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_3空间位置关系证明与二面角求解大题狂练理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_2空间位置关系证明与线面角求解大题狂练理

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_2空间位置关系证明与线面角求解大题狂练理

命题角度 4.2 :空间地点关系证明与线面角求解1. 如图,三棱柱ABC A1B1C1中,B1 A1 A C1A1A 600, AA1 AC 4 , AB 2 ,P,Q 分别为棱AA1, AC 的中点.(1)在平面ABC内过点A作AM / /平面PQB1交BC于点M,并写出作图步骤,但不要求证明 .(2)若侧面ACC1 A1侧面 ABB1 A1,求直线 A1C1与平面 PQB1所成角的正弦值.39【答案】( 1)看法析( 2)13.试题分析:( 1)如图,在平面ABB1A1内,过点 A 作AN / /B1P 交 BB1于点N,连接BQ ,在BB1Q 中,作 NH / / B1Q 交 BQ 于点H,连接AH并延伸交BC于点M,则AM为所求作直线.( 2)连接PC1, AC1,∵AA1AC A1C14,C1A1A600,∴ AC1 A1为正三角形.∵ P 为AA1的中点,∴PC1AA1,又∵侧面 ACC1 A1侧面 ABB1A1,且面 ACC 1A1面 ABB1 A1AA1,PC1平面 ACC1 A1,∴ PC1平面 ABB1 A1,在平面 ABB1 A1内过点P作 PR AA1交 BB1于点R,分别以PR, PA1, PC1的方向为x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成立以下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P xyz ,则 P 0,0,0 , A1 0,2,0,A 0,2,0,C 0,4,2 3, C1 0,0,2 3 .∵ Q 为 AC 的中点,∴点 Q 的坐标为 0,3, 3 ,∴0, 2,2 3 ,PQ0, 3, 3AC.1 1∵ A 1B 1AB2, B 1A 1A 600,∴ B 13,1,0 ,∴ PB 13,1,0,设平面 PQB 1的法向量为 mx, y, z ,PQ ·m得 {3y3z 0由 {,PB 1·m 03x y 0令 x1 ,得 y3, z3 ,因此平面 PQB 1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1, 3,3.设直线 AC 与平面 PQB 所成角为 a ,1 1111·39则 sincos AC 1 1 , mACmAC 1 1m,13即直线1 1与平面PQB 1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9 .AC13点睛:观察立体几何的线面角,要注意线面角必定是锐角,同时在用向量解决问题时必定要注意点的坐标的正确性 . 2. 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AC 与 BD 订交于点 O ,四边形 OAEF 为矩形,平面OAEF 平面 ABCD , ABAE .( 1)求证 : 平面 DEF 平面 BDF ;( 2)若点 H 在线段 BF 上,且 BF 3HF ,求直线 CH 与平面 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 1)详看法析; (2)3.9【分析】试题剖析: ( 1)先运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证明线面垂直,再借助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推证;( 2)先依照题设条件成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运用向量的数目积公式及向量的运算的坐标运算进行剖析求解:试题分析:(1)证明:ABCD为正方形,AO BD,四边形OAEF为矩形,AO FO,EF AO,EF BD,EF FO ,又BD FO O, EF平面BDF,又 EF 平面 DEF ,平面 DEF 平面 BDF .设平面 DEF 的法向量为nn·DE 02x 2 y 2z 01,得x, y, z ,由{,即 {, 令zn·DF0 2 y2z 0n 0, 2,1 ,由CH ·n 243 33cos CH , n239CH ·ncos CH , n3.9. 得直线CH 与平面 DEF 所戍角的正弦值即为点睛: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传统而典型的内容之一,也高考要点观察的考点和热门。

二面角四种求法_5个例题解决二面角难题

二面角四种求法_5个例题解决二面角难题

四法求二面角二面角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求二面角的大小应先作出它的平面角,下面介绍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四种方法:定义法、垂面法、三垂线定理法、射影面积法。

(1)定义法——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注:o 点在棱上,用定义法。

(2)垂线法(三垂线定理法)——利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平面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角的大小。

注:o 点在一个半平面上,用三垂线定理法。

(3)垂面法——通过做二面角的棱的垂面,两条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

注:点O 在二面角内,用垂面法。

(4)射影面积法——若多边形的面积是S ,它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是S`,则二面角θ的大小为COS θ= S`÷ SA 图3αβO B lO图5β α l C B A例1 如图1-125,PC⊥平面ABC,AB=BC=CA=PC,求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三垂线定理法)分析由PC⊥平面ABC,知平面ABC⊥平面PAC,从而B在平面PAC上的射影在AC 上,由此可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 P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交线为AC作BD⊥AC于D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BD⊥平面PAC,作DE⊥PA于E,连BE,据三垂线定理,则BE⊥PA,从而∠BED是二面角B-PA -C的平面角。

设PC=a,依题意知三角形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D是∵PC = CA=a,∠PCA=90°,∴∠PAC=45°∴在Rt△DEA评注本题解法使用了三垂线定理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后,再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来求解。

例2 在60°二面角M-a-N内有一点P,P到平面M、平面N的距离分别为1和2,求点P到直线a的距离。

(图1-126)(垂面法)分析设PA、PB分别为点P到平面M、N的距离,过PA、PB作平面α,分别交M、N于AQ、BQ.同理,有PB⊥a,∵ PA∩PB=P,∴ a⊥面PAQB于Q又 AQ、BQ平面PAQB∴ AQ⊥a,BQ⊥a.∴∠AQB是二面角M-a-N的平面角。

从一道2023年高考题谈二面角的求法

从一道2023年高考题谈二面角的求法

= .

|CA||m| 2×2 6
标系 E
Gxyz,则 D (2,
0,
0),
设平面 DAB 与平面 ABF
方法 2:基底法 .
设平面 ABD 的法向量为 m =xa+yb+z
c.
解:设 DA =DB =DC=2.
{
所以 s
i
nθ= 1-



归纳:此方 法 是 在 确 定 基 底 的 前 提 下,先 求 出 两
PE .
中已证 DE ⊥ 平 面 ABC,
DE ∥
大小为θ,则θ=∠DPE +
由方法3 已证 DE⊥AB,
DE∥AF,所以 AB⊥AF.
的前提下解题 .
在解题中,要确保垂线与两个平面 的 交
解:如 图 4,取 AB 的 中 点

AF ,所 以 AF ⊥ 平 面 ABC.
AF⊂ 平面 ABF,则平面 ABC⊥
法的多样性更能 考 查 学 生 的 综 合 解 题 能 力 .
本文中通
过“一题多解”探究二面角的解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此
类题的方法,
在知识与方法的整合中全面提升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
并领悟解题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
参考文献:
[
从一道调研试题 谈 二 面 角 的 求 法[
数 学 之 友,
1]程宏咏 .
J].
设 DA =DB =DC =2,又 因 为 ∠DPN 与 ∠PDE
PE 3
互补,
s
i
n ∠DPN =s
i
n ∠PDE =
= .
DP 3
归纳:利用 此 方 法 求 解 二 面 角,其 实 质 就 是 在 图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的证明及求二面角问题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的证明及求二面角问题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的证明及求二面角问题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是一个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都会考,提前知道怎么考,拿下十二分不是问题,当然这是要掌握空间几何的基础上,下面我们以高考试题为例子进行解析,考查方向,万变不离其宗:例题:(2017理科全国卷广东)
解析:对于第一问,求两个平面相互垂直,只需要证明某线段在某平面内且垂直某平面内线段即可。

参考证明:
∵∠BAP=∠CDP=90º ∴PA⊥AB,PD⊥CD
又∵AB∥CD ∴AB⊥PD 故AB⊥平面PAD 又∵AB在平面PAB内,PD在平面PAD内∴平面PAB⊥平面PAD
对于第二问,求二面角余弦值,首先要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分别设出两个面的法向量,求出两个法向量,根据向量性质求出余弦值。

(提示:作PE⊥AD,其中E是AD上的一点,以E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具体正明步骤自己脑补),详解就略写,有兴趣自己完整写出。

例题:(2019理全国卷广东)
解析:考查线段平行某平面,此题连接B1C,ME,主要是应用三角行中位线定理,基本三可以根据题设条件来证明,逻辑推理即可,具体步骤自行详写,再者就是求二面角正弦值,也就是先求余弦值,再根据三角函数正弦值,老方法,如果空间几何难解决此问题,我们就果断建立适合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性质可求。

总结:空间几何证明,找几何关系,该连的连,该作辅助线的果断作辅助线,问题就直观的解决,求二面角建适合的空间坐标系,列方程求解即可。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有不当之处欢迎指出。

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1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题狂练理(2021学年)

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1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题狂练理(2021学年)

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1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题狂练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角度 4.1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题狂练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1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题狂练理的全部内容。

命题角度4。

1: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1。

如图,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ABC﹣A1B1C1中,点G是AC的中点.(1)求证:B1C∥平面 A1BG;(2)若AB=BC, ,求证:AC1⊥A1B.【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2)证明:∵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BG平面ABC,∴AA1⊥BG,∵G为棱AC的中点,AB=BC,∴BG⊥AC,∵AA1∩AC=A,∴BG⊥平面ACC1A1,∴BG⊥AC1,∵G为棱AC中点,设AC=2,则AG=1,∵,∴在Rt△ACC1和Rt△A1AG中,,∴∠AC1C=∠A1GA=∠AGA+∠C1AC=90°,∴A1G⊥AC1,1∵,∴AC1⊥平面A1BG,∵A1B⊂平面A1BG,∴AC1⊥A1B。

2.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拼接,将BCD-(如图2).∆折起,得到三棱锥A BCD(1)若,E F分别为,EF平面ACD;AB BC的中点,求证://(2)若平面ABC⊥平面BCD,求证:平面ABD⊥平面AC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 AC,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明//EF平面ACD;(2)若平面ABC⊥平面BCD,可得CD⊥平面,⊥,ABC CD AB ⊥∴⊥平面ACD,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明,AB AC AB平面ABD⊥平面ACD。

高中数学 考前归纳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问题 试题(共6页)

高中数学 考前归纳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问题 试题(共6页)

立体几何(l ìt ǐj ǐh é)中的二面角问题一、常见基此题型: (1)求二面角的大小例1、斜三棱柱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是菱形,且,M 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ABC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1〕∵侧面是菱形且 ∴为正三角形又∵点为的中点 ∴∵∥11A B ∴由∴平面〔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菱形11A ABB 边长为2得,,那么,, 设面11A ABB 的法向量,由,得,令,得设面的法向量, 由,得,令,得得.又二面角为锐角,所以(suǒyǐ)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二面角的大小,求其它量。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底面ABCD ,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 , AB∥CD ,AB= 2AD =2CD =2.E 是PB 的中点. 〔I 〕求证:平面EAC ⊥平面PBC; 〔II 〕假设二面角P-A C-E 的余弦值为,求直线PA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Ⅰ〕∵PC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 ∴AC ⊥PC ,∵AB =2,AD =CD =2,∴AC =BC =2,∴AC 2+BC 2=AB 2,∴AC ⊥BC , 又BC ∩PC =C ,∴AC ⊥平面PBC ,∵AC ⊂平面EAC ,∴平面EAC ⊥平面PBC .〔Ⅱ〕如图,以C 为原点,DA →、CD →、C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那么C (0,0,0),A (1,1,0),B (1,-1,0). 设P (0,0,a )〔a >0〕, 那么(n àme)E (1 2,- 1 2, a2〕,DACE PBxyzCA →=(1,1,0),CP →=(0,0,a ),CE →=〔 1 2,- 1 2, a 2〕,取m =(1,-1,0),那么m ·CA →=m ·CP →=0,m 为面PAC 的法向量. 设n =(x ,y ,z )为面EAC 的法向量, 那么n ·CA →=n ·CE →=0,即⎩⎨⎧x +y =0,x -y +az =0,取x =a ,y =-a ,z =-2,那么n =(a ,-a ,-2), 依题意,|cos 〈m ,n 〉|=|m ·n ||m ||n |=a a 2+2=63,那么a =2.于是n =(2,-2,-2),PA →=(1,1,-2). 设直线PA 与平面EAC 所成角为θ,那么sin θ=|cos 〈PA →,n 〉|=|PA →·n |__________|PA →||n |=23,即直线PA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3〕求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例3.如图,△AOB ,∠AOB =,∠BAO =,AB =4,D 为线段AB 的中点.假设△AOC 是△AOB 绕直线AO 旋转而成的.记二面角B -AO -C 的 大小为.〔1〕当平面COD ⊥平面AOB 时,求θ的值; 〔2〕当θ∈[2π,]时,求二面角C -OD -B 的余弦(yúxián)值的取值范围.AO BCD解:〔1〕如图,以O 为原点,在平面OBC 内垂直于OB的直线为x 轴,OB ,O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那么A (0,0,2), B (0,2,0), D (0,1,3),C (2sin θ,2cos θ,0). 设=(x ,y ,z )为平面COD 的一个法向量,由得,取z =sin θ,那么1n =(3cos θ,-3sin θ,sin θ). 因为平面AOB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由平面COD ⊥平面AOB 得1n 2n =0,所以cos θ=0,即θ=2π.〔2〕设二面角C -OD -B 的大小为,由(Ⅰ)得当θ=2π时, cos α=0;当θ∈(2π,23π]时,tan θ≤-,cos α===-, 故-≤cos α<0.综上,二面角C -OD -B 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为[-55,0].二、针对性练习 1.如图,斜三棱柱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 ,点1B 在底面内的射影(sh èy ǐng)恰好是的中点,且.yAOBCDxz(1)求证:平面平面;(2)假设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设,求的值.解: (1)取中点,连接,那么面,,,〔2〕以为轴,为轴,过点C与面ABC垂直方向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那么即设面法向量;面法向量,2. 如图,四棱锥的侧面垂直于底面,,,,在棱上,是的中点(zhōnɡ diǎn),二面角为〔1〕求的值;〔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建立如下图的坐标系,其中,,,,,。

二面角求法及经典题型归纳

二面角求法及经典题型归纳

二面角求法归纳18题,通常是立体几何(12-14分),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断与证明,考查二面角的求法以及利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以下是求二面角的五种方法总结,及题形归纳。

定义法: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

如例1中从二面角S —AM —B 中半平面ABM 上的一已知点(B )向棱AM 作垂线,得垂足(F );在另一半平面ASM 内过该垂足(F )作棱AM 的垂线(如GF ),这两条垂线(BF 、GF )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 ∠=60°(I )证明:M 在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证(I )略解(II ):利用二面角的定义。

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过F 点在平面ASM 内作GF AM ⊥,GF 交AS 于G ,连结AC ,∵△ADC ≌△ADS ,∴AS-AC ,且M 是SC 的中点, ∴AM ⊥SC , GF ⊥AM ,∴GF ∥AS ,又∵F 为AM 的中点,∴GF 是△AMS 的中位线,点G 是AS 的中点。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2=SM ,则22=GF ,又∵6==AC SA ,∴2=AM ∵2==AB AM ,060=∠ABM ∴△ABM 是等边三角形,∴3=BF在△GAB 中,26=AG ,2=AB ,090=∠GAB ,∴211423=+=BG 366232222113212cos 222-=-=⨯⨯-+=⋅-+=∠FB GF BG FB GF BFG FGFG∴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36arccos(-例2. (2010全国I 理,19题,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 ,AB=AD=1,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Ⅱ) 由225,1,2,,SA SD AD AB SE EB AB SA =+===⊥知22121,AD=133AE SA AB ⎛⎫⎛⎫=+= ⎪ ⎪⎝⎭⎝⎭又.故ADE ∆为等腰三角形.取ED 中点F,连接AF,则226,3AF DE AF AD DF ⊥=-=. 连接FG ,则//,FG EC FG DE ⊥.所以,AFG ∠是二面角A DE C --的平面角. 连接AG,A G=2,2263FG DG DF =-=, 2221cos 22AF FG AG AFG AF FG +-∠==-,所以,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120°.例3(2010浙江省理,20题,15分)如图, 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 在线段,AB AD 上,243AE EB AF FD ====.沿直线EF 将 AEF 翻折成'A EF ,使平面'A EF BEF ⊥平面.(Ⅰ)求二面角'A FD C --的余弦值;(Ⅱ)点,M N 分别在线段,FD BC 上,若沿直线MN 将四边形MNCD 向上翻折,使C 与'A 重合,求线段FM 的长.练习(2008山东)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 A⊥平面ABCD,60ABC∠=︒,E,F分别是BC, PC的中点.(Ⅰ)证明:AE⊥PD;(Ⅱ)若H为PD上的动点,EH与平面P 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62,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分析:第1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AE⊥AD后推出AE⊥平面APD,使命题获证,而第2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二面角的棱AF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S,和两边SE与SC,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2024届全国高考数学复习考点好题专项(空间位置关系、空间角)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数学复习考点好题专项(空间位置关系、空间角)练习(附答案)

⃗·
⃗·
-√3 0,
0,

- √3 0,
0,
取 x=√3,则 y=z=1,则 n=(√3,1,1).
设直线 PD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为 θ,

|-√3|
√5
||||
√3 √5
5
|·|
则 sin θ=|cos<⃗ ,n>|= ⃗
,
√5
∴直线 PD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 BD= -
√3.
则 D(0,0,0),A(1,0,0),B(0,√3,0),P(0,0,√3),
∴⃗ =(0,0,-√3),⃗=(1,0,-√3),⃗=(-1,√3,0).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n=(x,y,z),
1
2
∵CD=1,BE= AB=1,CD∥BE,
∴四边形 CDEB 是平行四边形,∴DE=CB=1.
1
2
∵DE= AB,∴△ABD 为直角三角形,AB 为斜边,
∴BD⊥AD.
∵PD⊂平面 PAD,AD⊂平面 PAD,且 PD∩AD=D,
∴BD⊥平面 PAD.又 PA⊂平面 PAD,∴BD⊥PA.
(2)答案解析 (方法一)由(1)知,PD,AD,BD 两两垂直,以点 D 为坐标原点,DA,DB,DP 所在直线分别
5
1
3
(方法二)由题设及第(1)问得三棱锥 P-ABD 的体积为 V=
又 AB=2,PA=√
PAB=
√15
4
=2,PB=√

1
×1×√3
2
√3
√6,所以 cos∠PAB=

(名师整理)最新高中数学高考《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专题复习精讲精练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高中数学高考《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求法》专题复习精讲精练课件

l
P
B
A
P1
B1
A1
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的大小来度量 ∠APB= ∠A1P1B1
注意: 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1)角的顶点在棱上 (与顶点位置无关) 2)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 3)角的两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 0180
一、几何法:
1、定义法:
以二面角的棱a上任意一点O为端点,在两个面内 分别作垂直于a 的两条射线OA,OB,则∠AOB就
C
O a
B
4.射影面积法
A B
C
A1
B1
C1
cos S射影多边形
S多边形
二、平面法向量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先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 量的夹角,然后根据二面角与其大小相等或 互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αm
n
β
如图:二面角的大小等于<m ,n>
二、平面法向量法:
求二面角的大小,先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 量的夹角,然后根据二面角与其大小相等或 互补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复 习: 二面角的定义:
1、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
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二面角-AB-
A
C
B
二面角- l-
D
l
B
A
二面角C-AB- D
F
E
A
B
D
C
二面角C-AB- E
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 点, 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 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 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B
C

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_1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题狂练文

高考数学命题角度4_1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大题狂练文

命题角度 4.1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1. 如图 1,在Rt ABC中, C 90 , D 、 E 分别为 AC , AB 的中点,点 F 为线段 CD上一点,将ADE 沿 DE 折起到A1DE 的地点,使A1F CD ,如图2.(I) 求证:DE∥平面ACB1; (II)求证: A1F BE ;( Ⅲ) 若Q为线段A1B中点,求证:A1C ⊥平面 DEQ【答案】( I )看法析( II )看法析 ( Ⅲ) 看法析试题分析:(I )因为又因为 DE D , E 分别为 AC, AB 的中点,所以DE / / BC.平面 ACB ,所以 DE / /平面 ACB11( II)由已知得AC BC, 且DE / /BC,所以DE AC.所以 DE A1D, DE CD,所以 DE平面 A1DC,而A1F平面A1DC , 所以 DE A1 F,又因为A1 F CD ,所以 A1F平面BCDE .所以A1F BE.点睛:此题考察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对空间想象能力有很高要求 .2.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已知平面PBC平面ABC.( 1)若AB BC ,CP PB ,求证:CP PA ;( 2)若过点 A 作直线 l平面 ABC ,求证:l 平面 PBC .【答案】( 1)看法析(2)看法析【分析】【试题剖析】(1)依照题设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AB平面PBC,从而证得 CP AB, CP平面 PAB ,而后运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CP PA ;(2)借助题设条件先证明PD平面 ABC ,从而确立l PD,而后再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推证:证明:( 1)因为平面PBC平面 ABC,平面 PBC平面 ABC=BC ,AB平面ABC ,AB BC ,所以AB 平面 PBC .因为 CP平面 PBC ,所以 CP AB.又因为 CP PB, PB AB B,AB, PC 平面 PAB , 所以CP平面 PAB , 又因为 PA平面PAB, 所以CP PA.3. 如图,在四棱锥 E ABCD 中,AE⊥DE,CD⊥平面ADE,AB⊥平面ADE, CD=DA=6, AB=2,DE=3.( 1)求B到平面CDE的距离( 2)在线段DE 上能否存在一点 F ,使AF平面BCE?若存在,求出EF的值;若不存ED在,说明原因.【答案】(I )AE 3 3 (II)看法析.【分析】试题剖析:(1) 利用等体积法联合题意可求得 B 到平面 CDE 的距离为 3 3 ;(2) 当 EF1时知足题意,利用题中所给的条件进行证明即可.ED 3试题分析:解:( 1)方法一:因为CD 平面 ADE , CD AE , 又 AE ED, ED CD D ,所以 AE平面 CDE ,又 AB / /CD ,所以 B 到平面 CDE 的距离为 AE33 .方法二:等积法求高 .4. 如 图 , 四 棱 柱 ABCD A 1 B 1C 1D 1 中, AA 1 平面 ABCD ,AB/ /CD ,AB BC1CD , E 为 AA 1的中点 .2(Ⅰ)证明:BE / /CD1;(Ⅱ)若ADC45,CD CC1,求证:平面EB1C1平面EBC .【答案】( I )详看法析;(II )详看法析 .【分析】试题剖析:(Ⅰ)分别取CD , DD 1的中点 M , N ,连结 BM , MN , NE ,可证明四边形 BMNE 是平行四边形,全部 MN / / BE 又依据DD1C中,中位线的性质,MN //D1C ,依据平行线的传达性可知BE / / CD1;(Ⅱ)依据条件可证明BC AB, BC BB1,全部BC 平面 ABB1,即 BC B1E ,也可证明B1 E BE ,全部 B1E平面 EBC ,即证了然平面EB1C1平面 EBC .试题分析:(Ⅰ)分别取 CD , DD1中的中点为 M , N ,并连结 BM , MN , NE ,则由 AB/ /CD ,AB 1CD 得,AB/ /DM ,AB DM ,2可得四边形 ABMD 为平行四边形,那么 AD BM ,AD//BM ,又 AD EN ,AD//EN,所以 NE / /BM ,且 NE BM ,得四边形 BMNE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 BE / /MN ,又MN / /CD1,所以BE / /CD1.(Ⅱ)取 CD 中点 M ,连结 AM ,则 AM DM ,可得DAM ADM45 ,则AMD90 ,即 AM CD ,AM / /BC ,那么AB BC ,又BC BB1,得 BC平面 ABB1 A1,那么 BC B1E ,由 CD CC1,得 AB AE ,又BAE90 ,那么AEB45,同理,A1EB145 ,即得 BE B1E ,可得 B1 E 平面BCE,即得平面 EB1C1平面EBC.【点睛】此题考察了平行与垂直的证明,而垂直的证明是难点,假如证明线线垂直,一般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或是三边知足勾股定理,证明线线垂直;假如证明线面垂直,一般依据判判定理,证明线与平面内的两条订交直线垂直,则线面垂直;假如证明面面垂直,相同是依据判判定理转变为证明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5. 如图,四边形ABCD与ADEF均为平行四边形,M ,N ,G 分别是 AB ,AD ,EF 的中点.(1)求证:BE平面DMF;(2)求证:平面BDE平面MNG .2)看法析【答案】( 1)看法析(【分析】试题剖析:(1) 连结AE,联合题意证得BE MO,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判定理即可证得BE平面DMF.(2) 联合题意第一证得线面平行:DE平面MNG,BD平面MNG ,且DE与 BD为平面 BDE内的两条订交直线,据此可得平面BDE平面MNG .( 2)因为N,G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DEF 的边 AD , EF 的中点,所以DE GN,又DE平面MNG,GN平面MNG,所以 DE平面MNG.又M 为 AB中点,所以 MN 为ABD 的中位线,所以BD MN ,又BD平面MNG,MN平面MNG,所以 BD平面MNG,又 DE 与 BD 为平面 BDE 内的两条订交直线,所以平面 BDE 平面MNG.点睛: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有:①用定义,此类题目常用反证法来达成证明;②用判判定理或推论( 即“线线平行 ? 面面平行” ) ,经过线面平行来达成证明;③依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这一性质进行证明;④借助“传达性”来达成.6. 在正方体ACBD AC B D中,E, F,G 分别是 AB, CC,AD 的中点.11111(1)证明:平面A1BG平面CEF;(2)棱CD上能否存在点T,使AT / /平面B1EF?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1)看法析( 2)在棱CD上取点T,使得DT 1DC ,则AT //平面 B1EF. 4【分析】试题剖析:(1) 证明平面A1BG平面CEF,可先证明BG平面 EFC ,可先证明BG CE, FC BG. (2)延伸 BC,B1F交于 H ,连EH 交 DC于K,得TK AE 且TK AE ,四边形AEKT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AT EK ,即 AT EH .即证得 AT平面B1EF试题分析:(2) 解:在棱CD上取点T,使得DT 1 DC ,则AT平面B1EF.4证明以下:延伸BC,B1F 交于H,连EH交DC于K.因为 CC1BB1,F 为CC1中点,所以 C 为 BH 中点.因为 CD AB ,所以 KC AB ,且 KC 1EB1CD .24因为 DT 1DC , E为 AB 中点,所以 TK AE 且TK AE ,4即四边形 AEKT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AT EK ,即 AT EH .又 EH平面 B1EF ,AT 平面B1EF,所以 AT平面 B1EF .点睛:存在性问题,能够由果索因,找出所求点的地点,写过程时把结论先写上,利用这一条件证出结果.7.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平面BDEF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四边形 BDEF是矩形,BD2BF,H是CF的中点 .( 1)求证:AF / / 平面 BDH ;( 2)求证:平面ACE平面ACF.【答案】( 1)看法析( 2)看法析【分析】试题剖析:(1) 利用题意证得OH/ / AF ,而后由线面平行的判判定理可得AF//平面 BDH.(2 ) 利用题意证得OE平面 ACF .由面面垂直的判判定理可得平面ACE 平面 ACF .试题分析:( 1)证明:设AC BD O ,连结 OH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O是AC的中点又 H 是CF的中点,所以 OH 是三角形 AFC 的中位线,所以 OH //AF,又AF平面BDH,OH平面BDH,∴AF //平面 BDH .( 2)连结OF ,OE,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因为平面BDEF平面ABCD ,平面BDEF平面ABCD BD ,AC平面ABCD ,AC BD ,所以AC平面BDEF,又 OE 平面 BDEF ,所以 AC OE .在矩形 BDEF 中,设 BF a ,则 EF2a, OE OF2a ,由勾股定理可得,OEF 为直角三角形,且OE OF .因为 OE AC, OE OF, AC FO O ,所以 OE平面 ACF .又OE 平面 ACE,所以平面 ACE平面ACF.8. 如图,在几何体ABCDEF中,底面ABCD为矩形,EF //CD,CD EA ,CD 2EF 2,ED 3 ,M为棱FC上一点,平面ADM与棱FB交于点N.(Ⅰ)求证:ED CD;(Ⅱ)求证:AD//MN ;(Ⅲ)若 AD ED ,试问平面BCF能否可能与平面ADMN 垂直?若能,求出FM值;若FC不可以,说明原因。

从高考题谈二面角的解法

从高考题谈二面角的解法

从高考题谈二面角的解法摘要:二面角的大小,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常考常新,其求法各式各样,二面角在高考立体几何的计算中占据着主角地位。

而二面角的求解因为方法多样、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较能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用传统方法来求解二面角,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用平面的法向量来求解二面角,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往往建系不当、计算出错等原因导致失分。

故本人总结出一些求二面角大小的模式——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射影法等,和求二面角大小的通法——向量法。

关键词:立体几何二面角垂直学习立体几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立体几何在每年的高考题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其中二面角是高中立几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来高考卷的重点,难点,常考常新,其求法各式各样,是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论证、运算求解等基本能力的良好素材。

但因其抽象性、综合性和多变性,使得二面角成为教学当中的难点和重点。

此题型在高考中属于拉开学生距离的部分,很多学生放弃此题。

在近十年的教学中,在求解二面角方面本人总结出一些求二面角大小的模式——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射影法等,和求二面角大小的通法——向量法。

使二面角问题变得通俗化、模式化和程序化,让学生既容易掌握,又方便操作。

1、定义法求解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正方形,PA⊥平面ABCD,PPA=AB=a,求二面角B-PC-D的大小。

解:A D===PA AB PA AD PB PD AB AD a ⊥⎫⎪⊥⇒⎬⎪⎭, PB PD BC DC PBD PDC PC PC =⎫⎪=⇒∆≅∆⎬⎪=⎭过B 作BH ⊥PC 于H ,连结DH 使DH ⊥PC ,故∠BHD 为二面角B -PC -D 的平面角。

高考数学大题规范解答(六)空间位置关系证明的答题模板

高考数学大题规范解答(六)空间位置关系证明的答题模板

空间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是整个立体几何的基础,也是立体几何的重点,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战场”,所以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定与证明,成为立体几何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一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直接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以多面体、棱柱、棱锥为载体,判断与证明几何体内线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大题规范解答——得全分”系列之(六)空间位置关系证明的答题模板[典例] (2012山东高考·满分12分)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1)求证:BE =DE ;(2)若∠BCD =120°,M 为线段AE 的中点,求证:DM ∥平面BEC .[教你快速规范审题]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取BD 中点O 连接EO ,CO CO ⊥BD ―――――→EC ∩CO =CBD ⊥平面EOC 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观察所证结论―→求证BE =DE ―――――――――――→需证明△BDE 是等腰三角形应证明EO ⊥BD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CB =CD ―――――→O 为BD 中点CO ⊥BD ―――→EC ⊥BD BD ⊥平面EOC ――――――→OE ⊂平面EOC BD ⊥OE―――――→△BDE 是等腰三角形BE =DE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观察条件―→△ABD 为正三角形∠BCD =120°,M 是AE 的中点―――――――→取AB 的中点N ,连接DM ,DN ,MNMN ∥BE ,DN ⊥AB ,CB ⊥AB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证结论―→DM ∥平面BEC ――――――→需证面面平行或线线平行平面DMN ∥平面BEC 或DM 平行于平面BEC 内的一条线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结合条件与图形――→法一证明平面DMN ∥平面BEC ――――――――――→由面面平行推证线面平行DM ∥平面BEC ――→法二 在平面BEC 内作辅助线EF ∥DM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DM ∥平面BEC [教你准确规范解题](1)如图,取BD 的中点O ,连接CO ,EO .由于CB =CD ,所以CO ⊥BD .(1分)又EC ⊥BD ,EC ∩CO =C ,CO ,EC ⊂平面EOC ,所以BD ⊥平面EOC .(2分)因此BD ⊥EO .又O 为BD 的中点,所以BE =DE .(3分)(2)法一:如图,取AB 的中点N ,连接DM ,DN ,MN .因为M 是AE 的中点,所以MN ∥BE .(4分)又MN ⊄平面BEC ,BE ⊂平面BEC ,所以MN ∥平面BEC .(5分)又因为△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BDN =30°.(6分)又CB =CD ,∠BCD =120°,因此∠CBD =30°.(7分)所以DN ∥BC .又DN⊄平面BEC,BC⊂平面BEC,所以DN∥平面BEC.(9分)又MN∩DN=N,所以平面DMN∥平面BEC.(10分)又DM⊂平面DMN,所以DM∥平面BEC.(12分)法二:如图,延长AD,BC交于点F,连接EF.(4分)因为CB=CD,∠BCD=120°,所以∠CBD=30°.(5分)因为△ABD为正三角形,所以∠BAD=60°,∠ABC=90°.(7分)因此∠AFB=30°,所以AB=12AF.(9分)又AB=AD,所以D为线段AF的中点.(10分)连接DM,由点M是线段AE的中点,得DM∥EF.又DM⊄平面BEC,EF⊂平面BEC,(11分)所以DM∥平面BEC.(12分)[常见失分探因]由条件得出BD⊥平面EOC时,易忽视EC∩CO=C,EC⊂平面EOC这一条件.证明MN∥平面BEC时,易忽视“MN⊄平面BEC,BE⊂平面BEC,而直接写出MN∥平面BEC”.证明平面DMN∥平面BEC时,易漏步骤“MN∩DN=N”.——————————————[教你一个万能模板]———————————————第一步审清题意分析条件,挖掘题目中平行与垂直关系―→。

高考数学复习-二面角的求法

高考数学复习-二面角的求法

高考数学-二面角几种常见问题的求解方法1.引言在高中空间几何的问题中,如何去求解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问题对很多同学来说十分棘手。

许多同学一遇到这种问题就比较头疼,特别是针对那些所给已知条件比较少的问题。

例如:在求二面角的问题中,许多都是没有给出直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这就要求同学们会作辅助线,同时,一些问题中还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

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很多都出现了求二面角的题目,如2010年的安徽卷(第18题)、2010年的浙江卷(第20题)、2010年的陕西卷(第18题)、2009年的山东卷(第18题)、2009年的安徽卷(第18题)等等。

这就说明,二面角问题在高考中是一个热门的考点。

因此,研究求解二面角问题的方法,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先来叙述一下中学教材中二面角的概念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引])2.1二面角的概念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如图1所示,在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上任意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13.求解二面角问题的几个难点在求解空间几何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求二面角的问题,求此类问题的难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1需要添加辅助线从二面角的定义来看,二面角的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两条射线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这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在一般的空间图形中很难直接发现满足这样条件的角。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借助添加辅助线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添加辅助线是一个很难掌握的技巧。

同时新添加的辅助线的长度以及它们与其余各条直线、各个平面所成的角度,还需要经过进一步计算才能够得到。

这无形中给二面角的求解过程带来了很多困难。

3.2线面关系隐藏的深在有些问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直线所成的角度,只给出了空间图形中的部分线段长度。

高中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经典求法

高中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经典求法

高中立体几何中二面角求法摘要:在立体几何中,求二面角的大小是历届高考的热点,几乎每年必考,而对于求二面角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往往很难正确地找到作平面角的方法,本文对求二面角的方法作了一个总结,希望对学生有帮助。

(一)、二面角定义的回顾: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二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是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衡量的。

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

(二)1 23 4、空间坐标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5、平移或延长(展)线(面)法 6、射影公式S 射影=S 斜面cos θ7、化归为分别垂直于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1、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设法求出其大小。

例1、 如图,已知二面角α-а-β等于120°,PA ⊥α,A ∈α,PB ⊥β,B ∈β. 求∠APB 的大小.解: 设平面∩PAB α=OA,平面PAB ∩β=OB 。

∵PA ⊥α, а⊂α ∴PA ⊥а同理PB ⊥а ∴а⊥平面PAB又∵OA ⊂平面PAB ∴а⊥OA 同理а⊥OB.∴∠AOB 是二面角α-а-β的平面角. 在四边形PAOB 中, ∠AOB=120°,. ∠PAO=∠POB=90°, 所以∠APB=60° 2、 三垂线定理(逆定理)法由二面角的一个面上的斜线(或它的射影)与二面角的棱垂直,推得它位于二面角的另一的面上的射影(或斜线)也与二面角的棱垂直,从而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2:如图,ABCD-A 1B 1C 1D 1是长方体,侧棱AA 1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C 1DEC 1D 1与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解: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由三垂线定理可得: ∴ CD =2 CE=1, DE=53、找(作)公垂面法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可知两个面的公垂面与棱垂直,因此公垂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二面角问题三种方法(习题及答案)

解二面角问题三种方法(习题及答案)

解二面角问题(一)寻找有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和求解。

(1)定义法: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过该点在两个半平面内作 垂直于棱的射线,两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要注意用二面角 的平面角定义的三个“主要特征”来找出平面角,当然这种找出的角要有利于解决问题。

下面举几 个例子来说明。

例1:如图,立体图形 V — ABC 的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画出二面角 它的度数。

例2:在三棱锥 P-ABC 中,N APB=Z BPC* CPA=60,求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

这样的类型是不少的,如下列几道就是利用定义法找出来的:1、 在正方体 ABC — A 1B 1G D 中,找出二面角 B — AC — B i 的平面角并求出它的度数。

2、 .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 ACB=60,现沿对角线BD 将其折成才60°的二面角,贝U A C 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 。

(菱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折后的一条对角线成两条线段仍都垂直于另一条对角线,则所成的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 正三棱柱ABC — ABQ 的底面边长是4,过BC 的一个平面与 AA 交于D,若A[=3,求二面角D-BC — A 的正切值。

总之,能用定义法来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是图形的性质较好,能够较快地找到满足二面 角的平面角的三个主要特征。

并且能够很快地利用图形的一些条件来求出所要求的。

在常见的几何 体有正四面体,正三棱柱,正方体,以及一些平面图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 等,这些有较好的一些性质,可以通过它们的性质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至于求角,通常是把这 角放在一个三角形中去求解。

由图形及题目的已知条件来求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或者角,再用解三角 形的知识去求解。

V — AB — C 的平面角并求出CAD B1D(2)三垂线法: 是利用三垂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证明线线垂直,来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专题4.2二面角(理科)-2021年高考数学(理)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原卷版)

专题4.2二面角(理科)-2021年高考数学(理)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原卷版)

一、解答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四边形为矩形,平面平面,,点在线段上运动,且.
(1)当时,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2)设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的取值范围.
2.如图,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3.如图,在直三棱柱中,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4.如图,α∩β=l,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θ,A∈α,B∈β,点A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A1,点B 在l上的射影为B1.已知AB=2,AA1=1,BB1=.
(1)若θ=120°,求直线AB与平面β所成角的正弦值;
(2)若θ=90°,求二面角A1-AB-B1的余弦值.
5.如图,四边形是矩形,沿对角线将折起,使得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落在边上.
(1)求证:平面平面;
(2)(理科做)当时,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文科做)当AB=2,AD=1时,求点B到平面ADC的距离.
6.如图,在三棱锥S一ABC中,SA=AB=AC=BC=SB=SC,O为BC的中点
(1)求证:SO⊥平面AB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角度4.3:空间位置关系证明与二面角求解1.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1111AC B C =, 111A A A B =, 1160AA B ∠=︒.(1)求证: 1AB B C ⊥;(2)若1112A B B C ==, 112B C =,求二面角11C AB B --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217. 【解析】试题分析: (1)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利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线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垂直的寻找与论证往往需要结合平几知识,如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底边上中线垂直底面得线线垂直,(2)一般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求二面角大小,先根据条件确定恰当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利用方程组求各面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法向量夹角余弦值,最后根据法向量夹角与二面角关系确定二面角的余弦值.(2)∵1ABB ∆为等边三角形, 2AB =,∴13OB =,∵在ABC ∆中, 2AB =, 2BC AC ==, O 为AB 中点,∴1OC =,∵12B C =, 13OB =,∴22211OB OC B C +=,∴1OB OC ⊥, 又1OB AB ⊥, ∴1OB ⊥平面ABC .以O 为原点, OB , OC , 1OB 方向为x , y , z 轴的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1,0,0A -, ()10,0,3B , ()1,0,0B , ()0,1,0C ,则()1111,1,3OC OC CC OC BB =+=+=-,则()11,1,3C -, ()11,0,3AB =,()10,1,3AC =,则平面1BAB 的一个法向量()0,1,0m =, 设(),,n x y z =为平面11AB C 的法向量,则1130,{30,n AB x z n AC y z ⋅=+=⋅=+=令1z =-,∴3x y ==,∴()3,3,1n =-,∴21cos ,7m n m n m n⋅==⋅.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 (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2.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梯形,//,223,AB CD AB DC AC BD F ==⋂=,且PAD ∆与ABD ∆均为正三角形, G 为PAD ∆的重心.(1)求证: //GF 平面PDC ;(2)求平面AGC 与平面PAB 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切值. 【答案】(1)见解析(2)811【解析】试题分析:(1)要证线面平行,则需在平面中找一线与之平行即可,所以连接AG 并延长交PD 于H ,连接CH .由梯形,//ABCD AB CD 且2AB DC =,知21AF FC =,又G 为PAD ∆的重心, 21AG AF GH FC ∴==,故//GF HC 从而的证明(2)求解二面角时则通过建立坐标系求两面的法向量,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解:(1)连接AG 并延长交PD 于H ,连接CH .由梯形,//ABCD AB CD 且2AB DC =,知21AF FC =,又G 为PAD ∆的重心, 21AG AF GH FC ∴==,故//GF HC .又HC ⊂平面,PCD GF ⊄平面,//PCD GF ∴平面PDC .(2)平面PAD ⊥平面,ABCD PAD ∆与ABD ∆均为正三角形,延长PG 交AD 的中点E ,连接,,,BE PE AD BE AD PE ∴⊥⊥∴⊥平面ABCD ,以E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23,3,0,0,0,0,3,0,3,0,3,0,0,0,0,1AB DC AP B D G ==∴-,()()()3,0,1,3,3,0,3,0,3AG AB AP∴=-=-=-,设()()()00000011,,,,3,,3,3,022C x y z DC AB x y z=∴+=-,可得000333333533,,0,,,0,,,0222222x y z C AC⎛⎫⎛⎫=-==∴-∴=-⎪ ⎪⎪ ⎪⎝⎭⎝⎭,设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1111,,n x y z=,由11111111113303{{{3303n AB x y x yn AP x z x z⊥-+==⇒⇒⊥-+==,令11z=,得()13,1,1n=,同理可得平面AGC的一个法向量()1121212353113,5,3,cos,537185n nn n nn n⋅++=〈〉===⨯,所以平面AGC与平面PAB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811.点睛:证线面平行首先要明确和熟悉其判定定理,在面内找一线与一直线平行即可,求面面角时则通常经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出两面的法向量,再通过向量夹角公式计算即可3.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中,平面11A ACC⊥平面ABC,2AB BC==,30ACB∠=,1120C CB∠=,11BC AC⊥,E为AC的中点.(1)求证:1A C⊥平面1C EB;(2)求二面角1A AB C--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13.【解析】试题分析:证明线面垂直,只需寻求线线垂直,利用题目提供的面面垂直,可以得到线面垂直,进而说明线线垂直;求二面角可采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法向量求解,本题需要设11,AA x A ACθ=∠=,根据条件求出x,再利用法向量求出二面角的余弦.试题解析:(1)证明:∵BA BC=,E为AC的中点,∴BE AC⊥,又平面11A ACC⊥平面ABC,平面11A ACC⋂平面ABC AC=,BE⊂平面ABC,∴BE⊥平面11A ACC,又1AC⊂平面11A ACC,∴1BE A C⊥.又11BC AC⊥,1BE BC B⋂=,∴1A C⊥面1C EB.则由余弦定理得22213122234123AC x x x x=+-⋅⋅=-+.22213323233C E x x x x⎛⎫=+-⋅⋅⋅-=++⎪⎪⎝⎭,设1A C与1C E交于点H,则1123A H AC=,1123C H C E=,而1A C⊥1C E,则2221111A H C H A C+=.于是()()()22244412232399x x x x-++++=,即260x x--=,∴3x=或2-(舍)容易求得:16A E=,而22211A E AE AA+=.故1A E AC⊥,由面11A ACC⊥面ABC,则1A E⊥面ABC,过E作EF AB⊥于F,连1A F,则1A FE∠为二面角1A AB C--的平面角,由平面几何知识易得32EF=,1332A F=.∴11312cos3332AEA FEA F∠===.方法二:以A点为原点,AC为y轴,过点A与平面ABC垂直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AA x=,1A ACθ∠=,则()1,3,0B,()0,23,0C,()0,3,0E,()10,23cos,sinC x xθθ+.∴()1,3,0CB=-,()10,cos,sinCC x xθθ=.由1111cos,2CB CCCB CCCB CC⋅==-,得3cos122xxθ-⋅=-,∴3cos3θ=,则1360,,33A x x⎛⎫⎪⎪⎝⎭,1360,23,33C x x⎛⎫+⎪⎪⎝⎭,于是1360,23,33AC x x⎛⎫=--⎪⎪⎝⎭,1361,3,33BC x⎛⎫=-+⎪⎪⎝⎭,∵11AC BC⊥,不妨设平面ABC的法向量()20,0,1n=,则121212212cos,3912n nn nn n-⋅===-⨯,故二面角1A AB C--的余弦值为13.【点睛】证明线面垂直,只需寻求线线垂直,利用题目提供的面面垂直,可以得到线面垂直,进而说明线线垂直;求二面角的方法有两种,传统方法为“作、证、求”,用空间向量,借助法向量更容易一些.4.如图,在梯形ABCD 中, ABCD , 23BCD π∠=,四边形ACFE 为矩形,且CF ⊥平面ABCD , 1AD CD BC CF ====.(1)求证: EF ⊥平面BCF ;(2)点M 在线段EF (含端点)上运动,当点M 在什么位置时,平面MAB 与平面FCB 所成锐二面角最大,并求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77【解析】试题分析: (1)由23BCD π∠=AD CD BC ==可得BC AC ⊥.由CF ABCD ⊥平面可得AC CF ⊥.从而EF ⊥平面.BCF(2)分别以直线CA , CB , CF 为x 轴, y 轴, z 轴的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令FM λ= (03λ≤≤). 平面MAB 的一个法向量1n =(1, 3, 3λ-), 2n =(1,0,0)是平面FCB 的一个法向量()()122122n ?n 11cos .n ?n 133134θλλ===++-⨯-+||||||∵03λ≤≤,∴当0λ=时, cos θ有最小值77. 试题解析: (I)在梯形ABCD 中,∵//AB CD ,设1AD CD BC ===, 又∵23BCD π∠=,∴2AB =,∴22202cos60 3.AC AB BC AB BC =+-⋅⋅= ∴222.AB AC BC =+∴BC AC ⊥.∵CF ABCD ⊥平面, AC ABCD ⊂平面, ∴AC CF ⊥,而CF BC C ⋂=, ∴.AC BCF ⊥平面∵//,EF AC∴EF BCF⊥平面.(II)由(I)可建立分别以直线CA,CB,CF为x轴,y轴,z轴的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AD CD BC CF====,令FMλ= (03λ≤≤),则C (0,0,0),A (3,0,0),B (0,1,0),M (λ,0,1),∴AB=(-3,1,0),BM=( λ,-1,1),设()1,,n x y z=为平面MAB的一个法向量,由11·0{·0,n ABn BM==,得30{0,x yx y zλ-+=-+=,取1x=,则1n=(1, 3, 3λ-),∵2n=(1,0,0)是平面FCB的一个法向量,∴()()122122n?n11cos.n?n133134θλλ===++-⨯-+||||||∵03λ≤≤,∴当0λ=时,cosθ有最小值77,∴点M与点F重合时,平面MAB与平面FCB所成二面角最大,此时二面角的余弦值为77.5.如图,在四棱锥E 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AE⊥平面CDE,已知2,AE DE F==为线段DF的中点.(I )求证: BE 平面ACF ;(II )求平面BCF 与平面BE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角. 【答案】(1)见解析;(2)55151.(II)因为AE ⊥平面,CDE CD ⊂平面CDE , 所以AE CD ⊥.因为ABCD 为正方形,所以CD AD ⊥. 因为,,AE AD A AD AE ⋂=⊂平面DAE ,所以CD ⊥平面DAE .因为DE ⊂平面DAE ,所以DE CD ⊥.所以以D 为原点,以DE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1,0,0,2,0,2,0,0,0E F A D . 因为AE ⊥平面,CDE DE ⊂平面CDE ,所以AE CD ⊥.因为2AE DE ==,所以22AD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所以22CD =, 所以()0,22,0C . 由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得()2,22,2DB DA DC =+=, 所以()2,32,2B .设平面BEF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1,,n x y z =,又知()()0,22,2,1,0,0BE FE =--=, 由1111102220,{{0,0n BE y z x n FE ⋅=--=⇒=⋅= 令11y =,得110,2x z ==-, 所以()10,1,2n =-.设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12,,n x y z =,又知()()2,0,2,1,22,0BC CF =---,由222222220,0{{220,0x z n BC x y n CF --=⋅=⇒-=⋅= 令21y =,得2222,22x z ==-, 所以()222,1,22n =-.设平面BCF 与平面BEF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 又12121214551cos ,51317n n n n n n ⋅+〈〉===⨯, 则551cos 51θ=. 所以平面BCF 与平面BEF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55151.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属于难题.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观察图形,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写出相应点的坐标,求出相应直线的方向向量;(3)设出相应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两直线垂直数量积为零列出方程组求出法向量;(4)将空间位置关系转化为向量关系;(5)根据定理结论求出相应的角和距离.6.如图,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11122AB A B CC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证:1//AB 平面1C MN ;(2)若AB BC ⊥且AB BC =,求二面角1C MC N --的大小. 【答案】(1)证明见解析;(2)60.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中位线,有11//,//AB MN BB C C ,所以平面1//ABB 平面1MNC ,所以1//AB 平面1C MN ;(2)易得MA ,MB ,1MA 两两垂直,以此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计算平面11,CMC NMC 的法向量,利用法向量夹角来计算二面角1C MC N --的余弦值为12,所以二面角为60. 试题解析:(2)解:由1CC ⊥平面ABC ,可得1A M ⊥平面ABC , 而AB BC ⊥,AB BC =,则MB AC ⊥, 所以MA ,MB ,1MA 两两垂直,故以点M 为坐标原点,MA ,MB ,1M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AB =,则1111A B CC ==,22AC =,2AM =,(0,2,0)B ,(2,0,0)C -,1(2,0,1)C -,22(,,0)22N -, 则平面11ACC A 的一个法向量为1(0,1,0)n =,设平面1C MN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则2210,0,n MN n MC ⎧⋅=⎪⎨⋅=⎪⎩即2222220,2220,x y x z ⎧-+=⎪⎨⎪-+=⎩取21x =,则21y =,22z =,2(1,1,2)n =,1211cos ,2112n n <>==++,易得二面角1C MC N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1C MC N --的大小为60︒.考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7. 如图,三棱柱中,侧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四棱锥的体积为2,点在平面内的正投影为,且在上点是线段上,且.(1)证明:直线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构造辅助线FH,证明为平行四边形,即借助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2)借助底面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利用向量方法求解二面角.(Ⅰ)解析:因为四棱锥的体积为2,即,所以又,所以即点是靠近点的四等分点,过点作交于点,所以,又,所以且,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直线平面.(Ⅱ)设的交点为,所在直线为轴,所在直线为轴,过点作平面的垂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则,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二面角、空间向量的应用,以三棱柱为载体,考查借助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证、转化能力、运算能力.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一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二是证面面平行,其解题的关键是在面内找到一线与面外一线平行,或由线面平行导出面面平行,性质的运用一般要利用辅助平面;求二面角通常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夹角公式求解.△,△分别沿DE,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将AED DCFDF折起,使A C,两点重合于P.(Ⅰ)求证:平面PBD BFDE ⊥平面; (Ⅱ)求二面角P DE F --的余弦值.【答案】(Ⅰ)详见解析(Ⅱ)23【解析】 试题分析:(Ⅰ)证明面面垂直,一般利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从线面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面垂直的证明往往利用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定理,即从线线垂直出发给予证明,而线线垂直的寻找与论证往往需结合平几知识进行:连接EF 交BD 于O ,则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EF OD ⊥,EF OP ⊥(Ⅱ)求二面角,一般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求解,先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利用方程组解出各面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向量夹角之间关系求解试题解析:(Ⅰ)证明:连接EF 交BD 于O ,连接OP .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中点,点F 是BC 中点, 所以 BE BF DE DF ==,, 所以DEB DFB △≌△,所以在等腰DEF △中,O 是EF 的中点,且EF OD ⊥, 因此在等腰PEF △中,EF OP ⊥, 从而EF OPD ⊥平面, 又EF BFDE ⊂平面, 所以平面BFDE OPD ⊥平面,即平面PBD BFDE⊥平面.…………………6分所以AF DE ⊥,于是,在翻折后的几何体中,PGF ∠为二面角P DE F --的平面角, 在正方形ABCD 中,解得255AG =,355GF =,所以,在PGF △中,255PG AG ==,355GF =,1PF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23PG GF PF PGF PG GF +-∠==⋅, 所以,二面角P DE F --的余弦值为23.………………………………12分设() x y z =m ,,为平面EFD 的一个法向量, 由EF ED ⎧⊥⎪⎨⊥⎪⎩m m 得020x y y z -=⎧⎨-+=⎩,令1x =,得11 1 2⎛⎫= ⎪⎝⎭m ,,, 又由题知()1 0 0=n ,,是平面PED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2cos 3⋅<>==⋅m n m n m n,. 所以,二面角P DE F --的余弦值为23.………………………………12分考点:空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面面夹角【思路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9.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 PA ⊥平面ABCD , AD BC ,22PA AB AD BC ====, BAD θ∠=, E 是棱PD 的中点.(Ⅰ)若60θ=︒,求证: AE ⊥平面PCD ;(Ⅱ)求θ的值,使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最小. 【答案】(Ⅰ)见解析; (Ⅱ)3πθ=.【解析】试题分析:(Ⅰ)利用题意证得CD AE ⊥, PD AE ⊥.∴AE ⊥平面PCD . (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得2cos 2cos 122sin αθθ=-⎛⎫+ ⎪⎝⎭要使α最小,则cos α最大,得3πθ=.试题解析: 当60θ=︒时,∵AD BC , 22AB AD BC ===. ∴CD AD ⊥.又PA ⊥平面ABCD ,∴PA CD ⊥. ∴CD ⊥平面PAD . 又AE ⊂平面PAD ,∴CD AE ⊥.又PA AD =, E 是棱PD 的中点, ∴PD AE ⊥.∴AE ⊥平面PCD .又易知平面ABCD 的法向量为()0,0,1m =. 设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为α, 则2cos 2cos 122sin m n m nαθθ⋅==⋅-⎛⎫+ ⎪⎝⎭要使α最小,则cos α最大,即2cos 102sin θθ-=,∴1cos 2θ=,得3πθ=10.如图,在四棱锥A BCFE -中,四边形EFCB 为梯形, //EF BC ,且34EF BC =,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顶点F 在AC 上的射影为点G ,且3FG =, 212CF =, 52BF =.(1)证明:平面FGB ⊥平面ABC ; (2)求二面角E AB F --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78585【解析】试题分析:(1) 取AC 的中点为O ,连接,OB GB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求出,CG BG 的值,由勾股定理得FG BG ⊥.可得FG ⊥面ABC ,可证平面FGB ⊥平面ABC ;(2)以OB 所在直线为x 轴, OC 所在直线为y 轴,过点O 作平面ABC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求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利用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夹角的关系,可求二面角的余弦值.(Ⅱ)由(Ⅰ)知, OB FG ⊥, OB AC ⊥,且AC FG G ⋂=所以 OB ⊥面AFC ,且FG ⊥面ABC .以OB 所在直线为x 轴, OC 所在直线为y 轴,过点O 作平面ABC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10,1,0,3,0,0,0,,32A BF ⎛⎫-- ⎪⎝⎭, 33,,32E ⎛⎫- ⎪⎝⎭, ()3,1,0BA =--,351,,3,3,,3442BE BF ⎛⎫⎛⎫=--=-- ⎪ ⎪ ⎪⎝⎭⎝⎭设平面ABE , ABF 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则0{0m BA m BM ⋅=⋅=,则(1,3,m =- 0{0n BA n BF ⋅=⋅=,则 1,3,n ⎛=- ⎝78585m n m n ⋅= 所以二面角E AB F --的余弦值为点睛:若12,n n 分别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12,n n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12,n n 的夹角(或其补角,需根据观察得出结论).在利用向量求空间角时,建立合理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正确写出各点坐标,求出平面的法向量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