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2)
课题:定量认识化学变化(2)主备人:马树国审核: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化学反应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能独立分析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重难点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补充栏一、课前预习检测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讨论:(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02======CO2三、师生互动,导学达标[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配平、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教师活动] 讲解C+O2=====CO2的含义:(1)(2)(3)[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2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成立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质量守恒。
4. 五不变宏观: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5. 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6.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 )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 酒精和100g 水混合形成200g 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 2 )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1. 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 4 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 5 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 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 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 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2)观察法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 1.1.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答案】A【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项符合题意。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学习目标: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问题一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怎么变?1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怎么变?2 如何根据物质质量的改变确定化学变化的反应物,生成物等?3 某化学变化中,A物质的质量由3克变成5克,则A属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二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会改变吗?形成结论: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改变。
(填是或否)问题三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关系1 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推导生成物质量和反应物质量的关系;2 已知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时,两者的质量比为1:8,同时生成9份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①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变大,请解释.②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怎么变?请解释.给3克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变为2.8克,则减少的0.2克是什么物质的质量?③在相关实验中,想使实验表现出完美的“守恒”特征,使用的仪器最好具备什么特征?问题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1 化学变化的微观特征:改变,不变。
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分子分成,原子构成。
2 对化学变化的总结:宏观:变;不变;不变。
微观:变;不变。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都没有改变;这就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质量守恒的原因。
3 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A.NO B.NO2C.N2D.N2O 4 ①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②某物质加热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元素。
依据的原理:。
5 ①158克高锰酸钾,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142克,则生成的氧气质量为克;② 已知4克氢气和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克水,则5克氢 气和32克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克水。
初中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4.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 些重要的化学反应。 5. 懂得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学会利用化学 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 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 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 从化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 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分析,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处理相关物质之间量的 问题,培养学科间交融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学习的成功 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2.通过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学习,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3. 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他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变化的关系,这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课程所倡导的。
问题三:讨论交流“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 哪些结论?” 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 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第二活 动 活动二: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①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 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 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 锥形瓶、250mL 烧杯、镊子、气球、石 灰石、稀盐酸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3
(第三课时)
“神
舟
五 号” 升 空
你
会
做 吗
?
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 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 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 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 2H2O通电===2H2↑+O2↑ 36 x 4 y 32 1.6g
辨析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
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 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在登山过程中,人均携 带4.8Kg的氧气,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 质量的氧气,需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解:设完全分解需要x Kg的高锰酸钾 KMnO4 ══ 158 x Kg K2MnO4 + MnO2 + O2 32 4.8
158
x
32
4.8
X=79Kg 答:需要79Kg的高锰酸钾。
课
后
讨
论 !!!
实际上,登山运动员需要的氧气, 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是不合适 的,为什么?用什么方法更合 适??
大家知道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但你知 道吗?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 用食盐可以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 气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Cl+ 2H2O 通 电 Cl2 + H2 + 2NaOH 若某厂每天生产氯气71kg,问:
1、该厂每天至少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千克?
2、同时能生产氢氧化钠多少千克?
,x=1.8g;,y=0.2g
答:电解消耗1.8g水,同时生成0.2g氢气。
1、设未知量 2、写方程式并配平
解:设完全燃烧100g液氢所需氧气质量为X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 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质量守恒的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
微观
宏观
} } •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元素种类不变
•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元素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
•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不 原子种类
A、X2Y3 C、X2Y6
B、XY3 D、 X2Y4
(7)在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加热某物质时得到了
炭黑和水,这一试验说明( A )
A.该物质必定时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该物质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C.该物质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 素
(8)m g A和n g B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物质,
1:NaOH+
FeCl3 2:NaCl+
AgNO3 3: NaOH +
CuSO4 4: CuSO4
+Fe
生成物的 总质量
实验 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实验3: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经发生?
你猜得着吗?
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前后,总质量 是增加、减小、还 是不变?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我眼中的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我眼中的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对化学变化的定性理解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而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难住了不少学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数学的思想融入到化学中去。
对于化学问题,把定性和定量分开了,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学生牢固的记住了,又进行了很多习题的巩固,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了根深蒂固的位置。
在定量学习化学变化时,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的接受,出现了急躁的情绪,认为自己跟不上课了。
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如何解决学生的症结是很关键的。
其实这部分知识难度并不大,就是学生没有及时的从感性思考转变到理性思考上来。
如何帮学生捅破这层窗户纸,教师就得好好想想了。
定量学习化学变化有关的量包括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微粒间的个数比、物质间的质量比、元素间的质量比、物质的质量分数、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有关的问题。
这些定量问题单独从计算来看并不难,但难点是这些计算是处在化学的氛围中,既有化学知识又有数学问题,很多学生顾此失彼。
如何将数学思想融入到学习化学当中去是关键。
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有关化学变化的定性知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涉及到定量时要结合定性知识,将定性定量结合在一起,将化学数学结合在一起。
比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微粒的个数比,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方程式中涉及到的微粒是什么,从微观的角度再确定个数比,那么微粒个数比又和化学计量数有关。
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是计算中的经典,但难点在于如何确定物质间的关系,如何选中适当的量进行计算。
当然,这就比纯粹的数学问题难的多。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中,定量易,定性也易,将两者相结合就有难度了,这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难点所在。
当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慢慢理解掌握,如何让他们尽快的掌握是我们广大教师要思考的。
第4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3)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3课时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 3N 2),由此可推知.12 g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A .等于20 gB .小于20 gC .大于20 gD .无法确定2.有化学反应A+B → C+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B 各取5 g 混合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10 gB .A 和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 和D 的质量比C .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可能为氧化反应D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一定没有改变,分子总数也一定不变3.用I 2O 5可以测定空气受CO 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 2O 5+5CO ∆=== I 2+5CO 2 .根据生成CO 2的多少,可以判断CO 的含量。
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I 2O 5的质量等于生成的I 2的质量B .反应物所含分子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分子种类相同C .参加反应的I 2O 5和CO 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 2和CO 2的质量比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CO 2中的氧原子总数4.科学家正在研究在太空建一座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利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TiO 2的水,水就能有效地分解,即2 H 2O 2i T O 激光2H 2↑+O 2↑。
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两点:①水在激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②每36 g 水可以分解生成4 g 氢气和32 g 氧气。
你还能想到更多吗?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的空白中:(任写两点)5.在C+2CuO 高温2Cu+CO 2↑的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m(C):m(CuO) :m(Cu):m(CO 2)=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反应A+B===C+D 中,反应物的质量比m(A):m(B)=5:2。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3
微粒间个数比2:2:1
各物质质量比2×18: 2×2:32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知道微粒间的个数比(2:2:1)
( 每两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知道物质间的质量比(36:4:32)
(每36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刚才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读法。接下来我们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典型习题:35克水完全燃烧生成多少克水?
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解: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
写出化学方程2H2+ O2═══2H2O
列出相关物质的质量2×22×18
代入已知量和未知量35gx
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2×2 2×18
1.实验室要制取4.8克氧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多少克?
2.完全电解4.5克水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
3.某同学打算用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
(已知: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药品:
教学过程:
课前默写
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活动探究
教师小结
课堂练习
课后实践
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4.双氧水制取氧气: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6.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二氧化碳与水反应:8.电解水:
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考
长久以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一直是化学反应的难点和重点。
学生开始接触化学反应是从定性的角度,而且定性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也显得容易些,所以在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觉得困难,而恰恰又正是这些困难,才让定量认识化学反应显得更加重要。
学生学习化学初期,对反应的认识往往是这个反应谁参加了,通过什么条件生成了谁,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仅此而已,而当学习到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不仅要知道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还有对化学反应微观的解释,本身学生对于微观去认识物质就会觉得难以把握,这样学生心理上便会觉得难度增加了。
这似乎也提示我们,是否可以从微粒观开始,去研究化学反应呢,说一下我的想法。
关于课的引入,我觉得我们可以大胆的从微粒开始:展示水电解的视频,提出问题,水电解的过程中,哪种微粒发生了改变,发生了什么改变,学生可以轻易的回答出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氧原子,两种原子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而我们用多媒体反应水的电解,学生也可以从视频中很轻易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过程当中,原子本身没有变化,所以他的质量不变,紧接着提出问题:那么你认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之所以这样设计去引入,是想用微观的观点让学生去认识一个反应,从而大胆的得出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让学生从开始便用微观的观点去学习质量守恒,头脑当中建立对物质,对反应的微粒观。
教学过程我不想多说,因为大多数设计都是大同小异,探究实验,得出矛盾,解决矛盾,得出概念结论。
对于最后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因为课的开始我们已经让学生思考过,所以就会变得很简单,这样也会让学生对微观解释学习的更加透彻。
说一下我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首先这节课大部分的教师都会使用分组实验,实验确实是会消耗很多时间,对于时间的把握,因为我工作时间太短,所以每次都很难把握,太短,学生实验无法进行完。
太长,我们预想的课程无法进行完。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第二节定量理解化学变化(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2)通过对实验设计、操作,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等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独立完成实验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2)培养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学】:分别点燃火柴、酒精,它们燃烧时都放热发光,火柴燃烧后只剩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对物质变化要实行定量研究。
一、质量守恒定律1.探究学习:质量守恒原理的证明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
设计实验:(1)参照课本P96页图4-1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沉淀,天平保持。
文字表达式: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2)参照课本P96页图4-14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现象: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锥形瓶中的氢文字表达式:(1)(2)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发生改变(填“有”或“没有”)。
【发现规律】: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时,有气体生成或空气中参与的反应要在中实行。
【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即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不变。
(2)在宏观上,元素的也不变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并不是指所有物质的质量的简单加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1
(第一课时)
实验探究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 质的总质量有什么关 系呢?
学生分组实验内容 • 硫酸铜和铁钉反应 • 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exe
•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exe
[实验要求]
(1)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
态; (2)混合后有什么现象? (3)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 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1、通过实验说明蜡烛在燃 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
本节小结
• 要求同学们掌握三方面的内 容 •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 • 能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 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实验现象:
1、硫酸铜和铁钉反应: 在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 有大量气泡冒出,石灰石体 积逐渐减少
学生实验小结
硫酸铜 + 铁→ 硫酸亚铁 + 铜 M1 = M2
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讨论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石 灰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 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石灰 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相等呢?
演示实验1小结 在密闭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演示实验2小结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M1 = M2
点燃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 量守恒定律
从分子和原子观点来看
•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 后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 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 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 相等。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4.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二课时)教学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4.2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二课时)教学案沪教版【知识脉络整理】二、化学方程式3、含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宏观)(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宏观)(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粒子个数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对应的化学计量数的比。
(微观)注意: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个数,即在同温同压下,对于气体而言分子个数的比等于体积的比。
例题1:说说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三个含义,2H2+ O2 2H2O(分析)2 1 2 (计量数)2 32 18 (相对分子质量)4 32 36 (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解答:(1)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宏观)(2)表示氢气、氧气、水三种物质间的质量比为4:32:36(或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宏观)(3)表示氢气、氧气、水三种物质间的三种分子个数的比为2:1:2(或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微观)4、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1)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①“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首先,确定左右两边原子个数变化最多的原子先配平。
方法:A——观察法B——最小公倍数法C——奇偶配平法③“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只能表示加热条件;“↑”——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溶液中出现沉淀物④“等”:把单线改成等号。
例题: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Al+02→A1203(2)Fe+O2→ Fe304(3)C2H2+02───→C02+H20(4)FeS2+02───→Fe02+S02(5)Fe203+CO───→Fe+C02(6)CO + NO → CO2+ N2小结:归纳所有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酸氢铵加热2、加热碳式碳酸铜3、镁在空气污染中燃烧4、镁与稀盐酸反应、、5、磷在空气中燃烧6、硫磺在氧气中燃烧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8、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9、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10、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1、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1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14、碳酸加热发生分解15、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6、水通电发生分解1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19、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2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1、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22、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预习作业】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Na2O2+ CO2 ==== Na2CO3+ O2C5H10 + O2 ==== CO2 + H2OP + O2 ==== P2O5Fe + O2 ==== Fe3O4Al + 02 ==== A1203【学习过程】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基本配平方法:一、观察法例: CH4 + O2 ==== CO2 + H2O当堂巩固1、 Fe + O2 ==== Fe3O42、 Cu2(OH)2CO3==== CuO+ CO2↑+ H2O二、最小公倍数法例: Fe3O4 + Al ==== Al2O3 + Fe当堂巩固:1、 P + O2 ==== P2O52、 Al+ H2SO4=== Al2(SO4)3+ H2↑三、奇偶数法例: FeS + O2 ==== Fe2O3 + SO2当堂巩固:1、 H2O2==== H2O+ O2↑2、 NO+ CO ==== N2+ CO2四、差量法例: CO+ Fe2O3 ==== Fe+ CO2当堂巩固:1、 CO + Fe3O4 ==== Fe + CO22、 C + Fe3O4 ==== Fe + CO2↑五、待定系数法例: C3H8+ O2 ==== CO2+ H20当堂巩固:1、 C21H30O2+ O2 ==== CO2+ H2O2、 C2H5OH+ O2 ==== CO2+ H2O【巩固练习】1、 KClO3 ==== KCl+ O2↑2、 FeCl2+ Cl2==== FeCl33、 H2SO4+ Fe(OH)3====Fe2(SO4)3+ H2O4、 Fe2O3+ H2 ==== Fe + H2O5、 CuFeS2+ O2 ==== CuO+ Fe2O3+ SO26、 C2H2+ O2 ==== CO2 + H2O7、 Fe+ H2O === Fe3O4+ H28、 NH3+ O2 ==== NO + H2O【课外拓展】1、Cu + HNO3(浓) == Cu(NO3)2+ NO2↑+ H2O2、Cu + HNO3(稀) == Cu(NO3)2+ NO↑+ H2O-----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沪教版“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 —
1 — —
化 学教 与 学 2 1 0 0年第 1 0期
・
教学研 究 .
科学 家不 畏艰 辛 、 于探索 的精神 , 识 科学研 究 勇 认 不仅要 有 严谨 求实 的态度 .还 要有 完美 无缺 的 方
法。
究 实验都 证 明 了反应 前 后物 质质 量守 恒 『 书 ] 数 的定 量 研 究 实 验 板 无
改革所 提倡 的教 学理念
3 . 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一些简单 的计算和解释
生 产生活 中 的一 些现 象
过程 与 方法 :. 理论 推 测 “ 量守 恒 ” 过 1在 质 的
鉴 于此 .笔者 大胆调 整 了课 本上 的知识编 排 体 系 , 教学 流程 进行 了创新 设计 : 理论 推 测 对 以“ 规律 一实 验验证 规律 得 出质量守 恒定律一 定律
中图分类号 : 6 38 G 3.
文献标识码 : B
沪教 版九 年 级 《 学》 4章第 二 节 “ 化 第 定量 认 识 化学 变化 ” 1 时 的 内容是 “ 第 课 质量守 恒定律 ” .
它使 化学 学 习开始从 生成何 种物质 向生 成多少物
原子分 子学说 推 出反应 前后 物质质 量守恒 .再 利
畏艰辛、 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培养他们勤于钻研 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也使其认识科学研究要 有严谨 的态度 和完美 无缺 的方法 。
二、 教学 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并结合所教 学生 的接受 能力 , 确定 本节课 的教 学 目标 如下 。 知识 与技能 : . 用原 子分 子学 说 推测 反应 1会
进 行本 课 题 的教学 . “ 想 ” 节 几乎 所有 的学 在 猜 环
初中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6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3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 4 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从 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从符号表征的角度学习如何表示化学变化的 规律。化学方程式既属于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内容,又属于过程与 方法领域的内容,但主要属于过程与方法领域内容。化学方程式是作 为一种科学界专用的符号和语言,是人类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一种重 要思维形式,也是人类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本 单元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既学习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意 义。 2、本单元的组成情况: 本单元内容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分为三部分:一是化学反应中宏观物 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即质量守恒定律;二 是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变化;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变 化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完成跟踪练习评价 评价指标:对于第 2 题结果的展示和跟踪练习的完成 正确情况。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评价方法:完成跟踪练习题 4.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6、交流讨论结果 7、归纳小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自己动手完成活动天地 5-3 第 1 小题 2、小组合作完成第 2 题,并讨论总结书写步骤 3、交流合作的结果 4、师生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活动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教师提出问题:你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教师讲授: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意义,三是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1、用哪种方法表示化学反应最好 ?
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说课
没有改革和创新,就没有真正的进步。 此次一改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的办法,积极挖掘身边的教学素材。这样就 能更好的找到教师自己的兴奋点,激发自身 激情,从而感染学生,轻松愉快的达到教学 目的,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 其他设计
一、教学板书设计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1)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二)复习提问
(2)化学反应前
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 种类、质量发生改变 没有?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三、教学过程 (三)大胆推理、建立假设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 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 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可以得出化 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沪科版)
质量守恒定律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 教材分析 ◎ ◎ ◎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四 章课题二“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课时的内 容。质量守恒定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 化学规律。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 应的认识从“质” 到“量”的过渡 ,也为之 后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奠定 了理论基础,本课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所以它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 ◎ 教学程序
三、教学过程 (四)制定方案,验证假设
制定方案的共识:
(1)要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 (2)需要称量,要用天平; (3)要多选几种现象不同的化学反应 作为实例,验证规律的普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二中集团初级中学臧志颖
一、课题的提出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都有新物质产生,为了从量的方面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有关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及应用,本案例循着科学家探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对物质变化定量研究进行设计并作实验探究。
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二、探究活动
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配三幅对应的卡通画,以增加问题的气氛。
)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按下面的步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吧
1.提出假设(或猜想)
(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或猜想)
情景实验:
把盛有蜡烛的烧杯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天平指针的变化,学生猜想中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的现象发生了,挑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从而迸发出实验探究的动力。
探究实验:
(1)方案一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投影几种可能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
)
(2)方案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3)方案三镁在空气中点燃的反应
实验包括了三类反应:反应前后有质量减少的、有质量不变的、有质量增加的,设计多种类型的反应,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3.实验探究活动
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指定三个小组各探究一个实验方案,其他各组选做一个,实验前,小组内讨论方案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猜想其他方案可能的实验现象。
实验报告
交流共享: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组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
方案一的议论焦点: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有的学生没有事先没有称量盐酸的质量,滴加盐酸反应后,结果无法比较;有的组使用长颈漏斗液封,发现与猜想有偏差,讨论后,提出了多种可能性等等。
方案二的议论焦点:有同学提出:如果锥形瓶中的硫酸铜与氢氧化钠还没有反应完,能质量守恒吗?讨论后形成了共识。
方案三的议论焦点:镁条点燃后灰的质量增加了,是否其它物质点燃后的灰也一定增加呢?讨论中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木头燃烧后质量变轻得到了例证。
4.得出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拓展视野(投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头像及化学史料要点。
)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注重化学实验中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的化学史料。
6.交流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你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请以金属镁跟氧气反应为例,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教师的归纳和板书如下:
镁+ 氧气点燃
氧化镁
2Mg O22MgO
原子数:镁原子: 2 镁原子:2
氧原子:2 氧原子:2
相对质量:24×2+16×2=80 2×(24+16)=80
在化学变化中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
质量守恒
三、课后反思
【反思评价】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教师评价】
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理论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实践要得到理论的说明。
2、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家们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化学变化的重要规律。
【作业】思考:你能否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建立质量守恒的模型呢?
【家庭实验】用一杯白醋、一杯牛奶及天平,探究牛奶变质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点评]
这是一个“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和验证的教学案例,虽然比较“老”,却并不过时而且很有意义,在这里臧老师又给这个课题的课堂教学给予改进和充实。
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多角度进行探究,最终得到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结论。
由于所选的实验中,质量有变大的、不变的、还有变小的,会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矛盾冲突。
而且显而易见,质量的变化是由于气体的参与或放出而引起的,学生只要稍加思考和讨论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题探究的任务也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圆满完成了。
本案例可操作性强,准备工作的难度不是很大,而且多角度的实验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很好。
陆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