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推断公开课教案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经典 优秀 公开课 课件 精品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经典 优秀 公开课 课件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b958d14650e52ea551898da.png)
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答案:C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 名词,指柴草。
五、联想推断法(成语等)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 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1.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 之。 济:同舟共济,渡江。 2、薄而观之
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A其后秦伐赵,拔 十城。(拔:攻取)《廉·蔺》B怀敌附远 · (附:归附)《论积贮疏》 C乘彼垝垣,以 望复关.(乘:登)《氓》D追亡逐北,伏尸 百万(北:败逃的人)《过秦论》可见答案 是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 思。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
4、“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任用
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07.重庆)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 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容:包庇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4ae73c25c52cc58bd6be89.png)
注释:①唱歌
之。”
指夏侯威的哥哥夏侯霸
句子意思应为:地方郡守夏侯威认为 他(羊祜)和别人不一样,就把哥哥 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
想一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
3.畔背亲 通“叛” 背叛
4.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故事导引 指羊祜
•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
【答案】C,制度
课堂训练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1湖北卷)
•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 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 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 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 【参考答案】D 顾:只是
想考一题想导
加点词语,你熟悉吗?
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威逼,胁迫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言听计从:听从
3、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方法三 :联想推新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问题。另外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 处逢生”。
之。”
指夏侯威的哥哥夏侯霸
句子意思应为:地方郡守夏侯威认为 他(羊祜)和别人不一样,就把哥哥 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
想一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
3.畔背亲 通“叛” 背叛
4.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故事导引 指羊祜
•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
【答案】C,制度
课堂训练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1湖北卷)
•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 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 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 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 【参考答案】D 顾:只是
想考一题想导
加点词语,你熟悉吗?
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威逼,胁迫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言听计从:听从
3、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方法三 :联想推新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问题。另外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 处逢生”。
文言实词推断 课件(共40张PPT)
![文言实词推断 课件(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12da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4.png)
小结
较古的文字大多能以形索义,根据篆书 可以看出本义。而在隶变与楷化后,由于经 历了大规模的简化和构字部件合并,许多字 就看不出本义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简化字, 笔画的象征意义与字义关系更加疏远,有相 当一部分字词已无法从形体结构解释字义。
不过,形声字的形旁具有部分的表意功 用。今天,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去推 断实词的大略含义。
同义连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义相同、相近、相 类的词并连在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 整的意思。
2024年可用课件
15
小试牛刀
●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
之,七日乃歇。
辛苦:辛辣苦涩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
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
衰微也。
陵夷:败落,衰败
4、联想引申。
如“蒙”,从“屮屮 ”,冡(mēng)声。
本义:玉女、茑萝一类的蔓生草名。
草性贱,丛则覆地,由此引申为“覆盖”“蒙蔽”
等义。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蒙,覆盖之义。
2024年可用课件
12
二、找规律以求词义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 以说成“引”。
(2)具体向抽象引申。
例: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
旋,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
引申为“快”,由“快”引申为“时间短、不久 ”
之义。
2024年可用课件
11
3、因果引申。 “好”,从女从子。女子得男子为伴表示貌美。 如:“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貌美当然“好”,词义由此扩大引申开来。 “晦”,日月不明,所以代指月末。 由不明、晦暗,引申出“隐晦、隐藏”的意义来。
《实词的推断》课件
![《实词的推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d900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d.png)
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实词推断是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中的 重要环节,对于机器翻译、问答系统 、信息抽取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实词推断,机器可以更好地理解 自然语言文本,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 准确性和效率。
实词推断的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
根据语言学规则和语义规则,对 实词进行推断。这种方法需要大 量的人工制定规则,且难以覆盖
04 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小说中的实词推断
总结词
小说中的实词推断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和人 物性格特点进行理解。
详细描述
在小说中,实词推断通常需要考虑到人物的 性格、情感、语言习惯以及上下文语境等因 素。例如,在某篇小说中,一个角色说“他 是个卑鄙小人”,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该 角色的语言习惯,我们可以推断出“卑鄙小 人”这个词语在该语境中表达的是贬义的意 思。
《实词的推断》ppt课件
目录
• 实词推断概述 • 实词类型与特点 • 实词推断技巧 • 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 实词推断的挑战与对策
01 实词推断概述
实词推断的定义
01
实词推断是指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根据语境和语义关系,对句子 中的实词进行语义推导的过程。
02
它涉及到对上下文信息的利用, 以及根据已知信息对未知信息的 推理。
信息不足影响实词推断的 准确性
详细描述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乏 足够的上下文信息或语境 线索,实词的推断变得困 难。
应对策略
通过增加上下文信息、利 用已知知识库和常识、采 用统计学习方法等方法, 提高实词推断的准确性。
文化背景差异的挑战与对策
总结词
文化背景差异影响实词推断的理 解
详细描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存在差 异,可能导致实词推断时产生误解 。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51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51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c9c17d827d3240c8547efa2.png)
3、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 言多而不辩,何也? ”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实践
译文: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 自实践起来还是不错的,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为什 么?”
2、
词语、成语联想法
文言文有些字的意思如今很少见,但在某些词语或成语
里保留着,我们可以联想有关词汇、成语,推测其在文中
想一想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天 3、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仓促
五、通假推断法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 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通 用 字 通 假 字假 借 字
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120个)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 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3)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凡形旁从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
——词义与兵器有关;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共52张PPT)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87ccef52ea551811a6877e.png)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共52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
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济—扶助 比—紧接着,紧挨着
以成语为例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从“求”与毛皮关; 从“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 从“月”与肉有关,
从“页”与首有关, 从“目”与眼有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 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共52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
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 造—登上,到达
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
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济—扶助 比—紧接着,紧挨着
以成语为例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从“求”与毛皮关; 从“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 从“月”与肉有关,
从“页”与首有关, 从“目”与眼有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 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 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 词语的词性、词义。
精编优质课PPT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共52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dcc3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b.png)
一.字 形
花容失色,谁之过?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 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 猜出与“见”有关,能够解释为“拜见”。
【字形分析法】 中文中花旳形容声失字色占,谁80%之,过形?声字旳形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种狡猾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 武成帝经常当面夸奖他说:“这是一种聪明旳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 可见“黠儿”为褒义
小试牛刀
1.旦日不可不花蚤容来见失项色王,谁之过?
“蚤”:跳蚤。无法了解。蚤—通“早” 2.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复”—通“覆”,覆盖 3.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擒拿,捉拿。
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放纵,放任
小试牛刀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强”通“僵”,僵硬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裁”通“才”,仅仅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通“缺”,中断 8.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被”通“披”,穿着 9.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信”通“伸”,伸张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名)绳之”,你 能精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用绳子捆,引申为
制裁、约束、抓住
2.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 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 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 断出“殛”旳意思吗? 杀死、诛杀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39115a90c69ec3d5bb75e1.png)
丢弃 《五代史·冯道传·论》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2011年高考北京卷) 大体 大的方面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遭受
(2011年高考湖北卷)
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学习
(2009年高考四川卷)
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嗟 而 之 人 闻 蹈 哉君 青 蓝 于 为 槁 之 古 所 人 无 乎 乎 寄 之 羡 以 知 于 嗟 人 人 尽 使 之 于诗乎 能 大 生 死 ?一之 遨子 , ; 水 轮 暴 然 以 非 惑 惑 吾 吾 蜉 长 不 悲 乎 之 亦 锱 负 农 机书…! 不 , 于 不学 游粟曰 取 冰 。 , , 也 传 生 ? 也 前 , 蝣 江 可 风 ! 心 念 铢 栋 夫 上之…大 易 有 编 顾者 ,。: 之 , 木 其 不 道 而 惑 , , 吾 于 之 乎 。 一 也 其 之 ; 之… ,训阉 其 几 伍 ,哀必 抱…学 于 水 直 曲 复 受 知 而 终 其 从 天 无 骤 ” 人 。 家 柱 架 工用,之 志 人 之 亦有 明吾不 蓝 为 中 中 挺 业 之 不 不 闻 而 地 穷 得 之 秦 。 , 梁 女之激乱 者 欤 间 曷师 月生可 , 之 绳 规 者 解 者 从 解 道 师 , 。 , 心 爱 奈 多 之如…昂,,?,故之。而…以而,,,,惑师矣也之渺挟托,纷何于椽泥大缙四而素师长须已青而虽也孰,。固沧飞遗千奢取南沙輮輮…,义绅海五不者终臾…。于寒有。能其生先海仙响万,之亩?以使多,,,。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2011年高考北京卷) 大体 大的方面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遭受
(2011年高考湖北卷)
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学习
(2009年高考四川卷)
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嗟 而 之 人 闻 蹈 哉君 青 蓝 于 为 槁 之 古 所 人 无 乎 乎 寄 之 羡 以 知 于 嗟 人 人 尽 使 之 于诗乎 能 大 生 死 ?一之 遨子 , ; 水 轮 暴 然 以 非 惑 惑 吾 吾 蜉 长 不 悲 乎 之 亦 锱 负 农 机书…! 不 , 于 不学 游粟曰 取 冰 。 , , 也 传 生 ? 也 前 , 蝣 江 可 风 ! 心 念 铢 栋 夫 上之…大 易 有 编 顾者 ,。: 之 , 木 其 不 道 而 惑 , , 吾 于 之 乎 。 一 也 其 之 ; 之… ,训阉 其 几 伍 ,哀必 抱…学 于 水 直 曲 复 受 知 而 终 其 从 天 无 骤 ” 人 。 家 柱 架 工用,之 志 人 之 亦有 明吾不 蓝 为 中 中 挺 业 之 不 不 闻 而 地 穷 得 之 秦 。 , 梁 女之激乱 者 欤 间 曷师 月生可 , 之 绳 规 者 解 者 从 解 道 师 , 。 , 心 爱 奈 多 之如…昂,,?,故之。而…以而,,,,惑师矣也之渺挟托,纷何于椽泥大缙四而素师长须已青而虽也孰,。固沧飞遗千奢取南沙輮輮…,义绅海五不者终臾…。于寒有。能其生先海仙响万,之亩?以使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 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3、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 义。
(1)特殊向一般引申。 例: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 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 皆可以说成“引”。
五、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 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 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
“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 ”。
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
语,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 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
可推断为娶“取”通“ ”。
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
1、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 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 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 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 构显然不相对应。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 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
一、字形推断法
1、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 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振长策而驭宇内。”(贾谊《过秦论》)的“策”,
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
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
”。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
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
“阿谀奉承 绝方苏。 “顿绝方苏”是“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呢,还是“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分析:从上文看,“哀愈毁礼”是说母亲
去世,由于悲哀过度丧事超过了一般的礼
节。“每至……”是“每到……的时候”;
再从字形看,“踊”从“足”,是“跳跃”
的意思,与“哭”并列,是说痛哭及极度
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 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 也疲是劳“ ”。
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
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
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
可以推断是年“幼
”的意思。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也。”(《屈原列传》)
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
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 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课堂检测练习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 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 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 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 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
(2)具体向抽象引申。
例: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
旋,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由“转”引申为
“快”,由“快时”间引短申、为不“久
”之义,
由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到抽象的。
(3)因果引申。“好”,从女从子。“子”表男 子,女子得男子为伴表示貌美。《乐府诗集·陌上 桑》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取的就 是此本义。貌美当然“好”,词义由此扩大引申 开来。“晦”,日月不明,所以代指月末。唯其 不明、晦暗,所以引申出“隐晦、隐藏”的意义 来。
的宾语,
坚硬的盔甲
动宾锐如利何的搭配兵? 器“坚”解“
”,“锐”解
例:
1、《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2、《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 无售者
3、2000年试题13题“取樵炊灶”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是主语,“察”是谓语,若将 “明”解为“明亮”则搭配不当,视应力理 解为“ ”才正确。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
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险推固断的“固地”方为
之意。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动帽词”,与““ 腰环 ”” 也相 为腰对动佩,词“,带“”与“腰””之相意对。,“带”为
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
文言文阅读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已知的知识归纳推断文言 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 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解释常见实词 的意义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五、语境推断法 二、字音推断法 六、联想推断法
三、结构推断法 七、代入检测推断法
四、语法推断法
检测练习
(1991年18题)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 怜”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 音节语素合成的,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 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练习: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天下也 ③通五经,贯六艺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① “怀”与“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指
“美玉”。
②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
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禾”与五谷关; “贝”与金钱关; “皿”与器具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关; “求”与毛皮关; “旨”与美味关; “隹(zhuī) ”与鸟雀关; “能”与熊罴关; “尸”与身体关; “女”与妇人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攴(pū) ”与敲击关; “歹”与死亡关 ; “月”关肉; “页”关首; “自”关鼻,“目”关眼。
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过秦 论》)
2、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 不同,最忌望文生义。
例:(2001年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 而王齐”中的“南面”的解释
三、词语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 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 B、 追亡逐北 C、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D、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联想引申。如“蒙”,从“屮屮 ”冡 (mēng)声。本义:玉女、茑萝一类的蔓生草名。 草性贱,丛则覆地,由此引申为“覆盖”“蒙蔽” 等义。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蒙,覆盖之义。
二、字音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 为褒义,故选B。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 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侯史高。
“事”在文中的意思是:
分析:“事”有“奉”“为……服务”之意, 从下文“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看来, 当有贬的感情色彩,从搭配看,可推断为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
动作对象为“诸侯”,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
为“
”应。答
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④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 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③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 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 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 字形来推测词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
“带”,象形宇,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 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 带”的意思,
③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
④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忧思 劳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四、语法推断法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
答案:案:考查 谓:以为
比:都 干:求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 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 得,即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 之。……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 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 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3、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 义。
(1)特殊向一般引申。 例: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 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 皆可以说成“引”。
五、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 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 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
“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 ”。
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
语,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取”“夺 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
可推断为娶“取”通“ ”。
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
1、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 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 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 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 构显然不相对应。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 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
一、字形推断法
1、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 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振长策而驭宇内。”(贾谊《过秦论》)的“策”,
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
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竹质)马鞭
”。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
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
“阿谀奉承 绝方苏。 “顿绝方苏”是“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呢,还是“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分析:从上文看,“哀愈毁礼”是说母亲
去世,由于悲哀过度丧事超过了一般的礼
节。“每至……”是“每到……的时候”;
再从字形看,“踊”从“足”,是“跳跃”
的意思,与“哭”并列,是说痛哭及极度
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 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 也疲是劳“ ”。
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
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
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
可以推断是年“幼
”的意思。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也。”(《屈原列传》)
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
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
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 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课堂检测练习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 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 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 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 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
(2)具体向抽象引申。
例: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
旋,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由“转”引申为
“快”,由“快时”间引短申、为不“久
”之义,
由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到抽象的。
(3)因果引申。“好”,从女从子。“子”表男 子,女子得男子为伴表示貌美。《乐府诗集·陌上 桑》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取的就 是此本义。貌美当然“好”,词义由此扩大引申 开来。“晦”,日月不明,所以代指月末。唯其 不明、晦暗,所以引申出“隐晦、隐藏”的意义 来。
的宾语,
坚硬的盔甲
动宾锐如利何的搭配兵? 器“坚”解“
”,“锐”解
例:
1、《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2、《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 无售者
3、2000年试题13题“取樵炊灶”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是主语,“察”是谓语,若将 “明”解为“明亮”则搭配不当,视应力理 解为“ ”才正确。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
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险推固断的“固地”方为
之意。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动帽词”,与““ 腰环 ”” 也相 为腰对动佩,词“,带“”与“腰””之相意对。,“带”为
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
文言文阅读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已知的知识归纳推断文言 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 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解释常见实词 的意义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五、语境推断法 二、字音推断法 六、联想推断法
三、结构推断法 七、代入检测推断法
四、语法推断法
检测练习
(1991年18题)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 怜”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 音节语素合成的,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 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练习: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 天下也 ③通五经,贯六艺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① “怀”与“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指
“美玉”。
②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
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禾”与五谷关; “贝”与金钱关; “皿”与器具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关; “求”与毛皮关; “旨”与美味关; “隹(zhuī) ”与鸟雀关; “能”与熊罴关; “尸”与身体关; “女”与妇人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攴(pū) ”与敲击关; “歹”与死亡关 ; “月”关肉; “页”关首; “自”关鼻,“目”关眼。
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过秦 论》)
2、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 不同,最忌望文生义。
例:(2001年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 而王齐”中的“南面”的解释
三、词语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 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 B、 追亡逐北 C、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D、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联想引申。如“蒙”,从“屮屮 ”冡 (mēng)声。本义:玉女、茑萝一类的蔓生草名。 草性贱,丛则覆地,由此引申为“覆盖”“蒙蔽” 等义。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蒙,覆盖之义。
二、字音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 为褒义,故选B。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 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侯史高。
“事”在文中的意思是:
分析:“事”有“奉”“为……服务”之意, 从下文“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看来, 当有贬的感情色彩,从搭配看,可推断为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
动作对象为“诸侯”,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
为“
”应。答
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④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 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③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 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 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 字形来推测词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
“带”,象形宇,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 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 带”的意思,
③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
④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忧思 劳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四、语法推断法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
答案:案:考查 谓:以为
比:都 干:求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 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 得,即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 之。……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 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一一《新唐书·李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