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方向与位置 北京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方向与位置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用孔明灯、指南针、平面图、地图等工具辨认方向。
•掌握基本的位置词汇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能够用语言、图形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能够在实际场景中用方位词准确地表述物体的位置及向左或向右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提高学生用语言、图形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热爱探究的品质。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并掌握基本的位置词汇。
•运用数学知识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和词汇。
•学生用数学中的方法描述位置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方向:孔明灯、指南针等。
•位置:基本位置词汇、实际场景模拟等。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课前,老师可以先放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使用孔明灯和指南针的情境或物体的位置。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步骤二:知识讲解•讲解方向的概念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位置词汇,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通过图形展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步骤三:实践操作•模拟实际场景,通过学生互动游戏,加深位置和方向的理解;•在课堂实验中,通过放置物体,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的词汇和概念描述位置关系。
步骤四:练习和巩固安排一些个人或小组练习,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并巩固对方向和位置概念的理解。
步骤五:作业布置课堂结束前,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设计一张地图并描述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等。
四、板书设计方向与位置方向:孔明灯、指南针位置:上下左右、前后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方向和位置概念的理解。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加深了对位置关系和方向的认知,并且增加了对实际问题解决思路的了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生:玩具车,变形金刚……老师:你包好礼物了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好的礼物。
你想看看它们吗?(课件演示,享受各种包装礼品)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老师: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给别人一件礼物,我们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来包装,使它更漂亮。
包装礼物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
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
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老师:但是我至少应该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助老师吗?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
(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老师:这位同学真厉害。
他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
你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包装纸的尺寸怎么算?算算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加法运算定律,掌握填空、计算有关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完成计算题目。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学工具(图卡、计算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熟悉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
1.引导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将加法运算定律的公式呈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记忆。
3. 知识点讲解
1.通过白板演示,使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例题。
2.让学生逐步掌握如何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可加性和加法运算交换律。
4. 练习与巩固
1.收集与本节课程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完成。
2.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鞭策他们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
1.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供多种实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3.给学生多种类型的题题目,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篇】
教案要成为⼀篇独具特⾊“课堂教学散⽂”或者是课本剧。
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弦,达到⽴体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数产⽣于⽣活,感受⽣活中处处都存在⼩数; 2、理解⼩数的意义,能说出⼩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数的读、写⽅法,并正确能读写⼩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师⽣双⽅为完成⽬标⽽采取的活动⽅式的组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法的优化组合。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的⽬的。
⼩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对概念的认知,⼀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规律。
1、从⽣活中了解⼩数,明确要⽤⼩数表⽰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活经验中,理解、抽象⼩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充分感受、体验⼩数产⽣于⽣活,从⽽使学⽣感受⽣活中处处都存在⼩数。
4、了解⼩数在⽣活中的普遍存在及⼴泛运⽤,体验数学在⾝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活中处处都存在⼩数。
2、引导学⽣⾃主探究,培养他们⽤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
3、通过指导独⽴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的⾃学能⼒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的现实⽣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师买了⼀本书,同学们猜⼀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整元数表⽰的这种数,要⽤⼩数表⽰。
引⼊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的⽣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花,从⽽进⼊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
全册备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DF版)
全册备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PDF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法、方向与位置、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
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大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能进行数的读、写、比较和简单的计算。
2. 角的度量: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能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3. 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和性质,能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5. 除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方向与位置:让学生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进行简单的地图阅读。
7. 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8. 数学广角: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三篇
【导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
本课的学习,⽬的是要让学⽣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谈话导⼊ 师:在⽣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常⽣活息息相关,我们⼀起来看看吧。
(出⽰主题图) ⼆、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时间⾥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时间在这⾥就是1⼩时,那么拖拉机1⼩时跑了120÷2=60(千⽶)⽽⾯包车1⼩时跑了210÷3=70(千⽶)60<70,因此,⾯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时,⽽⾯包车的速度为70千⽶/时。
因此,⾯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活实际,使学⽣明⽩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驶的路程多,⽽是要看统⼀时间内谁跑得远,建⽴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根据这⼀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看。
出⽰⽣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对⽇常⽣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充分的⾃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和获取知识的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试”第⼀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方向与位置 北京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向与位置北京版 (5)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北、东、南、西这四个词语来描述物体的方向。
2.能够区分左右上下的概念,理解方位与位置的关系。
3.通过游戏等形式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高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使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
2.对比理解左右上下的概念,理解方位与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四个方向词语,并运用于语言交流当中。
2.如何形象化地向学生解释方位与位置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将上节课所学“左右上下”概念做一个简单回顾。
2.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物体的不同方向,引出“北、东、南、西”四个方向名词,讲解其含义。
2. 新课讲解(20分钟)1.将学生分组,设计互动讲解环节。
2.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教室内不同位置和方向的物品,比如让学生描述自己左手边的物品和位置。
3.按照组别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观察到的位置和方向,并尝试用“北、东、南、西”等方向名词描述物品的方向。
4.在学生的互动讨论中,逐渐引出方位与位置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环节(15-20分钟)1.针对学生理解的掌握情况,设计练习题目,如课堂数学游戏等。
2.设计游戏规则,让学生通过游戏,更好地理解方位与位置,提高运用能力。
4. 总结归纳(5分钟)1.整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展示一些扩展材料,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2.概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参考1.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2.教学工具:白板、彩笔、图片、课堂教学游戏等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互动讲解环节,孩子们积极性较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互帮互学的掌握能力也更优秀。
2.本篇文档通过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能够更好地练习相关语法和格式知识,且输出的文档清晰规范,易于查看、编辑、复制和分享。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数量关系 北京版 (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量关系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三个数的比大小。
2.掌握三个数的大小关系用“>”、“<”、“=”表示。
3.能够用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完成简单的数学练习。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个数的比大小。
2.掌握三个数的大小关系用“>”、“<”、“=”表示。
教学难点能够用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完成简单的数学练习。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教师可以先将三个数写在黑板上或者口头表述三个数,让学生自己比较大小,并用“>”、“<”、“=”表示。
2.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即掌握三个数的比大小和大小关系表示方法。
2.新课讲解1.教师让学生观察三个数,然后问学生哪一个数最大、哪一个数最小。
教师将这些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大小。
2.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三个数的大小关系表示方法。
例如:“2<3,3>2”。
3.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随机给出三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让学生就他们所选的三个数字进行讨论,确定他们三个数字中的大小关系。
3.让学生用自己讨论出的大小关系写出对应的数学式子。
4.举例练习1.教师将两个数字的比较题目写在黑板上,供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2.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自己写出答案,并互相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5.课堂小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数字的比大小规则和用“>”、“<”、“=”表示大小关系的方法。
2.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练习本中的相关练习。
2.找出自己身边的三个选择,用大小关系表示法写出对应的数学式子。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的分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练习中,配合举例练习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 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及它的构成要素2.学会读取条形统计图,并能够提取相关信息3.能够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二、教学重点:1.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及构成要素2.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三、教学难点:1.绘制带有标度的条形统计图2.理解数据的比较及分析四、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回忆前一节课讲授的内容,询问学生是否能口述出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
2. 讲授2.1 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构成要素•班主任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带有标度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其中的构成要素;如轴线、变量和数据标签。
•讲授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及它所展示的数据信息;比如条形图可以用来呈现人数的比较、受众人数以及数量的变化等。
2.2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发成绩单,选择一个比较普遍的主题,如每班学生的英语成绩。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将课程中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如学生的姓名、考试分数等。
•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讲解如何使用数据来绘制条形统计图。
•讲授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们根据所给的数据完成表格,并以此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 练习和评估•在黑板上出示一张题目,并要求学生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来回答问题。
五、教学拓展:1.分类条形图2.环形统计图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老师与学生们一同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基础知识和绘制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互动,参与度高。
在批判性思维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逐步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构造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册教材共分为11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四年级上册的全部数学知识与技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编排与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认识数读数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0-99内的数,会读数。
教学重点:认识0-99内的数。
教学难点:掌握读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猜测每组物品的数量,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字可以表示物品的数量。
2. 引入新知:教师出示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两位数,让学生观察数字的规律,并找出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 梳理思路: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梳理数的读法规则,例如:十位数为零时,只读个位数;十位数为一时,读“十几”;十位数大于一时,读“几十几”。
4. 学以致用:教师将一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出来,并引导学生互相出题,进行读数练习。
5. 巩固与拓展: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查找家中的物品,记录下每种物品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认识数写数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写出0-99内的数。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0-99内的数。
教学难点:对于特殊数的写法掌握。
教学过程:1. 复习与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已经认识的数字,复习前一课的知识。
2. 引入新知: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引入十以内的基本数,告诉学生这些数可以利用“一”、“二”、“三”等汉字表示。
3. 梳理思路: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操作数形状卡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数字的书写规则,并找出其中的特殊写法。
4. 学以致用: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数字卡片写出对应的数,以检验学生的书写能力。
5. 巩固与拓展: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个有关自己生活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中要用到0-99内的数,并正确地书写出来。
第三课时:多种表达一个数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一个数可以用不同的算式来表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理解加法交换律,可以灵活地运用交换律去计算;•学习加法结合律,进一步提高计算灵活性;•掌握加法分配律,可以同步完成加法计算。
1. 加法交换律在学习加法运算之前,我们先来理解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两个数a和b,a + b = b + a。
例如:•2 + 3 = 3 + 2•5 + 7 = 7 + 5从公式上可以看出,交换律允许我们交换加数的位置,不改变计算的结果。
这样,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计算加法。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c)。
例如:•(2 + 3) + 4 = 2 + (3 + 4)•(5 + 7) + 8 = 5 + (7 + 8)从公式上可以看出,结合律允许我们改变加法计算的顺序,不改变计算的结果。
例如,将3 + 4的结果先算出来,再加上2,或者先加上2和3,再算4的值,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9。
3. 加法分配律加法分配率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 a × c。
例如:•2 × (3 + 4) = 2 × 3 + 2 × 4•5 × (7 + 8) = 5 × 7 + 5 × 8从公式上可以看出,分配律允许我们将一个数加上两个数之和,或者将两个数分别乘以一个数,这样可以同步完成加法计算。
4. 教学要点1.通过相关练习,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灵活掌握加法计算的技巧。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具体的实例帮助理解概念,增强记忆效果。
3.通过参与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并结合层次递进的教学方法,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5. 课堂练习与反思1.给出以下算式,请根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加法分配律计算出结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方向与位置 北京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方向与位置北京版 (5)1. 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西北的含义和方向;2.理解相对方位的概念;3.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方向的理解;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西北的概念和方向;2.相对方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对方位的概念和表述。
3.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对方位的图片、指南针、地图、相对指示物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东南西北的概念,让学生自行尝试指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等方向;2.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学校、家、公园、超市等地方并指出它们的方位;3.教师出示相对指示物,比如桌子、椅子、门窗等,让学生描述它们之间的方位关系。
4.2 讲解新知1.通过展示图片和使用比喻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相对方位的概念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述;2.教师出示两个相对指示物,让学生分别表示它们之间的方位关系,比如“桌子在椅子的右边”、“门在窗户的对面”。
4.3 实践与训练1.学生组成小组,以游戏形式进行训练;2.各小组中任意选出两名学生担任“指挥官”与“行动员”,指挥官口述指令,行动员根据指令移动自己的位置,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方位与指挥官的方位相同;3.指挥官口述相对指示物方位关系,行动员根据指令移动,讲解方位的同时加深相对方位的记忆。
4.4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2.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5. 课外作业完成教师留的相关练习题。
6.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展示、比喻、游戏等,使学生们在有趣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掌握相对方位概念时需要更多的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等。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探索,努力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下面给大家分享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板砖长0.3米宽0.2米(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花坛: 3×2=6(平方米)地板砖: 0.3×0.2=?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方向与位置 北京版 (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向与位置北京版 (2)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方向的概念。
2.知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概念,并能够用这些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
3.了解项目资料中“小学区”和“公园”两个地点的位置,并能够用这些位置指引同伴到达这些地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概念,并能够用这些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小学区”和“公园”在地图上的位置,并能够用这些位置指引同伴到达这些地点。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将一幅简单的地图投影到黑板上,并向学生介绍这个地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个地图,寻找其中的规律或特点,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 学生互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互动回答,例如:•你曾经去过地图上的哪些地方?•你能说出地图上的哪些地方?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前思考,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理解。
3. 学习新课教师将对象投影到黑板上,然后讲解四个基本方向的概念,即东、南、西、北,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方向的含义。
接下来,教师会用“公园”和“小学区”两个地点的位置来演示如何使用基本方向,向学生展示如何掌握基本方向并使用它们来辨别一个位置。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选择正确的朝向来描述如居民小区的位置以及不同教学楼之间的相对位置等。
4. 满意度测试教师会利用满意度测试来确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课上所学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评估课程效果。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概括学生所学的内容,并提供相关的作业,以便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学习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的满意度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关的纠正。
此外,教师还应该记录学生的表现,并给予有效的反馈。
教学体会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基本方向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这些方向来描述一个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图中的基本方向,以及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不同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组队活动以及课后习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能使用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应用除法计算有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解决除法问题的步骤。
2.除法中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难点
1.解决应用性问题,了解除法的实用价值。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生活的例子,如:小明一共有10个糖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问每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
2.让同学们按照上述例子计算,并在黑板上写出计算的步骤及结果。
3.提问:你们是如何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叫什么名字?
步骤二:概念讲解
1.定义除法的概念,即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2.引导学生探讨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步骤三:练习
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练习出题人设计的数学题目。
2.引导学生解题,注意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四:应用
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同学们通过除法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出题,通过同桌之间互相出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2.根据教师的要求,出一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五、评价反思
1.教学通过对除法的概念、步骤、应用进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
2.学生对于解题步骤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思考。
方向与位置-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方向与位置-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词语。
2.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相对方位。
3.能够绘制方位图,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方向和位置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黑板,白板,教材,绘图纸,彩色笔,量尺,实物摆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实物摆件,如小动物模型,让学生用方位词语描述它在课桌上的位置,如“小猫在课桌的左边,靠近黑板”。
2. 理解方位词语1)教师写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词语,让学生识记,口头解释。
2)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走出相应的指令,如:向前走两步、向右走一步等等。
进而让学生相互模仿。
3)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说出物体的位置关系,如:这是一间教室,让学生说出不存在于场景外的物体的位置,如:黑板在我们的前面,篮球在学生后面,等等。
3. 探究方位词语的应用1)课堂案例:小明在他的书包里有一个橙色的橡皮擦,他向同桌询问橡皮擦在他的书包里的位置,同桌则说:“橡皮擦在你书包的下面,钢笔在你书包的上面。
”2)给学生一个绘图纸和彩色笔,让学生自行描绘一个简单的场景,如教室,然后依次标注每一个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忆的能力。
3)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例,让学生说出相关应用,如:路边的店铺在左边,餐桌上的水杯在我的右边,等等。
4. 模拟练习1)让学生看图说话,叙说图片内容,然后在图片上圈出相应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给出具体场景,让学生自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及方向,如:我站在教室的门口,黑板在我的前面,左边是窗户。
5.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回顾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四、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在家中进行方位词语练习。
3.课外阅读相关书籍,扩充知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摆件、图片展示和绘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和位置词语,通过练习和模拟操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方向与位置 北京版 (4)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向与位置教材版本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学生能够使用左右上下前后等基本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间概念的学习和掌握;难点:如何运用基本空间概念进行位置和方向的描述。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内容,即简单的方向基本概念。
2.引入新的空间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等。
3.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新的空间概念,如放置物体不同的方向等。
4.练习把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并用基本空间概念进行描述。
5.辅助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
教学方法1.以观察、听觉辨别、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动手摆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2.通过图形和实物辅助教学,例如用玩具或纸板将房屋、桌子、椅子、人和学生的座位等放在讲桌上,通过模拟这些事物不同的放置方式和方向体验不同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讲述和描述不同事件或对象的基本空间概念,例如在教室里走路、在房间里打开窗户、在静止的座位上转向、在楼梯上走等等。
4.采用简单易懂且趣味性强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小兔找葫芦”,既有趣味性,又可以切入探讨小兔子蹦跶和掉落的方向。
教学流程第一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方向基本概念(前后,左右)。
2.通过问题引入新的空间概念,例如提问:“你在前面是看什么?”3.让学生独立思考,记录手中物体(笔、纸、书包等)的前后、左右位置。
第二步(10分钟)1.分组讲述和描述不同事件或对象的基本空间概念,在老师的带领下张贴在黑板上,以便后面辅助理解。
2.让学生观察实物,如放置桌子或书包等,试图将其移动和旋转到不同的位置,从而体验基本空间概念的应用。
3.让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并要求他们在对一个问题进行回答时最少要使用两个基本空间概念。
第三步(25分钟)1.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使用简单物品在教室内摆放。
例如,通过将书包、篮球放在桌子上,让学生探索桌子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魔术纸圈(1)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魔术纸圈(1) 北京版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魔术表演理解圆的特点。
•学生能够使用纸张制作圆形。
•学生能够将纸圈折叠成魔术纸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圆形的性质。
•掌握纸圈的制作方法。
•掌握魔术纸圈的折叠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魔术纸圈的折叠方法。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魔术纸圈、将制作纸圈的材料分配好(每个学生需要一张A4白纸)。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PPT幻灯片,介绍圆形的特点和应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圆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 制作纸圈•老师向学生讲解制作纸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步骤如下:1.把一张A4大小的白纸对折成半张;2.取一头把纸边打圆;3.沿着圆圈剪开;4.打开就是一个圆形的纸;•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去制作纸圈。
老师在操作中督促学生,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3. 魔术纸圈的制作与表演•老师介绍魔术纸圈,演示如何制作一张魔术纸圈。
•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制作自己的魔术纸圈。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魔术纸圈的折叠方法和表演技巧。
4. 课堂练习•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魔术纸圈,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5. 总结•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案例,老师回顾魔术纸圈的制作和应用方法,并强化学生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总结刚才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实际操作,自己准备魔术纸圈,并完成家庭任务。
总结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制作和使用魔术纸圈,引导学生理解圆形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制作和折叠纸圈的过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形特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是指辨别平面上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与方向的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
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起看看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游戏:找找我在哪?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
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结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二、新知探究(一)情境创设一提到位置与方向,老师就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连里开炮技术算是的一个,但就是判断不好目标的位置与方向。
咱们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吗?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
(出示地图)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
(开炮4下不准)(画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帮帮我,告诉我目标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发百中的。
”看得出来,小王真的挺苦恼,那咱们同学愿意帮助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来当小王的阵地观察员怎么样?(二)角度确定方向谁能告诉小王目标1的位置在哪里?(学生可能会说出在东面,在北面,或者在东和北中间等等。
) 你是根据什么说出目标1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复习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们所说的方向开炮,能击中目标吗?军事上对目标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学们可要准确地向王叔叔汇报呀!在以前的学习中提示方向时我们经常会画一个方向轴。
那你们觉得今天这个方向轴应该画在哪比较合适呢?也就是画在我们的大炮的位置上。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分辨它们的方向,可以标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条件够了吗?你认为我还要提供什么?(引导说出角度)用手臂做出东偏北方向,或北偏东方向,并说出偏多少度。
(板书:方向)。
两种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强调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个方向.)(三)距离确定位置可以了吗?现在可以告诉小王了吗?开不开炮?A.开(打不准,或远或近)B. 不开,那你还要告诉他什么?(引导说出距离)怎样确定目标1的距离呢?你从哪里发现了秘密?(观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这样的几段)(板书:距离)那么目标1到大炮的距离是多少米呢?(四)总结方法一切都OK了吧,现在我们把勘察的数据报告给小王。
谁来报告?既然是在训练阵地,我们就要像部队军人一样,提出报告形式。
(报告,目标1在大炮的北偏东40度方向,1200米处。
)还可以怎么报告。
(角度的另外一种)准备开炮,你们认为小王能打中吗?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课件演示:击中目标)这小王还真有两下子。
当然这也和咱们同学报告的准确数据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把一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来,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方向,距离,观测点)小结:我们具备了观测点,同时利用角度来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离表示它所处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物体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还想不想再试试?(出示目标2、3、4)1、先观察目标2。
(有准确的角度和明确的距离)(说到角度时做偏离动作)向王叔叔汇报目标2的准确位置。
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2、再观察目标3,缺距离。
依照前面的报告形式,向王叔叔汇报目标3的位置。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学生测量,得出数据,然后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1题目标3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打目标3(课件演示)3、最后观察目标4(缺角度)这次能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学生测量,得出数据,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2题。
目标4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正确答案是42度,教育学生量角度时要认真,不能单纯地依赖感觉。
4、打目标4(课件)汇报完成后,然后打目标4,(打不到位置,出示对话,“对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请考虑移炮到目标2。
”)我们该怎么走,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路线?现在大炮移到了目标2,请问我们现在开炮,可以吗?(学生提出质疑,重新勘测方向)得出结论:观测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测数据。
在小卷上完成第3题,测出目标4在目标2的方向。
汇报,开炮。
四、总结提高1、课件演示:空炮,提示:没有炮弹了,请去弹药库取炮弹。
(出示有关弹药库位置的数据)你们能告诉王叔叔去弹药库怎么走吗?2、我们不能这样总帮助王叔叔确定位置呀!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吗?谁能告诉他该怎么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呢?3、再次强调先确定观测点,再根据角度确定方向,最后根据距离确定位置。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1、出示情境图。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三)、教学例11出示例1.教师: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东偏北30°表示什么?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站在北偏东60°,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
那1号检查站改画在什么位置上?(让学生发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请你在这一副图中标出一个2号检查站:东偏南30°,大约走2千米。
2号检查站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呢?(南偏东60°,大约走2千米)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完成第20页“做一做”。
(四)、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课后延伸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o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方向上,约150米处。
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标:位置。
(六)全课总结(七)作业布置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 (户)=1152 (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 16×(5×2)= 35×25×4=35×(25×4)= 12×125×8= 12×(125×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