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doc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发展及其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4期.毛艳.[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分期问题.《思想战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5期.毛艳.[3].世纪之交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数据库的主题抽样定置分析.《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魏国彬.万晓萍.[4].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转型.《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魏国彬.万晓萍.[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几个特点.《民族艺术研究》.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3期.毛艳.[6].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分化.《思想战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樊华.[7].论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北方音乐》.2014年9期.符伟.[8].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神州(下旬刊)》.2014年3期.刘珊.[9]."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文艺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10].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艺术评论》.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以国家大剧院为例.作者:林慜劼.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作者:毛艳.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7(学位年度)[3]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以云南沧源佤族文化艺术为中心的讨论.作者:樊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4].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被引次数:3作者:李琰.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5]论蒙古歌舞剧.作者:伊拉拉塔.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6].“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白雪静.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06(学位年度)[7].岑家梧人类学艺术观研究.作者:王军.文艺学山东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8].古代北方民族造型艺术中的动物图腾及其文化内涵.被引次数:2 作者:高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9].论藏族唐卡艺术的装饰意味.被引次数:6作者:祝海珊.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10].《乐记》音乐哲学的基本理念及其相关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王珊.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藏族艺术的工业设计中应用. 袁媚.胡雨霞,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2]人类艺术基因库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李心峰,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3]对少数民族艺术保护的几点感悟.乌兰杰,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4]做艺术遗产的知音边地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说要.杨德鋆,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5]试论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传承与拓展.段泽兴,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6]贵州傩戏与少数民族艺术的保存和发展.王秋桂,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7]石剑锋: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的活态传承发展与创新.石剑峰,2014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8]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贾作光,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9]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少数民族艺术品的与保护.林秀娣.廖菊楝,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10]民间美术与当代美术发展及其保护.顾森,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是将音乐研究置于整体民族的角度上进行的,所以民族音乐研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本身的研究,也包含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体系和民族风俗人情的研究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范文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研究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一)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既有想象宇宙形成、人类起源、民族来源的“古歌”;也有歌颂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史诗歌”;还有叙述本民族传说故事、描写生产劳动、歌唱爱情的“叙事歌曲”等。

不过,这些可总称为“叙事歌”。

达斡尔族的“舞春”(亦为“乌春”)是一种诵调式叙事歌曲,内容有反映劳动生产的,如农家苦、打鱼、伐木等,亦有反映士兵厌倦清政府强迫其征战的《薄坤绰》。

它以四句为一节,全曲有十几节乃至几百节不等。

维吾尔族的叙事民歌,称“达斯坦”,它由说、唱、演奏等多种形式组合而成,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故事,如《艾里甫与西苓》、《塔赫尔左胡来》、《好汉斯依提》等。

柯尔克孜族的叙事古歌、史诗歌带有神话色彩,如《库尔满别克》、《库加牙西》、《玛纳斯》等,曲调虽较简单,但却仍悠扬。

锡伯族的古老民歌,称为“菲散布热乌春”,内容有反映民间困苦生活的,如《亚其那》;有反映西迁历程的《西迁歌》。

其音乐曲调,分为上下两个乐句,反复吟唱。

彝族的叙事民歌,在楚雄称“梅葛”,在红河称“先基”,在永仁称“米果库”。

内容有史诗《梅葛》、《阿细的先基》,赞美爱情的叙事歌曲《阿诗玛》等。

(二)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在清代前期,说唱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中亦深受喜爱,并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说唱音乐艺术。

其中,最为著称的有:蒙古族的《好力宝》,内容为说唱民间故事。

朝鲜族的说唱音乐,有叙述历史故事的,如《楚汉相争》、《赤壁之战》等;有说唱传说故事的,如《春香传》、《沈清传》等;有说唱美景风光的,如《花草短歌》、《游山歌》等。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期间举办的少数民族舞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时提及次数多的是四川省代表团的《阿莫惹妞》(阿莫惹妞,彝语,意为"妈妈的儿子")。

专家对它的评价是:将彝族自然的舞蹈语汇提升到表现人物性格的高度。

虽然表现母子情深的题材不算新,但编导马琳能打破传统的写实技法,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正是这种创新的意识,在参演舞蹈剧节目当中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自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和长足发展,突出表现就是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各民族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产生出不少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舞蹈和舞剧作品。

从这次参加会演的舞蹈作品来看,绝大部分都以传统的、民族的舞蹈为基础,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前提下,既体现出编导的创新意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舞蹈理论家张苛谈到对几台节目的观后感时说,编导们的手法多种多样,传统型、元素型、状态型、抽象型、意念型等兼具,表现出创新的精神面貌。

有的节目抓住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生活内涵;有的用肢体语言打开精神世界的大门;有的突出展示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单指表现新的主题、运用新潮的动作,而重在拓展。

同样,民族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抛弃和改造民族性,而是强化和发展。

一些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徐尔充认为,目前各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平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舞蹈家群体对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所产生的舞蹈语汇的驾驭和创造能力不同。

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需要这个群体不断努力,一方面提高对传统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鉴能力。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认为,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现代的观念对民族舞蹈加以关照。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传播途径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传播途径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传播途径论文摘要: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艺术传播也要靠一定的传播媒介来完成,每一个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形成了传播媒介多元化发展特点。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传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析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特点,探讨当前多元化媒介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困境,并提出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多元化;传播媒介;少数民族艺术;传播途径从人类艺术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哪种艺术要想得到传承,就必须要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

只有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当作艺术传播的载体,艺术才能够得以传承下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作为人类艺术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样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作为传播载体来不断传承下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媒介技术也不断更新,各种传播媒介形式层出不穷,这大大丰富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来接受任何信息,突破了过去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大丰富了信息的传播途径,打开了信息传播的方便之门,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更加快捷。

除了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传播媒介,传统传播媒介例如电视、广播、杂志等也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过去的手段更丰富、更立体、也更有感染力。

也就是说,当前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形式多种多样,艺术感染力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要使其传承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也就需要对其进行传播。

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和继承提供了很好的传播途径,提高了少数民族艺术传播的水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播中仍存在一定的困境和局限,这极大的限制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和传承。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研究》范文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研究》范文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文化形式。

其中,察哈尔蒙古族的毛植艺术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民间工艺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更是一种承载着文化记忆、反映着地域特色和历史积淀的民间艺术。

本文将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资料整理,对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的概述毛植艺术,是察哈尔蒙古族传统的工艺技艺之一。

这种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制作方式在众多民族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它的材料主要以动物毛发为主,通过编织、刺绣等手法,将各种图案和造型呈现出来。

毛植艺术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三、毛植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毛植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游牧民族时期。

在那个时期,蒙古族人民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用动物的毛发制作了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工艺逐渐发展壮大,并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植艺术。

四、毛植艺术的制作技艺与特点毛植艺术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毛发作为原材料,然后通过清洗、梳理、编织等步骤,将毛发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图案。

在制作过程中,毛植艺术家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织技巧和刺绣技巧,才能将作品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毛植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独特,以动物毛发为主,具有天然的质感和光泽;二是制作工艺精湛,需要高超的编织和刺绣技巧;三是图案丰富多样,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四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五、毛植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毛植艺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毛植艺术作品,可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历史、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等文化信息。

其次,毛植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引言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中国各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

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舞蹈具有其自身特色,它们形式各异、风格迥异,代表了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本文旨在分析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分类,并通过对若干热门少数民族舞蹈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舞者的群体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少数民族舞蹈注重舞蹈群体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强调群众的团结和协作。

许多少数民族舞蹈是在集体生产劳动和宗教仪式等场合表演,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舞者们充分配合和默契。

2.风格奇特,色彩多样。

少数民族地区广袤辽阔,民族分布较为分散,其文化风貌各异,因此少数民族舞蹈也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色彩。

3.宏大的舞台效果和戏剧性。

少数民族舞蹈常常需要在宽敞的场地上表演,以大型的舞台效果来展现其气势和内涵。

此外,许多少数民族舞蹈还包含了比较浓厚的戏剧性因素,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兼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少数民族舞蹈的分类少数民族舞蹈可以根据其舞蹈形态和表演场合等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如下类别:1.圆舞、行进舞类。

这类舞蹈形式主要适用于集体娱乐和民俗节日等场合。

2.醉舞、神舞、动物舞类。

这类舞蹈形式多源于宗教信仰和民间传说等,通常被用于神话表演和故事讲述场合。

3.女子舞、男子舞类。

这类舞蹈形式主要适用于表达情感和展现个人风采的场合。

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生活之中。

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代表着中国各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

少数民族舞蹈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

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民俗文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点。

2.反映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生活情趣。

民族艺术论文

民族艺术论文

民族艺术论文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艺术论文范文一:民族民间艺术——陶瓷艺术装饰内容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

生长在这片土地,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

民间艺术就是其中一种。

那么什么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对我过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什么是民族民间艺术?我认为所谓的民族民间艺术应该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要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具体来说,我们常常见到的剪纸艺术、年画、陶瓷艺术乃至我们小时候玩的风筝,加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刺绣都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了“华夏一绝”而被我们传承下来。

而我今天要谈的就是陶瓷艺术当中的一种——陶瓷艺术装饰。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并且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同时我过的传统陶瓷艺术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它精美华丽的外表装饰以及无与伦比更加让人流连忘返,成为经典。

但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传承和延续,而是受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相对落后,经过陶艺家的多年坚持不懈努力,使得我过现代陶瓷艺术比较成熟,并且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而陶瓷艺术的装饰作为现代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也趁着这股东风成长起来,它的饿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那么什么陶艺装饰呢?正所谓“天下器物,多有装饰”。

中国陶瓷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装饰和器物紧密相连,就这样便使一件普通的器物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而这种特别的风格我们便称之为陶瓷艺术装饰。

在人们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而现代的陶艺装饰则是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这样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这才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它的创新技法,丰富的资源以及独特的创意形成了特别的工艺绘画形式。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第一篇: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众多的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是指少数民族的历代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与欲望而创造出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增、传承下来,所以内容便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表现,同时还是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流的场所,所以民族节日和文化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一、民族节日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孕育了斑斓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

我国到底有多少民族传统节日,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地回答,只能是一个大约的估计。

我国56个民族,从古到今的节日大约有1700多个,其中汉族的传统节日有500个左右,而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则共计有1200多个。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其来源有多种说法。

史书又无统一记载。

因而提及传统节日的来源,很难一一论及,只能大概归类。

1.以欢庆丰收、祝贺胜利为主题的庆祝节日。

历史上,少数民族基本上从事农牧业生产,并兼营狩猎、采集。

在秋收来临或粮食归仓之时,人们都要汇聚一起,开展各种各样欢庆丰收的集会。

如侗族的吃新节(又称尝新节),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侗族山乡,大都在稻谷即将成熟的农历六、七月间择日举行,侗家纷纷杀鸡宰鸭,打酒买肉,并到田间采摘新禾,拿回家中烘干,舂成新米,煮成新饭,连同鸡鸭鱼肉一起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即将到来的丰收。

2.以祭祀神灵、纪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日。

这类节日大都源于古代祭祀鬼神与祖先,以后历代传承下来,如蒙古族的祭海节、祭天节、祭敖包、祭秋;满族庙会;土族谢神会;裕固族祭鄂博;彝族认祖节;羌族山神节;畲族迎祖节等等均属此类。

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民俗与民族音乐鉴赏》课程论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学生姓名XXX所在院系化学化工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 XXXXXXX学生学号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完成时间2013年5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摘要:本文通过讨论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在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中独特的价值,以及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困难,寻求少数民族音乐在未来的保护、传承、发展、弘扬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现状、发展、保护、传承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背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能歌善舞, 各自都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音乐。

由于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 所以, 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裁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特别是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 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歌曲, 如: 青海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等; 有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乐种, 如: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白族的洞经音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景颇族的文邦木宽等; 有少数民族的歌舞, 如: 朝鲜族的长鼓舞, 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等; 有少数民族的戏曲, 如: 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曲、乐种、歌舞、戏曲, 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

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

这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音乐, 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 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沿革随着时间的变迁,少数民族音乐所处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首先,从1949年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当时的少数民族音乐处于一种备受重视的核心地位。

民族学论文模板(10篇)

民族学论文模板(10篇)

民族学论文模板(10篇)如韩红的《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将音乐中通俗的唱腔与藏族音乐中的民间歌唱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全新的处理模式更加展现了藏族音乐的激情及感染力;容中尔甲的《神奇的九寨》中,歌唱家充满磁性的歌唱声音及其独特的藏族音乐文化气质,能够让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训练不仅了解到民族文化背景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藏族民族音乐素养。

在正规戏剧方面也有藏族民族音乐的展现方式,如,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这是一部将藏族民族音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及风土人情紧密相连的歌剧,通过这台歌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藏族民族音乐,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藏族文化,感受藏族民族音乐的灵魂。

二、加强音乐教学资源建设,拓宽教学途径三、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为学生创作一个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更加容易地学好藏族音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培养了藏族人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铸就了他们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的良好习惯及生活态度。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孕育出了特色的藏族音乐,这个将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融为一体的少数民族音乐,使得藏族人民在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留下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仿佛是在验证着一句话“:越苦难的民族其歌声越美。

”13世纪前后就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著作,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音乐》等。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学习藏族音乐的学习环境,摆脱外界的干扰,注重学生在具体唱歌、舞蹈及乐器方面的训练,并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著名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的《珠穆朗玛》《雅鲁藏布江》及《母亲》,让学生通过这些舞蹈的演绎感受到藏族民族人们坚韧的性格及不屈的个性,并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让他们学习藏族音乐中那种独特而又优秀的民族音乐风格,了解藏族歌手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造就了他们高亢嘹亮、声音集中、穿透力很强的音质,这在其他国家和民族中是很少见的,了解到优美的歌曲离不开歌手的演绎,提升自己本身音乐演绎能力及水平。

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相关推荐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论文摘要:将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中间的重要桥梁是艺术教材。

云南大学出版社近年在与云南艺术学院的合作中,探索了一条有价值的经验,通过跟踪采风、培植项目、支持出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研究、改革教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教材形式把教师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出版社图书质量工程和艺术院校质量工程获得双赢效果。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人才培养艺术教材一、少数民族文化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今天的显学——文化学密切关注的内容。

实际上,它不仅是文化学者展开学术研究的丰富矿藏,也应该是地方艺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最值得重视的文化背景和教学资源。

因为,中国内地大多数地方艺术院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许多珍贵艺术文化的形态较为完整地存留下来,构成了当地艺术院校办学的区域文化背景或者说是办学的区域文化基础。

如果有正确的文化态度,就会将这种背景或者基础,当做自己办学的资源优势加以很好地利用;如果价值判断不准确,常常会将这种背景或基础当做妨碍前进的包袱或是自惭形秽的发展低起点。

尽管随着多元文化价值的强调,这样的意识和心态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基础来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培养人才,创新艺术,却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积极探索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文化背景,主要指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在学校培养的艺术人才的成长过程当中,成为他们对少数民族艺术认知系统所建立的重要基础。

只有对少数民族风俗民情、历史社会、语言行为等有所了解,成为自有知识,才能对少数民族艺术有深切的体会和真挚的情感,才能产生自觉的传承行为与创作热情。

但是,如果面对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只是将其存在当做一种背景知识来介绍,让学生掌握,那就太大材小用、重鼎轻置了。

实际上,应该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上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中国众多的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文化展现了文化构成的“多数”部分。

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论文.

我所认知的藏戏经济学院经济系阿旺白桑0811501这一学期,通过《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这一门课程,我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其他民族的风俗和文化。

尤其是赫哲族的鱼皮制衣这种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更是心生感慨。

我相信,现在,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当中,有越来越多的文化面临着被同化或者被抛弃的抉择。

这些文化很多都是非物质的遗产,而我们同样强调的是这种“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就祁连山一带的玉制品而言,是这种传承下来的手艺才造就了夜光杯等诸多精美的玉器。

很显然,这个过程就是从“非物质”到“物质”的转化。

作为一个藏族学生,我深知其中的道理。

一个人之所以热爱自己的民族,是因为他(她的“根”在那里。

这种“根源”便是他惯于生存的环境和作为精神寄托的宗教和文化。

藏戏作为藏族文化中结合了宗教、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因素的特殊体裁,更是能够让我开启了一次“寻根之旅”。

关于藏戏的起源,学术界上存在三种说法,而最具权威并且在藏族当中耳熟能详的是一以下这一手法:藏史《巴协》中记载;“八世纪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时,莲花生大师为调伏恶鬼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一种舞蹈”。

这种舞蹈就是藏传佛教寺院跳神“多吉嘎羌姆”(金刚舞,简称羌姆的起源。

羌姆是在原始苯教巫师祭祀自然神仪式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土风舞演变而来的新的宗教仪式舞蹈。

开始羌姆完全是在寺院里为僧人表演,后来传入民间,僧俗人众均可观看,逐渐成为僧人和俗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宗教舞蹈。

此外,在林芝还有一种与寺院完全无关的“米那羌姆”(俗人跳神,是为引回“村宝”进行驱邪迎祥而创立的民间祭祀舞蹈。

其中象征喜庆、幸运和吉祥的男性侍佣神跳的“波梗舞”,也被寺院跳神萨迦寺卓玛颇章“孜玛尔多加”羌姆和藏剧《白玛文巴》所吸收。

到十四世纪,噶举派高僧唐东杰布(1385-1464在云游途中于1430年主持营建了西藏的第一座铁索桥。

在建桥过程中,他发现民工中有七个能歌善舞的姐妹,遂在白面具戏基础上,吸收佛经中传说和民间传说故事中带有戏剧因素的内容编排表演节目、设计唱腔动作和鼓钹伴奏,指导七姐妹演出,借以宣传宗教,为行善修桥募集资金,行善积德。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播与传承的现状相比南方民族音乐的含蓄,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音域宽广,音色更为嘹亮。

这些民族音乐都简明形象,鲜明生动,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特点: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的旋律和主体都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音乐常用当地独特的民族语言展现。

维吾尔族民歌内容极其丰富,通常可以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类。

传统民歌包括以猎歌、打场歌、牧歌、挖渠歌、麦收歌、纺车谣等为代表的劳动歌;反应农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歌;内容涉及祭祀、婚丧嫁娶、仪式庆典等为代表的生活习俗歌等类别。

新民歌的内容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

藏族音乐的形成,可以看做是西藏民间艺术中的最璀璨的花朵,藏族音乐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藏族音乐通常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器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五类。

宫廷音乐由于年代久远且流传不甚广泛,因此,甚少为外人所熟知M。

宗教音乐包括教仪式乐舞羌姆、诵经音乐、宗寺院器乐等。

藏族的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广大的藏族人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藏族音乐中倾注了许许多多感情和精力,发挥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藏族音乐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无法穷尽,藏族音乐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

藏族传统音乐中的许多音乐元素都与国际音乐接轨,只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以藏族音乐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应该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在电视传媒中传播的意义传播是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现实途径,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艺术学概论期末论文

艺术学概论期末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赫哲族的萨满舞姓名:乔海军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市,邮编:650224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赫哲族,萨满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占人口90%以上的汉族外,还有55个兄弟民族。

长期来休戚与共、朴素影响,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也包括优秀的舞蹈传统。

每个兄弟民族的舞蹈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历史,保存了较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格纯朴、健康、生活气息浓郁。

如蒙古族舞蹈大多气势磅礴,雄健有力,朴实奔放;同时也有优美的抒情舞如《盅碗舞》。

藏族的《锅庄》,舞轻盈洒脱。

苗族的《芦笙舞》,娴雅、端庄。

彝族的《阿细跳月》,节奏奇特、热情奔放。

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灵巧热情。

壮族的《扁担舞》,节奏强烈、清脆高亢。

傣族的《孔雀舞》,快速轻巧、动作细腻。

我国少数民族向来是以能歌善舞著称,它们的舞蹈艺术,在我国的舞蹈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民俗性。

我们从舞蹈功能的角度,将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分属五大类,即:节令习俗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如自娱自乐、社交择偶、健身竞技、表演卖艺等);礼仪习俗舞蹈(如在生育礼、成人礼、婚礼、寿礼、丧礼、祭礼、兵礼等礼仪活动中进行的舞蹈;信仰习俗舞蹈(如在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民间俗信活动中跳的舞蹈);劳动习俗舞蹈。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赫哲族的萨满舞。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

赫哲族是明代女真人的一个分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族有自已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没有自已的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

信仰萨满教。

据古代文献记载,赫哲人的先民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质朴、欢快、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

赫哲族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幅员辽阔的三江平原和绵延神秘的完达山。

传统的渔猎生活赋予了赫哲族人民舞蹈的灵性。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赫哲人创造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如萨满舞。

浅谈民族艺术研究论文

浅谈民族艺术研究论文

浅谈民族艺术研究论文浅谈民族艺术研究论文民间性是传统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

无论在任何时候,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都不可能缺少民间的这个层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艺术研究论文范文一:认识民族民间艺术摘要: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援与民族根基,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是有多么的重要了,而在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美术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笔者结合当今民族民间文化的特征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民间艺术;完善;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2在民族群体中,民族艺术是其长期进行劳动创造和智慧的体现和结晶,民族的品格精神价值取向和各种行为方式等等也是由民族艺术所塑造。

贵州作为多民族省份,具有多姿多彩民族民间文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疏于保护,使民族民间艺术流失严重,有的地方甚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我本是学绘画专业的,对于民间美术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看着这些民族艺术的流失难免心怀感伤。

一、民间艺术的特征1.民间艺术具有多元性的特征。

所谓民间艺术,其体现的就是民间所创造出来的艺术,而并非贵族艺术或者宫廷艺术,它是艺术领域中的其中一个分类。

“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宽广的领域,许多的“绝活”也存在于“民间艺术”中,比如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有绣花剪纸皮影和狮子舞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历史越悠久,其文化积淀越深厚。

我省的苗族、布依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别是我省的服饰里的蜡染、刺绣上表现了苗族迁徙的过程、生产的过程、诞生的过程,以及反映着苗族人民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它是苗族色彩斑斓的历史记载,也是苗族动态的文化体现。

除了蜡染、刺绣以外,还有芦笙、民族织锦、雕刻、原木艺术等民间艺术。

2.民间艺术具有多样性与层次性的特征。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论文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论文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论文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联系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伊苏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迈进,并烙刻着某时代的特征。

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的产物,文化已成为整个国家及民族赖以维系的物质基础。

而在大形势背景下依靠各民族祖先形成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都带上了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也就契合了群众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

包括民族服饰、诗词古经。

思想观念等在内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某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的展示。

在历史车轮向前的滚动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不论是抱残守缺,还是不断更新进步,它们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都是我国的民间文化的艺术风格、气质的反映。

而它的所有,追根溯源,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的要求下,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留于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更要注重对它的整合、创新与发展,使其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2.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传递,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

在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进步和传承中,很多都以某种比较固定的形式传承下来,并保存了它们原有的特点。

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受人喜爱。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广布五湖四海。

这就对我国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群众文化也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拓展与创新活动。

为了使我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方面也应高度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

群众文化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事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对其必须充分重视。

少数民族传统戏曲论文-传统戏曲论文-艺术论文

少数民族传统戏曲论文-传统戏曲论文-艺术论文

少数民族传统戏曲论文-传统戏曲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21世纪以来的研究21世纪以来,吹吹腔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吹吹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下,在民间复兴并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扶持;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戏曲学、民族音乐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因研究的需要,开始将民间戏曲艺术纳入研究领域;政府文化部门因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将吹吹腔的研究作为制定政策的前提。

民间、官方和学术界,围绕吹吹腔开展各自的工作,并形成了彼此交互的关系。

有学者分析了吹吹腔在大理各县的不同称谓,以及高腔和平腔与不同戏曲行当的关系,论述了伴奏音乐和乐器的民族特色。

[11]白族吹吹腔含有高腔、昆曲的传统元素,同时,在大理白族地区的流传过程中,又经历了民族化、地方化的演变。

所以,论者认为,吹吹腔是一种吸收了高腔和昆曲之后,又吸收了白族民间音乐的新声腔,既有汉族音乐基因,又有白族音乐特色。

“它是在汉族戏曲音乐文化的传入影响下而产生的,既保持了原有的传统,还融入其他白族的特点。

特别是在表演、剧目和音乐中,还能找出一些高腔、昆曲遗传基因。

”吹吹腔在部分白族地区,也作为本主崇拜活动中的仪式音乐而存在,促进了祭祀活动中的人神共娱与音声和谐。

有学者梳理了吹吹腔戏起源的几种不同说法。

其一,杨明认为属于弋阳腔中的罗罗腔,为明代洪武年间,随前来大理屯军、屯民的外来人口传入。

如今大理白族人称祖籍南京和洱源南京豆之说,以及吹吹腔剧目《血汗衫》对兰中秀兄弟征大理的叙述,都可证明此说。

其二,黎方认为吹吹腔源头为安徽、湖广的吹腔和罗罗腔,是明末清初随大西军传入的。

其三,流沙认为,吹吹腔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北方剧种颇多相似之处,此种戏曲是由一个大剧种传入大理的,明末清初在西北流行的“二句腔”与之具有主要相关性。

其四,包钢认为吹吹腔是由北方民间小戏传入的,罗罗腔传入云南后演变为吹吹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发展及其特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4 期. 毛艳 .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分期问题.
《思想战线》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5 期. 毛艳.
[3].世纪之交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数据库的主题
抽样定置分析 .
《艺术百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魏国彬.万晓萍.
[4].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转型 .
《艺术百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魏国彬.万晓萍.
[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3 期. 毛艳 .
[6].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分化 .
《思想战线》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6 期. 樊华.
[7].论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北方音乐》 .2014 年 9 期 . 符伟 .
[8].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 .
《神州(下旬刊)》 .2014 年 3 期 . 刘珊 .
[9]."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京举行 .
《文艺研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
[1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评论》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
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以国家大剧院为例.
作者:林慜劼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
[2]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
作者:毛艳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7(学位年度)
[3]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以云南沧源佤族文化艺术为中心
的讨论 .
作者:樊华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4].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 . 被引次数: 3
作者:李琰 . 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
[5]论蒙古歌舞剧 .
作者:伊拉拉塔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6].“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研究 . 被引次数: 8
作者:白雪静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06(学位年度)
[7].岑家梧人类学艺术观研究 .
作者:王军 . 文艺学山东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古代北方民族造型艺术中的动物图腾及其文化内涵 . 被引次数: 2
作者:高圆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9].论藏族唐卡艺术的装饰意味 . 被引次数: 6
作者:祝海珊 . 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
[10].《乐记》音乐哲学的基本理念及其相关比较研究 . 被引次数: 2
作者:王珊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藏族艺术的工业设计中应用. 袁媚 . 胡雨霞,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
[2]人类艺术基因库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李心峰,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3]对少数民族艺术保护的几点感悟 .
乌兰杰,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4] 做艺术遗产的知音边地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说要.
杨德鋆,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5]试论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传承与拓展 .
段泽兴,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6]贵州傩戏与少数民族艺术的保存和发展 .
王秋桂,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7]石剑锋 :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的活态传承发展与创新 .
石剑峰, 2014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 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8]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 .
贾作光,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9]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少数民族艺术品的与保护.
林秀娣 . 廖菊楝,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民间美术与当代美术发展及其保护 .
顾森,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