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案(精品)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97a8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6.png)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生活场景。
1.3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祖先的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先的生活场景。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祖先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1.2提问:你们知道祖先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你们觉得祖先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2.朗读课文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感情的表达。
3.理解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3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讨论。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4.2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积累词汇。
5.感悟课文5.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7.作业布置7.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表达,描绘祖先的生活场景。
7.2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
四、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加强指导,提高阅读效果。
2.在课堂讨论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3.在作业布置上,要注重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了解祖先的生活。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祖先的文学作品。
3.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比赛,展示学生对祖先生活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f157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f.png)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先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祖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祖先与自然的联系。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他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祖先的课文——《祖先的摇篮》。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祖先生活的环境。
a.介绍祖先生活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b.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a.介绍祖先的狩猎、采集、渔猎等活动。
b.分析祖先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体会祖先对自然的尊重。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祖先的智慧。
a.分析祖先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明创造各种工具。
b.引导学生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祖先是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祖先与自然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祖先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上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具体描写,理解祖先生活的环境及其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2ccf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5.png)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诗歌共有5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fb034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5.png)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阅读与表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教学重点]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一)板书课题(二)相机出示词语(三)整体读文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1、读好问句(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2、读出好奇(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3、读出画面(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设计意图]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一)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二)积累词语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部编版教材《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教材《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89d2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a.png)
部编版教材《祖先的摇篮》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教材《祖先的摇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教材《祖先的摇篮》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5.质疑: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第二课时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ed10d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1.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
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4)提出疑难问题;(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
齐读。
指名读。
(2)检查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问题。
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1、解题。
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
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小组讨论。
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
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6759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6.png)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39d82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d.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优秀5篇)《祖先的摇篮》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出示图片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
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
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三识字教学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5 完成习字册四知识拓展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0c86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2.png)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先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祖先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祖先的摇篮》描述了祖先们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2.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重点句子的理解,课文的朗读。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祖先的生活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
4.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总结课文内容。
5.2 作业要求字体工整,语句通顺,答案准确。
5.3 作业时间课后15分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和朗读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参与度。
6.3 评价时间每节课末、课后一周。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素材课文文本、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资料。
7.2 教学设备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计算机。
7.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管理维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c891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3.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
![《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2170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9.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祖先的摇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
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讲解“祖”)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
(做找朋友的游戏)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开火车读生字)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d6e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8.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祖先的摇篮》讲述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通过课文使学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入新课: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三、汇报自学情况: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5.质疑: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第二课时一、激情引入: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二、理解课文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f5c86a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7.png)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篇描绘人类祖先生活情景的诗歌。
通过诗歌中的生动描绘,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们的生活方式,体会到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走进诗歌,感受祖先的生活,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祖先生活情景。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先生活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祖先生活。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原始森林、祖先生活场景等。
(2)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祖先,你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3)简介诗歌背景,引入新课。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诗歌中描绘了祖先的哪些生活情景?(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想象与创造(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你是祖先,你会如何面对自然?(2)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作业:抄写诗歌,预习下一课。
6.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充分感悟诗歌所描绘的祖先生活,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祖先的摇篮》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50ba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c.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渔猎、农耕等。
2. 人类文明的起源:工具制作、火的使用、语言文字的产生等。
3. 古代文明的代表: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及其对文明发展的贡献。
2. 教学难点:人类文明起源的过程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文明起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文明的代表,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如狩猎、采集、渔猎、农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文明的代表,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调查身边的事物,思考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人类祖先生活方式和文明起源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祖先的摇篮》相关教材或历史知识资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3. 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分析材料和讨论话题。
八、教学拓展: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直观感受古代文明。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古人类遗址,体验祖先的生活方式。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蓝》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蓝》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7794a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b.png)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情境,体会作者对原始森林的向往之情。
-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 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对祖先生活的好奇与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 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 难点- 体会原始森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原始森林的向往之情。
- 引导学生思考原始森林与人类祖先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创设原始森林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原始森林的视频,展示茂密的树木、各种动物的活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原始森林的神秘与美好。
2. 朗读感悟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情感。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原始森林美丽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 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识字环节,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共同提高识字效率。
在讨论课文内容时,也可以让小组合作,探讨原始森林对祖先生活的重要性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原始森林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高大的树木、茂密的枝叶、鸟儿在枝头欢唱、小动物在林间穿梭等景象。
-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原始森林,它是那么的神秘而美丽。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样的森林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祖先的摇篮》,去探寻祖先的生活。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cd7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d.png)
小学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祖先的摇篮》。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描述祖先生活的诗歌,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展现了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诗歌中涉及到了祖先的居住环境、食物来源、服饰特点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对祖先的生活方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描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3.2 讨论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祖先的生活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祖先的生活方式。
4.2 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4.3 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5.2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祖先的摇篮》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4f996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d.png)
《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 7 个生字,会写“祖、啊”等 9 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 1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体会人类祖先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好问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3)仿照课文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
2、教学难点体会祖先生活与自然的联系,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出示摇篮的图片)摇篮是婴儿睡觉的用具,通常形状像篮子,可以摇动,让宝宝睡得更舒服。
那你们能猜猜“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意思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童诗——《祖先的摇篮》。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祖、掏、逗、蔷、薇、逮、忆”(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苍苍茫茫”。
3、再读课文,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原始森林)(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
(2)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因为那时候,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生活。
)(3)指导朗读,读出神秘的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可能会做些什么?(2)指名交流。
(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3)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活动。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小节中的问句,指导读好问句,读出好奇的语气。
(5)仿照这一小节的句式,说一说祖先们还可能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
3、学习第三小节(1)男生读第三小节。
(2)思考:祖先们在原始森林里还会有哪些有趣的活动?(3)指名交流。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421ae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三、重点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完整版)23.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完整版)23.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68b4b9ec3d5bbfc0a7435.png)
23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2.检查难读的句子。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
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第二课时(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二)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储存大量碳物质来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仅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