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读后感

穆永锁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台湾作者陈之华的作品,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此书是她对芬兰教育贴身观察、走访后的全面了解和纵深解读,带给我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我们亚洲人喜欢“赢在起跑线上”,学习被认定越早越好。但是,芬兰人却认为有好的基础,房子才能盖得牢靠与长久。一切人生事物最重要的启蒙,就在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急不得。芬兰孩子满7岁才入小学,比大多数国家都来得晚。芬兰的研究与教育单位认为,7岁的孩子在心智与情绪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所以比较适合开始进入小学。但如果孩子尚未准备好,学校会鼓励父母让孩子多预备一年,以3年时间读完小学前两年,即所谓的“零年级”。或者申请将孩子读幼儿园的时间提早一年,成为两年的学前教育。为什么会有这种延缓、推迟呢?因为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各方面及早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子,为他们量身定制出适合其发展学习能力的课程,即使多花了一两年时间,但日后整体教育需要再为这些孩子付出的额外辅导与附加资源,就会相对降低。芬兰学校附设“零年级”,无非就是希望能让基础教育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当中,打下良好的根基,实实在在地去协助、辅导每一个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读了《芬兰教育全球第一》这本书后,其中几个教育理念让我记忆力犹新,同时也深受启发。今天在这儿与大家分享一下。

如芬兰的“先见林后见树”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总是那么轻松有兴趣。回顾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对家里的孩子还是对我们班级孩子的教育,总是

想把孩子感性的生活上升到理性,总想让孩子的兴趣成为他们的特长。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出人头地常常被看成是父母老师最大的荣誉,也是父母和老师给予孩子的最大幸福。其实我们的目的性太强,只要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过程可以忽略。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芬兰教育的“先见林再见树”的教育,例如芬兰的游泳课,游泳课上芬兰的孩子是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先玩水,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和游泳的快乐,然后才学游泳。这在我们看来,花费那么多时间却什么都没学到,太浪费。我们希望每节课都在反复操练下立竿见影,但如此一来,也许孩子能在几节课内学会游泳,却丢失了学游泳的快乐。而芬兰那种看似不严谨又不要求标准动作,而用体验、鼓舞法的玩乐教学,则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畅游。

再如芬兰的“人生处处是起跑线”的教育观念让我的内心激动不以。

我们常常会听到“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等之类的口号,无数家长也正是在这样的口号的蛊惑下,纷纷将孩子送进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学习,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其实“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并非教育的要诀。如果将人生看成一场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对孩子的教育,你或许会有全新的体验。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其实,哪有什么“人生的起跑线”?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是起跑线。学生们每天都面临新的起跑线,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你赶我超,谁也不可能是永远的第一。一时落后了并没有关系,想办法赶上来就是了。你在这方面落后,可以在那方面赶上;你今天落后,可以明天赶上;你小学落后,可以中学赶上;你在学校里落后,可以在社会上赶上……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你落后了;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

你则可能就是胜利者。由此可见,“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是用静止的、“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误导家长,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三岁看老”,真的能三岁看到老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什么教育!谁是“三岁看老”的?大思想家孔子?大文豪曹雪芹?革命领袖毛泽东?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谁不是靠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勤奋学习来获得成长的动力的?可是遗憾的是,在今天,我们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们往往很少能体会到自己孩子在教育上的成功。当我们的孩子是全班第一时,我们会告诉他“你还不是全年级第一”;当我们的孩子是全年级第一时,我们还会告诉他“你还不是全镇第一”;当我们的孩子是全镇第一时,我们还会告诉他“你还不是全县第一”。接下来还有全省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只有一个,可能还不是中国的孩子。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全中国的孩子在教育上都是失败的了。也正因此我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伤透了脑筋操碎了心。可我们又能怎样,我们中国就是精英式教育。而芬兰教育惠及的是每一个学生,带来的必然是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芬兰教育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对于芬兰人,早已是一种普遍的习惯,他们对于阅读重视的程度,或许就和我们对语数学科的看重一样,也更像是印度学生必须将九九表不只背到9乘9,而是25乘25一般的重要。许多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很自然地会去找到适合零岁时期的塑料小书、玩具书本,就在婴幼儿舔了又舔、抓了又抓,既有视觉影像,又有语音入耳的多管齐下,加上父母轮班上阵陪伴之下,从玩具书、图书、生动的绘本等,再逐步跃进深浅不一的文字书与创意故事里。如此的循序渐进,在家在校都能依照各个孩子的阅读进度,多年如一日地灌溉与培养,那阅读深耕入心,必会生根发芽。书与阅读,对于芬兰教育来说,就是培养孩子终生受用的

生活兴趣,让书与人从小就产生互动,并成为能伴随终生的友谊与养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更能知道为什么芬兰会如此重视阅读与鼓励孩子们去探索书中世界,把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视为最重要的教育基础。因为,这对他们一生都重要。因此,重视阅读不是短视地只期盼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不是只想要让学生成绩评比顶呱呱,更不是只想要创造出过目不忘的天才,而是希望能培育孩子有兴趣找书来看,养成独立学习与思考的习惯,才能在知识的空间中自由自在地游走,开启心灵与脑海中的创造、幻想与视野。当学子们能受惠于书中的任何人物、故事与角色的互动,酝酿出往后成长生命中的厚实养分,那阅读就真正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借着文字、文学与文化,认识自己并探索人生。芬兰人很爱书,如果要送孩子礼物,首选必定是书。就是希望孩子能终生阅读、一生爱书。每个芬兰老师会尽力去带好大多数的学生,而不会逼迫少数学生去冲击单一科目的好成绩。芬兰教育界人士再三强调:“我们不需要创造出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天才,我们要的是能与大家相处的人才。”“天资聪明固然好,但是一味地追求智力,却缺乏与朋友互动能力的孩子,其实是失败的教育。”“每个人都有其价值。”如果说平等是芬兰教育的内涵,那么信任就是芬兰教育的核心。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社会需要各种不同人才;尽可能地不比较,不评分,所有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个人的成就感,包括老师,这种成就感不是简单的赏识,而是制度层面的保障,文化层面的推崇,信任老师,信任学生。依据宪法规定,芬兰的老师可以自由选择上课的方式、内容,有充分的教学自由度和课程自主权,自行决定教材与教学内容和进度;老师不批改作业,而由学生自行订正。他们认为“赋予自由,就是责任的开始”。

芬兰的教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我们不要只把它看成是栽在彼岸的一片赤松林,让我们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的浪潮中努力地去栽种此岸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