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例题1】(经典题)二次函数y二2 (x-3) 2-4的最小值为.【例题2】(2018江西)如图,AB是。
的弦,AB=5,点C是。
上的一个动点,且NACB=45°,若点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MN长的最大值是___ .C【例题3】(2019湖南张家界)已知抛物线y=ax2+bx+c (a不0)过点A(1, 0), B(3,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OC=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过点A作AM^BC,垂足为M,求证:四边形ADBM为正方形;(3)点P为抛物线在直线BC下方图形上的一动点,当^PBC面积最大时,求P点坐标及最大面积的值;(4)若点Q为线段OC上的一动点,问AQ+ 2 QC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018河南)要使代数式V-2^37有意义,则乂的( )A.最大值为2B.最小值为2C.最大值为-D.最大值为°3 3 2 22.(2018四川绵阳)不等边三角形AABC的两边上的高分别为4和12且第三边上的高为整数,那么此高的最大值可能为。
3.(2018齐齐哈尔)设a、b为实数,那么“2+“〃 +从一” 的最小值为04.(2018云南)如图,MN是。
的直径,MN=4, NAMN=40° ,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C5.(2018海南)某水果店在两周内,将标价为10元/斤的某种水果,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元/斤,并且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1)求该种水果每次降价的百分率;(2)从第一次降价的第1天算起,第x天(x为正数)的售价、销量及储存和损耗费用的相关信息如表所示.已知该种水果的进价为元/斤,设销售该水果第x(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1WxV15)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第几天时销售利润最大(3)在(2)的条件下,若要使第15天的利润比(2)中最大利润最多少元,则第15天在第14天的价格基础上最多可降多少元6.(2018湖北荆州)某玩具厂计划生产一种玩具熊猫,每日最高产量为40只,且每日产出的产品全部售出,已知生产x只玩具熊猫的成本为R (元),售价每只为P (元),且R、P与x的关系式分别为R = 500 + 30x , P = 170 —2x。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16:加权费马点(最全修正版)
加权费马点
【例题精讲】
例1、在△ABC中,BC=4.AC=3√2,∠ACB=45°,P为三角形ABC内部一点,求AP+BP+√2PC的最小值
解析提示:
总结:
例2、(1)问题提出:如图1,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2,D为BC的中点,P是AD上一动点,则BP+AP 的最小值为.
(2)问题探究:如图2,在Rt△ABC中,∠BAC=90°,∠ABC=30°,AC=,在三角形内有一点P满足∠APB=∠BPC=120°,求PA+PB+PC的值.
(3)问题解决:如图3,某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建造了3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A,B,C.现需根据产品中转点P修建通往种植基地A,B,C的道路PA,PB,PC,方便农产品的储藏运输,根据地质设计,PB路段每米造价是PA的倍,PC路段每米造价是PA的2倍.已知AB=BC=2000米,∠ABC=30°,要使修建3条道路费用最小,即求PA+PB+2PC的最小值.
解析提示:
总结:
针对训练
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边长为4,P为三角形ABC内部一点,求AP+BP+√2PC的最小值
2、如图,在△ABC中,∠ACB=30°,BC=6,AC=5,在△ABC内部有一点P,连接PA、PB、PC。
求:(1)PA+PB+PC的最小值;
(2)PA+PB+√2PC的最小值;
(3)PA+PB+√3PC的最小值;
(4)PA+2PB+√3PC的最小值;
(5)2PA+PB+√3PC的最小值;
(6)3PA+4PB+5PC的最小值;。
初中数学竞赛:最值问题求法应用举例[附答案]
最值问题求法例题(1)、若实数a ,b ,c 满足a2 + b2+ c2= 9,则代数式(a - b)2 + (b —c)2 +(c - a)2的最大值是()A.27 B、 18 C、15 D、 12例题(2)、如果对于不小于8的自然数N ,当3N+1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N + 1都能表示成K个完全平方数的和,那么K的最小值是()A、 1B、 2C、 3D、 4例题(3)、设a、b为实数,那么a2+ab+b2-a-2b的最小值是——————————。
例题(4)、已知实数a、b满足a2+ab+b2=1 ,则a2-ab+b2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和是————————。
例题5、若a、b满足3a+5∣b∣= 7 ,则S= 2a-3∣b∣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二)、直接运用a 2+b 2≥ 2ab ( a +b ≥ 2ab )性质求最值。
例题(6)、若X > 0,则函数Y =3X +31X+21++XX 的最小值。
例题(7)、已知 a 、b 、c 、d 均为实数,且a +b +c +d = 4 ,a 2+b 2+c 2+d 2 =316,求a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三)、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Δ=b 2-4ac (结合韦达定理)求最值。
例题(8)、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 = 2 ,abc = 4 ,○1求a 、b 、c 中最大者的最小值 ;○2求∣a ∣+∣b ∣+∣c ∣的最小值。
例题(9)、求函数Y = 12156322++++X X X X 的最小值。
(四)、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取零点、分段讨论法求最值。
例题(10)、a b c d e是一个五位自然数,其中a ,b ,c ,d ,e 为阿拉伯数字,且a<b<c<d ,则│a-b │+│b-c │+│c -d │+│d -e │的最大值是 ———。
(完整版)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轴对称最值图形lPBANM lBAAPB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同理,∠DOP=2∠BOP,OP=OD∴∠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2OC=2×32=6.【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7.当y=0时,x=74,即P(74,0),a=74.故答案填:74.【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 到直线的距离AM =4,点B 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P 为直线上的动点,|P A ﹣PB |的最大值为.D PB′N MA【分析】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则PB =PB ′因而|P A ﹣PB |=|P A ﹣PB ′|,则当A ,B ′、P 在一条直线上时,|P A ﹣PB |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 和P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 、PB ′的值,进而求得|P A ﹣PB |的最大值.【解答】解: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P . ∴B ′N =BN =1,过D 点作B ′D ⊥AM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 ∴|P A ﹣PB |的最大值=5.【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 ′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 或Q 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3和当点Q 与D 重合时,BA ′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是3, 当点Q 与D 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 ′C =4,此时BA ′取最小值为1. 则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P 落在直角梯形ABCD 内部时,PD 的最小值等于 .【分析】如图,经分析、探究,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当点P落在梯形的内部时,∠P=∠A=90°,∴四边形PF AE是以EF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点B重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45,∴PD=458 .【题后思考】该命题以直角梯形为载体,以翻折变换为方法,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OE=AE=12AB=1,∵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x,BC=4﹣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2x,CD′=22(4﹣x),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x,BC=4﹣x,∵△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x,CD′=22(4﹣x),∵∠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x2+12(4﹣x)2=x2﹣4x+8=(x﹣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点P′到CD的距离为2×33∴PK+QK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2,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S△ABP+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 AP,∵1≤AP≤2,∴当P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2.∴2≤BB′+CC′+DD′≤2.故答案为: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继而得到BB′+CC′+DD′=2 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 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解析分析)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考查知识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2、代数计算最值问题 3、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问题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完全平方公式配方求多项式取值二次函数顶点)出题背景变式: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几何基本模型:条件:如下左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 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 B'交l于点P,则PA PB A B'+=的值最小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1)求证:△AMB≌△ENB;(2)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3)当AM+BM+CM的最小值为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ABA'′Pl例2、如图13,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1,4),交x轴于A、B,交y轴于D,其中B点的坐标为(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4,过点A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交y轴于点F,其中E点的横坐标为2,若直线PQ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G为PQ上一动点,则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D、G、F、H四点围成的四边形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G、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15,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T,过点T作x的垂线,垂足为M,过点M作直线M N∥BD,交线段AD于点N,连接MD,使△DNM∽△BMD,若存在,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3、如图1,四边形AEFG与ABCD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b≥2a),且点F在AD上(以下问题的结果可用a,b表示)(1)求S△DBF;(2) 把正方形AEFG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450得图2,求图2中的S△DBF;(3) 把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任意角度,在旋转过程中,S△DBF是否存在最大值,最小值?如果存在,试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完整)初中数学“最值问题”_集锦.doc
“最”集●平面几何中的最⋯⋯⋯⋯⋯⋯⋯01●几何的定与最⋯⋯⋯⋯⋯⋯⋯⋯⋯07●最短路⋯⋯⋯⋯⋯⋯⋯⋯⋯⋯⋯14● 称⋯⋯⋯⋯⋯⋯⋯⋯⋯⋯⋯⋯⋯18●巧作“ 称点”妙解最⋯⋯⋯⋯⋯22●数学最的常用解法⋯⋯⋯⋯⋯⋯⋯26●求最⋯⋯⋯⋯⋯⋯⋯⋯⋯⋯⋯⋯29●有理数的一多解⋯⋯⋯⋯⋯⋯⋯⋯⋯34●4 道典⋯⋯⋯⋯⋯⋯⋯⋯⋯⋯⋯⋯37●平面几何中的最在平面几何中,我常常遇到各种求最大和最小的,有它和不等式系在一起,称最.如果把最和生活中的系起来,可以达到最、最和最高效率.下面介几个例.在平面几何中,当某几何元素在定条件,求某几何量(如段的度、形的面、角的度数)的最大或最小,称最。
最的解决方法通常有两种:(1)用几何性:① 三角形的三关系:两之和大于第三,两之差小于第三;② 两点段最短;③ 直外一点和直上各点的所有段中,垂段最短;④ 定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
⑵运用代数法:① 运用配方法求二次三式的最;②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式。
例 1、A、B 两点在直 l 的同,在直L 上取一点 P,使 PA+PB最小。
分析:在直 L 上任取一点 P’, A P’, BP’,在△ ABP’中 AP’+BP’> AB,如果 AP’+BP’= AB,则 P’必在线段 AB上,而线段AB 与直线 L 无交点,所以这种思路错误。
取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则 AP’= AP,在△ A’BP 中 A’P’+B’P’> A’B, 当 P’移到 A’B与直线 L 的交点处 P 点时A’P’+B’P’= A’B,所以这时 PA+PB最小。
1 已知 AB是半圆的直径,如果这个半圆是一块铁皮, ABDC是内接半圆的梯形,试问怎样剪这个梯形,才能使梯形 ABDC的周长最大 ( 图 3- 91) ?分析本例是求半圆AB的内接梯形的最大周长,可设半圆半径为R.由于 AB∥ CD,必有AC=BD.若设 CD=2y,AC=x,那么只须求梯形 ABDC的半周长 u=x+y+R的最大值即可.解作 DE⊥AB于 E,则2 2 2x =BD=AB·BE=2R· (R-y) =2R -2Ry,所以2 2所以求 u 的最大值,只须求 -x +2Rx+2R最大值即可.2222 2-x +2Rx+2R=3R-(x-R)≤ 3R,上式只有当 x=R时取等号,这时有所以2y=R=x.所以把半圆三等分,便可得到梯形两个顶点 C, D,这时,梯形的底角恰为 60°和 120°.2 . 如图 3-92 是半圆与矩形结合而成的窗户,如果窗户的周长为8 米(m) ,怎样才能得出最大面积,使得窗户透光最好?分析与解设x表示半圆半径,y表示矩形边长AD,则必有2x+2y+π x=8,若窗户的最大面积为S,则把①代入②有即当窗户周长一定时,窗户下部矩形宽恰为半径时,窗户面积最大.3.已知 P 点是半圆上一个动点,试问 P在什么位置时, PA+PB最大 ( 图 3-93) ?分析与解因为 P 点是半圆上的动点,当 P 近于 A 或 B 时,显然 PA+PB渐小,在极限状况 (P 与 A 重合时 ) 等于 AB.因此,猜想 P 在半圆弧中点时, PA+PB取最大值.设P 为半圆弧中点,连 PB,PA,延长 AP到 C,使 PC=PA,连 CB,则 CB是切线.为了证 PA+PB最大,我们在半圆弧上另取一点 P′,连 P′A,P′B,延长 AP′到C′,使P′C′=BP′,连 C′B,CC′,则∠ P′ C′ B=∠P′BC=∠ PCB=45°,所以 A,B,C′, C 四点共圆,所以∠ CC′A=∠CBA=90°,所以在△ ACC′中, AC>AC′,即 PA+PB>P′A+P′B.4如图 3- 94,在直角△ ABC中,AD是斜边上的高, M,N 分别是△ ABD,△ ACD的内心,直证连结 AM, BM,DM,AN, DN,CN.因为在△ ABC中,∠ A=90°, AD⊥BC于 D,所以∠ ABD=∠ DAC,∠ ADB=∠ADC=90°.因为 M,N分别是△ ABD和△ ACD的内心,所以∠1=∠ 2=45°,∠ 3=∠4,所以△ ADN∽△ BDM,又因为∠ MDN=90° =∠ADB,所以△ MDN∽△ BDA,所以∠BAD=∠MND.由于∠ BAD=∠ LCD,所以∠MND=∠LCD,所以 D, C, L, N四点共圆,所以∠ALK=∠NDC=45°.同理,∠ AKL=∠1=45°,所以 AK=AL.因为△AKM≌△ ADM,所以AK=AD=AL.而而从而所以 S △ABC≥S△AKL.5.如图 3-95.已知在正三角形 ABC内( 包括边上 ) 有两点 P,Q.求证: PQ≤ AB.证设过 P,Q的直线与 AB,AC分别交于 P1,Q1,连结 P1C,显然, PQ≤P1Q1.因为∠ AQ1P1+∠ P1 Q1 C=180°,所以∠ AQ1P1和∠ P1Q1 C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若∠ AQ1P1≥90°,则PQ ≤ P1Q1≤AP1≤AB;若∠ P1Q1C≥90°,则PQ ≤ P1Q1≤P1C.同理,∠ AP1C 和∠ BP1C 中也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不妨设∠BP1C≥90°,则P 1C≤BC=AB.对于 P,Q两点的其他位置也可作类似的讨论,因此,PQ≤ AB.6.设△ ABC是边长为 6 的正三角形,过顶点 A 引直线 l ,顶点 B,C到 l 的距离设为 d 1,d2,求 d1+d2的最大值 (1992 年上海初中赛题 ) .解如图 3-96,延长 BA到 B′,使 AB′=AB,连 B′C,则过顶点 A 的直线 l 或者与BC相交,或者与 B′C相交.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1)若 l 与 BC相交于 D,则所以只有当 l ⊥BC时,取等号.(2)若 l ′与 B′C相交于 D′,则所以上式只有 l ′⊥ B′C 时,等号成立.7.如图 3-97.已知直角△ AOB中,直角顶点 O在单位圆心上,斜边与单位圆相切,延长AO, BO分别与单位圆交于 C,D.试求四边形 ABCD面积的最小值.解设⊙ O与 AB相切于 E,有 OE=1,从而即AB≥ 2.当 AO=BO时, AB有最小值 2.从而所以,当 AO=OB时,四边形 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几何的定值与最值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 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 先探求出定值, 再给出证明.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 ( 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 ) 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 2.几何定理 ( 公理 ) 法; 3.数形结合法等.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竞赛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 目标不明确 ) ,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例题就解】【例 1】 如图,已知 AB=10,P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在 AB 的同侧分别以 AP 和 PB 为边作等边△ APC 和等边△ BPD ,则 CD 长度的最小值为 .思路点拨 如图,作 CC ′⊥ AB 于 C ,DD ′⊥ AB 于 D ′,2221DQ ⊥CC ′, CD=DQ+CQ , DQ= AB 一常数,当 CQ 越小, CD 越小,2本例也可设 AP=x ,则 PB=10 x ,从代数角度探求 CD 的最小值.注:从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的研究中易得到启示,常能找到解题突破口,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是指:(1) 中点处、垂直位置关系等;(2) 端点处、临界位置等.【例 2】 如图,圆的半径等于正三角形 ABC 的高,此圆在沿底边 AB 滚动,切点为T ,⌒MTN 为的度数()圆交 AC 、BC 于 M 、N ,则对于所有可能的圆的位置而言, A .从 30°到 60°变动 B .从 60°到 90°变动C .保持 30°不变D .保持 60°不变思路点拨 先考虑当圆心在正三角形的顶点 C 时, 其弧的度数,再证明一般情形,从而作出判断. 注:几何定值与最值问题,一般都是置于动态背景下,动与静是相对的,我们可以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考虑当变 化的元素运动到特定的位置,使图形变化为特殊图形时, 研究的量取得定值与最值.【例 3】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AB= ,BC=b ( a > b ) ,P 为 AB 边上的一动点,a直线 DP 交 CB 的延长线于 Q ,求 AP+BQ 的最小值.思路点拨xx的代数式表示, 运用不等式 a 2b 22ab( 当设 AP= ,把 AP 、BQ 分别用且仅当 a b 时取等号 ) 来求最小值.7AC 与 BM 相交于 K ,直线 CB 与 AM 相交于点 N ,证明:线段 AK 和 BN 的乘积与 M 点的选择无关.思路点拨 即要证 AK · BN 是一个定值,在图形中△ ABC 的边长是一个定值,说明 AK ·BN 与 AB 有关,从图知 AB 为2△ ABM 与△ ANB 的公共边,作一个大胆的猜想, AK ·BN=AB ,从而我们的证明目标更加明确.注:只要探求出定值,那么解题目标明确,定值问题就转化为一般的几何证明问题.【例 5】 已知△ XYZ 是直角边长为 1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 ∠Z=90°) ,它的三个顶点分别在等腰 Rt △ABC(∠C=90° ) 的三边上,求△ ABC 直角边长的最大可能值.思路点拨 顶点 Z 在斜边上或直角边 CA(或 CB)上,当顶点 Z 在斜边 AB 上时,取 xy 的中点,通过几何不等关系求出直角边的最大值, 当顶点 Z 在(AC 或 CB)上时,设 CX=x ,CZ=y ,建立 x , y 的关系式,运用代数的方法求直角边的最大值.注:数形结合法解几何最值问题, 即适当地选取变量, 建立几何元素间的函数、 方程、不等式等关系,再运用相应的代数知识方法求解.常见的解题途径是:(1)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运用判别式求几何最值;(2) 构造二次函数求几何最值.学力训练1.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点 P 为边 BC 上任意一点(可与 B 点或 C 点重合),分别过 B 、 C 、 D 作射线 AP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 B ′、 C ′、 D ′,则 BB ′+CC ′ +DD ′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2.如图,∠ AOB=45°,角内有一点 P , PO=10,在角的两边上有两点 Q , R(均不同于 点 O),则△ PQR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3.如图,两点 A 、 B 在直线 MN 外的同侧, A 到 MN 的距离 AC=8, B 到 MN 的距离 BD=5, CD=4,P 在直线 MN 上运动,则 PA PB 的最大值等于 .4.如图,A 点是半圆上一个三等分点, B 点是弧 AN 的中点, P 点是直径 MN 上一动点,⊙ O 的半径为 1,则 AP+BP 的最小值为 ( )A .1B.2C . 2D. 3 125.如图,圆柱的轴截面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动点 P 从 A 点出发,沿看圆柱的 侧面移动到 BC 的中点 S 的最短距离是 ( )A . 2 1 2B . 2 1 4 2C . 4 1 2D . 2 4 26.如图、已知矩形 ABCD ,R ,P 户分别是 DC 、BC 上的点, E ,F 分别是 AP 、RP 的中点,当 P 在 BC上从 B 向 C 移动而 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 EF的长不改变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7.如图,点 C 是线段 AB上的任意一点 (C 点不与 A、B 点重合 ) ,分别以 AC、BC为边在直线 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 ACD和等边三角形 BCE, AE与 CD相交于点 M,BD与 CE 相交于点 N.(1)求证: MN∥ AB;(2) 若 AB的长为 l0cm,当点 C 在线段 AB上移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一点 C,使线段MN的长度最长 ?若存在,请确定 C 点的位置并求出 MN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02 年云南省中考题 )8.如图,定长的弦 ST在一个以 AB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 M是 ST 的中点, P 是 S 对AB作垂线的垂足,求证:不管 ST 滑到什么位置,∠ SPM是一定角.9.已知△ ABC是⊙ O的内接三角形, BT为⊙ O的切线, B 为切点, P 为直线 AB上一点,过点 P 作 BC的平行线交直线 BT 于点 E,交直线 AC于点 F.(1)当点 P 在线段 AB上时 ( 如图 ) ,求证: PA·PB=PE·PF;(2)当点 P 为线段 BA延长线上一点时,第 (1) 题的结论还成立吗 ?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边长为 4 的正方形截去一角成为五边形 ABCDE,其中 AF=2,BF=l,在AB上的一点 P,使矩形 PNDM有最大面积,则矩形 PNDM的面积最大值是 ( ) A.8 B.12C.25D.14211.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线段 CA上 AB于点 A,线段 DB上 AB于点 B,AB=2;AC=1,BD=3,P 是半圆上的一个动点,则封闭图形 ACPDB的最大面积是 ( )A.22B.12C.32D.3 212.如图,在△ ABC中, BC=5,AC=12, AB=13,在边 AB、 AC上分别取点 D、E,使线段 DE将△ 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试求这样线段的最小长度.13.如图, ABCD是一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U、V 分别是 AB、CD上的点, AV与 DU 相交于点 P, BV与 CU相交于点 Q.求四边形 PUQV面积的最大值.14.利用两个相同的喷水器,修建一个矩形花坛,使花坛全部都能喷到水.已知每个喷水器的喷水区域是半径为l0 米的圆,问如何设计 ( 求出两喷水器之间的距离和矩形的长、宽 ) ,才能使矩形花坛的面积最大?15.某住宅小区,为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要建一个八边形居民广场( 平面图如图所示 ) .其中,正方形 MNPQ与四个相同矩形 ( 图中阴影部分 ) 的面积的和为800 平方米.的代数式表示y 为.(1) 设矩形的边 AB= ( 米) ,AM=y ( 米) ,用含xx(2)现计划在正方形区域上建雕塑和花坛,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 2100 元;在四个相同的矩形区域上铺设花岗岩地坪,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 105 元;在四个三角形区域上铺设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为 40 元.①设该工程的总造价为 S( 元) ,求 S 关于工的函数关系式.②若该工程的银行贷款为 235000 元,仅靠银行贷款能否完成该工程的建设任务 ?若能,请列出设计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③若该工程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又增加资金 73000 元,问能否完成该工程的建设任务 ?若能,请列出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镇江市中考题 )16.某房地产公司拥有一块“缺角矩形”荒地ABCDE,边长和方向如图,欲在这块地上建一座地基为长方形东西走向的公寓,请划出这块地基,并求地基的最大面积( 精确到21m) .参考答案●最短路线问题通常最短路线问题是以“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段最短” 为原则引申出来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常常遇到带有某种限制条件的最近路线即最短路线问题.在本讲所举的例中,如果研究问题的限制条件允许已知的两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线段;如果它们位于凸多面体的不同平面上,而允许走的路程限于凸多面体表面,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折线段;如果它们位于圆柱和圆锥面上,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曲线段;但允许上述哪种情况,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当研究曲面仅限于可展开为平面的曲面时,例如圆柱面、圆锥面和棱柱面等,将它们展开在一个平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线则是连结两点的直线段.这里还想指出的是,我们常遇到的球面是不能展成一个平面的.例如,在地球(近似看成圆球)上 A、B二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如何求呢?我们用过A、B 两点及地球球心O的平面截地球,在地球表面留下的截痕为圆周(称大圆),在这个大圆周上 A、 B两点之间不超过半个圆周的弧线就是所求的 A、 B 两点间的最短路线,航海上叫短程线.关于这个问题本讲不做研究,以后中学会详讲.在求最短路线时,一般我们先用“对称”的方法化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而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从而找到所需的最短路线.像这样将一个问题转变为一个和它等价的问题,再设法解决,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例1 如下图,侦察员骑马从 A 地出发,去 B 地取情报.在去 B 地之前需要先饮一次马,如果途中没有重要障碍物,那么侦察员选择怎样的路线最节省时间,请你在图中标出来.解:要选择最节省时间的路线就是要选择最短路线.作点 A 关于河岸的对称点 A ′,即作 AA′垂直于河岸,与河岸交于点 C,且使 AC=A′C,连接 A′B 交河岸于一点 P,这时 P 点就是饮马的最好位置,连接 PA,此时 PA+PB就是侦察员应选择的最短路线.证明:设河岸上还有异于P 点的另一点 P′,连接 P′A,P′B, P ′ A′.∵P′A+P′B=P′A′+P′B> A′B=PA′ +PB=PA+PB,而这里不等式 P ′ A′+ P′ B> A′ B 成立的理由是连接两点的折线段大于直线段,所以 PA+PB是最短路线.此例利用对称性把折线 APB化成了易求的另一条最短路线即直线段 A′ B,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做化直法,其他还有旋转法、翻折法等.看下面例题.例2 如图一只壁虎要从一面墙壁α上 A 点,爬到邻近的另一面墙壁β上的 B 点捕蛾,它解:我们假想把含B 点的墙β顺时针旋转90°(如下页右图),使它和含A 点的墙α处在同一平面上,此时β转过来的位置记为β′,B 点的位置记为B′,则A、B′之间最短路线应该是线段 AB′,设这条线段与墙棱线交于一点 P,那么,折线 4PB就是从 A 点沿着两扇墙面走到 B 点的最短路线.证明:在墙棱上任取异于 P 点的 P′点,若沿折线 AP′ B走,也就是沿在墙转 90°后的路线 AP′ B′走都比直线段 APB′长,所以折线 APB是壁虎捕蛾的最短路线.由此例可以推广到一般性的结论:想求相邻两个平面上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时,可以把不同平面转成同一平面,此时,把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两点连起来,所得到的线段还原到原始的两相邻平面上,这条线段所构成的折线,就是所求的最短路线.例3 长方体 ABCD— A′B′C′D′中, AB=4,A′ A=2′,AD=1,有一只小虫从顶点D′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到 B 点,问这只小虫怎样爬距离最短?(见图( 1))解:因为小虫是在长方体的表面上爬行的,所以必需把含D′、 B 两点的两个相邻的面“展开”在同一平面上,在这个“展开”后的平面上 D ′ B 间的最短路线就是连结这两点的直线段,这样,从 D′点出发,到 B 点共有六条路线供选择.①从 D′点出发,经过上底面然后进入前侧面到达 B 点,将这两个面摊开在一个平面上(上页图( 2)),这时在这个平面上 D′、 B 间的最短路线距离就是连接 D′、 B 两点的直线段,它是直角三角形 ABD′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D′ B2 =D′A2+AB2=( 1+2)2+42 =25,∴ D′ B=5.②容易知道,从D′出发经过后侧面再进入下底面到达 B 点的最短距离也是5.③从 D′点出发,经过左侧面,然后进入前侧面到达 B 点.将这两个面摊开在同一平面上,同理求得在这个平面上 D′、 B 两点间的最短路线(上页图( 3)),有:D′ B2=22+(1+4)2 =29.④容易知道,从 D′出发经过后侧面再进入右侧面到达 B 点的最短距离的平方也是29.⑤从 D′点出发,经过左侧面,然后进入下底面到达 B 点,将这两个平面摊开在同一平D′ B2 =( 2+4)2+12=37.⑥容易知道,从 D′出发经过上侧面再进入右侧面到达 B 点的最短距离的平方也是37.比较六条路线,显然情形①、②中的路线最短,所以小虫从D′点出发,经过上底面然后进入前侧面到达 B 点(上页图( 2)),或者经过后侧面然后进入下底面到达 B 点的路线是最短路线,它的长度是 5 个单位长度.利用例 2、例 3 中求相邻两个平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旋转、翻折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例如求六棱柱两个不相邻的侧面上 A 和 B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问题(下左图),同样可以把 A、 B 两点所在平面及与这两个平面都相邻的平面展开成同一个平面(下右图),连接 A、B 成线段 AP1P2B,P1、P2 是线段 AB与两条侧棱线的交点,则折线AP1P2B就是 AB间的最短路线.圆柱表面的最短路线是一条曲线,“展开”后也是直线,这条曲线称为螺旋线.因为它具有最短的性质,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如:螺钉上的螺纹,螺旋输粉机的螺旋道,旋风除尘器的导灰槽,枪膛里的螺纹等都是螺旋线,看下面例题.例4 景泰蓝厂的工人师傅要给一个圆柱型的制品嵌金线,如下左图,如果将金线的起点固定在 A 点,绕一周之后终点为 B点,问沿什么线路嵌金线才能使金线的用量最少?解:将上左图中圆柱面沿母线 AB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如上页右图(把图中的长方形卷成上页左图中的圆柱面时, A′、 B′分别与 A、B 重合),连接 AB′,再将上页右图还原成上页左图的形状,则 AB′在圆柱面上形成的曲线就是连接 AB且绕一周的最短线路.圆锥表面的最短路线也是一条曲线,展开后也是直线.请看下面例题.例5 有一圆锥如下图, A、 B 在同一母线上, B 为 AO的中点,试求以 A 为起点,以 B 为终点且绕圆锥侧面一周的最短路线.解:将圆锥面沿母线AO剪开,展开如上右图(把右图中的扇形卷成上图中的圆锥面时, A′、 B′分别与 A、 B 重合),在扇形中连 AB′,则将扇形还原成圆锥之后, AB′所成的曲线为所求.例6 如下图,在圆柱形的桶外,有一只蚂蚁要从桶外的 A 点爬到桶内的 B 点去寻找食物,已知A 点沿母线到桶口C 点的距离是12 厘米,B 点沿母线到桶口D 点的距离是8 厘米,而 C、D两点之间的(桶口)弧长是 15 厘米.如果蚂蚁爬行的是最短路线,应该怎么走?路程总长是多少?分析我们首先想到将桶的圆柱面展开成矩形平面图(下图),由于 B 点在里面,不便于作图,设想将 BD延长到 F,使 DF=BD,即以直线 CD为对称轴,作出点 B 的对称点 F,用 F 代替 B,即可找出最短路线了.解:将圆柱面展成平面图形(上图),延长 BD到 F,使 DF=BD,即作点 B 关于直线 CD 的对称点 F,连结 AF,交桶口沿线 CD于 O.因为桶口沿线 CD是 B 、F 的对称轴,所以 OB=OF,而 A、F 之间的最短线路是直线段AF,又AF=AO+OF,那么A、B 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AO+OB,故蚂蚁应该在桶外爬到O 点后,转向桶内 B 点爬去.延长 AC到 E,使 CE=DF,易知△ AEF是直角三角形, AF 是斜边, EF=CD,根据勾股定理,AF2=(AC+CE)2+EF2=( 12+8)2+ 152= 625=252,解得 AF=25.即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25 厘米.例7 A 、B 两个村子,中间隔了一条小河(如下图),现在要在小河上架一座小木桥,使它垂直于河岸.请你在河的两岸选择合适的架桥地点,使 A、 B 两个村子之间路程最短.分析因为桥垂直于河岸,所以最短路线必然是条折线,直接找出这条折线很困难,于是想到要把折线化为直线.由于桥的长度相当于河宽,而河宽是定值,所以桥长是定值.因此,从 A 点作河岸的垂线,并在垂线上取 AC等于河宽,就相当于把河宽预先扣除,找出 B、C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问题就可以解决.解:如上图,过 A 点作河岸的垂线,在垂线上截取 AC的长为河宽,连结 BC交河岸于 D 点,作 DE垂直于河岸,交对岸于 E 点, D、E 两点就是使两村行程最短的架桥地点.即两村的最短路程是 AE+ED+ DB.例8 在河中有 A、 B 两岛(如下图),六年级一班组织一次划船比赛,规则要求船从 A 岛出发,必须先划到甲岸,又到乙岸,再到 B 岛,最后回到 A 岛,试问应选择怎样的路线才能使路程最短?解:如上图,分别作 A、B 关于甲岸线、乙岸线的对称点 A′和 B′,连结 A′、B′分别交甲岸线、乙岸线于 E、F 两点,则 A→ E→ F→ B→ A 是最短路线,即最短路程为: AE+EF+FB+BA.证明:由对称性可知路线 A→ E→F→B 的长度恰等于线段 A′ B′的长度.而从 A 岛到甲岸,又到乙岸,再到 B 岛的任意的另一条路线,利用对称方法都可以化成一条连接 A′、B′之间的折线,它们的长度都大于线段 A ′B′,例如上图中用“·—·—·”表示的路线A→E′→ F′→ B 的长度等于折线 AE′F′ B 的长度,它大于 A′B′的长度,所以 A→E → F→ B→ A 是最短路线.●对称问题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对于轴对称问题、中心对称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可以通过对称的性质及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找到证明的方法。
初中数学 中考压轴之瓜豆原理求线段最值问题
中考线段最值问题----瓜豆原理【问题引入】如下图1所示,Q为OP的中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Q为OP的中点,当P点在线段AB上运动时,Q点的运动轨迹是什么?【问题分析】如下图2,当P点为于A点时,此时Q点位于OA的中点Q1;当P点位于B点时,此时Q点位于OB的中点Q2;我们发现,△OQ1Q2△△OAB,随着Q点位置的不同,△OQ1Q2与△OAB 一直相似,其本质为动态相似!【模型建立】此类题中,题目或许先描述的是动点P,但最终问题问的是另一个动点Q,P和Q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从P点出发探讨Q点运动轨迹即为本文要探讨的瓜豆原理。
1、两个概念:主动点:主动运动的点称为主动点,如上图1中的P点;从动点:由于主动点运动而“被迫”运动的点称为从动点,如上图1中的Q点;2、瓜豆原理成立的两个必要条件△主动点、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为定值;△主动点、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值.举例如下:如下图3:,动点P在直线BC上运动,A为定点,Q为另一动点,且满足条件:①∠PAQ是定值;②AP:AQ是定值,则动点Q的轨迹与动点P的轨迹一致,即:P在直线BC上动,则Q在另一直线MN上动,且△BAC∽△MAN(动态相似)。
3、核心结论①从动点的运动轨迹与主动点运动轨迹一致,即如果主动点在直线上运动,则从动点也必然在直线上运动;如果主动点在圆上运动,则从动点也必然在圆上运动,故非常形象的称之为“瓜豆原理”。
②主动点的起点、终点、定点组成的三角形与从动点的起点、终点、定点组成的三角形相似(或全等),如上图中△AMN∽△ABC。
③主动点运动轨迹与从动点的运动轨迹的夹角(锐角)等于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
如上图中∠PAQ=α。
【类型总结】---核心处理方法:Step1:找出主动点的起点和终点;Step2:找出题中所有的定点;Step3:验证两个必要条件,即:①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的夹角为定值;②主、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是定值。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01专题-将军饮马模型与最值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专题1 将军饮马模型与最值问题【模型导入】 什么是将军饮马?“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里的一句诗。
而由此却引申出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通常称为“将军饮马”。
【模型描述】如图,将军在图中点A 处,现在他要带马去河边喝水,之后返回军营,问:将军怎么走能使得路程最短?【模型抽象】如图,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得P A +PB 最小?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P A +PB 是一段折线段,通过观察图形很难得出结果,关于最小值,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等,所以此处,需转化问题,将折线段变为直线段. 【模型解析】作点A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 ’,连接P A ’,则P A ’=P A ,所以P A +PB =P A ’+PB 当A ’、P 、B 三点共线的时候,P A ’+PB =A ’B ,此时为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将军军营河P【模型展示】【模型】一、两定一动之点点在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得△PMN 周长最小.此处M 、N 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 关于OA (折点M 所在直线)、OB (折点N 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化折线段PM +MN +NP 为P ’M +MN +NP ’’,当P ’、M 、N 、P ’’共线时,△PMN 周长最小.【例题】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AOB =30°,OP =8,点M 和点N 分别是射线OA 和射线OB 上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BBP OBAMNP''A【模型】二、两定两动之点点在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得四边形PMNQ 的周长最小。
考虑PQ 是条定线段,故只需考虑PM +MN +NQ 最小值即可,类似,分别作点P 、Q 关于OA 、OB 对称,化折线段PM +MN +NQ 为P ’M +MN +NQ ’,当P ’、M 、N 、Q ’共线时,四边形PMNQ 的周长最小。
初中数学最值系列之将军饮马
最值系列之——将军饮马一、什么是将军饮马?【问题引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里的一句诗。
而由此却引申出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通常称为“将军饮马”。
【问题描述】如图,将军在图中点A处,现在他要带马去河边喝水,之后返回军营,问:将军怎么走能使得路程最短?A B将军军营河【问题简化】如图,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P A+PB最小?【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PA+PB是一段折线段,通过观察图形很难得出结果,关于最小值,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等,所以此处,需转化问题,将折线段变为直线段.【问题解决】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连接P A’,则P A’=P A,所以P A+PB=P A’+PB当A’、P、B三点共线的时候,P A’+PB=A’B,此时为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思路概述】作端点(点A或点B)关于折点(上图P点)所在直线的对称,化折线段为直线段.二、将军饮马模型系列【一定两动之点点】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PMN周长最小.B B此处M、N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关于OA(折点M所在直线)、OB(折点N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化折线段PM+MN+NP为P’M+MN+NP’’,当P’、M、N、P’’共线时,△PMN周长最小.【例题】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AOB=30°,OP=8,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P O B AMN【分析】△PMN周长即PM+PN+MN的最小值,此处M、N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关于OB、OA对称点P’、P’’,化PM+PN+MN为P’N+MN+P’’M.P''A当P’、N、M、P’’共线时,得△PMN周长的最小值,即线段P’P’’长,连接OP’、OP’’,可得△OP’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P’’=OP’=OP=8.A【两定两动之点点】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四边形PMNQ的周长最小。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完整版】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基本模型举例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32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N 是CD 与OA ,OB 的交点时,△,N 是CD 与OA ,OB 的交点时,△222N 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123k b k b =+⎧⎨-=+⎩74747474=4,点B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D PB′N MA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45 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458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AB=1,∴OE=AE=12∵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1,∴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BC=4﹣,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CD2(4﹣),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BC=4﹣,∵△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CD′=22(4﹣),∵∠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212(4﹣)2=2﹣48=(﹣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3,∴点P′到CD的距离为2×32∴PKQK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 =12,S△ABP 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 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 S△ABP 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AP,∵1≤AP∴当P与B重合时,有最大值2;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BB′CC′DD′≤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 S△ABP S△ACP=1,继而得.到BB′CC′DD′=2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与最值问题08专题-瓜豆原理中动点轨迹不确定型最值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与最值问题专题8瓜豆原理中动点轨迹不确定型最值问题【专题说明】动点轨迹非圆或直线时,基本上将此线段转化为一个三角形中,(1)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最值。
(2)在转化较难进行时,可借助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及中位线或构建全等图形进一步转化求最值。
【知识精讲】所谓“瓜豆原理”,就是主动点的轨迹与从动点的轨迹是相似性,根据主、从动点与定点连线形成的夹角以及主、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之比,可确定从动点的轨迹,而当主动点轨迹是其他图形时,从动点轨迹必然也是.【例题】如图,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有一个动点A,连接AO并延长交图像的另一支于点B,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C,满足AC=BC,当点A运动时,点C始终在函数的图像上运动,若tan∠CAB=2,则k的值为()A.2B.4C.6D.8【模型】一、借助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1、如图,在△ABC中,∠C=90°,AC=4,BC=2,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当点A在x轴上运动时,点C随之在y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A.6B.C.D.【模型】二、借助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A、B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负半轴、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在第四象限,连接OC,则线段OC长的最小值是()A-1B.3C.3D.2、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4,BC=2.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是______.3、如图,在ABC △中,90ACB ∠=︒,30CAB ∠=︒,6AB =,以线段AB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连结CE 并延长交线段AD 于点F .(1)求证:四边形BCFD 为平行四边形;(2)求平行四边形BCFD 的面积;(3)如图,分别作射线CM ,CN ,如图中ABD △的两个顶点A ,B 分别在射线CN ,CM 上滑动,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求出线段CD 的最大长度.4、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将ABC ∆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得到'',A B C M ∆是BC 的中点,N 是''A B 的中点,连接MN ,若4,60BC ABC =∠=︒,则线段MN 的最大值为()A .4B .8C .D .6【模型】三、借助构建全等图形1、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5,点P是AC上的动点,连接B P,以B P为边作等边△B P Q,连接CQ,则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CQ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2、如图,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M是高CH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结MB,将线段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结HN.则在点M运动过程中,线段HN长度的最小值是()A.6B.3C.2D.1.5【模型】四、借助中位线1、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斜边AB的长度为8,以AC为直径作圆,点P为半圆上的动点,连接B P,取B P的中点M,则CM的最小值为()A.B.C-D.2、如图,抛物线2119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是以点()0,4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E BD ,则线段OE 的最小值是()A .2B .322C .52D .3专题8瓜豆原理中动点轨迹不确定型最值问题答案【专题说明】动点轨迹非圆或直线时,基本上将此线段转化为一个三角形中,(1)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最值。
初中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初中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在数学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函数形式,也是我们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其中,最值问题是二次函数题目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一类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一些例题和解题思路的介绍,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1. 带参数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下面是一个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例子:$y=ax^2+bx+c(a>0)$ 。
我们来考虑这个函数的最值问题。
(1)当$a>0$时,这个二次函数的值域为$[q,\infty)$。
其中$q$为$a,b,c$的函数,满足$a>0$时,有如下的公式:$$q=f(\frac{-b}{2a})=\frac{4ac-b^2}{4a}$$那么,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就是$q$,也就是当$x=\frac{-b}{2a}$时,函数取得最小值。
(2)当$a<0$时,这个二次函数的值域为$(-\infty,q]$。
其最大值也是$q$,即当$x=\frac{-b}{2a}$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可以通过公式来求解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具体来说,找到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所在的$x$坐标,然后代入函数中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即可。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进一步了解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2. 例题分析【例题】已知函数$y=ax^2+bx+c(a>0)$,并满足:$|x-2|+|x-4|+|x-6|=k(k>0)$求函数$y$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并确定此时$x$的值。
【解题思路】该题要求我们求解带有约束条件的含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实际上,约束条件中的绝对值形式会让我们比较难受,不过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分段描述,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具体来说,考虑以下的情况:(1)当$x\leq 2$时,有$|x-2|=2-x$。
(2)当$2<x\leq4$时,有$|x-2|=x-2$、$|x-4|=4-x$。
(3)当$4<x\leq 6$时,有$|x-4|=x-4$、$|x-6|=6-x$。
初中数学 “最值系列之胡不归问题” 精讲+例题精练(附答案)
最值系列之“胡不归”问题在前面的最值问题中往往都是求某个线段最值或者形如PA +PB 最值,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能会遇上形如“PA +kPB ”这样的式子的最值,此类式子一般可以分为两类问题:(1)胡不归问题;(2)阿氏圆.本文简单介绍“胡不归”模型.【故事介绍】从前有个少年外出求学,某天不幸得知老父亲病危的消息,便立即赶路回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虽然从他此刻位置A 到家B 之间是一片砂石地,但他义无反顾踏上归途,当赶到家时,老人刚咽了气,小伙子追悔莫及失声痛哭.邻居告诉小伙子说,老人弥留之际不断念叨着“胡不归?胡不归?…”(“胡”同“何”)而如果先沿着驿道AC先走一段,再走砂石地,会不会更早些到家?【模型建立】如图,一动点P 在直线MN 外的运动速度为V 1,在直线MN 上运动的速度为V 2,且V 1<V 2,A 、B 为定点,点C 在直线MN 上,确定点C 的位置使21AC BC V V 的值最小.【问题分析】121121=V AC BC BC AC V V V V ⎛⎫++ ⎪⎝⎭,记12V k V =,即求BC +kAC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构造射线AD 使得sin∠DAN =k ,CH /AC =k ,CH =kAC.将问题转化为求BC +CH 最小值,过B 点作BH ⊥AD 交MN 于点C ,交AD 于H 点,此时BC +CH 取到最小值,即BC +kAC最小.【模型总结】在求形如“PA+kPB”的式子的最值问题中,关键是构造与kPB相等的线段,将“PA+kPB”型问题转化为“PA+PC”型.而这里的PB必须是一条方向不变的线段,方能构造定角利用三角函数得到kPB的等线段.【2019长沙中考】如图,△ABC 中,AB =AC =10,tan A =2,BE ⊥AC 于点E ,D 是线段BE 上的一个动点,则5CD +的最小值是_______.【分析】本题关键在于处理“5BD ”,考虑tan A =2,△ABE 三边之比为1:2sin 5ABE ∠,故作DH ⊥AB 交AB 于H 点,则DH =.问题转化为CD +DH 最小值,故C 、D 、H 共线时值最小,此时CD DH CH BE +===.【小结】本题简单在于题目已经将BA 线作出来,只需分析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作出垂线DH ,即可解决问题,若稍作改变,将图形改造如下:则需自行构造α,如下图,这一步正是解决“胡不归”问题关键所在.【2019南通中考】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DAB =60°,AB =6,BC =2,P 为边CD上的一动点,则2PB PD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分析】考虑如何构造“2PD ”,已知∠A =60°,且sin60°=2,故延长AD ,作PH ⊥AD延长线于H 点,即可得2PH PD =,将问题转化为:求PB +PH 最小值.当B 、P 、H 三点共线时,可得PB +PH 取到最小值,即BH 的长,解直角△ABH 即可得BH 长.【2014成都中考】如图,已知抛物线()()248k y x x =+-(k 为常数,且k >0)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经过点B 的直线3y x b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 .(1)若点D 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1)的条件下,设F 为线段BD 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 ,一动点M 从点A出发,沿线段AF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 ,再沿线段FD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 后停止,当点F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分析】第一小问代点坐标,求解析式即可,此处我们直接写答案:A (-2,0),B (4,0),直线解析式为33y x =-+,D 点坐标为(-,故抛物线解析式为()()249y x x =+-,化简为:2y =--点M 运动的时间为12AF DF ⎛⎫+⎪⎝⎭,即求12AF DF ⎛⎫+ ⎪⎝⎭的最小值.接下来问题便是如何构造2DF ,考虑BD 与x 轴夹角为30°,且DF 方向不变,故过点D 作DM ∥x 轴,过点F 作FH ⊥DM 交DM 于H 点,则任意位置均有FH =2DF .当A 、F 、H 共线时取到最小值,根据A 、D 两点坐标可得结果.【2018重庆中考】抛物线263y x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点P 是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一点,PF ⊥x 轴于点F ,PF 与线段AC 交于点E ;将线段OB 沿x 轴左右平移,线段OB 的对应线段是O1B1,当12PE EC +的值最大时,求四边形PO1B1C 周长的最小值,并求出对应的点O1的坐标.(为突出问题,删去了两个小问)【分析】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得A ()-、B )、C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y x =+可知AC 与x 轴夹角为30°.根据题意考虑,P 在何处时,PE +2EC 取到最大值.过点E 作EH ⊥y 轴交y 轴于H 点,则∠CEH =30°,故CH =2EC ,问题转化为PE +CH 何时取到最小值.考虑到PE 于CH 并无公共端点,故用代数法计算,设2,P m ⎛-+ ⎝,则E m ⎛+ ⎝,H ⎛ ⎝,26PE m =--,3CH =,22=PE CH m +=--++sin ABE ∠=当P 点坐标为(-时,取到最小值,故确定P 、C 、求四边形面积最小值,运用将军饮马模型解题即可.。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5:圆中将军饮马问题(最全修正版)
圆中将军饮马问题【例题精讲】例1、如图,MN是⊙O的直径,MN=8,∠AMN=4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解析提示:总结例2、如图,MN是半径为2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解析提示:总结例3、如图,MN是半径为3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解析提示:总结例4、如图,已知⊙O中直径AB=4,半径OC⊥AB,点D是半圆的三等分点,点P是半径OC上的动点,使PB+PD的值最小时,PO=。
解析提示:总结针对训练1、如图,MN是⊙O的直径,MN=4,∠AMN=3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2、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AN弧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3、如图,MN是⊙O的直径,∠AMN=4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如果PA+PB 的最小值为,那么⊙O的直径等于。
4、如图,MN是⊙O的直径,MN=2,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5、如图,MN是⊙O的直径,MN=4,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6、如图,MN是⊙O的直径,MN=2a,∠AMN=4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 PA+PB的最小值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7、如图,MN是⊙O的直径,MN=10,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轴对称最值图形lPBANM lBAAPB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同理,∠DOP=2∠BOP,OP=OD∴∠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2OC=2×32=6.【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7.当y=0时,x=74,即P(74,0),a=74.故答案填:74.【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 到直线的距离AM =4,点B 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P 为直线上的动点,|P A ﹣PB |的最大值为.D PB′N MA【分析】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则PB =PB ′因而|P A ﹣PB |=|P A ﹣PB ′|,则当A ,B ′、P 在一条直线上时,|P A ﹣PB |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 和P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 、PB ′的值,进而求得|P A ﹣PB |的最大值.【解答】解: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P . ∴B ′N =BN =1,过D 点作B ′D ⊥AM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 ∴|P A ﹣PB |的最大值=5.【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 ′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 或Q 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3和当点Q 与D 重合时,BA ′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是3, 当点Q 与D 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 ′C =4,此时BA ′取最小值为1. 则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P 落在直角梯形ABCD 内部时,PD 的最小值等于 .【分析】如图,经分析、探究,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当点P落在梯形的内部时,∠P=∠A=90°,∴四边形PF AE是以EF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点B重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45,∴PD=458 .【题后思考】该命题以直角梯形为载体,以翻折变换为方法,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OE=AE=12AB=1,∵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x,BC=4﹣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2x,CD′=22(4﹣x),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x,BC=4﹣x,∵△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x,CD′=22(4﹣x),∵∠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x2+12(4﹣x)2=x2﹣4x+8=(x﹣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点P′到CD的距离为2×33∴PK+QK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2,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S△ABP+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 AP,∵1≤AP≤2,∴当P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2.∴2≤BB′+CC′+DD′≤2.故答案为: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继而得到BB′+CC′+DD′=2 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 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与最值问题05专题-费马点中的对称模型与最值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专题5 费马点中的对称模型与最值问题【专题说明】【例题】1、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AC =1,P 是△ABC 内一点,求P A +PB +PC 的最小值.【分析】如图,以AD 为边构造等边△ACD ,连接BD ,BD 的长即为P A +PB +PC 的最小值.至于点P 的位置?这不重要!如何求BD ?考虑到△ABC 和△ACD 都是特殊的三角形,过点D 作DH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H 点,根据勾股定理,222BD BH DH =+即可得出结果.C2、如图,已知矩形ABCD ,AB =4,BC =6,点M 为矩形内一点,点E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则MA +MD +ME 的最小值为______.3、如图,P 是AOB ∠内一定点,点M ,N 分别在边OA ,OB 上运动,若30AOB ∠=︒,3OP =,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4、如图,点都在双曲线上,点,分别是轴,轴上的动点,则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为( )A .B .C .D .5、如图所示,30AOB ∠=,点P 为AOB ∠内一点,8OP =,点,M N 分别在,OA OB 上,求PMN ∆周长的最小值.ABCDME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点E(4,n)在抛物线上.(1)求直线AE的解析式;(2)点P为直线CE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 C,P E.当△P CE的面积最大时,连接CD,CB,点K是线段CB的中点,点M是C P上的一点,点N是CD上的一点,求KM+MN+NK的最小值;(3)点G是线段CE的中点,将抛物线y=x2﹣x﹣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到新抛物线y′,y′经过点D,y′的顶点为点F.在新抛物线y′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FG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二次函数()2230y ax ax a a =+-≠图象的顶点为H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B 点在A点右侧),点H 、B 关于直线l :y x =+对称.(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证明点A 在直线l 上;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点B 作直线//BK AH 交直线l 于K 点,M 、N 分别为直线AH 和直线l 上的两个动点,连结HN 、NM 、MK ,求HN +NM +MK 的最小值.专题5 费马点中的对称模型与最值问题 答案【专题说明】【例题】1、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AC =1,P 是△ABC 内一点,求P A +PB +PC 的最小值.【分析】如图,以AD 为边构造等边△ACD ,连接BD ,BD 的长即为P A +PB +PC 的最小值.至于点P 的位置?这不重要!如何求BD ?考虑到△ABC 和△ACD 都是特殊的三角形,过点D 作DH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H 点,根据勾股定理,222BD BH DH =+即可得出结果.C2、如图,已知矩形ABCD ,AB =4,BC =6,点M 为矩形内一点,点E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则MA +MD +ME 的最小值为______.【分析】依然构造60°旋转,将三条折线段转化为一条直线段. 分别以AD 、AM 为边构造等边△ADF 、等边△AMG ,连接FG ,易证△AMD △△AGF ,△MD =GF △ME +MA +MD =ME +EG +GF过F 作FH △BC 交BC 于H 点,线段FH 的长即为所求的最小值.ABCDMEHFGE MDCBA3、如图,P 是AOB ∠内一定点,点M ,N 分别在边OA ,OB 上运动,若30AOB ∠=︒,3OP =,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解析】如图,作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接OC ,OD .则当M ,N 是CD 与OA ,OB 的交点时,△P 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 的长.△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为C , △P M =CM ,O P=OC ,△COA =△P OA ; △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为D , △P N =DN ,O P=OD ,△DOB =△P OB ,△OC =OD =O P=3,△COD =△COA +△P OA +△P OB +△DOB =2△P OA +2△P OB =2△AOB =60°, △△COD 是等边三角形, △CD =OC =OD =3.△△P MN 的周长的最小值=P M +MN +P N =CM +MN +DN ≥CD =3.4、如图,点都在双曲线上,点,分别是轴,轴上的动点,则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为()A.B.C.D.【解析】分别把点A(a,3)、B(b,1)代入双曲线y=得:a=1,b=3,则点A的坐标为(1,3)、B点坐标为(3,1),作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P,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Q,所以点P坐标为(﹣1,3),Q点坐标为(3,﹣1),连结P Q分别交x轴、y轴于C点、D点,此时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四边形ABCD周长=DA+DC+CB+AB=D P+DC+CQ+AB=P Q+AB==4+2=6,故选B.5、如图所示,30AOB ∠=,点P 为AOB ∠内一点,8OP =,点,M N 分别在,OA OB 上,求PMN ∆周长的最小值.【解析】如图,作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12P P 、,连结1OP 、2OP ,12PP 交OA 、OB 于M 、N ,此时PMN ∆周长最小,根据轴对称性质可知1PMPM =,2PN P N =,1212PMN PM MN P N PP ∴∆=++=,且1AOP AOP ∠=∠,2BOP BOP ∠=∠,12260POP AOB ∠=∠=︒,128OP OP OP ===,12PP O ∆为等边三角形,1218PP OP ==即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8.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点E (4,n )在抛物线上.(1)求直线AE 的解析式;(2)点P 为直线CE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 C ,P E .当△P CE 的面积最大时,连接CD ,CB ,点K是线段CB的中点,点M是C P上的一点,点N是CD上的一点,求KM+MN+NK的最小值;(3)点G是线段CE的中点,将抛物线y=x2﹣x﹣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到新抛物线y′,y′经过点D,y′的顶点为点F.在新抛物线y′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FG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y=x2﹣x﹣,△y=(x+1)(x﹣3).△A(﹣1,0),B(3,0).当x=4时,y=.△E(4,).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A和点E的坐标代入得:,解得:k=,b=.△直线AE的解析式为y=x+.(2)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mx﹣,将点E的坐标代入得:4m﹣=,解得:m=.△直线CE的解析式为y=x﹣.过点P作P F△y轴,交CE与点F.设点P的坐标为(x,x2﹣x﹣),则点F(x,x﹣),则F P=(x﹣)﹣(x2﹣x﹣)=x2+x.△△E P C的面积=×(x2+x)×4=﹣x2+x.△当x=2时,△E P C的面积最大.△P(2,﹣).如图2所示:作点K关于CD和C P的对称点G、H,连接G、H交CD和C P与N、M.△K是CB的中点,△k(,﹣).△点H与点K关于C P对称,△点H的坐标为(,﹣).△点G与点K关于CD对称,△点G(0,0).△KM+MN+NK=MH+MN+GN.当点O、N、M、H在条直线上时,KM+MN+NK有最小值,最小值=GH.△GH==3.△KM+MN+NK的最小值为3.(3)如图3所示:△y ′经过点D ,y ′的顶点为点F ,△点F (3,﹣).△点G 为CE 的中点,△G (2,).△FG =.△当FG =FQ 时,点Q (3,),Q ′(3,).当GF =GQ 时,点F 与点Q ″关于y =对称,△点Q ″(3,2).当QG =QF 时,设点Q 1的坐标为(3,a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a +=,解得:a =﹣.△点Q 1的坐标为(3,﹣).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3,),Q ′(3,)或(3,2)或(3,﹣). 7、已知,如图,二次函数()2230y ax ax a a =+-≠图象的顶点为H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B 点在A=+对称.点右侧),点H、B关于直线l:y x(1)求A、B两点的坐标,并证明点A在直线l上;(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BK AH交直线l于K点,M、N分别为直线AH和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连结HN、NM、(3)过点B作直线//MK,求HN+NM+MK的最小值.【解析】(1)依题意,得ax2+2ax−3a=0(a≠0),两边都除以a得x2+2x−3=0,解得x1=−3,x2=1,△B点在A点右侧,△A点坐标为(−3,0),B点坐标为(1,0),答:A.B两点坐标分别是(−3,0),(1,0).证明:△直线l:y x+-=,△点A在直线l上.当x=−3时,y(3)0(2)△点H、B关于过A点的直线l:y x+对称,△AH=AB=4,过顶点H作HC△AB交AB于C点,则AC=12,2AB HC==△顶点H(1,-,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解得a=,△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y x=,答: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y x=+.(3)直线AH的解析式为y=+,直线BK的解析式为y=-y xy⎧=⎪⎨⎪=-⎩,解得3xy=⎧⎪⎨=⎪⎩K),则BK=4,△点H、B关于直线AK对称,K,△HN+MN的最小值是MB,过K作KD△x轴于D,作点K关于直线AH的对称点Q,连接QK,交直线AH于E,则QM=MK,QE=EKAE△QK,△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BM+MK的最小值是BQ,即BQ的长是HN+NM+MK的最小值,△BK△AH,△△BKQ=△HEQ=90△,由勾股定理得QB8==△HN+NM+MK的最小值为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轴对称最值图形lPBANM lBAAPB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同理,∠DOP=2∠BOP,OP=OD∴∠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2OC=2×32=6.【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7.当y=0时,x=74,即P(74,0),a=74.故答案填:74.【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 到直线的距离AM =4,点B 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P 为直线上的动点,|P A ﹣PB |的最大值为 .【分析】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则PB =PB ′因而|P A ﹣PB |=|P A ﹣PB ′|,则当A ,B ′、P 在一条直线上时,|P A ﹣PB |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 和P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 、PB ′的值,进而求得|P A ﹣PB |的最大值.【解答】解: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P . ∴B ′N =BN =1,过D 点作B ′D ⊥AM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 ∴|P A ﹣PB |的最大值=5.【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 ′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 或Q 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3和当点Q 与D 重合时,BA ′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是3, 当点Q 与D 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 ′C =4,此时BA ′取最小值为1.则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P 落在直角梯形ABCD 内部时,PD 的最小值等于 .【分析】如图,经分析、探究,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当点P落在梯形的内部时,∠P=∠A=90°,∴四边形PF AE是以EF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点B重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PD=8.【题后思考】该命题以直角梯形为载体,以翻折变换为方法,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OE=AE=12AB=1,∵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1,∴DE,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 过点E +1.+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 过AB 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 的长为4,C 为AB 上一动点,分别以AC 、BC 为斜边在AB 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等腰直角△BCE ,那么DE 长的最小值是 .【分析】设AC =x ,BC =4﹣x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 =2x ,CD ′=2(4﹣x ),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 =x ,BC =4﹣x ,∵△ABC ,△B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 =2x ,CD ′=2(4﹣x ), ∵∠ACD =45°,∠BCD ′=45°,∴∠DCE =90°, ∴DE 2=CD 2+CE 2=12x 2+12(4﹣x )2=x 2﹣4x +8=(x ﹣2)2+4, ∵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 取2时,DE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 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 8.如图,菱形ABCD 中,AB =2,∠A =120°,点P ,Q ,K 分别为线段BC ,CD ,BD 上的任意一点,则PK +QK 的最小值为 .【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 关于BD 的对称点P ′,连接P ′Q 与BD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 ,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 ′Q ⊥CD 时PK +QK 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 =2,∠A =120°,∴点P ′到CD 的距离为∴PK +QK【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S△ABP+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 AP,∵1≤AP,∴当P与B重合时,有最大值2;当P与C≤BB′+CC′+DD′≤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继而得到BB′+CC′+DD′=2 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 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