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第14课《唐诗里的中国》(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五年级课后服务口才课程

第14课《唐诗里的中国》(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五年级课后服务口才课程

小学班会教案第14课《唐诗里的中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感受唐诗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里的中国3. 口才训练:朗诵唐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诗的背景和特点,唐诗里的中国。

2. 教学难点:口才训练,朗诵唐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1.2 学生分享对唐诗的了解和喜爱。

2. 唐诗里的中国2.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首唐诗,如《静夜思》。

2.2 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唐诗里的中国。

2.3 教师总结唐诗里的中国,如山水、田园、边塞等。

3. 口才训练:朗诵唐诗3.1 教师示范朗诵一首唐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诵唐诗,互相评价和指导。

3.3 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4. 总结与反思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并解释喜欢的原因。

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朗诵唐诗的视频,上传至班级群,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和朗诵唐诗,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感受唐诗里的中国。

在口才训练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唐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口才训练——朗诵唐诗口才训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朗诵唐诗作为口才训练的一种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口才训练环节被设置为学生们在理解唐诗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朗诵来进一步体验唐诗的魅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实施步骤以及预期效果都值得详细说明。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4课 爸爸妈妈》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4课 爸爸妈妈》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4课爸爸妈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爸爸妈妈》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父母的形象,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家庭的亲情有深刻的体会,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父母的形象过于熟悉而忽视了细节的描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分析父母的外貌特征和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技巧,描绘出自己父母的形象,表达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绘父母的外貌特征和形象特点,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通过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表达出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父母的照片或实物,了解他们的外貌特征和形象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父母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父母的照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家庭照片或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外貌特征和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父母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开始绘画自己的父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改进作品。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简要复述事件。

2.初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引导: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师板书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交流叶圣陶先生资料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2.介绍作者张中行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字音字形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zhuó) 恳切(kěn) 譬如(p ìrú) 朦胧(lóng)累赘( zhuì) 拖沓(tà) 妥帖(tuǒtiē) 诲人不倦(huìjuàn) 不耻下问(chǐ)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lí)(2)词语理解【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六年级上册第14课《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大单元教学备课 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第14课《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大单元教学备课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穷人:生活贫困的人。

课文中的“穷人”指谁?从哪儿看出他们是穷人的?他们真的是穷人吗?2.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资料袋中的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19世纪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

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他晚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

(板书题目《穷人》,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及时纠正错字,并提出易错或难写的字,全班解决。

①“嘛、皱、涌、澎、湃”的音、形。

【预设】汹涌澎湃(1)观察字形: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澎”“湃”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把右边写紧凑。

(3)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词语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天气非常(),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生病的邻居。

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下列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学习任务单第3题)。

(1)情节:暴风雨夜晚西蒙死了桑娜忐忑不安丈夫同意桑娜去女邻居西蒙家桑娜抱回了她的孩子等待丈夫归来收养孤儿(2)人物:夫妻(关系)桑娜渔夫(帮助)西蒙(3)请根据上面的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14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

第14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

14《金色的鱼钩》同步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感受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战友的关爱以及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体会“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1.PPT呈现:展示PPT“作者介绍”内容。

2.学生朗读,了解作者:★指名学生朗读作者介绍,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作者的籍贯、身份、作品类型和作品名称。

★教师提问:从这段作者介绍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杨旭是一位怎样的作家?3.师生互动,梳理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关于作者的信息:杨旭是一位江苏无锡人,是一位共产党员,也是一位专业作家。

他创作了报告文学集、长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等多种体裁的作品。

4.教师总结:杨旭是一位创作经验丰富,有多种体裁作品的作家。

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人物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非常细腻。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作者介绍,让学生对作家杨旭有初步了解,明确他的身份、创作风格以及代表作类型。

通过教师的补充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作者的经历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1.PPT呈现:展示PPT“导入”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七律·长征》: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七律·长征》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跨越13座大山、趟过24条大河、经历三百多次战斗……其中的艰辛自不用说,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次回到过去,体验红军战士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坚强意志。

2.师生互动,回顾长征:★教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的《七律·长征》吗?谁能背诵一下?★学生背诵诗歌《七律·长征》。

★教师引导:诗歌中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哪些艰难险阻?★学生回答:(预设: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战胜敌人)★教师引导:除了这些战斗的艰辛,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还面临着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3.学生思考,自由发言:★学生思考:(预设:缺衣少食、生病、寒冷等等)4.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说得都很对,红军长征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14课 给您提个醒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4课 给您提个醒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给您提个醒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美,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场景和细节。

2.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准备音乐和视频素材,用于营建氛围。

4. 提前安置学生观察任务,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

四、教学过程:1. 介绍课程主题:《给您提个醒儿》2. 提问:同砚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提醒自己的事情呢?例如,提醒自己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交通安全等。

3. 引导学生讨论:请同砚们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的提醒,并讨论这些提醒的重要性。

4. 总结:通过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提醒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可以结合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们了解各种形式的提醒,并学习如何设计制作提醒工具。

教学过程:1. 展示不同类型的提醒工具,如闹钟、手机提醒、便签纸等,并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自己注意?如何设计一款实用的提醒工具?3. 分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设计,提出自己的提醒工具方案。

4. 分享与评判: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提醒工具设计方案,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判和提问。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实践操作在第三课时中,学生们将进行实际操作,将所学的提醒工具设计制作出来。

教学过程:1. 发放材料和工具,为学生们提供制作提醒工具的资源。

2. 学生们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制作提醒工具。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

3. 展示和评判: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提醒工具,并由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设计。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清朝宫殿、民间风情等图片,让学生对清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随后,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顺治皇帝登基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建立初期面临的困境以及是如何克服这些困境的。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朝前中期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清朝建立与康乾盛世
3.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进行认真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
(2)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3)清朝鼎盛时期的原因及面临的危机。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清朝前中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6.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教师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清朝前中期的历史情境。
(2)制作一份关于清朝前中期历史的宣传册,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图表等,展示清朝的辉煌成就及面临的危机;
(3)策划一次关于清朝前中期历史的主题活动,如知识竞赛、讲座、展览等,提高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查阅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1: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的背景、具体方针,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20世纪50年代外交走向成熟及主要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外交理念的发展,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全人类发展的贡献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及表现【教学过程】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2.特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1)“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哪些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①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等国建交。

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④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 普罗米修斯(第1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 普罗米修斯(第1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第1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普罗米修斯》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勇敢的神祇普罗米修斯,他为了帮助人类获得火种,不惜与宙斯发生冲突,最终被惩罚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引导学生理解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5. 理解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分析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理解其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内涵。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普罗米修斯》。

2. 生字词卡片。

3. 普罗米修斯的插图或图片。

4.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了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背景。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

3. 学习生字词- 通过生字词卡片,教授学生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进行指导。

4. 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分析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6. 理解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通过插图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 讨论普罗米修斯的正义感和同情心,让学生理解其形象特点的内涵。

7. 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特点。

- 用图表或图示的方式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第14课《行路难(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行路难(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行路难(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行路难》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背诵优秀诗文。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运用合作的方式,课堂上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且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5.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对唐诗的学习要点聚焦在三方面:(1)唐诗常识,注重诵读、节奏、韵律,归纳诗体特点和创作风格;(2)内容理解,品味关键语句的意蕴;(3)知人论世,从社会现实和诗人生平感受诗歌意境和诗人情怀。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唐诗有四十首,其中盛唐诗歌有二十一首,而李白诗共六首,占近三分之一,分别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七年级上册),《春夜洛城闻笛》(七年级下册),《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其一)》(九年级上册),以教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编入教科书。

从诗歌本身来看,这六首诗歌分别属于李白文学创作的不同时期。

这六首诗歌在体式上,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齐备;在内容上,基本沿其漫游行踪经历线索展开,与李白交友、社会历史背景、地点风物关联性强。

2.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教学难点了解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能够赏析李白其他的诗歌。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理解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文化现象的分析。

2. 教学难点:理解四大发明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明清时期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安置学生预习明清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教室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教学材料:准备教案、PPT、相关历史资料等。

4. 教室安置:根据教学内容,安置教室环境,以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学生:大家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吗?它是一个怎样的时期?2. 教师简单介绍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二、介绍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1. 介绍明朝的经济状况:* 农业方面:土地集中、精耕细作的发展;* 手工业方面: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的进步;* 商业方面: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和区域性商业中心。

2. 介绍清朝的经济状况:* 农业方面:继续明朝的精耕细作,重视水利建设;* 手工业方面: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的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方面:商业政策相对宽松,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介绍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1. 介绍四大发明的传播和影响: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2. 介绍其他科技成就: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的进步;3.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成就与经济发展的干系。

四、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化遗产1. 引导学生欣赏故宫、颐和园等闻名文化遗产,感受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2. 介绍其他文化遗产:陶瓷、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3.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 给您提个醒儿》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 给您提个醒儿》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给您提个醒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4课给您提个醒儿》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绘画形式给人们提供提醒,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提醒标志的种类、特点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提醒标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善于观察,勇于表达,乐于创作。

但部分学生对提醒标志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提醒标志的种类、特点和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意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相互评价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提醒标志的种类和特点。

2.提醒标志的设计方法。

3.创意表达和团队协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创作。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提醒标志的设计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创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师生互动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优秀作品示例。

4.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过马路、逛商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提醒标志,让学生意识到提醒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提醒标志的种类、特点和设计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总结提醒标志的设计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作品,让其他同学猜猜作品中的提醒标志是用来提醒什么的。

通过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的提醒标志。

第14课《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第14课《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单元主题,引入课题1.本单元围绕“小说的魅力”这个人文主题,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桥》《穷人》《金色的鱼钩》。

其中,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

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4.谈话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读读单元导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认识的新文学体裁: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5.我们怎样读小说呢?【预设】:关注情节、环境,通过情节、环境描写,来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小说《桥》。

6.齐读课题。

点明:谈歌写的小小说。

朗读课文,发现《桥》与其他课文的不同。

(篇幅短小,独句成段、短句短段)小小说的独特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尾出人意料。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学习任务单,出示词语:第一组: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狞笑、放肆第二组: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第三组:揪出、吼道、沙哑、清瘦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意。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教师示范书写。

(课件出示)①引导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要写好这类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

②指导书写:“口”在字的左边时,字形要写小,位置靠上。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个别指导: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方法。通过个别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3)作业展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展示优秀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明园的基本概念。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圆明园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毁灭原因。
2.体会课文语言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珍惜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和批判性思考。
5.培养对古代园林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不要写网址网站。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书籍、学术论文或文学作品,如《圆明园史话》、《圆明园的毁灭》等。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毁灭原因,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圆明园相关的作业或项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可以让学生撰写关于圆明园毁灭原因的论文,或者设计一个关于圆明园复原的模型。通过这些作业或项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 漂亮的房间》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 漂亮的房间》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漂亮的房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漂亮的房间》是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绘制和设计一间漂亮的房间。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步骤,引导学生了解房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如墙面、家具、窗帘等,并学会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图案等元素来美化房间。

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漂亮房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房间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能观察到房间的各个部分以及布置。

然而,对于如何用画笔表现房间,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房间的构成元素,帮助他们用画笔表达出自己对漂亮房间的理解和设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房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学会如何绘制和设计一间漂亮的房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和设计一间漂亮的房间。

2.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图案等元素来美化房间,以及如何表现房间的主人的个性。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和示范绘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房间的绘制方法。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房间的构成元素,发现美化房间的技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学生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漂亮的房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房间的美。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间房间?为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范画,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房间的构成元素。

提问:房间有哪些基本构成元素?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间漂亮的房间,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绘画自己设计的房间。

4.巩固(10分钟)教师随机挑选几名学生的主作业,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学习。

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2. 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3. 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4. 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葫芦”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环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认识到不能只看表面,要注重实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词汇意义。

他们在一年级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寓言故事,初步了解了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来学习道理。

他们的学习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合作,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于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可能会成为学生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记忆。

在理解课文寓意方面,学生可能会因为年龄较小而难以深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讨论来帮助他们逐步领悟。

此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义。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积累文中重要的字词,如“溺"佃”“劳碌"私塾”等,并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掌握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包括其叙述方式、内容要求以及语言风格等。

(3)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以时间为序回忆母亲一生的行文脉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勤劳、善良、坚韧等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忠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字形和字义,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 帮助学生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深入理解母亲的勤劳、善良、坚韧等优秀品质。

3. 指导学生掌握回忆录的文体特点,了解作者如何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典型事例来回忆母亲的一生。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是如何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对党的忠诚相融合的。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记叙过程中穿插议论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形象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谁当你们取得成绩时,最想和谁分享很多同学都会想到母亲。

第14课《普罗米修斯》 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4课《普罗米修斯》 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横应平行,下部“贝”的最后一点写得稍长些。 “狠”右上部不要多加一点,“既”右边不是“无二 4.整体感知。 (1)思考:读好众神的名字,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明确: 课文共有四个神:宙斯是众神的领袖,赫淮斯托斯是火神,普罗米修斯是天神,赫拉克勒斯是大力士。 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宙斯命令赫淮斯托斯去惩罚他,最后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2)找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应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起因可概括为“盗取火种”,经过可概括为“遭受惩罚”,结果可概括为“获得自由”,其中 起因对应第1、2自然段,经过对应3——8自然段,结果对应第9自然段。 (3)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示例: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太阳车上拿走了火种,带到了人间。众神的领袖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 罚。火神劝告普罗米修斯归还火种,遭到拒绝,只好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宙斯又 派了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学习任务三:探究起因,感受普罗米修斯的 勇敢、献身精神
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人物
.同学们,在我国的神话中,火最早是通过钻木得来的,但是在希腊神话中,火却不是这样得来的,那
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取得火种的英雄一一普罗米修斯。 .了解人物。 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中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最早的泰坦巨神后代,名字有“先见之明” 的意思。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不仅创造了人类,给人类拿来了火种,还教会了人类许多知识和技能。 学习任务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好众神的名字,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听读课文。 .检查预习。 (1)读词语:宙斯悲惨盗取飞驰饶恕坚定关押锁链遭受凶恶肝脏愤愤不平砸碎 重点提示:“斯、惨、遭、脏、砸”是平舌音,“驰、恕”是翘舌音,"押"读"yα"不读"jia”, “脏”是多音字。 (2)学习多音字“脏二表示“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时,读"zang",如内脏、五脏六腑;表示

《第14课 梦幻的城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4课 梦幻的城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梦幻的城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城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城堡创作,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城堡的细节,如塔楼、城墙、窗户等,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城堡。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创作出奇特的城堡,同时如何保持教室的活跃气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城堡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室展示和讲解。

2. 准备彩色画笔、彩纸、胶水等美术工具,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创作。

3. 提前规划好教室时间,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作和评判。

4. 制定评分标准,以便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猜谜语,引出课题教师说:“一座尖尖的塔,里面真热闹,小鸟胡蝶齐聚首。

”同砚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城堡)对,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如何制作一座梦幻的城堡。

2. 欣赏城堡图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同砚们,你们见过哪些城堡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心目中的城堡是什么样子的吗?(二)教师演示1. 播放教学视频或教师自己制作展示,简单介绍所用材料及制作方法这个城堡用彩泥制作的,需要准备粘土、擀面杖、模具、牙签、彩纸等工具。

步骤是先将粘土揉成各种形状的粘土球做城堡的各个部分,比如城墙、门、塔等;用擀面杖将粘土球压扁来制作屋顶和墙壁;用模具制作窗户和门;最后将各个部分组合粘贴在一起,并在细节处用牙签粘彩纸装饰。

2.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想要制作的内容或主题如: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间屋子放进城堡里呢?你心目中的屋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放哪一间呢?(三)学生创作1. 发放材料,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2.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注意色彩搭配3. 适时表扬制作认真、有进步的同砚4. 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保持教室整洁(四)展示评判1. 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营建氛围2. 请学生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教师给予评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它们都在睡觉呢,现在我们能大声地喊着它们的名字叫它们起床么?(课件出示:荷叶、水珠、摇篮、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下、笑嘻嘻)
2、出示生字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词语宝宝都很熟悉了,那么这些生字宝宝单独出来的时候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荷、珠、摇、篮、晶、停、坪、透、翅、膀、蹲、嘻)开火车小组读、个人读。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都读的很棒,王老师啊奖励大家几幅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请你们静静地看,细细地观察,用心欣赏(课件出示)
2、师:欣赏了这些荷叶,你感觉这么荷叶怎么样?(生回答)谁来夸一夸这些美丽的荷叶?(学生自由说)
3、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荷叶的?谁来读一读?(
(二)、感情朗读课文
1、过渡:圆圆的荷叶绿得这么美,吸引了一些小伙伴在上面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谁?
2、师课文朗读
师问:荷叶有哪些小伙伴?生: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
3、过渡:师:是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请你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
①这些小伙伴都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②这些小伙伴和荷叶是怎样玩耍的?(出示课件:想一想问题)
(三) 探究学习,感受荷叶之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师: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一起玩耍的?
②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③师:什么是“摇篮”?什么是透明?
小水珠为什么要把荷叶当成“摇篮”?
④课件辅助理解“摇篮”
师:看,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的,就像小宝宝睡在摇篮里一样,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出示小水珠动画)
生:舒服,温暖,快乐
师: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多可爱呀,想不想读一读?
师:你感受到舒服和温暖了吗?(生评议)
⑤男女生赛读
a男生读,女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B女生读,男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C齐读,老师闭上眼睛感受。

师:躺在摇篮里的感觉真是太舒服了。

2、自学3-5自然段
①像读小水珠那样,读出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② A停机坪,课件辅助理解
师:小蜻蜒把自己当成了什么?生:飞机。

师:小蜻蜒像飞机一样停在宽广的飞机场上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很骄傲,很快乐。

师:你能读一读吗?
B歌台
师:谁知道什么是“歌台”
生:演员们唱歌表演的舞台。

师:小青蛙把自己当成了歌唱家。

我想当小青蛙读读这一段,可以吗?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小青蛙很自豪,很了不起,很勇敢。

师:我们班上有没有勇敢地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吧?谁愿意挑战她?(两名学生挑战读)
师:谁读得好?好在哪儿?(师生评价)
师:谁愿意当勇敢自豪的小青蛙?一起来读一读。

C、凉伞
师:(出示一把雨伞)可以用来干什么?生:遮雨,挡太阳。

师:小鱼儿就是把荷叶当成了遮雨和太阳光的雨伞。

想一想:小鱼儿躲在荷叶下是怎么想的?生:高兴、悠闲。

师:你从哪儿知道小鱼儿很高兴?生:笑嘻嘻。

师:谁想当小鱼儿?(指名读)
3、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如果再配上优美的动作那就更好了。

下面每个小组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赶紧练一练吧!(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4、师:多美的荷叶,多快乐的小伙伴们呀!
三、巩固背诵,拓展想象
师:荷叶非常喜欢小朋友们,它看到你们这么可爱,这么聪明,又想出个难题考考大家,你们怕吗?(出示课件:亲爱的小朋友们,我还可以和哪些小伙伴玩呢?)师:想一想,还有谁会来到荷塘和荷叶一起玩耍?它们会把荷叶当做什么?下面小组讨论交流。

(如小乌龟、小蚂蚁、小蝴蝶等)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找了那么多小伙伴,荷叶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伙伴,我们来看一看是谁?
1、出示生字
2、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14、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躺
小蜻蜓停机坪立
小青蛙歌台蹲
小鱼儿凉伞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