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汇总(课外)
9、《山坡羊 • 骊山怀古》(张养浩) 原文: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汇总(课外)
1、《观刈麦》(白居易)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译文 :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云彩辨出真和 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只吹得水流干
译文 :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 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 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 碗茶?
7、《醉花阴》(李清照)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屋里。 3、《商山早行》 (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 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 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4、《卜算子 • 咏梅》(陆游)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渔家傲·秋思》 - 作者:范仲淹(宋) - 诗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江城子·密州出猎》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作者:辛弃疾(宋) - 诗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满江红·小住京华》 - 作者:秋瑾(清) - 诗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作者:陈与义(宋) - 诗文: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作者:辛弃疾(宋) - 诗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作者:纳兰性德(清) - 诗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十五从军征》 - 作者:佚名(汉) - 诗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作者:岑参(唐) - 诗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精】人教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含注释及翻译)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4.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弓如霹雳弦惊。 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了却君王天下事, 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白发生! 只可惜我壮志未酬,白发已生了许多!
二.课外古诗词10首翻译
1.观刈(yì)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gāng)。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pín)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kHale Waihona Puke ì),尽日不能忘。2.月夜
(唐)刘方平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⑪![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原词〉 〈今译〉
醉里挑灯看剑, 醉梦里挑亮油灯看宝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一.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3、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4、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果实似橘而小,味涩苦。
5、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6、杜陵:地名,在现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7、凫(fú):野鸭。
8、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4、卜算子·咏梅(陆游)
一.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9、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
10、输税:缴纳租税。
11、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12、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岁晏:年底。晏,晚。
2、月夜(刘方平)
一.原文
2、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朝代】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节奏划分】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⑴咸阳:今属陕西。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蒹,荻;葭,芦。
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
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夜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词鉴赏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首句“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结的突兀而浓厚。
领联写晚眺远山景,高意深,“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山千古名句,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解析: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就营造出一种很凄凉的氛围。
你想啊,戍楼上的更鼓一敲,路上就没行人了,这大晚上的,本来就有点阴森。
再加上天边飞过一只孤雁,“啊——”地叫着,那声音多孤单啊,就像诗人自己一样。
这孤雁说不定也是和兄弟姐妹们失散了呢。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可太妙了。
本来露水哪管今天是什么日子,在哪都是一样的白,可诗人就觉得今天的露特别白。
月亮嘛,天下就一个月亮,可他就觉得故乡的月亮最亮堂。
这就是诗人浓浓的思乡念弟之情在作祟呀,在他心里,故乡啥都是好的。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他的弟弟们都分散在各地,家也没了,想打听弟弟们是死是活都没地方去问。
这多惨啊,战争把一家人搞得妻离子散的。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想给弟弟们写信吧,可这兵荒马乱的,信常常送不到。
而且啊,这战争还没停呢,啥时候是个头啊。
这整首诗充满了对弟弟的思念,还有对战争的厌恶。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解析:诗的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说贾谊被贬到这儿待了三年,从古至今啊,就留下了他这个“楚客”的悲伤。
这贾谊也是够倒霉的,被贬到这偏远的地方,诗人刘长卿呢,也被贬官了,所以他特别能理解贾谊的那种苦。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你看啊,诗人在秋天的草丛里去寻找贾谊曾经住过的地方,就他一个人哦,多孤单。
寒林里呢,只看到太阳西斜,那感觉冷冷清清的,好像整个世界就剩下他和那些古老的悲伤了。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汉文帝算是个有道的皇帝了吧,可对贾谊还是不厚道,没给他多少恩泽。
诗人在湘水边凭吊贾谊,可湘水是无情的呀,它哪能知道诗人的心思呢。
这就有点像诗人自己的遭遇,自己也是忠心耿耿,可皇帝不赏识,还把自己贬了,心里委屈着呢。
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 《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九上课外古诗词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 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 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 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 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 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 ‚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 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 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 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 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首页 目录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 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 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 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 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 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味,更令人心酸不已。
首页 目录
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惭愧,谴责自己; 对统治者的批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首页 目录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 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 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 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 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 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首页 目录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 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 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 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 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 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 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 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 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啊!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解析。
1. 首联。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你看啊,戍楼上的更鼓响起来了,这鼓一敲啊,就像一道禁令,路上的行人都不能走了。
为啥呢?因为这是在打仗的时候,到处都要戒备森严。
这时候呢,秋天的边境上,一只大雁孤孤单单地叫着。
这大雁多可怜啊,就像那些离乡背井的人一样,而且它的叫声在这安静又紧张的氛围里,显得特别凄凉,让人听了心里直发毛。
2. 颔联。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这天啊,从今夜开始就进入白露节气了。
白露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有点凉了,露水也开始变得白白的。
可是诗人说“月是故乡明”,这就很有意思啦。
你想啊,月亮其实到处都是一样的亮,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就是最亮的。
这就好比我们出去旅游,吃了很多山珍海味,可还是觉得妈妈做的菜最好吃一样。
诗人这是想家想疯了,心里觉得故乡啥都好,连月亮都比别的地方亮呢。
3. 颈联。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诗人说自己的弟弟们啊,都分散在各地。
因为战争嘛,大家都流离失所的。
这时候家都没了,想问问弟弟们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该去哪里问。
这多悲哀啊,亲人都联系不上,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得没影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聚在一起。
4. 尾联。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诗人想给弟弟们写信,可是呢,信常常寄不到。
为啥寄不到呢?因为战争还没停啊。
这就像我们现在发个快递,结果快递公司说因为打仗了,路都不通,没法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就更绝望了,想联系亲人都不行,只能在这月夜思念着他们,真是可怜巴巴的。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一、解析。
1. 首联。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诗人说贾谊啊,被贬官到这儿来住了三年。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晚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裏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部编九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20首
九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20首1.鹧鸪天·送人北宋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赏析: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作者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赏析:这首诗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
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3.登岳阳楼南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赏析: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诗的颔联“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4.踏莎行北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_赏析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翻译赏析版)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éi)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田家很少有清闲的日子,五月里人们更加繁忙。
夜晚和暖的南风轻轻刮起,小麦覆盖着田垄一片金黄。
妇女们挑篮装着饭食,儿童们提壶盛着水汤。
他们相随着到田里去送饭,男劳力们正在南冈上割麦奔忙。
他们的双脚被田里的暑气曛蒸着,脊背上烤着灼热的骄阳。
力气用尽了也顾不上留意夏天的炎热,只为珍惜夏天的白昼长。
又看见一个贫穷的妇人,抱着孩子站在田垄旁。
她右手捡拾掉在地里的麦穗,左臂上挎着破旧的篮筐。
听了她的诉说,听见的人无不替她感到悲伤。
家里的土地因为交纳租税都卖光了,只好拾点麦穗来填充饭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种过地、采过桑。
每年傣禄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我暗自惭愧,整日萦绕心头不能忘记。
〔赏析〕选自《白居易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游南郭寺作者:牛艺璇来源:《丝绸之路》2008年第10期1000多年前,当杜甫携眷西行而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曾登临南郭寺。
他挥毫泼墨,只一瞬,便潇潇洒洒地写下了:“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千百年来,南郭寺一直是游人观光避暑的好去处。
苍翠欲滴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野花,清澈见底的流水,还有中国文学史上那位苦难而又睿智的诗人,一同构成了南郭寺这座古老寺庙的魂灵。
和朋友一起从天水师院出发,一路上看尽了藉河南岸的优美风光,心底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
一会儿,我们便到达了慧音山山麓。
下了车,才发觉天水的空气竟然如此清新,阵阵凉风伴着藉河厚重的泥土气息,一同占据了我的嗅觉,那真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宁静与舒适,让我浑身洋溢着幸福与温暖。
抬眼而望,山门巍峨,气宇轩昂,飞檐凌空,鸟兽奔走。
“南郭寺”几个镏金大字潇洒飘逸,神气兼备,虽不知是哪朝的遗迹,但观其神韵,想是圣手为之。
真正上山的路其实是柏油马路,是为了方便车辆的通行而新铺的。
我和朋友走的却是小路。
一来小路是捷径,可以节省体力,早点到达目的地;二来觉得走小路更刺激,更能从攀爬的过程中体会登山的乐趣。
因前夜下过一场小雨,所以道路有点滑,但不泥泞。
行走在草丛树枝之间,停滞在叶上晶莹的露水不时滴在我的衣襟上。
于是,自然便想到了五柳先在的那句诗:“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仿佛看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伴着夕阳,扛着农具,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干净、没有世间浊气的茅屋。
来到南郭寺的广场兼停车场,朋友说,美景将从这里开始。
右手一侧,便是我梦寐中的南郭寺。
站在石阶下面仰望,仿佛一座通往天宫的石阶,直插云霄。
踩着石阶,一级一级往上走,一次又一次聆听着耳畔传来的袅袅梵音。
石阶最高处放置了一块2米多高的大石头,上写“陇上古刹”四个朱红大字,其背景是整个天水市城区,在朦胧的烟雾中给人一种祥和与宁静之美。
初中部编语文九上课外必背古诗词
初中部编语文九上课外必背古诗词初中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的课外必背古诗词包括了多首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供学生们背诵: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从自然景观的描绘到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历史的回顾到哲理的思考,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 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 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 恰相符合。
诵读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 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 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 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 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 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 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 十分真切。
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1、商山早行
温庭筠
关于作者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 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诗与 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 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 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 称“温韦”。
诵读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 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 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 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 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 依恋。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 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 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 “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 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 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以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无题》(唐·李商隐)
《行香子》(宋·秦观)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宋·杨万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
以上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希望对您有帮助。
九上语文唐诗
九上语文唐诗:
1、《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诗词20首一、豪放词1、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
风雨也罢、晴天也罢,我都无所谓。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
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
“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
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
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
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赏析】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作者登台望远,“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
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蕴藉深沉,手法实为高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一《观刈麦》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二《月夜》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三《商山早行》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4 诗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四《卜算子·咏梅》1 词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2 词中写出梅花悲惨遭遇的词句是,3 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4 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5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6 古诗词中有大量受人欢迎的有关“花”的名句,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五《破阵子》1 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2 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3 词中表现采桑女心情的词句是4 词中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意境相似的词句是,六《浣溪沙》1 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2 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3 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4 词中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的句子是,,5 本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七《醉花阴》1 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2 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3 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是,4 词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是,,5 除本词外,请再写出两句表达思念之苦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九《山坡羊·骊山怀古》1 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2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3 曲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4 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十《朝天子·咏喇叭》1 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2 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3 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选自《白居易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
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1.诸葛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5.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6.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9.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0.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 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初中理解性默写(中考常见50篇)姓名:得分:一、《〈论语〉十则》1.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6.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鱼我所欲也》10.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理解性默写(中考常见50篇)姓名:得分:一、《〈论语〉十则》1.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6.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鱼我所欲也》10.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2.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孟子例举6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主要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明朝宋廉的求学经历让他最终成就一位大家,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的人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人”生于忧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