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片段解读

合集下载

弟子规详细讲解

弟子规详细讲解

弟子规详细讲解《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一、总叙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三、出则弟5.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哥哥姐姐要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恭敬哥哥姐姐。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睦团结,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6.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不因财物与家人或外人产生怨恨;讲话时忍让和气,就会消除愤怒和不满。

四、谨7.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些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8. 步从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错。

【解释】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保持身体正直平衡;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9.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做事都要讲信用、诚实不欺、没有欺骗妄语行为。

说了就要做到。

10.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解释】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表意见或传播消息;对于自己没有确切了解的事情不要轻易散播传言。

弟子规原文及注解

弟子规原文及注解

章: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弟子规》是重要的蒙童读物,为清代李毓秀所作,文体仿效《三字经》,它教孩子在家在外怎样应对。

(“弟子”是指做学生的少年,“规”,即行为规范。

)第一段落是总说,以后是分别叙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①,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1,弟:通“悌”,尊重兄弟姊妹。

[白话文释义]《弟子规》是根椐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做人的行为规范。

首先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行动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和大家相处时,要做到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做好之后,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还应该好好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一,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白话文释义]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待,不可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时,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

冬则①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注]1,则:就要。

[白话文释义]冬天要为父母把被子弄温暖,夏天要为父母把被子扇凉。

天晚了,要让父母休息不再劳累。

外出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要向父母禀报。

生活习惯要保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

事虽小,勿擅①为,苟擅为,子②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①,擅:擅自,随便。

②,子:你。

[白话文释义]虽是小事,也不要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做子女的就没有道理了。

东西虽小,也不可以私藏,据为己有,如果私藏了,父母会很伤心的。

亲所好,力为具①,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①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①具:满足。

②贻yí:给我 …留下。

[白话文释义]父母所喜欢的事.努力满足,父母所厌恶的事.决不要去做。

不要让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优虑。

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让自己德行受到损害,让父母蒙受耻辱。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著作,由清代朱熹所编纂。

全文共120首,是作为教育下一代子弟的根本性文化教材之一。

下面将对弟子规全文逐一进行详解。

第一首,弟子规第一章:弟子的修养《弟子规》的第一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弟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和其他人相处,要有礼貌、待人真诚;最后,要保持身心的纯洁,从小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第二首,弟子规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在《弟子规》的第二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正确地行为。

首先是“起”“躬”,早起要勤奋工作,不怠慢而不懒散;其次是“着”“谨”,注重衣着整洁,并且要三思而行;最后是“戒”“躁”,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骄傲自满。

第三首,弟子规第三章:弟子的学习在《弟子规》的第三首中,我们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要有恒心,要勤奋地学习;其次,要有诚心,对待知识要真实地渴求和尊重;最后,要有耐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毅力去坚持下去。

第四首,弟子规第四章:弟子的思考在弟子规的第四首中,我们学到了思考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其次,要慎独思考,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最后,要持久思考,做到持续不断地思考问题。

第五首,弟子规第五章:弟子的规劝在《弟子规》的第五首中,我们学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首先要帮助朋友和同学,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要帮助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最后要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

第六首,弟子规第六章:弟子的修身在弟子规的第六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修身养性。

首先要保持言行一致,言行要一致;其次要保持守时,不要拖延;最后要保持节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消费。

第七首,弟子规第七章:弟子的要求在《弟子规》的第七首中,我们学到了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要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尽力而为,不怕困难;最后要反省,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第八首,弟子规第八章:弟子的言谈在弟子规的第八首中,我们学到了言行的重要性。

《弟子规》内容详解

《弟子规》内容详解

《弟子规》内容详解总叙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不要老搬家.就是我们事业、职业也不要老更换;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父母听不进去劝解,应该和颜悦色反复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地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

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

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弟子规》引用了部分经典,在此方面也是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欢迎阅读!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篇1入则孝出则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做的事,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

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外出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

居处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轻易变化。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文】不要因为事情小就自作主张,假如自作主张的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子的礼仪。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把它们藏起来。

假如你把东西藏起来,一经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

凡是父母所厌恶的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处理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如果身体受了伤,就会给父母带来忧愁。

如果品行上有什么缺失,就会使父母蒙受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译文】父母关爱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

父母憎恶我,我还能克尽孝道,这种孝才算是真正有孝道。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如果有过错,作子女的应该善意规劝使其改正,规劝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要轻柔。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文】如果父母不听子女规劝,又不改正错误,等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如果父母生气打子女,子女也甘愿接受绝无怨言。

弟子规全文注解

弟子规全文注解

弟子规全文注解弟子规,又称为《小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读物之一,主要用于儿童启蒙教育。

全文以教导儿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内容,涵盖了思想品德、家庭礼仪、学业进取、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弟子规》全文的逐句注解。

第一章:弟子规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注解:本章介绍了弟子应该具备的最基本品质,即孝敬父母和尊敬师长,以及要具备谨慎和诚信的态度。

第二章:弟子规篇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解:本章强调了弟子应该广泛地关爱他人,但要以亲近亲友和尊重贤士为首要,如果有闲暇时间,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修养。

第三章:弟子规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注解:本章强调了弟子对父母的言行应该迅速回应,不应拖延或推搪。

第四章:弟子规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解:本章强调了弟子需要尊重父母的教导和批评,虚心倾听并积极改正错误。

第五章:弟子规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注解:本章提醒弟子要按季节变化调节自己的穿着,早上起床时要省思前一天的所作所为,晚上睡觉前要确保所有事情都处理完毕。

第六章:弟子规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注解:本章要求弟子出门时要事先告知家人,回家时要露面示意,保持居住地的常规秩序,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第七章:弟子规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注解:本章强调了弟子不应该擅自行动,尊重他人,不独断独行。

否则,将有损于自己修身养性的道德素养。

第八章:弟子规篇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解:本章告诫弟子不要私藏他人的物品,因为这样做会伤害到彼此之间的感情。

第九章:弟子规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注解:本章指出弟子应该努力满足父母的喜好,做到尽力而为;同时也要避免做父母不喜欢的事情。

第十章:弟子规篇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注解:本章强调了弟子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给父母带来忧虑,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避免给家人带来耻辱。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对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信。

处事要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二、入则孝出则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做的事,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

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外出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

居处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轻易变化。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文】不要因为事情小就自作主张,假如自作主张的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子的礼仪。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把它们藏起来。

假如你把东西藏起来,一经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

凡是父母所厌恶的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处理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如果身体受了伤,就会给父母带来忧愁。

如果品行上有什么缺失,就会使父母蒙受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译文】父母关爱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

父母憎恶我,我还能克尽孝道,这种孝才算是真正有孝道。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如果有过错,作子女的应该善意规劝使其改正,规劝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要轻柔。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文】如果父母不听子女规劝,又不改正错误,等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如果父母生气打子女,子女也甘愿接受绝无怨言。

《弟子规》原文解读

《弟子规》原文解读
《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原文、解读
章 原文 解 说
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圣人训 编成的。
总 序
首孝悌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 次谨信 中,要谨慎,要讲信用;
泛爱众 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而亲仁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力,更应努力的 有余力 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则学文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 们,让他们伤心。
第 6 页,共 11 页
弟子规
《弟子规》原文、解读
章 原文 解 说
唯德学 唯才艺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 损友来 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 益友却 闻誉恐 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 闻过欣 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 直谅士 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 倘掩饰 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增一辜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 、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 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 同境界。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圣人训。

解释:这是一部启蒙教育的经典,教导儿童如何行为举止,其内容取材自圣贤的教导。

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悌亲,然后要谨慎言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同时更亲近仁德之人。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在有精力的情况下,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父母呼,应勿缓。

解释:当父母呼唤时,不要迟缓,应迅速回应。

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有所吩咐时,行动不应懒散。

父母教,须敬听。

解释:当父母教导时,应该恭敬地聆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面对父母的责备,应该顺从接受。

冬则温,夏则凊。

解释:冬天要保持温暖,夏天要保持清凉。

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早晨要清理自己,晚上要整理好自己的思绪。

出必告,反必面。

解释:离开时要告知家人,归来时要面对家人。

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生活要有规律,工作要勤奋,不要轻易变动。

事虽小,勿擅为。

解释: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去做,要谨慎小心。

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如果擅自行事,将失去儿子应有的道德。

物虽小,勿私藏。

解释:就算是小物件,也不要私自藏匿。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若是私藏不告诉亲人,会伤害亲人的心。

亲所好,力为具。

解释:了解亲人的喜好,尽力提供支持。

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避免触碰亲人讨厌的事物。

身有伤,贻亲忧。

解释:若自己受伤,会给亲人带来忧虑。

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若品德受损,会给亲人带来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

解释:如果亲人爱我,孝顺就不难做到。

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即使亲人对我有好感或憎恨,都要孝顺有方。

亲有过,谏使更。

解释:若亲人犯错,应当诚恳地劝告。

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对亲人要愉悦和蔼,言语要温柔。

谏不入,悦复谏。

解释:即使劝告不起作用,也要保持善意的劝告。

号泣随,挞无怨。

解释:若受挫折,可以哭泣,但不要抱怨。

亲有疾,药先尝。

解释:若亲人生病,应先尝试药物。

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白天黑夜都要陪伴在亲人身旁,不离开床榻。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标题:《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一、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段总叙是《弟子规》的开篇,阐述了这部经典的核心精神。

"弟子规"意为学生的规范,是古代儒家教育的基础教材。

"圣人训"则是指孔子等先贤的教诲。

接着提出了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首孝悌,次谨信",即首先要做一个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其次要言行谨慎、诚实守信。

"泛爱众,而亲仁",强调我们要广泛地爱护众人,并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最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二、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对父母的孝道。

我们应该迅速回应父母的呼唤,立即执行父母的命令,恭敬地聆听父母的教诲,顺从地接受父母的责备。

三、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这部分讲述的是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

作为兄长,应该友善待弟,作为弟弟,应该恭敬待兄。

兄弟和睦,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孝顺。

如果看重财物轻于亲情,怎么会发生争执呢?如果能忍让语言,怒气自然就会消失。

四、谨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这部分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因为人生短暂,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早上起来要洗脸刷牙,上完厕所后要洗手。

五、信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这部分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说话一定要讲信用,欺诈和虚伪都是不可取的。

话多不如话少,最重要的是说真话,不要花言巧语。

六、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这部分讲述了对所有人的关爱。

天地间的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去爱。

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人们尊敬的,不是外表的华丽,而是内在的美德。

七、亲仁同是人,类不齐。

《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

《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

《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引导语:《》不仅是孩子们的启蒙读物,是我们大家的良师益友,下文的《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欢迎大家阅读!《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6)《弟子规》全文及解读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

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

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弟子规(节选)》解读

《弟子规(节选)》解读

《弟子规(节选)》解读弟子规(节选)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包含了孩子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规范。

通过阅读和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培养正确的品格和做人原则,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对弟子规的一些节选内容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第一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一节的意思是,当父母呼唤你时,不要拖延,要迅速应答,表示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

当父母给予你一些任务或责任时,也不要懒散怠慢,要及时去完成,表现出自己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行动力。

第二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一节告诉我们,在父母教诲我们的时候,要虚心倾听,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当我们犯了错误或失败时,不要推卸责任或抱怨,而是应该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和责备,积极改正错误,向他们道歉并表示愿意接受他们的指导和教诲。

第三节:“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一节是在教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冬天保持温暖,夏天保持清凉,早晨要节省用水用电,晚上要按时睡觉。

这些细节要求孩子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体味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第四节:“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一节强调了良好的社交礼仪和秩序。

当我们离开家庭或离开某个地方时,要告知父母或家人,以示尊重和安全意识。

返回时要与他人面对面地打招呼,表现出礼貌和友善。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稳定的工作或学习状态,不随意变换。

第五节:“事必躬,礼必敬,言必信,行必果。

”这一节要求孩子们在行为举止中彰显出谦虚、尊敬、诚实和果断的品质。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投入自己的努力和真心,不因懒惰或敷衍而草率应付。

对待别人要保持恭敬的态度,遵循礼仪规范。

言辞要真实可靠,不说虚假和夸大的话。

行动要果断有力,不拖泥带水。

通过对以上节选内容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弟子规是一本以行为规范和品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读物。

它不仅教导孩子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律、尊重和责任心。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全文及解读(5)《弟子规》全文及解读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其他版本: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弟子規完整篇帶解釋《弟子規》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轍押韻,入孝出悌,符合禮教,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蒙學課本。

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養、高尚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啟蒙教材作為這一階段人們的必讀書目,對其為人處世和在成長歷程中的經驗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2、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解釋】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5、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解釋】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解釋】出門時告訴父母去向,返家後,面告父母報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7、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解釋】公物雖小,也不要私自占的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會讓父母傷心;9、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全力的去做;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10、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憂慮;做出傷風敗德的事,父母親就會蒙受羞辱;11、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解釋】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不是困難的事情;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12、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解釋】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候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13、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解釋】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要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于不義,鑄成大錯;14、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15、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经典,主要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解释及译文,这里提供的是一种解释方式,不同版本的解释可能有细微差异。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第一篇:弟子规第一-三节1.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由圣人所教导的,首要学习孝道和悌道,其次要谨慎言行,保持诚信。

2.原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尤其要亲近仁德之人,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释:在贫困的时候,要专注改善自己;在达到富裕的时候,要考虑帮助别人,共同造福天下。

第二篇:弟子规第四-六节4.原文:有德不孤,无德免共。

解释: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没有德行的人宜避免共处。

欲养正气,所安在何?解释:要培养正直的品质,关键在于在哪里寻找安定。

6.原文:孝悌顺友,斯可谓良朋友矣。

解释:孝顺父母、悌亲兄弟,遵从长辈,这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朋友。

第三篇:弟子规第七-九节7.原文:所过何事,有善后之。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事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8.原文:人不见亲,久不见兄,亲之恩,或可忘也。

解释:人们常常见不到亲人,长时间不见兄弟,对亲人的恩德有时会被遗忘。

9.原文:不见亲,如思父母,见亲如呼在。

解释:在不见父母的时候,要像想念父母一样;见到父母时,要像呼唤在身边一样。

第四篇:弟子规第十-十二节10.原文:身有伤病,虽全不言。

解释:身体有伤病,即使全好了也不要大肆夸耀。

身有伤病,言可者也。

解释:身体有伤病,可以向医生诉说。

12.原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解释: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黄金无法完全纯净一样。

这里提供的是对《弟子规》部分节选的简要解释及译文,全文较长,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到完整的中文文本并逐句进行解读。

不同的解释版本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版本。

弟子规及解释

弟子规及解释

弟子规及解释
呀,那可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
咱前行的路。

“父母呼,应勿缓”,这就好比你朋友喊你一起玩,你能磨磨蹭蹭不
搭理吗?肯定得赶紧回应呀!这就是要我们对父母的呼唤及时回应。

“出必告,反必面”,你想想,你出门的时候不跟家人说一声,他们
得多担心呀,这不就跟你出去跟朋友玩不告诉爸妈一样嘛,得让他们
知道你的行踪呀。

“物虽小,勿私藏”,哪怕是再小的东西,不是你的就别偷偷藏起来,这多不地道呀!就像你看到别人的糖果再想吃也不能拿呀。

里的每一条都蕴含着深深的道理,它教导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和别
人相处。

它不是死板的规矩,而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指南!我们真的
应该好好学学,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棒的人!。

弟子规一段一段解释

弟子规一段一段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同‘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只要有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

弟子规逐句解释

弟子规逐句解释

弟子规逐句解释《弟子规逐句解释》“哎呀,妈妈,我不想起床!”早上,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赖在床上不想起来。

妈妈笑着说:“宝贝,早起身体好呀,你忘了《弟子规》里说的‘朝起早,夜眠迟’啦?”我嘟囔着嘴:“可是我好困嘛。

”妈妈温柔地拉起我:“来,我们一起看看弟子规里还说了啥。

”《弟子规》开篇就讲“弟子规,圣人训”,这就是告诉我们呀,这些都是圣人教导我们的呢。

“首孝悌,次谨信”,意思就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要做事谨慎,讲究诚信。

就像你对爸爸妈妈要孝顺呀,答应别人的事也要做到,对不对?“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广泛地去爱众人,还要亲近有仁德的人。

就像在学校里,要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不能欺负别人,还要向那些善良、优秀的同学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啦。

可不是光学习就够了哦,品德更重要呢。

“父母呼,应勿缓”,当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能拖拖拉拉的,你想想,如果你叫妈妈半天,妈妈都不理你,你会不会着急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父母命,行勿懒”,爸爸妈妈让你做的事情,要赶快去做,不能偷懒哦。

“父母教,须敬听”,爸爸妈妈教导你的时候,你要恭敬地听着,不能不耐烦。

“父母责,须顺承”,如果爸爸妈妈批评你了,你要顺从地接受,不能顶嘴。

“冬则温,夏则凊”,冬天要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

虽然我们现在条件好了,不用像古代那样去给父母暖被窝啥的,但是我们可以关心父母呀,给他们倒杯水,捶捶背。

“晨则省,暮则定”,早上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让父母知道你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要当面告诉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解读参考:〈入则孝〉原文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

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

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
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

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

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

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

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出则弟〉原文: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

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