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国际金融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介绍国际金融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
国际收支:介绍国际收支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和分析。
外汇市场与汇率:介绍外汇市场的概念、参与者、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以及汇率的决定因素、变动规律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国际储备:介绍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作用和管理原则,以及主要储备货币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特点。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介绍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类型、影响和风险,以及金融危机的概念、成因、特点和应对措施。
国际货币体系: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机制和特点。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市场:介绍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趋势,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成因、特点和影响。
国际金融机构:介绍国际金融机构的概念、分类、作用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和特点。
以上是大纲的主体部分,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作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目录1.课程性质 (2)2.设计思路 (2)3.课程目标 (3)4.课程内容和要求 (4)5.教学条件 (10)6.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 (12)《国际金融》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国际金融》是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证券与期货和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限选课程。
具体内容包括: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业务、外汇风险防范等。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国际金融知识,熟悉国际金融业务流程,也训练出某些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如外汇交易技能、外汇风险规避技能等。
有助提升本专业学生从事国际金融的综合能力,对于交易磋商和报关环节中所涉及的价格核算和进出口收付汇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设计思路国际金融课程定位具有职业与行业定向性,其课程设计理念以涉外金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我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体系设置及课程建设应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 1 )职业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另一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培养职业界新技术人才的载体,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 2 )高技术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起点高、规格高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技术原理知识较深厚,前沿性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更高,专业复合性更强。
( 3 )灵活性特征。
高职院校必须讲究灵活性,以适应社会职业变动的局面,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体系及课程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和课程。
经过多年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适合地方经济特色、针对我校专科层次授课对象、坚持社会需求与质量保证有机统一、力求体现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思路与途径。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思政+教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保险专业、投资理财、金融管理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为经济学基础、公司(个人)信贷、金融礼仪、保险(证券)、个人理财、银行柜面业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培养经济学思维。
本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支柱,一个空间,上有调控,外有扩展”“三个支柱”,是指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
它们支撑整个金融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个空间”,是指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是指政府的货币政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宏观金融调控相关的范畴。
2“外有扩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如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等。
3.课程目标3.1总体目标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解决金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面向保险业务员、银行客户经理、债券销售交易员、理赔员、诉讼受理员、理财产品营销员、报单员及各岗位后续的相应晋升岗位。
3.2知识目标(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及未来的趋势;了解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掌握货币的概念、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了解信用的起源;掌握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含义;掌握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基本内容。
(3)了解利息的含义与本质,掌握决定利率变化的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及作用,掌握金融机构三大支柱的特点,并了解其业务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经营原贝!];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6)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主要业务;熟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7)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度量指标和货币失衡的治理措施。
(8)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自的特点和种类。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设计思路21世纪是我国经济腾飞发展的时期,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是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现代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为金融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一点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知识,培养金融意识,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金融学》性质上属于经济学学科基础课,适用于金保、建行专业。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等章节的学习和介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金融理论和金融机构最基本的运作实务,了解国内外最新的金融理论和金融事件;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几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货币理论、信用运动规律及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要以《基础会计》、《经济应用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市场营销学》、《商业银行业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是介绍金融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但同时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以该课程是理论和技能培养两者并重、相互结合。
三、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空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古钱币,养成收藏的好习惯,把握每一个投资的机会。
2、熟悉并掌握银行存款的利息计算及相关规定3、熟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结合实际,掌握银行按揭贷款的计算种类与计算方法4、掌握证券投资知识,了解股票、投资基金、国债等信用工具的种类和投资技巧。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金融学基础课程编号:1300015Z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适用专业:财金大类专业学时:56学时学分: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财政金融类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程,是学习《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后续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纯理论课程,为金融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理论支撑,从而为学生搭建专业理论框架,并培养学生专业思维方法和良好的金融职业素养。
课程以货币资金为主线,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其管理,阐释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和金融调控,使学生系统掌握货币金融问题的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能认识货币金融现象、理解货币金融政策、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搭建基本理论框架、落地微观金融机构、解读宏观金融政策”的逻辑,以现代金融从业人员所需基本金融理论基础为线索,以现实经济金融现象为载体,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金融大类专业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兼顾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在纯理论课教学中,保留部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实现基本金融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充分融合,实现基本金融知识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对接,实现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与主动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并重。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重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金融行业企业基本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实践教学内容:1.组织学生参观广东省货币博物馆,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钱币、民国时期货币、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人民币、外国货币、现代电子货币等六大系列货币的感性认知,全面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2.利用学院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国际金融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信贷业务实训室等和学院金融项目中心、国际金融数据分析中心,组织学生模拟金融产品交易,观摩高年级同学仿真实训和真实业务办理,提高学生对金融业务内容和流程的认知能力;3.鼓励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金融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认识并解释货币金融现象、分析货币金融政策、具备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基础》是在学习《经济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强化学生金融意识与实务操作、熟悉金融基本理论而编排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保险理财规划》、《财政与税收》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
建议课时为48课时。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根据财经类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金融学基础分析和应用的职业技能特点,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项目,见分析表: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货币与信用理论能够运用有关的货币基础知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认识货币能够运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相关现象分析信用相关现象金融市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场与经济的的关系认识金融市场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金融学基础通过学习股票及债券交易的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模拟操作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能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构成。
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中央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处理金融机构业务处理金融现象会对货币需求的形成过程以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认识金融现象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分析金融现象金融政策能够分析货币政策构成要素的运行机制熟悉金融政策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政策的政策目标金融政策目标分析会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金融政策工具运用国际金融能分析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进行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会分析和判断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务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能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感受金融风险呼唤金融监管(二)课程目标根据《金融学基础》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及信用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2)掌握金融市场的种类、功能及构成;(3)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概念及分类及主要业务处理;(4)掌握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及解释金融现象;(5)掌握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6)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7) 掌握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体系的含义与一般构成。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金融基础》课程基本信息,见表1-1。
2.2.1 课程性质金融基础课程是邮政信息电子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体系的规划,“金融基础”是学校邮政信息电子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让学生了解并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严厉打击金融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做好金融理财等管理工作;课程地位重要,理论性比较强昌,因此在学习中应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以发展基础功能作用。
2.2 设计思路本课程学生对象为邮政信息电子化专业二年级学生,根据专业体系规划,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服务业的相关工作。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根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的意见基础,以介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目标,以目前经济类实际需要为内容选择为标准,通过由浅入深对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国际金融的介绍,使学生为学习金融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侧重点是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体系,开设64课时,4个学分。
3.课程目标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3.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的知识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他们对金融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信用和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3.2技能目标通过对金融知识的了解,(1)能够区分各种币种,特别是能够用于国际结算的货币。
如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加元、瑞士法郎等。
(2)能够区分各种票据及贴现的计算。
(3)掌握金融工具交易的方法。
(4)能够区分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以便将来在学习其他专业课时有一个较为理想的基础,或在从事经济工作中会运用这些常识,从而做好我们的工作。
如果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则金融基础的学习则更为重要,以便今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标准学时:72课程类型:理论课《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国际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完整版)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国际金融》是我院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财务管理、金融营销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专业能力(1)能用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知识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2)能用国际储备及其管理的知识分析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3)能用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分析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4)能用外汇及汇率的基本知识读懂汇率报价,判定正确的外汇交易价格;(5)能用汇率制度及外汇管制的相关知识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国际化问题;(6)能用外汇交易的基本知识进行即期、远期、套汇、套利、掉期等外汇交易;(7)能运用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进行保值和投机;(8)能运用汇率风险防范的方法设计汇率风险防范方案。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一、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学分:3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开课系(部):经济贸易系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国际金融学是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活动的经济科学。
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是国际间的金融关系,是金融经济工作的基础。
内容包括: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投融资三大部分。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大量金融信息的基本含义;掌握国际金融交易实务技能,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深入认识我国涉外金融的方针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国际金融学是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与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又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联系深广。
在国际金融学开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学习金融市场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工程学等相关课程。
五、本课程的授课内容第一章外汇与汇率 6学时第一节外汇第二节汇率第三节汇率的计算第四节汇率与进出口报价第二章国际货币制度 4学时第一节汇率学说第二节汇率制度第三节外汇管制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第三章基础外汇交易 8学时第一节外汇市场第二节即期外汇交易第三节远期外汇交易第四节套汇交易第四章衍生外汇交易 6学时第一节外汇期货交易第二节外汇期权交易第五章外汇风险管理 3学时第一节外汇风险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第二节外汇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及稳定汇率的措施第三节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第六章国际收支 6学时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第三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第七章国际储备与外债 3学时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第二节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外债第八章国际融资工具 8学时第一节国际票据融资第二节证券贴现融资第三节国际债券融资第四节国际股权融资第九章国际融资渠道 2学时第一节国际金融机构及其贷款第二节国际商业银行信贷第十章国际金融市场 2学时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六、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外汇与汇率第三章基础外汇交易第四章衍生外汇交易第六章国际收支第八章国际融资工具七、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所需软件或其他特殊要求)八、上机要求(所需软件或其他特殊要求)九、本课程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国际金融》(孙连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国际金融精编版》(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实务》(黄志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现象、掌握国际经济规律、提高国际经济素养。
本课程涵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政策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人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能够运用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了解国际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能够分析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
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环境。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不同国家的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合作。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国际贸易: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贸易政策、贸易协定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应用能力。
2. 国际金融:介绍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等,通过模拟交易、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金融分析能力。
3. 国际投资:介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环境、投资风险等,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投资决策能力。
4. 国际经济政策:介绍各国经济政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通过模拟决策、政策制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践、实地考察等。
四、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模型等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成果: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成果,作为课程评估的重要参考。
五、课程资源1. 教材:《国际经济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国内外相关学术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提供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平台。
3. 实践教学基地:与跨国企业、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实习的机会。
4. 师资队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国际结算业务处理课程标准
《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惩罚》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惩罚适用专业:国际金融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偏向课程,是从事金融岗亭事情的专业课程。
其成果是使学生熟悉国际结算根本原理和具体业务处理惩罚步伐,能熟练应用种种票据、票据及种种结算手段,具备国际结算的根本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其他课程做准备。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金融专业的事情任务与职业能力阐发和中职学生的就业生长为依据,构建以贸易结算业务流程和结算处理惩罚步伐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
课程结构采取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国际结算原理、票据、票据的应用、国际结算要领和步伐以及外汇兑换等四个学习项目。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中职学生培养目标为前提,紧紧围绕完成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惩罚的需要,充实融合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根本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结算事情运动为载体,将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操纵实践相结合,实现学做一体,并通过知识解说、多媒体演示、仿真模拟等运动,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结算的根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讲授学时数为54。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结算根本原理,能在企业经济业务中应用票据、票据和其他结算东西和要领,熟悉国际结算的内容和步伐,到达金融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老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求实的事情作风。
在此底子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了解国际结算原理和票据使用、开立的具体要求和要领;●熟悉汇票、支票和本票等票据的记录内容;●熟悉有关票据的使用规矩和制度;●能开端应用汇款、托收等要领完成结算;●熟悉和学会开立和使用信用证业务,熟悉信用证有关内容;●熟悉银行保函内容及有关业务;●熟悉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有关票据如发票、保险单等;●了解和熟悉有关外汇治理的规矩条例;●开端学会外汇的兑换及汇率的体现要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发起4.1课本《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惩罚》华东师大出书社朱雯娜主编4.2教学发起4.2.1讲授中,西席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能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讲授和实践指导。
《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完整)课程编号: 30210课程名称: 金融学开课系: 商学院制订(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2019年月日制(修)订《金融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30210课程名称:金融学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学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开课系:商学院总学时: 48学时周学时: 3学时学分: 3学分二、课程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侧重于货币金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力图规范化、准确化、简洁化。
全面、系统掌握货币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金融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提高运用金融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1)全面、系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2)了解金融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3)提高运用金融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法建议: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围绕稀缺资源—货币的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货币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经济主体在整个大的经济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学习掌握流通中的货币是谁配置的,以及因为货币问题而产生的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主要包括: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2.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3.了解利息与利率的一般形态;掌握利率的种类与决定;能够计算单利与复利。
4.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理解金融创新的内容;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三大类业务;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原理;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国际金融理论)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国际金融理论)申报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通过学习国际金融理论,学生将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深入理解国际金融交易的背后逻辑。
同时,通过引入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课程将引导学生思考国际金融发展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意识。
课程目标1. 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2. 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3. 分析国际金融交易的风险和利益;4. 掌握国际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原理;5.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6. 引导学生思考国际金融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课程内容1. 国际金融理论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介绍;2. 全球金融市场的组织和运作机制;3. 国际金融交易的风险和利益分析;4. 国际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原理;5. 国际金融发展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探讨。
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国际金融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际金融交易的风险和利益;3.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国际金融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4.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意识。
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提问等;2. 作业和小组项目:完成课后作业和小组项目,展示对于国际金融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1. 《国际金融学》(第八版)- 伊恩·格伦维尔2.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 李宁课程评估与改进措施为了确保课程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和改进措施:1. 学生评价:定期邀请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收集反馈意见;2. 教师评估:教师之间进行互评,共同提高教学水平;3. 课程改进:根据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课程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国家财政政策、
金融市场运作、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政与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财政与金融课程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
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财政与金融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需求。
其次,财政与金融课程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注重
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之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此外,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当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
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还可以引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评估方式也应当更加科学合理。
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
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当引入更多的开放性、实践性考核方式,如论文写作、实际案例分析等,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财政与金融课程标准应当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财政与金融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金融》是我院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金融营销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专业能力
(1)能用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知识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能用国际储备及其管理的知识分析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
(3)能用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分析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
(4)能用外汇及汇率的基本知识读懂汇率报价,判定正确的外汇交易价格;
(5)能用汇率制度及外汇管制的相关知识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国际化问题;
(6)能用外汇交易的基本知识进行即期、远期、套汇、套利、掉期等外汇交易;
(7)能运用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进行保值和投机;
(8)能运用汇率风险防范的方法设计汇率风险防范方案。
2、社会能力
(1)团队竞争合作能力
(2)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创新能力
3、方法能力
(1)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总结分析的学习能力
(2)信息分析判断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国际金融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来设计学习情境或学习单元,使学生掌握各种金融运作和管理技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教材内容,可设计六个学习情境。
3、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
学习情境3:
:
学习情境4
学习情境5:
学习情境6:
学习情境7:
四、课程考核
全过程考查课,平时作业、考勤、实验作品占50%,期末考试占50%。
五、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每位教师具有国际金融专业知识、营销知识以及计算机实际操作知识,都能将计算机应用于本专业教学,采用系统的直观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设备齐全,利用率高,多媒体课时达50%以上。
2、教学硬件条件及坏境基本要求
实施《汽车与汽车配件营销》课程教学,校内、外实验实训硬件应具备以下条件:
实训室依托校园网实现网络实训和教学功能,最少可供500用户同时在网上进行电子实训,学生和教师均可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进行实训设计和实训练习,多媒体教学功能,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的一体化,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借助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练习。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及教参
教材选用
名称:《国际金融》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月
教辅资料:
名称:《国际金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编:陈雨露
出版时间:2005年
(2)其他
网络资源有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践教学指导书、案例库、助学资料等。
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六、其他说明
1、学生基础
须在学生学习了金融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后方能进行。
2、实施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国际金融》课程。
(2)本课程教学要以多媒体教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技能教学以微机室为基本条件。
建议使用两者结合的综合多媒体教室为教学环境。
执笔:高金良
审核:白林
日期: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