标签贴纸可以用,但不能破坏标签贴纸。
注意事项:
分享成功的经验
1、最多只能使用5张什么有关,进而自然过渡到
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即阿基米德原理)。
完整版ppt课件
30
②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的探究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需 要学生动手实验,学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和本实验 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 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 量筒、大烧杯、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教师 演示用器材:铁架台(1个)、大弹簧测力计(1个)、 石块(1个)、细线、大小烧杯(各1个)、溢水杯(1个) 。学生实验器材有16套,实验桌16张,而班级人数 是51人,分16个实验小组,其中13个组是每组3人 ,其余3个组每组4人。
(1)探究程式化 (2)缺乏有效的组织策略 (3)小组合作交流低效 (4)探究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5)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单一
完整版ppt课件
12
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01ce5d5bbfd0a79567389.png)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三物理实验教案】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一、提出问题:电流表的使用说明上有这么一段文字:禁止不经过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坏电表,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使用电压表时,我们可以用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接电源两极(这样就可以测电压),明显与电流表的使用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二、猜想与假设:这可能是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而电压表的电阻很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探究电表的电阻呢?联想到课本在引入电阻概念时,是用图1所示电路在m、n两点之间,先后接入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锰铜线和镍铬线。
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可以发现,这两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通过的电流较大时,说明这个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即电阻小。
反之,说明导体的电阻大。
图1中,若用灯泡代替电流表,将待研究的电流表、电压表先后接入电路中的m、n间(图2)用灯泡亮度就可以反映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大小。
考虑到电流表的电阻可能很小,用它与接入电路中的一段铜导线(铜导线电阻可以认为为0)进行比较,即在图2的m,n间先后接入导线和电流表,若灯泡亮度不变,说明电流表与铜导线的电阻差不多,可以认为为0。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图示进行实验,将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
五、分析与论证:图1中m、n两点间接入导线时灯泡较亮,换成电流表亮度不变,说明电流表的电阻相当于导线,电阻为0。
换成电压表灯泡不亮,说明电压表电阻很大。
六、评估:要知道通过灯泡或电阻的电流,我们可以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如果电流表电阻较大,必然会使两次通过灯泡或电阻的电流有较大变化,使测量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灯泡或电阻的工作情况。
这从反面说明电流表的电阻必须很小,从而证实上述结论正确。
要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工作电压,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若电压表电阻较小,必然会改变原来的电路结构,这也从反面说明电压表电阻极大。
上述实验过程也有一个明显缺陷,即通过灯泡亮度比较电流表与导线的电阻时,这种仅靠亮度变化做出不太可靠。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https://img.taocdn.com/s3/m/619dccc5866fb84ae55c8dbf.png)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出示目标1.知道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
2.能自己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记录数据的表格,进行实验,并能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3.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小灯泡的亮度跟功率的关系。
4.养成正确使用用电器的习惯及节约用电意识。
学习指导一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阅读课本第96、97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中,需要测量三种情况下的电功率即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
2.为了控制小灯泡的电功率,可以用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从而控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3.可以用公式P=UI来计算出电功率。
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功率。
不同用电器的电功率并不总是相同的。
如何知道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猜想:(1)可以根据生产厂家在灯泡上的铭牌直接读出。
(2)可以用电能表和秒表测出。
(3)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间接地测出。
各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实验。
(1)将电源、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连接如图所示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略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略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5)(6)运用公式P=UI计算出三次电功率,分析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1)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一般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①电路连接:要注意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连入最大阻值,电流表和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线方式、量程选择正确。
②电学计算:要求能从实验仪器的表盘上直接读取数据,运用公式R=U/I计算小灯泡的电阻,运用公式P=UI计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计算时要注意物理量的一一对应性。
③规律探究:a.会探究小灯泡亮度和电压、电流的关系,这时可以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小灯泡越亮。
3.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54b76a8f61fb7360b4c65ec.png)
“基于标准的教学”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2节主题:《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授课对象:初三年级学生设计者:重庆南川中学周丹丹王美强韦纯均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节课是一节学生实验课,要求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新课标明确提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重要途径。
对于学生实验,不仅要注重科学探究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探究的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教材,为学生准备好电源、用电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相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串、并联电路规律。
本节课的学习既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又让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等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两部分构成,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难点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设计、如何观察记录、如何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材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而是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
可见,教材坚持以传授所需科学知识及其技能为基础;以培育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重点,这正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基于标准的教学。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和电压表的使用。
学生对科学探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可以让学生仿照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进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某些环节中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实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901cf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9.png)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初三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
1.正确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两个是,两个否,两个否”)
“两要”: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流要“+”入“-”出。
“两不”:测得的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范围,电流表不得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
“两看清”:看清电流表所用量程,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
2.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1)内容:
① 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的电流强度,并将测量的I1、I2、I3和I3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表中。
②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支路和干路的电流强度,把测的i1、i2、i3、三个数据记录到实验报告表格里。
(2)实验预防措施:
①连接时,先把各仪器按电路图上位置排列好,(串联电路:根据“电流流向法”;并联电路:“先支路、后干路、再电源”)连线过程中,开关s应保持断开。
② 连接完成后,检查线路是否连接错误,是否会短路,电流表的正负端子是否反向连接,每个端子是否根据电路中的电流流向拧紧。
只有在检查和纠正后才能关闭开关。
③在不能预先估计电流强度的情况下,可用导线试触电流表的最大量程接线柱,如指针的示数较小,在小量程范围内,再换较小量程连接。
④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设备进行整理。
(拆下电线并将其捆成一捆)
下载地址:
初三
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分组实验教案全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分组实验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eb61881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5.png)
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课题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内容与过程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正确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4.用毫米刻度尺和铅笔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紧密地緾在铅笔上,数出细铜丝在铅笔上的圈数,用刻度尺测量出总圈数的长度,在记录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重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写难点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书,误差授课方式分组实验授课时间2021.9.17 课时1课时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小结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课题 用温度计测水温内容与过程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1.学生检查实验器材。
2.在测量水的温度前,思考下面哪些做法和读数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热水和冷水)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4.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水中,不要碰到玻璃杯底或容器壁,要竖直放置。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水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有趣小实验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有趣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f555e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力学有趣小实验发布时间:2022-07-24T17:59:33.77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4月作者:唐荣[导读] 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深奥的力学理论,本人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实验进行了专题归类。
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撑握力学知识,打开掌握物理学智慧的大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概念与公式及物理规律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们动手探究的能力。
唐荣四川省广安花桥中学校四川广安 638008【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深奥的力学理论,本人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力学实验进行了专题归类。
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撑握力学知识,打开掌握物理学智慧的大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概念与公式及物理规律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们动手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固体压强;浮沉条件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4-080-01笔者通过身边有趣的小实验,孩子们可以尝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为深入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奥秘垫定基础。
下面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
一、覆杯实验找一只空酒瓶子里面装满水,拿一张硬书纸盖好,用手抚住纸板快速倒过来,观察其现象,可以发现瓶中的水不会倒出来。
本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二、大气压强存在实验在一只透明玻璃杯子底部放一些干纸巾压紧,将杯口竖直压进盛水的大容器里,待玻璃杯全部没入水中后,将玻璃杯取出,观察发现,位于玻璃杯底部的纸团未被打湿。
本实验说明杯子内气压大于液体压强,所以水就流不进杯子内。
三、喷雾器实验准备两只签字笔筒,取掉笔筒尾部的胶帽,做成两端开口状,将其中一只笔筒尾部向下竖直插进水里,笔尖端中心距水面约3-5cm;左手握住入水的笔筒,右手将另一笔筒握住,用嘴含住笔筒尾端,笔尖相对吹气。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进度表全套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进度表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56cb43280b4c2e3f572763f6.png)
√
周 次
时间
1 2017.8.29 1 2017.8.29 1 2017.8.29 2 2017.9.4 2 2017.9.5 2 2017.9.6 3 2017.9.11 3 2017.9.13 3 2017.9.15 4 2017.9.18 4 2017.9.20 4 2017.9.21 5 2017.9.27 5 2017.9.28 7 2017.10.9 7 2017.10.12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2 2018.3.7
29
第八章 第二节 二力平衡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
3 .3.12
30
第八章 第三节 摩擦力
测量滑动摩擦力
√
3 2018.3.16
31
第八章 第三节 摩擦力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4 2018.3.19
32
第九章 第一节 压强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1
第五章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2
第六章 第一节 质量
23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24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用停表测量时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真空罩中的闹钟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声音的波形 音叉实验
探究乐器声音的波形图 发声扬声器旁的蜡烛 噪声的波形图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探究固体融化时的变化规律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
6
第十三章 第三节 比热容
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
7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热机
加热橡胶封口的试管
√
8
第十五章 第一节 两种电荷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速度的测量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速度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09485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8.png)
第4节速度的测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速度的测量》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了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在前几节中已经给学生讲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对速度有了一定的理解,要求学生巩固学习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
教学目标1.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核心素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掌握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续表中。
4.实验表格5.实验注意事项(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要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4)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5)时间和长度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下面大家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开始实验。
实验完毕后,请说出你的实验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及时指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续表1.在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3.测量路程时要注意什么?想想议议:某同学想测出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出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中部开始释放,进行测量。
想一想: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与上面的实验中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说明原因。
例1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秒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
铝块6
17、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质量m/g
重力G/N
18、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倾斜程度
小车重量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l/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较缓
较陡
最陡
19、探究;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g
电阻R/Ω
灯的亮暗变化
22、测量定值电阻
次数
1
2
3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的平均值R平/Ω
2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次数
稍大于额定电压
等于额定电压
稍小于额定电压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 W
灯的亮暗变化
木块和木板
2
F1
木块和毛巾
3
F1
木块和棉布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平衡条件
1
2
3
9、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次数
压力F/N
受力面积S/cm2
压力作用效果
1
2
3
10、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液体
石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石/N
空杯重G杯/N
石块浸没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B点的电流IB/A
C点的电流IC/A
1
2
3
5、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关系
实验次数
AB间电压UAB/V
BC间电压UBC/V
AC间电压UAC/V
1
2
3
6、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表面粗糙程度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表面
木板表面
玻璃表面
7、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次数
压力F压/N
杯和水总重G总/N
浮力大小F浮/N
排开水所受重力G排/N
酒精
水
盐水
11、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与质量的关系)
小球质量m/g
小球到坡底速度快慢
木块撞的远近
小球动能大小
1
2
3
12、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物质
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升高的温度(t2-t1)/℃
加热时间/min
煤油
水
干沙
1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余/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盐水/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盐水/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20、测量石块的密度
石块的质量
m石/g
水的体积
V水/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总/cm3
石块的体积
V石/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2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次数
1
2
3
电压U/V
电流I/A
1、“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激光在不同介质中
现象
烟雾中
在透明牛奶中
在玻璃中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反射角/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1
2
3
4、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A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14、探究:水的沸腾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15、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R=R1=Ω
电压U/v
电流I/A
R=R2=Ω
电压U/V
电流I/A
16、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m/V ( g/cm3)
接触面材料
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N
摩擦力f/N
1
F1
木块和木板
2
F2
木块和木板
3
F3
木块和木板
4
F1
木块和毛巾
5
F1
木块和棉布
或
次数
压力F压/N
接触面材料
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N
摩擦力f/N
1
F1
木块和木板
2
F2
木块和木板
3
F3
木块和木板
次数
压力F压/N
接触面材料
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N
摩擦力f/N
1
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